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短篇
民间小故事
火狐狸
莺莺是一只修炼了九百年的火狐狸,再过一百年,她便是千年狐狸精,可以幻化成人形了。可是她等不及了,她要马上就变为人形。于是她去找修炼了三千年的奶奶,希望她能帮自己实现这个愿望。奶奶说:“修炼不满一千年的狐狸,想要变成人形,办法倒是有的,可是太危险了。”
莺莺听说有戏,不由得喜出望外,急切地说:“请帮帮我,孙女不怕危险。”奶奶经不住莺莺的纠缠,从怀里取出一个小瓶子,倒出一粒金灿灿的丸子,说:“这是我的修炼丹,你只要吃了它;便可幻化为人形……”奶奶还没说完,莺莺已经一把夺过修炼丹,就地旋转一圈,化作一阵轻烟飞走了。老火狐狸望着轻烟飞走的方向,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年秋天,崔詹准备进京赴考,这天他怀揣着借来的盘缠,朝京城的方向出发。日暮时分,他来到一座山下。听人说山上有一伙占山为王的强盗,崔詹不敢贸然赶路,便打算在山脚一座破庙里过个夜,明天一早再绕路走。
崔詹吃过干粮,在破庙里沉沉睡去。不知过了多久,耳边忽然人声喧嚣。崔詹睁眼一看,连呼倒霉,原来碰到那伙强盗下山了。为首的强盗要崔詹把身上值钱的东西都交出来,崔詹想到京城赴考,多方需要银两,怎肯轻易将财物交出,于是苦苦哀求:“各位大哥行行好,小的只是个赶考的穷书生。”一个强盗不耐烦了,举起刀来便要砍:“谁听你啰嗦!”
崔詹看到大刀劈头砍来,心想今晚小命休矣,干脆闭上眼睛等死。忽然,庙外一声娇叱,只听得“呼呼”的暗器声传来,那七八个强盗纷纷倒地而亡。
崔詹战战兢兢地睁开眼睛,只见门外站着一个美艳如花的红衣女子,手持一把宝剑。崔詹慌忙站起来施礼:“多谢女侠出手相救。”
那女子嘻嘻地笑道:“不必客气。”红衣女子走动时,身体总是向左倾斜一下。崔詹暗自惋惜,这姑娘美貌如花,不料竟是个跛子。
崔詹又施一礼,道:“敢问姑娘贵姓芳名?”
红衣女子笑着说:“我叫莺莺,是个习武之人。这一带强匪出没,看你只是个赶考的弱书生,也没个人作陪,我正要上京去,不如咱们结伴同行吧。”崔詹听了正中下怀,连忙应允。
这个红衣女子,正是修炼了九百年的火狐狸莺莺。
于是两人结伴而行。莺莺虽然是个跛子,却身手敏捷,武艺高强,几乎成了崔詹的贴身保镖,一路上保护崔詹的安全,负责寻找旅馆歇脚,张罗饭菜供崔詹享用,崔詹只需发愤攻书便可。因为得到莺莺无微不至的照料,崔詹平安到达京城,状态极勇,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
这一段时间的相处,崔詹觉得莺莺虽然左脚残疾,却生得花容月貌,又心地善良,还将自己的饮食起居照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对莺莺充满了感激和爱恋。两人感情渐深,如胶似漆,一刻都不想分开。
崔詹本想等走马上任后,就偕莺莺回老家举行婚礼。没想到当今皇上相中崔詹,殿试之后,很快便下了一道诏书,要招崔詹为驸马,不得抗旨。莺莺闻旨,脸色发白,心事重重。崔詹看在眼里,十分心疼,他坚定地对莺莺说:“我就是抛官弃职,也决不做驸马。”莺莺生怕崔詹意气用事反惹祸端,忙劝阻他说:“切不可莽撞行事,抗旨是要杀头的,一切须从长计议。”
夜深了,莺莺睡不着,独自在庭院里踱步。据说公主为人刁蛮倨傲,不肯让崔詹纳自己为妾,这可如何是好?正在焦头烂额间,只见眼前红光一闪,一只火狐狸出现,瞬间幻变为一个穿红衣服的老太太站在莺莺面前,莺莺不由得脱口而出:“奶奶!”奶奶问:“看你已幻化为人,那颗修炼丹想必早被你吃了吧?”
莺莺见奶奶满面愁容,十分奇怪,于是追问:“奶奶为何叹气?”
奶奶这才说:“那天你夺了修炼丹就跑,我本来想告诉你,你功力尚浅,吃了千年修炼丹,一年之后,不但你九百年的修炼,就连你的肉身,都将灰飞烟灭。我这次来特地告诉你这一点,你要提早做好打算。”
莺莺闻言,惊恐万状:“孙女应该如何打算?”
奶奶指了指崔詹的卧房,说:“你为那个人萌动了狐心,为他吃了千年修炼丹而幻化为人形。如今要保全你自己,唯一的办法是将他杀了,吸光他的血,才能破解你体内丹毒的诅咒,而且还能提前得到一千年的修为。”
莺莺大吃一惊,连连摇头:“不,我不能杀了他还吸他的血。”奶奶叹了口气,说:“你如若不忍心,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人狐殊途,你要好自为之。”奶奶说完,身体一旋,化作一阵轻烟,消失在夜色中。
在莺莺的坚持下,崔詹最终迎娶了公主,莺莺以丫头的身份留在驸马府内。公主是个刁蛮任性并且嫉妒心很强的人,她见莺莺虽然跛了一条腿,却生得倾国倾城,把她这个堂堂公主的光芒都掩盖没了。府内有如此美丽的丫头,已经令她很不安,女人的直觉还让她嗅出了崔詹对莺莺不寻常的感情。她曾想把莺莺赶出府去,崔詹拼死阻拦过,这让她更嫉恨莺莺,于是便故意折磨她,派她去干最脏最重的活儿。
崔詹心疼不已,莺莺却微笑着忍了。她知道人狐殊途,崔詹最终还是要娶人类的女子为妻。与其让他娶别的平凡女子,倒不如让他娶了公主,至少皇家的福荫可以庇护他。
有一回崔詹遭奸臣陷害,按律法本该论斩,幸得公主挺身而出,四处活动,找她的皇兄皇弟帮忙,请她的皇姑皇叔甚至皇太后出面求情,而她本人则在皇上皇后面前哭得肝肠寸断,皇上念及亲情,终究不忍,于是派了心腹大臣暗中重查案件,最后证明驸马是清白的。公主爱夫心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挽救了崔詹一命。这件事情让莺莺觉得,崔詹当了驸马,日后必定前程无量,自己即使灰飞烟灭,也没有任何遗憾了。
一年的大限快到了,今晚月到天心的时刻,就是自己灰飞烟灭之时,莺莺感觉身体慢慢地分化为一小块一小块,最后变成一群夜色里飞舞的萤火虫,在驸马府里久久徘徊不去。火狐狸莺莺知道,自己只有几天的寿命了,很快便要死去。
莺莺莫名其妙地失踪了,这让崔詹痛不欲生。萤火虫每晚都飞到崔詹的窗前翩然起舞。这些忽然出现的萤火虫让崔詹的哀伤减轻了一些,他走出房间来到这群闪光的萤火虫当中。萤火虫忽而排列成崔詹的名字,忽而排列成莺莺的名字,令崔詹不由得触景落泪。他不知道,这是莺莺最后为他而跳的舞蹈。接下来的几天,萤火虫再也没有出现过。
一天夜里,老火狐狸潜入了崔詹的房间,打算杀死他为孙女报仇,当她来到崔詹的床前,提剑想下手时,却见崔詹怀抱着一顶红狐帽在睡觉。红狐帽是莺莺生前最爱的宝贝。老火狐狸心想,这人倒真是很爱我的孙女。但随即又想,要不是他,我孙女也不会死。心下怨恨,提剑就刺将下去,忽然她惊叫一声,仓皇逃走。崔詹的颈项上,分明挂着一个虎形八卦符坠子,知道她惧怕虎形八卦符的人,只有她的宝贝孙女了。老火狐狸忽然老泪纵横,对着野外苍茫的夜空咒骂自己的孙女:“莺莺呀,你为何死了还不忘保护那个该死的人类!”
崔詹暗地里派人到全国各地寻找莺莺,当然杳无音讯。崔詹思念成疾。一天深夜,他掉入一个深沉的梦堕,他梦见莺莺在哭泣,他走近去想安慰她,她却马上站起来走开,远远地望着他,眼神充满了哀伤。崔詹心里一阵怜惜,眼前忽然景象变幻,换了另一种场景。崔詹感觉眼前的场景似曾相识,这不正是他十岁那年的光景吗
往事在梦里历历重演:十岁那年,他在树林里看到一只红得鲜艳的火狐狸,被猎人放置的捕兽器夹住了脚,那只脚被夹得血肉模糊,即使放出来,估计也得残废。火狐狸痛苦地低吟,眼神哀哀地看着崔詹。崔詹顿生怜悯,他找来工具掰开捕兽器,用金创药仔细为它敷了一遍,并撕下自己的衣袖给它包扎了伤口。做完这一切,他才放开火狐狸,它马上箭一般飞奔而去,奔到不远处时,它忽然回过头来,定定地看着崔詹,朝崔詹温柔地叫了几声,似乎在向他表示感谢,然后瘸着一条腿消失在树林深处……
刘驼子和裸美人
城南监狱的狱长有个战友带着夫人从北京看病回来途经此地。狱长的战友已做到师长的官,仕途正是灿烂前程,可是中年丧妻,便又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省歌舞团的年轻夫人,不料新婚不久,偏偏夫人得了一种怪病,头顶上长了个馒头大的恶疮,而且越来越大,久治不愈,求遍了京津沪名医,一个个束手无策。众人都劝师长陪夫人吃吃玩玩,以尽夫妻之义务。师长长吁短叹。那夫人虽然恶病缠身,却掩不住通体春光秀色,依旧花容月貌,活脱脱的一个病美人,愈发让人怜香惜玉,师长怎忍美人逝去
狱长见师长整天愁云紧锁,心中十分同情,对师长介绍说,狱中有一要犯专治疑难杂症,何不让他一试?病急乱投医,师长此时只得听任战友摆布,将夫人死马当作活马医,让犯人一试。狱长叫出死刑犯刘驼子,替他去掉镣铐。此人五十上下年纪,驼背,脸上瘦得拿修脚刀削不出肉来,两眼狡黠,一看就不像个正经人。师长皱皱眉头,叫过狱长问此人犯有何罪?当他得知此人利用行医犯有奸妇女罪,已经判为重刑时,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但是事以至此,只得让刘驼子一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刘驼子的小命已经是按钟点数的人,事到如今高墙之内,当着师长和狱长的面,两只色迷迷的眼睛在师长夫人身上滴溜溜地转:“这病我医过,而且包治,但有一件事不知师长配不配合?”师长见他口出大话虽有怀疑,但夫人病入膏肓,别的也没有办法,只得勉强点头低声说:“就依你。”刘驼子说:“你既然答应依我,就得一切按我的方案,可别反悔!”师长盼夫人康复心急,望着这个死刑犯只得又勉强地点点头。刘驼子语出惊人地说:“夫人必须脱去所有衣服,让我和她单独待在一个房间里仔细瞧瞧再定方案!”那个时候的人没有现在的人思想开放。师长年方四十血气方刚,堂堂七尺男儿,身居高位,年轻貌美的夫人怎能受死刑犯的侮辱?刘驼子话音刚落,师长怒发冲冠拔出枪对准刘驼子脑袋正要扣动扳机,正在这时,狱长连忙冲过去将师长扣扳机的手掰着向上,“砰”地一声,枪对天响了。狱长急忙叫狱警将刘驼子捆得像一条弯麻花儿,正要拎进监狱。
站在一旁静静地听他们说话的师长夫人大步过来:“慢,就依他办。”夫人既然态度坚决,师长犹豫了一下没出声,刘驼子和夫人去一间房子里掩上门。他让夫人脱得一丝不挂,夫人像个听话的孩子,乖乖地听从他的摆布。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房内,刘驼子在光天化日下,尽情地欣赏裸美人。天哪,上帝怎么雕琢出这盖世无双精美绝伦的尤物!刘驼子虽触摸过上百的女人,但却从未见到世上居然有如此国色天香的裸美人。他两只眼睛蛇信子一样舔过夫人的每寸皮肤,正当刘驼子想蠢蠢欲动时,突然听见“砰”的一声,刘驼子以为师长的枪又对准自己的脑袋开枪了,不知不觉裤裆里濡湿了一片。原来是夫人碰翻了身旁的小凳,他仿佛才还过魂来。刘驼子一惊想到自己是死刑犯,想到门外的狱长和师长,想到自己的任务,才定下神来给夫人看病。他以一个医生的眼光左瞧右看,上瞟下瞅,理清脉络,最后叫夫人脱了鞋,光着身子站在一张小凳子上。刘驼子从袖里亮出一把修脚刀,闪电般地对准夫人脚板上的穴位轻轻地一划,刀口处滴滴答答地流下脓血来,头顶上的脓包渐渐地小去,夫人感到一阵阵舒畅。
却说师长在外面耐心地等了两支烟的工夫,不见两人在房内有什么声响,实在等得不耐烦,生怕刘驼子欺负夫人,迫不及待地踢开门冲进去,原来门未关锁,只是虚掩着。他看到夫人一丝不挂站在凳子上,不禁满面怒容,再看看夫人朝他笑笑,一脸轻松的感觉,头顶上的恶疮不见了,凳子下一堆脓血。没过三天,师长夫人的顶疮渐渐地收了口,精神也好多了。师长出于感谢,在狱中摆了一桌酒,招待刘驼子。后来刘驼子减刑出狱,继续行医,成为当地名医。这是后话。
中国民间小故事
宋朝皇帝赵匡胤的御膳房里,有一个专门做面条的师傅,名叫王保久。
这年腊月,王保久经皇上恩准回乡省亲。回乡途中,他坐着八抬大轿路过一个小镇,从轿帘里看到当街有一家面馆,门脸儿不算大,只是门口的那块招牌却十分醒目,上书两个烫金大字:面王。王保久心想:我身为御面师都没有称王,你小小一个荒村野店,居然敢挂这样的招牌?于是他喝令停轿,带着一帮随从大摇大摆地走进面馆,想给他们点儿厉害瞧瞧。
王保久唤过伙计,说:“给我来一碗龙须汤面,再来一碗羊肉烩面,每根面条粗细、厚薄都要均匀,否则,看我不摘了你们面王的牌子!”
不一会儿,伙计就将面条端了上来。王保久拿起筷子在面碗里搅了一下,将筷子朝桌上一扔,对伙计喝道:“把你们大厨给我叫来!”伙计不敢怠慢,忙去后堂把大厨请了出来。
大厨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人,王保久撇着嘴冷笑一声:“就做这样的面,也配称面王?”他大手一挥,朝他的那帮随从一招手:“去把那牌子给我摘下来砸了!”
王保久这话一出口,早有随从应声奔出门去。年轻人一看,急忙劝阻说:“客官请息怒,这块招牌是镇上的乡民送给家父的,已经挂了几十年了,‘面王’二字本是玩笑话,客官还是不要当真的好。”
王保久一听满面怒容:“既然牌子是送给你父亲的,那好,你去把他叫来,我要跟他比试比试。他要赢了,我不但不砸你们牌子,还要敲锣打鼓给你们换一块纯金招牌,可若要比输了,哼,那就别怪我不客气!”年轻人见王保久不像是开玩笑,怕父亲不来,这块招牌真要被砸了,于是急忙点头说:“客官请稍等,我这就去请家父来。”
不一会儿,年轻人就搀着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丈从门外走进来。
“唉,”老丈叹了口气,“我还能比什么呢?早年终日拉面,两条胳膊早已积劳成疾,自从把面馆交给小儿后,我就再没动过面板啦!”
老丈说到这里,想了想,说:“我这双手虽然不中用了,但是幸好还有一双脚,若是开门做生意,用脚拉面那是对客人的不敬,不过只是比试的话,倒也无妨吧?”
王保久走到后堂灶房,和老丈比试起来。比什么?做“裤带面”。
裤带面的特点是面薄而韧,入口筋道,嚼起来有劲儿。做这种面,讲究的手法是揉、擀、抻、拉,反复加工,直到将一块面团抻拉得薄如锦缎,状如裤带,弹性十足,然后将它切成细条下入沸水,暴煮三滚,浇上调好的汤汁,才算大功告成。
王保久自然不用多说,本来就是行家里手。单说那老丈,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坐上板凳,脱去鞋子,让伙计挽起裤管,洗净双脚,然后就在脚上撒了一层薄薄的面粉,从面盆里夹起一块面团,双脚在面板上一沾,飞快地揉搓起来,时而双足并踩,时而虎步拉抻,一块面团转眼之间就被他的双脚拉成了裤带形状的面条。
这些随从盯着王保久喝彩鼓掌,还骂老丈说:“这个老东西的,居然敢跟我们御面师争高下,也太不要脸了!”
那老丈本来气定神闲专心擀面,可一听“御面师”三个字,脸色不由微微一变,一紧张,一张面皮被抻成了两段。老丈停下脚,让自己稳稳神,想了想,弯下腰将抻坏的面皮往旁边一放,从盆里又揪下一块面团来,重新开始做。
不一会儿工夫,他们两个人的面都做好了,煮出锅一比较,老丈做的虽厚薄均匀,但与王保久的相比,却失之筋道,入口虽滑溜,却少了几分嚼头。老丈满面戚容,摇头叹息:“小老儿今天算是遇到高人了,这块招牌小老儿自己摘了它。”
王保久得意地穿起外衣,系上腰带,亲眼看着老丈的儿子摘下招牌,这才钻进轿子,启程上路。可是走出不远,他忽然惊出一身冷汗:“天哪,真是活见鬼了。”原来此刻,他发现自己原先系在外衣上的腰带,此刻竟挂在轿帘一侧,随着轿子起落在他眼前一晃一晃,而系在他外衣上的,却是老丈先前做坏了的那半条裤带面。
王保久明白了,刚才比试时,一定是老丈听到那帮人喊自己御面师,为了给自己留面子而故意输给自己的。
王保久忙命随从掉头回去,可是当他们冲进面馆时,已是人去楼空,只有空荡荡的墙壁上还留着四句似诗非诗的顺口溜:半碗面条半碗汤,半条裤带惹祸殃;做面本是为糊口,何必非要争面王
短小的民间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颉是皇帝的史官,他长着跟龙一样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眼睛。
他异常喜欢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他也十分爱动脑筋或者是想问题。他每一天抬头观察天上星星的变化,看乌龟背上的花纹、雀鸟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样貌和形象,经常在自我的手上描画事物的形体和特征。久而久之就创造丁文字。苍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上天下起鱼点一样的粟米,怕人们光顾写字。将来人们饿肚子。鬼在黑夜里偷偷的哭泣,龙也藏躲起来,是因为怕文字把他们的丑恶行为记录起来,昭告天下,使他们遗臭万年。
这就是文字的由来。
民间故事传说
民间故事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一起;来看看精选的民间故事吧!
鸳鸯石的传说
仫佬山乡有个村庄叫中寨,寨前有一峭壁深岩,岩洞中有一种石头,叫“鸳鸯石”。关于它,有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中寨有一个年轻姑娘,名叫勒耶,生得聪明、美丽,心地善良,是仫佬山乡有名的歌手,方圆十里八寨的后生谁不羡慕,他们常来和她对歌,向她求婚,可是,都被她拒绝了。
那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到了,这是仫佬人的歌节。大清早,勒耶身穿靛蓝花边衣,下套彩色百褶裙,脚穿鸳鸯白线鞋,头插双龙白银簪,打扮得似仙女一般,便和同伴们一起去走坡①。后生家们见了,蜂拥而来,纷纷要和她对歌。人们听了,给对歌人让出一条道来。只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后生走过来,笑着唱歌,这时,勒耶瞄了那后生一眼,只见他长的身强体壮,英俊朴实,心中十分高兴。她接着唱。
后来,勒耶打听到后生是东寨的放牛郎,名叫索卜。两人便经常一起走坡对歌,一起上山割柴草,互相帮助,相亲相爱。不久,俩人订下了婚约。
勒耶和索卜相爱的事,象春风一样传遍了村村寨寨,老人们都说他们是天生一对。可是,也有的人说,勒耶有福不会享,多少富家子弟她不爱,偏偏去爱一个放牛郎。这话很快传到了勒耶贪财的阿妈耳里,她又气又急地说:“女儿呀,你是妈心上的肉,俗话讲:‘嫁给富汉,肉汤泡饭;嫁给穷汉,鼎锅刮烂。’婚姻大事由阿妈为你作主!”勒耶听了,羞羞答答地说:“阿妈呀,强扭的瓜不甜。我心里有谁,谁就是我爱的人……”
阿妈拿她没办法,一气之下,便把她关在竹楼里,对她说:“如果你不依阿妈,以后你再也别想到外面去了。”这样,勒耶无法和索卜见面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八月十五歌节又到了。勒耶天天想念索卜,但自己被关在竹楼里,整天做鞋、绣花,又怎能见到索卜,倾吐心头的痛苦呢?她从窗口望去,仿佛看见了索卜消瘦的面容,不由得伏在窗前暗暗哭泣。突然,远处传来了索卜的歌声:这歌声多么亲切!她抬头向外望去,只见寨前的大榕树下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是可怜的索卜吗
索卜听到了勒耶清脆、动听的歌声,知道了勒耶的处境,又是高兴,又是发愁。他发誓要把勒耶救出来。
勒耶听了,心里万分高兴。她想,只要逃了出去,就由不得那心狠贪财的阿妈了。
但过了好几天,却不见索卜来,勒耶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莫非索卜遭了难?这天夜里,她正坐在竹楼上沉思,突然听到阿妈在堂屋里正和人在讲话:“做了东寨老爷的二房……嘻嘻!你们娘仔算是老鼠掉进了米缸罗!那老爷家里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你这做外母的也有了靠山啦!……老爷说,明日就来接亲……”接着又听见阿妈正和那媒婆清点着彩礼。勒耶冒了一身冷汗,心里想道:索卜呵,今晚不来救我,阿妹便是阴间的鬼了!等到半夜,她把一条彩带挂到屋梁上,正要上吊,突然一个人从窗外纵身跳进房间里来,一把扯下了彩带。勒耶定神一看,来人正是索卜。索卜拉起勒耶的手,两人便从窗口跳墙逃走了。第二天,东寨的寨佬一帮家丁吹吹打打,抬着轿子,前呼后拥,到中寨来接亲,谁知新娘却不见了。寨佬又气又急,当即下令家丁四处查找。家丁们找遍了山山洞洞,查遍了村村寨寨,都不见勒耶的踪影。
原来当晚勒耶和索卜逃出来以后,躲到了寨前山上的峭壁岩洞里。第二天寨佬的家丁入寨的情景,他们看得清清楚楚。他俩想:这山是寨佬的山,地是寨佬的地,哪有我们的活路可逃呵?俩人紧紧相抱,坐在岩里发愁。勒耶说:“事到如今,我们生要生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块。”就这样,他们一直紧紧地抱在一起坐着。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这对情人慢慢变成了两块石头。寨上的人对他们忠贞的爱情都十分敬佩。可是,狠毒的寨佬却咬牙切齿地说:“死了我也不让你们在一起!”便叫家丁带着火药,把岩洞里的两块石头炸得粉碎。石头虽碎了,但人们只要把一颗颗碎石头放到醋里,它们仍然会自己合拢来,紧紧靠在一起,就象一对吻颈鸳鸯。于是,人们把它叫作“鸳鸯石”。
杜宇化鹃
古时候有一个男子忽然从天上降落下来,落在蜀国东南的朱提,他的名字叫杜宇。恰巧在这个时候,有个名叫利的女子,也正从江源的井水里涌现出来。这天造地设的两个奇人两情相悦,便结为夫妻。杜宇自立为蜀王,号称望帝,把郫地定为他的国都。
望帝当权的时候,很关心人民的生活,教导人民如何种植庄稼,时常叮嘱大家要抓紧天时季节,不要耽误了田里的生产。那时,蜀国的水灾时有发生,望帝虽然忧念人民身遭祸难,但一时也想不出有什么好的办法把水患根除。
有一年,忽然从江水里浮上来一具男尸。令大家惊奇的是,这具男尸竟然逆流朝上浮,而不是顺流往下淌,于是人们便把他打捞上来。更奇怪的是,刚刚打捞起来,尸首一碰到江岸的土地就复活了,他自说是楚国人,名叫鳖灵,不知怎么,一不小心失足落入水中,便从楚国一直他到了这里。
望帝听说江水送来一个怪人,也暗暗称奇,于是便命人把他带来相见。两人一见如故,谈得情投意合。望帝觉得鳖灵不但智慧聪明,并且水性很好,在这个水灾为患的地区,是用得着这个人才的,便任命他为蜀国的宰相。
鳖灵做宰相没有多久,一场洪水忽然暴发巫山的峡谷过于狭窄,把长江的水流壅塞住了。望帝就叫宰相鳖灵去治理洪水。鳖灵在治水这件事上,果然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带领人民凿开了巫山,使壅塞的水流通过巫峡,奔流到夔门以外的大江里去,将洪水的灾患平息了。
望帝因为鳖灵治水有功,自愿将王位禅让给他,鳖灵接受了王位,号称开明帝,又号丛帝。望帝本人却跑到西山隐居了。
望帝在西山隐居没有多久,隐约听到一些谣传,对他的名誉有很大的伤害。谣传说,当鳖灵到外面去治水的时候,望帝却在家里和鳖灵的妻子私通。鳖灵治水回来,望帝自己感到羞惭,才把王位禅让给鳖灵,自己跑去隐居起来。
中国短篇民间故事
中国短篇民间故事:定州陵北庙的传说
记得在我还很小很小的时候,听老人们传说:“那时东汉光武刘秀称帝前,王莽为了篡位,就想将自己的亲外甥刘秀杀死”,(据老人们说,刘秀是真龙天子是杀不死的)所以便留下了很多关于王莽追杀刘秀的传说故事。
现在的陵北庙,过去叫吴黑坟,现在也叫吴黑坟。只是位置在河北省定州市明月店镇陵北村,当地的百姓称陵北庙,是刘秀坐了皇帝后为纪念吴黑才修此坟的。
传说,有一天吴黑正在田中耕地,突然从南向北跑来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男孩儿。这个男孩儿上前便说:“老人家请救救我后面有人要杀我,快把我藏起来。”
老者说:“我就一头牲口,一把犁怎么救你呢?”
那男孩儿说:“我倒下你用土把我埋上好了。”老者应声,少年男孩便躺在地沟里。老者顺耕三趟、倒耕三趟男孩便被埋上了。
等王莽追上来问:“老头儿,刚才的男孩儿哪儿去了?”
吴黑摇了摇头说:“没看见。”刚才还在你这儿,一会儿工夫哪儿去了?王莽一气之下,便把吴黑给杀了。男孩儿被埋在土里,时间长了会把他憋死的,蝼蛄便上前在他的鼻子前面钻了两个洞。男孩儿很生气地说:“用土埋我还埋不上呢,你还给我钻洞。”一气之下便把蝼蛄从脖子处揪断了。
蝼蛄说:“我是好心,怕把你憋死了才给你钻洞的,你却把我揪断。”
男孩儿一听有道理,便问:“那我怎么救活你呢?”
蝼蛄说:“你去树上掰一个毒格针来(一种树上长的刺针)将我插上便活了。”(不信你捉住一只蝼蛄揪断,看一看就知道了)男孩儿照做。
蝼蛄活了说:“你让我活过来吃什么?”
男孩儿说:“那儿饥了那儿吃吧!”因为男孩是皇帝,
金口玉言,蝼蛄便受了皇封却又听错了。听成了那儿稀了那吃。(不信你留心看一看,越是没有苗的地方,蝼蛄就越是去吃。)
刘秀见吴黑被杀死了,悲痛万分,哭罢多时,用土将吴黑的尸体埋好继续向前走。(等刘秀做了皇帝后才为吴黑修的坟)刘秀逃到了定州市叮咛店镇一个塔耳洼村时,又被王莽发现,他赶忙躲到塔耳洼村的村边一片苇田里,苇田里有一个小水濠(存死水的坑)。王莽派了大量的兵也没有找到刘秀,就将这片苇田点着了火走了。却有一只狗发现了刘秀,便用尾巴尖沾着水围着刘秀转一圈,又沾点儿水围着刘秀转一圈;直到苇田全部烧光,只有刘秀呆的地方没有点燃,等大火自灭,狗的一条腿便也累断了,再也不能动了。
刘秀说:“狗啊狗,你为救我把一条腿都累断了,我又怎么救你呢?”
狗说:“你用泥给我捏一条腿吧。”
刘秀便用泥给狗捏了一条泥腿,并叮嘱说:“你撒尿时要将这条泥腿抬起来以免冲断了。”从此,狗撒尿时便将那条泥腿高高地抬起来。刘秀继续向北行,走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山脚下,又被王莽发现了,刘秀赶忙躲到山洞里,进洞的时候却把蜘蛛网撞破了,蜘蛛怕王莽发现了刘秀,就赶忙将网织好躲在一旁。
王莽派士兵进洞搜察。士兵说:“不用进洞了,蜘蛛网都没有撞破怎能走进去一个大活人呢。”王莽只好带兵走了,刘秀又一次得救了。刘秀从洞中出来,看见一只苍蝇在上面沾着,便误以为是它救了自己。
便说:“你救了我有功,以后谁家做了好菜好饭你先吃。”苍蝇感激不尽。以后你看谁家做了好菜好饭的你先到。可把蜘蛛气坏了,从此肚子越来越大了……
刘秀骑马逃到定州市一个叫咛店镇的村时,口干舌燥,马跪地刨坑,便有清水溢出,此后人们叫它马刨泉……
关于刘秀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在北京登基,他想起曾经救过自己的人吴黑,便下令给吴黑修坟,当地的百姓十里八乡车来车往,也不知道修了多少天,修了多少年……
有一天有一个小脚老太太上前问:“你们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车辆在干嘛?”
百姓们说:“给吴黑修墓。”
小脚老太太又问:“修多高?”
百姓们说:“修的刘秀在金銮宝殿上看到坟尖为止。”
这可修到什么时候呀!小脚老太太说:“我来帮你们修吧。”
百姓说:“我们这么多人大车小辆的修了好多天好多年了都还没修完,你个小脚老太太能修多高。”小脚老太太不语,围着这个庙绕了一圈,一个方向抓了一把土,用衣襟抱好,用力向上一扬,瞬间一座几百米高的一座坟茔就修成了。
百姓们便说:“这是个神仙快追”。百姓在后面追,小脚老太太在前面跑,眼看快要追上了,老太太坐下来倒了倒鞋里的土,又起了一个小土包,叫脱鞋郎,(在侯家洼村口)小脚老太太从此就不见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冬季的十月十二(农历)便成了庙会。这时候正好是冬闲季节,十里八乡的百姓,也有百里千里的游客,乘火车坐轮船来这里观庙会,上香、赶庙、唱大戏好不热闹。当地的百姓每年到这个时候,就象过节一样。
已记不清是哪一年哪一月下了三天三夜的雨,附近的百姓晚上就听轰隆一声响,坟的中间塌下一个很深很宽的大土井,井有多深谁也不知道,有多大也没人知道。当地百姓说,当时是深不见底,后来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现在已不象过去那么深了,不过每年上庙的人向里投的供品香烟、白酒、花生一类的供品看上去却很小,里面有四个模糊的石门,据说是埋藏了很多的珍贵文物。
当地的百姓还传说:“有一天,有一个大旋风把两个过路的一男一女卷了进去,说里面有先生教他们读书,再后来人们又说,几年后又把两个学生送出来了”。里面便长出了两棵春树,同是一根生,却是两棵不同的树种,一棵开花结果,(说是象征女的)一棵不开花结果,(说是象征男的)现在的树很粗,很壮,听说就是当年的那两个学生。没有人知道它们究竟有多粗,树深有多高,总之是枝繁叶茂已经超过了土井上方几十米高了。
过去还听老人们讲,解放初上面有很多的庙,庙内有神泥像,后来解放了破四旧立四新都拆了。
周边的百姓传说:“过去谁家结婚、生子、老人过世只要是大摆宴席,头一天晚上,烧上三柱香,磕上三个头,用多少的桌椅板凳,第二天清晨早已摆放整齐,你拉走去用就行了。不过用后及时送还,后来随着人们的思想不断变化,用后不及时送还或不照还,以后也就不灵了。”
中国短篇民间故事:定州八角井的传说
定州北门街有个八角井,它是定州八景之一。关于井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古时候,定州城方圆几十里都是汪洋一片的大湖,湖水混浊发黑,连鱼都没有。一天,东海龙王来到这里,龙颜大怒说:“这里上有清风,下有明月,藏风聚气,可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怎么会变成大水一片呢?”龙王立即吩咐道:“查个清楚,是哪个水怪盘踞此地?”查的结果是黑龙小妖在横行霸道,强行督战,还淹死了上千个黎民百姓。龙王听后,把脚一跺,下令道:“捉拿黑妖,就地问罪,将此地变成人杰地灵,物化天宝的好地方。”
说话之间,捉到了黑龙小妖,用粗粗的铁链子锁着,使它动弹不了,并派西山灵芝仙子看押。就在这一夜,在龙王爷踩脚的地方,四周出现了城墙,环绕城墙还有清凉的河水,城墙上长满花草,红的绿的鲜艳夺目,周围百姓的高兴劲就甭说了。当时百姓唱出了这样的歌谣:“花城环四壁,清水弯弯转,鹤啼松头月,金银福寿天。”歌谣唱的起劲时,不知谁喊了一句:“看呐,这儿出了八角井了!”人们闻听一下子涌了过去,是真的,通往东海的地眼变成了八角井,砖砌得整齐平滑,井深无底,井口大如磨盘。水面横着一条铁链子,是龙王把黑龙小妖锁在了井底,永远不让它危害定州百姓,并派西山灵芝仙子在井内常年看管,东海龙王在地上还为仙子造了庙堂,塑了金身。
从此,定州城从来没有遭到水涝灾害,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国短篇民间故事:定州城的来历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定州城不是陆地,是很大的一片湖泊。那时,人们为了求个吉利,把湖叫“太公湖”。
太公湖方园几十里,百姓靠打鱼为生。据老人们说,湖中央有个很深的地洞,直通东海。东海龙王的二太子、三太子特别喜爱击拳格斗。如果两人搏斗起来,常常从东海开始,一直打到太公湖,闹得湖水象开了锅,浪涛冲天,天昏地暗,淹了庄家,冲坏了房屋,周围的老百姓遭了殃。
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个干巴老头,雪白的胡子垂到胸前,看年纪有七、八十死。人虽老,但不弓腰,不驼背,两眼炯炯有神。这老头儿每到一处,都口称要买木材,有多少要多少,价钱由卖方自定。但有一件,必须送到太公湖边才给钱。不几天工夫,那老头就把太公湖四周围的树木全部买了个净光,湖边的木头堆积成山。老头也怪,每天对这堆木头锛锛砍砍。这一带的老百姓都不知道他想做什么。
等过了六六三十六天,老头儿把这堆木头全部砍光溜了。趁傍晚没人的时候,他把这堆木头全部放进了太公湖里。说也怪,这些木头一到湖里,就自动往一块凑,很快就凑成了一条大船。这条大船正好和湖一般大小,一条大桅杆高高矗立在船的中央。到了半夜子时,老头儿又暗暗使法术,把太公湖周围拦挡洪水的土坝搬到了船上。这样,船往下沉,水往下走,湖水也就全都顺着地洞流到东海那里去了。
第二天清早,人们起来到外面一看,感到和以往不一样了,好像缺少了什么。又好像多了什么。这时有一个年轻的后生突然嚷道:“大伙儿看,湖边的木头没有了!湖水也没有了!”人们一看,真的没有了太公湖,只有一个桅杆似的大树杆直插往东海的地洞口上。人们猜测,准是观世音南海菩萨见这一方人生活太苦,前来搭救人们的。 从此,人们便在这里开荒造田,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太平日子。
到了宋朝,由于雨淋日晒,年代过久,桅杆腐烂掉了,用桅杆堵住的海眼又冒出水来。人们为了不再受过去那种苦,就在海眼处建了一座塔,把海眼压在塔的下边,并给这块地方取名叫“定舟”,以永保太平。后来,由于每个朝代都在这里设州置衙,人们便把“定舟”二字改写为现在的“定州”。
短篇中国民间故事
短篇中国民间故事一:黑将军的宝藏
相传在西夏的时候,有个名叫黑水城的都城,居住着一位君主,英武绝伦,能征善战,号称黑将军。他是黑水城的最后一位君主,不甘心偏安一隅,出兵争霸。后战败,逃回黑水城。敌军包围黑水城,久攻不克,见城外额济纳河流经城中,便用沙袋堵塞上流水源,断绝城中用水。黑水城的守军于城中掘井,但挖至很深处仍滴水未见。黑将军决定率军出城作战。战前,黑将军将所存白金八十余车连同其他珍宝倾入井中,又亲手杀死妻小,以免落入敌手。随后,他率军出战,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身亡。敌军攻入城中,搜遍全城未见宝藏。
此后,黑将军留下宝藏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前往寻宝,但宝藏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
短篇中国民间故事二:张童入冥
金末,平兴县(今属河南)南函头村有个张老汉,以捕鹌鹑为业,当地人戏称他为「鹌鹑」。他年纪已经很老了,只有一个独生子,因年少,人称张童。
一天,张童突然死去。张老汉夫妇感到年老无依靠,哭得死去活来,恨不能随儿子一起死去。到埋葬这一天,张老汉挖地一二尺,上面用砖垒个墓,说:「我儿还活。」人笑其痴,而也有为老汉悲哀的。
三天后,张老汉夫妇又到墓地痛哭,忽听墓中有呻吟声,吃惊地说:「我儿果还魂了!」赶快扒开棺材,把儿子抬回家。
张童醒后,索要汤粥,说:「当初,被小鬼带到冥司,儿向冥官哀告:『我爹娘年老无依无靠,请让我服侍余年,等送葬毕,死无所恨。』冥官很怜悯,说:『今放你归,回去告诉你父亲,如能放弃打捕鹌鹑之业,你的命便可以延长。』」
其父听他这样说,立即尽焚网罟等捕猎工具。
短篇中国民间故事三:王生冤报
金朝河东北路定襄县(今山西定襄南)邱村,有个名叫王胡的人,以烧制陶瓦为业。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带着其子王生到山东烧窑。
一天,有强盗九人,被官兵追捕,逃到砖窑躲藏,对王氏父子说:「我们带有不少金银,要是不被捉住,保住性命,钱财愿与你们父子平分。」王氏父子于是匿盗窑中,使官兵未能找到。王氏父子顿起歹意,点火烧窑,把九人熏死,携强盗的财宝还乡。数年间,王家已成为当地首富。泰和中,王生到五台山朝圣,途中突然惊恐落马,被仆人救回家。王生口作鬼语,目怒骂道:「尉司追我辈已得脱,中分货财,足以致富,便发恶心,都将我烧死。寻之数年,乃今见汝,偿命即休。」遂持刀逢人乱砍。王家无奈,召何道士驱鬼。何道士作法,鬼诉讼前冤。何道士知鬼说的是真话,非法可制,教以作黄起度,或许可解脱。王胡面对斋坛吐露真情,人们才知道其致富的缘由。王胡又大建一祠,日夕祈祷,但王生没几天就死了。
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
从前有座大山,大山脚下有个村子,村子里住着一个老婆婆,她有三个外孙女儿,老大聪明能干,叫门搭儿;老二听话温柔,叫门鼻儿;小的乖巧可爱,叫炊帚骨朵儿。
有一天,老婆婆做了好多肉包子,装了满满一竹篮子,提着去看她的三个孙女儿。
那天艳阳高照,老奶奶沿着山路走呀走,不一会儿,就出了一身大汗,她在路旁边找了块大石头坐下,打算歇一会儿再往前走。
忽然吹来一阵风,小树丛传出来一阵“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紧接着,一只大灰狼钻出树丛,朝她走来,怪声怪气问她说:“老婆子,往哪儿去呀?”
“看俺的外孙女儿门搭儿、门鼻儿和炊帚骨朵儿去哩。”
“篮子里装的啥呀?”
“装的肉包子哩。”
“给我个包子尝尝呀。”
老婆婆急着想把大灰狼打发走,就朝它扔一个肉包子。
见肉包子飞来,大灰狼张大嘴,一口就把肉包子吞进肚子。
但是,吃完一个肉包子,大灰狼没有离开,它流着口水,又对老婆婆说:“味道不错,再给我一个吧!”
老婆婆只好又扔过去一个。
大灰狼一口吃掉第二个肉包子,还是没有离开,它问老婆婆说:“老婆婆,你三个外孙女家在哪里呀?”
“我的门搭儿、门鼻儿和炊帚骨朵儿在枣树村里哩,她们门前有一棵大枣树。”
听了这话,大灰狼站起身,龇着牙,朝老婆婆扑过去,把老婆婆吃掉了。
“肉包子好吃,人肉更好吃。”大灰狼说,“那门搭儿、门鼻儿、炊帚骨朵儿年纪小,皮肉嫩,肉汁多,不知道多好吃呢!”
大灰狼流着口水,穿上老婆婆的衣裳,提起老婆婆的竹篮子,拄起老婆婆的拐棍儿,系上老婆婆的头巾儿,朝门搭儿、门鼻儿和炊帚骨朵儿那枣树村走去。
它走一程,歇一歇,又走一程,又歇一歇。慢慢挨到天黑,狼外婆来到大枣树下,看到门边有个大石磨,它一屁股在石磨上坐下,把尾巴藏在磨石眼里,然后它捏住狼鼻,学着外婆的腔调,开始叫门:“门搭儿、门鼻儿、炊帚骨朵儿,来给外婆开门哩。”
大姐门搭儿隔着门问:“外婆,你的声音怎么这么粗?”
“外婆今天给你们做肉包子,给烟灰呛了嗓子眼。”
小妹妹炊帚骨朵儿走到门背后,正想开门,大姐门搭儿一把拉开妹妹,把脸凑近门缝看一看,大声说:“你不是俺外婆,你脸上没有黑雀斑。”
狼外婆连忙从地上抓起一把荞麦皮,往脸上一抹,脸上有了黑斑点。
它又叫门:“俺脸上有黑雀斑哩,乖孙女儿,快给外婆开门。”
二姐门鼻儿拉开妹妹,把脸凑近门缝看,看到狼外婆脸上的黑斑点,就走到门背后要开门,大姐门搭儿一把拉开她,把脸凑近门缝儿一看,大声说:“你不是俺外婆,你腿上没扎绑腿儿。”
狼外婆连忙从地上抓起两根高粱叶子,往腿上一捆:“这不是绑腿儿吗?乖孙女儿快开门!”
门鼻儿和炊帚骨朵儿隔着门缝一看,大声说:“她有黑雀斑,又有绑腿儿,就是俺外婆!外婆别着急,这就给你来开门。”
门闩一拉开,狼外婆马上走进屋里。它关上门,吹灭油灯,对三个孙女儿说:“门搭儿,门鼻儿,炊帚骨朵儿,天不早了,咱赶快睡觉吧!今晚谁跟外婆睡一头儿?”
大姐门搭儿说:“我大了,我不跟外婆睡一头儿。”
二姐门鼻儿说:“我要跟门搭儿睡一头儿。”
小妹炊帚骨朵说:“我最喜欢外婆,我要跟外婆睡一头儿。”
就这么着,炊帚骨朵跟狼外婆睡床头,门搭儿和门鼻儿睡床尾,不一会,三个小孙女儿“呼噜呼噜”睡着了。
半夜里,大姐门搭儿翻了个身,碰到个毛茸茸的狼尾巴,她吓了一跳:“外婆,你的腿为什么毛茸茸的呀?”
“我给你捎来了一团麻哩。”
过了一会儿,门搭儿听到床头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就问:“外婆,你吃啥呀,让俺也尝尝。”
“外婆夜里咳嗽,吃个胡萝卜你也眼馋吗?给,吃去吧!”说着,顺手扔过去一节。
门搭儿接过一摸,天啊,原来是一段血糊糊的小手指头。她心里马上明白了,大声对着床头喊:“外婆,我要拉尿了。”
“真是懒人屎尿多——到床底下拉吧!”
“不行啊,床底下有床神。”
“到灶边拉去!”
“不行啊,灶边有灶神。”
“那你到门背后拉去!”
“不行啊,门背后有门神哩。”
“臭丫头片子,那就到门外拉吧!”狼外婆很生气。
门搭儿披上衣裳起了身,走到门背后,拉开门闩,从门边拿了个竹背篓。她到井边拿了一条长井绳放进背篓,又到厨房抱了一罐菜籽油放进背篓,然后她背上背篓,爬上门前的大枣树。
狼外婆吃完了炊帚骨朵儿和门鼻儿,伸出爪子到床尾去摸,左摸摸,右摸摸,没有摸着门搭儿,她爬起身走出门外:“门搭儿,三更半夜,你在哪儿呢?快回到床上睡觉!”
门搭儿说:“外婆,我在枣子树上呢。”
“你在枣子树上做什么呀?”
“我在枣子树上看老鼠嫁女儿哩,红灯笼,绿宝盖,拿个绣花鞋子做花轿,老鼠在屋顶做大戏。”
狼外婆一心只想吃掉门搭儿,就说:“红灯笼,绿宝盖,拿个绣花鞋子做花轿,老鼠在屋顶嫁女儿,外婆也想看看哩!”
“外婆也想看,就爬上树来看吧!”
狼外婆搂着枣树干往上爬,门搭儿把油罐打开,让菜籽油流到树干上,菜籽油滑溜溜,狼外婆爬到一半滑了下去,它再爬一次,爬到一半,又滑下去。
那狼外婆摔得鼻青脸肿,对树上大声喊:“乖孙女儿,放你井绳下来,拉外婆一把。”
门搭儿放下长井绳,让狼外婆抓着绳子,用力往上拉,拉呀拉,拉呀拉,眼看着就要拉上树杈了,门搭儿松开井绳,只听“扑通哗啦”一声响,狼外婆重重地摔倒在地,没有声响了。
风吹枣树,枣树摇晃得很厉害,门搭儿紧紧抱住枣树杈,她一直在树上待到天亮。太阳出来,她从枣树上爬下来,看见大灰狼穿着外婆的衣裳,包着外婆的头巾,已经摔死在枣树下。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天早朝,大部分群臣没到的时候,乾隆爷问先到的大臣汪文瑞和刘文举:“两位爱卿这么早来,可在家里吃过燕窝汤和点心?”
汪文瑞诚惶诚恐地抢先答道:“臣家里人口众多,开支颇大,吃燕窝汤和点心只是偶尔,平时每天早上不过吃碗水饺、面条或喝碗豆汁、吃几个鸡蛋而已。”
见汪文瑞在皇上面前显示自己清廉,刘文举也说他家早餐经常只喝一碗豆汁、吃几个鸡蛋。
乾隆听了汪文瑞和刘文举这番话,瞪了他俩一眼,说:“一个鸡蛋需要十两银子,朕都不敢吃那么多,你们一个早上就吃好几个,还敢说自己穷?看来朕该查查你俩的账了。”
汪文瑞和刘文举听了乾隆这番话,想起刚才自己的口不择言,肠子都悔青了,他俩知道这必是内务府的人做假账,和御膳房的太监们沆瀣一气蒙皇上。但他俩不敢明说,知道一旦明说了,内务府和御膳房的人知道了会挤兑他俩不说,就是皇上也饶不了他们,因为这等于告诉世人,看似英明的乾隆皇帝也不过是一个任人哄骗的二傻子。
当然,汪文瑞和刘文举又不能不接乾隆皇帝的话茬儿,要不然,皇上还真怀疑他俩是收受到贿赂的贪官呢。
所幸汪文瑞和刘文举很快就想出应对之策,敷衍乾隆说,他们买的鸡蛋都是些便宜的货,不过几文钱一个罢了,自然不能和宫里采购的极品鸡蛋相比。
乾隆听了这话,不但没有释疑,反而更加困惑,他自言自语道:“怪哉,为何同为母鸡所产之蛋,竟有玉、石之别?”
汪文瑞和刘文举暗暗叫苦,心忖:这一个谎扯出去了,必须得再扯新谎来圆前谎,可这新谎咋扯
好在汪文瑞是个久处庙堂的圆通老吏,他在刘文举呆若木鸡之时,灵机一动,想出新招。他旁征博引地对乾隆说:“田黄石是寿山石的一种,劣质老坑石也是寿山石的一种,可这两种石料的品质却是天差地别。”
乾隆听了这话,若有所思,没在鸡蛋价格的问题上追问下去,汪文瑞和刘文举这才松了口气。
这君臣三人又说了一阵闲话,众臣就三三两两地来了,乾隆皇帝开始升朝议事。
汪文瑞和刘文举以为关于鸡蛋的话题也就到此了结了,谁知散朝后,乾隆又留下他们,他饶有兴致地叫俩人在第二天早朝时带几个鸡蛋来,他想看看,几文钱一个的鸡蛋和十两银子一个的鸡蛋究竟有何不同。
这下,乾隆可给汪文瑞和刘文举出了个大难题,都快把他俩愁死了。因为傻瓜都知道,世上鸡蛋的区别只是个头大小而已,口味还不都差不多
汪文瑞忧心忡忡地回到家,满腹的苦楚又不好对家人和下人讲,但闷在肚中又解决不了问题,明天上朝面君时咋办
心急如焚的汪文瑞在院内踱来踱去,竟鬼使神差地来到位于西偏院的厨房。
他抬头一看,发觉自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下人待的地方,正要离开,忽听一个小厮与大厨正粗喉咙大嗓子地闲聊。小厮说他早晨去菜市场买菜,遇到件稀奇事:有个卖鸡蛋的主竟在卖一筐已变了味的坏鸡蛋,这种坏鸡蛋还要一文钱一个。谁知,还真有二傻子掏钱买这种无法食用的坏蛋。
大厨讥笑小厮道:“你懂什么,这种进不了伙房的坏鸡蛋是当肥料卖给养花人的,坏鸡蛋用泉水调稀后,是培育兰花的上好肥料……”
汪文瑞听到这里,心里就是一动,他不等大厨把话讲完,三步并作两步闯进厨房。
大厨和小厮见主人慌慌张张地闯进来,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傻傻地站在原地,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汪文瑞指着大厨和小厮,叫他俩放下手上的活计,赶紧去菜市场,不论价格高低,一定要把那筐坏鸡蛋买回来。
听了这番没头没脑的话,大厨和小厮不知是主人吃错了药,还是自己听错了。尽管心里犯嘀咕,但他俩可不敢向主人细问详情,只得急三火四地奔向菜市场。
他们原以为拿铜钱买坏鸡蛋,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不料,当他俩赶到菜市场时,竟有大买家将那筐坏鸡蛋全买下了。
两人这下可急坏了,大厨见买卖双方正在付钱,忙喊道:“且慢,我愿出三文钱一个买下这筐鸡蛋。”要知道,当时的物价是,五文钱可买两个新鲜鸡蛋。
忽听有人愿出三文钱买一个坏鸡蛋,卖蛋的小贩可乐坏了,他忙推掉那买家递上的一串铜钱,要与大厨交易。那买家见有人挡横,也不甘示弱,将坏鸡蛋的价格抬到五文钱一个。大厨为了买到坏鸡蛋,又将价格抬到八文钱一个。就这样,双方轮番哄抬下,每个坏鸡蛋竟卖到一两纹银。最后,大厨和小厮因出门时没带多少银子,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那筐坏鸡蛋被那个买家拿走了。
一两银子买一个坏鸡蛋这件亘古未有的怪事立即轰动了整个菜市场,引来众人围观热议。卖坏鸡蛋的小贩目睹此情此景,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他也猜不透这事是福是祸,急忙怀揣着银子,溜之大吉。
当大厨和小厮垂头丧气地回府时,望穿秋水的汪文瑞见他俩两手空空地回来,忙问何故。待听完大厨将详情禀告后,汪文瑞当即五内如焚,昏倒在地。
在众人呼喊声中,汪文瑞睁开双眼,绝望中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急忙谢绝匆匆赶来的医生诊脉,吩咐备轿去刘府议事。汪文瑞猜得一点没错,这筐坏鸡蛋全给刘文举的管家买走了。
当刘文举见汪文瑞匆匆前来,便知其来意。刘文举心想,现在他与汪文瑞已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要是汪文瑞摆不平这事,他也过不了关。想到这里,刘文举忙热情接待了汪文瑞,并慷慨地送了一半坏鸡蛋给汪文瑞。
第二天上朝时,汪文瑞和刘文举如坐针毡。好不容易等到散朝,乾隆叫汪文瑞和刘文举取出几文钱一个的残次鸡蛋给他看。
内务府太监先在大海碗中敲开七个宫中的鸡蛋,这七个鸡蛋均是蛋香四溢、油光闪闪的双黄蛋。待打开汪文瑞和刘文举带来的十几个鸡蛋,立即就比出个天上地下来了。这些鸡蛋,全部是单黄不说,绝大多数的还散黄,散发出浓浓的臭味。
乾隆见状,忙令太监停止“比蛋”。他深表同情地对汪文瑞和刘文举说:“二位爱卿,你俩也太节俭了,以后几文钱一个的残次鸡蛋还是不吃为好,要吃就吃十两银子一个的极品鸡蛋。”讲完这话,乾隆还颇有感触地说:“难怪民间百姓常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民间故事会
明朝嘉靖年间,云县发生了一桩命案,“张记布店”的大公子张秀才,被人大卸八块,扔在了燕子山脚下的树林里。此事很快就惊动了县衙,可不等捕快勘察完现场,就有一个樵夫跑来说,他见是“云燕钱庄”的黄大公子和张秀才一起进的树林。
捕快一听,立马赶往“云燕钱庄”的宅院捉拿黄大公子。黄大公子正在书房看书,忽见许多公差闯入,他还来不及问明事由,就被几个衙役三下五除二地用铁链锁了。街坊邻居都认为,黄大公子和张秀才情同手足,他绝不会是杀害张秀才的凶手。可第二天过堂时,县太爷还没动刑,黄大公子就全盘招认了,县太爷一拍惊堂木,就判了他一个斩立决。
将被砍头的前一晚,狱厨李一清提着一道菜来到死囚牢房,黄大公子哪有心思吃饭,只说了一个字:“滚!”说完一回头,却看到碗里是一块被精雕细刻成少年模样的豆腐。
黄大公子颇为好奇地拿起筷子,哪知筷尖刚碰到那豆腐,那“少年”微震,竟然缓缓裂开成八块,开裂处流出红红的汤汁,乍一看,好像鲜红的血液一样。黄大公子甚感神奇,起筷一尝,八块豆腐各有风味。他不由连声道:“好!好菜!从未尝得如此美味,死也足矣!”
李一清盯着黄大公子瞧了半晌,道:“这道菜叫做‘大卸八块’,是照着张秀才的相貌雕出来的,你若真是凶手,看见这道诡异的菜,又怎能如此气定神闲,安心品菜?黄大公子,你既被人冤枉,为何不把真相说出来?”
黄大公子丢下筷子,道:“先生绝非普通的狱厨!不知先生是何人?”
李一清问道:“你可曾听过‘神厨李’这个名号?”
黄大公子肃然起敬,道:“神厨李乃皇帝身边的御厨,号称天下第一名厨。十年前遭御膳房总管程云夙诬陷,被贬为狱厨。让‘天下第一名厨’一辈子只能给死囚做断头饭,这可比杀头还难受啊!程云夙这一手,可真够歹毒。”
李一清叹口气,说:“你说出了我的冤屈,不知你的冤屈呢?”
黄大公子也叹了一口气,就把自己放弃申辩的原因说了出来。原来,黄大公子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阿宝。十几年前,黄大公子的亲生母亲去世后,黄父就娶了刘氏做填房。刘氏为人贤惠,视黄大公子为己出,对他疼爱有加。后来自己生了阿宝后,对黄大公子也是不改初衷。这些恩情,黄大公子铭记在心,所以,当衙役告知他杀了人,他心里就明镜似的,知道杀害张秀才的凶手一定是弟弟阿宝。
阿宝打小就好吃懒做,长大后又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在外债台高筑。一天,张秀才就把这事告知了黄大公子,并说:“你这个弟弟啊,迟早会把你们这个家败光的!”黄大公子听了,也只是叹气摇头。谁知这话,却被正准备出门的阿宝听到了,于是便埋下了祸端。
李一清听完黄大公子的讲述,不由得问:“你明知是你弟弟所为,为啥还为他顶罪?”
黄大公子仰了一下脖子,叹道:“二娘对我有恩,阿宝又是她唯一的儿子,我怎忍心不管不顾?”
李一清直言道:“张秀才与你情同手足,你却让杀害他的真正凶手逍遥法外,你这样做,对得起他吗?而你又为他蒙冤偿命,他在九泉之下能闭目吗?你如此纵容,只会让阿宝变本加厉!”
一席话让黄大公子醍醐灌顶,若有所悟,可他转而一想又犹豫了。李一清忙问:“怎么了?”
黄大公子道:“此案并不是那么简单,那樵夫在公堂上敢信誓旦旦指证我,恐怕是有人花钱买通了他,再说那县太爷又贪婪成性,而我现在身无分文,如何翻得了案?”
李一清道:“这你可放心,巡抚大人现正在云县视察民情,你速速将冤情写下,我替你将诉状递上去,或可免于一死。”
一盏茶的工夫,黄大公子就把诉状写好了,李一清拿了状子,匆匆离开了牢房。
巡抚大人接到状子后,就亲自调查张秀才的命案,由于有黄大公子提供的线索,不消几日就破得此案,凶手果然是阿宝。原来,那天阿宝听得张秀才和哥哥的谈话后,便起了杀心。几天后,他雇凶杀害了张秀才,然后买通樵夫诬陷黄大公子,以期独享父亲的万贯家产。
因为李一清的仗义相助,黄大公子洗脱了冤屈。出狱后,两人成了挚友,黄大公子常请李一清到家里喝酒,还三番五次要李一清下厨。李一清只笑说,自己奉旨只能给死囚做饭,给他人做饭那是抗旨,要杀头的。
黄大公子甚感遗憾,每每想到此事,更对迫害李一清的程云夙恨之入骨。
没过几日,黄大公子又请李一清到家里喝酒,可到了掌灯时分也不见李一清来,却见仆人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说,李一清在路上被人打了。黄大公子忙随仆人来到街上,只见李一清满身是血,昏倒在地。黄大公子二话不说,急忙把李一清扶回家,好生照料。
等李一清缓过神来,黄大公子才把事情问了个清楚。原来,李一清帮黄大公子申冤的事,不知怎么传到了程云夙的耳朵里,程云夙便告诉皇帝,说李一清不安心在牢房里给死囚做饭,却到处揽官司。皇帝一听,也大为光火,便叫锦衣卫去教训教训李一清。
原来好友挨打,全是为了自己的事。黄大公子心里既是内疚,又是愤慨。一连好几日,他食不知味,夜难成寐,心里像堵了块铅石般难受。他心里想着,一定要为李一清做点什么才是。
几个月后的一天中午,黄大公子无意间听说程云夙为给皇帝办寿宴,明天要到南郊去采办食材。黄大公子暗下决心,要替李一清出口恶气。
第二天,他就埋伏在程云夙要经过的路边。临近中午的时候,程云夙领着两个厨工,拉着一辆车来了。黄大公子待他们走近,“呼”地从草丛中跃起。
中国民间故事
一、朱元璋微服私访
话说那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和刘伯温二人到民间微服私访。
君臣二人东游西逛不觉来到徽州府歙县地带,忽听后面锣鼓喧天,人声噪杂。
二人忍不住回头看,但见大道上一群穿红着绿的人拥着一顶漂亮华丽的轿子敲锣打鼓而来,二人知道这是民间迎亲的队伍。
刘伯温不是等闲之辈,他晓阴阳,知天文地理。他的足智多谋比得上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先生。
他掐指一算,不由暗惊道:不好,今日乃七煞忌日,这户人家娶亲为何用此忌日
君臣二人停住脚步候在路旁。
不一会迎亲队伍来到眼前停下。
朱元璋见了花花绿绿的民间小轿感到新奇,伸出双手在轿顶上来回摸了摸道:“这位姑娘好福气,居然坐上如此小巧玲珑的轿子出嫁。”
刘伯温悄悄扯住迎亲队伍中的一老者问道:“敢问老丈,今天这婚嫁喜日是何人所择?”老者回道:“是大田庄钱老先生所择。” 刘伯温暗道:这钱老先生竟用忌日迎亲看来非等闲之辈。 君臣二人随着迎亲队伍望大道而去。
他们来到王庄时,只见男男女女都喜笑颜开跑向庄中祠堂。
刘军师忙扯住一汉子问道:“敢问老哥,贵庄今日因何一派喜气洋洋气象?”
汉子回道:“客官有所不知,我庄新建‘王氏之家’祠堂,定于今日吉时上梁,二位客官若有兴趣同去参加庆典如何?”
刘伯温一听又是吓了一跳:这宗祠上梁关系到整个庄的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事,是庄里的头等大事,谁个大胆敢用七煞日上梁
于是又问道:“请问老哥,贵庄宗祠今日上梁之吉是何人所择?”
“定此吉日的是大田庄钱老先生。二位客官若无其他事,小民告辞了。”
那汉子边答边向祠堂奔去。
刘伯温一听暗道:又是钱老先生!
君臣二人一则闲逛无事,二来有心看看村民上梁景象,便也尾随着汉子进了新祠堂。
但只见“王氏之家”不仅宽敞明亮,而且雕梁画栋,做工甚是考究。不由得朱元璋快步登上后堂用双手抱了抱四根又圆又大的柏木堂柱。
喜得那刘伯温在天井边檐的长条青石上背着双手踱过来踱过去丈量着这祠堂的长和宽,计算着它的总面积呢。君臣二人着实新奇了一会,这才又向旁人打听道:“敢问老哥,那上梁吉时定在何时?”那人回道:“听我们族长吩咐说,上梁吉时要等到‘天空下雨,鲤鱼上树,头戴铁帽,木马骑人’时。”
刘军师听了暗笑道:这钱老头也真是的,书上只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时辰,何曾有如此怪时辰,再说世上只有鸟儿上树?人骑马儿,那鱼儿没有翅膀怎能飞上树?那木马是木头的,怎么会骑在人身上?分明是故弄玄虚,蒙骗人家。
他抬头看看天空,但只见晴空万里,不曾有半点即将下雨的兆头。
如此看来这钱老先生纵有千算万算,这一回可要失算现丑啦。
正当他洋洋得意时,哪料天空突然变脸,未及半个时辰,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就下起了豆大的雨点,紧接着倾盆大雨“哗哗哗”地下。
正在这时,只听祠堂门口参天的榧树上传来一个快乐的声音:“族长,时辰已到!”族长马上庄严地下令:“上梁!”顿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披红挂绿的正梁徐徐上升。
原来刚才下大雨前,有两个庄民正在村外庄稼地里拆收临时用来守候野猪保庄稼的茅棚,见天空下大雨,慌乱中一人双手抓住铁锅盖上头顶跑回村来,一人抓起木风车扛着往家跑,这就是所谓的“头戴铁帽、木马骑人”啦。
而更巧的是那“鲤鱼上树”呢。庄民王二卖了一条鲤鱼拎着回家来,快到村时遇上了下大雨,便忙不迭地将鲤鱼挂在路旁的银杏树的树枝上,自己站在树干旁躲雨。
这一切都被族长安排的在榧树上专侯怪时辰的小伙子看在眼里,他急忙大声禀报族长,族长便命令上梁。
君臣二人心中称奇,有心会会大田庄的钱老先生这位异人。
当晚君臣二人在族长家借宿,次日一早告别族长赶往大田庄去。
却说君臣二人紧走慢赶了半日来到村脚,见有户人家门口晒谷场上晒满了谷子,一男孩手持竹竿在一旁赶鸡。
刘伯温抬头见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大雨即将来临,不由着急招呼道:“小娃子,还不赶快收谷子!”
男孩听了朝内喊道:“爷爷,客人说天空就要下雨了,快出来收谷子吧。”
只听屋内喊道:“乖孩子,不妨事!今日有青龙精经过此地,天空不会下雨!”
君臣二人闻声大惊失色,断定这位老者就是闻名的能掐会算神通广大的钱老先生,逐向内喊道:“钱老先生,我们来拜访您了。”
这时从屋内走出一位虽头发花白但却红光满面,步伐矫健的老人。
他笑呵呵地道:“我早料到今日有贵客临门。”
刘伯温一听又是一惊问道:“晚辈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敢问老先生因何用七煞忌日迎亲上梁,难道故意加害他人不成?”
钱老先生笑道:“有道是一物降一物,万物相生相克,况这凶杀吉利之日乃人所定。老朽本不敢定此吉日,但掐指一算,此日虽凶,但有青龙精缠轿、抱柱,还有文曲星踏基,大忌变大吉,故而敢定此日。”
刘伯温一听更觉惊奇,心中暗忖道:可不是吗
朱元璋乃天上星宿下凡,当今皇帝象征龙,民间有真龙天子之说。他昨日无意间摸了摸迎亲花轿,这就是青龙精缠轿。
他又在祠堂拥抱过堂柱,这就是青龙精抱柱。
而我这军师,人称文曲星下凡,昨日在祠堂内来回踏步,这不正应了文曲星踏基吗
到此时,刘伯温更加确信这钱老先生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若能请得此人和自己一同协助朱元璋治理天下,何愁天下不太平盛世。
想到此便将他二人的真实身份和盘托出,并恳请他出山。
谁料钱老先生听后把头摇得像个货郎鼓:“治理天下?老朽一生只喜山野不喜高堂,实难从命。”
说着唤了孙子进屋“哐当”一声关上大门闭门谢客了。
君臣见状只得相视一会摇头叹息着往别处私访去了!
二、夺取紫金铃
昔日,这大别山中有一群金丝猴,这些猴子矫健异常,穿山逾岭、爬崖越壁如走平地,攀援上树蹦跳如飞。它们在一只强壮的公猴王带领下,春夏秋三季钻入万山丛中不见踪迹。冬季下山到有人住的地方觅食,成为当地一大景观。
每到冬天,很多人来这里观看猴群嬉戏,热闹非常。官府因势利导在山中修建了观猴亭,供达官贵人观赏娱乐。
这年深秋,一场小雪飘飘扬扬洒落下来,猴子们都下山了,本郡的鄂王爷听说后带着家眷来到了观猴亭。贵人们聚集在亭中,看前方万丈悬崖上群猴嬉闹,他们边看边扔饼果,引猴子跳到亭边捡吃。
此时,鄂王的爱女百花郡主,手拿一只紫金铃,跟一只瘦小的猴子闹着玩。她对小猴摇着金铃,清脆的响声诱得小猴子乐不可支,过来手忙脚乱地抢铃儿,其野趣憨态惹得贵人们哈哈大笑。
大家兴至盎然逗耍着小猴子,没防备山上的那只老猴王,眨眼间,老猴王箭一般跳下来从郡主手中夺走紫金铃,飞身跃上悬崖。众家丁急去抢夺,哪里夺得回来!
老猴王连蹿带跳地玩摇着铃儿,郡主丢了紫金铃,急得哇哇大哭,众人兴趣顿时全无。
此铃是皇家之宝,非同小可:去年春上王爷带郡主进京面圣,到太后宫中请安。太后见小郡主长得如花似玉十分喜爱,便将随身所带紫金铃赐给了郡主。
御赐之物,如丢失是要掉脑袋的,鄂王爷心知肚明,此铃一旦丢失,不但鄂王府上担待不起,而且连累地方官乌纱帽戴不稳当。本来是观猴取乐的,如今倒取来了忧愁,急得鄂王爷吃不下、睡不稳。
黄州知府柳宗吕,向鄂王爷献上一计:挂榜悬赏,谁能从猴王爪中夺回紫金铃,赏白银千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时间各路能人,来到大别山捕捉猴王,夺宝请赏。
那猴王岂是等闲之物,白天黑夜在丛林中穿梭蹦跳,山多岭多,它时隐时出、时伏时现,众人闹腾了一个多月,连个紫金铃的影子也没见到。鄂王爷在府上如坐针毡,柳知府说,此猴王已有百多岁了,估计是个成妖作怪的猴精,须高人才能成事!
王爷加赏,到了第三日,有一个叫赛悟空的高人来揭榜,此人上屋奔梁如履平地。谁知赛悟空引着一伙捕猴徒弟入山,在林中追逐了半个月,落得伤痕累累,一无所获。
接着,有位叫候三的高人,来揭榜文。此人以捕猴驯猴为业,熟悉猴子的习性。他领着鄂王府的兵丁,带着刀枪弓弩、锄耙钩绳、筐套竿索,在冰天雪地里待了一个多月,历尽千辛万苦,只将猴王手下群猴悉数捉获,但还是近不了老猴王的身,只得蔫头耷脑,无功而返。
鄂王爷忧心似煎,眼看冬季将过,春天一到,猴群度过缺粮期,就会钻进万山丛中,远离人们视线,再想寻找难上加难。紫金铃万一让猴王玩腻了,扔到哪个山沟、荆棘洞里,再去寻找岂不是大海捞针。
王爷无奈,只得将赏金加到五千两。谁知,榜文挂出好几天,竟无人敢揭。鄂王爷急得整日长吁短叹。这天,突然下人来报,说有人揭榜了。王爷像溺水者抓到一根稻草,忙叫揭榜者进来。
那人进来之后,王爷顿时大失所望。
原来,揭榜的人竟是个瞎子,自己走路拄根拐杖还一歪三晃,怎么能进山去跟猴王周旋
王爷勃然大怒,骂瞎子不知好歹,敢在这个时候戏弄王爷,喝令家丁将瞎子拉下去打五十大板。
瞎子不慌不忙地说:“王爷不要小瞧人,自古没有金刚钻,谁敢揽瓷器活儿?”说话的声音恰似铜钟,一下子把王爷给镇住了。
王爷态度软下来,他问瞎子有何办法夺回紫金铃,并要瞎子立下生死状。
瞎子说只要王爷答应他的要求,就签下生死状,保证夺回紫金铃。王爷为了夺回紫金铃,这时候什么条件都答应。
瞎子签下生死状,若半月之内没夺回紫金铃,他的性命听凭王爷处置。瞎子叫王爷放出捕获的群猴,让它们上山找猴王。又让王爷下令,山上山下的村民,把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部拿回家里严密收藏,把山地收割时漏下的少量庄稼收拾干净。
山里人养狗多,瞎子又令每个村子都放狗守村,不让猴子溜进村偷东西吃。
做完这些后,瞎子把一篮鲜水果放在眼前,这篮鲜水果是他专门从外地弄来的,雪地里放着一面大鼓,他让王府家丁远远埋伏,听到鼓声再冲过来,自己盘腿而坐等待猴王出现。
雪夜,凛凛冷气穿肌扎骨,四面寂憩无声,瞎子双腿盘坐雪地像一尊木雕,他在那里纹丝不动地坐着,已经三天三夜了。此时,残冬未尽、大雪封山,漫山遍野并无半点食物。猴子们已有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饥饿逼着它们下山来。因没有游客丢果饼,村子又被严密封锁、狗群守护,它们根本无隙可钻。众猴子饿得嗷嗷直叫,猴王急得干摇紫金铃,一点办法都没有!
一天晚上,猴群在山边转悠。猴王鼻子异常灵敏,立即嗅到一股鲜果的味儿。它悄悄下山,见雪地里端坐一人,一只手托着一只果子,一只手放在膝盖上。
猴王看见人,吓得跑上山去。此时,皓月当空照得雪地明如白昼,那人坐在雪地上一动不动,如泥雕木刻一般。猴王又悄悄靠近,那人似没有感觉。
其实,瞎子早闻出一阵骚气,知道猴王下山来了。他眼虽瞎耳朵却异常灵敏,猴王那极微小的气息,他都感觉到了,但此时他却像老僧入定。
猴王围着瞎子转了好几圈,见没有一点动静,就放心大胆过来观察。这猴王狡猾异常,在瞎子身边转了好长时间,悄悄看瞎子的动静。最后,猴王终于忍不住了,它闪电般的扑向瞎子,抓住他手中的果子。瞎子凭着神奇的感觉,瞬间从猴王爪中抢下紫金铃,捏住紫金铃后迅速击鼓。远处埋伏的家丁立即冲过来,猴王正要抢铃,见众人扑来,吓得心惊胆战,慌忙逃入山中。
事后,王爷饶有兴趣地问瞎子:“这么多高手都奈何不了那只猴王,先生怎么轻而易举夺回了宝贝?”
瞎子说:“这很简单,人再敏捷,绝对对付不了这只机灵敏捷的猴王,唯一的办法是以静制动。心不受外界影响,身才能纹丝不动。惊魂未定的老猴王,错把人当成没有生命的木石雕塑,才敢过去抢人手上的果子,就在它伸手拿果子的瞬间,人才有机会抢过它爪上的紫金铃。”这需要极静的守候,除了瞎子,一般人很难达到这种完全入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