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才的名人事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名人智慧的小故事

  智慧是由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方法与技能系统、非智力系统、观念与思想系统、审美与评价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蕴育出的能力。下面是名人智慧的小故事,请参考!

  谭振兆吞阄定婚事

  清朝时期,通山县有个叫谭振兆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比较宽裕,父亲给他定了亲,亲家是同村的乐进士。后来,谭父死了,谭家渐渐衰退,经济条件远不如以前,乐进士便想赖婚。

  一天,谭振兆卖菜路过岳父家,就进去拜见岳父。乐进士对他说:“我做了两个阄,一个写着‘婚’字,另一个写着‘罢’字。你拿到‘婚’,就把女儿嫁给你;拿到‘罢’字,咱们就退婚,从此谭乐两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不过,两个阄你只看一个就行了。”说完就把阄摆出来。

  谭振兆心想:这两个阄分明都是“罢”字,我不能上他的当。想到这,他立刻拿了一个阄吞在腹中,指着另一个对乐进士说:“你把那个阄打开看看,如果是‘婚’字,我马上就离开这,咱们退婚;若是‘罢’字,那就说明我吞下的是‘婚’字,这门亲事算定了。”乐进士煞费苦心制造骗局却被谭振兆识破,没办法只好把女儿嫁给谭振兆。

  谭振兆吞阄是他机智地运用了另立标准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就收到了变被动为主动的奇效。

  鲍勃.霍博的机智与幽默

  美国喜剧明星鲍勃.霍博擅以自嘲说笑,不但获得了观众的笑声,也赢得了无数人的敬爱。

  当他第一次去好莱坞应征演员时,导演问他:“你擅长表演什么呢?”

  他说:“滑稽的动作和语言。”导演就要他当场表演。

  于是,鲍勃.博走到办公室门口,大声对在外等候的应征者说:“你们都回去吧,公司已经录用我了!”

  他的机智与幽默,他顺利地踏入了演艺圈。

  心得:有时候,快乐,幽默,不仅仅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

  善于统筹的丁谓

  北宋真宗年间,汴梁皇宫里发生了一场火灾,等到扑灭大火,皇宫内几重殿堂变成了一片焦土瓦砾。宋真宗非常恼火,当即按失职,处死了几名分管宫殿安全的官员,并且降下圣旨,令晋国公丁谓在限定期限内把烧毁了的殿堂楼阁修复,如有拖延,也要治罪。

  丁谓接到圣旨,反复思考,又到现场进行察看、计算。他虽然是宫廷里足智多谋的人物,面临这样的事也不免有些犯难。

  首先,重修这几重宫殿,需要大量的泥土,而皇宫里是没有一丁点儿多余的土的。所需的土只能从几十里外的城外运到京城。第二,建筑用材任务艰巨。修造宫殿需要大批的木材、竹子和砖瓦石料。这些东西都要从各地经水路运到汴梁城,而且都只能停在城外,再分批把这些竹子、木材和砖瓦转运到工地,也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第三,建筑工地还有大量垃圾需要清除。烧毁的殿堂楼阁残留下的破砖、烂瓦、灰土,堆得像座小山,修建后丢弃的砖瓦石块,要全部运出城,清理干净,这也都是相当艰难的事情。但是,圣旨已经下达,是不容拖延的。

  丁谓昼思夜想,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先安排10000多名役工在皇宫前面的大路上取土,然后将泥土运到工地上,就用挖来的土冲作修宫殿用的土。由于挖土非常省事,搬运距离又近,不几天,修复殿阁用的泥土就备足了。可是这样一来,原先好好的一条道路,现在却变成了一条深沟。一些官吏对此指手画脚,评头论足,认为丁谓是在“割肉补疮”,宫廷内一时流言如潮,连皇帝也有点儿坐不住了,派人来问丁谓到底是怎么回事。

  丁谓胸有成竹地向皇帝讲了自己的计划,皇帝也乐了,放手让丁谓去做。

  到底怎么回事?大小官员们看皇帝也支持他,更加议论纷纷了。丁谓毫不在意大家的议论。反而又下令把这条人工挖成的深沟和城外的汴河挖通,这样一来,汴河里的水很快就流入深沟,深沟也变成了一条河,原本只能停泊在城外汴河里的船只,这吋就可以直接驶到皇宫门前。船上装的木料、竹子和砖瓦就可以直接送到施工地点,这可省事多了。修复殿堂楼阁的工程进展很快,比预定的时间大大提前了。

  文武百官们这下可服了,纷纷称赞丁谓,静下心来看丁谓如何善后。

  殿堂全部修复后,丁谓又让人把汴河与深沟隔开,排干深沟里的水,然后把剩下的堆积如山的石头瓦块,全部填进深沟里。不用几天,皇宫前的深沟又变问了一条平坦大道。

  菲力浦的机智

  法国巴黎大剧场内,数万观众静静地注视着厚厚的玫瑰红天鹅绒。今晚,这儿要上演莎士比亚的名剧《奥赛罗》,而且,扮演剧中男主角奥赛罗的是法国著名演员菲力浦。帷幕徐徐拉开,菲力浦穿一身中世纪骑士戎装登台亮相。

  戏迷们突然惊讶起来:咦,奥赛罗是摩尔人,皮肤很黑。这位大明星脸黑如漆,手却是白白净净的。戏迷们开始嘁嘁喳喳议论开了。

  菲力浦低头一瞧双手,心中恍然大悟:糟了!刚才因为参加宴会,回来晚了,化妆时竟忘了将双手涂上油彩。毕竟是久经舞台的老将,菲力浦打定主意后,不慌不忙地将戏一路演下去,一直演到戏中间下场,进入后台,菲力浦利索地取来黑色油彩,将双手涂抹得黑亮亮的,然后戴上一副洁白的丝质手套。

  菲力浦又重返舞台了,瞧他仍是脸黑、手白的模样,容易冲动的观众们再也不买这位大明星的帐了,低低的议论声升级成起哄声、嘲笑声。菲力浦似乎沉浸在角色之中,没有理会台下的起哄,他搓搓双手,说出剧中的一段台词:“真急死人了,玳丝德蒙娜怎么还不来?外面的风真大,会不会是海风将这美人乘的船拦在海上!对,要派个人去看看!”他边说边自然地摘下了手套,露出了一双墨黑的手。

  所有的观众都大吃一惊:剧中的奥赛罗原来是戴了白手套,噢,刚才我想,伟大的菲力浦怎么会出这个差错呢!”剧场里,顿时掌声如雷。菲力浦暗暗地笑了。

慧眼识才的名人事例

识人的智慧哲理故事

  晋国智宣子想让智瑶为继承人,理由为其“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

  而智果却不以为然,他看到了智瑶“甚不仁”。用今天的话说,智瑶是个“美而高大,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断,却很不仁厚”的人。

  智瑶的跋扈、贪婪最终导致他一步步走向灭亡。所以智瑶不是他杀,是本性所致的自杀!

  魏文侯选相,问李克,魏成与翟璜选何人。李克说出了自己的看人标准:“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直白地说,就是“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

  李克看的,还是那颗心。看心是否沉稳即闲时的亲近,看心是否宁静即富贵时的交往,看心是否公允即显赫时的推荐,看心是否耐得住贫苦即穷困时的行为,看心是否经得住诱惑即贫贱时的舍弃。

  如此看来,无德无才似乎比才胜过德要好些。无德无才者想作恶,智慧不足以构成大恶,尚可对付;才胜过德者想作恶,智慧就成了恶虎身上的翅膀,常人自然无法控制。

名人故事 伽利略勤学好问的故事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着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曾国藩的眼力名人故事

  曾国藩带湘军围剿太平天国之时,清政府对其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态度:不用这个人吧,太平天国声势浩大,无人能敌;用吧,一则是汉人手握重兵,二则曾国 藩的湘军是曾一手建立的子弟兵,又怕对清政府形成威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对曾国藩的任用上经常是用你办事,不给高位实权。苦恼的曾国藩急需朝中重臣为自 己撑腰说话,以消除清政府的疑虑。

  忽一日,曾国藩在军中得到肃顺的密函,得知这位精明干练的顾全大臣在西太后面前荐自己出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大喜过望,咸丰帝刚去世,太子年幼,顾全大臣虽说有数人之多,但实际上是肃顺独揽权柄,有他为自己说话,再好不过了。

  曾国藩提笔想给肃顺写封信表示感谢。但写了几句,他就停下了。他知道肃顺为人刚愎自用,很有些目空一切的味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才气也有脾气。他又想 起西太后,这个女人现在虽没有什么动静,但绝非常人,以曾国藩多年的阅人经验来看,西太后心志极高,且权力欲强,又极富心机。肃顺这种专权的做法能持续多 久呢?西太后会同肃顺合得来吗

  思前想后,曾国藩没有写这封信。

  后来,肃顺被西太后抄家问斩。在众多官员讨好肃顺的信件中,独无曾国藩的只言片语。

  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之后,在每件事情的处理上称得上小心翼翼,留有余地,可见,其眼力的敏锐,在官途上才得以保全而青云直上。这便是他的过人之处了吧。

名人故事:林尚沃的聪慧识人之道

  林尚沃是19世纪朝鲜最着名的商人。他眼光独到,极富传奇色彩。一天,有三个人不约而同来向他借钱,都说是要去做生意。林尚沃答应了,不过先只给他们各一两银子,要看5天后能赚多少钱再作决定。第一个人用银子买草绳做草鞋,挣了5分银子;第二个人买来材料做风筝,正赶上春节,好卖,挣了1两银子;而第三个人则说,1两银子能干什么呢?他拿了钱就去喝酒,喝到只剩1分,就买了张纸托人给林尚沃捎了一封信:我要去寺庙里读书,请提供些开销。林尚沃让人送了10两银子去寺庙。5天很快过去了,林尚沃决定借给编草鞋的100两银子,借给做风筝的200两银子,而给第三个人1000两银子。

  有人不解,问何故。林尚沃说:“编草鞋的兢兢业业,不浪费一分钱,不会饿死,但也成不了富人;做风筝的比编草鞋的聪明,有头脑,善于把握时机,但仅看到眼前的时机是不够的,他也许能成为富人,但成不了巨富;至于那书生,不为钱所累,顺其自然正是赚钱的境界。如果为钱拼命,根本挣不到钱;如果过分追逐,事业肯定失败。”一年后,编草鞋的还清了本息,还开了一间铁匠铺;做风筝的贩卖盐和干海货,已经开了5间店铺;而写信的小子空手而回,他拿了钱去平壤,被一个妓女迷住,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银子已经没有了,回来的路费都是向妓女借的。林尚沃决定再借给他2000两银子,一年后再见。

  但结果那家伙压根儿没露面。一晃8年过去,那个人回来了,向林尚沃借10辆牛车,并要求安排些人。林一一应允。10天后,10辆牛车装满了质量上乘的6年参回来了,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连林尚沃也感到意外。要知道一牛车一驮货,10驮人参值10万两白银。那人道明了原委:几年前他怀揣2000两白银,马上去找那妓女,和她结了婚,过了几天好日子,直到银子只剩100两,他全部买了人参种子,振作精神,离开平壤去了开平,在深山老林里选中一处背阴的山坡,将种子随风撒下。然后回平壤和妓女开了家酒馆。6年过去,那片山坡已成参田,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为报答林尚沃,货值10万两白银的人参他只要了5万两,没费太大的力气挣了笔巨款,结果皆大欢喜。不去刻意追逐,顺其自然者成大器,这是林尚沃的识人之道。成功有时并不需要刻意而为,一个人执着于目标苦苦追求,反而会为其所累;只有懂得放下,放下渴望成功的那颗心,顺其自然,才能得到的成功。

慧眼识珠人作文

  1、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谋,是天下无双的军事家,但在项羽手下却得不到重用,于是就投到刘邦麾下。起初,刘邦让他当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大失所望,萧何结识了韩信。在接触过程中,萧丞相发现韩信有胆有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

  2、成吉思汗当年就提拔不少人才,尤其是从敌方奴隶中提拔的木合梨为他立下汗马功劳,成吉思汗委任手下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木合黎为国王的称号,负责在中原的战事,木合梨采用中原的战略,首先征召和组织一支步兵,甚至组织起一支炮兵部队。

慧眼识英才作文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慧眼对英才的重要性:即使你有一身再高超的本领,没有赏识你的人,你的才能就不会被充分地展示出来。

  一块大理石,纹路粗糙又不美观,很多雕刻家和艺术家都把它批评得一文不值。但当这块大理石遇上著名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它便成了世界瞩目的“大卫”。

  正是米开朗基罗的一双慧眼,一眼看出了大理石的独特价值所在。倘若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那一双慧眼,大理石又怎么能变身为“大卫”?说不定只会被遗弃在路旁,任凭风吹日晒,布满苔藓。

  诗人济慈酷爱写作,经常有突如其来的灵感,他便把它们随手记录在一张张小纸片上,写过之后,随手一放,就去忙别的事儿了。那是一个春天,济慈在这样一个令人陶醉的季节,偶遇了那只夜莺,济慈顿时与它擦出了火花,笔走龙蛇之后,济慈把他的小纸片塞在了书架的一个角落里。他的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张躺在书架一隅的纸片,读过之后,大为惊叹,于是细细誊出,从此便有了济慈的传世名作《夜莺颂》。

  试想如果没有的济慈的这位“伯乐”一样的朋友,文学史上怕是要痛失一篇不朽佳作了。

  著名作家卡夫卡在世时默默无闻,在文学上没什么建树,临终前交待朋友在他去世后将他的信件、手稿等一并烧毁,切勿阅读。这是一个被“背叛”的遗嘱,他的朋友在他去世后,把他的作品整理出版,让世人看到了一座难以逾越的文学高峰。

  同样是因为朋友的慧眼而“一作成名”的卡夫卡,如果知道没有了这个“背叛”他的朋友,他的名字就不会被历史铭记的事实后,会对这“背叛”作何感想。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都应该做一个独具慧眼的人,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

慧眼识才

  李鸿章曾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请曾国藩给他们分派职务。不巧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人。读者在线阅读曾国藩说:“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来作为不小,应予重用。”

  李鸿章很吃惊,问:“还没用他们,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散步回来,见厅外有三个人。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那个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是位老实、小心谨慎的人,因此适合做后勤供应一类只需踏实、无需多少开创精神和机变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可见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

  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励志人物蔡元培慧眼识才的故事

  1916年,23岁的梁漱溟将自己所写的一本哲学书送给蔡元培,希望换取来北京大学读书的机会。某日,两人见面,蔡元培不等梁漱溟发问,主动说:“你的大作《究元决疑论》我拜读过了,有胆识,有立论,见解独到。我这次到北大当校长,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广罗人才。我想你可以到北大来教授印度哲学。”梁漱溟自然不敢答应,论学历,他只有中学;论学问,近几年他才自学佛学,对印度哲学未有多少见识。但蔡元培执意相邀,梁漱溟于是答应到时再讨论这个问题。

  几天后,梁漱溟应约又来到北大校长室,再次说出了自己的担心,蔡元培听罢笑着说:“我上次已讲过,你固然不甚懂得印度哲学,但我也没有发现旁的人比你更精通,我要真正办好北大哲学系,印度哲学这门课又非开不可。你的文章让我认定你是一个搞哲学的人才,你不妨大胆地干吧!……你自己说对印度哲学所知有限,那就不当老师来教人,只当是来研究,来学习,来深造好了!”蔡先生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梁漱溟,他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北大哲学系讲师的教职。也许是害怕愧对蔡元培的信任吧,梁漱溟在工作中非常努力,3年后写出20万字的《印度哲学概论》,成为印度哲学方面的知名学者。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陈独秀身上。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后,总想找个得力的文科学长,将人文学科带起来。他看中了陈独秀,一是因为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章汪洋恣肆、观点独到、才华横溢,使蔡元培觉得此人有真学问;二是陈独秀写的《今日教育之方针》,让蔡元培感到陈独秀对教育有理解。然而,陈独秀是一介白丁,既没有学位头衔,也从无在大学任教的履历。为了说服教育部,一向真诚的蔡元培只好做了一回假,为陈独秀编造了“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的假学历和“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假履历。陈独秀没有辜负蔡元培的期望,他任文科学长期间,极力实践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使北大人文学科大放异彩。

  1917年,留美学生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旗帜鲜明地要求“改良文学”,并提出了终极目标: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蔡元培注意到这篇文章,对胡适非常欣赏,便托陈独秀写信给胡适,邀请其来北大任职或任教,陈独秀的信中这样说:“孑民先生盼足下早日回国,即不愿任学长,校中哲学、文学教授俱乏上选,足下来此亦可担任。”收到陈独秀的信,同是性情中人的胡适放弃了马上就可以进行的论文答辩,来到北大,以至10年后才获取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梁漱溟、陈独秀、胡适后来都成为大名鼎鼎的学界人物,被人称为大师,然而,他们最初进北大的时候,基本上属于“草芥”一类。然而,蔡元培却冲破一切条条框框,唯才是举,让他们一步步成为北大的名师。蔡元培能识英雄于草芥,首先源于他的使命感。蔡元培进北大之前,该校是典型的老爷学校,学生不在乎读多少书、长多少德智,只在乎谋取一个做官的资格,他们带着听差,拥着美女,招摇过市。同学相交,也是看家庭背景,目的是希望以后在官场上相互有个关照。蔡元培既然想彻底改造这所学校,自然会千方百计去访求各类有真才实学的人,而有真才实学的人未必就有相应的学历、资历。在本事与资格之间,蔡元培毅然选择了前者。

  俗话说,“廉生明,公生威”,蔡元培办事有个特点,就是将公字永远摆在第一位,从不谋取不道德、不合法的私利。就拿他引进的这三个人来说吧,陈独秀算是旧部,曾参加过他组织的针对晚清高官的暗杀团,但蔡元培任命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考虑的不是这层关系,而是其办《新青年》的影响以及沈尹默、汤尔和的推荐。梁漱溟、胡适跟蔡元培没有故交,蔡元培邀请他们出任教职,是由于北大在某些学科上缺少相应的教学人才,蔡元培觉得两人堪当大任。他的公心消除了某些有学历、有资望者的负面观感,为破格用人清除了路障。

徐悲鸿慧眼识才名人故事

  徐悲鸿是在近代中国美术界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他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一生为人正派豁达,慧眼识才,不遗余力地培养和帮助了数以千计的美术人才。著名画家齐白石和傅抱石,曾被郭沫若称作画坛上的“南北二石”,而其中傅抱石能屹立画坛,正是由于徐悲鸿的伯乐眼光和一颗爱才之心。

  徐悲鸿是1933年在南昌发现傅抱石的。当时,徐悲鸿正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正是他的责任和追求。

  那年夏天,徐悲鸿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时途经南昌。他只是小住几天,就这样寓所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造访,只要有空闲,他都热心接待,这其中以青年美术爱好者居多。一天上午,一个看上去瘦弱的年轻人前来拜访他。年轻人很兴奋地走到他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年轻人身上穿着一件旧长衫,腋下夹着个小包袱。徐悲鸿请他坐下。他没坐,而是小心地打开包袱,拿出来几块图章和几张画。徐悲鸿看了图章的拓片,让他大为惊奇,这些图章非常精美,完全有艺术家的水准。徐悲鸿拿在手里反复欣赏,细看边款署名是:赵之谦。徐悲鸿纳闷了,就问道:“这些图章……”年轻人面露愧色,喃喃地说:“是我仿的。为了生活,我仿赵之谦的图章卖。”徐悲鸿说:“你完全不必要仿。你自己刻得很好嘛!”年轻人没有再说什么。徐悲鸿又看了他的画。他画的是山水,张幅不大,却气势恢宏。才一层卷,仿佛有一股灵气扑来。徐悲鸿对着画幅,久久凝视。徐悲鸿被年轻人的艺术才气征服了。

  徐悲鸿问:“你现在做什么事?”

  年轻人回答:“在小学里为别人代课。”

  徐悲鸿又问:“你进过美术学校?”

  年轻人回答:“没有。我是自学的。”

  徐悲鸿请年轻人坐下,又问了些学画方面的事情,并要他再拿一些画来看看。白天人太多,叫他晚上来。临走的时候,徐悲鸿请年轻人留下名字。

  年轻人回答:“傅抱石。”

  傅抱石回到家里,简直像范进中了举人一般,对着妻子高叫着:“见到了!见到了!”并让妻子把家里的画都找出来,激动地说:“悲鸿大师要看。”他挑出自己比较得意的几张画,卷在一起,小心地包在包袱里,好不容易等到吃晚饭的时间,傅抱石便急匆匆地来到徐悲鸿的住处。徐悲鸿不在。有人告诉他:“徐先生留了话,晚上去赴个约会,10点钟才回来。”傅抱石站在门口,一直等到10点钟。果然,徐悲鸿回来了。留下了他的画和地址,又叫他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就下起了小雨。傅抱石在家里坐立不安,焦急难耐。他想立刻就知道悲鸿大师对他的画的看法。他甚至想以此来判断自己选了美术这条路究竟是对还是错。他的父母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小小年纪就为生计奔波,曾在一个修伞匠那里当学徒,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仅仅凭着自己的爱好,他练习刻字,一直练到可以在一块玉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出整篇《兰亭序》。后来,他又学治印,学画画。他是想把自己的未来,付给水墨丹青的。但是,南昌虽然是大画家八大山人居住过的地方,而今日却找不到一位能够指津引路的人。他已经29岁了。俗话说三十而立,他必须马上决定自己安身立命的道路。

  雨,依旧下着,心绪不宁的傅抱石忽然听到巷口有人说话,而且提到自己的名字。他急忙将头伸出窗外,向外看去,惊喜地叫了起来:“来了!来了!大师来了!”说着就冲了出去。把冒雨来访的徐悲鸿接进屋来。这时,妻子不见了,他叫了两声,也不见妻子答应。他没多考虑,忙把徐悲鸿让在床边坐下。他不知道说什么好,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自己心中敬仰的大师。徐悲鸿和颜悦色地说:“傅先生的画,我都看了。顶顶好!顶顶好!”傅抱石此时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徐悲鸿又说:“你应该去留学,去深造,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傅抱石像是在做梦,更不知该怎么回答。徐悲鸿环视了这间简陋的屋子,又看了傅抱石窘迫的神色,明白了一切,接着说:“经费困难,我给你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你愿意到法国去吗?”傅抱石激动得几乎失声。

  这时,橱门响了,出来一个人。徐悲鸿吓了一跳。傅抱石也很奇怪。原来出来的人正是傅抱石的妻子,因怕见大师而藏到橱子里。傅抱石正想责怪妻子,妻子已伸手拉着傅抱石,一起跪在徐悲鸿面前,说:“您老对抱石的恩德我们来生也报答不了。请受我夫妻三拜。”徐悲鸿急忙起身搀起傅家夫妇。

  为了傅抱石留学的经费,徐悲鸿去找当时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徐悲鸿对熊式辉说:“南昌出了个傅抱石,是你们江西的荣誉。你们应该拿出一笔钱,让他深造。”正忙于政务的熊式辉当然不会对这事感兴趣,徐悲鸿拿出一张画来,说:“我的这张画留下来,就算你们买了我一张画吧。”经过在场的人劝说,熊式辉勉强同意出一笔钱。但这笔钱不够傅抱石去法国留学的费用。傅抱石只好改去日本。

  傅抱石后来的成就证明,徐悲鸿没有把人看错。傅抱石常对人说:“没有悲鸿大师,就没有我傅抱石。”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论文

争与不争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