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文字版
民间故事《后稷教民》
后稷是周民族的祖先,名叫弃。他的母亲姜嫄,是有邰氏部落里的漂亮姑娘,做了帝喾的元妃。
相传后稷是姜嫄踏足而生的。一日,姜嫄郊游回家,路遇一个大水池。起初,她以为是清泉,可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奇大的脚樱姜嫄又好奇,又惊异,伸脚轻轻地踏到上面。不料,事隔不久,就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意外的事情本来就使姜嫄疑惑万分,待十月怀胎后,她竟生下一个肉球,这就更使姜嫄感到恐惧和疑惑了。姜嫄又怕又羞,以为这个圆滚滚的肉蛋为不祥之物,便下决心将它扔掉。
第一次,姜嫄悄悄把肉蛋抛弃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说来也怪,那些牛呀马呀羊呀经过小巷子,都小心翼翼地绕开肉蛋走,生怕踩着它。
第二次,姜嫄就又把它弄到山林里去,想丢得远一点,碰巧山上有一群人正在伐木,他们成群结队,挥汗如雨,劳动号子和树木倒下的声音相混杂,好不热闹。把肉球丢在这样的环境中,姜嫄不放心,只好又抱着肉球离开了,又没有丢成。
第三次,姜嫄把肉蛋抛弃在一条结了冰的水渠上。
就在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从天上飞来一只大鸟,用一只翅膀盖在肉蛋的上面,另一只翅膀垫在肉蛋的下面,像是母亲拥抱着自己的孩子,使它得到温暖。还有一群小鸟,在上面飞来飞去,像是护卫着大鸟。
姜嫄觉得奇怪,禁不住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大鸟见有人来,张开翅膀腾空飞走了。这时,姜嫄忽然听到婴儿的哭声,跑上去一看,那肉蛋已经裂开,里面有个胖乎乎的、红皮嫩肉的小男孩,正挥动着小手呱呱啼叫呢!
姜嫄见自己生的不是怪胎,而是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真是悲喜交集,忍不住流下眼泪。她忙用自己的衣衫把孩儿包裹起来,抱回家去,养大成人。因为当初几次想抛弃这孩子,就给他取个名字叫“弃”。他就是后稷。
后稷是帝喾的儿子,真正的名门之后。
后稷从小时起,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能力。别人家的孩子玩,无非是用石头垒墙打仗、用树枝编织各种玩具之类的。而后稷则不然。小小的年纪,总喜欢往深山野地里跑。来到那里,不蹦不跳,不摔不滚,只是静静地坐在一些生长的植物前,默默地死盯盯地看着。他一坐就是一天,不吃也不喝,直到月上枝头,才若有所思地回家。
开始,大家对他的这种怪异行动还批评几句,后稷每晚回家,也要招来几声嗔怪和责骂。可天长自久,大家也就见多不怪了,况且也知后稷到旷野中不会乱跑打闹的,也就放了心,随这孩子去吧!于是,后稷的这种潜能,在毫无拘束的环境中,得到自由的发展,他更加喜欢在原野中寻觅、思索了。
后稷就这样,在自然的原野中,伴着丰实的果实,度过了童年、少年,终于长大成为一个健壮、英俊的小伙子。
一天,他让人从外面搬来一些木头和石块,然后把自己关在屋里,砰砰地干起来。待人进屋打探情况时,他们发现原本乱糟糟堆了一屋子的石头、木头,现在已变成一件件不知其名的家什,整整齐齐地排成一队。后稷看着他们疑惑的样子,笑着说:“这些都是我做的农具,别看它们不起眼,不久你们就会发现,生活中不能没有它们。”
然后,他又让人在房屋附近开出一块平地,带着刚做好的农具,又向旷野奔去。这一去,比往日可不同。不仅天黑了还没回来,而且昼逝夜出,往复了几日,也没见后稷的身影。人们着急了:“怪呀,十几年了,他几乎日日都往旷野里跑,从来没有几日不回的?莫非出了什么事?”他们说着、猜着,身上直冒凉汗。
“这孩子,身强体壮,机智善良,神会保佑他的,快快回来吧!”
大家一起跪在地上,向着后稷走去的地方,祈祷起来。
黑夜就这样在人们的祷告中过去了。当第一缕阳光从地平线上喷射出来的时候,一个高大的身躯,背负着一身的果实,步子艰难地向着人们走来。这身躯像个巨人,只见他一步步地向前,离人们越来越近。一个人眼尖,大喊一声:“看呀,那不是后稷吗?”噢,众人大睁双眼,仔细望去,天呀,真是后稷!他们忽地一齐从地上站起来,向后稷奔去。
“实在对不起,让你们这么为我担心!我这次去原野,有着特殊的意义。你们看,我背来的是什么?”大家看着那堆野树野果似的东西,不知是何物。后稷说:“这可是宝贝呀!我们活着靠什么?靠有衣穿有饭吃。我带回来的这些东西,通过我们辛劳的耕作,就可以给我们带来源源不尽的食物和衣服!”
大家听后,又惊又疑。后稷也不休息,拿起农具,背着带回来的植物,来到屋外的平地上。人们看着他把平地开成一行一行的垄道,又挖坑又埋籽的,折腾了大半天,总算干完了。说来也真神,刚才还是光秃秃的一块空地,经后稷手中的那些叫农具的家什这么一修整,居然变成了纵横交织,色彩纷呈的图画。人们赞叹不已,后稷说:“好景还在后头呢!等一年过后,它们都从地里长出来,开花结果,你们就不愁没饭吃了。”
寒来暑往,一年很快就过去了。那块田地上的庄稼,果然结出丰硕的果实。人们欢呼着、竞相传颂着:“后稷带来了五谷,把财富带给了人间!”
一向靠打猎和采野果为生的人们,被动地顺应着大自然的给予。人口一天天增多,食物也越来越不足了。面黄肌瘦、衣不覆体的人们,听到、也看到了后稷创造的奇迹,他们明白了,只要勤劳,通过辛勤的耕作,一块土地上,就能永远带来食物,人们就会吃穿不愁,过上幸福的生活。
就这样,农业劳动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有了田地的人民,也就脱离了因狩猎而进行的游牧生活方式,开始在自家的田边,建房造屋,定居下来。
后稷的名声越来越大了,黎民百姓从心底感戴他的功德。当时,尧已做了首领。他听说了后稷的功业后,十分欣赏他。特把他请来做了农师,指导人们进行耕作。
后来舜帝继承尧帝做了国君,人口渐渐多起来,有时闹灾荒,粮食不够吃。舜帝就对他说:“后稷啊,老百姓快要挨饿了,你该去播植百谷了吧!”
后稷果然更辛勤地劳作,教人民耕田种地,适时播种百谷,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后稷死了以后,人民非常怀念他。把他埋葬在有名的都广之野。这是一个山环水绕、风景秀丽的地方。神仙下凡人间用的天梯,就在都广附近。这里五谷丰登、凤鸣鸟唱,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地方。它像一座丰碑,世代传颂着后稷这位热爱劳动并引导人们走向幸福生活的远祖。
民间故事 接财神的故事
清末,我县上村乡东崔村有个财主叫王二则,此人胡须半个黑、半个白,家豪大富,土地方园数顷,骡马成群,但是他却很信鬼神。清明烧纸,过年烧香,大小庙宇更是三、六、九必到,出门先看是黑虎拦路,还是黄道吉日。
一天,从东阳关来了三个人,自称能接财神,会使法术,可使人家日进斗金。财主王二则一听大喜,对三个人更是殷勤招待。三个东阳关人心中暗喜,如今遇着一个老财迷,可要发财了。
从此,王二则全家不理其他杂务,每晚都到村外十字路口烧香,从路口一直烧到家里。又是祭猪,又是祭羊,更是祭财神像,听从三个骗子的摆布。再说财主王二则家最小的女儿芝兰聪明,伶俐,每逢跪下磕总要观看怎样接财神。三个骗子生怕露了马脚,便说她不真心,财神爷就接不来。财主王二则发财心急,就把她送到姥姥家。三个骗子一看时机成熟,搬来一个水缸倒上水,再将带的假元宝放进去,就对王二则说:“你在烧香前放进水缸里一个元宝,就可来一对,放进一对,可得两双。”财主王二则放进一试果然灵验,对三个骗子的骗术信服的五体投地。
三个骗子见王二则,对真假元宝都分不出来,还三叩九拜,虔诚信赖。就对王二则说:“财神爷已经接回来了,只要你能把元宝放得越多,就得到的也越多,能成倍增长,保你大发财。”王二则就将家中元宝全部取出放入缸内,低头闭目等待财神送元宝。三个骗子见王二则迷了心窍,就把缸中的元宝悄悄取出,又换上砖头瓦块,从马厩牵出三匹骡马,驮着元宝,从赵云台向东阳关扬长而去。
王二则跪的实在忍不住了,睁眼一看,屋里三个接财神爷的人,也不在财神爷的象前坐着了。再一看水缸里,全成了砖头瓦块,才知上了大当。到马厩去牵马,又少了三匹,急命长工去追,那里还能追得上?过了一会,长工们回来说:“东家,财神爷跑的太快,没截回来。”老财主听罢,一屁股坐在廊檐下只是长叹气。
民间故事 匡神医的故事
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七十另二行,行行出状元。
清朝咸丰年间,胶州城出了个妙手回春的神医,不但轰动了胶州湾,还轰动了京城,轰动了皇宫。这神医姓匡,名懋忠,字砚农。是个囊过萤、映过雪的读书童子。
见乡里邻舍不少穷人得病,缺医少药,痛苦不堪,他便改行学了医。白天,他跟李时珍学样,攀悬崖,挂峭壁,尝草根,采草药,吃尽了百般苦。夜间,他把一口大缸灌满清水,放在院里,映着天上水中两轮明月光,读《本草钢目》读到公鸡啼鸣,不怕口渴嗓子乾。他边学边行医看病,边行医看病边学,几年工夫,便医术大进,成了道传路颂的活神仙,百病一把抓。耳听一片赞扬声,他并没飘飘然忘乎所以,而是忧心忡忡,常为碰上疑难病症,束手无策,不能帮病家解除痛苦而不安。他听说京城是藏龙卧虎之地,高明医家甚多,便起了寻师访友之念,想多学点治病救人的真本事。
恰好他哥匡懋敕在北京一所私塾教书,他便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投奔了去。刚落脚,还没来得及外出寻师访友,切磋医术。恰逢他哥教的一个读书童子的妈妈,得了个昏睡病,不知吃,不知喝,懒得梳,懒得洗,成天背着铺炕,一味贪睡。请过三个医生,求过三个神婆,不但没见强,那病反而越治越沉重了。病急乱投医,那家听说匡先生从山东来了个兄弟懂医道,就登门把他请了去。
他只望望病人的气色,号了号脉,啥也没问,就抓起毛笔,刷刷开出个药方。只一付药,就把那麻缠了人半年的昏睡病,扯着丝头给抽走了。你道那读书童子的妈妈是谁?原来是个经常进出皇宫的巧手女裁缝。她病好之后,吃得红润润,穿得光鲜鲜,细梳洗,巧打扮,象风摆柳似地飘进了皇宫,舌头尖上抹蜜,出口就把匡神医夸了个神乎其神。
无巧不成书,正逢上咸丰帝宠爱的懿贵妃(就是后来统治咱中国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得了个疑难病症,卧床不起。头一位太医进鹿茸,二一位太医进七叶老山参,三一位太医进灵丹,四一位太医进仙药,可惜都不对症,把懿贵妃医得病体恹恹,一天重似一天。咸丰是个贪图享乐的甩手皇帝,眼瞅着个如花似玉,代他理政的好帮手用不上,急得团团转,抓耳挠腮,大骂太医无能,净是些混皇俸的吃货。恰在这时,进来个贴身太监向他献殷勤,说是从山东胶州民间来了个匡神医,善治疑难病症,如扁鹊重生,华陀再世,何不叫进给贵妃娘娘诊诊玉体。咸丰虽不大信,还是点头应允了。
匡懋忠应召进宫,提出了两项请求,一是要隔着珠帘,望望贵妃娘娘的气色,一是要隔着珠帘,亲手给贵妃娘娘号号脉。咸丰帝闻奏心头不悦,略微忖度了忖度,才破例吐口答应了。嘴上没说心里话,好你个胆大包天的走方郎中,你若果有真本事,治好朕爱妃的病,算你福大命大造化大。若没真本事,治不好朕爱妃的病,算你流年不利,朕定把你这胆敢欺君的奴才,喝令绑出午门,开刀问斩。
匡懋忠隔着珠帘望望懿贵妃的气色,伸出三指号了号脉,微微一笑,说:“贵妃娘娘得的不是病,是喜,不治自愈。吃点安胎保胎药,就万安了。”
不久,懿贵妃果然生下一子,就是穆宗,也叫同治,慈安和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时,抱坐在龙廷宝座上的那个小皇帝,就是他。
匡懋忠因医道神奇,得到咸丰帝的赏识,赐给他一个五品文职官衔。后来,他不忘初衷,在京寻师访友,学到不少秘方验方,便上书苦苦辞去官职,又回到了民间,行医散药,治病救人,给乡里乡亲免了不少灾,造了不少福,匡神医的名声如雷贯耳,越传越响,越传越远。
民间神话故事:仁爱的炎帝
炎帝是极仁慈、极具爱心的神。他见人口日趋繁多,自然资源渐乏,顿生忧患意识,禽兽、果实自然生长的脚步怎赶得上人类繁殖飞速的翅膀?一旦野生动植物食尽,天下黎民岂不要饥饿而死?炎帝愁呵愁,想呵想,一直想了九九八十一个昼夜,终于豁然开朗:何不教民种植,用劳动的汗水来换取生存必需的资料呢?念才及此,天空中纷纷扬扬飘落下无数黍、稷、麻、麦、豆来。炎帝把这些谷种收集聚拢,命名为五谷,吩咐百姓季春时节播种在开垦过的土里,待其出苗,移栽于潮湿之地,再施肥滋养,拔除芜草,依此而行,必能获致丰收;后见耕作栽插十分辛苦,就断木作耜,揉木作耒,创制农具,令民间依式造用;井委任仙人赤松子为雨师,观测气象,调节晴雨;于是年年五谷丰登。民众鼓腹而歌,感念炎帝的功德,尊称他为“神农”。
赤松子
炎帝不单单是农业神,同时也是医药神、商业神。他巡视四方,见百姓面多黄肿,有风湿之病,心中甚不安宁,当即踏遍三山五岳,采集天下异草,用赭鞭逐一抽打,药草经过鞭挞,无论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性质都会呈露出来。他就依据药草的不同赋性,给病人疗疾。
为了进一步辨识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便利于救死扶伤,炎帝又亲尝百草,以身试药。他先尝甘草,味甘性平能泻火解毒;次嚼乌梅,齿酸生津且涩肠敛肺;啮花椒而气开,啖辣芥则涕泪;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平均一天之内,中毒十二次,幸亏他的身体玲珑透明,从外面即可看清五脏六腑,所以能够马上知晓中毒部位,找到解救的方法。炎帝试毕百草药性,将温、凉、寒、热的药物各置一处,按照君臣佐使之义,撰写成医书药方,以造福人类。医学一科,至此方始建立。
炎帝还辟市场,倡贸易,鼓励大家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以提高生活质量,开了经商的先河。
炎帝的夫人系赤水氏之女听沃,她与炎帝所生的男孩名叫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火神祝融。祝融被谪降到长江流域,生下了怒触不周山的水神共工。共工的儿子术器生有异相,他的头顶平整如削;另外一个儿子叫后土,乃土地之神。后上生下时间神噎鸣,噎鸣有十二个孩子,他们是困敦(子年)、赤奋若(丑年)、摄提格(寅年)等十二太岁神。后土还有位孙儿,即逐日的夸父。
民间传说故事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
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样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长白山民间故事
锁龙的传说
相传在宇宙洪荒时,天地间不时出现了一条庞大的神龙在兴风作浪,把个清明日月、朗朗乾坤搅扰得混混浊浊、斗转星移,招惹得十二重灵霄都不得安宁。
玉皇大帝处理天机大事,面对天臣们厚厚的奏折龙颜大怒,决心惩治神龙并造福于下界,即刻下旨调动悉数神兵天将,亲自督阵以助士气军威。
这场征战历时七七四十九天,历经九九八十一战。交战双方势均力敌,杀气腾腾,你来我往,你进我挡,你死我活,越战越勇,尽逞其能。神龙腾飞吞云吐雾、狂风骤雨;神龙腾挪电闪雷鸣势如破竹无阻挡。众神兵呐喊助威勇向前,诸天将争亮法宝车轮战术耗猛龙。这仗直打得昏天暗地、日月无光,翻江倒海,地裂山崩,终于降服住了这条神龙
玉帝忙命天神用一条大铁索牢牢地锁住了神龙。从此,完全剥夺了神龙的一切自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苍桑历史,几多变迁,当年的那条神龙早已经改变模样,形成了如今的长白山脉。
当年的龙首变成了白头山群峰,天池是龙口,瀑布是龙涎,逶迤起伏、绵延不断的龙体便是龙岗大山了,龙鳞是千里森林,龙爪划出了二十四条沟谷及浑江八支流和三江通海,长长的龙尾巴竟甩到了沈阳城的东陵和北陵。据说在很多年前,还真有人在天池旁亲眼目睹了当年玉皇大帝锁押神龙的那根大铁链呢!
“日吉纳”格格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每逢旧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长白山必有天火喷吐,浓烟滚滚,光照天际。待烧到七七四十九天时,烟消去散,万物焚尽。山下百姓只好举家外走,流离失所。
天火由火魔吞火而生。为了根治火魔,一位有氏无姓的姑娘,主动召集族众,请求借助神力,除掉魔怪。她终于上路了,临行之前,族人送上一匹宝马和一簇野山花,以示答谢救命之恩。于是起名“日吉纳”格格。
日吉纳艰难的登上了长白山顶。先祷告于风神,请求助威熄火;再祷告于雪神,乞求助威熄火,未几,因风、雪二神力弱,无济于事。最后她又祷告天鹅女神,求它飞上天宫,去天帝那里借用治魔法宝。天鹅女神被她的行举所感动,很快地飞入天庭,天神赐她许多冰块,返后交给了日吉纳格格。
次年旧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天火又复生了。她带着刺骨的冰块,登上了天池火山口,一头钻进了火口中。此时,风、雨、雪神各展神术,很快将火口填平,烧红了的山峰冷却了,由于冷热不均,一声巨响过后,山峰坍塌下来,炸成个巨大的坑,这就是天池的形成起因。
火魔降服后,她又借助天鹅两只翅膀,飞入天宫,去答谢天神。不料被王母娘娘收下当作义女,之后天上六仙女变成七仙女了。
她高居天庭,时刻缅怀父老乡亲。为作信物,撒下许多日吉纳花籽和其它名贵药材种籽,以求除灾治病。久而久之,她被长白山下的满族祖先奉为女善神。如今杜鹃花开遍长白山麓,各种名贵药材盛长于长白山大地。
松桦恋的传说
小松和小华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在他们就要结婚那年,村里遭了灾,乡亲们死的死、逃的逃,为了谋生,他俩便一起闯关东去了。
一路上他们历尽了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长白山脚下。长白山可是个好地方,只要你勤劳能干,这里土地就会给你丰厚的回报。小松和小桦听说挖参能挣大钱,他俩便干起了这门营生。挖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往深山老林里走,那里终年不见天日,毒蛇猛兽的危险先不必说,光是成群的小蛟就能把人吃了。日子过得虽然很苦,但两个心爱的人每天厮守在一起,却觉得很幸福。闲暇时,小华常依偎在小松的怀里,憧憬美好未来。
互相帮助的民间故事
回首走过的四年,点点滴滴似乎都历历在目。在**收费站的或悲或喜、或感动或失落,一点一滴都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珍藏在我的心底。我把这四年的自己看做是一棵树,开始时只是一棵树苗,没有枝叶,没有嫩芽,不能遮风亦不能挡雨。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棵树苗汲取了营养,捕获了阳光,开始一步步长叶、发芽。在这些嫩芽中有三个格外醒目,它们是:“感恩”、“改变”、“理想”。
我首先收获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单位同志给了我无尽的关怀:xx听说我想要吃此地的特色小吃核桃馍而一直没有时间去买时,她便在外出办事的时间替我买;xx得知我感冒生病时,第一时间给我送来两盒药;xx得知我春节回家买不到火车票时,便跑前跑后帮我购买车票;他们是我的同事,但他们如同我的亲人。他们不仅给了我关怀,也给了我感动!四年了,我却从来都没有对他们说过“谢谢”,但我把这份感动放在心底,化成一颗“感恩”的心!我用这颗“感恩”的心去感恩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感恩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感恩一切!
“改变自己!”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工作的这四年,我却渐渐地改变了自己。无论是去慰问敬老院老人,还是给山区小学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品。我都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的改变。我明白了: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而活,人要为社会而活,为更多的奉献别人而活!人更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对,我的双肩担负着一种社会责任。以前,这种社会责任感被我卸下了、抛弃了。而在这一年的服务中,我把它重新找到,并且勇敢地扛在肩上!改变自己,让自己重新担起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责任,这或许就是我的收获。
“感恩”、“改变”并不是我最大的收获,我最大的收获要算“理想”。这四年,我知道了以后的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我填补了自己以往理想的空白。四年的工作生活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到:服务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对这份快乐的感受越来越深。“在服务行业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天空,然后努力奋斗,用能力帮助别人、服务别人!”这就是我的理想。
我没有改变原本想要改变的对象,却改变了自己,因此我收获了“改变”;大家给我的每一份关怀都是一份感动,因此我收获了“感动”;为自己的理想插上翱翔的翅膀让我从此不再迷茫、不再彷徨,因此我收获了“理想”。我想说:“我不会因为收费站枯燥乏味的生活而改变自己的信念。相反,我会为这样的服务行业而做出贡献”
民间故事《青龙潭》
在云南苍山马龙峰和圣应峰之间,有一条青碧溪,溪里有个清澈见底的龙潭。从龙潭上看,岩石像一台织布机,青碧溪水像一卷很长很长的白布。在右边峭壁上有一个一丈见方的“雨”字,三五棵青松立在“雨”字的两旁,活像古代守门的将军,让人一到龙潭边,感觉好像真有龙在那里一般。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确实住着一条能变化成人、心地非常慈善的青龙。它专办好事,使马龙峰一带的村庄,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潭左边有一座建筑宏伟的寺院,叫小雷音寺,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两个小和尚。老和尚饱学佛经,下得一手好棋。他常常出门去找人下棋,但每次都扫兴而归,因为始终碰不到一个名家高手。
一天,雷雨交加,从寺外走来一位身披金缎披风的小伙子,他眉清目秀,两眼特别有神,一进门就规规矩矩地问安:“师父,学生有礼了。”
老和尚问:“是从哪里来的小伙子?有什么事?”
“我家就在山脚下那个村庄里。今天到山上串门,想不到遇上大雨,只好到宝刹躲躲。”
老和尚热情地说:“稀客,稀客,请到方丈室歇息。”
方丈室里,挂满了名山胜水及佛家字画,格外清雅。正中有一张石制圆桌,上面摆好一盘象棋。小伙子一进门,视线慢慢地移到了棋盘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和尚见了,高兴地问:“看起来,你对象棋还挺有兴趣呢!来来来,我俩对上一局。”
小伙子谦让了一番,也就坐下来同老和尚下起棋来。直到傍晚,一盘棋还未下完,胜败未分。老和尚不禁暗暗地夸起小伙子来。正下得起劲,小伙子却站起来说:“老师父,我该回去了。”
老和尚兴趣正浓,急忙说:“哪能走,就在这里住吧,天已经黑了,何况这棋……”“今晚,我一定得回去,不然家中不放心,棋,明天再下吧。”小伙子边说边走,很快消失在黑夜中。
第二天,小伙子很早就来到了寺院,与老和尚下了一整天的棋,输赢都差不多。几天以后,他们成了很要好的棋友,形影不离,无话不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老和尚渐渐地感到奇怪,暗自思量:这个小伙子自称是下面那个村的,为什么天天有闲工夫来下棋?为什么他晚上非要回家不可呢?这真是个难解的谜。
一天,在下棋时,老和尚问小伙子:“你的家到底是哪个村的?为什么每个晚上非回家不可呢?”
小伙子笑起来:“老师父,老实告诉您,我家就在附近,我们是多年的邻居了。”
老和尚大吃一惊:“年轻人莫打诳语,在这深山老林中哪有什么人家?”
“我怎么会骗您,我就住在寺庙右边的水潭里。”
“住在水潭里?”老和尚更加惊奇。
“我是龙埃”小伙子一本正经地说。
“呵……这,我不信。”老和尚摇摇头。
“请到水潭边看吧,待我回家取件东西来。”
老和尚跟着小伙子来到水潭边,只见潭水阴森森地望不到底,寒气逼人。老和尚拉着小伙子的手说:“不要开玩笑,这怎么会是你的家?”
小伙子一甩手,一头扎进水潭里。老和尚吓得像筛糠一样颤抖。
他趴在岩石边往下看,哪有小伙子的影子,只见水泡往上直冒。老和尚正想叫徒弟们打捞尸首,忽然水泡翻滚起来。眨眼工夫,小伙子托着银盘,盘中放着一件锦绣袈裟,已站在老和尚的面前了,浑身上下没有沾上一滴水,笑眯眯地说:“老师父,这是我送您的礼物,看看是否合身。”
老和尚把袈裟展开一看,霞光万道,光艳夺目,整个山谷红光一片,真是佛家至宝。老和尚忙把袈裟合拢说:“不敢当,老衲无福享受。”
青龙说:“这确实是佛家至宝,不知是哪年哪月存在我龙宫的宝库中。为念师父与小龙相遇之情,就奉送给师父,今后会有用处。”
老和尚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从此两个人友情更深。有一天,老和尚问青龙:“你是青龙我相信了,可是龙与人总有区别嘛,你怎么与人一模一样呢?”
青龙说:“龙与人不一样,我现在同您来往,是变化的呀!”
“我这辈子还没见过龙是什么样子,你能不能现出真身,让我看看。”
青龙有点为难,说:“这件事是万万行不得,你肉眼凡胎看见龙,会害怕的。”
“我们天天在一起,就像一家人,别人不能看,难道我们这般友情也不行吗?我就求你这一回。”
青龙只是摇头,老和尚急切地想看到真龙,一而再、再而三地恳求。青龙无法,只好直说:“老师父,不是我不想给你看,如果凡人一看到我的真身,那我就不能随便变人了,千年修行化为乌有,还会触犯天条,招来大祸。”
“呵……有这等事,那佛家弟子看也是这样吗?”老和尚担心地问。
青龙微微一笑:“佛家弟子也是肉体凡胎呀!不过师父与小龙来往一年,常食仙家果品,与一般凡人不同……”老和尚一听有了希望,更加恳切地要求:“我就说我们俩是有缘分的。看在我们相识一场的分上,你今天就变给我看看吧。”
“不行啊,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寺里不单是您一人哪。”青龙慎重地说。
老和尚忙说:“这事容易,明天一早,我叫两个徒弟到城里去买菜,让他们下午再回来。”
青龙知道现身给人看,会触犯天条,但出于他们俩多年的友情,也就答应了:“那好,我就现丑一次。”
第二天一早,老和尚将两个徒弟叫来,吩咐他们到城里去买菜,下午再回来。
青龙来了,同老和尚来到方丈室坐下。青龙说:“昨晚我想了想,为了小心起见,要把大门关上,请师父把我送的袈裟穿上。”
老和尚穿上袈裟,来到天井,对青龙说:“请现金身吧。”
青龙只得现身。说时迟,那时快,一晃之间,天井中现出一条一尺长、浑身青纹、有一对小角的小青龙,一扭一扭地朝老和尚游来。
老和尚起初还看不见,大声呼喊:“龙神,你在哪里?”低头仔细一瞧,大失所望:“真龙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只不过比蛇多一对角,哪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
正说着,青龙又站在他身旁:“师父该满足了吧?”
老和尚摇摇头说:“我想既然是龙,那定是庞然大物,想不到你才一尺来长。”
青龙哈哈大笑:“师父,我本来不是这么小,要变多大有多大,变大了怕吓着您。”
老和尚恍然大悟:“原来你是故意变小呀,快再变大一点,我不怕。”
青龙这时也高兴,加上没有外人,老和尚又披着袈裟,觉得不会有危险,就说:“我今天索性让你看个够。”说着抖擞精神,准备大变一番。
再说两个小和尚走出寺来,议论说:“今天师父为什么叫我们俩都到城里买菜,还说要天黑才回来,莫非有什么名堂?”
两个徒弟越想越奇怪,想平时老和尚和小伙子天天下棋,很多事都是背着他们俩。不知今天又干什么事,觉得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便转身回寺。
只见寺门紧闭着,两道门内射出一片红光,他们便抬来一架梯子,从窗子爬进去,从楼上向下看。顿时,他们都惊呆了,原来天井里有一条一丈长、碗口来粗的青龙。
只听师父高兴地喊:“再大一点,再大一点!”眨眼间,青龙一下子有五六丈长,水桶般粗,浑身闪着青光,龙头、龙角、龙须、龙爪,都显得一清二楚,一条龙占了整个天井的一半。老和尚还在喊:“再大点,龙神!”
青龙便一下子变得水缸那么粗,头如大斗,口似血盆,牙如利剑,眼似铜铃,浑身青黑,整个天井都摆不下了。老和尚吓得缩成一团,用袈裟遮身,颤抖地说:“罢,罢,罢了……”青龙正想变回人,但怎么变也变不回来,心里一急,龙头立起两丈高,正对着偷看的两个小和尚。只听“啊呀”两声惨叫,小和尚被吓死了。
转眼之间,雷电齐鸣,大雨瓢泼,青龙万分悔恨不该大意,使自己再不能变成人,尾巴一甩,不慎把大殿扫为平地,大水如万马奔腾般地冲来。青龙不得不哀痛地驾着龙头,一直冲进海中。
老和尚被大水一直冲到东海,碰到岸边岩石才醒过来。原来那件袈裟是水火两避的宝衣,所以救了他的命。老和尚如大梦初醒,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感到不该逼青龙,真是太对不住朋友,于是就在海上痛哭,哭得口干舌燥。他没脸再回青碧溪,就出游到外地去了。
从那以后,龙潭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后来人们为纪念青龙,就将潭改名为“青龙潭”,在峭壁上刻了个“雨”字。
民间故事:关帝庙轶事
过去,城关牟家村有一座关帝庙,在当地算是有点名气。
关帝庙独门独院,三间大房。庙内正中一间供着关羽的神像,左右各有一小侍童。东西两间也分别供着几个神。东面一间从外向里供着关平、王甫,还有一个拿笏板的文官,可能是水将,面朝西;西面一间供着周仓、赵累,也有一个文官,面朝东。关平是关羽的儿子,也有一说是其义子,与周仓、王甫、赵累都是关羽的爱将。生前追随,死后依然尽忠,令人感佩。
庙院四周是一人多高的院墙,正前是高大的山门,东边有几间道房。山门前还有一照壁。山门南、照壁东,有一夹杆石,用来插旗杆。
中国人崇拜关羽,把他追封为“帝君”、“菩萨”,供人顶礼膜拜,应当不仅仅是祈求关羽消灾解难或赐金赠银(因为关羽是武财神),更主要的应当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国人崇尚在关羽身上体现出来的“忠勇仁义”。过去,牟家村的关帝庙,一年到头香火不断,许多人有病有灾都会到庙里来烧香烧纸,求药问道,让关老爷保佑。相传,在这里还发生过一件神奇的故事。
清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八日,夜已深沉,连续几天的大雨让靠河边的很多人家里都进了水,全村人心惶惶。就在这样一个雨夜,在外闯“南洋”的陈家村人邢通,走到南山,站在山顶往村里一望,隐约看到山脚下的河里洪水一片,远远地便听到巨大的水吼声,于是在山上停了下来。
邢通四五十岁的年纪,一直从“南洋”(过去日照、海阳一带被称作南洋或金口,就是现在的青岛东,海阳一带)贩鱼贩海货。从事海货贩卖也已多年,邢通从来没遇到今天这种情况,心里怕极了,是过河还是不过河,一个人站在山上不知所措,他拿不定主意。就在这时,他远远地看到从对面村东头的关帝庙里飘出一盏灯,看不到人的影子,却听到一个人大声地叫着他的小名,喊道:“发洪水,别过河,千万别过河!”接着便听到河里一片“咔嚓咔嚓”的断裂声。
天亮了,雨住了,河里的水也消退了许多,邢通往河里一看,不由得心里一惊,只见河岸上的树枝横七竖八地堆成一片。他才知道昨天晚上那“喀刺喀刺”的断裂声,原来就是树枝折断的声音,正是这些树枝,把水挡了过去。后来,他过了河,就挨家挨户地问:昨天晚上是谁在村里喊不让我过河?村里人都说不知道。于是,他想到了关帝庙里飘出的那盏灯,便起身往关帝庙里赶。进得庙门,一眼就看到关大老爷依然稳稳当当地坐在那里,可是膝盖以下的小腿全部湿透了。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关老爷救了我一命!
这事一传开,许多人都感到神奇。从此以后,关帝庙里的香火便更旺了。
民间故事:猴子戴草帽
在一个夏天,阳光爱上了绘画。它以大地为画纸,以光芒为色彩,大笔一挥,大地立刻金光闪烁。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背着一篓(lǒu)草帽,准备去城里卖掉,换来金币养家糊口。
这时,他走到一棵高大挺拔,绿叶满枝的大树旁,心想:不如休息一下吧,也许过了这儿就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地方了。于是,他放下背篓,一屁股坐下,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在一阵哄笑声中,他睁开惺忪的睡眼,只见篓子里的草帽全都不翼而飞了!他急得来回转圈圈儿,无意中一抬头,发现树上的小猴子们头上戴着草帽,正坐在树枝上,那样子活像一群正在休息的农民。老爷爷可怜巴巴地伸出双手,对小猴子们说:“小猴们哪,把草帽还给我吧!我们全家都靠卖草帽生活啊!”可是,小猴子们不但没给他草帽,还向他伸出毛茸茸的双手,继续要草帽,嘴里还叽里咕噜地说着什么。老爷爷急得头上直冒汗滴,一把摘下草帽,抓着头皮想办法:怎样才能要回草帽呢?不料,小猴子们也摘下草帽,嬉笑着学老爷爷的样子抓着头皮想办法。
老爷爷一看小猴子们在学他的样子,灵机一动,立刻把草帽丢到篓子里,啊哈,小猴子们果然中计啦!它们也纷纷将草帽扔到篓子里,老爷爷心满意足地收拾好草帽。
真是一群调皮的小猴子啊,以后经过这我得小心点,老爷爷边走边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励志故事:学会微笑
2.十则成功励志故事
3.神话励志故事精选
4.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
5.蒲松龄的故事大全
6.2016广东高考理科状元励志故事
7.科比励志故事: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8.30岁之前必看的30本励志书籍
9.育儿经典书籍推荐
10.林心如主演电影《魔宫魅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