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扭曲的表现
根据4种不同类型修正生心理障碍
【完美主义型】
经典语言:“不知道别人对我是怎么想的,这样行得通吗?”
高三年级的公开演讲比赛准备拉开帷幕了,作为参赛选手的许海枫为此忧心忡忡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总是反复地设想着比赛时最细小的一些情节,例如自己的形象、发音、语音语调会留给人怎样的一种视觉效果,还莫名其妙地担心起在走上台时会发生被人绊脚等意外。结果可想而知了,在公开演讲赛的前夜,许海枫一宿都没合眼,因为他实在是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了。而到了比赛现场,又因为太在乎别人的反应,台下稍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紧张不安,之前精心准备的好多材料都没能派得上用场,结果糟糕透了。
心理点评
事实上,很多人都有着类似的心结。我们总是以为,只要尽可能地把即将到来的困难或是即将会发生的问题设想得面面俱到,就能把事情做到十全十美,可实质上却并非如此。而且,太过介意、依赖别人的看法多见于一些心理不成熟之人。“我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别人会以为我爱出风头”“以我这个水平还去参加作文竞赛,别人会嘲笑我的”……这种力求完美的想法会使人轻易便变成“别人”思维的俘虏,更甚者,有的还会去倾听不够资格的人的忠告,最后严重影响了自我的创造力。
修正方案
◎理性地对待别人的批评指责和另眼相看。因为能力越高的人,被人当成闲谈对象的机会也就越多,同样被批评的机会也越多。
◎多与乐于助人、敢作敢为的人交朋友。
◎别把自己看得过于严重。人人都有自己那一本“难念的经”,都有不少问题需要去应付,你如此,别人也如此。
【缺乏自我型】
经典语言:“我怎么就那么倒霉啊?看来,我这一辈子都没转运的份了!”
安佳近来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克制自己了,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自从上个月一模拟考试成绩出来,被杜珊抢了班级第一名之后,她的情绪就一直陷入低谷。自己比杜珊勤奋,为什么却比她考得差?安佳已经失去信心,她想自己可能接下来都没办法转运,因此愈发焦虑。更糟糕的是在事情发生了很久以后,她还一直耿耿于怀。所有倒霉的事连串地降临到她的头上,她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了。
心理点评
这种被心理魔鬼俘虏了的同学严重缺乏自我意识,总觉得自己太渺小,无法真正看清自己的能力所在。每当遇到挫折,他们就开始抱怨“我太倒霉了”“周围的人都在跟我作对”“没有人重视我”……要知道,思考本身有时是能左右事情的发展的,当一个人想要怎么样时,渐渐,他就会真的成为那个模样。就好比那些想要戒烟的人一样,如果他老是告诉自己“我无法戒烟”,那么,他永远也戒不了烟。所以,改进的第一步得在思想上有所转变才行。
修正方案
◎过眼即忘,是消除暴躁情绪非常重要的一步。很多时候,我们在一些小事情上的挫折感和沮丧感通常源于我们企图完全张掌控自己生活的欲望。
◎平时,尽量用一些积极的、良好的、乐观的语汇来暗示自我,会有利于自信心的增强。尽可能少地围绕在“为什么无法做到”的泥潭中打转。
【听天由命型】
经典语言:“反正都烂成这样了,就听天由命好了!”
来自农村家庭的高考生小纹尽管学习很勤奋,但成绩一直却不怎么理想,越是临近高考,越是对抱有期望的父母愧疚不已。最近,她每天上课常常走神,一次课堂提问,因为答不上来,被老师当即一通训斥,没想到从此小纹的思想却愈发变得松懈,之前对学习狂热的激情一落千丈。反正,小纹现在对高考的心态就是,无论怎么努力,反正成绩都烂成这样了,就听天由命好了!
2016心理辅导:四种不良心态必须克服
面对考试,学生们通常会存在以下四种心理状态:
•求胜心切型心理。这类学生大多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他们在学习方面有很大潜力,通常兴趣爱好广泛,表现欲很强。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入学后的第一场考试树立自己全新的形象,突破以前的水平,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扞卫尊严型心理。这类学生通常是学习方面的佼佼者,在升学考试中成绩突出。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一贯视自己为最优秀者,希望通过考试来展示自己非凡的实力,强化自己在新的班集体中的地位。
•自卑胆怯型心理。这类学生以前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或者在某一学科上存在较大困难,他们很想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但明显感到仍然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于是对期中考试十分焦虑,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会影响自己在新集体中的形象。
•盲目应试型心理。这类学生思维状态还比较幼稚,没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带给他们的兴奋感还没有消退,对于自己的学习不太关心,认为时间还早,一次考试不能说明大问题,对考试表现出松散应付的态度。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进入正确的备考状态呢?下面就为大家提示三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降低期望值
以理智的态度面对考试
有表现欲望、希望快速转变个人形象标志着学生开始走向成熟,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这是值得鼓励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您的孩子对考试抱有很强的期待心理,您应当及时进行鼓励。但是,家长应当注意引导孩子认识到任何成功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论期中考试成绩如何,并不代表今后一贯的发展趋势。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加理智地对待考试,避免遭受过大的打击或者因为一次成功而放松努力。
放下思想包袱
以平稳的心态应对考试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第一次考试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往往担心考不好会给老师、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会担心成绩会给自己竞选班委、评选“三好生”等诸多事情带来不良影响。其实,这种担忧往往是不必要的,家长应当提示孩子考试成绩只是个人能力中的一部分,并不是综合能力的标志。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放下不必要的心理包袱,以平稳的心态面对考试,更加集中精力投入复习中去。
培养自信心
以全新的角度审视考试
对于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家长可以适当鼓励他们在第一次考试中有所突破。但是,最好制定出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标准,只要与以往相比有提高就可以,不必强求。家长的关注可以提醒孩子更加严谨地对待考试,合理目标的制定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同时,家长还应引导孩子从新的角度审视考试的意义,理解考试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一个检测,找出弱点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不要对考试存在惧怕心理,只要能够战胜自己就是胜利。
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起点,当我们走入新校园的时候,每个人也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让我们用努力与汗水一起浇铸成功的花朵。
心理健康
一、单选题
1.
(3分)
以紧张、退缩为特点的人格障碍有。
lA.循环型
lB.边缘型
lC.依赖型
lD.分裂型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2.
(3分)
心理异常即。
lA.心理不健康
lB.神经病
lC.严重心理问题
lD.心理变态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3.
(3分)
所谓穷山恶水,泼妇刁民,说明对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lA.自然环境
lB.家庭环境
lC.学校环境
lD.社会环境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4.
(3分)
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lA.学习动机
lB.求知欲
lC.学习兴趣
lD.成就动机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5.
(3分)
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尽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
lA.体验性原则
lB.成功性原则
lC.快乐性原则
lD.尊重性原则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6.
(3分)
从生理机制上来看,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
lA.学习策略
lB.动力定型
lC.学习方法
lD.动作技能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7.
(3分)
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特征。
lA.性格
lB.气质
lC.能力
lD.兴趣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8.
(3分)
恐高症属于。
lA.特定恐惧症
lB.场所恐惧症
lC.社交恐惧症
lD.环境恐惧症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9.
(3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等格言,便是思维的写照。
lA.独立性
lB.灵活性
lC.敏捷性
lD.批判性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10.
(3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个标准。
lA.10
lB.9
lC.8
lD.7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二、多选题
1.
(4分)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性质,可以把它分为。
lA.宏观目标
lB.基础目标
lC.基本目标
lD.终极目标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B,C,D
解析
2.
(4分)
性格是由性格的组合而成。
lA.态度特征
lB.情绪特征
lC.意志特征
lD.理智特征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3.
(4分)
人的挫折容忍力与等因素有关。
lA.生理因素
lB.生活经历
lC.个性特征
lD.期望水平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4.
(4分)
常见的神经症有等。
lA.恐惧症
lB.焦虑症
lC.躁狂症
lD.强迫症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收起解析
答案A,B,D
解析
5.
(4分)
学习动机是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
lA.引起
lB.维持
lC.激发
lD.促进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A,B
解析
6.
(4分)
人格障碍有多种,以行为怪癖、奇异为特点的人格障碍有。
lA.偏执型人格
lB.攻击型人格
lC.分裂型人格
lD.强迫型人格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A,C,D
解析
7.
(4分)
智力是由等组成的有机综合体。
lA.观察力
lB.音乐力
lC.记忆力
lD.思维力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收起解析
答案A,C,D
解析
8.
(4分)
心理问题按其性质可以分为。
lA.心理正常
lB.心理异常
lC.心理健康
lD.心理不健康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A,B
解析
9.
(4分)
从情感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来看,它包含着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系列,即。
lA.情绪
lB.情感
lC.情操
lD.感情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10.
(4分)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lA.生理因素
lB.心理因素
lC.环境因素
lD.自然因素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收起解析
答案A,B,C
解析
三、判断题
1.
(3分)
具有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更能对付挫折,这是整个耐挫能力的核心。
l
l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2.
(3分)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两者虽理论基础不同,但教育形式、内容、方法上却一样。
l
l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
3.
(3分)
人格障碍者人数虽多,但危害不大。
l
l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
4.
(3分)
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l
l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5.
(3分)
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身体健康标准一样可以很详细、具体。
l
l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
6.
(3分)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l
l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7.
(3分)
1986年班华先生提出了“心育论”。
l
l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8.
(3分)
中国是心理卫生思想的真正发祥地。
l
l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9.
(3分)
学习习惯没有好坏之分。
l
l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
10.
(3分)
求知欲不属于学习动机。
l
l
纠错
得分:3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
四、填空题
1.
(0分)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
纠错
得分: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教师评语:
收起解析
答案心理健康,社会健康
解析
2.
(0分)
小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主要包括、和开发自我智能三个方面。
纠错
得分: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教师评语:
收起解析
答案掌握学习策略,改善学习品质
解析
3.
(0分)
在人际知觉中,常易发生的人际偏见主要有、月晕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
纠错
得分: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教师评语:
收起解析
答案第一印象,自我投射
解析
4.
(0分)
古希腊时期的医学观以为代表,而近代的健康观受等影响很大。
纠错
得分: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教师评语:
收起解析
答案希波克拉底,路易·巴斯德
解析
5.
(0分)
个性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和。
纠错
得分: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教师评语:
收起解析
答案促进社会适应,完善个性品质
解析
五、简答题
1.
(0分)
如何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
考生答案:
答:(1)自我调适: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控制情绪,愉快心境;科学用脑,劳逸结合;乐于交往,协调关系;培养兴趣,丰富生活。
(2)寻求帮助:好友倾诉;师长沟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纠错
得分: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教师评语:
收起解析
答案
答:从两方面说明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方法。具体答案为:
(1)自我调适: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控制情绪,愉快心境;科学用脑,劳逸结合;乐于交往,协调关系;培养兴趣,丰富生活。
(2)寻求帮助:好友倾诉;师长沟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解析
2.
(0分)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如何
考生答案: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10方面:
(1)教育重点发生转移
(2)教育形式共存互补
(3)教育技术日新月异
(4)注意早期教育
(5)教育理论多元融合
(6)教育力量趋于整和
(7)逐步开设相关课程
(8)重视教育绩效评估
(9)注重本土特色研究
(10)强化从业人员素质
纠错
得分: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教师评语:
收起解析
答案
答:首先说明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然后再稍加阐述。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10方面:
(1)教育重点发生转移
(2)教育形式共存互补
(3)教育技术日新月异
(4)注意早期教育
(5)教育理论多元融合
(6)教育力量趋于整和
(7)逐步开设相关课程
(8)重视教育绩效评估
(9)注重本土特色研究
(10)强化从业人员素质
解析
3.
(0分)
学生人际关系指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考生答案:
(1)调整认知结构
(2)克服人际偏见
(3)加强个性修养
(4)掌握有关知识
(5)学习交往技能
(6)掌握调适策略
纠错
得分: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教师评语:
收起解析
答案
答:首先说明学生人际关系指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再稍加阐述。
小学生人际关系指导的主要内容有:(1)调整认知结构;(2)克服人际偏见;(3)加强个性修养;(4)掌握有关知识;(5)学习交往技能;(6)掌握调适策略。
解析
4.
(0分)
困扰学生自我意识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考生答案:
(1)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距离过大
(2)自住性缺乏或不足
(3)自我菲薄与自我陶醉
(4)沉湎于自我分析。
纠错
得分: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教师评语:
收起解析
答案
答:首先简单说明指导学生克服这些困扰的意义,然后介绍困扰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要问题。
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也可能会出现某些困扰,帮助学生摆脱这些困扰,无论是对其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其身心保健来说,都至关重要。
这些困扰主要是:①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距离过大。②自主性缺乏或不足。③自我菲薄与自我陶醉。④沉湎于自我分析。
解析
5.
(0分)
简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考生答案:
(1)普遍化(2)重点化(3)整和化(4)现代化(5)本位化(6)专业化(7)终身化(8)本土化
纠错
得分:
知识点:1a第一阶段A卷
教师评语:
收起解析
答案
答:首先说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然后简单做些解释。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1)普遍化;(2)重点化;(3)整和化;(4)现代化;(5)本位化;(6)专业化;(7)终身化;(8)本土化。
解析
六、论述题
1.
(0分)
试论述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的内容。
考生答案:
(1)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体验水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控水平。
(2)恰当地展示自我。
(3)学会自尊和自信。
(4)学会追求自我完善。
(5)学会摆脱自我意识的困扰。
纠错
得分:
知识点:1b第一阶段B卷
教师评语:
收起解析
答案
答:首先说明自我意识的含义,然后具体介绍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的内容。具体答案为: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本身及与周围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的内容有:(1)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体验水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控水平。(2)恰当地展示自我。(3)学会自尊和自信。(4)学会追求自我完善。(5)学会摆脱自我意识的困扰。
2018心理辅导: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解析
进入初三,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学生们容易出现对对学习信心、对前途担心、对父母说教反感、心情烦躁压抑等各种现象,这些现象会对中考产生不利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初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第一个易出现的问题:欲速不达,挫败信心。
一部分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有的希望自己的成绩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能提高一二十名,有的期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种既轻松效果又好,而且短时间内又有奇效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都希望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加对中考的信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期望的成绩,易产生挫败感。
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克服急躁情绪,对学习要有耐心。学习上不要急功近利,奢望这个星期努力了,下个星期成绩就要有明显地提高。成绩的提高是要达到一定量的付出和努力后才能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对学习要有耐心。其次要合理定位。首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在初中的最后一年里就一定能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赶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在班级中、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自己学习情况的实际出发,才能进步,才能找到学习的信心。否则,只能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徒增痛苦,对自己的学习是无益的。再次学习要有毅力,调查中发现,有将近30%的同学认为自己“自制力太差,遇到困难就想躲避”、“做事经常半途而废”、“遇到难题就想放弃”、“花了大量时间来制定计划,但却不能付诸于行动”、“学习虎头蛇尾”等,他们意识到学习成绩的不足,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毅力不够造成的,并为之着急。
第二个易出现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
上初三了,按理说应该努力学习,可有的同学上课不能注意精力,有的同学也想上课好好听讲,但就是控制不了我自己。
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一些同学因初三学习任务加重,因此,一到晚上便大搞“夜战”,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以便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其次要学会自我减压。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重,老师、家长的期望,又给同学们心理加上一道法码;一些同学自己对成绩、考试等看得很重,无异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必然不堪重负,变得疲惫、紧张和烦躁,心理上难得片刻宁静。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成绩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再次做些放松训练。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脚部肌肉绷紧,然后松驰,同时暗示它休息,随后命令脚脖子、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躯干部休息,之后,再从脚到躯干,然后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这时,再从躯干开始到颈部、到头部、脸部全部放松。这种放松训练的技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而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技术,会使你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轻松、平静的状态。
第三个易出现的问题:攻不下关,情绪焦虑。
一些初三同学表示,他们深知这一年的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但有的同学发现,自己所得到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并不成正比,有的学科再怎么去“攻”它,成绩就是上不去,每次考试都考得“灰头土脸”,久而久之,对这门学科只能束手无策了,甚至对它丧失了信心。
很多同学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关键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考试常常失败,当失败的次数多了以后,同学们从这门学科中获得的全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心态,更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因此也就减少了学习这门学科的潜能开发,所以,学生们应多与老师、同学们交流沟通,善于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注意一点就是把时间用在难题上的同时,也要花一点时间在基础知识上,尤其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犯这个错误。其实,考试中基本知识就占了80%,如果你能很好地掌握了每个基本知识点,在保证基本知识少丢分的情况下,我想剩下的20%的综合题和难题,你也会拿到一些分数的,这样你的试卷的总分就会很高。所以学习是要讲策略的。
第四个易出现的问题:作息不当,效率不高。
在初三学生中,有很多人提到了自己睡眠不足,精神不振,白天经常想打瞌睡,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学习的效果。长此下去,许多同学就觉得很疲惫。
对于此类问题,要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学习效率。尽管学校和老师一再地强调初三的学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但事实上仍有太多的学生进行“学习疲劳战”。很多同学都是在上半学期还能挺住,下学期还没有到考试的日子,身体和心理就出现了严重的损坏,不得已要放弃学习活动,临考前,保证自己在晚上10:00左右睡觉。“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不是我们学习不努力、要偷懒,是为了能够保证我们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能量,学习不是谁用的时间长谁就一定能够成绩好,学习重在方法和效果。只要我们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注重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我们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第五个易出现的问题:不知如何应对家长的压力。
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大和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父母的期望过高。不少学生说:“父母对我们真的非常关心,生活上无微不至,学习上千叮咛万嘱咐,精神上殷切期望,但使我们感到在关心的背后,有一股巨大的压力。不良的心理暗示等介绍
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学会理解父母,变对立为合力。对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想法。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强,长大有出息,在社会上能够有理想的工作,有美满的生活,并且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告诫孩子,要把握机会,考入重点高中,赢在“起跑线”上。这些想法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所以作为子女应该理解父母。平时父母对你学习上的叮咛、考试分数的唠叨,实际上都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作为子女,不应该过多计较父母的语言、态度、方式方法,而应该更多地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帮助,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父母对你学习的态度放心,对你努力的行动满意。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将父母对你的期望转化成你们的共同目标。其次要学会与父母沟通,变压力为动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往往出于自己内心的良好愿望,可能有时也是非常理想化的。他们忽视了孩子个人的需要,父母的不良暗示造成的影响,但不知压力过大就会变成阻力。父母方面的积极性只是考生的外动力,在内动力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只能成为一种压力。所以内外动力的协调,最好由考生自己来完成。当考生觉得父母的期望过高时,应该主动与父母聊天,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父母,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转达给父母,让父母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和实际能力,客观地评价期望目标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能性。通过与父母的沟通,变压力为动力。再次要学会调整期望,挖潜力为实力。只有合理、合适的目标才会激发人去努力,“跳一跳摘果子”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如果不管怎么跳都摘不到果子,那么不论果子多大,也无法引起兴趣。因此,可望而不可及的期望,只会使人产生自卑和抑郁,最终选择放弃。考生应该与父母坐下来,认真分析自己现有的实力,了解期望考入学校的实际要求,如去年的招生名额、入学的分数等等。根据自己现有的成绩基础,权衡录取的可能性,把努力的限度保持在自信而不自满的程度。
心理问题
人逢盛世精神爽,但现如今国人的精神压力很大,甚至连稚气未脱的中学生也充满了各种压力。好多家长带孩子找我前来咨询。依据我接触到的病例和所学知识,我把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概括为十个方面,今录于此,希望引起教育者、家长和莘莘学子的注意,更希望大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全面思考,共同关爱祖国的未来。
十大心理问题具体为:一、心理困扰:1、适应问题,2、应激问题,3、人际关系问题,4、学习问题;二、心理障碍:5、神经症(a、神经衰弱,b、强迫症,c、恐惧症,d、疑病症),6、人格障碍(a、偏执型人格,b、强迫型人格,c、冲动型人格)7、性心理障碍;三、精神疾病:8、精神分列症,9、情感性精神病,10、偏执性精神病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很早很早以前就预测:二十一世纪是矛盾最尖锐的世纪。现如今费老的肺腑之言得到了应验。国际上经济竞争、领土争端、军备竞争,在逐渐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日趋激烈;国内形势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正走向了经济新常态,转型期给人们带来阵阵疼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的日趋增大加剧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使不少人的心理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我多么希望人人关爱心理健康,个个争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时时刻刻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心理特点
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
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记忆。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男性女性的性别特点明显地表露出来。集体意识显得强烈,与其他小组的对抗意识越来越强,喜欢与同学协作参加竞赛性的练习,愿意练习竞技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但仍十分喜欢游乐性、趣味性、活动□。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愿意摆理由讲道理,智力和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对老师的行为敢提出批评意见,对老师不公正的处理会有不满的表现。不愿违反规则,十分重视约定事项。
人心理的8个大弱点
应该论许多人的情绪被“应该论”所操纵。例如如果我对某人好,他就应该对我表示感谢,否则,就会郁郁寡欢。
依赖癖有的人依赖异性,一旦离开,便无法支撑起自己的情感生活。摆脱这种情感陷阱的最好办法是要人格独立。
寻赞许许多人把获得他人的赞许作为自己的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其实质是:“不相信自己”。
至善狂至善狂要求自己或别人的所作所为一定要十全十美,到头来,却使自己或别人变得无法接受。
自封心具有自封心的人,总是借口秉性难易,不愿再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其实是害怕约束自己,企求原谅自己。
内疚狂过分的内疚是一种畸形责任感,总是主动承担本来不是自己的责任。这种心情自然是对身心极有害的。
一个人心理成熟的十大表现
1.觉得我的时间越来越宝贵,跟人聊天的频率越来越低。其实不是话少,而是真的觉得talkischeap,而且少说话会避免很多问题。
2.接受没大有朋友这件事情,也觉得很多社交都是不怎么有必要的。领悟到如果自己本身能力很高,那么别人就会乐意接近我。
3.对于别人的冒犯不再小打小闹,而是攒着一并发作。
4.家人是最重要的,对家人更有耐心,花更多时间做家务。把跟同事朋友胡扯的时间花一半在家吧,父母越老越渴望被需要。
5.更在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迎合别人。自己的想法更重要。事实上,别人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在乎你。每个人真正关心的永远是自己。
6.生活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多赚钱去解决。也有很多问题是因为太寂寞导致的无病呻吟,忙一点就都可以解决。
7.真实的生活只有一种可能性,远没有小学作文里写得那么丰富,所以尽可能增加生活体验去拓宽视野增加人生的厚度很有必要。而且越早去做越好。
8.不要着急找对象,不要着急结婚,在为人妻为人母之前先成为自己。自己的问题不解决就永远存在,依赖别人是没用的。
9.以前听鸡汤总是很容易振奋,看到一些大人对于生活的麻木,心里总是想,我以后一定不能这样。慢慢地觉得每个人都不容易,并不是努力就能成功,并不是好心态就能改变一切,而把原因过分地往自己身上扯真的让人负担不起生活的重担。
10.不那么羡慕别人的成功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许我有很多地方不如别人,可是我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我的能力有限,很多事情我是做不到的,但是做好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情,保持心情愉悦也是真实生活中成功的一种。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首先给大家拜个晚年,七年级的第二学期已经开始了,大家的假期生活结束了,你们要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来,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我们心理健康课给大家的只有放松没有紧张,所以大家可以在我的课上轻松愉快的听我讲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
我知道大家应该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但是你们对心理学了解多少呢,你们对自己的心理又了解多少呢?其实大部分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只是有的人表现的比较强烈,而有的人自己可以调节自己的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经常被大家忽视,大部分中学生也不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我国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大。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南京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初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到了2000年以后,超过三成以上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二,青少年,还有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其三,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
一、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
1.缺乏信仰,政治盲从。现在有的学生一提政治就反感,不愿接受正面教育,因而出现不明事理,不辩真假,学习盲从,在个人追求中一旦出现偏差,便心灰意冷,痛苦失望,自暴自弃等。
2.压抑与自卑。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些学生会产生压抑、自卑,精神上萎靡不振,情绪上消极低落,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性格孤僻,不合群。适应能力差,合群意识弱,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对同学不愿深交,对待学习不够主动等。
4.多疑和嫉妒,不信任他人。受疑心的困惑,在别人成功的面前,失去内心平衡,为别人的成功而懊恼,为别人失败而庆幸,这是常见的嫉妒心理疾病。
5.残酷与自私心理。少数学生存在这种心理疾病,以戏弄别人,暴露,嘲弄和编造别人的流言为快事,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甚至以残忍的方式虐待动物,弱小的同学等。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不够
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解惑,对那些“不遵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认识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3.社会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青少年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的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各种原因都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发生扭曲,但是各种心理问题又是可以避免或者减轻的,只有我们重视心理健康,把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那么我们就能大大的减轻心理问题发生几率。我们同学有了问题不要回避,要勇敢面对,心理问题不是精神疾病,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我们只是心里有些不痛快,可能找人发泄一下就好了。不要怕别人的异样眼光,也不要用异样眼光看待有心理问题的人。拥有健康心理是要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的,更要靠自己,勇敢面对、积极调节。
谢谢!
塘沽盐场中学
2015年3月
学生心理虐待现象浅析
一、学生心理虐待的定义
对于学生心理虐待,目前没有统一、确切的定义。比较经典的是Gil的界定,他认为,在任何情形下,教师对学生心理的侵犯和忽视行为,只要是剥夺了学生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或者是妨碍了学生的最佳发展的作为或不作为都可以归为心理虐待行为。
学生心理虐待现象在教学中非常常见,但是很少被教师所注意。特别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教师是一种权威,而我们又强调尊师重道,教师打骂学生已经成为了一种管教学生的常用方法。虽然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动手打孩子的现象已经逐渐减少,但是心理上的虐待却从没有减少。来自于升学的压力或者教师的“恨铁不成钢”的心态,特别是在分数已经成为能力的代表,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本身所追求的情况下,学生心理虐待现象便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但又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二、学生心理虐待的不良影响
中小学学生正处于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不仅在身体上日趋成熟,而且也是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在校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学校是学生完成社会化,成为健全人的关键场所。而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推动者,知识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特别是在中小学学生心目中是第二父母,是一种神圣与权威的代表,他们在为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传授人生道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所遭受的心理虐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生长期受到教师的羞辱、奚落、贬低与忽视,会严重影响学生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发展。
1.对认知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虐待有时候并不是有意的,只是源于对学生过分的期待。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面对学优生,部分教师可能表现出对学生过高的期待,对他们另眼相待。正是这种另眼相待使得学优生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拥有老师和父母的关注的目光。在今后的生活里,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必须要拥有,否则就是上天不公。
面对中等生,部分教师可能更多地表现出漠视或忽视,中等生属于学习的中间部分,他们不如学优生那样抢眼,也不如学困生那样令人头疼,所以往往被教师所忽视。长此以往,中等生会认为自己是无用的,是不值得被关注的,是由于自身的问题,老师才忽视自己、不喜欢自己。在今后的生活里,他们逐渐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应该默默无闻,没有任何竞争意识,认为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是理所当然的。
面对学困生,部分教师更多表现出口头上的攻击和嘲笑。因为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且行为上多不符合学校规范,因此教师更多表现出辱骂或者负性预期等行为。教师的这种行为给学困生造成了严重的负性影响,学困生会认为自己的本性和素质生来就是极差的,既然得不到他人的肯定,那么否定也是好的,至少可以证明自己是存在的,自己得到了关注。在今后的生活里,他们看到的都是生活的阴暗面,认为世界是不美好的,社会对自己是不公平的。
2.对情绪的影响
教师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情绪和人格的发展。对于学优生,因为他们处于被关注的地位,所以逐渐变得骄傲和自负。一直站在高处,喜欢藐视一切,忍受不了他人的忽视,一旦从高处摔下来,则变得一蹶不振,经不起任何伤害,从此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对于中等生,因为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所以逐渐变得冷淡,不关心外部事物,更多地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他们被人所喜爱。同时他们一直处于中间位置,所以对很多事情变得无所谓,没有生活的激情,养成了安分、听话、逆来顺受的性格。对于学困生,因为处于被厌烦的地位,所以逐渐变得消沉。虽然他们的行为可能有些越位,但是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想被注意,但换来的却是嘲讽和谩骂,使他们逐渐变得羞愧、抑郁,甚至变得逆反、易怒,作出令自己后悔的行为。
3.对行为的影响
不论是教师的过分关注、忽视还是语言上的攻击,都会使学生的行为发生改变。由于教师的高期待、高关注,学优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注视,因此他们会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能忍受别人超过自己,经受不住任何挫折与打击。对于中等生来说,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帮助,而教师因为工作繁忙,且中等生在行为上并没有异常,所以往往忽视了中等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导致中等生的学业停滞不前,待人不冷不热,遇到事情更多地采取回避的态度,缺乏进取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教师对学困生的心理虐待严重影响了学困生的行为表现,教师对于学困生的“标签”式教学,影响了学困生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或者智力有问题的,使得他们感到焦虑和抑郁,严重的可能导致学困生自杀。教师在其他学生面前羞辱学困生,会使他们感到无地自容,也无法与同学正常相处,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和人际关系。有时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他们会采取一种无效的反击方式,如攻击他人、报复社会等来缓解心理上的伤痛,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损害他人才能使自己免受伤害。因而在以后的行为中,更多地对他人的行为作出敌意归因,表现出攻击行为。
三、预防心理虐待的措施
教师对学生实施的心理虐待产生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我国学者对湖南省的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进行调查时发现,96.5%的学生曾经历教师课堂的心理虐待行为,其中亲身遭受心理虐待的学生占78.7%,未遭受过但目睹过的学生占21.3%。学生心理虐待现象发生率如此之高,令人瞠目结舌。可见,学生心理虐待的预防工作迫在眉睫。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潜能最大化。这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高分,更多指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当今社会上存在着很多“高分低能”的例子,应该给教师和家长以启示。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注重学生的优点,更多地鼓励学生发展长处,从而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并能够正确评价自己、调整情绪和妥善处理生活中各项事务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知识获得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能力,而能力的衡量标准并不是分数,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有些学生在学业成绩上确实非常优异,值得教师关注,但是教师应该同时看到学优生身上是不是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不要因为“光环效应”而盲目地全盘肯定学优生;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发现他们身上具有的特质,教师一个关注的目光或一句关心的话语就可能改变中间生的自我评价,甚至在学业成绩和其他方面都有巨大的变化;同时,对于学业成绩很差的学生,很多教师会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一否全否,其实非器质性原因的学困生在智力上并不差于学优生,因此教师应该看到学困生除了学习成绩以外身上存在的优点,将他们看做是未经雕琢的玉,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假以时日他们也会大放光彩。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中国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过分期待、忽视和羞辱等似乎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或者说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随着这种虐待发生率的提高,学生也要认识到这种现象会对自己产生严重的危害,并且要增强免受心理虐待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学优生,如果感到来自于老师的压力过大,可以亲自和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了解到自己目前的状况,感谢老师的关注,表示自己会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但同时要求老师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对于中等生,如果觉得长期受到老师的忽视,应该主动要求得到老师的关注,并且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让老师意识到自己是有能力并值得重视的;对于学困生,如果长期受到老师的负性评价,且在向老师提出异议仍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可以向校领导反映,并告知父母,让他们和老师协调,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3.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养
学生心理虐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内心不够强大,过多地将班级的荣誉跟学生的成绩相联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首先,增强教师的洞察力,使他们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且不过分放大,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平等和独立的个体,都有自我实现的可能,而教师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达到自我实现;其次,加强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面对各种学生和各种事件都能够从容处理,做到任何事都不归咎于任何人;再次,提高教师的社交能力,与不同类型的学生交流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接受和认可教师;最后,培养教师的共情能力,让教师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无意识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避免这种潜在的学生心理虐待是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社会、家庭、学生和教师本身都应该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从根本上改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平等、自由和公开的环境中实现社会化,形成健全人格。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12-150H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