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议论文三个分论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心要在焉议论文

  马克思曾说:“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即是专心做事。只有专心做事,方能成就大业。

  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因为心在焉而成为博学鸿儒;《西游记》老版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因为“心在焉”而使得他扮演的形象深得民众的喜爱;越王勾践因为心在焉而最终吞并吴国。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皆因心在焉。

  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心在焉。

  回望过去,多少文人墨客因心在焉而流芳百世。初唐四杰之一的少年才子“王勃”挥笔写下《滕王阁序》(并诗)气势磅礴,词藻华丽,句式整齐,语言优美。王勃用一颗专一的心,一份专注的情,书写了壮丽篇章。然而,我们又可曾想过,为何王勃能写成这精彩绝伦的文章,而我们不能?为什么当众宾客纷纷推辞时,只有王勃奋勇上前?为什么景色壮美,惟有王勃进行了最完美的诠释?因为王勃付出了心血。在灯火摇曳的夜晚,潜心苦读,只待才华尽现,终于迎来众人惊羡赞叹的目光,专心做事的王勃得到了回报。

  放眼外国,不少名家也因用心做事而受益匪浅。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人尽皆知,蒙娜丽莎的微笑醉人心田,潺潺的水流在静静的流淌,阳光透过窗纱,柔和地洒在达·芬奇的肩头,那个用心做画的画家,将他毕生的心血用于绘画创作上。“苦心人,天不负”,达·芬奇的用心没有白费,向日葵用最鲜活的生命向我们展示着用心的瑰丽。

  刚刚在第十五届肖邦音乐节担任评委的李云迪正是第十四届金奖获得者。同时他也使空缺了连续两届的金奖有了主人。然而,年少成名的他并没有因此松懈,他一如既往的用心弹奏,高山流水般的琴声喷涌而出。他依旧用心,才能成为钢琴界“奥林匹克”的评委,那等级最高的音乐盛宴上才会有咱们“钢琴王子”李云迪的身影。

  做事,要用心,只有用心,事才能成,人生才会成功。

心态议论文三个分论点

2012热点话题作文:心要在焉

  晨钟暮鼓,修身齐家,是我们的心在接受锻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我们的心在熏陶升华。心在,理想在,光明和希望并存。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我们的心,我们的魂。

  路漫漫其修远,人生的路上有太多的悲欢离合和阴晴圆缺。只有心要在焉,才能体会到个中的酸甜苦辣。心要在焉,是对人生一次完整的体验,心要在焉的对立是心不在焉。闺中少妇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因为丈夫未归而心不在焉,游子登高远眺直至日落却不知是因为思念故乡而心不在焉。我们的心,总有一个归属的地方,为何会心不在焉呢?其实心不在焉是相对的。闺妇的心不在琴上而在丈夫上,游子的心不在风景上而在故乡上。心不在焉其实是心在焉的另一种表现。

  可是有些人的心不在焉,却酿成了无数的悲剧和祸患。佛山“小悦悦”事件昭然显示着十八名路人的“心不在焉”,郭美美充分说明了红十字会虚无慈善,又是对社会慈善的“心不在焉”。社会的道德沦丧终归是人们的心逐渐远离了善和美,这是何其悲凉!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心找回来,让心在道德的光辉下绽放开花呢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知识即美德。是的,只有我们专注于知识,让心灵不断的汲取营养,才能够真正地成长。此时,心要在焉!专注于知识,就是心要在知识上。高华先生治学治史从来都是心无二志,他的心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在踏实严谨的研究的态度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有心在焉,我们才可能高质量高成效地在知识里成长。

  当面对着一个道德逐渐沦丧,人心愈加冷漠的社会时,我们的心开始迷茫。而诸多不安全因素也在迷惑着我们的视线。但是,请不要舍弃最初的真善美。人心本善,当我们的心仍然是善意的,心便始终在焉。即便冒出如此多的搀扶老人却遭诬陷的事件,仍有两名中学生毅然决然地扶起摔倒老人,即使人心冷漠,最美妈妈吴菊萍还是伸出手接住从楼上坠落的小女孩。简轸曾说:“菩提树下觅一方青石,静待,看沧海变桑田。”尽管沧海桑田,我们的心也要在菩提树下保持最原始的模样。心要在焉!在美好的道德里,在善意的灵魂和思想里。

  心要在焉,我们有无数的思念和期盼;心要在焉,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心要在焉,我们站在道德的净土上眺望彼岸的现世。心就在这里,梦还能去哪里?善意还能去哪里?人生难道还会不完整吗

  心要在焉,让心灵接受道德的洗礼而成为善意的信仰者。

  评语:[55分]

  文章结构紧凑,行文流畅,语言优美深刻,仿佛思考者在凝思;特别是举例广泛典型,从游子思妇到最美妈妈;从郭美美到小悦悦事件,正反对比,层层深入,发人深思,给人以启迪。最好是结尾,提升思想,深化中心,让读者从思念到知识,从道德到追梦,完善了内容,加强了情感!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达

  一、怎样提炼分论点

  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

  1.追问原因法——即问一个“为什么”

  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1:高考北京地区高考作文题为:以“安”为题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提炼: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如: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 ⑴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⑵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⑶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的目标无法实现。

  例2: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兰子曰:这三个分论点不是对原因的追问,而是对“没有规矩”的后果的追问,是对“难成方圆”的解释)

  例3: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无须扩展。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⑶评判事物时所持的标准不同。

  2.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1:江西高考,话题“脸”

  提炼: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城市的“脸”(即外显的给外人的整体形象)要美化。然后追问美化的方式:⑴美化自然环境;⑵改善城市治安;⑶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例2: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⑴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兰子曰:这三个分论点有些问题,这也是我们同学中常见问题,好像只要写出三个分论点就好了,不去管它是不是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是不是有重复、交叉,这三个分论点都是在谈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实际上人生不仅仅有困境,还有顺境。可以用孟子的话来阐释意气,形成三个分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实在想用这三个分论点也不是不可以,修改一下,可以改为:⑴坚定不移: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努力;⑵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不怕牺牲;⑶自信乐观,天生我才必有用,尽管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

  例3: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1: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结果)。这样我们可以想到:⑴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有“百家争鸣”的局面;⑵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⑶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多彩。

  例2:以“拥抱生活”为话题

  提炼:话题“拥抱生活”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⑴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乐于为生活付出;⑵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有奋斗的力量;⑶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就会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三个分论点不在一个层面上,是(1)和(2)导致了(3),即乐于为生活付出,有奋斗的力量,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可以修改为:⑴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体会生活的美好,有发现美的能力;⑵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直面生活的丑陋,有改变恶的力量;⑶拥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超越生活的平庸,有创造新生活的信心。)

  例3: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 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⑴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

  提炼:把话题补充为“什么是最美的颜色”,于是可得到分论点:⑴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⑵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热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纯洁。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

  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江西高考,话题“脸”

  提炼:将话题扩展为一个句子:三国戏是一部“脸”戏(中心论点),再对宾语“脸”戏,进行具体分解,即得到三个分论点:⑴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的戏;⑵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诸葛亮的“脸”的戏;⑶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的戏。

  例2:《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具体分解,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值得说明的是:⑴没有明确的话题的作文,如材料作文以及话题隐含的作文,都可以先将观点用一个句子表述出来,然后再根据以上方法提炼分论点;⑵在具体作文时,上述五种有时要同时用到其中的几种,如:广东考生一篇优秀作文,三个分论点为:洪战辉责把自己雕琢成具有责任之心的天使;徐本禹把自己雕琢成具有报恩之心的天使;李春燕把自己雕琢成具有执著之心的天使。三个分论点运用于了第四和第五种方法。

  二、分论点的表述

  使用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同时要求语言表达警句化。

  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如果是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得住”中心观点,这样写文章实际上论点就难以集中了。比如有的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读书是苦的,但苦中有乐;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其乐无穷;读书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乐。这三条,每条回到一个问题,而不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就是没有“扣准”。(这种毛病与我们说的层进式结构不同,如果用层进式,应该是围绕一个方面深入表述,而不是全在面上,泛泛而谈。比如:提出问题:读书是苦的,哪有什么乐趣?分析问题:读书苦在过程,乐在结果。结果并不是最终的成败,而是自身的成长。解决问题:我们要不畏艰苦,化苦为乐。)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某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的如下提纲就没有分开: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读书可以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三乐。第三条所说的“提高素质”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也是以“读书乐”为题,某同学的如下提纲就有排得不顺的毛病:读书能使人解烦恼,振作精神;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这几个分论点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读书乐”的,所以是“扣得准”的。但它有“分不开”的问题,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这里还有顺序的问题,第1、第2,应本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2后1;第3、第4,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4后3。如果1、3合并,那么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读书能使人精神振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下面的提纲就符合“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的要求:

  ⑴针对青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以增加知识;读书可以明辨是非;读书可以增长才干;读书可以陶冶情操。

  ⑵针对曾经失去过读书机会的某些中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以增补知识;读书有助于工作;读书有益于教育子女。

  ⑶针对老年人,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可使老有所养(神);读书可使老有所长(智);读书可使老有所为。(可以修改一下:读书可使老有所长;读书可使老有所为;读书可使老有所安。)

  ⑷针对不善于读书的人,从“怎么办”的角度回答问题: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注意“博”与“深”的结合;要注意学以致用。(可以修改一下:要明确读书目标;要注意方法得当;要学以致用。)

  ⑸针对不爱读书的人,从“是什么”的角度回答问题:读书乐在“学而有思”(知识的习得);读书乐在“每有会意”(情感的共鸣);读书乐在“学以致用”(技能的掌握)。

  从上面的论说提纲我们还可以看到,同样是回答“为什么”,因为针对对象不同,回答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所谓“扣得住”,如果严格要求,就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从“排得顺”的方面看,分论点之间是有并列关系,有的则是递进关系。

作文议论要增强向心力

  各种文体的旨趣是不一样的,记叙文使人“感”,说明文使人“知”,议论文使人“信”。议论文是以议论和说理为主的文章,其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统摄全文的观点,是全文的灵魂,也是其它两个要素围绕的核心。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材料——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它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中心论点。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它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论据和论证必须指向明确,且有说服力,才能形成整体合力,从而影响别人的想法,接受文中的主张。这就要增强议论的“向心力”。

  “向心力”原来是个物理学概念,是指使质点(或物体)作曲线运动时所需的指向曲率中心(圆周运动时即为圆心)的力。这里我们借用这个概念来形象说明一下议论文的写作吧。这个“心”就是中心论点,这个“向心力”指的就是论据、论证的说服力;增加“质点质量”——材料或加大“速度”——论证即可增加“向心力”。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的正确,我们常常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给出论据,并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如果这些论证和论据是有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当然是正确的),那议论的向心力就会增强,中心论点就能使人信服。反之,则会弱化向心力,甚至还会产生离心现象,将极大地削弱论证力度,最终使论点“立不住”,甚至“不可信”,达不到使人信服的目的。

  对论据而言,首先要增强论据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真实性是基础,不能随意捏造,因为议论文要靠论据来支撑,如果有一个论据是假的,那读者就会“窥一斑而见全豹”,推而广之,进而全盘否定你的观点。对于引用名人名言,一定要写明谁说的,否则就会减少可信度,读者大都有“因其人而信其言”的思维定势,所以平时是要“牢记”一些名人名言在脑中的。典型性是“公信力”的保证,家长里短、道听途说当不得论据,所举论据应该是众所周知、公认的事实或定理原理,而且是最典型的,这样才能以一当十,增强说服力。新颖性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突出论据的新鲜感和时效性。其次要扩大论据的覆盖面。一般来说,文中所举论据应避免重复,尽可能兼顾不同领域、范围(有时同一领域的多数量也能增强说服力)。“古今中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个人、集体、国家”是思考的几个常见维度。第三要注意论据的表述。对道理论据一般表述为“某人说过某话”就可以了,对事实论据的表述则要注意内容表述的指向性。要在陈述事实的同时,鲜明地将与中心最密切的关联处清晰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淹没在材料中让读者猜测、揣摩,而且还要着重对事实的结果进行交待,以增强说服力。一般在叙述时要关注四个要点:“人、事、果、倾向性词语”(某人做某事最终结果怎样)。“倾向性词语”是指能清晰表明与论点一致性的“醒目”的词语或语句,使论据与论点保持逻辑上的高度一致性。当然,无论是举例还是引用,在这之后最好加上分析说理的句子,以使论据与论证紧密结合形成合力,共同有力地证明论点。例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对论证而言,要增强论证的严密性,这需要学习一些逻辑知识。可以说,逻辑性是议论文的“生命”。我们一般总会用到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归纳法限于“已知”,指向“温故”,演绎法助人探求“未知”,指向“知新”。运用归纳法时注意不要“以偏概全”,把话说死说绝了,需要辩证、全面;运用演绎法时注意“推论”的合理性,要符合逻辑。特别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用语要恰当,造句求精密。

心要在焉

  1、对多义性的概念,比喻性的概念,抽象性概念进行合理的诠释,可以明确论域,使切入点更小,说理更深入。如2011年广东高考题“回到原点”中的“原点”就需要诠释。

  2、诠释概念,推敲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思考的出发点,也是思考的重点。大部分考场作文泛泛而谈,主要原因是在这一方面没有下功夫,缺乏独立思考或根本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因而,写出的作文没有思考的含金量。

  【议论文常用展开式】

  一、展开方式(之一):“是什么”

  二、展开方式(之二):“为什么”

  ——为什么强调“心在焉”

  1、从个人层面思考:

  “心在焉”是成功之道,拓展角度很多——

  ①“心在焉”读书能融会贯通。

  ②“心在焉”为官能政通人和。

  ③“心在焉”治学能独树一帜。

  ④“心在焉”经商能财源滚滚。

  ⑤“心在焉”从艺能成为名角。

  ……

  【典型事例】

  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

  郦道元写《水经注》;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曹雪芹写《红楼梦》;马克思在德国的一个图书馆,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写出了巨着《资本论》;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专注于数学;着名画家黄永玉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作画;齐白石专注于画虾;童话大王郑渊洁痴迷于童话创作……

  大凡学有所成,业有所精者,都是“心在焉”者,都可以找到相关切入点:牛顿,爱迪生,宋濂,敦煌守护者常书鸿,季羡林,王守仁创“心学”,童第周,钱穆,杨绛,川端康成,周杰伦,无臂钢琴王子刘伟,钱学森,王羲之,乔布斯,林书豪,李叔同,六祖慧能,歌德……

有分论点的议论文范文

  在其他父母的心中,当孩子天真淘皮的时候,也许规矩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认为以后可以慢慢培养,但我的妈妈却从小就给我要立规矩.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带我去西湖边玩,因为忘带了垃圾袋,我手上拿着用完的餐巾纸,不太舒服.突然,我远远望见了一个垃圾桶,只是因为垃圾桶装满了,所以味道很臭,我捂着鼻子,像投篮一样,把手上的垃圾向垃圾桶扔去,就马上回头向妈妈跑去,却看见妈妈皱了皱眉头,对我说:“去捡起来,放进桶里去.”我怔住了,妈妈一直是个很爱干净的人,为什么会让我去那么臭的垃圾桶旁边呢?于是,我撒娇说:“那儿臭死了……”可妈妈说:“如果人人皆知都这样,那垃圾桶边全是垃圾,还要垃圾桶干吗?去把它检起来!”望着温和的妈妈一下字变得那么严厉,我震惊极了,不就是一张餐巾纸吗,妈妈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呢?无可奈何,我只好向散发着恶臭的垃圾桶一步一步移去,我扭转头,捡去垃圾,正想扔进桶内,妈妈却说:“等一下,垃圾桶已经被装满了,我们去别的地方扔.”结果,我和妈妈走了许多路才好不容易找到了垃圾桶.那天,我一直不明白妈妈的用意.

  随着年龄慢慢长大,我终于明白了规矩只有从小时候做起,长大后才会有好的习惯,妈妈从小就给我立规矩,以培养我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在文明的意识和行为已成为我的本能和习惯.我真要谢谢妈妈!

从心骛八极到独树一帜—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立意

  广义地讲,作文的“立意”也是在“审题”——作为考生,在“读”懂题目的过程中,思想的火花不断闪烁,数分钟内,文章的蓝图即闪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立意不仅是在审题,更是高级阶段的审题。

  立意要达到什么要求呢

  2000年的高考语文“考纲”首次提出了作文评分“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的要求,对“发展等级”,提出了的四条要求(2005年仅作了一点“微调”)。这四条要求中,就有两条与立意直接有关——第一条: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第四条: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而第二条中的“意境深远”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针对立意提出的。如果用两个字把“考纲”对立意的要求概括起来,那就是“深”和“新”,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独树一帜”。

  为此,考生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人们凭自己固有的狭隘的经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产生的“惯性”是保守的,用以认识客观事物,轻则片面,重则出现很大偏差,甚至造成错误。思维定势的存在,对作文的审题是极其不利的。

  打破思维定势,可从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或通过专门的思维训练,从正面获得,使自己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与时俱进”;也可从反面的例子中,吸取失败的教训,使自己不蹈他人之覆辙。这里举几个可吸取教训的例子:

  很多人都知道,鲮鱼是一种凶悍的鱼,天生就喜欢吃鲦鱼。材料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鲮鱼和鲦鱼养在一个水池里,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见到鲦鱼即飞快地游去,想吃到鲦鱼,但却一次次地撞在玻璃板上。过了几天,那些鲮鱼都已撞得“头破血流”,再也不向那边游了。这时心理学家把玻璃板抽去,鲮鱼和鲦鱼都混游在一起,而鲦鱼即使在游到鲮鱼的眼边和嘴边,也不去尝试吃鲦鱼了。这是动物产生思维定势的典型例子——思维定势致使鲮鱼得了一种“恐鲦症”。

  据说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闹过一个笑话:他的家里有一大一小两只狗,他要让它们方便地出入院墙,就在院墙下端打了一大一小两个洞,哪知洞一打好,两只狗同时从大洞里钻过……

  在现实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也是不少的。某高校为关爱贫困生,在食堂专门开设了一个贫困生买饭的窗口,哪知事与愿违,光顾此窗口者寥寥。近日多家媒体又报道了某高校创办“爱心超市”之事:超市营业的盈利,用以资助贫困生,营业之外,还广泛收集各种捐赠的物品,陈列出来,等待贫困生来领取,结果,又遭冷遇。对贫困生的关爱和资助,无疑是大大的好事,但好事却不被别人买帐,这究竟怎么了?“凡贫困者,都乐于受助”——这种思维定势忽略了高校里的贫困生与社会上的一般贫困者相比更爱面子这一点差异。

  二、发掘材料真金

  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含金量”都是很高的,所含的“金”,或是耐人寻味的寓意,或是深刻的哲理,或是现实生活之光艺术的折射。发掘材料真金的过程就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试举几个“经典”的例子:

  例1: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实验人员把青蛙放进沸水中,受到剧烈刺激的青蛙舍命一跳,蹦出沸水,挽救了自己;而当把青蛙放到凉水中再慢慢加热,青蛙会慢慢适应这样的水温,当它感觉温度越来越高想要逃离时,它的肌肉已经因不知不觉的温度升高而疲劳无力和损毁了,再也不能收缩肌肉奋力蹦出热水。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一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是“防微杜渐”。写作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例2:美国有一家大型养鹿场,养了2000多头鹿。长期以来,群鹿养尊处优,失去一定的抵抗力。有一次,该养鹿场突然发生疫情,鹿子接连死亡,2000多头弱鹿死掉大半。一青年向场主提出一个“引狼入场”的建议,场主采用了他的建议以后,就把20头狼引入鹿场。狼入鹿场以后,弱鹿被食;强鹿奔跑逃命,增强了抵抗力,身体也慢慢强健,鹿场从此恢复了生机。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同样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与前一则相比,青蛙是没有竞争对手的,而鹿子却有了一个凶悍的竞争对手——狼,理所当然,“竞争”就成了“关键词”。

  例3:1915年,一批欧洲的传教士在大洋洲北端建立了一个传教站。在其不远处,有原始部落民族,他们还使用着磨制石斧。于是,传教士送给土著人大批短柄钢斧,旨在提高土著人的生产效率。结果却大出所料,那些钢斧只是增加了土著人的睡眠时间。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是,其一,观念的更新比工作手段的更新更重要;其二,提高人的素质才是当务之急。

  例4: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小溪。他的事迹不胫而走,被人们誉为“人桥”。不久,他被提升为文教办主任。

  接替他的,是一个娇小的姑娘。姑娘没有背孩子渡水,而是到处奔波,还掏出自己的工资……不久,小溪上架起一座桥,孩子们可以顺顺畅畅上学了。姑娘至今还在山村小学,教着4个年级的50名学生。

  这则材料是一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梗概,小说看似很浅,但“思想”却不浅:两种价值观,两种人才观,在激烈地碰撞,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小说没有一句说教,却向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材料蕴含的真金发掘不出,或发掘出来的部分成色不足,立意的“深”和“新”则无从谈起。

  三、巧妙选择角度

  角度是人们看待问题的出发点,“横看成岭侧成峰”。现实生活中,高明的摄影师都会巧妙选择角度来拍摄出人们喜爱的照片来。我们所观赏到的电视节目,特别是艺术类的节目,每一幅图象,都是导演在比较了同一瞬间拍摄的角度不同的若干幅图象后优选出来的。同样的道理,写话题作文,选好角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好的角度会使人耳目一新,大有出奇制胜之效。

  一般说来,有这样一些角度:正面,侧面,反面,多侧面,全景式,探究式,等等。

  正面的角度,是从正面直接接触问题,或叙述,或议论,直抒胸臆,不作迂回。正面的角度似写起来难度小一些,但却容易使文章写得来面面俱到而缺少深度,缺少新意。从这个意义上讲,正面的角度要出好文,难度还要大些。当然,驾驭能力强的考生,也不妨选择这个角度。

  侧面的角度,是选择一个小小的侧面切入,由于角度小,写作起来相对难度小一些,立意的“深”和“新”容易表现出来。2004年高考,江苏的作文话题是“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个话题既大又雅,写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某考生却能妙选角度,选择了两个历史名城——西安和南京,来进行“山与水的对话”,将泛指的“山”和“水”范围变小,将颇为抽象的“灵动”与“沉稳”变得具体而实在——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西安和南京何尝不能反映“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角度一选好,加上童话式的对话,这篇作文自然便身价倍增了。古今中外,以侧面的角度取胜的佳作极多,宋代的“深山藏古刹”的例子则是到了极至。侧面的角度好处多多,但“小小的角度”的选择却又是相当难的。不过,还是建议考生突破难点,尽可能选择侧面的角度。

  反面的角度,即是通常所说的“反弹琵琶”。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就有考生“反弹”——力陈记忆移植后造成的人的堕性的增加,个性的缺失,知识产权的危机,伦理道德的混乱,等等。由于理由充足,文笔优美,而得到了高分。反弹琵琶容易标新立异,但掌握不好火候却又容易“弹”错。

  多侧面的角度,即是选取几个不同的侧面,共同表达一个中心。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一些考生选择这样的角度写作——一般选取两个或三个不同的侧面。如2004年重庆某考生的《菊花飘香的时节》,就选择了“菊之淡”、“菊之傲”和“菊之殇”等三个不同的侧面,立体而生动地诠释了“自我认识和他人期望”的话题。这方面,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最为杰出的典范。

  全景式的角度,即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写作。这方面,也有成功的例子——2003年一位上海考生一篇《熔炉》,硬是把当年“杂”的话题写绝了。当时,我在读了《熔炉》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炉火纯青”,是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如用此成语评论一篇高考作文,似有不当,但我还是选择了这个成语。一则中学生的考场作文写到这个程度——视野之开阔,胸襟之博大,思想之深邃,文笔之流畅——已几近完美;二则作者以“熔炉”为题,以“炼剑”作结点题,意在“锻造一把有中国特色的‘中华剑’”,就更用得着这个成语了。著名学者邓拓倡导“要做杂家”,该考生应是学生中的“杂家”。但是,没有足够的底气,选择全景式的角度来写作,却又是极难的。

  探究式的角度,即是采用探究问题的方式进行写作。如前面谈到的“高校助困”这个话题,就很值得探究。

  角度的选择因人而异,因题而异,因考生自身准备的写作材料而异。前面所举的许多例子,几乎每一个,都可以列出好多角度供选择。

  总之,考场上,考生应结合题目的实际,扬已之长,避已之短,磨砺思维之剑,亮出立意的奇招,打出自己独有的旗帜。

以“心态”为话题作文导写及例文评析

  心态,即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一个幸运儿,如果心态不正常的话,可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命运坎坷的人,如果有良好的心态,照样可以笑口常开。评价自己,也要良好的心态,如果把自己看得很重,那就很可能拒绝指教,陷入孤立;如果把自己看得低 一些,用一颗谨慎、敬畏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许多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

  请以“心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知足者常乐,知足是种心态;不知足者常乐,不知足也是种心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种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也是心态使然。把苦难视为一笔财富,从而笑对人生,是心态;视苦难如畏途,避而远之,则是种不正常的心态。同样,面对对 手,我们应心存感激,而不应心存嫉妒,甚而恶之如恶疾。……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此“态度”则内涵甚丰,有狭路相逢勇者胜,有为祖国而战则力量无穷,也有“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同样的风儿,同样的花儿,有人说:风含情,水含笑;有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也是心态所致吗

  坦然

  生活,是紫檀木散发出的幽幽清香;生活是野百合花幽幽地绽放;生活是浓郁咖啡里飘出的一缕沁人的芳香。然而,这一切只有你坦然地面对生活时,你才能感觉得到。

  白云悠悠,它并没有蓝天的广袤;小草纤纤,它并没有大树的挺拔;小鸟唧唧,它并没有雄鹰展翅天宇的雄姿。也许正是它们的这份坦然,才使世界如此的丰富多彩。

  相对于自然界的纯净和谐,人类社会算得上斑驳陆离了,可是,如果你能以坦然、淡泊的心态去面对,那么你就能获得灵魂的安宁。这样的人,于自己是云朵一样的轻松,于别人是“暗香浮动月黄昏”一样的宁静。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好朋友约我去钓鱼。刚开始,我还兴致勃勃,可是等了大半天,却没有“愿者”上钩,我只好无精打采 地收起鱼蒌、鱼钩,失望地朝朋友的方向走去,只见朋友迎着夕阳哼着歌从远处走来。看着那同样空洞洞的鱼蒌,我不禁纳闷。她告诉我:“我虽然没有钓上鱼,可是我钓上了一天的快乐。”从此,我明白了:拥有坦然的心态,才能拥有快乐,才能享有美好的人生。

  门口有位修鞋的老大爷,他每天都早早到来,先拿起扫帚,清扫出一片洁净的天地,然后摆好鞋摊,空闲时,就乐呵呵地看着我们进进出出。他修鞋,从来不向我们要钱。我们都疑惑不解,他微笑着说:“给你冷冻这些未来的大学生修鞋,我很快乐,何况,我也不缺钱花,为你们服务,我心芏情愿。”于是,我懂得了:千金难动其心,就是 一种坦然。

  坦然,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以一颗纯美的灵魂去对待人生,对待生活,拥有了坦然,你就拥有了快乐!

  小草在我们脚下,大树在我们身旁,蓝天在我们头上,让我们的离尘嚣远一些,离自然近一些,这样,我们也领悟了坦然,拥有了快乐和幸福。

  大海小溪

  漫漫人生路上,有多少人追求着轰轰烈烈,有多少人倾心于出类拔萃。其实只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平淡的人生也很精彩。

  学习中,力争向前当然重要,然而刻意逼迫自己时时事事出人头地则大可不必,因为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出类拔萃。只要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得到的结果就是“最好的”,不必苛求比别人更高,只要能超越昨日的自己,那就精彩。

  事业上,不必渴求别人的羡慕,是块砖,你就坚实路基;是块瓦,你就遮挡风雨。如果人人都苛求自己站在“世界经济大会”的讲坛上,出现在“诺贝尔奖金”的的颁奖典礼上,我不知道我们这个世界会是个怎样的世界!放平心态,功到自然成,没有谁会永远落后于别人。

  生活上,不必寻求“总统式”的豪华,不必期盼故事里的温馨、浪漫、轰轰烈烈,生活有时是一杯烈酒,酣畅淋淳;有时是一杯咖啡,苦涩中,透出一股清香;可更多的时候则是一杯白开水,虽然平淡无味,却是生命的第一要素。不必耻于父母的平凡普通,家境的贫穷寒伧,那种善良、那种淳朴、那种苦难中磨砺出的意志,更是我们一生受益不尽 的财富。

  人生天地间,有帝王将相,也有平民百姓;有青史流芳,也有草野无闻。虽然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平凡”毕竟是大多数人一生的写照,如果能从从容容地面对,就会少一些悲苦,多一份安然。更何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亮点。把世界上的任何电灯置于太阳之下,都会黯淡无光。“山上有棵小树,山 下有颗大树”,你能知道哪个更大,哪个更高吗

  一味地去追求轰轰烈烈,去掩饰内心的悲哀,终究会失去自己的心理防线,在顾影自怜自我歧视中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长处,固然悲观,可只要心平,努力寻出自己的优点,不更可喜吗

  没有大树的挺拔,你可以有小草的清新;没有大海的汹涌,你可以有小溪的幽雅。用平静 的心去思量自己,不必倾心于别人的伟大,因为你有你的高贵,我有我的典雅。更不必追求别人的轰轰烈烈,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追求自我的一点亮光,生活一样精彩。

  拥有真正的自我,那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不奢求大海,我只追求小溪,心态平了,道路自然平,人生自然精彩!

  拥有真正的自我,那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不奢求大海,我只追求小溪,心态平了,道路自然平,人生自然精彩!

  矛盾高三

  班主任说:心态平了,道路自然平。

  班主任说:要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

  斑主任说: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寻,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

  最后,斑主任说:我们这一级,高考提前一个月。

  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字眼来描述走进高三时的心情,也不知道如何概括我的class的表情,只感觉那句“离高考还有308天”的话很刺耳。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延伸,我越来越感觉到它那如白开水般的平淡,唯一的快乐是在吃饭和回家的路上我和汀的斗嘴,除此之外,真的,一点波澜也没有。上课时,虽没有“酣眠”,但“小睡”还是常有的,以至于老师上课都要喊起立了。大家都在夜里加班,即使效率低,但仍觉得舒服。

  高考提前一个月,从一个又一个老师嘴里蹦出来,就象针掉在棉花上。一个月,不就三十天吗?我在高三,我怕谁!

  班长走了,刚开始只请了两周假,大概是觉得不过瘾,就自己给自己彻底放假了(去打工了)。他曾经许诺:一定要陪我们走完高三的,可是……班长本是坚强的,他曾经在运动会上连续跑完三千米和一千五百米。临走时,我看见他在窗边吹风,他落泪了,男儿有小不轻弹啊!班长的离去,也许有他的理由,可是我想不明白,毕竟是为山九仞,现在只差最后一筐土了。

  于是,我也想逃避,哪怕一天,可是我的心却告诉我——不可以!偶尔一次我对朋友说:“假如考不上大学,我就离家出走。”朋友说:“闯一番事业再回来,然后我们共同编织美丽的幻想。”可是,妈妈却对我说:“高三了,也别太累了,头年考不上,再来一年吗,说不定能考个更好的。”妈妈的体谅让我想起学校后面的复读生院,想起那密密麻麻的四间大教室,想起那旧伙房改成的高四文科班,便觉得有小虫在我身上乱爬。

  前几天,汀过生日,我们两个人买了一大包零食,关上灯、点上蜡烛,便开始不停地吃东西,然后心满意足的睡去。当我半夜醒来时,却不知我身处哪里,正在干什么,好像从幼时的摇篮一直到我刚入学再到高三再到今天晚上的一切都像梦。夜半醒来,看着窗外的月光从那高高在上的小

  [1] [2] 下一页

高中心态议论文

  心态决定你的态度,而态度决定你是否会成功,良好的心态不仅会对一个人在生活方面产生良好的影响,也会在他的性格习惯上产生无法估量的益处。反之,如果一个人以一个不正常的心态面对世界,那么他必将会被世界所抛弃。

  在时候,我有一位心态有问题的同学,他从小父母离异,是爷爷奶奶把他养大,由于他从小没有感受过什么父母亲情,所以在平时与他相处时,总能在他的眼神中看到他的自卑,可以说他对一切事物抱有一种厌恶的心态,平时学校有什么活动,他总是做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上课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总是眼睛一斜,双手向后一背,嘴也不张,反正就是不说话,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为此,他可没少被老师惩罚,别人以为他这样子是一种酷,但实际上他的心态已经被扭曲,在他的心中除了自己,谁都是完美的,他是害怕自己不如别人。最终,他不得不退学去公立学校,在我看来,他一生的命运也会像他的心态一样,逐渐凋零直至枯委。

  另一个人他也是我的同学,但与前一个截然不同,他是一个积极的人,每天都以开心来面对生活,即使被老师批评了,也依旧不会影响到他,并且他会更加关注老师所批评的错误,他有一头精干的短发,是标准的学生头,每天早上起床,当我们还在睡眼朦胧的情况下,他早已起床收拾好了一切。每天的早读他总是声音,并且座得笔直,因为有他,我们每天早读都不会被值班主任抓住,每当上课,他那双乌黑的大眼睛,总是盯着黑板不放,并且老师一提问,他就把他那细长的右手举得高高的,但是不知为何,他的成绩总是提不高,老师也找过他好多次,让他改进他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但他成绩还是那样。虽然每次考不好,但他从没有放弃,依旧是保持积极的心态拼博努力,我们也经常讽侃他,跟他说:“夏哥,你的努力与成绩成反比呀!”但他总是面带微笑地回答说:“没办法,天生就这智商,勤能补拙呀!听完他的话,我们也就灰溜溜的走了。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中考成绩一跃而出,成功考上了重点高中的火箭班。

  心态对于一个人影响重大,不要总是发牢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既来之,则安之,努力做好眼前的一切,相信未来一定不会亏待你。

心态议论文

  运动员太想赢得比赛,可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失误;高空走钢丝太想快点到终点,可能在离终点咫尺之遥时功亏一篑…这种在科学界被称为“目的颤抖”的现象告诉我们: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走向成功。

  一位哲人说过:“你的心态是主宰成功的真正主人。”拥有良好的心态,能让你自信乐观,坚韧不屈,轻松面对成功。

  拥有良好心态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有的人只见乌云蔽日,而他们却多拨开乌云见日明。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张宁以高龄参赛并夺冠,创造了羽坛神话。十年前的尤伯杯赛上,张宁意外以惨败收场。此后的三四年里,张宁一心想着要重新夺冠,但那场比赛失利的阴影和想夺冠的急躁心理却让她的成绩难有起色。后来张宁在教练的帮助下逐步走出了比赛失利的阴影,对冠军也看得淡了许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比赛和成绩。正是这种乐观心态,让她一点一点积累着自信,最终在奥运会一举夺冠。良好的心态给了张宁乐观的心,也让她拨开了失败的乌云,照到了成功的阳光。

  拥有良好的心态,可以让你多一份淡然,多一份沉着,轻装上阵,夺得成功。睿智的庄子留给我们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当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当他用黄金当赌注时,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博弈者太看重外界的条件时,他的心态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最终导致失败。而良好的心态能让你在追逐成功时不受外物的影响,身心放松,从而获得成功。

  拥有良好心态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惧冷雨,面对任何情况都能应对自如。美国著名高空钢丝表演家华伦达表演过无数次高难度的高空走钢丝,在一次穿越峡谷的表演时却意外失足跌下山谷。他的妻子得知此噩耗流着泪说:“我就知道他这次会有危险,以前每次上钢丝前他都哼着小曲,唯独这次他一直在说‘我一定要成功‘。”正是上场前的心态变化注定了华伦达的失败,如果他能以更好的心态来面对这场表演,等待他的可能就是鲜花与掌声。

  心态,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心态,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心态,谱写命运的华丽与庄美。

  拥有良好的心态,铸就生命的辉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以仪式为话题的议论文

学生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