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完整的中医病历
一次看中医的暑假日记
自从那次手指“动手术”以后,妈妈就一直想着要趁这个暑假好好地为我调理一下身体。
可是到哪调理身体一直愁着妈妈,碰巧沈钱颖妈妈也在为女儿调理肠胃,于是就为我们介绍了搭脉看病的周巷容益翔中医诊所。
一走进诊所,一股浓浓的中药味扑鼻而来,这味道真难闻,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心想:等一会我不会要吃那么苦的中药吧,想到这儿我的鸡皮疙瘩又起来到。旁边是中药的材料,每一个小柜子都有一种材料,如在我左手边的小柜子里有龟甲,右手边的小柜子有白芍等等。接着我们在前台挂好号,来到医生的房间,我们挂的是院长——容益翔,刚走进门口,还看不清他的模样,等我走进,我才有机会仔细打量他一番,只见他穿着一身白色T恤、黑运动裤,还带着一副眼镜,看上去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笑起来很慈祥,像位慈祥的老爷爷。
接着,他让我把手放在他的一个小枕头上,接着把他的三根手指头放在我的左手的茎脉上,过了一会儿再放到右手的茎脉上,这种方法我知道叫做“搭脉”看病,因为电视上一个人去看病医生总是说:“我来帮你搭搭脉吧”。中医和西医果然大不相同,接着他看了看我的舌头,把我的症状一丝不荀地告诉了妈妈,对我说:“你的肠胃很不好,尽量少吃冷的东西。”接着给我配好中药药方。唉!又要吃苦药了,看来身体棒很重要。
这次看中医让我有了大见识,也让我对中医的看病方法觉得很神奇。我以后也要做个中医,将这神奇的方法蔓延下去,我也要有一个棒棒的身体,让病毒远离我。
病中记
一)
中午回到家,家里没有人,正在我疑惑之际,电话铃飘然而至。原来是老爸,他告诉我让我下午住院,我怀疑听错了,问了三遍,肯定了这个消息,是啊,我是该住院了,早就盼望着有朝一日能住一次院,好好睡几天,真是美得不亦乐乎了!
可还是有些担心,毕竟是要割一个大口子,我格外怕疼,算了,还是先给好朋友打个电话吧,免得她们担心。
吃过午饭,我就随老爸住进了医院,我这是第二次住院,可是第一次住院没有一丝记忆,所以,这一次住院,就像第一次住院一样兴奋和激动,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住院前还是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如测血压、称体重、量体温,住院前学习,护士姐姐给我交代了许多应该注意的事,领我参观了肿瘤外科的住院部,介绍了科室里的护士们和各位医生,给我换了干净的床单和被套。
哎,我的住院生活就要开始了。
(二)
我还睡得糊里糊涂,就被一个温柔的护士姐姐给叫了起来,在我的静脉大血管上扎了一针——当然是在抽血了,现在这医疗仪器也先进了许多,是一根导管,两头都是针,一头刺进我的血管,利用大气压强就把血液给压了出来,抽了三瓶血,我有点害怕,怕自己因此贫血。
我刚吃过早饭,就有一个护士叫我去做心电图和透视。我紧张得不得了,心跳得好快,我能感觉到它在做加速运动,果然不出所料,一分钟跳了140下,医生说他看心率挺齐的,怎么会跳得这样快,于是写下了“运动过速”几字。
我找到透视室,仅仅几秒钟就搞定了。医生叫我去看一下,挺恐怖的,我的气管上有一个金属拉链,而且在左右肺叶上,还有许多的黑点,医生问我这是什么,我把拉链拉开,医生惊讶:“还有这样的衣服呢?”原来那肺叶上大黑点是我毛衣上的装饰品——石头。
(三)
昨天晚上我没睡好,紧张了一晚上。手术室的护士和医生来看过我了,平时看她们挺温柔,可是在手术台上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简直是兽医,打麻醉药的过程如大海中的巨浪,一浪高过一浪,我几次都感觉快要疼死过去了,好大的针管,好粗的针头,在窄窄的手术床边,我听到了两句很可恶的话,第一句是刚开始时,医生一边带橡皮手套,一边说:“这么好的皮肤给割一个大口子,实在是遗憾。”另一句话是一个医生给另一个医生说:“是这个吧?”另一个医生回答说:“是。”然后就听医生拿着剪刀,咔嚓一下。
他们都说打上了麻醉药就不疼了,其实这一点都不对。我打上麻醉药的感觉就像皮肤被冰给冻住了,那里的皮肤不是我的。可是要问我疼不疼,还是很疼的,时而是针刺式的疼,时而是撕扯式的疼,想一想,手术部位打了麻药,点滴中又加了止疼的成分,屁股上又打了杜冷丁,可还是疼。我在手术快结束的时候使劲地哭,医生亲自送我回病房,见到老爸我就哭得更猛了,医生动情地说了一句十分经典的话:“我太理解病人的心情了。”
(四)
住院时光实在是一言难尽呀!我后悔了,后悔当初一心想住院的幼稚心理。
一天六瓶药,不是消炎,就是抗菌。我的身体很胖,血管又细,那些给我扎针的护士苦不堪言,弄得我的手更是惨不忍睹。脖子上的纱布又宽又硬,像石膏一样固定着我的脖子,动都不能动。原来本是想在住院期间好好睡觉的,可这么痛苦的睡觉,我的腰都快疼折了。
大概是药的副作用吧,麻药过后,心里像是一锅清汤遇上了龙卷风,打转、打转,最后还是溢出来。我这时吃啥吐啥,喝一杯子清水,一会儿就吐了,全是水和黄绿色的胆汁,我虽然努力克制,却还是把床上床下吐得乱七八糟。唉,说不定这正是一个减肥的好机会。
住院已经五天了,好漫长的五天啊,在这五天里,我饱受煎熬和摧残,几经痛苦和磨难,终于可以下床活动一下筋骨了。当然,在几天里,我也深刻地感受到友谊的温暖。
病中杂记
偶染病痒,住院数日,百相人生,五味杂陈。以文记之,也不枉数日病房生活。——题记
一要说我也算得上张弛有道之人,比较注重劳逸结合。但不知哪种原因所致,那天吃饭时突然顿感无力,心跳加快,浑身抽搐,周遭寒冷,双眼难睁,牙关紧咬,含了六粒速效救心丸也无济于事,爱人急忙开车送将医院。自觉时迷时清,昏昏沉沉,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能偶尔睁开眼睛。但仍觉心沉,感觉到心脏的较快跳动。弟弟说,昨晚入院时心跳104次,凌晨两点时已降至80多次。但各项检查,没有过于异常情况,还有一些检查,正待结果。怀疑精神性心肌炎,过于劳累所致。回想自己所为,没算太给自己压力与紧张,所做之事,均按喜好,随意率性而为。唯一的解释:人不能抗岁月侵蚀,不能抗俗事纷扰。
一番检查,几经折腾,输液、推针剂、口服药,好像所有能用的医疗手段一齐上阵,只觉当医生的弟弟极尽所能。但病痛所加,深感缓解之慢,深感人力之有限。现在才明白,所以的生命都隶属上帝,在他面前,所有的生命都得俯首称臣,是收还是放,全在上帝一念之间。原来人生的永远没有多远,因为它不为人自己所把握。昨日如风,逝去得只剩记忆的碎片,还得在空冥中不断翻检。只有今天,你还可见红日初升,你还可闻鸟语花香,你还可觉悲喜哀痛,恐怕,这才是最可触摸的真实。
珍惜今天,因为我们只有今天。
感谢所有惦记的亲朋好友,如果我的所作所为让你不快,请原谅我的幼稚。——题记
不管哪种病因,总归于心脏不堪之重。所以,病症稍缓和之后,但求心清。不想说话,不想走动。只想耳边无声无息,万籁具哑。跟丈夫、弟弟交代,不许让更多的人知道消息,让我也能暂处清幽,心享宁静。
一个人突然在喧闹中安安静静地无声无息,无影无踪,看来于世是最不合情合理的。我的享受,苦了朋友亲人,关心的电话一遍遍打,询问的短信一个个地发,我都没答复。说起来不是故意,也是人为。只愿最亲最近的人,最能理解。好多人不得结果后,便渐趋平静,但不乏甚者,堪比福尔摩斯,那就是同办公室的几个。他们中有位在医院当医生的同学,就给同学打电话询问:人要是因为累了住院(这是我跟单位请假的理由),住哪科?有没有侯建华这个病人?同学医生翻了心脑血管病房百十份病历,终于翻到了我,他们如获至宝,赶紧过来,见面自是甚觉惊喜,问怎么知道我在这儿?几个人很是自豪,详细告知。听后,我真是哭笑不得,哭的是感动,笑的是真诚!温暖流经五脏六腑,周身轻盈。我乃凡夫俗子,但却这样珍贵地被朋友惦念心中,我无语,唯有心花盛开,面朝大海!
留不住的柳绿花红,攥不住的时光匆匆,这温暖的牵挂,时时拂过心头,在心里明媚如花。
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是战国时期出版的中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多有阐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本次读书心得主要是关于“独取寸口”切脉法的理论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独取寸口”的切脉方法,虽然是《内经》首先提出的,但实为《难经》首创。详论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下述二条:①寸口为手太阴肺经脉动之处,因其动,可以探知;因其所处部位,最能反映手太阴肺经情况,而“肺朝百脉”,全身经脉营卫气血均会聚于手太阴肺经,所以寸口能探查全身经脉气血盛衰运行情况。此所谓“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②经脉的作用是行气血而营阴阳,内系脏腑,外络肢节,脏腑组织之温养濡润、内外联系均依赖于此,寸口既为“脉之大会”,则脏腑之气朝会起止于此,所以寸口能探查脏腑之气盛衰生败情况,此所谓“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
《难经》首创了寸口的寸、关、尺三部定位、定位名称、定位方法及寸、关、尺三部脉位之长短;三部各有浮、中、沉三种指力及候诊方法,以及十二经及人体不同部位疾病在寸口三部的候诊都有明确定位。“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由于寸口脉反应灵敏,简便易行,所以得到了广泛和普遍运用。
《难经》提出“独取寸口”的脉诊方法,系统论述其诊病原理、脏腑配位、具体手法和辨脉识证的一般原则,简便、易行、有效,沿用至今,不失其应有价值,突出了中医诊法的特点,确是诊断学上的伟大创举。《难经》的“独取寸口”是用不同指力切按取得的,表里不同层次反应不同的生理病理情况,如五难有持脉若三、六、九、十二菽重,以及按之至骨来分别测知肺、心、脾、肝、肾所属层次气血的情况,十八难约之为浮、中、沉“九候”,即浮取、中取、沉取的诊脉指法,沿用至今,更适用于临床。“独取寸口”通过脉象辨析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等内容,特别是其依据阴阳脉法提出的“浮者阳也,沉者阴也”,关之前后分阴阳及阴阳相乘、伏匿和关格覆溢脉象等主病机理,对临床很有启发作用。
临床应用“独取寸口”脉法,根据患者脉象辨析病机、病位常常是辨证论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为:1.估测预后:以脉之有根无根来诊断疾病死生;三难指出覆溢脉为主死的真脏脉;十五难以胃气有无决病之死生;十七难以脉证合参来诊断病情的预后死生;二十一难的“脉病形不病曰死”等。根据《难经》五脏脉“绝于内”、“绝于外”理论,申明了毋“实实虚续,损不足益有余”的治疗禁忌,指出了诊脉在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2.辨别病情《难经》论述的寸关尺三部九候部位诊察脏腑经络病变(十八难)、五脏脉象及其主病(十三难)以至损至脉象主病(十四难)、“伤寒有五”的相应脉象(五十八难),以及脉证合参的诊病理论(十六难)等等,都常用于临床辨别病情、诊断辨证,后世脉象主病的诊脉辨证方法,就是对这些理论的扩展和发挥。3.辨析病机《难经》通过脉象辨析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等内容,特别是其依据阴阳脉法提出的“浮者阳也,沉者阴也”(四难),关之前后分阴阳及阴阳相乘、伏匿和关格覆溢脉象等主病机理,对临床很有启发作用。根据脉象辨析病机、病位,常常是辨证论治过程的主要内容。
当代的脉学理论和临床应用虽然继承了《难经》独取寸口三部九候的诊脉方法,但仍存在偏重于脉象主病而忽略脉学理论的倾向。因此,务必要重视《难经》脉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讨“阴阳脉法”、“元气脉法”、“脉证合参”等脉学理论和方法,并与脉象主病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用于临床,以提高脉诊诊病效果。
中医学实习周记
这一周是我们在康复科实习的最后一个周,说起来还真有些舍不得。因为在短短的四个星期里,已不知不觉习惯了这里的氛围,训练的口令、治疗仪器的声响仿佛仍环绕于耳旁。
7月31日,按教学实习要求 ,我们每个实习生要各自进行一次护理查房,而且护士长要求我们脱稿查房。在老师们特意制造的轻松环境下,我开始进行了护理查房,偶尔思维中断时,是老师们那鼓励的眼神让我顺利地完成了我的第一次查房工作。之后,老师们对我这次的护理查房效果给予了肯定,而且护士长还着重强调了疾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问题,希望今后扬优补缺,表现更出色。
中医,我国的医学宝库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我国有许多历代中医名家,如扁鹊、华佗、李时珍。而今天,我们小记者要去中医院一睹中医的风采。
来到中医院,我们径直来到了6楼,由治未病的李艳医师给我们上课,我了解了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草经》,大家在课后可以去看看哦!我还了解了原来中药是指在中医的指导下预防、诊断、治疗人体机能的药物。竟然还有植物类、动物类、介壳和矿物类呢!
中医不像西医,中医有很多无毒副作用的外治疗法,如针灸、艾炙、火罐、刮痧、推拿等,可以治疗很多痛症及内科,外科疾病。听完课,我们又来到了“中医综合治疗室”,一进门:天哪,中医竟然是这么治疗的,实在是太可怕了!我赶紧跑了一个医师后面,他正在和中风的病人扎针灸,只见病人的头上、肩上都插满了银针。见有根银针没插好,医生活生生地拔了出来,又插了进去,可病人却毫无表情,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再看另一位病人,他的肩膀、颈椎上插满了像烟似的艾炙,上面冒着白雾,还散发着腾腾的热气。随后,医生拿了几个充满电流的夹子夹在了银针上,病人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起来,我立马担心起来:“叔叔,请问针灸和艾炙插在身上痛吗?艾炙有什么功效吗?”“只有轻微的疼痛,跟西医的扎针差不多,艾炙呢,可以治疗肩膀疼,颈椎痛,还可以矫正胎位呢!”
每个医院都有药房,中医院当然也有药房啦!来到“放心药房”,一阵浓浓的中草药味扑鼻而来,两个阿姨正在给病人家属配药,小记者们品尝各种各样的中药,药房里其乐融融。
随后,我们去了骨科,知道中医骨伤科相比西医:“不开刀,不吃药,花费少,康复快。”最后,我们还向李艳医师提了各种不懂的问题……
中医,是我们中国的医学,中医花费少,还康复的快,建议大家可以用中医治病哦!
我的特色中医学习经历
脊针反射疗法高级研修班第十九期学员郭爽
有时侯,有些事、有些人,冥冥之中好像有安排一样,不早也不晚。听说脊针反射疗法和谭龙导师,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了解,我就被“对一切就诊的对象,遵循‘由外及内,整体防治,边查边治,即查即治,至简至效’的原则,取穴少而精,基本是一病一穴,多病一穴。强调导引配合,强调远络取穴,注重心理暗示,绝对安全无痛,注重时辰治疗,强调多途径综治,选配穴灵活多变,注重穴位深浅角度,以揣定穴位,以经络辩证,全息反射为主要理论基石”深深吸引了!这不正是我一直苦苦寻找想学习的治疗方法吗?于是,下定决心,一心地想跟谭龙老师学习。
我大学读的专业是中西医结合,从接触中医开始,就喜欢针灸,经常给亲朋好友做针灸治疗,效果不错,但碰到一些常年久病的就束手无策,业余从书本、网络上学习,但收获甚微,心中一直有个念头,就是想找一位好老师系统地学习。但现在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太多,鱼目混杂,培训时间短,学习的知识太局限,收费又高,听好多学习过的朋友都大呼上当的感觉。所以我一直期待着能跟一位知识丰富,学习面广,收费适中的老师学习。
今年9月,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到深圳去,参加谭龙老师举办的第十九期研修班。当时,我女儿六个半月,正在哺乳中,是断奶还是放弃学习?当我决定断奶时,家人和一些朋友说,孩子太小了,我太狠心了,还劝我说现在骗子太多,不要上当了。我心头掠过一丝犹豫,但,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机会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相信自己的判断,遇到了就去争取!感谢我家先生在最关键的时间支持了我,我就毫不犹豫地给我家宝宝断奶了,买好火车票,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经过几十个小时的辗转奔波,我来到了深圳,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此时此刻,所有的疲劳一扫而光,推开门,进去就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和照片上的一模一样,慈祥的微笑,这就是谭龙老师。当时他正在给一位小朋友患者做治疗。他看到我就说:“是郭爽同学吗?欢迎你!”很亲切、很随和!完全没有像其他有名气的老师那样高高在上、严肃刻板的感觉。那一刻,我在心里说,这次来对了,这就是我要找的老师。
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独特,不是传统的理论模式,容易理解记忆。给我讲解剖的是兰兰助教,她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子,我当时感觉我有理论基础,但她给我讲完后我就对她很佩服,详细又很容易记忆,比当年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有效率多了。她讲完后就叫我把所有的骨骼重复一遍,直到记住为止,不能有任何纰漏。她说以前老师也是这么教她记忆的,所以她教我们的时候,也完全是复制老师的教育模式,是老师自己好多年经验积累、总结出的最佳记忆方法。在后来的学习中,我们一边学习理论,一边练习实操,碰到不会的,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为了让我们掌握真正的知识和能力,自己亲自给同学们做靶子,让我们练习手法,一天下来,他的脊椎经常被我们扳错位,但他从来没抱怨过,记得练习腰椎扳法时,我一次就把老师的腰椎扳响了,老师高兴地跟其他同学说,郭爽同学把我的腰扳响了,你们谁赶快来在我身上练习啊,你们都可以的!那一刻,我对老师更加充满了敬佩。在练习针灸时,为了让我们练习得更快,就躺在床上,让同学们在他腿上练习进针和运针,我们练会了针灸,老师腿上却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小红针眼,我问老师疼吗,老师笑了笑,反问我,你说呢?看着老师从床上下来还没站稳又扶床坐下了,同学们眼中都充满了泪水。
和老师接触得越多,对他了解就越深,他就是一位奇人,懂的知识太多了,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才算适合。和老师聊天,能学习到很多知识,从思路、眼界很多方面。老师经常给我们说:学习要多去悟,就是想,用心去联想、去体会。很多东西悟透了,在临床上运用就会得心应手。
老师很节约,他的那种节约,让人有点接受不了。他不缺钱,但还是那么俭朴,剩下的饭菜从来不倒掉,热一热,下顿自己吃,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老师剪头发,是找五块钱剪一次的那种老人家,呵呵,估计是深圳最便宜的啦!还有很多,但他对同学们特别好,让我们吃有营养的,还总怕我们吃不好,总交代家人多做些饭菜。老师小时候在少林寺长大,对现在的一切都很珍惜。他写了很多诗赋,我记忆最深的一句是:珍惜当下,但不执着。这些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学会了坦然面对,解开了以前解不开的心结。
老师希望中医发扬光大,希望强肺派的弟子把中医传承下来。正是谭龙老师那颗仁爱之心,那颗向善向上的力量,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真正的中医爱好者,用他们的真诚、务实、勤奋、执着,去经营这千古长青的中医事业。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深深地被这里的学习氛围吸引着,有太多的记忆,有善良温柔的刘静老师,爱笑的谭永胜,有可爱的叶欣小弟弟,他18岁,我叫他小师弟,他强调我说是师兄,呵呵。还有小蒙古、胖胖的谭武、稳重的何伟、漂亮的璐斯,我们两个一起泡脚,太好玩了!钟茵、淑君还有太多的同学们.我相信,多年以后回忆,一定会觉得这是一生中最充实、最美好的日子。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自己的实践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回来验证老师的方法中,确实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感恩老师,感恩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
奔波在俗世里,不知从何时起,飘来一股清流,逼着每个人优秀。
人过四十,已然不惑。我们听过别人的歌,也唱过自己的曲,但谁也逃不过岁月的审视,逃不过现实的残酷。如若,把心中的杂念抛开,苟且的日子里,其实也能无比诗意。
借一些时光,寻一处宁静,听听花开,看看花落,翻一本爱读的书,悟一段哲人的赠言,原来,日升月落,一切还是那么美。
洗不净的浮沉,留给雨天;悟不透的凡事,交给时间。很多时候,人生的遗憾,不是因为没有实现,而是沉于悲伤,错过了打开心结的时机。
有人说工作忙、应酬多,哪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啊?记得鲁迅有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
不明花语,却逢花季。一路行走,在渐行渐远的时光中,命运会给你一次次洗牌,但玩牌的始终是你自己。
坦白的说,我们遇到困扰,经常会放大自己的苦,虐待自己,然后落个遍体鳞伤,可怜兮兮地向世界宣告:自己没救了!可是,那又怎样?因为,大多数人关心的都是自己。
一个人在成年后,最畅快的事,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学会了独自、沉默,不轻易诉说。因为,更多的时候,诉说毫无意义。
伤心也好,开心也好,过去了,都是曾经。每个人都要追寻活下去的理由,心怀美好,期待美好,这个世界,就没有那么糟糕。
或许,你也会有这样的情节,两个人坐在一起,杂乱无章的聊天,突然你感到无聊,你渴望安静,你想一个人咀嚼内心的悲与喜。
透过窗格,发着呆,走着神,搜索不到要附和的词。那一刻,你明白了,这世间不缺一起品茗的人,缺的是一个与你同步的灵魂。
没有了期望的懂,还是把故事留给自己吧!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颠沛流离,浪迹天涯。有时候,你以为找到了知己,其实,你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花,只有在凋零的时候,才懂得永恒就是在落红中重生;人,只有在落魄的时候,才明白力量就是在破土中崛起?.
因为防备,因为经历,我们学会了掩饰,掩饰自己内心的某些真实,也在真实中,扬起无懈可击的微笑,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困扰。
人生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逝去的当作最美的风景。所以,不要活在虚妄的世界,不要对曾经存在假设,不要指望别人太多。
有些情,只可随缘,不可勉强;有些人,只可浅交,不可入深;有些话,只可会意,不可说穿。
或许,有这么一段情,陪你度过漫长冰冷的寒冬;有那样一个人,给你抑郁的天空画上了温暖的春阳。
但时光,总会吹散很多往事,把过去一片片分割,移植到不同区域,并贴上标签,印着不同的定义,也定义着自己的人生态度。
正如庄子所说:“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不避,顺人而不失己。”外在的世界,只是一个形式,而你内在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江山。
丰富自己,取悦自己,随缘,随顺,随境,你的心才会敞开,才会接纳更多的有可能。这样的人生,眼睛里的笑意,尽是踏实与真味。
年少时,那些说给蓝天白云的梦想,早已遗忘在风中,再也飞不到岁月的枝头。褪去稚气与懵懂,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心里撑着宽阔,却不动声色。
即便,一份静谧的从容是多么的难,但我依旧期待。我相信,人生还会很长,还会一直邂逅,但最美的,必是那个明天的自己。
关于中医的作文
中华文化瑰宝——中医
山东东营市一中王学雯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科学,部分国人认为要想强国,就要西化。这种极端的认识使得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被贬得一文不值,我国的中医理论从那时起就被卷入了尴尬的境地,强势的西医正一点点吞噬掉中医。
李阿姨自学中医,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图书馆和上网。在与她交流之后,我感触颇深,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对于我来说是宝贵的。她没有长篇大论地给我们讲中医理论,而是让我们认识了各种医疗用具、人体穴位图等,并且告诉我们一些平时能用得上的中医治病的小窍门。李阿姨还在我们身上实践,让我们真正体会了中医治病的效果。和西医里那些冰冷的针管相比,中医的用具可有意思多了,那些五花八门的用具是猜不出它们用途的。印象最深的那只酷似钢笔的针,没想到是在耳尖放血用的。乍听阿姨说“放血”这两个字时,不免恐惧,后来才知道不过是在耳尖的穴位上扎一个眼儿流几滴血而已,并且那种疼痛感一般人都能承受,但只在有很严重的炎症时才会用这种方法,它能调节体内平衡,清除毒素。李阿姨还给我们演示了其他诊治方法,比如针灸、刮痧等,都是我们平时鲜有所闻的。
中医讲究气血平衡,人体遍布穴位,尤以脚部和耳部最多,这些穴位大多与不同的器官相关联,因此只要找准穴位揉一揉、按一按,就是治疗。
当李阿姨告诉我这些只是皮毛时,我不禁感叹中医的博大精深,更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古人的智慧感到骄傲。然而这些在一些时尚的国人眼里却不值一提。积极吸取西方先进的文化本没什么错,但如果因此而扔掉流传了上千年的老祖宗的智慧结晶,那就愚蠢了。中医虽然有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但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中医和西医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西医主要是得了病再治,药物全是化学成分,见效快,但有副作用,而中医则主要是让人怎样不得病,重在调理,但见效慢。
美国著名科学家乔治·萨顿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提到,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这彻底否定了中医理论不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说法。
李阿姨还告诉我们,她当时就读的中医学院,打着“中西结合”课改的幌子,把中医定为选修课,西医则必修。现在的中医还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人传承。中医目前是靠拥有纯中医技能的中医师们撑着,他们大多已经50岁以上,80后90后一般没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可悲的还不止中医,还有很多传统文化被我们忽视了,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中医作文
今天重温了一遍金曾豪先生的《蓝调江南》,很喜欢老先生的文风,那种缓缓流淌的感觉,像极了苏州常熟人出生的他,身上独有的那种柔美与平和。
金先生在《蓝调江南》中这样写道:“如今,那些包装花哨的药品占据了药店的门面橱窗,古色古香的药店难以看到了……我想没错,城市应至少保留一座古风习习,儒雅彬彬的中医药店,就当是保护一座文物吧。当一个人觉得情感粗糙时,他可以去那里坐坐,那里有氤氲的药香,更有一种滋润心肺,抚慰精神的情调……”
从小的我就喜欢生病,或者这句话说的并不是很恰当——应该说是生病喜欢缠着我,常常是隔几天就去医院一趟。那个时候的自己,最怕的就是吃药,无论是胶囊还是药片,每每吃起来,总有一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但尽管如此,却一点儿也不排斥中医。那时候中医的老伯伯是很好的,丝毫没有现在医院的医生对待病人的那种粗暴和不耐烦,“医家坐诊亲切,谨慎,乐观,善解人意。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儒雅风度,这和中医店的情调是相一致的。”
每当妈妈和医师去抓药,我变一个人病殃殃地坐在一旁。那时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漂亮的大姐姐,听说他是这家医药店主人的女儿,中考结束,闲赋在家,便来到她父亲的店里帮忙。姐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并亲切地拉我去玩。
这家医药店并没有像金曾豪老先生描写的那样,有一片独特的小菜园,但是药房的墙上确实贴着些许医药圣手的画像。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了,也就没有必要做医店的常客儿,那家中药店却是时常在我的梦中出现。又过了几年,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却执着地要拉着妈妈去那家医药店。但是到了那个熟悉的老地方,却发现原本古色古香的医药店却变成了水泥钢筋制成的大医院。
听别人说当初那家医药店的主人因为没什么生意就将医药店给关了,而他的女儿原本是不同意的,但因为大学的招聘书下来,也就不得不离开。听到这里,我原本仍有些许期盼的心似乎变得灰暗了。
如今,大批外来商品的进入,早就已经将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的文化渐渐失去。如今,就连能与四大发明平起平坐的,这一倾注了伟大先人毕生精力的中药,也会随之消失吗
我想那些镌刻在我生命中的中医文化,永远会附着在我的心中。但是在如此灯火通明的夜晚里,又有多少人会记起曾经那些古老而又悠久的中华文化呢
中医的探索之旅
健康,是宝贵的财富;健康,是人世间的平安;健康,是最大的快乐。最近,我妈妈在“中经堂”调理身体,送了一张体验券,我便决定去那里按摩一下,接触一些新的东西。
妈妈载着我到了城西银泰,到了中经堂。一进去,就是一股中药的气息。整一层楼都装修得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在大厅里坐了一会儿,喝了杯茶,就要开始体验了。总共有这样几个流程:先是用中经堂特有的罐拔罐、看罐相,判定我的身体情况;然后根据我的个人情况进行相应的按摩项目;最后就是让老中医给我把脉,把我需要调理的方法写在健康档案里。这可真是新奇的体验呀!我心里有点小期待。
服务员带着我七绕八绕,到了拔罐的地方。我趴在一个可以给头部透气的床上,背上排了一大堆罐,等待着接下来的安排。不一会儿,一个罐就被拿了下来。调理老师一边一个个的拔掉罐子,一边对罐相说出我身体的状况。我瞪大了眼睛,对这准确的分析感到十分钦佩。
接下来,就要开始按摩了,绕来绕去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房间都有命名,有趣的是这些名字都是人体上的各个穴位名。我被带到一个房间里去,换上了那里宽松的按摩服,衣服为了方便做背部按摩时解开纽扣,是让我们反着穿的。调理老师对按摩师轻声嘱咐了几句,便出去了。按摩师是一个大姐姐,她给我涂上按摩油,一边揉着肚子一边问我平时的一些身体情况,并对我做出一些建议,令我觉得很亲切。按摩完腹部和背部,按摩师就用砭石给我刮痧。时间过得飞快,按摩一个小时的时间已经到了。我的整个身体都舒服极了,非常惬意。
换好衣服,出了小房间,我又回到大厅里。肚子有些饿了,服务员便端来一碗粥和一碟菜让我吃。我不禁感慨这里服务的周到。吃饱喝足,我就马不停蹄地去把脉了。进了房间里,老中医微笑着问我平时身体有哪里不适,并在健康档案里及时做了记录。他还给我两只手都把了把脉,微微点头,又记上了几笔。不过一会,健康档案就被老中医的字迹填得满满的。我临走时看了看老中医,发现六十多岁的医生容貌依然显得很年轻,面色红润,头发也都是黑的,手搭上来给我把脉时,看起来更是健康。要说他有四十多岁都行。中医真是神秘又神奇啊!
一上午的“中经堂”之旅结束了,我接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视野也开阔了许多。今天的体验已经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我对中医的探索之旅还十分的漫长,需要自己慢慢摸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