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题库及答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语文大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①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增量回归,创作水平明显提升。这是电视剧业界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成果,是管理部门从源头促创作、大力扶持优秀剧本的重要收获。

  ②献礼剧是近两年现实题材主旋律剧的主体内容。其表现内容和视角丰富多样,表现重心各有侧重,落脚点皆是表现中国的时代变革与中国人的心灵变迁。这些作品多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努力在社会变革中展现改革者的家国情怀与人物的情感命运,以普通人的生活变迁来折射时代洪流与社会百态。

  ③现实题材剧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蕴,首先由人物性格和行动来承载。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群像的丰富性,直接构建着作品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世界,是作品生活实感与艺术品质的基础要素。与此同时,现实题材剧中的人物总是生活中具体的人,有一定的社会身份和所从事的行业特色,通过恰当的形象化、艺术转化予以有效表达,是确保作品艺术似真性的前提。

  ④都市情感剧、家庭伦理剧、青春爱情剧等类型作品在现实题材剧中占比最多。前不久播出的《都挺好》借助纯熟的叙事技巧、一流的表演水准,打破了不同圈层的接受壁垒,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冲击力。作品对世事沧桑、人世沉浮,对善良仁义的传统美德的表现,让这类剧赢得了独特的口碑。2019年农村家庭伦理剧《麦香》《绽放吧,百合》《春暖花又开》等表现了逆境中的善良与坚守,带给人们朴素的美感。

  ⑤优秀的青春爱情剧,不只需要年轻靓丽的面孔,更需要有趣、有精神品质的灵魂,需要创作者发现生活的慧眼,跳出模式化窠臼与狭小的思想格局。2018年的这类剧中既有表现留学生生活又杂糅了反腐元素的《归去来》,也有杂糅体育竞技元素的《甜蜜暴击》等,将个人成长与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青春书写,为电视剧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⑥现实题材创作要将现实主义原则贯彻始终。近期《大江大河》《最美的青春》《外滩钟声》《启航》《都挺好》《破冰行动》等作品的成功,恰恰是将现实主义原则贯通了创作制作全流程,有力证明了影视艺术的原创力是合力的结果。电视剧的叙事容量大,传统的单兵作战式创作日益被集体创作代替,因此造成一些作品缺乏严谨的整体构思和逻辑线索,贯通的故事被小品化的“事故”替代,不少剧情通过“事故”相连来保持戏剧张力、吸引观众,由此造成作品段落之间的割裂感。当然,表演不在线、艺术匠心缺失、制作粗劣同样会伤及作品的生活实感,造成创作质量不均衡。

  ⑦现实题材承担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创作者需要保持与时代积极热情的对话关系,深入开掘生活、进行有效的艺术转化与提炼,以艺术匠心夯实创作全流程。惟其如此,现实题材电视剧才能不断提升品质、成就高峰之作。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9.6.6戴清《以艺术匠心提升

  影视原创力》,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视剧业界与管理部门合力,促进了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增量回归以及创作水平的提升。

  B.献礼剧的表现内容和视角丰富多样,表现重心各有侧重,但多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展现改革者的家国情怀与人物的情感命运。

  C.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与人物群像的丰富性,是确保作品艺术似真性的前提。

  D.优秀青春爱情剧需要创作者发现生活,打破狭小思想格局。2018年的这类剧为电视剧市场增添了活力。

  解析:C[原文“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群像的丰富性,……是作品生活实感与艺术品质的基础要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自然段主要讲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落脚点在于折射时代洪流与社会百态。

  B.文章第③自然段主要讲现实题材剧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蕴在于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群像的丰富性。

  C.文章第⑥自然段全段阐述了现实题材剧的创作要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

  D.文章末段彰显写作目的,强调现实题材承担着时代使命,呼吁以艺术匠心提升现实题材电视剧品质、成就高峰之作。

  解析:C[文章第⑥自然段不仅讲了现实题材剧的创作要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还讲了造成创作质量不均衡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秀的青春爱情剧“更需要有趣、有精神品质的灵魂”,所以演员的颜值不需要关注。

  B.近期《都挺好》《破冰行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作品的成功证明了贯彻现实主义原则的重要性。

  C.集体创作全面代替传统单兵作战式创作,造成一些作品缺乏严谨的整体构思和逻辑线索,缺乏贯通的故事。

  D.只要创作时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就不会伤及作品的生活实感,创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解析:B[A项原文是“不只需要年轻靓丽的面孔”;C项“全面代替”错;D项应该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公共福利支出有刚性特征,表现为公共福利支出规模在一个较长时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不依赖经济周期的变动。政府支出规模在经济衰退期扩张,在繁荣期却削减不多,导致政府支出呈长期向上趋势。福利刚性源于公众对公共福利的刚性依赖。民众期望公共福利越来越高,能升不能降,否则产生不满。

  福利刚性抑制了政府灵活调整支出结构、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能力。当经济衰退和财政收入下降时,若政府不能削减福利支出,就只能通过加税、缩减公共投资支出或举债来维持。公共福利刚性的存在最终拖累经济增长,使政府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在财力不足时,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支出将抑制经济增长,从而抑制财政收入增长和公众长期福利的改善;举债则会加大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甚至破产或垮台。另一方面,若削减公共福利支出,则将引发公众不满,也可能导致政府垮台。此即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公共福利陷阱”。

  所有国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而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更易落入这个陷阱。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是指人均而非绝大多数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少数人高收入或超高收入,而多数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未摆脱贫困。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前,多为落后农业国,为摆脱普遍贫穷和实现追赶,不得不强调效率优先,收入差距扩大有一定必然性。

  另一方面,人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不等于形成了不断扩大的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会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是:中等收入,价值观稳定,遵纪守法,努力向上,重视子女教育,希望社会稳定。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稳定器。若一个社会中多数人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甚至还有不少贫困者,社会就会不稳。

  在中等收入阶段,政府面临巨大考验。虽然国家和民众总体上不再贫穷(而是总体小康),但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会降下来(因为原有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基数也大了),从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会降下来。而此时社会矛盾却多发且激烈,民众在公共福利方面对政府有更多期望。但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公共收入增速则比以往更慢了。与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福利需求相比,政府财力处于不充分且不均衡的发展状态。政府为缓解社会矛盾,又需要特别关注民生,以致容易陷入“两难”,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中等收入陷阱”也是中等收入阶段的“公共福利陷阱”。

  (摘编自黄少安《加强公共福利预期管理》)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共福利支出具有刚性特征,能升不能降,是因为公共福利的支出规模并不依赖于经济周期的变动。

  B.政府受公共福利的刚性存在的拖累常常陷入“两难”境地,经济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政府垮台。

  C.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易落入公共福利陷阱,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生活之中。

  D.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无法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福利需求,这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在。

  解析:B[A.强加因果,“不依赖于经济周期的变动”是公共福利刚性特征的表现,而不是原因。C.是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生活之中”错,主要因素是没有形成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D.“发展中国家”错,应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立足于公共福利刚性特征,重点剖析了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困境。

  B.文章提出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易入公共福利陷阱的观点,并阐述了其原因。

  C.文章谈到中等收入群体基本特征,是为了论证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D.作者提出“公共福利陷阱”问题,为后文提出加强公共福利预期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解析:C[“是为了论证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错,应是为了推出“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稳定器”的结论。]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不会出现公共福利陷阱。

  B.如果政府加强了公共福利的预期管理,就不会轻易陷入“两难”境地,导致垮台。

  C.只有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才能规避公共福利陷阱。

  D.公共福利陷阱的存在启示我们:应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社会稳定性。

  解析:A[“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不会出现公共福利陷阱”错,根据原文,所有国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然而,这一符号又随时变成一副面具,遮掩了行为主体的“本我”,进而导致了人的多重人格。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自我存在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旋涡,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漩涡,无情地将人类抛入一个机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在网络信息空间里,人们在面临多元文化变相辉映、多元价值交相激荡、多元信仰变相碰撞的文化样态的同时,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被认定为这个时代人的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生活便彻底地失去了价值根基。这样,科技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文文化。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矛盾加剧了科技文化与人文诉求的断裂,彰显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褪去了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这种人文失落必然滋生着文化的嬗变。

  (摘编自王丽鸽、李炳毅《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虚拟

  生存与全面发展》)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与高新技术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加深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有关。

  B.与物理空间不同,在虚拟空间里的网际交往中,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

  C.原始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而现代技术在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作用。

  D.人在网络信息空间里,除了面临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文化样态,也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使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

  解析:B[“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错,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但不意味着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空间扩大、科技旋涡和文化嬗变三个结果阐述了网络时代人的发展的困境。

  B.文章除了阐述网络社会带来的现实症结外,也提到了其带来的好处,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三段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言论,论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

  D.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虚拟空间对人生存的影响。

  解析:A[“空间扩大”不是结果,而是原因,其导致的结果是人格裂变。]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导致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滋生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B.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两者可能产生分离甚至对立。

  C.现代技术的巨大张力使人们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D.技术理性如果成为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会制约人文文化的发展,甚至会使人类失去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

  解析:D[A项强加因果关系。“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与“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B项“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于文无据。C项“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错,人在技术张力下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从古到今,人类永远面临着三大问题: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人自身的肉体与心灵之间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生存”问题。千百年来,无数学者都对人为何为人、人如何成人做了孜孜不倦的探索,然而始终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进入现代文明后,虽物质条件不断充裕,但“天人关系”“人己关系”“身心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日益凸显。人类今日存在一种普遍的生存焦虑。

  其实,一部篇幅短小的《论语》足够我们受用终身。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孔子却携门人周游各国,积极宣讲宏大的政治理想,即使遭冷遇、唾弃、断粮也不放弃。整部《论语》中,我们没有听到孔子的抱怨,看到的是一个“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孔子,一个“乐山乐水”的孔子,一个“求仁而得仁”的孔子,一个在乱世之中从容不迫周游的孔子,由此可见,孔子的心胸、智慧堪比“日月”。《论语》对于我们今天寻找心灵栖息地会有醍醐灌顶的作用。

  人终其一生,最主要的是保全自己并使自己生活得更好,而个体的生存是这一切的基点。这里的“生存”指个体保全性命,活在世上。然而在乱世中,保全性命是不容易的,稍有差错便含恨归天,所以孔子的通权达变,很多时侯是出于维护生命的需要。从《论语》可以看出孔子对来之不易的生命的倍加呵护。但是,如果不理解孔子个体生存的两个层次,那么看孔子的言论就会觉得有诸多矛盾之处,例如,强调明哲保身,却始终周游列国;重视祭祀,却不肯厚葬颜回。事实上,在孔子那里,义重于利,内在的精神世界贵于外在的肉体存在,“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精神上的价值取向。

  孔子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不断的生命体验中,一层层往上走,精神世界变得丰盈、充实。孔子的心灵世界既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圣贤气象,又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君子风范,而贯穿其中的则是一个“志”字。“志于仁”是孔子一生的精神支柱。

  孔子首先强调立志的重要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其次强调“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应立大志,担负天下责任,不能执着于名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最后,孔子认为立志要有恒,“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要有行,要在生命实践中不断体验它,充实它,即“博学而笃志”。

  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保全生命已经不是现代人的头等大事,建立精神家园反而迫在眉睫。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人,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制约,“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而正确的志向是人的主心骨,志为“人心之主”,“惟志有不立,则此心便为富贵、功利、声色所染诱”。

  (摘编自《骆卡娜〈论语〉中孔子的生存智慧》)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所面临的“生存”问题无论古今,都涉及如何处理人与外部世界以及人与内心世界的关系。

  B.现代社会,物质条件不断充裕,我们反而更应该树立远大志向担负天下责任抛却个人私利。

  C.孔子所处时代动荡不安,因此很多时候他懂得通权达变,懂得保全并且呵护生命才是头等大事。

  D.现代生活中的不少人因被富贵、功利、声色所染诱,以致精神家园一片荒芜,迫切需要加以重建。

  解析:A[B项,“抛却个人私利”错误,从文中来看,只能说是“不能执着于名利”。C项,“懂得保全并且呵护生命才是头等大事”分析有误,原文中说“在孔子那里,义重于利,内在的精神世界贵于外在的肉体存在”,由此可知,在孔子看来,生命固然重要,但精神追求才是头等大事。D项,因果关系倒置,依据最后一段可知,应是精神家园荒芜的人才容易“为富贵、功利、声色所染诱”。]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思路清晰,先指出人类面临的问题,再指出该问题至今未解决,接着详尽阐述了解决办法。

  B.文章分析全面,以孔子个体生存的两个层次指出人的“生存”有保全生命和精神追求两种内涵。

  C.文章引证丰富,说服力强,如第五段大量引用《论语》中的原句是为了论证“立志”的重要性。

  D.文章末段总结,点明观点:人只有确立正确的志向,追求精神富足,才能摆脱外在诱惑。

  解析:C[“大量引用《论语》中的原句是为了论证‘立志’的重要性”错,梳理第五段内容可以发现,这一段引用《论语》原句除了论证“立志”的重要性,还论证了如何立大志。]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文明也未能解决千百年来“生存”问题的困惑,因此,人类仍感到一种普遍的生存焦虑。

  B.今人如果懂得了孔子个体生存有肉体与精神两个层次的观点,就不难理解他言论的诸多冲突之处。

  C.孔子所拥有的丰盈充实的精神世界由一个“志”字贯穿,其中既有圣贤气象,又有君子风范。

  D.深入研读能够让人受用终身的《论语》,汲取丰富的智慧,足以使我们的心灵世界变得丰富。

  解析:D[“足以使我们的心灵世界变得丰富”错。依据原文“孔子在不断的生命体验中,一层层往上走,精神世界变得丰盈、充实”可知,除了学习经典,还需要像孔子一样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生命体验才能让“心灵世界变得丰富”。]

大学语文题库及答案

语文答题卡

  姓名:

  桌位号

  准考证号: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第Ⅰ卷阅读题

  选择题(一、二、三)(3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5.(4分)

  6.(5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8.(5分)

  9.(6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3.(10分)

  (1)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5分)

  (1)

  (2)

  (3)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5分)

  ①

  ②

  ③

  ⑤若

  21.(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2012北京语文试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辍笔 谈笑风生 间(jiàn)或 李代桃僵(jiáng

  B.针灸 仗义执言 蹙(chù)额 毛骨悚(sòng)然

  C.蹂躏 再接再励 檄(xí)文 百舸(gě)争流

  D.垫付 绿草如茵 游说(shuǐ) 乳臭(chòu)未干

  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体高雅、时尚、方面、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籽油能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_____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 抑止 防治B.必须 抑制 防止

  C.必需 抑止 防治D.必需 抑制 防止

  4.在文中横线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时是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是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②引力波是听不到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

  5.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B.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同,错落有致。

  D.《聊斋志异》叙述的一些故事从内容上说是荒诞的、超现实的,但书中的许多细节又极具真实感,细腻而生动。

西师大版2020年语文毕业水平模拟测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积累运用(44分)(共15题;共44分)

  1.(2分)读拼音,写词语。

  tādexiǎohéshuōhuàshu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ěhǎotǔdìdìīnghu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

  2.(6分)看拼音,写词语。

  yǎnlèixiàdāicáizhuquánb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hàngděngpíngbǐìngjiēguò

  3.(4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1)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________。

  (2)老师来到我家家访,我连忙________。

  (3)那个阿姨把钱包丢了,我捡起来________还给她。

  4.(4分)填空。

  ①《西游记》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西游记》全书共________回。________至________回写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________至________回写取经缘由和唐僧身世;________至________回写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

  ②这篇文章选自《西游记》第________回。原题为:________。

  5.(6分)照样子写词语,越多越好。

  ①例:缓缓、匆匆、

  ②例:白花花、金灿灿、

  ③例:静寂——寂静、蜜蜂——蜂蜜、

  6.(1分)下列词语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茁壮(zuòzhuàng)移动(yídóng)格外(gé)

  B.握手(ǒu)遮掩(zhēyǎn)花坛(huātán)

  C.拂堤(fútī)咏柳(yǒngliǔ)裁剪(cáijiǎn)

  7.(1分)选择题。

  (1)下面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教诲(huì)繁琐(suō)

  B.差事(chāi)上瘾(yǐn)

  C.地煞(shà)反馈(kuī)

  D.累积(lěi)酵母(xiào)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桓心所谓敏而好学合久必分

  B.剀歌某人牵肠挂肚念念不忘

  C.限制浅显不耻下问流光溢彩

  D.连环孤独兴亡盛哀悲欢离合

  (3)下面和其它词语感情色彩不同的一组是。

  A.任劳任怨

  B.敏而好学

  C.助人为乐

  D.临阵脱逃

  (4)“父母_______自己多受苦,_______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读书。”一句中合适的关联词是。

  A.宁可……也要……

  B.尽管……还是……

  C.既……又……

  D.与其……不如……

  (5)选择下划线字的正确解释。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A.知识B.记住C.教诲D.后悔E.厌烦F.满足G.讨厌H.识字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的是可耻的。

  B.解放军战士保护着祖国神圣的边疆。

  C.小伟光荣地被评为“三好学生”

  D.他向大家汇报了学习《忆读书》这篇课文。

  8.(1分)下面的句子巾,说话比较得体的一句是。

  A.老爷爷,你别这么磨磨蹭蹭的,行不行呀

  B.我很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可今晚实在没时问,真是太抱歉了!

  C.请您来参加活动,想必您会感到万分荣幸!

  D.舞会就要开始了,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大家再等一等.

  9.(1分)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1)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白日放歌须纵酒

  B.白放歌酒日须纵

  C.歌放须白酒日纵

  D.须纵白歌日放酒

  (2)下列汉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挪移(nuóyí)围裙(wéiqún)万象更(gēng)新

  B.寺院(shìyuàn)涕泪(dìlèi)语重心长(cháng)

  C.榛子(qínzi)机械(jījiè)兴(xīng)旺发达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暴竹毒打昏暗司空见贯

  B.书藉乘巧头衔实是求事

  C.烈缝厨窗洗澡革故鼎新

  D.生锈冻僵剥削精益求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B.我的业余爱好是喜欢打乒乓球。

  C.我们要学习他不怕困难,挑战生活。

  D.我完成了家庭作业和数学作业。

  (5)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②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③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A.拟人比喻夸张设问

  B.设问拟人比喻夸张

  C.拟人比喻设问夸张

  D.夸张比喻设问拟人

  10.(1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文学作品都动情歌颂了人的美好心灵,如曹文轩的《根鸟》、斯比丽的《小海蒂》等。

  B.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C.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主持修建了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

  D.“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11.(4分)课下查一查资料,找一篇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写下来,再和同学交流一下大意,简地把意写下来。

  12.(2分)请把下列名言补充完整。

  (1)爱人若________。——《墨子》

  (2)________,不贰过。——《论语》

  (3)________,有礼者敬人。——《孟子》

  (4)________,暖于布帛;________,深于矛载。——《荀子》

  13.(5分)按要求写句子。

  (1)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改为反问句)

  (2)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

  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

  如果你是__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

  (3)小明遇到问题都不好意思向人求教,你可以用《师说》中的这句话劝他“________?”

  (4)晓东不讲诚信,你可以用马尔克斯的话劝诫他:“________。”

  (5)找找诗中的春天:王维的“月出惊山鸟,________。”写出了夜晚春山的空寂;杜甫独步江畔,看到“黄四娘家花满蹊,________。”;苏轼游蕲水清泉寺,看到”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

  14.(3分)想一想,照样子填一填。

  例:星星像宝石。

  云朵像________。月牙像________。

  15.(3.0分)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学弈》一文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2)当看到同桌浪费时间时,我会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来劝导他;通过学习《手指》,我知道了________的道理。

  (3)《北京的春节》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其中在老北京过春节的时候高潮是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个时间。

  (4)藏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填空。

  ①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②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

  ③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

  ⑤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二、阅读理解(26分)(共3题;共26分)

  16.(6.0分)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琳达,”爸爸坐到我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原来,他和妈妈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

  (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莫过于:________。

  (2)父亲认为自己的死怎样才是有意义的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法

  17.(5.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这段话中表现作者观察顺序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

  (2)表现石钟乳和石笋颜色丰富的词是________。

  (3)表现石钟乳和石笋形态多的词是________。

  (4)找出表明“双龙洞”名字的来历的句子。

  18.(15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偷秋(节选)

  月亮挂到中天时,庄里的人便三三两两出庄了,披着银银的月辉,有的来到河边的果园里,蹑手蹑脚钻到树下摘几个苹果、秋梨。看果园的老头坐在窝棚里瞅得一清二楚,可他绝不会喊一声,任乡亲们偷几个尝鲜去。也有更放肆的,知道守果园的坐在窝棚里,却要对着窝棚喊:“偷秋了”。看园的老头佯装没听见,任他们“偷”。

  这个夜晚,最不知疲倦的是村庄里的孩子们,瓜果、花生、几盘向日葵,甚至一根秋黄瓜,往日里他们渴望的东西,今天夜里他们东钻西潜全偷回来了,兴高采烈地堆放在他们自己的床头,他们拥着这些东西终于甜甜地睡熟了。

  村庄人平时是很瞧不起“偷”字的,但偷秋是例外。庄里偷秋都只是象征性顺手牵羊那么一点点。你偷秋,就偷来了好收成的种子,明年后年就要风有风要雨有雨,你就有好收成好运气了。他们是渴望从岁月中偷出一点好时光,是渴望从丰收的季节里偷出一点好记忆,是渴望从劳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缕朴素的温馨和情趣。

  (选自《勇气改变世界》,印刷工业出版社)

  (1)解释词语。

  不知疲倦:

  蹑手蹑脚: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一清二楚—________渴望—________劳碌—

  (3)文中表现孩子们偷秋后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_,体现了他们

  的心情。

  (4)孩子们偷秋后“甜甜地睡熟了”是因为

  A.他们偷到了东西,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B.因为这些东西都很好吃。

  C.因为这些东西代表着他们的梦想。

  (5)短文中的“偷秋”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传递了庄户人怎样的情感

  三、习作表达(30分)(共1题;共30分)

  19.(30分)题目:我懂得了

  写作提示:同学们,我们在一天天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懂得了刻苦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关爱他人,懂得了明辨是非,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仔细回忆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选择一件事写下来。

  要求:字迹工整,叙事清楚,语句通顺,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44分)(共15题;共44分)

  1-1、

  2-1、

  3-1、

  3-2、

  3-3、

  4-1、

  5-1、

  6-1、

  7-1、

  7-2、

  7-3、

  7-4、

  7-5、

  7-6、

  8-1、

  9-1、

  9-2、

  9-3、

  9-4、

  9-5、

  10-1、

  11-1、

  12-1、

  12-2、

  12-3、

  12-4、

  13-1、

  13-2、

  13-3、

  13-4、

  13-5、

  14-1、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二、阅读理解(26分)(共3题;共26分)

  16-1、

  16-2、

  16-3、

  17-1、

  17-2、

  17-3、

  17-4、

  18-1、

  18-2、

  18-3、

  18-4、

  18-5、

  三、习作表达(30分)(共1题;共30分)

  19-1、

2011厦门语文试题

  三、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9.读懂山水(5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

  白鹭趣话

  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白鹭》一文,对白鹭外形有独到的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伫立时,白鹭收敛羽翼,颈部或伸或缩,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身躯,俨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时,白鹭颈部收缩成S形,步履轻盈稳健,悠闲自在。飞翔时,白鹭颈部亦呈S形,两脚向后伸直,缓缓地鼓动宽大的翅膀,直冲云天,却又从容不迫。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故在白鹭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说,白鹭的优雅和高贵,完全可以与白天鹅相媲美。

  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唐宋诗词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白鹭栖息最密集的当属江苏涟水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

  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会悄然飞回。因此,诗人讴歌的"翩翩白鹭下夕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们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诗经》早就有"振鹭于飞"的诗句。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单以地名为例,福建、浙江、江苏、贵州、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

  10.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鹭的?请分点作答。(4分

  11.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谈谈。(4分

  12.有位专家说:"市鸟,是一张城市名片。它能引发相关联想,增进人们对城市特色的认识。"白鹭是厦门的市鸟,你认为借助"白鹭"这张名片,能帮助人们联想到厦门的哪些特色?请联系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具体谈谈。(至少谈两点)(4分

2012新课标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B、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B、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B、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那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春西工大《大学语文》在线作业1试卷

  一、单选题(共26道试题,共92分。)

  1.下列作家属于“社会剖析派”代表的是。

  A.巴金

  B.茅盾

  C.老舍

  D.郭沫若

  正确答案:B

  2.下列只有不是南宋爱国词人。

  A.辛弃疾

  B.陆游

  C.苏轼

  D.张孝祥

  正确答案:C

  3.下列不属于新闻的特点是。

  A.真

  B.新

  C.精

  D.深

  正确答案:D

  4.以下注重音律的婉约派词人中不是南宋词人。

  A.吴文英

  B.姜夔

  C.李清照

  D.周邦彦

  正确答案:

  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被王国维称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境界。

  A.第二种

  B.第一种

  C.第三种

  D.最终

  正确答案:

  6.词史上许多婉约派词人前后身世反差很大,参透古今哀愁,可谓古之伤心人,这样的词人除了李煜还有。

  A.苏轼

  B.晏殊

  C.柳永

  D.晏几道

  正确答案:

  7.供古帝王娱乐消遣的“俳优”“倡优”“弄人”最早出现在。

  A.秦汉

  B.先秦

  C.宋代

  D.唐代

  正确答案:

  8.“率众星戛纳设《夜宴》”“冯小刚携章子怡亮相”前后两句是同一个新闻的标题,后一句标题是。

  A.引题

  B.主标题

  C.副标题

  D.导语

  正确答案:

  9.晚期元杂剧作家有。

  A.王实甫

  B.郑光祖

  C.白朴

  D.关汉卿

  正确答案:

  10.《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是。

  A.韩愈

  B.柳宗元

  C.皮日休

  D.欧阳修

  正确答案:

  11.通知是一种。

  A.指挥性下行文

  B.报请性上行文

  C.知照性下行

  D.联系性下行文

  正确答案:

  12.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是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药》

  D.《阿Q正传》

  正确答案:

  13.企业最权威的行政公文是。

  A.命令

  B.决定

  C.通知

  D.议案

  正确答案:

  14,原名,号秋实。

  A.何其芳何永芳

  B.朱自清自华

  C.钱钟书默存

  D.沈从文沈岳焕

  正确答案:

  15.《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

  A.议论文

  B.记叙文

  C.赋

  D.游记

  正确答案:

  16.清代传奇高潮期的剧作《一捧雪》是创作的。

  A.“文人派”剧作家吴伟业

  B.“形式派”、戏曲理论家李渔

  C.“文人派”剧作家尤侗

  D.“苏州派”代表作家李玉

  正确答案:

  17.关汉卿创作的爱情风月剧是。

  A.《救风尘》

  B.《单刀会》

  C.《窦娥冤》

  D.《西蜀梦》

  正确答案:

  18.下列不属于“左翼”小说的是。

  A.《为奴隶的母亲》

  B.《桥》

  C.《包氏父子》

  D.《生死场》

  正确答案:

  19.下列文章风格,属于韩愈文章风格的是。

  A.文如汪洋恣肆,行云流水

  B.平易流畅,婉约含蓄,笔锋犀利,娓娓而论

  C.文章极尽变化,抒情浓厚,雄奇奔放。柳宗元以文笔质朴峻洁,议论精当为特点

  D.文章雄变恣肆,长于议论

  正确答案:

  20.《松堂游记》的作者是。

  A.朱自清

  B.茅盾

  C.梁实秋

  D.巴金

  正确答案:

  21.祭天祈福巫师歌舞活动是出现于的戏曲活动。

  A.先秦

  B.汉代

  C.唐代

  D.原始社会

  正确答案:

  22.以下不属于宋代散文大家的是。

  A.柳宗元

  B.欧阳修

  C.曾巩

  D.王安石

  正确答案:

  23.钱钟书是一位散文家。

  A.学者型

  B.自由主义

  C.诗人

  D.讲真话的

  正确答案:

  24.五代词坛上摆脱了工匠气和脂粉气而使词温润秀洁、风流蕴藉的宰相词人是。

  A.晏殊

  B.欧阳修

  C.冯延巳

  D.辛弃疾

  正确答案:

  25.社会组织用来说明调查情况与结果的书面形式,就是。

  A.调查报告

  B.求职文书

  C.广告文案

  D.商业合同

  正确答案:

  26.不是元杂剧前期剧作家的是。

  A.白朴

  B.郑光祖

  C.关汉卿

  D.马致远

  正确答案:

2019年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1.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

  2.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3.《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

  A.以民为本B.完美人格

  C.中庸之道D.和而不同

  4.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精神实质是

  A.探求知己,以展怀抱B.收买人心,以民为本

  C.虚张声势,以救危机D.立足封地,以固根基

  5.《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

  A.张巡B.南霁云

  C.许远D.于嵩

  6.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公子成之所以反对胡服骑射的原因是

  A.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B.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

  C.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

  D.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7.在《先妣事略》中,母亲之所以喝民间偏方的原因是

  A.觉得多子苦B.得了难治的疾病

  C.年岁大了D.婆婆的要求

  8.侯方域创作《马伶传》的意图是

  A.反映历史情况B.反映当时的世风民情

  C.说明竞争激烈D.讽刺当朝权奸

  9.散文《秋夜》中,与枣树在精神上暗相呼应的是

  A.小粉红花B.玻璃

  C.小青虫D.天空

  10.在((蚂蚁大战》中,作者着重描写红黑三个“武士”的生死鏖战,从而让人透过典型细节而通览全局,这种手法叫做

  A.以线带面B.以点带面

  C.以点带线’D.以面反点

2018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预测试题

  101.《宝黛吵架》中说出“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是。

  A.林黛玉

  B.贾宝玉

  C.贾母

  D.王熙凤

  102.宝玉又听见林黛玉说“好姻缘”三个字时,他的表现是。

  A.转身而去

  B.手舞足蹈

  C.欣喜若狂

  D.摔“通灵玉”

  103.《断魂枪》中的王三胜,是一个。

  A.较多体现旧江湖艺人落后面的形象

  B.较多体现旧江湖艺人积极面的形象

  C.与时代潮流顽固对抗的形象

  D.在新的时代潮流冲击下已经觉醒的形象

  104.《断魂枪》中的王三胜与沙子龙相比,性格显得。

  A.没落保守,孤傲执着

  B.豪爽乐观,积极进取

  C.争强好胜,性情外露

  D.老成持重,谦恭礼让

  105.孙老者跟王三胜过招的真实原因是。

  A.争强好胜

  B.想练练身手

  C.闲得无聊

  D.想与沙子龙比武

  106.《哦,香雪》中,列车上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最有可能是。

  A.上海人

  B.天津人

  C.北京人

  D.山西人

  107.《哦,香雪》中,在做买卖时,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是。

  A.凤娇

  B.秋英

  C.香雪

  D.春香

  108.在《金鲤鱼的百裥裙》这篇小说中,“金鲤鱼”去世前的遗憾可能就是。

  A.没能在临死前见上亲生儿子一面

  B.没能在亲生儿子的婚礼上穿上百裥裙

  C.没能参加亲生儿子的婚礼

  D.没能在百裥裙上绣个喜鹊登梅

  109.“金鲤鱼”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惨一生的最深层原因是。

  A.许大太太明定规矩的阻止

  B.龚嫂子不动声色的反对

  C.周围其他人的质疑

  D.当时人们具有的身份意识和等级意识

  110.下面关于林海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于日本大阪

  B.曾就读于北平女子师范学校

  C.创办《世界日报》

  D.曾担任报社编辑、副刊主编

  111.《金鲤鱼的百裥裙》这篇小说的叙事中心线索是。

  A.金鲤鱼的一生

  B.珊珊的疑问

  C.百裥裙

  D.振丰的婚礼

  112.《苦恼》这篇小说的主题是。

  A.反映了当时的俄国政治动荡,社会极度不稳定

  B.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

  C.表现当时人们通过自力更生达到丰衣足食

  D.反映沙皇统治下上层人物的专横跋扈

  113.《苦恼》中有深化主题和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作用的一组对比是。

  A.青年与军官的对比

  B.车夫与青年的对比

  C.军官与车夫同行的对比

  D.人与马的对比

  114.在《苦恼》中,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在于。

  A.年老多病

  B.儿子死了

  C.生活艰难

  D.苦恼无处诉说

  115.《苦恼》中平静地听完了车夫姚纳痛苦诉说的对象是。

  A.小母马

  B.军官

  C.三个青年

  D.看门人

  116.《麦琪的礼物》的故事结局是。

  A.皆大欢喜的大团圆

  B.留下许多未决的悬案

  C.出人意料而合情合理的巧合

  D.因无悬念而淡然无味

  117.小说《麦琪的礼物》的主要语言特色是。

  A.严峻客观

  B.幽默诙谐

  C.委婉含蓄

  D.冷嘲热讽

  118.《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的创作风格是。

  A.悲凉的辛酸

  B.皆大欢喜的喜悦

  C.含泪的微笑

  D.痛心不止的伤痛10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7

  10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掌握情况,只要熟读课文不难得出答案。

  10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王三胜仍然沉潜在“东方的大梦”之中,是一个较多体现旧江湖艺人落后面的形象。

  10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文章中的王三胜的主要性格特点是:粗俗浅薄,争强好胜。所以选答案C.

  10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孙老者与王三胜比武,主要目的是通过王三胜接近沙子龙,与沙子龙比武。

  10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小说中姑娘们都称呼列车上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为“北京话”,可见他应该是北京人。

  107.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小说写到: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

  10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金鲤鱼去世前的遗憾就是没有在亲生儿子的婚礼上穿上百裥裙,每能改变自己的身份。

  10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大纲明确要求,理解金鲤鱼悲剧的主客观原因。其主要原因周围的人和金鲤鱼本人都有身份意识和等级意识。

  11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林海音曾担任过《世界日报》记者,创办《纯文学》。

  1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大纲明确要求,认知小说以百裥裙为叙事中心线索的独特视角。

  11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大纲明确要求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本文表现了黑暗现实中的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漠。

  11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小说中,作者将“人无情”而“马有情”进行强烈对比,冷峻地揭示了当时的世态炎凉和小人物命运的悲惨,发人深思。

  114.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大纲明确要求,认知车夫姚纳苦恼的内容,姚纳真正的苦恼是没有倾诉的对象。

  11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小说中只有小母马安静的听完了车夫姚纳痛苦诉说,人与马相类比。

  11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体现了“含泪的微笑”的风格。

  11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是诙谐幽默,参见教材285页。

  118.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欧?亨利小说的特点,即含泪的微笑的风格。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历年真题

  全国年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全国年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b5E2R。b5E2R。

  .先秦诸子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咬文嚼字》中用月轮的“晕外霞光”来说明文字的联想意义,这种论证方法是

  .演绎法

  .例证法

  .对比法

  .类比法

  .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指的是

  .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

  .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著

  追求

  .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

  .《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的细节描写是

  .“虞兮虞兮”的慷慨悲歌

  .“天之亡我”的三次呼告

  .嗔目叱退汉将赤泉侯

  .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

  .《张中丞传后叙》行文最显著的特色是紧密结合了

  .议论与叙事

  .议论与抒情

  .抒情与描写

  .叙事与抒情

  .《种树郭橐驼传》中阐述种树的原理和方法时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象征

  .类比

  .对比

  .铺垫

  .下列《先妣事略》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手中纫缀不辍

  .遇童奴有恩

  .《爱尔克的灯光》中,引发作者对人生道路进行思索的是

  .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

  .爱尔克的灯光

  .姐姐的死讯

  .田野里的一线光、一个亮

  .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

  .《秋夜》

  .《我与地坛》

  .《哭小弟》

  .《都江堰》

  .《纪念傅雷》深情地赞颂了傅雷的

  .精于翻译

  .工于鉴赏

  .教子成功

  .性格刚直

  .《陌上桑》的情节和语言都体现出

  .喜剧色彩

  .悲剧色彩

  .正剧色彩

  .闹剧色彩

  .《行路难》中,借举止抒情的诗句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属于移情于景的是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下列诗篇中,托物言志,表达忧国忧民心情的咏物之作是

  .《蒹葭》

  .《陌上桑》

  .《秋兴八首》(其一)

  .《早雁》

  .用“雕栏玉砌”来指称南唐宫殿,这种修辞手法是

  .借代

  .比喻

  .比拟

  .夸张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借典故抒情

  .借比喻抒情

  .《再别康桥》诗意含蓄蕴藉的主要原因是

  .章节整齐的建筑美

  .和谐流畅的音乐美

  .婉转优雅的语言美

  .情景交融的意象美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四个层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

  .逐层演进

  .相互对比

  .抑扬交错

  .对等并列

  .《宝黛吵架》中,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是

  .袭人

  .宝玉

  .黛玉

  .贾母

  .《金鲤鱼的百裥裙》中最能突显主题的情节是金鲤鱼

  .做了许老爷的姨太太

  .生了儿子却被大太太夺去

  .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

  .始终未能将百裥裙的带子缝上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p1Ean。p1Ean。

  .下列议论文,主要运用例证法说理的有

  .《容忍与自由》

  .《咬文嚼字》

  .《吃饭》

  .《我的世界观》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下列《马伶传》语句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有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

  .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从《垓下之围》中,引申而成的成语有

  .四面楚歌

  .以五十步笑百步

  .羞见江东父老

  .霸王别姬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下列《蒹葭》诗句中,属于借事抒情的有

  .白露为霜

  .溯洄从之

  .白露未晞

  .溯游从之

  .白露未已

  .《我愿是一条急流》中相对应的比喻意象有

  .急流与太阳

  .荒林与小鸟

  .废墟与常春藤

  .草棚与烈火

  .云朵与小鱼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

  .智勇多困于所溺

  所溺:

  .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固辞:

  .然今卒困于此

  卒:

  .战百万日滋之师

  师: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夜分:

  .但坐观罗敷

  坐:

  .何况落红无数

  落红:

  .生闻之,不觉解颐

  解颐:

  .我们还得戒律自己

  戒律: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DXDiT。DXDiT。

  .这里描述了哪几种不同毅力的人

  .作者描述这几种不同毅力的人的不同结果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RTCrp。RTCrp。

  .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从刻画冯谖形象看,文中的“左右”“贱之”、“笑之”、“恶之”有何作用

  .文中孟尝君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阅读《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5PCzV。5PCzV。

  .举例说明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

  .阅读《湘夫人》中的两节,回答问题: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jLBHr。jLBHr。

  .此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

  .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说明这两节诗各依托“水神祭祀”中哪两个基本步骤

  .各举一例融情入景、因情造景及直抒胸臆的诗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和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xHAQX。xHAQX。

  .这段文字选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这段文字对表现作品主旨有何作用

  五、作文(分)

  .有一次许广平写了一篇题为《罗素的话》的论文,请鲁迅先生批阅。鲁迅读完后,写了如下评语:“拟给分,其中给你分(抄工分,末尾几句议论分),其余分给罗素。”显然,鲁迅先生是委婉地批评了许广平。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LDAYt。LDAYt。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优秀青年教师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反省自己做错事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