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故事
元宵节的那些故事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另有一说是元宵[1]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故事
东方朔是我国古代汉武帝时期的官员。他很有学问,头脑也非常灵活。
有一年腊月,东方朔在御花园里游玩,发现一个宫女正在井边伤心地哭。东方朔赶紧跑过去,问她为什么这么难过。
这个宫女叫元宵。她来到皇宫好几年了,非常思念家人,但又不能回家,真觉得生不如死。东方朔安慰她:“姑娘,别难过了,我想办法让你见到家人。”
东方朔来到元宵姑娘家中,对元宵的家人说:“我有个主意,能让元宵和你们团聚。”他仔细嘱咐元宵的妹妹,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随后,东方朔打扮成一个算命先生,来到街头:“我夜观天象,京城要有一场大火灾!”老百姓纷纷求他化解灾难。东方朔说:“正月十三,有人骑黑驴,穿红衣,从南边过来,那就是火神君。大家要跪在路边苦苦求他,全城才能得救。”
老百姓照东方朔的话去做。天快黑的时候,火神君真的穿着红衣,从南边骑驴而来。大家跪在路边向火神君求情。火神君扔下一封信,说:“火烧京城是玉皇大帝的旨意!你们把这封信送到皇宫,交给皇帝,或许能免去这场灾难。”
有人拾起信,连夜送进了皇宫。
信上写着:“正月十六,火烧皇宫;要想消灾,汤圆花灯。”皇帝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请来东方朔给他出主意。
东方朔听了事情经过,对皇帝说:“听说火神君爱吃汤圆。正月十五那天,多让百姓做汤圆、扎花灯,求玉皇大帝和火神君不要降灾。”
皇帝听了,立刻让人传令:不管宫里宫外,大家都要多做汤圆,多扎花灯。
元宵姑娘是做汤圆的能手。东方朔嘱咐她,让她扎一盏大大的花灯,写上自己的名字,字要写得大大的,让人一眼看得见。
正月十五这天,皇帝用元宵姑娘做的汤圆,供在火神君的画像前,求神仙保佑百姓平安。到了晚上,全城百姓都上街看花灯。元宵提着自己扎的花灯,也走在人群里。
元宵的妹妹搀扶着爸爸妈妈,也来到街上看花灯。她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远处有一盏大花灯,上面写着姐姐的名字。
妹妹大声喊:“元宵姐姐!元宵姐姐!”元宵听见喊声,连忙跑过来。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元宵激动得哭了起来。
一家人都很感激东方朔。妹妹说:“东方先生的主意真好,让我装扮成火神君,咱们才能全家团聚!”
百姓闹了一夜花灯,京城平安无事。皇帝十分高兴,下令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样做汤圆,扎花灯,庆贺太平。
这个风俗一年一年传下来。因为正月十五上供的汤圆是元宵姑娘做的,所以汤圆从此也叫“元宵”,正月十五就叫做“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也传了下来,人们在这一天展花灯,猜灯谜。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
元宵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
关于元宵节,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鸟误落在一个村庄。那时的动物都是很残忍的,所以村里有很多猎人,猎人看见神鸟不知他的来历,以为是只害鸟,就把它杀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里防火把村子里的人都烧光。七仙女听到了就让一个神仙去帮人们,人们按照神仙的说法,在村子周围点上篝火,再点上许多灯笼,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从天上看到此景,以为村民自己放火烧死了,也就没派天兵,村民幸免于难。从此,人们每到正月十五就点篝火,挂灯笼,就有了元宵节。
这个传说是假的,元宵节的真实情况是起源于汉朝,到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汉朝时,印度佛教流传进中国,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习惯做法。于是汉朝的皇帝就从印度人哪里学来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个皇宫张灯结彩,满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到了民间,民间没有舍利子,只是张灯结彩,放篝火,于是就形成了元宵节最古老的习俗。
到隋炀帝的时候,元宵节就更热闹了。开始演节目,光演员就有30000人,乐队人数18000人,舞台有8里地长。到了唐朝,更是盛况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节过三天。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间,皇宫为了元宵节,制作了50000盏灯笼,做了一个大型灯楼,有150尺高,人们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人们也都提着灯笼。街上还有“宝马雕车香满路”,一辆辆的花车,车上坐着主人,上好的宝马拉车,车还散发着香味,后面还跟着成队列的仕女。人们尽情观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欢元宵节,就把过元宵节的日期由三天改为五天。元宵节的好多习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这时或元宵节的规模也很大,万盏灯火,累成那个金山,百里之内灯火不绝。明朝朱元璋把元宵节扩大到10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时的元宵节很热闹,很好玩。
南方人也和我们一样过元宵节。他们会在元宵节这天的白天或晚上走百病、偷菜、送孩儿灯。走百病就是妇女聚集在一起,沿着墙根走,一直走到村外,逢桥必过,这样把疾病送到村外去 ,以保身体健康。偷菜就是未婚女性到别人家的菜园里偷菜,希望自己将来生的孩子白白胖胖。送孩儿灯也不错,是长辈或者亲友给已婚未育的妇女送灯笼,祝愿早生贵子。
在我们东北,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滚冰和打花脸。小孩在元宵节这天,要到冰上去打滚,意思是滚了冰身体健康,抗冻。打花脸是在元宵节的晚上,把黑色涂在手上,遇见谁就往谁的脸上涂,也有的在家里一伙小孩互相打花脸,谁脸上最花谁就最好,就有好命运。
啊,原来元宵节真是不错,又有好词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节是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节日,人们在一起快快乐乐很有趣儿,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的人们都在元宵节里得到了莫大的快乐。
元宵节名人故事
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破镜重圆
隋唐队伍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经典名人
1.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的人。
2.下令点灯敬佛,百姓挂灯,是赏花灯的创始人。
3.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倡导者。
4.成全元宵姑娘,元宵节里最浪漫的人。
5.杨素:破镜终重圆,成人之美的人。
6.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元宵节里最痴情的人。
7.田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人。
8.朱元璋:狂杀一条街,元宵节里最凶残的皇帝。
9.贾似道:第一个制作灯联的人。
10.袁世凯:害怕袁消,将元宵节两易其名的人。
2015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故事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的故事的作文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这天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每年我最盼望这天的到来,因为这天人们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元宵,可以挂灯笼还可以放烟花爆竹。关于元宵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经常伤害人和牲畜,所以人们就准备消灭它们。可是有一天,一只神鸟因迷路而来到了人间,那些猎人却把它误杀了,天帝知道了,非常生气,于是就让天兵在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要把人畜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知道了这件事,她心地善良就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人们很害怕,最后有一位聪明的老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让大家在节日的这几天晚上挂灯笼放烟花爆竹。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从天上往下一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房子似乎都着火了,而且连续三个晚上都是如此,天帝就以为是天兵把人间给毁了,人们也就这样躲过了一劫。
为了纪念这一天,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放烟花爆竹挂灯笼。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在古代,有一位神界天鹅闯入人间被猎手误杀。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因此发誓为这只天鹅报仇。他开始制定计划,派出一支天兵天将于农历正月十五来到人间,命令他们火烧所有的人和动物。但是其他神仙并不赞同这一计划,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提醒人间的人们。
结果,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前后,每一个家庭在门外挂起灯笼,并燃放烟花爆竹,给天兵天将造成各家各户起火的假象。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成功骗过了玉皇大帝,人类也因此逃过灭绝的危险。
元宵节的故事作文
元宵,是一个热闹的节日;元宵,是一个人们最爱的节日;元宵,是一家人快快乐乐团圆的时候。总之,元宵是个代表着祥和,充满欢笑和温馨的节日。当黑夜临时,我、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一齐坐在餐桌前,吃着那白白的、软软的、甜甜的汤圆时,有如沉浸在人间仙境一般,又仿佛在仙池边,那汤圆散发出热气难道不像一阵仙气吗?吃完汤圆,提着灯笼走在那热闹非凡,灯火通明,人山人海的大街上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看着别人的金鱼灯笼吐泡泡,走马灯里猫捉鼠,各种各样的灯笼让我大饱眼福,一盏灯笼接一盏,令我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抬头望望那明月,那月光照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真是月光如水啊!难怪古人对它那么心驰神往,还编出了“明月别枝惊雀、月出惊山鸟、明月松间照,”等各种美妙诗句来赞美月亮。忽然,一朵云飘来,似乎想把那美丽的月亮遮住,但月亮好似看透了它的想法,便奋力地向前爬去,云却像一只跟屁虫一样,月亮向哪儿,它也向哪儿。最后,功夫不费有心人,顿时,月亮被那像棉花似的云遮住了半张脸,顿时,月亮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变成了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忽然,星空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星星,顿时,出现了众星捧月的景象,这些小星星好拟是在表演舞蹈,一闪一闪美丽极了。天色更暗了,街上那如流水般的游人也各自散了,我也困了,便回家睡觉了,但我在睡梦中也梦见了那美丽的月亮。
关于元宵节的故事
元宵节的传说有多种,我最喜欢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只守护天宫的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传说有多种,我最喜欢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只守护天宫的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天帝的女儿想出个好办法,她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几个夜晚都是如此,他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以此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