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励志的句子简短
高考激励演讲稿
理想是美好的,像蓝天飘游着白云。现实是残酷的,像狂风裹挟着暴雨。追求理想,更要面对现实。
高中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转眼间,离高考却只剩一百多天了,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时间不多了,不能再这样混日子了。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而已。其实一生一世也就是如此一生一次,淡然而又平凡。为什么不能勇敢的搏一回呢
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以后要干什么,想干什么。连来上高中都是稀里糊涂的,没有一点计划。高一的时候,刚开始还认真学习,没过几个月就松懈了,认为日子还很长,整天就玩玩闹闹,接着就是成绩大幅度滑落,但那时的我并没有反省。后来,老师让我们填写“人生规划”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因为我发现自己离考上大学的梦是那么的遥远。而每次考试后的成绩,让我仅剩的自信也一点点失去。那时我就想,如果当初没有读高中该多好啊!就不用面对在中考失利后更严重的高考失败的打击。可是,我又不甘心,父母的一切期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我不想辜负他们,更不想看到他们失望的表情。
现在,我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考上大学,但我一定会努力的。花谢去,有青春的果实在枝头;水流去,有湿湿的波纹的河床;鸟掠过,有高高的飞痕在蓝天。如果我不去努力奋斗,那么什么都不会留下。
我并没有什么学习经验可以介绍给大家,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得越多,发展潜力就越大,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一个人很难在事业和生活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更难的是向更高的地方发展。学习也是如此,要靠自己平时的积累。一点一滴的让其变为自己的。
同学们,为了迎接20__年高考,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从现在起,我们要打开尘封的勇气,面带微笑,更加坚定,充满激情地上路。“独木桥”是值得我们去挤的,挤过去了,就可以享受正规的大学教育;掉下来了,我们也能重新审视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给自己寻找另一条人生道路。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体味到十二年人生奋斗的酸甜苦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段悲壮而又骄傲的“六月冲刺”的历史。
大学之路依然令我们向往,大学之路就在我们脚下。
高考励志文章
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怀着一颗不服输的心,勇往直前,那么胜利将不会离我们太远。
距高考还有107天,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不管面对的是什么困难,都要勇于克服,不能当逃兵。既要有梦想,还要敢于追梦!梦想翱翔,才能翱翔!
1914年7月4日,在美国西雅图市举行的国庆庆祝活动现场,出现了一架飞机,在空中做着各种精彩的表演。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掌声和呐喊——20世纪初期,飞机还是一个绝少有人接触的新鲜事物。
飞机降落后,飞行员马罗尼便被潮水般的人群围住了。人们不但羡慕他的勇敢,更是对飞机这个怪物能够翱翔于高空充满了好奇。
这时,马罗尼笑着问周围的群众:“有谁愿意和我一起飞上天去试一试吗?”连问三遍,无人应声——对飞机这种新鲜事物,人们好奇的同时,也对它生有无穷的恐惧:这东西飞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挨地,谁知道它会不会摔下来
这时,一个青年人霍地站出来,大声对马罗尼说:“先生,我想我可以同你一起飞上天!”
飞机在马罗尼的操纵下,稳稳地飞上了天空,然后在空中做着各种精彩的动作。那个青年人尽管平生第一次飞上天,心里有些害怕,可还是好奇地问这问那,不住地观察马罗尼驾机的每一个动作。20分钟过后,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飞机稳稳地降落下来,青年人面带微笑走出机舱,他大声向周围的人们呼喊:“真的不错,可以上去试一试!”
观众包括飞行员马罗尼都为年轻人的勇气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年轻人从此对飞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他就萌生了制造飞机的念头。在好友的帮助下,他用当地廉价的木材制造新型的轻便飞机。1916年,这个青年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浮筒式小木飞机。在人们惊讶的目光中,青年人亲自驾着自己研制的飞机进行飞行试验,一举成功!此后,这个青年人在西雅图郊区正式成立了“太平洋航空产品公司”,1917年改名为“波音公司”。这个敢于挑战蓝天的青年人就是“波音”公司的创始人——威廉·爱德华特·波音。90多年来,波音公司始终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的探索和开发,从民用飞机、军用飞机到航天飞机、运载火箭、全球通信卫星网络、国际空间站,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励志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赫赫有名的b-17、b-29轰炸机,以及东西方冷战时期着名的b-47和b-52战略轰炸机,美国空军中比较出名的kc-135空中加油机以及e-3预警机均是波音公司的产品,就连美国总统乘坐的专机“空军一号”也是由该公司出产的波音707以及波音747改装而成的。
不管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只要敢于“站出来”、敢于“站起来”,那么就会有创造奇迹的诸多“可能”!梦想翱翔、敢于翱翔的人,才能最终在万里长空纵横驰骋、自由翱翔。
高三学子们,振翅高飞吧!请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高考励志标语思考作文
每年高考临近,各种高考冲刺标语开始盛行于校园。“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高考标语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不过短短十余年,高考标语愈发展现出白热化的意味。
这是不能不察觉的变化,变化里蕴藏着某种社会情绪。“发狠”与“拼命”型的高考标语虽然还是在励志,不过显然,它表达出的更是一种围观者正在洞见的现实:“拼爹”横行、社会板结程度加剧的当下,尽管教育成本在逐年攀升,大学生的就业处境也越来越艰难,但高考仍然是“最不坏的选择”。因为它遵循的是一整套相对公平的选择机制,整体上是“分数前人人平等”。正因为如此,高考愈加成为下层青年改变命运的不二选择。他们不能不“发狠”,不能不“拼命”。
然而,即便高考为“最不坏的选择”,它改变命运的功能也正在弱化。换言之,就算有高考,普通学生也可能越来越拼不过“高帅富”。这一方面,早已被关注。譬如,重点大学中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其所占比例的下降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再譬如,不同类型中学的教育差距在变大,城市与农村的教育裂痕在日益扩大。一些身处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学生,他们其实早就注定了要被别人在高考中远远地抛下。
如果连上大学都在变得机会不均等,又如何能在社会竞争中“胜出”?以上的种种事实,让激昂的高考标语略显苍白。最大的问题出在哪里?它指向的,无疑还是高考本身的话题。时至今日,高考虽然整体上的公平性依然留存,但其自身的弊端也开始遮不住。形形色色的高考加分,防不胜防的高考移民,高考舞弊,乱象频出。尤为重要的是,城乡教育资源分布差距巨大,且在不断拉大。而在逐年加码的高考革,更呈现出一种“重城市轻农村”的取向。当种种蚕食高考公信力的举措纠葛在一起,高考也就不那么公平,高考标语也只能催人黯然。
作为暂时没有替代品的向上流动渠道,读书还是有用的,高考仍未整体偏离其公平性的旨归,这是“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标语出现的深层情绪基础。但如何让高考可以持续实现社会的流动,不至于窒息社会发展的活力呢?在高考标语激起的舆论涟漪后,我们不能不省思这一点。无论如何,高考标语依旧是板结年代最后的励志想象,请以纠偏来呵护年轻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