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著名人物大全
三国英雄
说到三国人物关羽关云长,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他集英勇、智慧、仁义于一身,是人们心中的“武圣”。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圣人的只有两个,“文圣”孔子,“武圣”关羽。他在人们心中是完美的,他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三军”,“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放走“败走华容道”的曹操。
每每想起,我都他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一次,关羽攻打曹仁守的樊城时,被暗箭所伤,回去一看,竟然有剧毒!于是请来了名医华佗,当时他正在下棋。华佗让人把关羽绑在柱子上,并用布蒙住眼睛,因为这是刮骨疗伤,怕关羽疼得受不了,这真是一种“残忍”的疗法。谁知关羽却把这当做小菜一碟,还要求边下棋边疗伤,华佗当场被惊呆了-------他还没见过这么不怕疼的人呢!疗伤开始了,关羽见对方迟迟不肯落子,就催促一声,谁知,对方的手伸进棋子盘里,剧烈地抖动着,刚拿起来一点儿,就马上又掉到了里面,他被惊得连棋子都拿不住了,怎么有这么英勇的人呢!治疗时,关羽自己根本没有表现出一点儿疼痛感,治疗完,华佗刚说这几天这只手臂不能剧烈活动,关羽就使劲甩动手臂,还说又能征战了,又把华佗吓了个半死。这位不怕疼的将军常常被提起,每说一次,我都被感动一次。关羽最重情重义。
一次他立了军令状要捉拿曹操。关羽浩浩荡荡的队伍终于跟曹操带领的几十名残兵弱将碰面了,但是,狡猾的曹操勾起了关羽欠他的情分,关羽虽报答过一次,但还不够呢。由于关羽最重义气,也不想欠曹操什么,于是,他放走了曹操。要知道他已经立下了军令状,只能面临着被处死的军纪。这种对死的坦然,需要多大的气魄啊!他的侠情豪胆,重情重义,惊天地,泣鬼神!试问天下英雄,谁能与之媲美?我崇拜,我感动,他是我心中永远的英雄!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1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
俗话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这一辈子短短几十年,通常在临死之前说出终身中最想说出的话或许说是终究的告知,而这些话语通常即是临死之人的真情流露。不管是关于古人仍是今人来说,莫不如此。就拿三国期间的司马懿来说,前期出身于并不显赫的世家大族,以后风雨几十年接连在魏国辅佐四代君主,带领军人队伍为国出征,终究成功逆袭夺得魏国大权。可就这么一个人在历史上却被塑造成一个虚伪、奸诈、阴恶、奸刁的形象而家喻户晓。那么历史上的司马懿真是这么一个人吗?而他的临终遗言又躲藏什么样的玄机呢
公元251年八月,这一年司马懿73岁,一代枭雄司马懿总算要走向了生命的结尾。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三国浊世之中能活到这个岁数,现已是屈指可数了。不管是旧日的恩人仍是曾经的对手,许多都现已离他先去了。现在放眼魏国乃至全全国现已没有人再是他的对手了,临死之前魏国的军政大权都在自个手上,司马懿总算说出了他离开人世之前终究的言语。据史书记载,司马懿在临死之前将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叫到床前对他们提到“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惊骇。吾死以后,汝二人善理国政,辅帝平神州,慎之!慎之!”大约意思即是我在魏国当官多年,现在当官做到了太傅这个方位,位极人臣,方位现已够高的了;大家都置疑我对魏国不忠诚,我常常因而感到惊骇,我死以后,你们兄弟二人要将国家治理好,辅佐皇帝平定全国,一定要非常当心。
有人说司马懿这么说彻底是在做秀,年轻时曹操让他当官,他装病骗过曹操;年老的时分也是经过装病麻木曹爽,发起政变攫取魏国大权。临死之前说一些好听的话即是期望在历史上留一个好名声。现实真的是这么吗?在小编看来工作远没有这么简略。这还得从司马懿前期当官说起,尽人皆知,曹操终身雄才大略,但也有好猜疑的缺点,关于人才他是爱才如命,永久也不嫌多,假如认定是人才不能为己所用,在曹操的眼里绝大多数只能挑选炸毁。司马懿不想给曹操当官,但又不能开罪曹操,所以只能装病,这次演戏肯定是被逼的,后来曹操下了终究通牒,司马懿才不得不当官。可司马懿一直不遭到曹操的重用,由于曹操看人很准,司马懿绝非池中之物,关于这么的人才,只能用准则将他框起来。
曹操识人很准,可他的子孙就不相同了。曹操临死之前特意劝诫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这句话曹丕记住了,但也是听一半,做一半,对司马懿该信任仍是信任。到了魏明帝曹叡在朝年代,出于外部战事的需求,司马懿得以把握军权,他手中的权力进一步扩展,可这个时分司马懿仍然是魏国的忠臣,虽然魏明帝曹叡时间猜疑,可司马懿的臣子本分做的仍是不错的,贬官无怨言,升官不自傲。
司马懿的转机就发生在曹魏曹芳在朝年代,魏明帝曹叡临死之前将养子曹芳托付给宗亲大将军曹爽和辅政大臣司马懿,而且特意组织曹爽的官职在司马懿之上。对此,司马懿也是彻底听从组织。开始的协作仍是不错的,曹爽对司马懿毕恭毕敬有什么事都商量着来。可后来曹爽不知哪根筋不对遭到谋士丁谧的离间,将司马懿架空,自个独掌大权。对此,司马懿虽有不满但也只能忍。可曹爽一犯起傻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得罪发起对蜀国的战役,司马懿劝阻,曹爽不听,结果魏军大北。这还不算,曹爽还在魏国境内广占良田,怂恿心腹违法乱纪,敲诈官员,营造豪华宫殿,俨然一副皇帝派头。在魏国境内曹爽搞得那叫一个怨声载道。看到此情此景,一声为魏国支付的司马懿天然不肯看到魏国毁在曹爽手里,所以装病发起高平陵政变,将曹爽集团连根拔起。因而可以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司马懿除曹爽,魏国反对者屈指可数,反而支持者甚多,为何?由于大家都知道假如再让曹爽这么折腾下去,国家早晚消亡,司马懿当政国家或许还有期望,这即是民心所向。
除去曹爽,把握魏国大权,司马懿所在的方位可谓是进退两难,放弃权力,宗族或许消亡,把握权力,他人或许不满。太尉王凌即是一个再适宜不过的比如。公元251年正月,太尉王凌企图发起对于司马懿的政变,司马懿竟以73岁高龄亲自征伐。终究王凌失利,被司马懿诛灭三族,王凌被剖棺暴尸。无可否认司马懿对王凌的处置的确过分凶横,但是从宗族和国家安靖思考,司马懿只能如此。由于他不期望看到宗族被灭也相同不期望看到国家因而骚动。
平定王凌叛乱半年多后,司马懿溘然长逝,临死之前说出了那句遗言,这也可以认为是他终身终究的告知了,在魏国当了一辈子的大官,司马懿很满意,可他也很明白他身居高位,有多少双双眼盯着他,有多少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他期望他的儿子们能像他相同,尽心辅佐皇帝,保护司马宗族。或许是两个儿子领会的太透彻了,终究不只保护了宗族,还篡夺了曹魏江山,这也纷歧定是司马懿期望看到的,试想假如曹爽全神贯注的为国家着想,辅佐皇帝,会给司马懿发起政变的借口吗?假如没有曹爽的胡作非为,或许司马懿只会想做一个魏国的忠臣看到国家安全,进而与世长辞。可曹家实在太不争气了,出了曹爽这么一个草包,天灭曹魏,谁也救不了。司马懿毫无疑问成为了曹魏的救星。可高处不胜寒,除去曹爽以后,身居高位的司马懿也没有别的方法了,也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虽然反对者许多,但国家不能乱,自个能做的只要这些,除了劝诫子孙当心谨慎,别的的他也管不了了,或许这才是一个实在的司马懿吧。
2蔡邕:三国里最倒霉的人
我们在品三国的时候,看的是曹操的老奸巨猾,看的是关羽的至死忠诚,看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是,你有没有看到一个非常倒霉的人呢?这个倒霉的家伙就叫蔡邕。蔡邕倒霉就倒霉在他的才华上。
蔡邕非常有才,而且是多方面的人才!经史、天文、数学、绘画、书法、音乐等,都有很深的造诣。正因为他的才华横溢,他才被“群芳”所妒。有人妒出了“高血压”,有人妒出了“心脏病”,有人妒得没治了短了命,有人恼得恨不能一脚将他踩进泥坑里。
蔡邕作为议郎,曾被汉灵帝召进宫中商策。他直言不讳地斥责“帝贪,政暴,吏酷”,说了一大堆坏话。大宦官曹节听了这些话后心里特别不舒服,逼着皇帝治蔡邕一个“议害大臣”之罪,不仅下了狱,而且还要处死。幸亏有忠臣死谏,他这才保住了颈上人头,被流放到朔方边地。
宦党曾派刺客一路追杀欲将他致死途中,但刺客却被他的忠勇之气深深打动,未忍心对他下狠手。一招不灵,宦党自然不会死心,他们又贿赂地方官员,让地方官员找个适当的机会除掉他。好在那地方官也是个好官儿,十分羡慕他的才华,非但没有下手,反而将此事透露给他,让他多加小心处处留神。蔡邕就这样绊绊磕磕、慌慌张张、窝窝囊囊地活了一阵子。
这以后,蔡邕上书皇帝,要求写《后汉书》,皇帝便诏免他的“罪过”,令他返回原郡。可是,蔡邕在即将返乡的时候又生出了波折——当地太守、大宦官王甫的弟弟为他饯行,他死活不买这个账,结果又被上书诬告,他被迫逃到了江南。这一逃,就是十二年。
要说“知人善任”,还得说是那个大奸臣董卓。他威逼蔡邕进宫,若不进宫就要诛灭他的九族。蔡邕为了他的九族免灾,被迫应召。可他应召不久,坏事情又来了——董卓被王允灭了九族。董卓死后,蔡邕对董卓念念不忘,毅然当市抚尸大哭。这让妒忌他、仇视他很久的王允抓住了把柄,立即逮捕他欲判死刑。可惜的是,是否要判蔡邕死刑的争议尚未停止,蔡邕就死在狱中了。
蔡邕真是一个倒霉透顶的人才啊。
三国时期历史人物故事
一提起诸葛亮和司马懿,人们都知道是三国时的冤家对头,可传说他们小时候还是同窗学友呢。
那是东汉末年,**腐败,群雄竞起,天下大乱。他们的老师是个极有才学的人,不愿意在朝里当官,隐居在僻野山林,一心想教出几个好学生,将来好安邦定国,拯救天下百姓。诸葛亮、司马懿的父亲和这位老师相好,都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他。这两个孩子聪明伶俐、勤奋好学,老师很喜欢他俩,悉心指教。他俩的学业进展很快,不相上下。
这位老师有一部奇书,是先人秘传。这书里天文地理、用兵布阵、治国安民等策略,样样俱全,谁得到了它,就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真是天下第一奇书,因此人们又叫它“天书”。这位老师年过花甲,膝下又无一男半女,为此就打算把这书传给一个心爱的学生。可是两个学生究竟传给谁呢?当时诸侯割据,群雄纷争,要是把书传错了人,岂不误国害民,违了自己的心愿。因此,老师一直犹豫着,没有决定究竟传给哪个学生。他更细心地观察着两个学生的品德志向。诸葛亮和司马懿也都知道老师有一部奇书,都很想得到这部书,为此也都更加殷勤待师,苦学苦读,以求老师喜爱,赐赠奇书。
一天,老师领着他俩到房后的小山头上,讲述山川地理、用兵布阵之法。对面的山崖上有个樵夫在砍柴,不慎跌下了山崖。师徒三人一见,同吃一惊。老师猛一闪念,继续不动声色地讲述。司马懿也就安然地听着。诸葛亮却飞步跑下山坡,扶起受了重伤的樵夫,察看了伤势,迅速在周围找了几样草药,嚼碎后敷在伤口上,又把自己的衣襟撕下来,扎好了伤口。这时,老师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才领着司马懿下山,帮助诸葛亮把樵夫送回了家。
又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亮接到一封家书,说是他父亲病重,想让他回家去看看。诸葛亮随即含泪辞别了老师学友,匆匆回家去了。归家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含悲忍痛,细心料理了父亲的丧事,又在父亲坟前尽孝过了“五七”,才回到老师的身边。说来也巧,几天以后,司马懿也接到一封家信,说是他母亲病重,思子心切,想让他回家见一面。可是司马懿怕他走后老师把奇书传给诸葛亮,就推三推四回了一封信,终于没有回家去。老师叹息地摇了摇头,心里也就暗暗地拿定了主意。
一个多月后,老师偶感风寒病倒了。两个学生守在床前,煎汤熬药,细心照料。怎奈老师年迈体弱,病势一天天沉重起来。一天,诸葛亮出外给老师挖草药,司马懿在床前伺候。他见老师昏迷不醒,就偷偷溜进老师的书房,东扒西找,终于找到了一个小箱子。他偷着打开一看,果然是那部奇书。正在这时,听到老师喊他,他来不及细看,心想,老师近来更偏爱诸葛亮了,要是等下去,这部奇书肯定到不了自己手里。现在书已到手,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他没理会老师的呼喊,偷偷地背起箱子逃跑了。
等诸葛亮采药回来,老师睁开了双眼,让诸葛亮把自己扶下病榻,揭开下边的夹层,取出一个黄包袱,双手交给诸葛亮,又深情地看了诸葛亮一眼,轻声嘱咐道:“我死后,房尸同焚,速走他乡。”说罢,就闭上了双眼。
诸葛亮遵照老师的嘱咐,忍痛烧了房子和老师的尸体,背起黄包袱,立即归家,随叔父到了南阳,隐居在隆中,潜心攻读起来。
再说司马懿逃回家里以后,打开箱子细看盗来的奇书。翻到后边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四句话:“定国须爱民,尽孝奉双亲。两者皆相悖,怎做传书人?”这才知道盗来的原来是部假书。他恼羞成怒,随即带人赶到老师的住地,谁知那里早已变成一片瓦砾了。
三国历史人物及故事
一、姜维
长城之战:
时值寿春诸葛诞叛乱,于是姜维乘虚进军沈岭,直逼长城。邓艾闻讯来援,与姜维战于长城下。姜维伏兵左右,又引得邓艾前来斗阵。邓艾斗阵不能胜,部将破阵被捕,本已现败绩,姜维此时又命伏兵尽出,邓艾军望而披靡,无计可当,大败,这也是姜维打败邓艾的为数不多的一场经典之战。
二、赵云
长坂坡之战:
罗贯中让长坂坡成了赵云的成名和表演的地方,而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夸张。演义上,赵云闯83万军阵,斩杀敌将53员,七进七出,救出刘阿斗,使刘备当时唯一的儿子保住了性命。而事实上,赵云是闯入曹操先锋3000人的阵里,三进三出,就出刘禅的。
汉水之战:
这是赵云真正成为三国武将第一人的战役。争夺汉中时,曹操运米于北山下,黄忠前去劫米,与赵云约好时辰,但逾期未还。赵云率轻骑直入曹军,迎回黄忠并其部将张著。而后大开营门,曹军追至而不敢入。此战赵云以十余骑闯入曹军大队,而且是历史上确有的事,武力之高令人生畏。
三、张辽
千里破蹋顿:
公元207年,曹操攻破南皮,袁绍之子袁熙、袁尚逃至北匈奴。曹操率军追击,听郭嘉语,追击千里,至柳城而战。曹操以士兵疲惫,想先势休息,然后再战。张辽观蹋顿兵虽勇而少纪,弩虽劲而阵散,于是建议曹操率军突击,大获全胜。而若稍事休息,让蹋顿有准备而战,后果可能完全不同。是可见张辽大将之度。
四、周瑜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确切说是207年12月)曹操占领江陵后,发动赤壁之战。在周瑜,鲁肃,诸葛亮(这里之所以把诸葛亮排在最后是因为在三人中他对孙权的推动作用最小)的作用下,孙权以周瑜喂都督,督军三万(加上刘备的2万水军就是5万),迎击曹操83万人马。
五、刘备
三让徐州:
汉献帝初平四年(,割据兖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余口到兖州。途经徐州时,徐州牧陶谦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张护送曹嵩一行。不料张杀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财物而去。于是曹操便把帐记在陶谦身上,以为父报仇为名,发兵攻徐州。
陶谦面对兵临徐州城下的曹操大军,自知难以抵敌,便采纳别驾从事糜竺的建议,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又邀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欣然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刘备就带着关、张来救,初战就打败曹操缓解了徐州危机。陶谦便想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推辞再三。随后刘备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以国家大义为重,撤走围困徐州之兵。由于吕布威胁曹操后方,曹操便给了刘备顺水人情,退兵而去。这是第一让。曹军退后,陶谦再让徐州,刘备认为他只是应朋友之义才来,拒不接受但答应驻守徐州附近,这是第二让。刘备在陶谦的再三挽留下兵驻徐州沛县。后来陶谦病重,再次请刘备执掌徐州,刘备又辞,陶谦死不瞑目,这是第三让。徐州军民极力表示拥戴刘备执掌州权,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至此,刘备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权,担任了徐州牧。。
三国风流人物
三国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许多英雄被埋没,或被放到壮丽的舞台上。
魏国,是我们所熟知的三个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司马懿,徐晃……这些都是魏国的栋梁人才,与魏国开国君主曹操打天下,他们也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为曹家开创了一个辉煌的局面,有足够的实力与结盟的蜀国和吴国抗衡。但有用的人才吴国蜀国也不少,吴国主要是周瑜,陆逊。蜀国主要是诸葛亮,关羽张飞。在这其中,争得最凶的也许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了。
这司马懿的才能也很大,诸葛亮六出祁山都被司马懿挡了回去。但司马懿想征伐蜀国,也都被诸葛亮阻止住了。仔细看一看也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魏国蜀国可真够幸运的。但如果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蜀国没有诸葛亮,被司马懿大军彻底击垮,魏国灭掉了蜀国,旋即吴国也望风归降,曹家一统天下。这样又有什么不好呢?现在人都以刘备为正统,曹操则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这是对曹操的极大不公。当时百姓都渴望在战火纷飞的中华大地上求的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刘备的顽抗,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老百姓的剥削。当然我不否认在战争中的士兵必会死亡,死亡就会流血,要不是刘备扛着“仁义”大旗,谁愿意为他效命?谁愿意跟随他?仁义这东西在刘备刚开始打天下时很有用,但在有了自己的政治集团后,这种仁义就变得很微不足道了,甚至还有一种拖后腿的感觉。看一下曹操被封为“魏王”后,很少有讲到他的集团中的小人被利用的情况。但刘备就不同了,尤其到了刘禅一段时间,朝廷里到处是小人。为什么?因为曹操阵营中无处不在曹操的霸道,专横,正是因为他没有刘备的仁义心,所以阵营里奸人很少,这种专权难道没有为曹操提供了很大的益处吗?所以意图“匡扶汉室”的刘备终究也不可能成功,白白浪费了那一大片土地啊!!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有一个谋士问诸葛亮:“你看曹操是何等人也?”孔明说他是一个残暴虐民之贼,那位谋士却说:“你这话就不对了,曹公三分天下已有其二,这难道不是人心所归吗?”诸葛亮痛斥了那个人。但在我看来,那位谋士说的真得是对的。
三国演义名人故事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等五将率兵万人担任掩护,屯积于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故市、乌巢。沮授建议派蒋奇率军驻扎在粮库为外侧以防曹操的抄袭,袁绍不听,这时,袁绍谋士许攸因家属在邺城犯法被扣押,便一怒之下,投奔曹营,受到曹操的热情接待。
许攸密报说,袁绍辎重车万乘在乌巢,屯军戒备不严,可用轻兵前去偷袭,出其不意,烧掉粮草,不出三天,袁军自败。于是曹操决心夜袭乌巢,焚烧袁绍的粮草。利用夜晚悄悄地从小路去偷袭乌巢。
袁绍得知曹操夜袭乌巢后,随即决定用主力攻打曹操的大营,只派遣一部轻骑去救援乌巢。果然曹营坚固,攻打不下。曹操见袁绍援军赶到乌巢,便指挥将士拼命冲杀,大破淳于琼军队,烧毁乌巢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郭图害怕袁绍追究他献计的责任,便嫁祸给张郃。张郃在气愤之下,与高览一起烧了攻城器械,投降了曹操,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
三国人物—刘备
云长翼德君结义,
共讨天下诛百臣。
寄人篱下春秋长,
岁月无光明无几。
建安十三与权盟,
大败孟德于赤壁。
共讨益州稳荆州,
皇叔美名天下知。
三国中的英雄人物
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如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两个“无人”已显出了项羽的霸气,用词极准。
有人说,项羽太傻,没有一点城府。
有人说,项羽任人唯亲,对项伯维护沛公的话,不但没有责怪,反而深信不疑。
有人说,项羽空有高志而目光短浅,思想中充斥着自满自得的意思。
这一系列排比手法的运用,充分表现了各种观点,为后文表达作者的观点作准备。
有人说,项羽凡事勇在先,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明君气质。
而我却认为在千年以前,在乌江边自刎的那个英雄人物——项羽。在自刎时,也一定想过从头开始吧。不过,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自刎,只因为他深知自己无颜去面对江东父老了。他不想像蝼蚁一样的苟活,所以以自刎来结束一生。
穿越千年,我仿佛看见了在楚营中,似水的虞姬依偎在项羽的怀中,只听见项羽一声长叹:“虞姬啊,虞姬,我该把你安置在哪里啊!?”那时的项羽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可是他的容颜好像苍老了许多,那时的项羽全没了当年的霸王气概,倒是憔悴了许多。
运用联想,再现当时的情态
我心目中的项羽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不是神仙,他只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人,所以他会犯错,所以在鸿门宴上,不管他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他都错误地放走了刘邦,也许是他太轻敌了,但这都不影响项羽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他还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三国演义人物
有诗云:一吕二赵三颜丑,马张许典皆平手,五庞六黄寿亭侯。
因为我们之所以喜欢赵云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关张赵马黄也只有因为小说才会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中国古代乱世很多,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武将我们最为熟悉,还不是因为一部《三国演义》。所以不必深究正史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闲暇时看看三国,三国里有我们需要的东西。
赵云是三国武将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智勇双全,个人认为,赵云是三国第一武将!当然,我的依据是《三国演义》。
如今有很多人,认为三国中武艺最高强的人是吕布,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完全是因为一种印象。
其实这些根本不能说明他们的武艺有多高强,一次战斗的结论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下面将对这些比试逐一分析,另外同赵云的一些战役做比较,从而就可以得出赵云武艺三国第一的结论了。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同类战斗典型列举比较法”。
一、与著名武将交手战斗的分析
大家常说,关羽能温酒斩华雄,能斩颜良诛文丑,好像杀死了许多名将,赵云似乎没有这么有名的战役,赵云杀的绝大多数是很一般的武将。
其实,一个武将能够战胜或者杀死其它著名的武将,除了同这个武将自身的武艺有关以外,还和他的机遇有关,如果他没有机会去和那些著名武将交手,他当然不可能杀死这些名将,从而使自己成名。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这个武将自己武艺不高的证据。当然,赵云也有和成名武将交手的经历,让我们来比较一下:
赵云刚出道时,演义上称“少年将军”,曾和文丑战过五十余合,杀退文丑,而关羽也曾与文丑交战,只一刀就把文丑拿下了,有人据此说关羽的武艺比赵云高,其实非也,且听我慢慢道来。
演义中说有过这样的描写“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可见徐晃是打不过颜良的。可是后来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时,演义中又有这样的记载,“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徐晃能和关羽打八十余合不败,却只二十余合就败在颜良手下,据袁绍说文丑的武艺还要强过颜良。以此来看,并不能说明赵云能五十余合杀退文丑就是不如关羽。
其实关羽斩颜良是仗着马快,“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各位有听说过用刀刺的吗
似乎关羽自己也没料到赤兔跑得那么快,还来不及举刀,只好用刀头来刺了,呵呵。诛文丑也是马快,文丑准备不及,只好绕河而走,结果被赶上,“脑后一刀”。这样看起来,关羽全是靠的偷袭,要说真有功劳,也是赤兔马的功劳,他不过到地方了挥挥兵器,简单就赢,怎能和赵云相比
三国风云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每当读起这首诗时,眼前战火纷飞,走进这个时代,重温这一位位英雄。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有胆识,谋董卓假献刀,东进平黄巾,西进接献帝,迁都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称霸之路;降张绣,破吕布,夜袭乌巢,官渡之战败袁绍,挥军南下取荆襄。赤壁一战,败走华容,退往中原。战马超,平定西凉,统一中国北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建立了三国鼎立中,国力最为强盛的——魏。
多少人曾骂你奸雄,汉贼!我说:你是名垂青史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你结束了中国北方近三十年的军阀割据,使中国北方人民得以安定,历史为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选贤与能,承父兄基业,十八岁执掌江东,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曹操挥师南下,欲一统天下,你拒绝求和,任用周瑜,鲁肃以几万精兵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数十万,后承周瑜遗志,任用吕蒙暗袭荆州,又在危难之时重用陆逊,彝陵之战火烧刘备。在长江中下游发展农业,发展造船业,派卫温到达宝岛台湾,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往,建立了三国鼎立中造船航海业最为发达的——吴。
曹操在赤壁鏖战时曾赞扬你:“生子当如孙仲谋。”你任用贤才,历史也为你展现下了灿烂的一页!
神机妙算诸葛亮
诸葛孔明,盖世奇谋,三顾茅庐请出山,博望一火初立功,舌战群儒无人辩,火烧赤壁借东风。计取荆州献主公,三气周郎迎尚香,挥师西进取成都,大败曹军占汉中。拥立玄德继大统,先帝托孤白帝城,五月渡泸南平叛,六出祁山北伐魏,七擒七纵仁义先。巧设空城退仲达,上方谷烧司马军,五丈原上卧龙殒。你大力发展丝绸织业,使蜀锦畅销天下,开发中国大西南,加强和西南少数民族的交往,建立了三国鼎立中丝织业最为发达的——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你一生真实的写照,正如陆游称赞《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的赤胆忠心,你的神机妙算,历史更为你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不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