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蜡烛比喻老师
老师如蜡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描写春蚕和蜡烛的诗句是比喻什么的呢?对就是她——老师。每当我看到桌子上的蜡烛时,就会想起我们敬爱的老师,蜡烛身上那无私的精神;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的精神,难道不和老师一样吗?老师为我们传授知识,可老师自己呢?老师头上的皱纹是为我们而刻下;老师头上数不清白发是为我们而生;老师,多么让人感动的词;老师,多么让人唤起回忆的词;老师,多么让人感到温暖的词。老师是我们的恩人;老师是我们的园丁;是给我们无限智慧的一座知识宝库。
近几年来我国出了许多老师因保护学生而失去生命;虽然我们这儿没发生过什么大事,但我们也从微小的事物中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一天,我们家教班的灯坏了,老师把家中仅有的八根蜡烛给了我们,自己却摔了一跤。难道这还不足以表达老师身上的那种精神吗?老师,您的确是如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的人。
老师是蜡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想必这是每位同学在写自己的老师或者亲人是必用的一句名诗吧!是呀,这等的伟大,这等的无私,在当今的社会,是多么的难得可贵呀!
对于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以下的四问;
第一问;老师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难。很容易,同学们三四岁就上了学,上了学就碰到了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的人,传授给我们经验的人,传授给我们道理的人,不就是老师么?多么神圣呀,甚至有的人说老师是我们的第二父母!
第二问:老师的形象化身为什么是蜡烛,园丁等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有些同学会笑,因为老师的形象不就是蜡烛,园丁吗
即是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就赶到学校,准备早上要教的内容;在课堂上,尽心尽力,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尽管有的时候,老师喉咙痛,生病了等,也是忍着病痛来坚持给我们上课,有时候我也想对老师说:老师,休息一下吧;晚上,又顶着灯光,睡魔的诱惑来批改我们的作业。
不就像那燃烧着的蜡烛一样么,为了成就他人,宁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呀;不就像那亲苦劳作的园丁一样么,勤勤勉勉的劳作,只是为了将这世界美丽的一角奉献给人类么
第三问:蜡烛,园丁,你知多少
多少人认为蜡烛是美好的,在黑暗中给你一缕光亮,让你不再感受到害怕,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蜡烛面具后面的真相的呢
点蜡烛,特别是点有香味的和慢燃的蜡烛可能引起铅中毒。因为这类蜡烛是用铅做的或是含铅的,如果点燃后弥漫在空气中,人体吸入过多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心脏和呼吸系统,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铅中毒。
据介绍,铅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尤其是危害儿童的智力发育,使儿童学习上有困难、行为上有问题、智力迟钝及发育缓慢。由于铅中毒最大的特点是非特异性,易混在一般症状中,而且表现出的症状、中毒的深浅度也因人而异,因而在临床上不易引起重视,由此导致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研究还发现,若孕妇在怀孕期间不慎铅中毒,还会造成流产、死胎或出生的婴儿是畸形的后果。《此段复制》
可怕么,大概你们也没想到蜡烛的危害这么大吧!若是这么说来,蜡烛就反而不是在造福人类,反而是在人类埋下了一个炸弹!
像园丁呀这类的,我也不太赞成用来比喻老师,因为园丁的存在是仅仅是为了将美丽贡献给人类吗?回答是绝对的否定,因为,这个是学校与园丁之间的交易,仅仅是一场交易吧了!
综上所述,大部分能为人类造福的东西,都只不过是为了人类的生活而存在罢了!像汽车呀,电脑呀,手机呀,甚至是一个电蚊拍都是为了人类而存在,在人类利用完之后,这些东西就会失去他们的价值,也就是到了生命的尽头了,和蜡烛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第四问:以上的三问给了我什么启示
既然蜡烛的危害这么大,那位什么还有人将老师比作蜡烛呢,原因何在
原因即在于中国!这句诗句出自于李商隐,后来被后人所传颂,于是我们写作文是就用了这个,无一例外,因为这个早就在我们的脑子里盖下了一个不可擦去的印章!中国的高考制度害了多少人呀,我们就想被关在高考的囚牢里,没有思想,没有自由,有的只是那一个一个“标准答案”!
ps;这篇文是随笔的,有些地方可能会有些突兀,但人永远是在不足中成长起来的,我也会慢慢改进的,这篇文我感觉不太满意,所以不会那么大力的宣传,听天由命吧!
蜡烛老师作文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然而,我认为这种说法只能算是一知半解。
老师毕竟不同于蜡烛,因为蜡烛在燃烧时,时时流淌出悲哀的泪水,可是我们的老师在辛勤耕耘时总是闪动着幸福的微笑,流露出甜蜜的笑容。
老师不是蜡烛,而是太阳,温暖着我们每个学生。
当语文老师为我们上课时,他总是仔细认真、绘声绘色地各位同学们讲解,一字一句一段的给我们分析。同学们又不懂的地方他还卖文不倦的解说,从不发怒,总是满面笑容-----他给我们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满足和快乐。
在办公室里,吴老师给我们批改作文时,他皱皱眉头,点点头,微微笑……,哟!有时还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当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的作文获奖或发表了,他会喜形于色,眉开眼笑。
“我喜欢吴老师,他经常‘忘记’布置作业。”学生们说。吴老师笑着说:“可不是吗,语文不是靠作业垒出来的,而是看对文本解读的深浅。我们课堂上就消化了内容,学习就该寓教于乐啊。”
老师不该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的是别人。面对几十双求知的眼睛授业解惑,在教会学生的同时提高了自己,而不是“烧掉”了自己。老师是辛苦的,他有蜡烛一样的精神。但他不像蜡烛那样,在奉献时毁灭自己,而是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是自己的生命得到延伸。广大学生在老默默地劳动中,感受到了乐趣,感受到了极大的幸福。
老师不是蜡烛,就是太阳,是他们用爱散发一缕缕的灿烂,穿过困惑,播散未来,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昂,在他们身上收获着无怨无悔的花香。
蜡烛—借物喻人
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了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这就是蜡烛。
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常便宜,满世界到处都是。看到这,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蜡烛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介绍它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这时,我想起了上学期背的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蜡烛老师
有人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精心的照料我们,使我们可以茁壮成长;有人说老师是我们学习征途上的导师,是她们带领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还有人说老师就像一个永远不停止工作的机器;但我却要说老师像一支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每当放学后,老师总会习惯性的向办公室走去,为我们批改作业,深夜了,老师仍旧在昏暗的电灯下批改作业,然后备课。作业本上的每一个对勾和红叉都凝聚这老师的汗水。当我们有不会的难题时,老师总会耐心地为我们讲解。
她们呕心沥血,她们甘为人梯,她们清贫一生为的是什么?为的是给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老师门是一枝不起眼的蜡烛,在关键时刻默默奉献的蜡烛,她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批栋梁之材。
老师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融化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途中的蜡烛,而老师的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这学生的心灵。
用蜡烛比喻老师的作文
日历一页页地翻过去,时间匆匆流逝。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了灯。我正准备打开书包做作业的时候,突然间没电了。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被我嫌落在角落的半根蜡烛。
蜡烛十几厘米长的东西,在别人的眼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但它却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在没电的时候,蜡烛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光明、一点浪漫、一些温馨,每次想到蜡烛就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蜡烛不仅是给我们光明,更重要的是它那一种奉献、牺牲自我的精神。就像老师一样把他一生的知识毫不保留的灌输给我们。
老师们是一枝不起眼的蜡烛,在关键时刻默默奉献的蜡烛,他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然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材。老师是无私的,他们配受一切赞美。
蜡烛比喻老师的作文
“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晋代诗人陶渊明所写的名句,由此我想到了蜡烛的默默无闻的精神,蜡烛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燃起希望,它这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多么可爱可敬啊!
有一次,我正在收拾我的房间,突然,我看到了一个圆柱体,披了一件白色的羊毛衬衫,头上扎着一根“冲天辫”,是什么呢?原来是一根蜡烛,我想起来又一次停电,家里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我不知在哪里看到了一丝昏弱的光线,我顿时心中充满希望,我走过一看,原来是妈妈点燃了蜡烛。我看着这根蜡烛,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不正是说它们,它们是多么的伟大啊!
蜡烛的生命从燃烧“羊角辫”中流逝,慢慢地,蜡烛
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似得流了下来,而上面的火苗却跳得很高兴,跳着各种各样的舞蹈,不知不觉,蜡烛只剩半段了,这种奉献精神多么无私,多么可敬啊!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上课,老师突然打了好几个喷嚏,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老师是带病给我们上课的,我心里一阵一阵酸痛,老师这样了还给我们上课,真是太无私太伟大了,这种蜡烛精神在很多人身上也有,医生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军人保护祖国,舍小家顾大家,因为要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清洁工保卫家园,不怕脏乱;老师教学生知识,风雨无阻。这不都是蜡烛精神的人吗
我呆呆地看着蜡烛,渐渐融化了,变成了青烟,虽然蜡烛最后没有了,但它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借蜡烛比喻老师
老师,是一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蜡烛,并不是所有的蜡烛都肯燃烧,并不是所有的燃烧发出的都是光。如果一位学生,真的遇到一盏象蜡烛一样的老师,肯纯粹地燃烧自己,肯无私地照亮学生,那么这位学生真的很福气。
我读了十四年的书,很幸运,邂逅过照亮我的老师,可惜不是在我的启萌阶段。我的启萌阶段,过得磕磕绊绊的,没享受过特别的照亮,却享受过特别的照暗,留给我长长久久的阴影。
七十年代,我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是双料的好学生,语文数学都是杠杠的,无论是测验还是考试,百分是我的常客,让我好自豪。每次发下试卷,我不放进书包里,而是张扬地拿在手上,一边走一边晃,红色的百分格外耀眼,稚嫩的脸蛋格外骄傲。
好景不常在。三年级的时候,我突然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深度的怀疑,患上了不轻的学习抑郁症。那是初冬的一个上午,天气十分寒冷,教室外面飘着雪花。老师带我们背诵“ 老三篇”,说过一段时间就要抽查。我觉得很恐慌,这么长的“ 老三篇”,怎么可能背得下来呢?我认为背不下来,果真背不下来。
终于有一天,老师抽查到我了,安排我背一节偏后的段落。我煌煌恐恐地站起来背诵,背着背着就卡壳了,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接二连三,我都背不出来,老师的表情变得冷冰冰,语言变得冷冰冰,如同窗外的冷空气,一直冷到我心灵的深处。打那以后,凡是背的功课我都害怕,不但害怕语文的背诵,也害怕数学的口诀背诵。
我的成绩开始下滑了,老师却没来照亮我,没给我安慰,也没给我指导,只有批评与责备。我感到十分无助,伤心与恐惧笼罩着我,快乐的学习慢慢变成痛苦的折磨。
把我从这种抑郁的困境解脱出来,是学校出现的一张大字报,强调学生要做“有文化的劳动者”。大字报一天天地多起来,全校师生卷入了一场大辩论的海洋里。辩论的最后结果是,有没有文化不重要,成为劳动者却很重要。
从此以后,我们的劳动课越排越密,课堂上的学习,试卷上的分数,渐渐不再重要了。于是,我又重新快乐起来了,我爱劳动,我爱农村,我爱广阔天地。除了不爱背诵,我什么都爱……
回首往事,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那张大字报,我将如何走出困境,会不会突然有盏蜡烛为我燃烧起来,默默地照亮我前进……
蜡烛—老师
说到教师,人们都习惯地冠以许多美丽的光环:教师是春蚕,吃的是桑叶,吐的是真丝,“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的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众目睽睽之下,教师被神圣化、形象化为尽善尽美的象征,受到社会、家庭的高度期待。教师的一言一行总被人监视着,原本活活泼泼的普通人尽成了人们睽视的焦点,教师的所作所为必须规范化,形象化,神圣化,不论你情愿不情愿,你必须成为春蚕、蜡烛、园丁、人梯……是牛,你就得拉车,因为我誉你为革命的老黄牛,你就得象老黄牛。教师,我把你神圣化了,你就得“俯首甘为孺子牛”。
其实,教师是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凡凡的人,过分地给教师那么多的理想的光环,那么高的期待,教师怎么能承受得了呢?如果以平常人的眼光来看教师,教师只不过就是平凡人群中的有文化者和教育者,只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应该具有一定的角色期待。
教师是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他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他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
借蜡烛喻老师的作文
蜡烛并不值钱,浑身上下除了蜡就是一根细线,蜡烛不仅照亮自己,同时也照亮别人,燃烧着自己为别人发光发热,毫不犹豫、毫无保留,直到死亡,宁愿自己落完了泪……
我们的老师不也是一样的吗?人们常把伟大而无私的老师比作蚕、桥、蜡烛、辛勤的园丁,我认为老师是一支无私奉献的蜡烛。
老师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同学,献给了学校,甚至献给全世界……
老师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技巧……全都教给了我们,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之后,我再报答老师。
老师每天都要为我们改作业、备课,常常做到很晚,很晚……望着老师窗内深夜通明的电灯,我不曾想起一首歌:“静静的深夜……”
老师正是无私奉献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