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粽子味道的优美句子
端午节里的粽子很美味作文
老人们说,端午节是门前悬挂的艾草,菖蒲,可以驱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们说,端午节是河上的一条条龙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小孩子们说,端午节是腰上挂着的一个个香袋,每一个都装有一个童趣的心.只要拥有过她的人,哪怕只听过她的故事,都会有刻骨铭心的感觉,我又岂能例外.
端午节是我们这块神州大地上的一个传统节日.到了那时,可热闹了!人人门前悬上艾草,挂上钟馗,有的地方还有赛龙舟,但这些还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欢吃粽子,爸爸对我说,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投江殉国.我想,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支柱,屈原精神的伟大,在于他心忧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叶.妈妈对我说,箬叶要到山上采,山上会有箬叶树,我和伙伴们,大人们一块儿去采箬叶,山上有人工栽种的箬叶树,所以我们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会与伙伴们竞赛,看谁采的多.箬叶采回家后,还得用剪刀剪去箬叶的两端,放在水里泡个一天半会儿的,才能包!有了箬叶还不行,还得有糯米和馅料,我家是吃荤的,所以当然是去买肉了!
肉买来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欠"妈妈"这阵东风了!妈妈包粽子前,当然要先把糯米搅匀,再依次放下三勺盐,两勺酱油,两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着,才可以包.妈妈把箬叶折成三角形,流下一个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馅儿,然后又把糯米添满,再将箬叶包在糯米上,用线一绑,就形成了一个枕头形.我看着妈妈做了许久,做得糯米没了,馅料空了,才停下来.停下来后,我望着一个个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妈妈快点煮几个,可妈妈说,一时半会儿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妈妈一定要我先出去玩会儿,我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去.来到街上,我见到许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问才知道,他(她)们也和我一样,都是被妈妈"赶"出来的我们各自说着想象中自家的粽子应该是多么多么的好吃!
过了一会儿,我们各自怀着满腔喜悦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飞一般跑回家,一到门前就闻到了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马上跑到厨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盘中正冒香气和热气的粽子,也不管烫不烫,随手抓起一个,还真烫,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抛到那只手,一下子又这只手抓抓,一下子又那只手挠挠,可我毕竟是皮肉之躯,太烫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来,再用小刀将粽子切开,一下子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我馋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无穷!我马上跑到街上,一会儿跑到这家,一会儿跑出那家,一会儿又蹦进了另一家,相互品尝着,各自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不会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越来越旺盛……
粽子的味道
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江而死。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就用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端午节由此而来。
说起粽子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说一位老人把自己准备给屈原大夫的饭菜,“扑通扑通”倒入江中,说是让江中的鱼蟹吃饱,就不会咬屈大夫的尸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后怕蛟龙所食,人们用树叶包饭,外缠丝带,发展成粽子。
我家祖辈是地道的北方人,包的也是地道的北方粽子。红枣天,糯米香。热腾腾的蒸气随着打开锅盖也一瞬间扑鼻而来,深深一嗅,好香啊!我坐在板凳上,看着奶奶从一大锅不知是什么香气的水中轻轻捞起同样不知其名的米,熟练的将粽叶三下两下包好,一手捞米,一手包“壳”。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不帮忙呢?--奶奶和妈妈一致不同意,我若亲自下手,包出的粽子煮时肯定会散,这是实践过的,二是浪费食材,不知掉多少米粒。
自己不动手,看着奶奶三下五除二包出一盘盘粽子,那叫一个垂涎欲滴啊!只怪自己还太小,大约四五岁吧,我的目光只顺着奶奶的手移动。爷爷总是在一盘粽子满了时端子,心中气愤,连看也不人多看两眼!心中又纳闷,爷爷来的总是那么正好呢?原来,那就是所谓的默契。
蒸粽子时是我认为最煎熬的时刻,“办事不见,十分馋咽”啊。那也是我最老实的时刻,一动不动的等待发令枪--爷爷那一声“开锅喽!”。终于,万分期待的发令枪到了,我便百米赛跑搬冲出去,揭开锅盖,杀下头,热热的蒸气伴着粽子的香味一起涌出来,真好闻。我便去捞粽子。果真应了那句俗话--“心急吃不了热粽子”,咦?怎么成粽子了?也蛮通顺,反正现在我现在眼里也只剩下粽子了。嘿嘿,稍等片刻,我便吃到了香甜红枣馅的大号粽子,粽子还冒着热气,味美,口留余香。每每吃完粽子,我便上装成功的变成了“小花猫”,忍不住伸出舌头来舔舔,真好吃啊!
还记得小时候经常闹的笑话,“一个粽子几个角?”,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三个!”。每每这时,都会逗的大家哈哈大笑。而现在,端午节并没有那么热闹了,粽子依旧香,依旧甜,再也不是心中的那番甜,那番香。超市买来的粽子,各馅俱全,想要什么口味就有什么口味,可我却再也找不到心中的那种味道!
但我知道,那种粽子的味道,始终留记在我心中,使我毕生难忘......
五种味道的粽子
一说到粽子,人们就会想到那种粘粘糊糊的感觉。有的人喜欢吃甜的粽子,有的人喜欢吃咸的粽子,还有的人喜欢吃碱味的粽子……而我想做的是一个既有创意又特别的粽子。让人吃了,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我想做的是一个五层的塔型粽子。第一层至第四层是圆形的,顶层是圆锥形的。如果只从外形上看,这粽子的外表看上去好像很普通。如果你品尝一下,就会感到这个粽子每层的味道是不同的。我想第一层用苦的味道来做,第二层用辣的味道来做,第三层用酸的味道来做,第四层用甜的味道来做,第五层用香的味道来做。我想做的这个粽子味道有苦、辣、酸、甜、香,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必须能吃苦、不怕累,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有收获或回报,最后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粽子的五种味道代表了人的五味人生。你觉得这个粽子是不是有点特别呢
一个五种味道的粽子,我想很多人都会不喜欢,如果你能体验其中的滋味,那么你做什么事情又会被难倒呢
粽子的味道
又到了夏天这个粽子飘香的季节,闻着窗外香郁的糯米味儿,勾起了我脑海中粽子的滋味……
那一次我考得很差,面对老师的指责与父母的失望,我内心沉重烦闷无比,可就在我心情正烦躁时,一道声音传入耳边:“快来吃粽子吧,刚做好的。”奶奶端着一盘粽子进了房门,粽子一个个“长得”十分标致,都是三棱形,粽叶上还残留着洗后的水滴,糯米香扑鼻而入,可是,我却来不及顾上这点,嚷嚷着:“吃什么吃?没见我正烦着吗?快拿走。”奶奶仍微笑着看着我,轻声轻语的说:“吃吧,吃了就不烦了。”说着又将粽子端到我眼前,示意我拿着,可是我头脑一热,将粽子打翻在地,又重重地说:“我已经说了我不吃了,快拿走啊!”我看到奶奶身体轻微颤抖了一下,眼角似乎有泪珠出现,她弯下腰,抹了一下眼泪,颤颤巍巍地将那新鲜的粽子捡起,走了出去……
后来因学习需要,离开了老家,一想已数年没有见到奶奶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取消了回老家的行程。一天我走在大街上,又闻到了那粽香,回忆一下子拉到了童年时期:我屁颠屁颠地跟在奶奶身后,奶声奶气的说:“奶奶,我要吃粽子,我要吃你做的粽子!”奶奶慈祥的笑道:“好好好,奶奶现在就给你做。”转眼又想到了奶奶颤颤巍巍的身影,一时间,心如刀绞,泪如泉水般涌出,我到路边买了一个粽子,一口一口将混着眼泪的粽子吃下,旁人纷纷将异样的眼神投向我。回到家,我对妈妈说:“妈,我想奶奶了,我想吃奶奶做的粽子了,咱什么时候回家一趟吧……”
粽子承载着我太多的回忆,粽子的滋味是我最为难忘的滋味……
粽子—爱的味道
一个粽子,包裹的是一份浓浓的亲情,一分厚重的母爱。五月来临,伴随着粽子浓郁的香味,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端午,在我的印象中,没有太多的记忆,但唯独那年的端午,让我记忆犹新。
每逢端午,同学们的母亲总会给自己的孩子裹上几个粽子带到学校,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是那年端午,却不寻常,本以为妈妈待我起床后,一定会拿出几个香喷喷的蜜枣粽子让我带上,但起床后,却发现我错了。妈妈躺在床上,面色无光,有一丝丝苍白,当时我还挺小,不懂事,没有发现妈妈的异常,发现没有粽子还吵着要妈妈把粽子“交”出来,“汪琪,听话,妈妈有点不舒服,给你钱,自己去学校外的张奶奶家买好吗?”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点儿也不体量妈妈。“不要,不要,我就要妈妈包的”“好孩子听话,自己去买,好不好?”“我——不——”我太倔了,不愿意听妈妈说的话,便摔门而出。
一边走,一边埋怨。到了学校后,我看见同学们个个手捧着热乎乎香喷喷的粽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嘿,你那是什么的?”“我的是蜜枣的”“我的是蛋黄的”。同学们全部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谈论。而我却一个人孤独的站在墙角,拭去了眼角的泪水,我出了教室,觉得自己和同学们生疏了,就一个人跑到学校后面的小房边,想起同学们手中个个晶莹的糯米粽子,想起被同学们的遗忘,不禁“呜——呜——”地伤心地哭了起来。
放学后,我看着张奶奶的卖粽子的罗筐,和其中散出来的那种沁人心脾的香味,不禁凑了过去。“孩子,想吃粽子了吗?给你两个吧!”“不了,张奶奶,我妈妈在家包好粽子等我回家呢!”明明知道自已对张奶奶撒谎了,却还是笑着的。因为只有自已知道,这只不过是回谢张奶奶罢了,但心中,又何尝不想如此,“哦”!***妈对你真好,长大了可一定要孝顺妈妈妈哦!“张奶奶笑着对我说“嗯——”我回答道,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如此大的勇气和坚定的力量。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很多------
回到家,我悄悄的开了门,从门缝中看见,妈妈正坐在凳子上,边咳嗽边包着粽子,看见妈妈手中的糯米缓缓地滑落进了粽叶包成的卷中,好似我的心也一下子滑落进了那粽叶卷中,我冲进了屋子,一把抱住妈妈,我又哭了,只不过于前一次的哭不同,妈妈笑着对我说:“小傻瓜,妈妈这不给你包着吗?哭什么啊?”说着给我擦去了眼泪。“妈妈,我来帮您,你教教我,好吗?”“嗯,我来教你。”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感受到了万分的温暖。
粽子飘香万里,但我的心不会飘到远方,它会一直紧跟着妈妈。粽子好吃,我就是那其中的糯米,那妈妈也就是那外边的粽叶,时时保护着我。
粽子,我记忆中的粽子,那年它的样子,前年它的样子,去年它的样子,甚至来年它的样子,终究不会改变,依旧是那样的温暖。
端午又将来到,粽子又将香飘万家,是否还是那年粽子的味道,是否依旧让我流连忘返,是否那就是粽子的温暖,我想是!不,一定是!
粽子的味道,也就是妈妈的味道——爱的味道。
怀念的粽子的味道
这个秘密我从来没有在母亲面前说过,它现在还在不断地鼓舞着我。今年的端午,母亲的秘密依旧,而我却总忍不住想揭发,但最终还是被自己说服了。
小时候过端午,母亲总会包粽子,小孩子当然禁不住诱惑,总会抓一个扔进嘴里,直到那一天,我月考第一次考得很不理想,整天食不下咽,唉声叹气,原本红润的气色,瞬间变得苍白。母亲将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十分担心我的身体,正值端午,母亲亲自买来糯米为全家包粽子,它总说:谁要是吃到板栗最大的粽子,谁将是最幸运的人,运气一定好,想什么准能实现。我来精神了,一心想着吃到那颗最幸运的粽子。果然,我拿到了。
粽子被端上来时,香气扑鼻,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最大的一个,却又想着,这是板栗最大吗?于是便又犹豫地放了回去。母亲在一旁笑了笑,尔后,拿起了一个大小适中,叶皮最绿的粽子,一拨开,白玉似的糯米上点缀着一颗圆鼓鼓的板栗,我想这一定是最大的了,果不其然,我三两口就把它吃了下去。
从那以后,我每个端午都能吃到板栗最大的粽子。有一回,我想去厨房帮点忙,站在门口时看见母亲将一颗幸运粽子上捆上颜色最深的细线,随后,将它直接放在了碗里……
那天晚上,我果然又吃到了幸运粽子。我的眼眶湿润了,想着明年,一定要为母亲做一个,而今年当我做上记号时,一蒸出锅,记号全不见了,所有的粽子看上去一模一样的,于是我明白,只有饱含母爱的粽子才能被你想中的那个人吃到。
这个秘密至今我都没有说破,而母亲,还是一年一年地包着幸运粽子。
端午品香棕,味美万家颂。端午节吃粽子的作文
记忆中的家乡,是美丽的、热闹的,是令人回味的、是令人不舍的。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物,都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柜台的日历上,告诉我,今天,是五月初五。
记忆推开了时光之门,我又回到了那个农家小院。传统式的锅炉上,冒着缕缕轻烟,爸爸拎着一箩筐洗净的艾叶,妹妹拔弄着精挑细选出来的糯米,妈妈坐在庭院的小桌上,把糯米轻轻地放进一个用艾叶精心做成的小窝里,然后包好,捆紧。
这是家乡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吃粽子咸蛋,赛龙舟,舞狮虎,俗称“端午节”,以此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九歌》等。
在我国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又是一年端午,虽然已经离开了那个农家小院,但耳畔也依稀能听到那熟悉的水波声,也能依稀看见那熟悉的狮虎样,也能闻到那沁人心脾的糯米香!
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裳。
一阵骤雨,带来初夏湿热纷乱的躁动。农历的五月,雨后潮湿沉闷的空气里,总是带着薄薄的竹叶香气。端午节的粽子在异乡的街头重又出现,一种许久不经触碰的感伤,默默涌上心头。祖母熟悉而亲切的笑脸在脑海中的印记依然清晰,她小而轻健的身影却仿佛隔着五月的雨雾,朦胧而遥远。
以前的那些五月,我是一个尚未涉世的少女,在故乡古老的瓦屋中,在祖母温柔的疼爱里,稚嫩而单纯。
我总是在初五这一天清晨,挽着祖母爬满皱纹的手,踏着雨后的湿泥,来到村边那片翠翠的竹林,采摘鲜嫩的竹叶。青草湿了裙裾,衣袖沾满雨滴,我心里有一股香甜的气息晕染开来,和着微雨和泥土的湿气。采回一篮子沾满雨水的嫩叶,放在井台旁边。祖母搬来年代久远的木桶,打上清冽冽的井水,把一片片竹叶洗得青艳欲滴。那滴水的屋檐,清凉的井水,竹叶泛着的微绿的光,以及祖母在井台旁边轻轻搓洗的身影,多年以后的今天想起,总以为是一场梦,一场温情而生动的梦。
祖母说,五月初五这一天的溪水是“龙须水”,正午时分到溪边清洗便可洗去晦气。我在旷野中的小溪旁,把脚轻轻探入水中,似乎有许多小鱼在脚指头上轻轻咬动,麻麻的,痒痒的。一把乌黑的长发在清澈透明的溪水中轻轻游动,祖母柔柔地帮我搓着,那时的我总相信一切的不愉快都会随着溪水的游走而流向远方。少女满怀的梦和甜蜜在这种古老的慰藉中愈加鲜活。
五月的午后总会有阳光,葡萄架上的蛛网不时地反射几缕,映着祖母的银丝发线以及额头上皱纹缝隙里渗出的汗水。她将一把咸草系在窗栏上,把那些泛青的竹叶和雪白的糯米包成一个个精巧玲珑的小粽子,再用咸草系牢。一串串棱角分明的小粽子吊在窗栏上,不像食物,倒像是艺术品,可爱而诱人。我坐在祖母旁边,学着她用咸草缠绕着小粽球,学了许多个年头却总不及祖母包得精巧,而且祖母所包的粽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当老屋里的大灶上冒出腾腾的蒸气,竹叶香、糯米香便弥漫在空气中。自她离开以后,这种香味我便再没有感受过,无论我再怎么努力地模仿那所有的佐料和做法,那种香味也只能永远存活在我的记忆之中了。
祖母离开时也是将近农历五月,也是那样骤雨骤晴的天气。那一年的端午节,我在空荡荡的老屋里猛然间发现一切都消失了。那一年我搬离了老屋,住进了城里,那曾经的一切,只剩下记忆,在一些不经意间的触碰之中闪出些许伤感而又甜蜜的感觉。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奶奶包粽子的样子,不知怎么回事,我的手也情不自禁地痒起来,也想包粽子。经过奶奶的同意,我开始了“包粽子行动”!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包起粽子。一开始以为这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可麻烦来了;由于我包粽子的时候放太多糯米,一扎线,糯米从上头冒了出来,唉,第一个粽子以失败告终。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并不灰心,又再次拿起箬叶重新包起来。这次,奶奶教给我一些要领。这次真是上帝保佑,终于包好一个粽子,可是跟奶奶比起来,Mygod!真是天壤之别呀!奶奶包的粽子像一个精神十分的大人,而我包的粽子跟一个无精打采的小学生一样。可怜,第二个粽子又以失败告终。
我挺了挺身子,还是不灰心,我拿起箬叶,把它弯成一个圆锥型,然后往里面装适量的糯米,再压结实,把箬叶往下一盖,正好遮住里面的糯米,最后用线扎紧。就这样,一个粽子包好了。我照着这种方法,一连包了好几个,终于掌握了要领,越包越好。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踏着青青的石板路,嗅着清新的泥土香,眺望天边的那一抹红,没有高楼大厦的遮蔽,没有霓虹灯的掩藏,夕阳显得那么绚烂。在夕阳的抚慰下,云儿们乐红了脸,一个个都依偎在太阳身边,多幸福啊。突然,一缕粽香钻进了我的鼻子,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每年到端午,外婆都会亲自动手包粽子,小时候,我总是好奇地搬个小板凳坐在外婆身边,打量艺术品一般的粽子,它们有棱有角,外翠里白的,特别饱满却一粒米也不会漏出来。外婆手艺这么好,我就吵着要外婆教我。
外婆挑选了三片完好的粽叶给我,叫我旋出一个角来,然后往里面填米,我看外婆装得好多,也一个劲的往里塞,但总是从下面漏下来,结果装了半天还只有那么几粒米,于是我没耐心了,撩下个烂摊子给外婆,自己跑出去玩了。外婆每次都微笑着接过去,还不忘叮嘱我注意安全。我在外面玩得忘了时间,都是几里外外婆包的粽子香牵着我回家。我像个馋猫一样飞奔到厨房,凑到灶旁问外婆:“好了吗?好了吗”外婆就摸摸我的头说:“快了,快了”。然后我就陪外婆坐在灶前面,一边帮外婆给灶添火,一边讲我在外面玩的开心的事给外婆听……思绪回到现在,外婆又在煮粽子了。
我加快步伐,向厨房走去。厨房里只闪着火光,灯没开,我拉亮了白炽灯,发现外婆坐在灶前,目光无神地停在一个地方。我悄悄地坐到外婆身边,端详着外婆。外婆脚上还是外公当年当兵时穿得布鞋,如今已沾满泥巴,脚尖也快破了,外婆身上也是泥迹斑斑的。千纵万壑的皱纹布满了外婆枯黄的脸,眼窝深陷,大片白发企图挤走所剩不多的青丝,感觉外婆此时像个沧桑的雕像。眼前的外婆渐渐模糊,依稀清晰的是乌云密布,风雨交加,背着我跑了十几里地找医院的外婆;是寒冷夜里,昏黄灯下,为我缝制小棉袄的外婆;是轻松地骑着三轮车,载着我和弟弟去买菜的外婆……
外婆忽然意识到我来了,依旧慈祥得摸摸我的头说:“快好了,出去等吧,小心被烟呛着”。我走到门口,回头望了一下外婆,心想,等会儿一定把第一个粽子扒给外婆吃!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一大早,我就被一阵阵糯米的香味给勾醒了。
我歪头一看,只见奶奶一手拿着粽叶,一手拿着勺子将糯米往粽叶送,原来奶奶正在包粽子。我凑近一瞧,哇!还是我最喜欢的“咸肉粽子”呢!为了能早一点吃到粽子,我也撸起袖子,帮奶奶裹起粽子来。可是,由于我没有掌握技巧,步步出错,不是漏米就是米太少,半天裹不好一个。奶奶见我那股认真劲儿,便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儿,纠正起我来。经过奶奶耐心的指导和示范,我好不容易能将粽子裹得不漏米了。
粽子终于裹好了,奶奶将裹好的粽子放入了高压锅,加了一些水,大火煮了起来。
为了能第一时间知道粽子煮熟了没有,我每隔五分钟就去问奶奶粽子煮好了没有。最后,奶奶实在是受不了我了,只得对我说:“婷婷,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吃粽子也是如此呀!”听了奶奶的话,我只能低着头,回房间里去等待着粽子的出锅。
快到中午了,妹妹们都到齐了,伴随着阵阵糯米的清香,奶奶端着荷叶般绿油油的粽子来到了餐桌前。还没等奶奶将盘子放下,盘子里的粽子就见底了。四妹也从盘子里拿了一个的粽子,我心里嘀咕着:哼!真不懂礼貌,没看见你大姐我还没有吃吗?自己先拿个大的吃上了!谁知,四妹把粽叶剥掉后,将那个个儿又大馅儿又多的粽子放到了我碗里。我的心里暖乎乎的,又不禁感到惭愧,摸着她的头,红着脸说:“媛媛,谢谢你!”
古有孔融四岁能让梨,而我的妹妹,还不满两周岁的她就知道要将大的让给别人,将小的留给自己,这让我觉得意外、感动的同时,又惊叹不已!
我们一家人在欢笑声中吃完了这顿端午节的团圆饭。此时,粽子的余香还留于唇齿之间,心中的暖意也久久不能散去……
曾几何时,端午的记忆只是弥漫在童年里甜糯的清香。
曾几何时,隐约体会了你的忧思、苦楚和与一个民族间无法割舍的羁绊。
千年前的你,着一袭白衣,如同最后的葬礼。江边的风拂动苇草,掠过江面,拂过楚国的河山城郭,最后轻抚着你的衣袖,似乎想要为这个国家挽留最后一丝忠诚。你无言的张开双臂,似在呐喊,似在质问。楚王的昏庸,郑袖的媚惑,子兰的无能,郢都的攻破……这一切都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你彻底绝望了。高洁如你,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投身清流是你报国的最后选择了。那渔父好心想挽留下你,可你已决意与郢都俱去了。
汨罗江无言的流淌了千年,楚人没有忘记你,甚至秦王的后代也不会忘记你。年年端午,代代荆湘人都划着龙舟在江上寻找你,汨罗江上飘着浓郁的粽香。人们佩戴的艾草也一如你当年佩戴的春兰秋菊。此时的你早已不是那个遭遇流放的三闾大夫了,你早已被铸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镌刻在一个民族的灵魂上。
今日端午,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后辈们,用他们特恭敬的语气诵读你,缅怀你。或许有人不懂千年前的你——因为千年实在太漫长,太浩瀚,而后人们只能看见一团团迷雾;甚至有些孩子还不知道你——因为你的面目早都在江南的烟雨,塞外的黄沙中模糊了。但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你的这些言行,已成为后人的行为准则,字字珠玑。后人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告慰你。
时间轴轮飞快地运转着,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艾叶的清香和粽香的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奶奶照常要自己动手包粽子,但这回加上了小助手我。
端午节前一天晚上,奶奶将糯米、馅料、粽叶和粽绳一一摆放到餐桌上。我一看,知道奶奶要包粽子了,赶紧洗洗手,过去帮忙。当我看到一大盆浸泡在水里的粽叶和粽绳时,感到疑惑不解,向奶奶问道:“奶奶,为什么要把粽叶和棕绳泡在水里呢?”奶奶笑着说:“这你就不懂了吧。粽叶泡水后会变得更加柔软,而粽绳泡水后则会变得更有韧性,不易断裂。明白了吗?”我使劲点了点头。
正式开始包粽子了。第一步是将粽叶卷成漏斗形。我看到奶奶轻松熟练地完成了这一步,心想:这也没多难嘛,我也会!可当我手拿着粽叶时,我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到底要怎么卷,朝哪儿卷呢?一连串的问题挡在了我面前。唉,没想到第一步就将我难住了呀!看到奶奶已经在往粽叶里放糯米,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把粽叶上下翻转了几次,终于找准了方向,将粽叶一卷,完成了第一步。我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第二步是填上馅料和糯米。我用汤勺把糯米舀进粽叶里,再放进馅料,最后铺上一层糯米。哈,成功了!正当我沾沾自喜时,突然手一松,“哗啦啦……”馅料和糯米全撒了,身上,地上,到处都是。我望着地上的馅料和糯米,一脸尴尬,默默地叹了口气——唉,只好重新再做了!
第三步是折叠粽叶。这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吸取了上一步的教训,握紧了粽叶,生怕重蹈覆辙。我在奶奶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把粽叶向前折去,又把多余的粽叶向右边叠去,赶紧抓过一条粽绳,一头咬在嘴里,一头用手在粽子上捆了几圈,打结。虽然样子很别扭,但这毕竟是我手中包出的第一个粽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随后,奶奶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水煮。起锅时,整个屋子里都弥漫着粽叶的清香,也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息。
这个端午节,一定充满了浓浓的粽香和喜悦吧。我想到。
是一座位于长江口的小岛,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物阜民丰。几年前,我背井离乡只身来到上海求学,在这座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我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而除了难以割舍的一份亲情外,令我难忘的还有那清香醉人的粽子。
在家乡,端午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芦叶。差不多全村人都出动了,成群结队的,不久,所有的河滩上都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声了。
采完芦叶,便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看来,包粽子简直可以说是门艺术:先把采来的芦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后用凉水浸泡,再用刀把叶柄切平,便可以包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可以加入花生、赤豆、红枣、蜜饯等,比较讲究的人家还包掺入咸精肉的“肉粽”,味道自然与众不同。母亲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不舍得花钱买红枣或是蜜饯,更别提包“肉粽”了,只是用过年时余下来的儿两赤豆包粽子给我吃,但味道也一样香甜。
粽子的形状更是层出不穷。最常见的要属“宝塔粽”,差不多就是一个立体的方锥形,是所有粽子中个头儿的。还有一些也比较常见,像方粽、菱粽、子母粽等,个个美观大方,清香可口。而最为匠心独具的要算“鸳鸯粽”了——把两个同等大小的粽子用红线连起来,美其名曰“千里姻缘一线牵”,以示*相互依靠、恩恩爱爱。
家乡有送粽子的习俗。每年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提着自家包的粽子走亲访友,相互馈赠。开始或许只是一种礼尚往来,可不知不觉中却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包好的粽子不仅自己吃、送人吃,还要精心包儿个,用线绑在一起投到河里,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小时候,天真的我也曾问过母亲:“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好吃的粽子白白投进河里?”母亲笑笑:“因为他在善良人的心中永远值得纪念。”当时我对母亲的话并不了解,如今想来,却是富有哲理的。这正是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的体现。因为他们的心是雪亮的,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嫉恶如仇,或是从善如流,且永远是那么地无私,就如同粽子馅中的糯米那样纯正,又不乏芦叶那般的清香。
转眼又到了端午节,它除了让人想起龙舟盛会以外,粽子的美味更令人神往,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日子。我长这么大还没吃过我家自己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据我奶奶说味道好极了。自己做的粽子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上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配料。因此,今年我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爸爸妈妈被我弄得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爸先将猪肉、香菇切成方块,然后将猪肉放在锅中炒制,加些事先准备好的调料炒出香味,才将猪肉捞起。接着,将香菇和事先泡制好的食物调好配料后一同炒熟,剩余汤汁炒以预先洗净的上等糯米,至所有的汁都被上等糯米吸收进去为止,再放入刚才所炒的料一起拌匀。
接下来,该我妈上场了,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只见,妈妈取了两张碧绿的箬竹叶子重叠在一块,双手抓住叶子两端,轻轻向中心一卷,熟练地卷成圆锥形,放于左手掌中,右手用勺子舀了些刚才炒制好的馅料装进圆锥形里边,直到把圆锥形填满了。这时,只见妈妈右手拇指和食指将叶子两头捏住轻轻向前一压,再一个小的反剪,交于左手握牢不放松,空出来的右手拿一绳,一头用牙齿咬住,一头用右手拽紧,沿粽子腰间绕两圈扎紧系牢。一个绿莹莹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接着,妈妈继续不厌其烦地包着,包着这有棱有角的小东西。
包好后,我爸把粽子放在锅中去煮,并告诉我说:“这叫炕肉粽,炕肉粽的时间,一般是8小时,这样肉粽才能出胶,香味四溢。”
我一听晕了,还要这么久,我都快垂涎三尺,但也无可奈何,等吧,真是等到花儿也谢了……
等待中,我觉得粽子真是个有意思的小东西,只需用那么几张碧绿的箬竹叶把糯米和馅料包起来,蒸煮一番,糯米和馅料就带上了箬竹叶味儿,而且家里也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我真喜欢由粽子而带来的这清香的味儿,也希望明年我家还能继续飘着这清香的味儿。
说起端午节,大人们可能会说:“端午节,扒龙船啰!”不过,要是问起像我和表弟的“小馋虫”,肯定会说:“噢耶!吃粽子啰!”可不是吗?粽子香喷喷、热腾腾的,一口咬下去,糯米和绿豆混夹在一起的味儿真是妙不可言!对于我来说粽子除了肥猪肉外,全都是超美味的“人间*”!
不过粽子平时吃得虽然多,但我却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于是,今天一早我就拉着爸爸妈妈飞一般地赶到“超级大厨”——外婆的家里“偷师”,嘿嘿,不过主要目的还是吃外婆做的色香味俱全的粽子。
到了外婆家,一看到外婆,我就撒娇地说:“外婆,外婆,我要吃粽子!”说着,还调皮地向外婆眨眨眼。外婆笑着说:“我的乖孙女,难道我还不知道你想干什么吗?每逢过节你都来我这吃东西,不是吗?我早准备好了!”“哇!”我冲上前一把抓了一只大粽子,剥开粽叶就往嘴里送,还不忘说:“还不是因为外婆您这位‘大厨’做得好吃吗,好吃!”妈妈这时候说:“我说,你不是来学做粽子的吗?怎么只顾着吃呢?”“哦!”说罢,我又抓起一只粽子边吃边学。
只见外婆戴上“大厨帽儿”,身披“大厨战衣”,“好威风啊!”我叫了起来,全家人都被我逗笑了。“开始授课,安静!首先要准备好绿豆和糯米。绿豆呢,要泡一段时间,泡软,把皮去掉;而糯米也要泡一阵子。还有粽叶要泡一下,然后一片一片地清洗干净。这些都要预先准备好,懂了吗?”“是。”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外婆把两片粽叶交叉着叠在手上,做成漏斗形,然后分别放下一层糯米、一层绿豆、一片腌制好的猪肉,再放一层绿豆、一层糯米,覆好粽叶,大概做成三角形的样子,最后用水草扎好,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就这样一再重复上述的步骤,所有的粽子都被我们做好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外婆终于把粽子蒸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又拿起了一个美味的粽子……
粽子的味道
传统的端午佳节临近了,我家又张罗着包粽子了,虽然超市买得到各种风味的粽子,但我觉得自已亲自包粽子才有过节的味儿。
周五傍晚写完家庭会议后,我去“金华联购物广场”买了四斤后腿肉。晚上老妈开始拌馅,将整块肉切成小肉块,每个肉块要肥瘦搭配好,再拌上酱油、盐、料酒、鸡精,料酒越多肉越香,将这样的卤肉放入冰箱明天待用。周六爸妈都上班去了,我清晨我去菜市场买来十斤糯米和三斤新鲜粽叶,回家后就忙碌开了。先洗净糯米,动作要快不要让糯米浸水时间太久,将洗净的糯米倒入箩中沥干水分,撒进适量的酱油、盐,双手搅拌均匀,直到白色糯米都变成酱色为止。将碧绿的新鲜粽叶放进水池中漂洗,用冷水浸上几个小时,捞起来放入大铁锅中小火煮几分钟,煮过的粽叶松软、有韧性,煮好后我将粽叶的根部两头尖尖的蒂头剪去,至此嘉兴肉粽的制作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就等着包粽子了。
下午我请来奶奶帮着包粽子,她说我买的粽叶太窄,须三片粽叶方可包完一个粽子,她动作很是娴熟,先把粽子一端围成一个圆锥体呈碗状,再盛上糯米和肉块,再把粽叶缠绕起来决不能让米露出去,最后用棉线裹住粽子包扎起来就成了。妈妈包粽子不是沿用嘉兴人惯用的偌大一个枕头棕,而是小巧玲珑的三角锥状粽子,一直到晚饭后也才包完一半,明天在家继续包粽子。为图省事老爸又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于是我们只好用高压锅煮粽子,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慢煲,过了约一个小时粽子就熟了。解开线绳,小心翼翼地剥去清香且油光可鉴的粽叶,酱黄色、晶莹剔透的粽子就一骨碌滑入碗中,咬上一小口,黏黏爽滑的糯米夹杂着卤肉的香味扑鼻而来,吃上几口保准让你唇齿留香.边吃粽子边品尝着新茶,那绝对是一种享受。
去年端午节前夕我将这种自家的特产作为礼品馈赠给了一些亲朋好友,他们反馈说味道很好,不到嘉兴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嘉兴肉粽。今年我打算再赠一些给亲朋好友,以粽会友,不亦乐乎!
周记格式,周记怎么写
其实周记就是每周一记,小学也好,初中也好,高中也好,要求都是一样的。老师让大家写周记,就是每周把自己的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东西记下来,形成的文字片断或一篇文章,一周写一则。
如果是一个片断,将事情写清就行了,当然,时间充裕,你可以将前因后果,你的想法补充完整,形成一篇文章。不论无论,周记没有什么特别的格式,跟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一样,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地说清一件事、一个想法。
最有味道的粽子
约公元前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而百姓们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身体,纷纷投下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也开始成为传统。中国传统节日,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提起包粽子就会想起屈原,想起爸爸是五月初五的生日,所以我非常喜欢这天,不仅有美味的粽子可以品尝,而且还能和爸爸爸爸一起庆祝生日,多么美好的一天。
虽然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有南北风味,对于北方的我,还是钟爱于北方红枣粽子。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南方粽子分类较多,外形也比较多样化。比较常见的有菱形、多边形、柱形(马脚粽或马腿粽)。
除了吃粽子缅怀屈原,最有意思的就是包粽子了。首先选2-3片粽叶,把这些粽叶错开折叠,上面的粽叶压住下面粽叶一半,把粽叶折叠成漏斗形状,在这个漏斗中先放一小半江米,再放几粒红枣,然后再放点江米把红枣盖住。江米和漏斗口持平,折叠粽叶使粽叶把江米全部包住,用棉线缠绕粽子四五圈,系上活扣。妈妈包的粽子最好看,我的虽然不好看,但还是上得了席面。
在我看来,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最有味道的。
粽子的味道
“不用寄啦,现在这么便利,啥买不到啊。”
“阳阳啊,她嘴巴刁着呢。”
“行吧行吧,嗯,保重。”
我从房间探出脑袋,一副好奇脸看着妈妈,妈妈微笑着,眉间轻皱:“你姨妈,又要给你寄粽子,说你喜欢吃。快去学习吧”。我嘟了嘟嘴,笑呵呵的关上房门。
又是一年六月,我早已记不清姨妈所在小城的样子,但是姨妈包的粽子的味道,却从未忘却过。童年中的很多时光,都是姨妈陪伴我度过的。我很喜欢她做的菜,尤其是她包的粽子。
每近端午,姨妈就要张罗着包粽子了。从粽叶到糯米馅料,姨妈都会严格挑选。我很喜欢搬着小板凳依偎在姨妈身边,看她包粽子。她红润的脸颊常伴着一丝笑意,让我感到和蔼和温暖。包粽子时姨妈很是专注,修剪过的碧绿的粽叶,雪白的糯米,经姨妈灵巧的双手三下两下便成了一个讨人喜欢的粽子。有时姨妈看我跃跃欲试,也会让我参与进来,看着我笨手笨脚,包出一个歪歪扭扭的粽子,姨妈会嗤嗤一笑,点点我的额头。
还记得每次煮粽子的时候,整个家里都弥漫着粽香,我会吞着口水反复催问姨妈是否熟了。粽子出锅,我早已迫不及待,剥开粽叶,顾不及粽子的晶莹剔透便一口咬下去,仍是一如既往的好吃,甜软糯粘,很是爽口。我记得透过蒸腾的香气,是姨妈一脸的温柔。
已经忘了是多久,没有在和姨妈一起包过粽子了。但是每一年端午,还是会吃到姨妈亲手包的粽子,照旧是熟悉的味道。我总是会在吃过粽子的刹那,决堤了对姨妈的无尽想念,姨妈的笑犹在眼前。如今的我再想起姨妈包的粽子,已不再是垂涎,而是满心思念。姨妈对我的爱,充斥着我的整个童年,也会继续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