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知识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数学上册知识点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2、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通过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

  3、和式的写法: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

  号的和的形式.

  4、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1)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2)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5、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0.

  6、有理数乘法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积.

  7、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8、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0.

  9、乘方的有关概念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n叫指数,an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方幂是负数,偶次方幂是正数.

  10、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0≤a<10,n是正数,这种计数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进行;

  (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

  12、近似数:与实际很接近的数.

  13、精确度:反映近似数的精确程度的量.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

  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

  14、计算器的组成:计算器的面板由显示器和按键组成.

  第3章整式的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后,有些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看上去更加简明,更具有普

  遍意义.

  2、用字母表示数后,字母的取值要根据实际情景来确定.

  3、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4、单独一个数或单独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5、列代数式的实质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6、列代数式的一般方法有:

  (1)抓住关键词,由关键词确定相应的运算符号;

  (2)理清运算顺序,一般是先读的先算,必要时添上括号;

  (3)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分段处理;

  (4)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或公式列代数式.

  7、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8、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先代入,再求值.

  9、数与字母的乘积所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0、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1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

  的项叫做常数项.

  12、在多项式里,最高次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3、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4、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

  字母的降幂排列.

  15、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

  字母的升幂排列.

  16、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7、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18、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19、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不改变正负号;

  (2)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改变正负号;

  20、添括号法则:

  (1)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不改变正负号;

  (2)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改变正负号;

  2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第4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很多,常见的有柱体、锥体和球体,其中柱体分为圆柱和棱柱,锥体分

  为圆锥和棱锥

  2、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出三幅所看到的

  图,即视图.

  3、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

  为侧视图,依观看的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和右视图.

  4、单一的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果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一般和锥体有关,可根据

  俯视图是圆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锥或,n棱锥;对于主视图和侧视图是长方形的,一般和柱体有关,再观察俯视图是圆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柱或n棱柱.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6、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同的

  7、圆是由曲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8、在多边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三角形.

  9、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经过两点有1条直线,并且只有1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1、线段的长短比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度量的方法;一种是叠合的方法.

  12、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13、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角也可以看做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

  而成的图形.

  14、角的表示方法

  (1)当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2)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注意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3)用希腊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

  15、角的大小比较:

  (1)“形的比较”——叠合法;

  (2)“数的比较”——度量法.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

  角平分线.

  17、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18、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对顶角相等.

  2、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1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位

  于截线的两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5、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6、经过直线外一点,有1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7、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8、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如果有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1、数学伴我们成长,测量、称重、计算等都与数学有关.

  2、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离不开数学.

  3、人人都能学好数学.

  第2章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降低、买入和卖出等都表

  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1)正数都大于零;

  (2)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都小于零;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3、有理数

  (4)有理数: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

  (6)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4、有理数的分类:0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0和负数统称为非正数.

  5、数轴的概念: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7、相反数的意义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0;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8、相反数的表示方法: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

  9、绝对值的意义

  (1)几何意义: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零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相反数.

  10、绝对值的非负性: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

  11、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4、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应分两步:首先,判断符号;然后,再计算绝对值.

  15、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16、运用加法运算律的技巧:正负结合;凑整结合;相反数结合;同分母结合;整分结合.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整数部分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2、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5、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3,4,5,6,7,8,9,10,…….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乘以进率。如6公顷=平方米。

  从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如600公顷=平方千米。

  4、国土面积(中国、省、市、区等)、海洋面积等特别大的面积适合用平方千米。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

  广场、校园等稍大土地面积适合用公顷。如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4;

  操场、教室等较小的面积适合用平方米。如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0;

  5、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只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有两个端点,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2、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名称形状端点延伸线段直的2不能射线直的1一端直线直的0两端

  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4、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度,记做1°。

  5、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与叉开的大小有关系,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6、度量角的工具叫量角器。

  7、量角的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8、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9、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1平角=180°

  10、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1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1直角=90°

  11、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2、画角的步骤: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上找到要画的角的度数(如65°)的地方,并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13、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14、用三角板可以画的角:180°165°150°135°120°105°90°75°60°45°30°15°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3、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价钱,叫做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4、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5、速度单位通常有:千米/时、米/分、米/秒等。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4、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长度都相等。或者说: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经过直线上一点(或外一点)作垂线,可以画一条。

  5、同一平面内,与同一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6、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7、一个长方形,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可以拉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周长不变。

  8、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容易变形。例如:伸缩门、升降机

  9、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无数条高。

  10、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特点: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1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特点:有一条腰就是梯形的高。

  12、从梯形上底任取一个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1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14、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15、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和是360°。

  16、四边形小结: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去0法: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

  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3、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商的变化相同。

  除数和商的变化相反。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除数×商+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直观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大小,便于比较。

  2、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条形图一格表示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1、沏茶问题:

  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1)明确完成一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2)明确每项事情各需要多少时间;(3)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2、烙饼问题:烙饼的最优方案是每一次尽可能的让锅里按要求放最多的饼,这样既没有浪费资源,又节省时间。

  3、对策论问题: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策略,要学会寻找最优方案。可以用列举法选择最优方案。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2.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二、定义

  1.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

  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

  1.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2)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5)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6)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7)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

  2.办公用品的卫生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办公桌面: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就摆回柜子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

  2)办公文件、票据:办公文件、票据等应分类放进文件夹、文件盒中,并整齐的摆放至办公桌左上角上。3)办公小用品如笔、尺、橡皮檫、订书机、启丁器等,应放在办公桌一侧,要从哪取使用完后放到原位。4)电脑:电脑键盘要保持干净,下班或是离开公司前电脑要关机。5)报刊:报刊应摆放到报刊架上,要定时清理过期报刊。

  6)饮食水机、灯具、打印机、传真机、文具柜等摆放要整齐,保持表面无污垢,无灰尘,蜘蛛网等,办公室内电器线走向要美观,规范,并用护钉固定不可乱搭接临时线。7)新进设备的包装和报废设备以及不用的杂物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予以清除。3.个人卫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

  2)下班后要整理办公桌上的用品,放罢整齐。

  3)禁止在办公区域抽烟。4)下班后先检查各自办公区域的门窗是否锁好,将一切电源切断后即可离开。

  5)办公室门口及窗外不得丢弃废纸、烟头、倾倒剩茶。

  4.总经理办公室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2)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三、检查及考核每天由领导检查公共区域的环境,如有发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罚10元/次。

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1.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写作。

  乘方的结果叫幂,叫底数,叫指数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初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证明(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AO=BO=CO)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a、b、c为

  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即将其变为的形式

  ②公式法(注意在找abc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

  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程转化成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

  ※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1、x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

  ①②③

  ④⑤

  ⑥⑦其他能用或表达的代数式。

  (3)已知方程的两根x1、x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4)已知两数x1、x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第三章证明(三)

  ※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平行四边形

  菱形

  矩形

  正方形

  一组邻边相等

  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内角为直角

  (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一内角为直角

  一邻边相等

  或对角线垂直

  一个内角为直角

  (或对角线相等)

  鹏翔教图3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四章视图与投影

  ※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三视图之间要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地,俯视图要画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要画在正视图的右边。

  主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正面视得的图象

  俯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上面视得的图象

  左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左面视得的图象

  ※视图中每一个闭合的线框都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而相连的两个闭合线框一定不在一个平面上。

  ※在一个外形线框内所包括的各个小线框,一定是平面体(或曲面体)上凸出或凹的各个小的平面体(或曲面体)。

  ※在画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的部分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出发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①观察光源;②观察影子。

  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就是常见的正投影,是当光线与投影垂直时的投影。

  ①点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仍是一个点;

  ②线段在一个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为一点;

  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等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小于线段的实际长度。

  ③平面图形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平行的情况下,其投影为实际形状;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垂直的情况下,其投影为一线段;

  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倾斜的情况下,其投影小于实际的形状。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k为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即y是x的反比例函数。

  (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其中x不能为零)

  ※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①按照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②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即。(通常第二种方法更适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的画法的注意事项: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直线,所“两点法”是不能画的;

  ②选取的点越多画的图越准确;

  ③画图注意其美观性(对称性、延伸特征)。

  ※反比例函数性质:

  ①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③双曲线的两支会无限接近坐标轴(x轴和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如图4所示)

  P

  B

  A

  O

  P

  B

  A

  O

  图4

  点P(x,y)在双曲线上都有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

  ※在频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即: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1。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

  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适用较复杂情况。

  ※假设布袋内有黑球,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估计出布袋内随机摸出一球,它为白球的概率;

  ※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可先从池塘里捉上100条鱼做记号,再放回池塘,之后再从池塘中捉上200条鱼,如果其中有10条鱼是有标记的,再设池塘共有x条鱼,则可依照估算出鱼的条数。(注意估算出来的数据不是确切的,所以应谓之“约是XX”)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它能准确地衡量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

  北师大版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正切:

  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

  ①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越大;∠A越大,梯子越陡,tanA的值越大。

  ※二.正弦:

  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

  ※三.余弦:

  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

  ※余切:

  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即;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0o30o45o60o90osinα01cosα10tanα01—cotα—10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为锐角,则

  ①;

  ②;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

  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

  的锐角称为俯角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

  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α≤1,0≤cosα≤1。

  ※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倒数关系:tgα·ctgα=1。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二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2)两锐角的关系:∠A+∠B=90°;

  (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4)面积公式:(hc为C边上的高);

  (5)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

  (6)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解直角三角形的几种基本类型列表如下:

  图2

  h

  i=h:l

  l

  A

  B

  C

  ◎解直角三角形的几种基本类型列表如下:

  ※如图2,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

  ◎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3,OA、OB、OC的方位角分别为45°、135°、225°。

  ◎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4,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为60°,北偏西60°。

  第二章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概念:形如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是二次函数的特例,此时常数b=c=0.

  ※在写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时,一定要寻找两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顶点在原点关于y轴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抛物线。

  描述抛物线常从开口方向、对称性、y随x的变化情况、抛物线的最高(或最低)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等方面来描述。

  ①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抛物线的顶点在(0,0),对称轴是y轴(或称直线x=0)。

  ③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并且向上方无限伸展。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并且向下方无限伸展。

  ④函数的增减性:

  A、当a>0时B、当a<0时

  ⑤当|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当|a|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⑥最大值或最小值:当a>0,且x=0时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是0;当a<0,且x=0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0.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顶点在y轴上且与y轴对称的抛物线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以为对称轴,顶点在(,)的抛物线。(开口方向和大小由a来决定)

  ※a的越大,抛物线的开口程度越小,越靠近对称轴y轴,y随x增长(或下降)速度越快;a的越小,抛物线的开口程度越大,越远离对称轴y轴,y随x增长(或下降)速度越慢。

  ※二次函数的图象中,a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程度大小,c决定抛物线的顶点位置,即抛物线位置的高低。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

  的图象可以由y=ax2的图象平移得到,其步骤如下:

  ①将配方成的形式;(其中h=,k=);

  ②把抛物线向右(h0)或向左(h0)平移h个单位,得到y=a(x-h)2的图象;

  ③再把抛物线向上(k0)或向下(k0)平移k个单位,便得到的图象。

  ※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配方成则抛物线的

  ①对称轴:x=②顶点坐标:(,)

  ③增减性:若a0,则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若a0,则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④最值:若a0,则当x=时,;若a0,则当x=时,

  ※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我们可以利用它与函数的关系,平移抛物线而得到,但往往我们采用简化了的描点法----五点法来画二次函数来画二次函数的图象,其步骤如下:

  ①先找出顶点(,),画出对称轴x=;

  ②找出图象上关于直线x=对称的四个点(如与坐标的交点等);

  ③把上述五点连成光滑的曲线。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通过将解析式配成y=a(x-h)2+k的形式求得,也可以借助图象观察。

  ¤解决最大(小)值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①理解问题;

  ②分析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④做数学求解;

  ⑤检验结果的合理性、拓展性等。

  ※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x2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0===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0===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0===抛物线与x轴有0个交点(无交点);

  ※当0时,设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A、B,则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化简后即为:------这就是抛物线与x轴的两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第三章圆

  一.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1.圆的定义:

  描述性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圆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集合性定义:圆是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叫做圆心,定长叫做圆的半径,圆心定圆的位置,半径定圆的大小,圆心和半径确定的圆叫做定圆。

  对圆的定义的理解:①圆是一条封闭曲线,不是圆面;

  ②圆由两个条件唯一确定:一是圆心(即定点),二是半径(即定长)。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数量特征:

  如果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

  ①点在圆上===d=r;

  ②点在圆内===dr;

  ③点在圆外===dr.

  其中点在圆上的数量特征是重点,它可用来证明若干个点共圆,方法就是证明这几个点与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

  二.圆的对称性:

  ※1.与圆相关的概念:

  ①弦和直径: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②弧、半圆、优弧、劣弧: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用符号“⌒”表示,以CD为端点的弧记为“”,读作“圆弧CD”或“弧CD”。

  半圆: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叫做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为了区别优弧和劣弧,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

  ③弓形:弦及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④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⑤等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⑥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⑦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⑧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2.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说明:根据垂径定理与推论可知对于一个圆和一条直线来说,如果具备:

  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上述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条件都可推出其他三个结论。

  ※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三.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1.1°的弧的概念:把顶点在圆心的周角等分成360份时,每一份的角都是1°的圆心角,相应的整个圆也被等分成360份,每一份同样的弧叫1°弧.

  ※2.圆心角的度数和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这里指的是角度数与弧的度数相等,而不是角与弧相等.即不能写成∠AOB=,这是错误的

  ※3.圆周角的定义: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4.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反之,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四.确定圆的条件:

  ※1.理解确定一个圆必须的具备两个条件:

  圆心和半径,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九年级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回顾

  圆的周长:C=2πr或C=πd、圆的面积:S=πr2

  圆环面积计算方法:S=πR2-πr2或S=π(R2-r2)(R是大圆半径,r是小圆半径)

  三、知识要点

  一、圆的概念

  集合形式的概念:1、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

  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固定的端点O为圆心。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点在圆内;

  2、点在圆上点在圆上;

  3、点在圆外点在圆外;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离无交点;

  2、直线与圆相切有一个交点;

  3、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交点;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图1)无交点;

  外切(图2)有一个交点;

  相交(图3)有两个交点;

  内切(图4)有一个交点;

  内含(图5)无交点;

  五、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

  ①是直径②③④弧弧⑤弧弧

  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即:在⊙中,∵∥

  ∴弧弧

  六、圆心角定理

  顶点到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圆心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弧相等,弦心距相等。此定理也称1推3定理,即上述四个结论中,

  只要知道其中的1个相等,则可以推出其它的3个结论,

  即:①;②;

  ③;④弧弧

  七、圆周角定理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1、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的角的一半。

  即:∵和是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

  ∴

  2、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等弧;

  即:在⊙中,∵、都是所对的圆周角

  ∴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是直角所对的弧是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

  即:在⊙中,∵是直径或∵

  ∴∴是直径

  推论3:若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即:在△中,∵

  ∴△是直角三角形或

  注:此推论实是初二年级几何中矩形的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

  八、圆内接四边形

  圆的内接四边形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即:在⊙中,

  ∵四边形是内接四边形

  ∴

  九、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1)切线的判定定理: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切线;

  两个条件:过半径外端且垂直半径,二者缺一不可

  即:∵且过半径外端

  ∴是⊙的切线

  (2)性质定理: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如上图)

  推论1: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推论2: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以上三个定理及推论也称二推一定理:

  即:①过圆心;②过切点;③垂直切线,三个条件中知道其中两个条件就能推出最后一个。

  十、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即:∵、是的两条切线

  ∴

  平分

  十一、圆幂定理

  (1)相交弦定理:圆内两弦相交,交点分得的两条线段的乘积相等。

  即:在⊙中,∵弦、相交于点,

  ∴

  (2)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即:在⊙中,∵直径,

  ∴

  (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即:在⊙中,∵是切线,是割线

  ∴

  (4)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如上图)。

  即:在⊙中,∵、是割线

  ∴

  十二、两圆公共弦定理

  圆公共弦定理:两圆圆心的连线垂直并且平分这两个圆的的公共弦。

  如图:垂直平分。

  即∵⊙、⊙相交于、两点∴垂直平

  十三、圆的公切线

  两圆公切线长的计算公式:

  (1)公切线长:中,;

  (2)外公切线长:是半径之差;内公切线长:是半径之和。

  十四、圆内正多边形的计算

  (1)正三角形

  在⊙中△是正三角形,有关计算在中进行:;

  (2)正四边形

  同理,四边形的有关计算在中进行,:

  (3)正六边形

  同理,六边形的有关计算在中进行,.

  十五、扇形、圆柱和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1、扇形:(1)弧长公式:;

  (2)扇形面积公式:

  :圆心角:扇形多对应的圆的半径:扇形弧长:扇形面积

  2、圆柱:

  (1)A圆柱侧面展开图

  =

  B圆柱的体积:

  (2)A圆锥侧面展开图

  =

  B圆锥的体积:

数学个知识点归纳

  高三同学,当您即将迈进考场时,对于以下问题您是否清醒的认识?老师提醒你:

  〓〓1.研究集中问题,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

  〓〓2.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4.映射的概念了解了吗?映射f:A→B中,你是否注意到了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它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够构成映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5.求不等式(方程)的解集,或求定义域时,你按要求写成集合形式了吗

  〓〓6.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你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7.几种命题的真值表记住了吗?充要条件的概念记住了吗?如何判断

  〓〓8.不等式的解法掌握了吗

  〓〓9.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注意到对二次项系数进行讨论了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0.特别提醒: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即为不等式ax2+bx+c0(0)解集的端点值,也是二次函数y=ax2+bx+c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1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注意到定义域的特点了吗?(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1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是什么?(定义法、导数法)

  〓〓13.特别注意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逆用了吗?(①比较大小;②解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

  〓〓14.研究函数问题准备好“数形结合”这个工具了吗

  〓〓15.研究函数的性质注意在定义域内进行了吗

  〓〓16.解对数函数问题时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了吗?指数、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明确了吗

  〓〓17.你还记得对数恒等式(alog?琢N=N)和换底公式吗

  〓〓18.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图象的草图能迅速画出吗?能写出它们的单调区间及其取最值的X值的集合吗?(别忘了k?缀Z)。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9.三角函数中的和、差、倍、降次公式及其逆用、变形用都掌握了吗

  〓〓20.会用五点法y=Asin(?棕x+?渍)的草图吗?哪五点?会根据图象求参数A、?棕、?渍的值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1.试卷中给出的积化和差和和差化积公式你会用吗

  〓〓2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各种表达形式你还记得吗?会用它们解斜三角形吗?如何实现边角互化

  〓〓23.你对三角变换中的几大变换清楚吗?(①角的变换:和差、倍角公式;②名的变换:切割化弦;③次的变换:升、降次公式;④形的变换:统一函数形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4.在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注意考虑两方面了吗?(先求出某一个三角的函数值,再判定角的范围)

  〓〓25.形如y=Asin(?棕x+?渍),y=Atan(?棕x+?渍)的最小正周期会求吗?有关周期函数的结论还记得多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6.以下几个结论你记住了吗?①如果函数f(x)的图象同时关于直线x=a和x=b对你,那么函数f(x)是周期函数,周期是T=2?襔a-b?襔;②如果函数f(x)满足f(x-a)=f(x-b),那么函数f(x)是周期函数,周期是T=2?襔a+b?襔;③如果函数f(x)的图象既关于直线x=a成轴对称,又关于点(b,c)成中心对称,那么函数f(x)是周期函数,周期是T=4?襔a-b?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7.三角不等式或三角方程的通解一般式你注明k?缀Z了吗

  〓〓28.你还记得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和扇形公式吗?(l=,S=)

  〓〓29.在用反三角表示直线的倾斜角、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时,是否注意到了它们的范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0.常用的图象变换有几种(平移、伸缩和对称)?具体变换步骤还记得吗

  〓〓31.重要不等式是指哪几个不等式?由它们推出的不等式链是什么

  〓〓32.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都掌握了吗?(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

  〓〓33.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是否注意到:①都是正的;②等号成立;③其中之一为定值。

  〓〓34.不等式解集的规范格式是什么?(一般要写成区间或集合的形式)

  〓〓35.解含参数不等式怎样讨论?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36.诸如(a-2)x2+2(a-2)x-40对一切x∈R恒成立,求a的范围,你讨论二次项系数为零了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7.解对数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化成同底,利用单调性,底数和真数要大于零)。

  〓〓38.“穿根法”解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39.会用不等式a-b≤a+_b≤a+b证一些简单问题。

  〓〓40.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有哪几种处理方式

  41.等差、等比数列的重要性质:(等差:+q→________;等比:·q→______)。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42.用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时应注意什么?(q=1时,Sn=______,q≠1时,Sn=____=______〓)。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43.数列求和中的错位相减法,拆项叠加相消法掌握了吗?还有哪些求和方法?适应题型分别是什么

  〓〓44.由an=Sn-Sn-1,求数列通项时注意到n?莛2了吗

  〓/n→∞qn=0?圳(?襔q?襔1)掌握了吗?若li→∞qn存在,q满足什么条件?(?襔q?襔1或q=1);若q是公比,还要注意什么?(q≠0)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46.求无穷数列和(积)的极限时,你是“先求数列和(积),后取极限”的吗

  〓〓47.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中,把归纳假设当已知条件用了吗

  〓〓48.复数相等的充分条件a+bi=c+di?圳a=c,b=d(a,b,c,d?缀R)。

  〓〓49.立体几何中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思想明确了吗?每种平行、垂直转换的条件是什么?线∥线?圳线∥面?圳面∥面,线⊥线?圳线⊥面?圳面⊥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50.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定义法、三垂线定理、垂面法)

  〓〓51.求线面角的关键是什么?(找直线的射影)范围是什么?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如何求?范围是什么

  〓〓52.在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53.平移公式记准了吗?平移前函数的解析式、平移向量、平移后函数的解析式,二者知二求别外一个。

  〓〓54.函数按向量平移与平常“左加右减”的何联系

  〓〓55.向量平移具有坐标不变性,可别忘了啊!

  〓〓56.直线的斜率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到角公式、夹角公式记住了吗

  〓〓57.何为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斜率有何关系

  〓〓58.在用点斜式、斜截式求直线方程时,你是否注意到〓不存在的情况

  〓〓59.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利用什么方法判定?(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关径的比较)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怎样判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60.利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解题时,你是否注意到定义中的定比前后项的顺序

  〓〓61.用圆锥曲线方程与直线方程联立求解时,在得到方程中你注意到△≥0这一条件了吗?圆锥曲线本身的范围你注意到了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62.解析几何问题求解中,平面几何知识利用了吗?题目中是否已经有坐标系了,是否需要建直角坐标系

  〓〓63.截距是距离吗?“截距相等”意味着什么

  〓〓64.解析几何中的对称问题有哪几种?(中心对称、轴对称)分别如何求解

  〓〓65.弦长公式记住了吗

  〓〓66.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分别是什么?如何应用

  〓〓67.换元的思想,逆求的思想,从特别到一般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整体的思想都做好准备了吗

  〓〓68.解应用题应注意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审题,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设未知数,列出函数关系式,代入初始条件,注意单位,写好答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69.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什么?它的主要用途有哪些?二项式系数的相关结论有哪些?〓〓70.隔板法还记得吗?哪些问题可用此法?〓〓71.导数的定义还记得吗?它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利用导数可解决哪些问题?具体步骤还记得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72.“函数在极值点处的导数值为零”是否会灵活应用。

  〓〓73.常见的概率计算公式还记得吗

  〓〓74.二项分布的期望与方差分别是什么?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如何求相应区间内的概率

九年级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

  1、正方形的概念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2)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

  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

  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

  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ā(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a>0时,√a表示a的算数平方根,其中√0=0

  对于本章内容,教学中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 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 是非负数; (2) ; (3) ;

  4.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5.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本章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化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移到右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

  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

  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 就得到方程的根.(公式所出现的运算,恰好包括了所学过的六中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体现了公式的统一性与和谐性。)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第二十三章 旋转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2.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3.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4.中心对称的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本章内容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旋转的概念,探索旋转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几何思维和审美意识,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对学习学习。

  第二十四章 圆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圆心角和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内心和外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6.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的母线。

  7.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

  8.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9.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

  10.切线的判定方法: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1.切线的性质:(1)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垂径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3.有关定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4.圆的计算公式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πr^2; 3.扇形弧长l=nπr/180

  15.扇形面积S=π(R^2-r^2) 5.圆锥侧面积S=πrl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二次函数: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一般式:y=ax^2+bx+c(a≠0,a、b、c为常数),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三种形式。

  一般式:y=ax^2+bx+c

  顶点式:a(x+^2+k

  交点式:a(x-x1)(x-x2)

  3.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

  y

  x

  O

  对称轴:

  顶点坐标:

  与y轴交点坐标(0,c)

  4.增减性:

  当a>0时,对称轴左边,y随x增大而减小;对称轴右边,y随x增大而增大

  当a<0时,对称轴左边,y随x增大而增大;对称轴右边,y随x增大而减小

  5.二次函数图像画法:

  勾画草图关键点:1开口方向 2对称轴 3顶点 4与x轴交点 5与y轴交点

  6.图像平移步骤

  (1)配方 ,确定顶点(h,k)

  (2)对x轴 左加右减;对y轴 上加下减

  7.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二次函数是轴对称图形,有这样一个结论:当横坐标为x1, x2 其对应的纵坐标相等那么对称轴

  8.根据图像判断a,b,c的符号

  (1)a ——开口方向

  (2)b ——对称轴与a 左同右异

  9.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抛物线y=ax2 +bx+c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x1, x2 是一元二次方程ax2 +bx+c=0(a≠0)的根。

  抛物线y=ax2 +bx+c,当y=0时,抛物线便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ax2 +bx+c=0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一个交点;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不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

  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因此,以二次函数知识为主的综合性题目是中考的热点考题,往往以大题形式出现.教师在讲解本章内容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七章 相似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互为相似形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根据相似图形的特征来判断。(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1.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相似。

  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本章内容通过对相似三角形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Rt△ABC中

  (1)∠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的正弦,记作sinA=

  (2)∠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的余弦,记作cosA=

  (3)∠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的正切,记作tanA=

  (4)∠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A的余切,记作cota=

  2.特殊值的三角函数:

数学知识点归纳

  班级_______姓名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如下图所示:

  8.射线特点

  (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

  (2)射线不可测量。

  9.直线: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

  10.线段: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11.线段特点

  (1)有限长度,可以测量

  (2)两个端点

  12.线段性质: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3)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13.角

  (1)角的静态定义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14.角的符号:角的符号:∠

  15.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16.乘法: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17.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8.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平行线永不相交。

  19.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20.平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1.梯形: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22.除法: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扩展资料

  1.“数位”与“位数”、“计数单位”均为意义不同的概念。

  “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数位顺序表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时,同一个‘6’,放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个百,放在亿位上表示6个亿等等。

  “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像458这个数有三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占了一个数位,我们就把它叫做三位数。198023456由9个数字组成,那它就是一个九位数。“数位”与“位数”不能混淆。

  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所以在读数时先读数字再读计数单位。

  2.自然数知识扩展

  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一定是整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3.角的其他分类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平行线的判定(同一平面内)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垂线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年级下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8.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9.运算顺序

  (1)小数、分数、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4)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5)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0.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b+a)+c

  11.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12.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a×b=b×a

  13.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14.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公式:(a+b)×c=a×c+b×c

  15.小数: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16.小数基本性质

  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17.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18.小数的读法

  一种是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例如: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另一种读法,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例如: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19.小数的比较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因此,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20.小数的性质:

  (1)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数不变.

  (2)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位,则小数的值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如果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则小数的值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21.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小数:按要求在舍去部分最高位进行四舍五入运算。

  22.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3.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24.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25.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

  雨伞、帽子、彩旗、灯罩、风帆、小亭子、雪山、楼顶、切成三角形的西瓜、火炬冰淇淋、热带鱼的边缘线、蝴蝶翅膀、火箭、竹笋、宝塔、金字塔、三角内裤、机器上用的三角铁、某些路标、长江三角洲、斜拉桥等。

  26.三角形中的线段

  (1)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2)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交点)向其对边所作的垂线段(顶点至对边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角平分线:平分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它到两边距离相等。(注: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射线,平分线的所在直线是这个角的对称轴)

  (4)中位线: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

  27.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

  任取三角形两条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第三条边连接

  ∵第三条边不可伸缩或弯折

  ∴两端点距离固定

  ∴这两条边的夹角固定

  ∵这两条边是任取的

  ∴三角形三个角都固定,进而将三角形固定

  ∴三角形有稳定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初一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九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