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名人道理论据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知足者常乐

  人言道,“知足者常乐”。知足,被一部分人奉称为心灵的最高境界。然而,过低的要求和目标却容易使人失去斗志。也就是说,不能轻易满足于现状。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恃于一点功绩而骄傲放旷,止步不前的人,会很快被人赶上和取代,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

  许多人都是因为太容易满足,没有前进的压迫感和动力,而被那些聪明的,懂得上进的人落下,并且越落越远。他们的问题就是,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以为现有的良好状态可以长久保持下去,却不懂得“莫让浮云遮望眼”的道理;山外青山楼外楼,天下之大,人才辈出,竞争永远不会停止,一旦放松一步,便会落下十步,很难追上。如果你甘愿做一只井底之蛙,两耳不闻天下事,只会显耀自己当下那少得可怜的优势,那么,你就会失败甚至堕落,成为别人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所以说,我们要把眼光放得更高,把志向树立的更远大。有一则寓言囊括了这个道理:一群猴子在奋力爬树,目标高的猴子努力攀爬,爬得越高,低头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猴头;而目标低易满足的猴子爬了一半就不爬了,抬头仰望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猴屁股。这故事中爬得低的猴子讽刺的就是那些不思进取、容易知足的人,停步不前,只能是被越来越多的人超越,需抬头仰望才能看得到别人,思想精神上就已经比别人低了一等。如果这时他还不能觉悟,奋发向上,那么他现有仅存的一点优势也会被继之而来的人才洪流冲刷得一干二净……

  当然,并不是说,知足完全不益于我们的思想境界,只是在当今这个人才涌动的时代,不容易满足的人更能够适应社会罢了。所以,还是不要轻易知足的好,为了更好的前途和发展,需不时地提醒自己放高眼光。只有登上顶峰,才能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啊!

  山外青山楼外楼,切莫恃才易知足!

知足常乐名人道理论据

知足常乐

  有一句名言叫“一天天满足着,一天天堕落着。”所谓知足,就是知道满足,满足已经得到,知足强调的是一种心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是公平的,上帝并没有偏袒任何人,没有贵贱之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知足,不要天天抱怨。

  唐代诗人刘禹锡,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足人”。他即便被贬,他依旧天天快乐,当地的地方官欺负他只是一名被贬官,只给他一间极简陋的草屋,他便写出名诗《陋室铭》来。正是因为他知足,满足自己的生活,才能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写出一首又一首的古今传唱的名诗。

  三国时期的周瑜,本为吴国的一名十分有威望的谋士,也为吴国立下了不少功劳,智力也高出平凡人,但就是由于自己的不知足,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觉得诸葛亮比自己聪明,就处处与诸葛亮作对,以致最后的下场是多次聪明反被聪敏误,最后被气死前口中仍是“既生瑜何生亮!”。在死前都持有一个不知足的态度,以致到最后落得那个下场。如果他是一个知足的人,那么长期在全国称雄的也许就不是蜀国了,所以这告诉我们:人要懂得知足,不知足就会落到走向死亡的下场。

  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在名校哈佛大学读书,可是,一般进了这所世界名校的人都不愿在考上之后自动退学,但比尔盖茨这样做了。他希望另两个人和自己共同退学来研究一个当时极少有人研究的程序。可他们拒绝了,因为他们不想因为一个是否成功的项目而退学,但比尔盖茨成功了。所以这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知足,在什么情况下不应该知足。

  在我们最近学的孟子名言“鱼非我所欲也”中,他说有一些人为了“万钟”的礼物便接受了,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知足,在俸禄与金钱下,就应该做到知足,知足才是立身之本!

  所以要记住,学会知足,才能心底敞亮,少却烦恼。学会知足,才能更好的体会人生风雨兼程和艰辛和幸福。也只有人人懂得知足,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才能和谐、平静、而真诚。

论‘知足常乐’

  在生活中,有些人很好胜,什么都要争第一。但有些人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从来都不与别人争。知道自己限度的人知道满足经常快乐,还能结实更多的知心朋友。而好胜的人呢?他们有时不仅争不了第一,还累得自己身体健康下降,甚至连他们最好的朋友也不和他们做朋友了。所以,人们总是说:“不是自己的,强求也强求不来。”

  如果你不是知足常乐的人,就快点行动起来吧!因为知足常乐的人永远都是快乐。

知足者常乐

  知足与不知足,其实只源于一种心态,心态决定你的心情,心情决定你的心境。 【开宗明义,限定了话题,论题鲜明】

  一件小事就足以让你有各种不同的认知。有甲,乙两个人,他们各有一瓶水,每人都喝去了一半。甲愁眉苦脸,乙反而表现出一副很知足的样子。有人问甲:“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愁眉苦脸的表情呢?”甲回答说:"我原本有一瓶水,现在只剩下了半瓶水我为此感到愁苦。"这人则又问乙:“你也只剩下了半瓶水,为什么你没有愁苦的表情,反而很开心呢?”乙回答说:"如果我一瓶水都没有呢?我庆幸我还有多出来的半瓶呢。” 【材料很典型,只是叙述可以进一步简洁些】

  问话的人顿时明白:“人要学会知足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凡事都要向好的方面想,只要你有了好的心态,才有可能以好的心情投身到做别的事情中去,以至事半功倍。” 【过渡自然,议论恰当】

  对啊,知足者常乐。我们亦要学会知足,有些同学具有严重的攀比心理,想到自己的父母为什么没有别人的父母那样有钱,为什么别人穿名牌而自己却不能。如果你产生了这种想法,请立即打消吧, 你可知道?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对我们付出了无尽的爱,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你可知道?爸爸是家庭的顶梁柱,背负起家庭的重任,每天起早贪黑,双脚磨出了血,双手磨出了多少茧子?你可知道?在工作单位上,爸爸又可否吃饱穿暖? 【关注句式的整齐,会让表达润色不少】还有妈妈,每天起得比鸡还早,早早的为你准备好早饭,每天为你洗那脏如泥的衣服,那光滑的手早已失去了光泽,变得粗糙,每天还要整理一大堆的家务,你可否心疼?想到这些,你是否还在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有本事?尽管他们没能力为你带来一种奢侈的生活,让你过上铺张浪费的日子,但是,他们却给予了你无声无息的爱,给予了你一个温暖的家庭,在这里有疼你的爸爸,爱你的妈妈,在这里可以遮风避雨,足够你幸福快乐的成长。 【说得真好,老师很感动你的认识。注意调整句式,选择一些新鲜的素材来增强表达,好吗?】

  同学们,学会知足吧,摒弃那些攀比心理,想想现在所拥有的,只要学会满足,自己才会知足,只有懂得知足才会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得快乐。

  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抓住,那么,就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抓住它不放弃,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吧,不要等它去之,才后悔莫及。

  正所谓:知足常乐。 亲爱的朋友,还抱怨什么?睁大眼睛,擦亮双眼,你会发现你身边的许多幸福和快乐!

知足者常乐

  知足——一个人对欲望的界限,并不是无底之洞,也不是什么“狮子大开口”而是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便停止了自己的欲望,踏实进取,明哲保身。每个人的欲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虽然也是自身的劣根性,但却不会向心灵世界无限延伸,即使是那种“贪心不足蛇吞象”的蛀虫群体,也不会永远地肆意妄为,终有“替天行道”的时刻。而“蛀虫们”也就随着自己的贪念一起深埋黑暗深渊,“永世不得翻身”。相比之下,结果似乎太过鲜明,可也正是这样才表现出一种心灵之美:知足常乐。

  纵观古今,官场似乎纯粹是藏污纳垢之所,但也能够分两类:小贪与大贪。贪之甚少者,既能养家糊口,解决自家温饱,又不易被人发现,也许还可以安度晚年。贪之甚多者,岁事后想尽办法,“杀人灭口”啦,“衣锦还乡”啦……但是仍躲不过灭亡命运。清官虽然受人爱戴,但若太刚正不阿,仍避免不了受迫害的惨剧。如此说来,便又是知足至上了。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中央电视台联合对抗节目有这么一处细节,再挑战者闯关结束后,让挑战者选择与出题者共同分享金钱。设置三个“引爆箱”,让挑战者自己选择。在“点燃”导线后,每点燃一段后会报出数字,所报数字为挑战者所得,导线末端的数字无人知晓。若直到导线点完挑战者还不能做出决定的话,那么所有金钱归出题者所有。也许你会觉得这很荒唐,明明是挑战者赢得的,为什么还要与别人分享呢?而且还有随时都会空手而归是危险。那么这就要看你抱的是什么心态。若抱着挑战第一,金钱第二的心理,便不会争执得到的多与少。如果认为这是一个赚钱的绝好机会,那么即使你闯关成功,但无尽的贪念只会让你头脑眩晕,失去理智,最后空手而归。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邪恶的贪欲出没,哪里也会有正义的天平现身。

  知足,也许意味着你不能得到更多,但却会让你变地更理智,不会让你与现实脱轨,走向毁灭地深渊。我也还是那句话:知足者常乐!

知足者常乐

  知足是天赋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

  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英雄,不是夸夸其谈,信口开河的言论者,而是沉潜到心底,厚积而薄发的实践者。

  近日,各个落马官员夺人眼球,各类炒作新闻比比皆是,各种猎奇心理层出不穷。究其本质,在于人类内心丑陋的不满足的欲望,对名的渴望,对利的在乎,成为了一个个公众人物的滑铁卢。

  富兰克林说:“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只有期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欲望的血盆大口是永远不会被满足的。一如沈从文在苦难面前依旧保持一颗平常心,汪曾祺在沧桑中依旧保持水的感觉,这便是知足者,在繁华面前不会失其本心,能够坚守自我,在苦难面前也不会抑郁不堪,能够乐观面对。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疆锁,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怀着一颗知足心,才是理想生活的根基。享受看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释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充实与知足。

  如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汲汲于富贵而出卖了他们的心灵?有多少人追逐于名利而典当了当初的追求?或许只有知足心常在,才可知“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知足不是无为,不是懒惰,而是只坚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坚持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秉持“一事精致,便能动人”的信念,而非大而无当,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去做,这只会导致会而不精,一事无成,留得遗憾。

  马玉祥只愿当一介小兵,而我们心知肚明的是,他的内心里,一直是一位伟岸的英雄。大凡知足者,必有谦虚之心,真实之情,从容之境。这样的人,就算只当小兵,也是令人钦佩的小兵。

  愿你我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知足者,常乐也

  知足者,常乐也。

  知足,是一种平和的人生境界,即对己对人皆不强求;常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对事对物皆有包容。

  不知足者难常乐。老子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不懂得取舍,不懂得放弃,不懂得适可而止,终究是不得善果。如《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艳羡富人们的生活,极力遮掩自己的贫穷,对于勒的态度也完全建立在金钱之上,毫无亲情可言。因此,他们的人生注定不会快乐。

  知足者才能常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面对仕途不顺,宏图难展,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乡野山林中,找到了人生乐趣,其田园诗作因传递出来的悠然达观的人生态度而传唱千古。鼎鼎大名的诗仙李白,据传曾得“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可一生才华浪置,不得重用,仍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达观之句,在周游四海、浪迹天涯中,将诗意尽情挥发,成为唐诗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被林语堂先生称为“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的苏东坡,一生坎坷,正如其《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的自白:“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不断被贬谪的命运,并没有阻挡东坡居士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遂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超脱的胸襟。

  再如明朝书生胡九韶,他家境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只供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日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这就是荻原朔太郎所说的“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那么我们不妨“常想一二”,因为,知足者,常乐也。

知足常乐名人道理论据

知足常乐

  现在,人们的忠告都是“知足者常乐”。“知足者常乐”,简而言之,就是知道满足的人就总是快乐。老子就曾在道德经里说过,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有人会问:正是奋斗的时期,怎么能轻易满足呢?现实回答你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每个人都会奋斗,奋斗的同时伴随着欲望。但是欲望一旦过界,就会成为贪婪;一旦贪婪,欲望就无法满足;一旦欲望欠缺,你就会高兴不起来。最重要的是人一旦不高兴,对待事物的信心也会丧失,生活因此而失去乐趣。

  人生在世,唯有知足常乐,方能获得幸福的垂青。孔融,小小年纪就能选择小的梨。试问,如果当时他拿大梨,当真抢得过他哥哥吗?知足常乐,反而使他留下一个“孔融让梨”的前古美谈;陶渊明,在那名利当天的封建社会,能做到弃官而耕农的人,在当时无人出其右,实属不易。

  相反,人若不知足,则不乐。“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本也是旷世奇才,但碰巧生不逢时,遇上了诸葛亮。试想如果他能知足,便也能在江东有一番作为,最后也不至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王熙凤不知足,她贪权,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临死了,还在贾府遭人白眼。她的贪心与贾母的知足是一个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在数学领域中,有一个求极限的概念。这是种近似的求法,却有着永恒的意义。它不再追求精确的结果,而是追求最接近的结果。采用这种结果便有了微分,积分的算法,应用在物理中便有了加速度的求法。这种思路实际就已经贯穿着“知足者常乐”的思想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该活在当下,感受当下的美好,感受知足的乐趣。

  因此,人不要求全,应该知足,而只有守分,才会知足。

知足者常乐

  这篇议论文写得大气而灵动。其大气体现在作者立足点高,分析“不知足”这一分论点的时候高屋建瓴,从对人的欲望的无止境的阐释到列举富豪的家财争夺,行文一气呵成,显出作者视野的开阔。其灵动体现在作者语言灵动,结构不板滞。此文也是正反论证的结构模式,值得推崇的是作者的第二个分论点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多用短句,辅以生动的对话,语言形象生动至极。尤其是文章结尾的引用:“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知足常乐,快乐之源也。”实有豹尾之效,这样戛然而止,可谓简洁有力。

  例文一:

  我非常认同,要常看看自己所拥有的,不要老去想自己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似乎别人什么都有等等,老想自己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就是痛苦的渊薮,而知足,才是快乐之源。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多了还想多,有一百万了,就想有一千万、一万万……正所谓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想如何让自己多起来,自然就要劳神费思、投机钻营、挖空心思,甚至会去不择手段等等,这样的话,人还会快乐么?还有快乐么?无论他得到了还是没有得到,都不会快乐,都只能是痛苦。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就在我们住的这个小区,有个富豪经常出入(大家猜,是出入其一个情人的住处),富豪表面看上去是光鲜的、排场的,可实际上,他痛苦不堪,为什么?听说,子女在你死我活地争夺他的财产、三个情人都要他天天陪伴、老婆这边又要想办法遮掩安抚、生意场上又明争暗斗……这个富豪还不到六十岁,可是他全身的“零件”都基本上出现了毛病。如果说这个例子不典型,那么,再看看香港富豪们的家产风波,先后有女富豪龚如心的家财争夺战,有富豪何鸿燊的家财争夺战,有郭炳江、郭炳联、郭炳湘兄弟的家财争夺战,甚至你别看李嘉诚表面上早早对家产作出分配安排,其实他的两个儿子也在暗地里争夺……不能说以上这些富豪不富有,可是他们快乐么?【 liuxue86.co

  衡量快不快乐的标准,决不能只看财富只看拥有,而主要看观念。知足的人,往往就是快乐的人。

  邻居刘大爷,鳏夫一个,穷困不堪。家里除了一台黑白电视剧外,基本上是家徒四壁。可是,刘大爷整天乐呵呵的,有说有笑,还经常帮助周围的人,有人开玩笑说:“刘大爷,你不觉得你活得窝囊么?”刘大爷却毫不掩饰地说:“我是穷,但我不偷不抢,我靠自己劳动吃饭,我满足,我开心,我有什么好窝囊的?”

  是啊,知足的人,寡欲的人,什么明争暗斗呀、斤斤计较呀,患得患失呀……统统都与他无关,他满足于自己的拥有,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幸福赛神仙。

  古人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谚语)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知足常乐,快乐之源也。

知足常乐名人道理论据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中国的古训。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现状,在权力与名利中角逐。累了别人也累了自己。知足常乐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

  这样的看法貌似辩证,其实似是而非。我们的看法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常乐之道都是“相对的满足,绝对的不满足”。相对的满足,是前进的支点,绝对的不满足,是前进的动力。两者兼而有之,才能进步,才能常乐。 生活上应该相对满足,否则欲壑难填,利令智昏,“事业,二字固然无从谈起,弄不好还会赔上身家性命,又何乐之有?但这不等于说人们就随遇而安,清心寡欲。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土处穴居的水平。所以,生活上同时还应该做到“绝对的不满足”。回顾历史,正是这种不知足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只有热爱生活,希望生活更美好的人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即使从个人利益来考虑,也应该同时具备绝对的不知足精神。如果人们都满足于现状的话,油灯就不会被电灯代替,折扇就不会被电扇代替。现在的生活与原始社会已有天壤之别,但我们绝不能安于现状,坐享其成,而是要继续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这样才能享受到奋斗的快乐,也才有可能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精神生活上人们注重“不知足”这是对的。如果有了一点进步就沾沽自喜,则会停滞不前,也就谈不上“常乐”。但精神生活上也应有相对的满足,这种相对的满足,大而言之,能振奋民族的精神,鼓起民族自信心。现在有准谈起 “四大发明”就会有人认为“阿Q",这实在令人不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和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足有目共睹的,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为什么不能谈?实行经济开放后,人们的视野开阔了。

  “讲究横向比较,有些人就只于到自己的差距,以至于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其实大可。不必。“横向比较”固然不可少,“纵向比较”也不能丢,从“纵向” 的角度看,我们取得的进步足可引以自豪。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能振奋精神,使斗志更加昂扬,便能更勇敢地而对未来,脚踏实地,急起强迫,敢于赶超世界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小而言之,我们中学生在学习上,也需要相对满足,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辛勤耕耘的果实,使白己心情舒畅,信心百倍,如果一味强调不知足,对微小的成功不屑一顾,就会失去自信心和进取精神,萎靡不振,畏葱不前,就会愁眉不展,灰心丧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那就不是“常乐”,而是 “常愁”了。

  相对的满足,绝对的不满足,这一处世态度也合于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的、发展的,这种变化和发展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阶段性与永恒性的统一。看不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变化发展的稳定性,好高鹜远,那就会庸人自扰,欲速不达,走向自己的反面,而看不到这种发展的绝对性,又会安于现状,裹足不前,两者都是各执一端,违反了客观规律,如此处世,也决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可言。

  知足常乐不是裹足不前,知足常乐是对生活的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大自然的启示好句摘抄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