以矛盾冲突为主题的记叙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边城》:矛盾冲突中的人情美

  沈从文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不仅在思考那个病态的社会,而且开出了药方,这药方就是墨子为春秋战国那个变态社会开出的药方:“兼相爱,交相利。”

  读沈老的《边城》,我们惊喜地发现:这里“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这里“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一句话,在这里人与人之间是爱,是善,是和睦的,人情是美的!

  什么是人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也。

  什么时候最能看出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真假?人们常说国危思忠臣,家难想孝子,患难见真情,说的就是在危难之间最能见出人情的忠诚与奸佞、孝顺与忤逆、真实与虚伪。沈老的确深谙这个道理,在《边城》这篇课文中,他制造了五种矛盾冲突,将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之中,呈现出了湘西这个世外桃源的人情之美。

  在差异之中凸显人情的和谐美

  从社会环境来看,边城中有强者、弱者,有富人、穷人,有官员、百姓,他们之间有差异。但是,这里穷人不是刁民,富者不为富不仁,没有仇权、仇富的心理,也没有彭霸天、黄世仁,这里确乎“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边城》中船总顺顺应该算一个强势人物,但是他对弱势的爷爷却有恩惠:因为爷爷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在爷爷死后,顺顺也来了,还扛了一口袋米,一坛酒,一腿猪肉,派人帮着料理后事。边城的军官、税官,他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与民同乐,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为增加这节日的愉快,便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放入河中,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墨子说:君臣相爱则惠忠。在有差异的社会里,处上者施惠,处下者感恩,人与人就和谐了。

  在两难之中凸显人情的利他美

  从人物行为来看,在端午节这天,爷爷处在两难的境地,他既想陪着翠翠看赛龙舟,又想照顾那个替自己守渡船的老熟人,虽然不能两全,但是他却以墨家的勤勉来周全:他提前一天询问翠翠,为了翠翠“好玩”,“想了半天”,“到城里去商量”,“请那老人来看一天渡船”。在路上“又问”,发现自己“可有可无了”,就嘱咐“人太多了,站在这里看,不要动,我到别处去有事情,无论如何总赶得回来伴你回家”。本想让熟人也“看看年青人的热闹”,回家后又陪熟人喝酒,在熟人醉倒后,守着渡船,“搭了过渡人口信来告翠翠,要她即刻就回去”。在看到火把时,就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先秦道家哲学研究》中说“儒家的个人是为仁义而存在的个人,墨家的个人是为利他而存在的个人,道家的个人是为自己而存在的个人”。据此,爷爷应该是个墨家人物,他在两难中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利他”,根本没有想自己,更别说“为自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与人就和谐了。

  在爽约之中凸显人情的宽恕美

  从人物心理来看,翠翠在爷爷爽约后,先是坚信爷爷一定会来;过了很久,“稍稍有点儿着慌”、“着急”,甚至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爷爷会不会死了; 当她记起爷爷的嘱咐,“便又为自己解释这想头的错误,以为祖父不来必是进城去或到什么熟人处去,被人拉着喝酒,故一时不能来的”,但是不久那个古怪的想头又出现了;当二老哄她离开时,她仍然坚信爷爷一定会来;当她回来爷爷喊她时,她“不理会”;当“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她的那一点儿埋怨“就完事了”。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别人的爽约,我们往往埋怨、责备,甚至会报复!而翠翠在爷爷爽约后,有的只是“利他”的担心。墨子说:父子相爱则慈孝。为长辈,待下以慈爱,为晚辈,敬上以孝顺,人与人就和谐了。

  在误会之中凸显人情的善良美

  从人物行为来看,二老被翠翠误会了,却以“笑”置之,并以德报怨,让伙计送翠翠回家。从这一点上讲,作者的确不像儒家,因为孔子主张“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人不知而不愠,并回报以恩德,人与人也就和谐了。

  在授受之中凸显人情的淡泊美

  从细节描写来看,过渡人“强横”“送钱”,翠翠“紧拉着”,爷爷“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担子上去”,那些人“全笑着走了”,边城中人们授受金钱很淡泊。反观当下,人们对金钱却看得很重,生活就多了争斗算计和烦恼忧愁,人与人自然就少了和谐。

  综上所述,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把握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必须把握大的社会环境,必须把握人物的言行、心理等细节。

以矛盾冲突为主题的记叙文

人物的矛盾冲突—《威尼斯商人》读后感

  贯穿《威尼斯商人》整篇文章的是人物的矛盾冲突,我将它们一一指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经济的矛盾冲突——

  这篇文章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旧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分别以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为代表。夏洛克之所以要把安东尼奥置于死地而后快,就是因为新兴资产阶级严重侵害了旧高利贷者的经济效益。夏洛克的失败也说明了旧高利贷者必定会被新兴资产阶级所取代的历史必然趋势。

  宗教的矛盾冲突——

  在整篇文章中,格莱西安诺咒骂夏洛克不止一次地使用了异教徒这个词语。而且法庭一开始就有保护安东尼奥的倾向。就是因为威尼斯是基督徒的地盘,基督徒在这块土地上享有绝对的威势,而其他宗教都遭到了排斥。就如那条法律:“你就动手割肉吧,但在割肉过程中,如果滴下一滴基督徒的血,财产就要全部充公。”这充分体现了宗教矛盾。

  种族的矛盾冲突——

  自从罗马大军攻陷耶路撒冷一来,犹太民族就被迫流浪到世界各地。由于是不同的种族、信仰不同的宗教,所以犹太人处处遭到不公。他们只能干当时最贱的活——商人。格莱西安诺按正常情况,在夏洛克接受基督教后,应该被宽恕,但他却想把他处死。夏洛克的财产被剥夺后,他仍然无法维持生活,因为这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因为他是犹太人。所以种族矛盾也是很深的,这显示出犹太民族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

论“本土资源”与法治的矛盾冲突—兼谈法治的渊源与理念

  就法治理论而言,19世纪的英国法学家戴雪通常被视为近代西方法治理论的奠基人。戴雪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法治概念,这一阐述乃是以已有的法治体制及其经验为根据的。在《宪法性法律研究导言》里,他写道:构成宪法基本原则的所谓"法治"有三层含义,或者说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看。

  首先,法治意味着,与专横权力的影响相对,正规的法律至高无上或居于主导,并且排除政府方面的专擅、特权乃至宽泛的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其次,法治意味着法律面前的平等,或者,意味着所有的阶层平等地服从由普通的法院执掌的国土上的普通的法律;此一意义上的"法治"排除这样的观念,即官员或另类人可以不承担服从管治着其他公民的法律的义务,或者说可以不受普通审判机构的管辖。.作为其他一些国家所谓的"行政法"之底蕴的观念是,涉及政府或其雇员的事务或讼争是超越民事法院管辖范围的,并且必须由特殊的和或多或少官方的机构来处理。这样的观念确实与我们的传统和习惯根本相忤。

  最后,法治可以用作一种表述事实的语式,这种事实是,作为在外国自然地构成一部宪法典的规则,我们已有的宪法性法律不是个人权利的来源,而是其结果,并且由法院来界定和实施;要言之,通过法院和议会的行动,我们已有的私法原则得以延伸至决定王室及其官吏的地位;因此,宪法乃国内普通法律之结果。(12)

  四. 现代法治的理念

  什么是现代法治?法治首先是一个历史概念,或者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是人类的伟大思想结晶;其次法治才是一种人类最理智的社会形态。富勒在《法律之德》里认为“法治是法律内在之德的一部分,在他看来,具备法治品德的法律制度由八个要素构成:一般性、公布或公开、可预期、明确、无内在矛盾、可遵循性、稳定性、同一性”。(13) 莱兹也把法治看做法律制度的一种重要品德。他指出,广义的法治指一切人都服从法律并受法律的统治。但是,按照政治法律理论,法治又作狭义解,表示政府应由法律来统治并服从法律。

  戴雪认为法治作为一种制度有以下三层含义:第一,人人皆受法律统治而不受任性统治;第二,人人皆须平等地服从普通法律和法院的管辖,无人可凌驾于法律之上;第三,宪法源于裁定特定案件里的私人权利的司法判决,故宪法为法治之体现或反映,亦因此,个人权利乃是法律之来源而非法律之结果。

  哈耶克作为一名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于法治这一法律概念也有很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撇开所有技术细节不论,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前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 这种规则使得一个人有可能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和根据对此的了解计划自己的个人事务。虽然因为立法者以及那些受委托执行法律的人都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凡人,从而这个理想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但是法治的基本点是很清楚的:即留给执掌强制权力的执行机构的行动自由,应当减少到最低限度。虽则每一条法律,通过变动人们可能用以追求其目的的手段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自由,但是在法治之下,却防止了政府采取特别的行动来破坏个人的努力。在已知的竞赛规则之内,个人可以自由地追求他私人的目的和愿望,肯定不会有人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来阻挠他的行动。”(14)“从法治乃是对一切立法的限制这个事实出发,其逻辑结果便是法治本身是一种绝不同与立法者所制定之法律那种意义上的法。……法治因此不是一种关注法律是什么的规则,而是一种关注法律应当是什么的规则,亦即一种“元法律原则”或一种政治理想。”(15)“法治所限制的只是政府的强制性活动。……法治只关注政府的强制性活动。"(16)“私人公民及其财产,……不应当成为由政府支配的手段;这一点乃是法治的实质意义之所在。”(17)

  法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然秩序,具体地说,它有三个含义:第一、法治意味着一种制约,它限制政府和统治阶层的权力,包括修改法律的权力。从更深的层次上讲,它也是对法自身的一个限制。在法治下,法律不能践踏最基本的人权,并且,修改法律要在规定的程序下进行。第二、法治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三、法治意味着形式正义(for or procedural justice)。形式正义指的是,在当前的法律制度框架下,忠实、一致地根据法律所规定的程序履行职责和进行诉讼。形式正义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首先,只有依靠形式正义,法律才可以抵御政治、道德、宗教等因素对它的影响。这样,法律系统才能最终真正达到实质正义。其次,形式正义可以有效地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护个人权益。再有,正如韦伯所说,形式正义将保证法律体系的一致性、可预见性和可计算性。这几个因素对于经济和社会有效的运行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形式"不同于一些学者所说的"虚浮"、"虚假"。形式并不是我们所最终追求的,"它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

  笔者认为,所谓法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它首先是与专制相对立的,它必须以现代民主、自由理念为其思想基础。它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法律首先应当是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以及社会正义。这里的利益不仅仅包括物质利益,同时包括精神利益以及获得这些利益的机会。换句话说,符合法治的法律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良法"。而产生“良法"的途径是什么呢 是民主!是立法规则和程序的民主。第二,社会的每一名成员都应当视尊重法律是权威为最高美德。这里所说的社会成员不仅仅指或者说更重要的不是指公民,而是指政府机构及其公务员尤其是指国家各级官员。政府要履行它的社会只能需要权威,但这种权威必须置于法律之下。这里的"政府"包括一切掌握国家管理权力或执政的个人、群体、组织或机构,不仅仅指行政机构。这一方面需要通过法律的普遍遵守、公开及可预知性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立法、司法、执法(尤其是司法和执法)来保障。第三,法治之法应当具有公开行、可预见性及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法治涵义下的法律应当提前公布,规范应当详细,使人们在为一定的行为时能够预见到这一行为所会带来的法律后果。同时这样的后果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因为朝令夕改将极大的降低法律的权威!第四,法律的制定和发生效力必须在行为人做出行为之前.即法不溯及既往。因为我们不能要求人们在做出行为时就要求他预见还没有发生效力的法律会对他的行为做出什么样的评价。第五点作为第一点的补充,是我们的法律及根据法律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应当能够在保证我们的政府权力在能够且已经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是的个人权利不受任何不恰当的限制的同时,又能够保证我们的政府权力不会被滥用。就像卡尔.波普尔所说,“谁应当是我们的统治者:资本家还是工人 这样愚蠢的问题.它应当被一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取代,例如怎样组织我们的政治机构,使得坏的或无能的统治者(我们应当避免他们,但我们还是很有可能碰到他们)不能造成太大的危害 我认为,只有如此改变我们的问题,我们才有希望达到一种理想的政治制度理论。"(18)最后,司法的独立和权威也是法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的司法独立不是指法院独立,更不是指在党委的指导下的独立而是法官独立.试想如果你做事情的时候有人站在旁边指导你,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能称得上独立吗?如果司法依附于法律以外的权威,便不可能依靠司法来实现法律的统治。司法独立不仅仅是审判独立,它包含一系列关于法官任命方法、法官任期安全、法官薪金标准以及其他服务条件的规则。这些规则旨在保障法官个人免于外部压力,独立于除法律权威以外的一切权威。

  "可以肯定地讲,法治的实质是:在对公民发生作用时(如将他投入监牢或宣布他主张有产权的证件无效),政府应忠实地运用先前宣布的应由公民遵守并决定其权利和义务的规则。倘若法治不是指这个意思,那就什么意思都没有!”(19)

  当然上面所说的主要是从制度层面来理解法治,如果我们对法治的理解仅仅是这个层面,那我们所建设的法治永远也只是一些具体的操作规程、制度和技巧。因为,法治不仅仅是或者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法治理念。正如刘作翔教授所说:首先,法治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视法为最高权威的理念和文化。这种观念、意识、理念和文化尊崇以社会集体成员的意志为内容而形成的规则体系。它重视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尊严,但排斥个人在社会运行机制中的权威地位。其次,法治是一种价值的体现。法治不但要求一个社会的成员遵从具有普遍性特征的法,而且还要求这种被普遍遵从的法必须是好法、良法、善法。也即法治之法包含着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公平、正义等等人类价值要素。因此,法治之法使人类对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使立法者在法律制定之后必须接受价值的评判和检验。(20)

  从价值的角度,除了它的工具价值以外,法治的核心价值是维护人类的尊严与自由。哈耶克在在《自由的构造》一书里,他写道:"为本书首要关注的法律下自由的概念奠基于这样一个论点:当我们服从既定的、不管对谁都适用的一般性抽象规则意义上的法律的时候,我们没有服从他人的意志,并因此是自由的。这是因为,立法者并不知道他的规则将适用的特定案件,同时,适用规则的法官在按照既定的规则体系和案件的特定事实得出结论时是无可选择的,这样,就可以说是法治而不是人治。"(21)对于法治的工具价值,我们应当否定工具主义法治论,但却不能忽视工具品德,否定规则对于法治的意义,不能否定法治的形式注意要求和规则本身的确定性。正如波斯那所说,法治首先在法律秩序的一种管理功能;其次在维护法律秩序稳定的意义上,法治是一种“公共的善”。

小故事-与学生的矛盾与冲突

  龙子心小学 王春梅(英语) 一个教学班的科任老师在年龄、性格、工作经验,乃至工作方法上都可能存在许多差异。班主任要协调好任课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恰当处理老师与学生的矛盾与冲突,使师生彼此共同理解、和谐地配合,拧成一股绳,共同做好本班的教学工作。老师与学生发生矛盾与冲突,是正常的,是难免的。作为班主任协调任课老师与学生的矛盾与冲突,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在学识、阅历等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在任课老师接手本班的教学时,把老师的特长,老师的荣誉,老师的敬业等介绍给学生,先入为主,使全班学生心中,充满对老师的敬慕之情。

  二、当发生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与冲突时,班主任本身要保持冷静,作为学生,作为孩子,要给与理解和换位思考,不要将问题复杂化,不要将师生推向对立面。比如:我们班里的刘濮源上科学课经常捣乱,不是嘻嘻哈哈,就是交头接耳,惹得老师很生气,但多次提醒也不悔改。科学老师就来找我,让我帮助她教育一下,我针对他的上课表现,给他讲了一些道理,并告诉他一定要尊重老师,老师很辛苦的教给你们知识,你却不认真听讲,这样做,对吗?这个学生经过反思之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后来的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当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与冲突时,班主任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偏不倚,既要维护老师的威严,又要使学生心悦诚服。切忌简单从事。压服学生,那样只会使矛盾激化,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比如:上次上美术大课,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带水粉及一些必备用具,老师非常气愤,给我打电话告知这事。当时考虑到让家长送来美术课用品已经来不及了,而老师正在气头上,我就让没带用品的同学站起来,并问他们下次会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会了。我又对美术老师说,我再帮你给家长发个校讯通,让他们下次提醒孩子带好用品。

  这样,虽然当时课堂上有些学生因没有画画用具而空座两节课,但是他们经过这次督促,以后不会再忘记了。而且经过解决,师生的僵持气氛缓和了很多。

  四、作为班主任,态度要明确,坚决支持任课老师的一切合理要求,对课堂违纪的、不能完成作业的,学习成绩下降的,都要配合老师,做好学生工作;而学生反映任课老师的问题,要婉转的提醒老师,比如,作业过多,教学方法等,以免发生误会。

  五、作为班主任,要通过课代表,及时了解本班的学习情况,做到经常互通信息,协助老师做好本班的教学工作。

六年级冲突和矛盾的作文

  不知不觉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许多原本陌生的新同学渐渐变得熟悉起来,互相还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外的时候,同学们分成三个一队,五个一群,粘在一起玩,男同学开始有了铁哥们,女同学开始有了好姐妹,校园里、课室内时时可以看到他们如影随形的身形。总的来说,大家相处起来十分的和谐和开心。可是最近发生在我们班的一件事,就像一个突如其来的不和谐音符,给我们的和谐大集体蒙上一层阴影。

  第三周的星期三下午,我们正在演讲一室上美术课,美术老师说这一节是美术欣赏课,她打开电脑,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图片展现在我们面前,有雄伟壮观的建筑、有美伦美奂的陶瓷、有造形奇特的日用品……当我正陶醉在那些漂亮的艺术品中流连忘返时,忽然,坐在我旁边的同学用力地推我一下,我不知怎么回事回过头来,正想责怪这同学不应上课时间打扰我。可她向我挤挤眼睛,指了指后排的位置,我顺方向一看,原来是那位从香港过来的陈慧然同学眼睛红红的坐在那里哭。我的心揪了起来:发生了什么事呢?她可是我最要好的同学呀

  正在这时,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立刻把她团团围住,我也一头钻了进去。大家一边安慰她,一边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可她只是啜泣没有说话,坐在她旁边的一位同学告诉我们事情的经过,我们这时才知道,原来,在上美术课的时候,陈慧然和另一位同学王国安发生了矛盾,本来只是开玩笑,可他们俩说着说着却较起真来,互相越说越气,气不过的陈慧然就把王国安的美术课本扔到了地上,第一次,王国安捡了起来;她再扔,王国安再捡;第三次再扔的时候,王国安终于忍不住了,便拿起陈慧然的笔袋用力一扯,笔袋的商标脱了,扣在拉链上的装饰品也扯烂了。要知道,这个笔袋可是陈慧然的宝贝呀,它是陈慧然爸爸妈妈前几天送给她的礼物。所以她一看见笔袋烂了,便“呜呜”地哭了起来。王国安见陈慧然哭了,有些不知所措,大家就说他应该向陈慧然道谦,可他理直气壮地说是陈慧然先扔他的课本,不对在先,拒绝了道歉。

  这件事一下子就传到了班主任欧老师的耳朵里,于是我们又上了整整一堂纪律课。老师严肃地对我们说:“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开太大的玩笑,说话时还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不要说伤害别人的话,否则,就会乐极生悲了。我们应该好好吸取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

  是呀,如果他们俩当时都能考虑对方的感受,约束自己的言行,就不会出现这种不愉快的结果了。以后我也要时时记住老师的话,约束自己,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矛盾冲突

  在所有人成长的道路上,矛盾的冲突是避免不了的。矛盾的冲突好比一把双刃刀,你被伤了别人也不好受;它还是一座心灵的雪山,让人感到阵阵的寒意……打开回忆的纪念册,那件事总让我十分懊悔。

  在学校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本想轻松一下。谁知,一打开房门妈妈又在翻我的东西,并抱怨起来:“看看你的成绩又下降了,怎么办?”我不满地说:“妈妈,成绩不代表一切。”妈妈严肃地说:“那可不行,我不能让你退步,你等等,我去拿些东西。”

  一眨眼,妈妈捧来了一堆练习册走进来,郑重其事地说:“你听好了,星期一晚上做两本练习题,必须看一本书;星期二晚上……”我心里开始抱怨起来:为什么我的妈妈这么烦,什么都逼我做。我满脸不屑的说:“妈妈,我不想做!”话音刚落,妈妈脸色就变了:“不行。”我生气的说:“妈妈,我像只困在笼中的鸟,我渴望自由!”说完,我把妈妈推到门外,用力地把门关了。

  关上门后,我心里一直不好受,强忍着泪水。觉得我这样做太过分了,她毕竟是我妈妈。可我现在该怎么办

  直到晚上,我经过妈妈房门,隐隐约约听到妈妈在嘀咕什么,我不禁停下脚步在偷听。原来妈妈在自责:“是不是我真的对女儿太严格了,她真的那么恨我?”这时我的心震了一下,原来妈妈这么在意我。妈妈又说:“女儿,难道你就不明白我的良苦用心?”那瞬间,我心如刀割:原来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我毫不犹豫冲进了房间紧紧把妈妈抱住了,妈妈也把我抱住了。在那一刹那,一束阳光射入我的心,融化了心灵的坚冰,是千言万语也比不上的!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在矛盾冲突时,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才能消除彼此之间的摩擦。

那次矛盾冲突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与别人发生冲突。当发生冲突的时候,主动检讨自己的错误,向对方说一句“对不起”,往往就能化解矛盾。

  记得一天下午放学后,我想把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做完,于是便把作业本拿出来,刚想写,却发现钢笔不见了,我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思来想去,觉得是被我的同桌偷了。我立即跑去问她:“你是不是把我的笔拿走了?”她很惊讶地说:“我没有拿你的笔?”我看她目光非常诚实,可我还是说:“你别狡辩了,我的笔不是你拿走的还是谁拿走的?”她抢着回答说:“我什么时候拿过你的东西?你的笔没了就说我拿的,你不信,来翻我书包,你找到了怎么样都行。”于是,我翻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

那次矛盾冲突叙事作文

  “时间是一切冲突的治愈者。”偶然间读到这句话时,我思绪万千。冲突是无处不在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时间和真情会慢慢将它抚平。

  一天下午放学,我像平常一样,回到家就趴在沙发上玩手机。这时,妈妈向我走了过来,对我说:“你又在玩手机,你的作业做完了吗?这次考试又不及格,还不是玩手机导致的吗?”一连串的问题让我越听越气:“没做完怎么啦?”妈妈听后更生气了,一把夺过我的手机说:“你天天就知道玩,看看你成绩下降了多少?从今天起,手机没收了,以后回到家里首先是做作业,不然的话,休想再玩手机。”

  我简直无言以对,只好到房间做作业去了。就这样,我和妈妈冷战了两天,我们谁也没有理谁。我觉得我一点错也没有,我平常学习很辛苦,偶尔放松一下不行吗

  第三天晚上,妈妈来到了我的房间对我说:“女儿你过来,我们谈谈。”我和妈妈坐下后,妈妈心平气和地对我说:“你的作业没写完就玩手机,对吗?妈妈批评你是为了谁呀?”一句话问得我面红耳赤,我吞吞吐吐地说:“妈妈,我知道自己错了,今后我一定做完作业再玩,不让您生气。”一句话说得妈妈噗哧一下子笑了。

  经过这件事后,我想:“有了错误,只要我们能勇于承认,矛盾是可以化解的,错误也是可以改正的,并能得到妈妈的原谅。”

  谷城巨人教育蔡文静

矛盾与冲突中有亲情的作文

  人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亲情。亲情……他们总会在最危急的时候出现。下面,就是一个另人痛苦流涕的故事。

  512汶川地震后,抢救人员在废墟里发现了一位母亲,那时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这位母亲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还记得很久以前,读到箫伯纳这样一句格言:“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人们。”起先并不理解,当参加基础医学院2002年级开展的“家庭——学校互动教育”时,这句话再次闪进我的脑海。我仿佛看到一支支光明灿烂的火炬正在传递。肖伯纳从最深处道出亲情的真谛。

  我们常说:“我们的生命历程融进了亲情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组旋律,每一句叮咛,每一声欢笑,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足印…….”然而天下第一情绝不仅指呵护,更重要的是教育,使智慧之炬的传递。

  记得父母教导我们时,常说:“我们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我们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长。”而我们总是那般年少轻狂,不以为然。我们忽略了当岁月无声溜走时在他们面庞和两鬓留下了痕迹,自然也会有许多无价的智慧经验在他们心田积淀。他们总愿意对我们倾之所有,而我们总固执的认为这已不合时宜。便像初生牛犊般的乱闯乱撞,直至遍体鳞伤,犄角流血,然后奔向他们,头枕他们的臂膊,舔舔伤口,又继续前行。

  家庭——学校互动教育,在家长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家长们走上讲台侃侃而谈,谈他们学生时代的学习方法,谈他们的工作经验,谈他们如何与陌生人相处,谈他们对我们前程的期望与信心,谈他们对我们的理解……他们将无价之宝授予我们,将燃烧得无比灿烂的火炬传给我们。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接受这一切,听他们的一席话,远胜于读十年书,受益匪浅。我们怀着细腻的心感受着一切,感受亲情的无私与毫无保留。充满睿智的家长,在我们心中他们的形象是如此的伟岸。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他们渴望理解我们,也渴望被我们理解。其实大家可以成为知己。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何为亲情。

  亲情是荒寂沙漠中的绿洲,当你落寞惆怅软弱无力干渴病痛时,看一眼已是满目生辉,心灵得到恬适,于是不会孤独。便会疾步上前,只需一滴水,滚滚的生命汪洋便会漫延心中。

  亲情是黑夜中的北极星。曾经我们向目标追逐而忽视它的存在,直至一天我们不辨方向,微微抬头,一束柔光指引我们迈出坚定的脚步。

  亲情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我们一次次触礁时,缓缓驶入,这里没有狂风大浪,我们可以在此稍作停留,修补创伤,准备供给,再次高高扬帆。

  因为亲情是伟大的,因此我们感恩亲情。同时我们也感恩老师的用心栽培,“阳光工程”为我们搭建了展示自己多方面才能的舞台;亲情教育更让我们懂得尊孝礼仪。他们启发我们中秋节时写了那份“抵万金”的家书,向父母献一份问候,道一声感谢。是他们精心准备了这次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活动,他们既谆谆教导我们,又时常与我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这是恩情与友谊的交融。所以我们不仅感恩亲情,也感恩师生之情。

记一次矛盾与冲突

  俗话常说夫妻之间不打不相爱,难道学习之中就没发生过争吵吗?有,一定有。我在学习中,因意见不同而发生争吵;因嫉妒他人而不和;因惹人讨厌而斤斤计较。

  记得我与老师开学以来的第一次争吵。在篮球技艺排练完之后,我刚回到教室,老师就在班里大发脾气,我不知干什么了,被老师劈头盖脸批评了一顿。老师对着全班同学说:“如果你们没有课代表拿作业,那就不用交作业了。”说完,还狠狠指向我对我说:“课代表,你干什么去了?”

  我有站了起来,毕竟男儿爱面子,对老师说:“老师,语文课代表都已经不是我了,我没犯错啊。”

  老师听了之后,不仅没息怒,反而更生气地说:“谁撤你的语文课代表啊!”

  我还想顶嘴:“老师,是你、、、、、”还没说完便被打断了,老师又说:“你现在还不去给我去拿作业。”我听了特难受又委屈。课老师有正在火头上,不敢惹她。想着,想着,心里一大堆火气。又不敢当面与老师发生冲突,只好咽着一口气去拿作业。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心里十分不服。想着当初她如何教我们做人要诚信,可今天她却没做到,在班上大骂了我一顿,心里十分生气。把本子一压,发出“咚”以发泄心中怒火,这件事就过了一段时间。

  直到一节班会,老师亲自在全班面前向我赔礼道歉,她十分有诚心,不愧是一直错能改的好教师。当然我也因此原谅了她,我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也就解开了。

  冲突就是魔鬼,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们要学会包容,尊重,互相交流,沟通,这样“冲突”才会远离我们的生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钱学森的励志故事

20篇美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