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考试答题技巧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物理中考考点

  物理量单位及符号

  力(F)——牛顿(N)压强(p)——帕斯卡(Pa)

  功、电功(W)——焦耳(J)能量(Q)——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电流(I)——安培(A)

  电压(U)——伏特(V)电阻(R)——欧姆(Ω)

  光现象

  光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瞄准射击

  光的反射: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水面倒影,镜子中的像,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筷子放进水中弯折,放大镜或具有放大、缩小作用的物体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出现七色光,彩虹(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为3×108,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凸透镜(远视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近视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焦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像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应用f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像—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一倍焦距分正倒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声现象

  1.声音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3.声速v固v液v气,15℃空气中声速为340

  4.次声波20Hz—人耳听觉范围—20000Hz超声波

  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品质:不同的乐器(人)音色不同

  噪声: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2.妨碍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减弱噪声的方法:1.声源处减弱: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

  2.传播过程中减弱:种树,关窗,隔音屏

  3.人耳处减弱:耳塞,头盔

  热学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晶体非晶体晶体非晶体达到熔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无熔点,吸热,温度持续上升,内能增大达到凝固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无凝固点,放热,温度持续下降,内能减小

  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密度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只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测固体密度:先用天平测出质量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V=V2-V1,密度ρ=(V2-V1)

  4.测液体密度: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V水的密度为ρ水=1g/c

  分子热运动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间隙(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固体、液体、气体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5.扩散为分子运动;飞扬的尘土、液体气体的对流为物体运动

  6.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开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2)质量,(3)材料,(4)物态

  4.改变内能的方法:(1)做功,(2)热传递

  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4.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5.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热值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燃料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3.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4.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内燃机

  1.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四冲程:吸气,压缩(机械能→内能),做功(内能→机械能),排气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源

  力学

  运动和力

  1.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除了研究对象本身,任何物体都可作为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测量

  (4)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

  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3.力是(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的作用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6.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7.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0.惯性: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11.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为平衡力,如:重力和支持力

  12.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施受力双方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为相互作用力,如:压力和支持力

  13.重力:施力物体:地球。大小:G=,g=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

  14.压力:大小:等于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向下(里)。作用点:接触面

  1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使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16.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加轮子)、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同一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连通器:装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如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6.大气压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7.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试验。其他:覆杯实验,瓶吞鸡蛋

  8.测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1.01×105Pa

  9.沸点与气压: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10.体积与气压: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小,气压越大

  11.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浮力

  1.施力物体:气体或液体

  2.计算浮力大小方法:

  ①称量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或F浮=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3.方向:竖直向上

  4.物体沉浮条件

  F浮

  G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GF浮=GF浮GF浮=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

  功和机械能

  做功:有力有距,方向一致

  不做功:有力无距(推而未动,搬而未起)

  有距无力(物体靠惯性运动)

  力矩垂直(提着水桶向前走)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指做功的快慢

  简单机械

  1、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3.应用

  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跷跷板,定滑轮

  4.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5.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6.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n。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n。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h

  n为吊起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电学

  电荷

  特点:吸引轻小物体。如:头发,灰尘,纸屑等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表的使用: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绝缘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电压

  常用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电压表的使用: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另外:用电器(灯泡)短路相当于一根导线,断路相当于断开

  电路

  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三种电路:通路:连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

  线连接起来

  串联并联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电路图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注:电路中的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电压表相当于断开

  电阻

  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动态电路分析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靠近下接线柱:滑动变阻器阻值减小,两端电压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灯泡变亮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远离下接线柱:滑动变阻器阻值增大,两端电压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灯泡两端电压减小,灯泡变暗

  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

  伏安法测电阻、功率

  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此方法同样适用于测量导体功率

  原理:R=U/I,P=UI

  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连电路时注意: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最远离

  下接线柱处,保证滑动变阻器为最大阻值

  3.电流表串接,电压表并接,正进负出

  4.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

  表示数,计算电阻阻值或功率平均值

  判断灯丝电阻口诀:大(功率)粗短,小细长”(U额相同)

  判断哪个灯亮的口诀“串小(功率)并大”(U额相同)

  插座:右图中:1火线2零线3地线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保险丝烧断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选择了额定电流过小的保险丝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磁现象

  磁性: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种类: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场: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

  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地磁场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电生磁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右手螺旋)定则:四指指向为电流方向,大拇指指向为北(N)极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动机

  磁生电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发电机

  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s:千米k米分米d厘米c毫米,微米μ纳米n1kμμ

  时间t:时h,分,秒s,毫秒,微秒μs,纳秒ns

  1h=60μs1μs=103ns

  质量吨t,千克kg,克g,毫克,微克μg

  1t=103kg1kg=103g1g=103μg

  面积S: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1

  体积V:立方米,升L,立方分米d,毫升,立方厘米c

  1

  速度v:米每秒,千米每小时k

  1

  密度ρ:克每立方厘米g/c,千克每立方米kg/

  1g/c

  常用公式

物理考试答题技巧

2017中考答题技巧

  【答题思路】从以下两方面把握:

  (1)位置:论点常在这些位置

  ①题目点明②开头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③结尾总结④文章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的句子)

  (2)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

  (3)观点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具有很强的倾向性。

初中答题技巧

  ⑴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①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②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⑵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①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②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⑶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答题思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⑷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①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③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④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

  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

  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5)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语言准确表现为:

  ①概念使用准确;

  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

  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的含义;

  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⑹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⑺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⑻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物理八上期末复习考试概念规律方法实验

  物理八上概念及科学方法

  (注意:用“★”表示的是课内阅读内容,一般不是考试内容):

  第一章机械运动

  1.长度的单位:米(,其他还有:千米(k、分米(d、厘米(c、毫米、微米(μ、纳米(n;

  换算关系:1k,1d-1-2-3μ-6-9

  2.时间的单位:秒(s),其他还有:分、小时(h)。换算关系:1,1h=3600s。

  3.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4.参照物:

  (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如何研究物体运动情况: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如果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运动了。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5.速度:用字母v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①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②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

  (4)单位: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换算关系:1

  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或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测量方法: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的比值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第二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4)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描述。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频率低,音调就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三章物态变化

  1.温度:

  (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的单位:℃。

  (3)温度的测量工具——液体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正确使用方法:

  a.首先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或上表面)相平。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分类法)

  (1)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是常见的晶体;

  (2)蜡、沥青、松香、玻璃是常见的非晶体。

  3.熔化: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叫熔点。

  (3)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比较法)※

  固体相同点不同点温度是否升高有无熔点晶体吸热保持不变有非晶体吸热升高无

  (4)冰的熔点:0℃。

  4.凝固:

  (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2)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熔液相同点不同点温度是否降低有无凝固点晶体放热保持不变有非晶体放热降低无

  (3)水的凝固点:0℃。

  5.对同一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6.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沸腾:

  ①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特点: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④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100℃。

  (3)蒸发:

  ①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要加快蒸发,就要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要减慢蒸发,应采取相反的措施。

  ③蒸发吸热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地点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只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发生剧烈程度平和剧烈相同点汽化现象、吸热过程

  6.液化: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增大压强)。

  7.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

  8.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9.雾、露、霜的成因:

  (1)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2)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第四章光现象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

  5.光的反射:

  (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

  (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6.平面镜成像特点: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7.光的折射: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8.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第五章透镜

  1.凸透镜、凹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3.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

  5.实像和虚像:

  区别概念能否用光屏承接倒立与正立举例实像真实光线会聚成的像能一般为倒立小孔成像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否一般为正立平面镜成像

  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像的性质应用倒正大小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2fu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示。

  (2)单位:千克(kg)。还有克(g)、毫克、吨(t)。

  换算关系是:1t=103kg1g=10-3kg1-6kg

  (3)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天平(托盘天平):

  (1)天平的用途:测量物体的质量。

  (2)构造(图略)。

  (3)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注意事项:

  ①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

  ②取用砝码用镊子;

  ③不要超过天平的量程;

  ④测量液体、潮湿物体或化学药品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3.量筒:

  (1)量筒的用途:测量物体的体积。

  (2)构造(图略)。刻度单位是(毫升)或c。

  (3)注意:在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液面是凹形的,视线应该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

  4.密度:

  (1)物理意义: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

  (2)定义:

  ①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②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定义式:ρ=。

  (4)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g/c)。

  换算关系:1g/c×103kg/。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6)水的密度:1.0×103kg/。

  ★(7)水的密度变化的规律:水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随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是越来越小。

  物理八上科学方法

  用“★”表示的是17种科学方法之外的参考内容;用“▲”表示的是17种科学方法中不要求学生掌握的实例。

  第一章机械运动

  方法内容控制变量法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得出速度公式(控制路程或时间一定)分类法机械运动的分类等价变换法速度定义、定义式、图像互相变换组合法测量方法组合、器材组合进行测量(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方法内容放大法振动发声逐渐逼近法真空不传声控制变量法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响度与振动幅度关系类比法▲声波类比水波

  第三章物态变化

  方法内容放大法▲温度计玻璃管的作用缺点列举法设计制作温度计分类法物态变化的分类;固体的分类;汽化分为蒸发、沸腾两种转换法吸收热量转换为加热时间逆向思考法通过熔化过程想象凝固过程;由汽化吸热想到液化放热,加快蒸发想到减慢蒸发;由升华吸热想到凝华放热比较法比较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的异同点;蒸发、沸腾的异同点,▲蒸发吸热致冷两支温度计等价变换法熔化、凝固规律可以用图像表示;水沸腾规律可以用图像表示控制变量法研究蒸发快慢因素

  第四章光现象

  节方法内容一、光的传播模型法光线二、光的反射分类法反射的分类比较法▲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两种反射比较反证法研究三线共面问题★探究思维程序之二(猜想——反驳模式)★提出问题——建立假说(猜想)——实验反驳——得出结论(研究三线共面问题)(后面不再举例!)三、平面镜成像换元法用平面玻璃代替平面镜等效法用相同的蜡烛与像重合四、光的折射类比法▲类比光的反射研究光的折射比较法▲比较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节方法内容一、透镜分类法透镜的分类比较法▲两类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二、生活中的透镜分类法实像、虚像比较法比较实像和虚像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比较法比较4种成像情况分类法成像4种情况的分类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节方法内容二、密度等价变换法密度定义、定义式、图像之间的变换三、测量物质的密度分类法▲分为测量固、液体组合法测量方法组合、器材组合进行测量

  综合问答:(知识点: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夏天,游泳时刚从水中上岸后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发抖。

  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可以加快蒸发,蒸发吸热致冷。游泳出来,风一吹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吸热致冷,所以感觉很冷,冻得发抖。

  2、为防止春、秋季节馒头干裂,通常要将馒头密封起来且放在冰箱里。

  降低液体温度、减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可以减慢蒸发。将馒头密封起来减慢了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放在冰箱了降低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减慢了蒸发,所以将馒头密封起来且放在冰箱里。

  3、夏天洒水或喷雾降温。

  蒸发吸热致冷。洒水或喷雾,水就会蒸发吸热,可以起到降温作用,所以洒水或喷雾降温。

  4、饺子用油煎容易焦,而用水煮不会焦

  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所以饺子用油煎容易焦,而用水煮不会焦。

  5、衣服(或小鱼虾)摊开放在向阳通风处晾晒。

  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可以加快蒸发。将衣服(或小鱼虾)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在太阳下晾晒提高了液体的温度,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蒸发,所以将衣服(或小鱼虾)摊开放在向阳通风处晾晒。

  6、小雨游泳时,看到在阳光照射下,水面波光粼粼,非常刺眼;

  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同一个方向,因此当人逆着这一方向看去,就会有一部分反射光线射入人眼,所以人看到波光粼粼,非常刺眼。

  7、叉鱼时,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水池看上去比较浅)

  这是光的折射现象。人在空气中看水中的鱼时,水中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在界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人眼,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变浅的虚像。所以,叉鱼时,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验证性实验:

  一、声现象:

  1.声音由振动产生

  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将正在响(发声)的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同时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发现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固体可以传声)

  将耳朵贴在桌子一侧,用手轻轻敲击桌子另一侧,将会听到桌子传来的比较响亮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4、声音可在液体中传播(液体可以传声)

  将正在响的闹钟放在密封的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发现依然会听到闹钟的响声,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5、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前后不同时间传来的两个声音,说明了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6、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响度与振幅有关)

  将钢尺按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并听声音大小,发现用力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大。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二、物态变化

  1、蒸发吸热制冷

  方案一:将酒精抹在手背上,手背感到凉凉的,说明蒸发吸热致冷。

  方案二:将沾有酒精的棉花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过一段时间,酒精变少,同时温度计的示数下降,由此证明液体蒸发吸热制冷。

  2、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方案一:用酒精灯加热烧瓶里的水,产生水蒸气,通过导管,将水蒸气喷射到冷的石板上,发现石板上滴下水珠。由此证明温度降低可以使气体液化。

  方案二:在沸水的上方,放一块冰冷的铁片,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铁片下表面有水珠,说明温度降低可以使气体液化。

  (若是液化放热:可加上一句“铁皮温度升高”)

  3、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用滴管在相同的铁片上同时滴两滴等量的酒精,放在相同的环境下,使其温度和液体表面积相同,用扇子给其中一滴扇一扇,发现扇一扇的那滴酒精先变干,说明在液体温度和液体表面积一定时,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若探究与温度关系:加热不加热;表面积关系:摊开不摊开)

  4.熔化现象、熔化是吸热过程、晶体有熔点

  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冰块加热,发现冰块变成了水,说明发生了熔化现象。

  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冰块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冰块才变成了水,由此证明熔化吸热。

  在冰化水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晶体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有熔点。

  5.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在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挤出袋内的空气,放到热水中,发现塑料袋胀起来,由此证明酒精发生了汽化现象。

  在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挤出袋内的空气,把塑料袋分别放到冷水和热水中,发现放入沸水中塑料袋胀起来了,由此证明汽化吸热。

  6.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将碘粒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发现碘直接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这发生的是升华现象。

  (将干冰放在烧杯中,干冰发生升华,空气中形成雾。是因为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说明固体升华吸收热量。)

  7.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使已有碘蒸气的烧瓶放入冷水中,碘蒸气将直接凝华成固态碘,说明凝华现象存在。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发现温度升高,说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

  方案一:在水中洒几滴牛奶并搅拌均匀,用激光手电向水中照射,发现光在期中的传播路径是一条直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方案二:用激光手电照射含有烟雾的空气,发现光束是直的,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四、透镜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整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发现会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将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发现出现一个中间较暗周围较亮的光环,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补充拓展了解:(仅作为了解内容)

  1.凸透镜焦点位置(焦距测量)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整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发现会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就是透镜的焦点。用刻度尺测量光心到光斑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2.光射到平直表面上时发生镜面反射,射到粗糙表面上时发生漫反射

  阳光射到镜子上时,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发生了镜面反射,而射到白纸上,无论在哪个方向,都不能感到刺眼,发生了漫反射。

  3.发生光的反射时,光路可逆

  用激光手电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在纸板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径迹,然后用激光手电沿着原来反射光线的径迹射入,发现后来的反射光线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说明发生光的反射时,光路可逆。

  4.发生光的折射时,光路可逆

  用激光手电贴着纸板射向玻璃砖,在纸板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径迹,然后用激光手电沿着原来折射光线的径迹射入,发现后来的折射光线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说明发生光的折射时,光路可逆。

  5.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用激光手电贴着纸板射向玻璃砖,画出光路和法线,发现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证明“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六、质量和密度

  1.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用天平测出橡皮泥的质量为,将橡皮泥压扁再用天平称出其质量为,发现质量相等。说明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无关,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将冰块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利用酒精灯加热冰块使其熔化,再用天平称出容器和水的质量为,发现质量相等。说明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无关,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质量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用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为,更换实验地点,再次天平称出其质量为,发现质量相等。说明质量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4.质量不随着物体的温度而改变,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用天平称出铝块的质量为,然后将铝块放在50℃的水中静置一会后取出擦干,再用天平称出其质量为,发现质量相等。说明质量不随着物体的温度而改变,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5.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答题技巧

  在高考和平时的考试中,议论文阅读题常常是考试的重点,那么,如何解答议论文阅读题呢?具体说来,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准中心论点

  议论文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但有的议论文有多个分论点,而没有中心论点。如,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就用分论点对青年们提出了希望。

  议论文对论点的要求是:正确、鲜明、集中、一致。即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方法应正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论点前后要保持一致。

  为此,要注意中心论点的这些特点,看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出现在开头,也有的出现在中间和结尾。

  二.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概括性很强,往往运用长句(使用修饰语)来阐述。又由于议论文的逻辑严密,推理合理,因此,其结构非常严谨。为此,分析语言时,要抓修饰限制语,用语法分析法进行剖析。平时,可找出鲁迅先生的议论文进行分析,看其语言有什么特点。

  三.看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论述的对象(事物或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和事实,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总的论证方法为: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细分为:引证法、例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归谬法、比喻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等。分析议论文,要注意找出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以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中心。

  四.注意议论的方式

  议论文有两种议论方式,即立论和驳论。立论是从正面证明所提出的论点。驳论是反驳错误的论点或错误的论据、论证。

  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很常见,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可参考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看鲁迅先生是怎样反驳论点和论据的。

  五.明确议论文的结构方式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有以下几种:

  1.纵贯式结构。即按照引论(导论、绪论)、本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2.并列式结构。即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用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从不同角度共同论证中心论点。3.递进式结构。即作者阐述中心论点时,使文章的各个层次和段落逐层深入,从而推出文章的结论。4.对比式结构。即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或事例加以对比,使两种不同的观点或事例在对比中更加鲜明、清晰,以使正面的论点和主张更加突出。

  明确了议论文的结构方式,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行文脉络,从而对文章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知道了以上的方法,阅读时可采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法,注意从原文中筛选信息。要把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勾画下来,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注意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看符合哪种结构方式,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

  要注意认真阅读题干,带着问题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对与题干无关的内容,可略读或不读。

  【范文赏析】

  创新每天都在改变着人类

  文/舒云

  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得力于20世纪前25年间物理学的三大成就。爱因斯坦打破牛顿力学,创立了划时代的相对论。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创立了量子力学及原子核物理。从苏联第一颗卫星上天,到美国人从月球取回“一片月光”;从1901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克尼在大西洋两岸实现无线电传送,到一张光盘装下一座图书馆,一根头发丝般的光纤在不到一秒钟内传送《华尔街日报》创办以来的所有内容。近30年,人类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创新在综合化、产业化的同时,出现高速化,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计算机,甚至每分每秒都在变化。而且现代科学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成了集体的“活儿”。信息和生物技术最终可能发展为神经技术,目前德国科学家已成功地使神经在集成电路板上生长。小型的传感器或检测器预测早期疾病,可以下载自己的基因图谱。现在吃药不用水,注射不用针,而是用生物贴片,或口腔崩解片,入嘴就化。南京鼓楼医院从国外引进无线胶囊内镜,病人吞服后,能连续拍下胃肠道不同部位的五万余张图像,医生由此看到了你的胃肠道,可以直接确诊那些长期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

  美国《时代》杂志评出2002年问世的40多项“最酷”的发明,像篮球一样可以“跳来跳去”的全能麦克风,塞在耳朵里的利用蓝牙技术的无线手机,“寿命延长”的肥皂泡,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制的没有发动机,没有操纵杆,没有刹车闸,也不需要汽油的疾驰如飞的汽车,“烧”剩下的“废物”仅仅是水蒸汽。美国宇航局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研制出一种像烟一样轻的凝胶,但成分却与玻璃相似,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认为世界最轻的物质。如果用在航天器上,无疑是一场“航天革命”。美国医学家研制出可以让盲人重见光明的眼镜,将数码摄像机和电脑联结,由安装在镜片上的摄像头负责“看”,数字图像信号植入盲人的大脑中,这样,盲人就可以“读”出景象,并能分辨最基本的颜色。日本冲电气公司研制出由弹簧和微型发动机组成的会弹跳的机器人腿。

  美国陆军士兵装备研究中心在波士顿西边的半岛有一个“疯狂”实验室,50多年中发明不断。为美国宇航局提供铝牙膏管的苹果酱,以及冻干色拉、三明治和冰淇淋。并发明了民用食品罐头、巧克力豆、速溶咖啡等食品的包装。坏不了的三明治,咸而浓的烤鸡配方,能保证在高温下三年不变质。戴在手腕上的语言指挥发射器,监测士兵生理指标的遥感装置,以电池为能源的冷热衫。像“智能皮肤”的新型纤维军装,能储存个人信息和医疗数据,还有能飞檐走壁的军鞋,以及安装在牙齿上的“手机”,代替护照的眼球识别技术等,并试图在人的眼睛中安装精微的夜视装置。以及像鸟一样振翅的人力飞机,太阳能轻型飞机,太阳能动力汽车,氢动力汽车……

  靠着无穷无尽的幻想,一位名叫皮布尔斯的美国人结合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诸多特点,搞出了实用的旋翼飞机,创造出全新的飞行技术。大型客机将安装神经网络软件,它能“边看边学”,自动下达命令,保证飞机安全降落。1998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利用仿生原理研制出微型“苍蝇”,100毫克的重量,不到3厘米的身高,堪称未来世界的“超级间谍”。最近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小生物计算机由脱氧核糖核酸和酶构成,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面对这些“天方夜谭”,也许我们连想都没想过,而人家做出来了。很多事情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透,有时候我们真需要一点点好奇心。

  有人说种庄稼要像打机关枪一样就好了,于是有人发明了种子枪。

  瑞士的机械手表世界闻名,但电子表出现时却被瑞士手表制造商拒绝。电池驱动,没有轴承或主发条,又几乎没有齿轮,这哪能叫手表啊。而日本精工株式会社在1968年世界博览会看到这个发明,立即认定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典创造,由此发明了准确实用、价格低廉的电子表,赢得了世界手表市场。

  通用自动计算机公司发明了计算机,但他们拒绝与商人谈判,认为没有商业用途,整个世界也就几个科学家需要。大好的商机就这样被IBM、苹果电脑公司抢去了。

  1861年德国人菲利普发明了传送音乐的机器,距电话的发明很近了。但因为电报联络已经很好,所有的德国通信专家都说没有市场。15年后,亚历山大格雷姆贝尔发明了电话,成了亿万富翁,而德国是他的第一个客户。

  20世纪的发明数以万计,像不锈钢、空调、阿斯匹林、汽车、飞机、电灯泡、袖珍计算器、硅片、电影、心电图、传真、光导纤维、照相机、复印机、彩色照片、微波炉、基因工程、杀虫剂、试管婴儿、胰岛素、网络、激光、洗衣机、隐形眼镜、心动记录仪、地铁、冰箱、电子计算机、青霉素、避孕药、塑料、雷达、无线电、射电望远镜、放射疗法、核能、手表、人工肾、机器人、人造卫星、磺酰胺、超导体、信用卡、电视、电唱机、输血、录像机……这些重大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可是有哪一个是中国人的专利呢

  选自《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版”第10期

  【简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运用大量的事例来论述“创新每天都在改变着人类”。议论文中的事例非常重要,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作者选用的事例非常典型,但又发人深省。面对如此繁多的“创新”,正如作者所说,“这些重大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可是有哪一个是中国人的专利呢?”为此,文章的结尾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写议论文,要注意选用典型的事例来论证论点,举例之后,应有画龙点睛的议论。作者很注重这一点,她为我们写议论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试题设计】

  1.选出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一项( )

  A.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创立了量子力学及原子核物理。

  B.南京鼓楼医院从国外引进无线胶囊内镜,病人吞服后,能连续拍下胃肠道不同部位的五万余张图像。

  C.国宇航局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研制出一种像烟一样轻的凝胶,但成分却与玻璃相似,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认为世界最轻的物质。

  D.大型客机已经安装神经网络软件,它能“边看边学”,自动下达命令,保证飞机安全降落。

  2.本文主要运用了 、 、 的论证的方法。

  3.解释文中 “天方夜谭” 的含义。

  【答案示例】

  1.D (“未然”和“已然”发生混淆。原文为“将安装”,选项中改为了“已经安装”)

  2.主要运用了例证法、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3.靠着无穷无尽的幻想进行大胆的创新,创造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发明

如何应对中考物理的六种题型

  1.单项选择题的应答: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比较能力。应答的主要方式有两种:(1)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哪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将唯一的正确答案选出;(2)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项题一定不要缺答。

  2.多项选择题的应答: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选项是正确的,但不能肯定其它选项一定就是错误的,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直接判断,对犹豫不定的结论不要强行选择,以免影响得分。

  3.填空题的应答: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或计算过程,但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

  4.作图题的应答:主要考查学生作图技能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图题中,一类是定性的,另一类是定量的。对定性的作图也要认真些,如画光路、力的图标中的箭头等要用直尺,不要太潦草;对定量性的作图一定要准确,如力的图示法解题、透镜中焦点的确定等。

  5.实验题的应答:实验题有四类:(1)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2)学生做过的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3)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或画在课本上的实验;(4)根据生活和生产中的要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为了能答好实验题,必须在没有实际仪器的情况下把各种实验及要求牢记在心,应答时严格按题中要求来作答。

  6.计算题的应答:计算题综合性强,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反映的是一个较复杂或较深奥的运算过程,必须通过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运算才能完整地解出答案。对有数字运算的题目一般应采取从已知条件开始,每用一次公式就代入一次数字,一步一步地解下去。在解题过程中,能画图的一定要作图辅佐解题;数字与单位要统一。

初中物理实验难题解题技巧随笔

  一、累积思维法

  设计实验时,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一次测量具有不确定性或不可靠性,则采用累积后求平均值的方法,称为累计思维法。这是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而设计的。

  1.时间累计法:如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采用测量30~5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来求单摆的周期。

  2.空间累积法:如测量一张薄纸的厚度时,可测多张薄纸的厚度后求平均而得到一张纸的厚度等。

  二、转换思维法

  在设计物理实验时,有一些些物理量其实是不容易直接测量或某些物理现象直接显示有困难,这样就把难以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容易测量的物理量进行间接测量,或将某些不易显示的物理现象转化为容易显示的物理现象而进行间接观察,这种实验设计思维方法称为转换思维法。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利用做平抛运动物体的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在研究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利用位移求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

  三、比较思维法

  设计物理实验时,利用对比实验,找出物理现象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这种实验设计思维方法称为比较思维法。

  1.条件比较:比较不同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如研究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2.过程比较:比较不同物理过程的现象的变化。如比较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可推知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3.状态比较:比较物理现象在实验时间内初、末状态的变化。如比较酒精和水混合前后的总体积,可推知物体内分子之间有空隙。

  四、替代思维法

  设计物理实验时,将直接无法测量或不太容易测量的物理量、直接无法观测的物理现象,通过变通替代的方法间接进行测量或观测而达到完全相同的效果。这种实验设计思维方法称为替代思维方法。

  1.物理量之间的替代:如研究单摆的运动图像时,用纸板的位移替代时间,简化了实验测量。

  2.物理现象之间的替代:如初中的热胀冷缩实验,利用双金属片热胀冷缩的弯曲来接通电路,让灯的明暗来反映双金属片的弯曲。

  3.物理过程之间的替代:如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与竖直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分运动过程替代平抛运动过程,将曲线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研究。

  4.物理仪器之间的替代:如测电源电动势内阻实验中不提供电压表,而利用电阻箱和电流表完成实验。

  五、近似思维法

  设计物理实验时,为了简化实验测量,突出实验的物理意义,对一些中学阶段精度要求不太高的试验,在其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采取近似的处理,这种实验设计思维方法称为近似思维法。

  1.对象近似:如在气体实验中,将常温常压下的实际气体近似看作理想气体;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将“细线与小球”近似看作单摆。

  2.过程近似:如单摆实验中,只有在摆角小于5度时,摆球的运动近似地看作简谐运动。

  3.结果近似: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将电流表、电压表近似地看作理想仪表。为了提高精度,要求将实验条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电表合适的量程于合适的电路连接方式。

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怎么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快速掌握阅读方法,这才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首要问题。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的识别: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五看论据证明的观点。

  方法:

  (1)标题揭示

  (2)开头提出

  (3)结尾归纳

  (4)承上启下的句子

  (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1)明确论据类型;

  (2)具体分析作用。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概括内容),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3、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能够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答题格式: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的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了…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5、议论文题目分析

  (1)作用分析:

  ①点明论点

  ②交待论题

  ③点明议论由头

  ④:1、2、3

  方法: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一般是论点,如:珍惜,学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列短语一般论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想和做,成与败题目中有谈、论、说、议的一般是论题。

  (2)效果分析:点明了文章论述的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提出了论点等。

  6、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7、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8、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

  (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语体特点: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9、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论点。

  引用名言:有力证明了论点。

  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

  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

  ②以……论证方法为主。

  ③针对生活中的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等。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10、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下(全)文;

  (2)总结前(全)文;

  (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答题规范格式。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8:“结尾的作用”回答。

  11、议论文的全文(或段落)结构特点

  总——分——总,总——分,分——总。议论文段落的作用:总领全文,引领下文,过度,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12、启发思考类题目和补充论据

  (1)启发思考类题目:

  ①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思想意识。

  ②把文章中心换个角度阐述一下即可。

  ③注意联系实际题必须联系实际。

  (2)补充论据

  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①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②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初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随笔

  1.运用水平类

  这是选择题中高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主要题型有:

  (1)图线型

  此题型的题干内容为物理图象和对该图象的语言描述,要求考生利用相关知识对图象中的图线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其中,弄清横、纵坐标的物理意义、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以及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和交点等的物理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信息型

  此题型的题干内容选自于现实生活或工农业生产中的有关材料,或者是与高科技、现代物理前沿理论相关的内容,要求考生分析、思考并正确回答信息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或运用物理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解答该题型的关键是,先建立与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语句对应的物理模型,然后再运用与之对应的物理规律来求解.

  (3)计算型

  此题型其实就是小型的计算题,它将正确的和错误的计算结果混在一起作为选项.其中,错误结果的产生一般都是对物理规律的错误运用、对运动过程的错误分析或由于运算中的疏漏所造成的此类题型利用正确的物理规律通过规范的解题过程和正确的数字运算即可找出答案.

  [解答不定项选择题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审题干.

  在审题干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明确选择的方向,即题干要求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正向选择一般用“什么是”、“包括什么”、“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这表明”等表示;逆向选择一般用“错误的是”、“不正确"、“不是"等表示.其次,明确题干的要求,即找出关键词句­­――题眼。再次,明确题干规定的限制条件,即通过分析题干的限制条件,明确选项设定的具体范围、层次、角度和侧面.

  (2)审选项.对所有备选选项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运用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下文将有论述),将有科学性错误、表述错误或计算结果错误的选项排除.

  (3)审题干和选项的关系,这是做好不定项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不定项选择题中题干和选项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没有关系,这种情况下该选项不选.

  第二、选项本身正确,且与题干有关系,但选项与题干之间是并列关系,或选项包含题干,或题干与选项的因果关系颠倒,这种情况下的选项不选.

  第三、选项并不是教材的原文,但意思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同或近似,或是题干所含知识的深层次表达和解释,或是对某一正确选项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这种情况下的选项可选.

  第四、单个选项只是教材中知识的一部分,不完整,但几个选项组在一起即表达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这种情况下的选项一般可选。

  在了解和掌握以上诸多分析方法的前提下,解答不定项选择题尚有以下的10种方法和技巧.

  [解答选择题的3步骤]

  解答好选择题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要对基本物理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解答时要根据具体题意准确、熟练地应用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解答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仔细审题,抓住题干和选项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物理含义,找出物理过程的临界状态、临界条件。还要注意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第二步:每一个选项都要认真研究,做出正确判断。当某一选项不能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要错选。

  第三步:检查答案是否合理,与题意是否相符。

  2.识记水平类

  这是选择题中低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再认能力、判断是非能力和比较能力.主要题型有:

  (1)组合型

  (2)填空型

  以上两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大致类似,可先将含有明显错误的选项予以排除,那么,剩下的选项就必定是正确的选项.

  (3)判断型

  此题型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考生只要熟悉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得出正确的选项.

  (4)比较型

  此题型的题干是两个物理对象,选项是对题干中的两个物理对象进行比较后的判断.考生只要记住所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区别相似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就能进行正确地比较,并从比较中识别各个研究对象的特征,得出正确的选项.

  3.理解水平类

  这是选择题中中等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等.主要题型有:

  (1)内涵型

  此题型的题干内容多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或物理现象,选项则是对题干的理解.它要求考生理解基础知识,把握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发散型

  此题型要求选项对题干的内容做多侧面、多角度的理解或说明,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因果型

  此题型要求考生回答物理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题于是“果”、选项是“因”,或者题干是“因”、选项是“果”.它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初二物理试卷分析反思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