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
内涵发展,办高质教育—国旗下的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重内涵发展,办高质教育”。
盛世金秋,晨风送爽,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新学年,新学期。新的学年,新的希望,本学期有6位新老师和近千名初一新同学走进了我们的校园。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新同学、新老师表示最真诚地欢迎,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队伍,欢迎你们成为惠州一中光荣的一员!期望你们能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包涵温馨幸福的大家庭里愉快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过去的一学年,我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佳绩不断,实现了师生收获进步,成绩令人鼓舞,办学声誉提升的目标。这一年,我校中考实现历史突破,优势更加明显。6人进入全市前10名,总分700分以上12人,257人正取进入惠州一中高中部,689被市直各重点高中录取。这一年,我校学生素质大幅度提升,得到社会认可。罗弋阳等五位同学,代表广东省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中,进入前8强,名扬全国,誉满全省,给惠州人民添了彩,给惠州一中增了光;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8人获全国一等奖,名列惠州市前10名,包揽全市前八名;“大榕树”合唱团获得第二届惠州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初中组一等奖。这一年,我校影响更加深远,办学声誉令人信服。学校获得“惠州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55位老师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惠州电视台、惠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纸,东江时报、惠州今日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教育教学情况。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管理的到位,得益于各项举措的落实,得益于全体师生的努力。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为学校的发展付出辛勤与努力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老师、同学们,今天的发展,是昨天追求卓越的结果,更是追求明天卓越的起点。在新的学年,学校将以“本分乐仁,和谐共生”为治学策略,以“尽责、身教、高效”为办学方针,继续秉承“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理念,以“重内涵发展,办高质教育”为目标,全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为此,我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能够秉心做到“德性高尚”、“高效教学”、“身教育人”、“尽责服务”。继续保持和发扬惠州一中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认真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改好每本作业,辅导好每个学生,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投入教学改革,总结教学方法,为自身进步加力,为学生成才尽力,为一中发展给力,为教育事业出力。
我更希望全体同学能够尽心做到“习惯良好”、“和谐共处”、“懂得学习”、“健康成长”。要注重班风、学风培养,加强校风建设。初一同学要尽快适应中学生活,明确目标,珍惜时间,遵章守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今后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初二同学要全面发展,讲究方法,注意细节,强化修养。初三毕业班的同学,要目标高远,专心致志,顽强拼搏,努力进取,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佳绩。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新的学年已经开始,新的考验已经召唤,新的征程已经出发。我们必须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辉煌,为实现“重内涵发展,办高质教育”的目标而努力,为惠州教育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浅谈教育的改革
最近,很多网友朋友看了我的《浅论—中国人为什么与诺贝尔奖“隔”缘》一文后,都认为观点很明确,很深刻。但都提出虽对“高考”制度的弊端认识很清楚,却没有有效的改革措施,说了那么多也等于是一纸空文。后来,我让大家看了我的《浅谈—中国教育制度未来走向》一文后,各位网友也都认为改革方式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疑问。比如:改革后学生自选1-3个学科是怎么选,是随心所欲还是明文规定?如何能在保证学生深入学习某一学科的同时又不会让其知识面单一等等。我将上一文中的一些未说清的细节以及汇总各网友提出的疑问,在本文中进行进一步的阐明。
第一,关于改革后的学科制。我主张的是“解放学生,抓其特长,实践运用”。每个学生不再是和现在这样多门课程同步学,而是择其喜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在其特长学科中的潜力。但科目不是乱择其一,而是相关科目同时抓,但学习中也分一主一副。具体分法为:物理—化学(主在前,副在后)、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语文—英语、数学为一门独立学科。之所以要在两学科中分主辅。原因很简单,以上分法中,都是联系较紧的两学科。而单纯脱开其中一科后,另一科学起可能就举步维艰。比如,学习生物的脱开地理后,到了实践探究中可能又是一纸书生,只会些理论知识。想想看,假若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要到某山某林去考察,连基本的地形、地貌都不会观察。到底哪里适合扎营,哪里适合观察都搞不清楚,还怎么考察?但目前的教育中,地理和生物两科是分开了的,一科属文,一科属理。这会不会也是现在经常有大学生在野外徒步时,找不到应有的路线,常常迷失在了山里。让民警们花费大力气才解救出来。其实,类是这种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的应试教育太过重于理论,而缺乏实际运用所导致的结果。而如此改革一来,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把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天赋,特长尽情地施展出来,不会再受自身缺陷影响,而影响在高考中的成绩,导致名落孙山,埋没在了人海之中。“抓其特长,实践探究”是改革的核心理念。
第二,是关于辅修学科问题。新课改后,教育部已经开始实行不分文理科的制度。目的是所谓的提高每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前存在的问题是理科学生不懂政史地,文科学生更不懂理化生。导致学生知识面过于单一,综合素质不高。但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学生学的东西是多了,但每天的时间仍然只有24个小时,学生学习的深度是不是都变浅了呢?人的综合素质是不是变得更低了呢?用一句四川话形容就是“样样懂,门门瘟”。所以,不分文理制后可能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学生的心理负担更重,学习压力更大。我主张的是“扩其兴趣,自由发展”,在考试中专门腾出5%—10%的分数用于测试学生课外阅读的知识面。还是举个例子说明,假若我是一名学“物理—化学”的学生。考试中的5%—10%的那部分分数就不考物理、化学两科内容。专门考侧学生在其它学科上的知识。例如:时文政治、英语翻译甚至一些生活常识等。但题目不要太难,或者就以选择、填空题方式予以考核,而且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不出现什么同类题型等问题。这样迫使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并且锻炼其发散性思维,同时也带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空间。
第三,关于改革后分数分配方式与课外兴趣爱好培养:先说分数,分数分配具体为主修科目占70%(其中30%理论,40%实践评定);②社会实践10%;③课外阅读10%;④兴趣爱好10%。这样,可以综合各方面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优劣,而不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同时,课本理论知识的减少也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时间去进行其它爱好的发展。最后一个问题,课外兴趣爱好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人或许因为学习过紧,没有时间培养而放弃,有的人或许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被迫放弃等等。但以上改革后的分数分配方式,就能让每个学生有了充分发挥个人爱好的时间、空间。因为有分数的涉入,我敢保证,每个中学绝对会花大力气去进行有效培养。而一旦学校方面开始重视,学生在该特长上的能力无疑会大幅度提高,中国势必会诞生出更多、更杰出的人才。比如,喜欢足球的孩子就能有球可踢,有时间去踢,20年后的中国足球还会是现在这样吗
或许,我的改革理念与方式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对真正的应试教育改革没有多大价值。但希望,这种创新思想能在整个教育界里弥漫开来。希望能通过推动应试教育的改革,让学生能从教室里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在广阔的蓝天下自由奔跑,快乐的青春舞步能在梦想的舞台上自由炫动,美丽的青春岁月留下动人的旋律,生命之花得到炫丽的绽放!
分析中国STEM教育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STEAM教育现状与发展方向
一、STEAM教育简介
STEAM教育缘起于STEM教育,STEM指的是与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学科相关的教育。旨在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独立学科知识紧密关联,通过真实情境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探索思维。STEM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F)首次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STEM教育发展成熟,已形成一项由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多领域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的一体化生态系统。
二、中国STEAM现状与发展
中国学者朱学彦、孔寒冰早在2008年就发表了一篇有关STEM教育的文章《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探究——美国?STEM?学科集成战略解读》,梳理美国?STEM?战略的发展脉络,?并解读该战略的组织保障与投入机制的具体实施。约2017年,STEM教育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明显增长,关注内容多样化,包括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关系、STEM教育政策解读、STEM教育与课程融合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2011-2017年发表于核心期刊的STEM教育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系统梳理该领域目前的研究成果,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探索我国STEM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STEM教育正逐步在全球普及推广,中国的教育部也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习者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其中的“STEAM教育”就是STEM教育扩展版——将STEM加入A(Art艺术)。
STEAM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国内的STEAM侧重在教学层面,整体氛围依旧相对封闭;另一方面,对STEAM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难以多学科的融合。STEAM教育是“一种重实践的跨学科政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技术增强性等九个特征,是一种极具创新性和生命力的综合教育形态。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教育理应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引领其他领域的发展。
STEAM教育侧重中小学生学科多元化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给中国教育一个崭新的希望,为新时代的中国注入新的动力。
高中生作文:我看教育质量
“你对学习感兴趣吗?”“学习时遇到难题你会怎么办?”“完成学习任务后,你有没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试卷上这些有关“学习动机”的问题,也不由得引发了我对于“教育质量”这四个字的思考。
我以为,教育质量在我们学生身上的体现主要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有关:
一、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好学的精神,努力钻研的毅力,勇往直前的动力。如某个同学对学习缺乏兴趣,感到学习是件极其乏味的事,只有老师和父母要求他做,他才会做。这种学习是很被动的,学习对于这位同学来说是一项任务,他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反之,有些同学认为学习是很愉快的事,不仅在课内表现良好,在课外也自主拓展,读课外书,积累诗词等等。他们在学习的快乐源泉中成长。所以,我觉得学习兴趣是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学习的习惯。
学习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会事倍功半。作业拖拉、课上做小动作……这些都是令人生厌的行为,都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导致的。这些行为会使人原地踏步,甚至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学习兴趣丧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事半功倍。例如某位同学,因为课前总会自主预习第二天的新课内容,所以课上面对老师的提问,他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赢得老师的赞赏,同学的钦佩。而赞赏和钦佩又可化为学习的快乐之源,促使他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如此良性循环,不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带来的功效吗
三、挑战的勇气
在做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常会遇到一些“拦路虎”——难题。面对这些难题,有许多同学遇见了,就害怕,退缩。有些同学迎难而上,在一片荆棘中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使跌倒了,也要爬起,勇往直前。这种勇于挑战的勇气,是可贵的,它能使人在学习的峭壁上攀得更高。怀着挑战的勇气,成功了,固然自豪;即使失败了,也会比别人看到更美好的风景。携着敢于挑战的翅膀,能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能在学习的路上看到更多的风景,获得自豪感,成就感,从而在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渐行渐精彩。
愿同学们能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中,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挑战的勇气。在学习之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一路花香”。
实践教育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发展研究
一、高等教育中实践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形势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实践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的话语。当前,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工作环境和方式的发展变化,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在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维度上,不断出现了新的有关价值功能的实现和融合的问题,相关问题对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性质认识、价值作用以及实施方法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实践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再一次显露出来,高等教育中实践教育与理论知识教育的关系,作为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开始在传统认识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认识和探索。
1.党中央文件实践中育人精神要求:人才培养政治正确和德育保障
随着市场的发展、价值的多元化与社会转型,传统的德育和思政教育不能适应发展。为此,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明确肯定提出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随后,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在不同的高校工作场合谈到高等教育工作要充分重视实践育人的意识、价值和功能,强调大学的人才培养要让大学生了解中国的现实情况和问题,提出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之路。由此,在不同程度上,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领域开始通过不同方式纷纷兴办起实践教育活动,以求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满足工作要求。
2.提升知识的有效性的要求:协调知识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人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维度上,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上来看,高等教育的核心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德育教育,二是专业知识传授。在此基础上,德育教育关注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而专业知识的传授关注的则是人对规律、科学的真理性认识以及人对世界的经验传承以及发展能力建设方面的问题,当然,二者之间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也是互通和互相促进的。实践出真知,以实践来解决知识的效能的问题是一直以来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坚持的观念,而这里所要说的是,在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传授领域,在许多学科尤其是在政治、经济以及法律等诸多社会科学学科教学方面,讲授的知识和经验往往缺乏中国的经验基础,缺乏中国社会的问题意识和关怀,这对人才的培养的价值是在市场还是和社会中的发挥都造成了重要的障碍。为此,在此相关领域,实践教育的话题再一次被重新提及、探讨和强调。
3.人才就业的技能和竞争力
以上两个方面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永久性的问题,而现今,随着人才就业机制和模式市场化,保证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市场和职场上获得良好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则成为人才教育和培养所要面对的新的现实问题。由此,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不得不注重市场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即:无论是在德育方面还是在知识、经验和技能方面的都要注重人才培养的有用性、实用性的问题,为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不得不功利性地考虑如何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等相关的市场竞争力。为实现这样的一些现实的目标,在很多方面,高等教育工作中愈发呈现出结合职场的工作进行实践教育的强大紧迫需求,甚至,大量的中国高校为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极端明确地将自身的工作定位到职业培训教育,并全方位地把市场和职场的机制、标准和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引入学校中来,使大学的教育职业培训化。
二、当前实践教育的基本内容、形式和存在的相关问题
从传统到当下,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设计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现实需求,开展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具体说来,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工作中,在以上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的现实需求框架和体系上,实践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内容和形式,具体情况如下:
1.社会实践
当前,在高等教育的实践教育工作体系中,社会实践是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重要方式和渠道。这种重要性一方面体现为较大数量上,另一方面体现为在多数高校,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德育教育唯一的活动形式和平台。当前,在此领域存在的相关问题是,虽然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数量和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了,但是整体而言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很好的设计和定位,缺乏指导和有效管理,缺乏成果深化发掘,不能很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以及专业知识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形式和方法比较僵化和单一,从而导致没有使社会实践发挥出应有的育人价值。
2.实习
实习是高等教育中较为传统的实践教育活动,而且,如果从整个学生的教学课程设置体系来看,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教育活动,更是一门学生必修的实践课。在这种定位上,实习课程是学生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从经验上讲,其主要价值和意义一是在于专业知识学习的理论联系实际,即:在学生经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后,必需要将自己的所学在入职前意识进行入职前的感受和检验,以此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或者对偏颇认识进行矫正,二是为就业做准备,实现入职前对职场的初步感受和认识,积累实务工作的认识和经验,为顺利成功进入职场,提高职位的竞争力做准备。
当前,自从市场就业模式的运行,高校的实习课程设置虽然还在,但是实习活动的开展已经与传统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当前学生的实习一方面体现出灵活使用的特点,灵活指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市场中灵活选择职场进行能力训练和体验,另一方面则体现出缺乏指导、管理和监督执行,导致实习的教育效果参差不齐,常常出现只是技能和经验的体验和传授,缺乏教育的价值判断和指导,普遍性地致使实习的育人价值无法实现。
3.教学课程
当前,一些高校为了满足学生对于实践教育的需求,同时解决实践教育不足的状况,在传统的实习课程以外,逐步探索开设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实务课程,比如,在中国许多大学的法学开始开设诊所法律教育课程,通过对于学生代理案件或者从事现实中法律实务工作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育。可以说,这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在实践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育活动形式,其能够将大学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价值教育与职场中的经验技能教育充分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价值和功能。但是,这种实践教育虽然表现出极大的教育功能优势而备受欢迎,却又表现在现有的高校人力资源中,符合开设课程能力要求的人力缺乏、物力和时间花费成本高、资源不足以及评价体制上的缺位状态,由此造成其目前仍然存在的持续发展力量不足和发展状况不平衡的状态。4.职业训练
当前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为了提升自己学生就业的市场和职场的竞争力,纷纷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生职业理想培育、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经验积累、职业素养增强,就业能力培训等多种就业和职业训练活动。可以说,当前,这些活动能够较为直接地解决学生找工作就业的问题,因此,在就业利益驱动下,各个高校所开着的这些活动在学生中间是普遍受欢迎的。但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事实是,当前的这些活动普遍具有较浓厚的功利色彩,缺乏实践教育的定位、价值和相关元素。这种状况一方面在表象上体现为是使高校没有通过职业训练的实践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另一方面,在更深的层面上,在高校的职业训练活动无法绕开其中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元素时,也出现了职业训练因缺乏教育价值和元素而无法处理眼前就业和长期职业发展的矛盾,进而很难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平衡,由此不能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中宏观和长远意义上的人才培养的根本价值和目标,使就业和职业发展工作缺乏了工作的根本价值基础。
三、大力开展实践教育的道路和方法探析
1.工作系统上要合理准确定位
大力开展有助于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首当其冲必须在整个高等教育工作体系中对实践教育进行合理准确的工作价值和功能的定位,进而对内容和方案进行科学设计并给予资源和制度保障。首先要将实践教育定位于高等教育中与专业知识传授活动相同位阶上的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不能将实践教育仅仅作为专业知识教育的一种补充来进行看待。在此层面和意义上,要深刻认识到,实践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共生,实践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也不是可早可晚的事情,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必须紧密结合,不可偏颇,没有实践教育,或者实践教育没有发挥价值的高等教育是残缺不全的。实践教育是整个教育方法论,也是关于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观念上的“区分”与“融合”
面对当前现实中的问题,在实践教育的工作发展上,无论在观念和思维认识上,还是在具体的工作实施上首先要将政治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区别开来,不但在观念上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德育教育的全部,实践性的德育教育并不都是或者说根本上并不是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的工作实施中,也不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内容和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德育教育。另外,也是上个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在合理适当区分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在具体的工作中将德育性实践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充分结合、融合起来,将德育教育内部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实践教育比如、思想政治活动、职业发展和就业活动、国际交流活动等充分结合起来,使各种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一种互补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以此解决当前非常严重的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的德育教育与的二元结构等一些列的冲突问题,从而在价值和能力上实现人才培养的资源的最佳融合和效果的最优化。
3.完善实践教育的运行方式和模式
在以上的定位、思路基础上,当前的实践教育的运行,必须要在整个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上实现课程化、互动化和社会化。课程化是指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若想实现真正的目标,必须要避免随机性、临时性以及任意性,必须要设置稳定的、体系化的课程来开展实践教育,以此一是使实践教育会获得稳定的人力物力支持,二是实践教育获得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能够实践教育成果化并获得较高的质量,四是由此会使实践教育的成果内化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元素和营养;互动化是指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的设计和运用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促进知识在所有层面和群体中。要在内容设计上更应注重现实的经验和问题,在方法上要采取讨论、交流等促进互动的有效方法进行运行操作;社会化是指不仅实践教育,当前的大学教育要在信息、资源、运行方式和方法上紧密与社会互动、交流与合作,实践教育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当然更不能例外,因此,实践教育在坚持大学的价值认识和社会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要将自身的实践教育活动与社会、市场和职场紧密融合。
4.当前必须加强实践教育的指导和专业化
在当前的现实问题中,除了以上几个宏观性、根本性问题以外,本文认为,当前,在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追求方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加强实践教育活动能够的专业化的指导,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及时、有效、高质量地获得实践性的指导和帮助。事实上,专业化的有效的指导是课程化和社会化的逻辑上的当然延续,但是,专业化的指导在当前的实践教育中更加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如前所说,当前的实践教育普遍性过于流于形式,没有较好的效果,由此影响整个实践教育的深入有效开展,因此,当前加强专业化、高质量的、及时的指导,一方面可以增强实践教育的高价值标准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实践教育是为了育人,高质量和专业化的指导应是其根本的价值目标实现方式。为此,首先必须要形成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进行实践指导的工作人员,改变当前的实践活动的往往仅仅是行政性人员的管理状态,其次,要建立健全活动监控、信息反馈、提供指导意见、以及评估评价等专业化指导的制度和机制,以保障专业指导的充分有效实现。
综上,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变化,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育工作价值的发挥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为解决问题,重要的逻辑前提是认清问题,从而找到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关于实践教育的现存问题是多样复合的,这有技术方性质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有能力方面的问题,也有态度方面的。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在开展具体的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到现存的问题不仅是实践教育活动的表层技术问题,要更深刻地认识到,在真个体系中,存在着重大的理论误区和认识上的错误。因此,高等教育实践教育工作的发展要在端正正确的思想和态度的基础上,找到准确合理的工作定位、方向和目标,进而在相关的内容设计、方式方法选择以及人力物力投入和制度机制保障等技术方面进行更多的工作投入和努力,这样才有望实现实践教育育人价值的充分有效发挥。
教育质量提升发言稿
同志们:
刚才,大会对抓教育教学质量取得突出成效的县(市)进行了表彰,对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新聘任的首届督学顾问和市级督学代表颁发了聘书,一会儿,司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就进一步狠抓教育质量、全面落实教育投入等各项政策以及加强教育督导、强化学校安全等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紧紧抓住提高教育质量工作不放松。
今年,在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工作再创佳绩。全市参加普通高考学生8.05万人,本科一批上线6762人,较去年增加785人;本科二批以上上线16294人,较去年增加1577人,本科二批以上上线总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了高考本科二批以上上线总人数全省第一的位次,实现了“四连冠”。在成绩面前,希望同志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继续做好工作,同时,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巩固高考成绩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即退。目前,其他市正在迎头赶上,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急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今年高考本二以上上线人数尽管总量有所上升,但总的看,我市本一以上上线人数相对增幅不大,而且已经失去了全省第一的位次,后移到全省第三位,落在了衡水、石家庄之后。此外,全市的高考上线人数万分人口比仍然偏低。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整体规模偏小。二是全市县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存在不均衡现象。三是高中教师特别是优秀骨干教师严重短缺,部分学校依然存在优秀教师外流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各县(市、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各有关学校,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高中学校建设,强化学校管理,努力实现继续保持我市高考成绩在全省领先位次的奋斗目标,使全市的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今年6月9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工作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争创职业教育名市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但这不是说今后抓教育质量工作就不再是工作重点了。今天下午把大家留下来继续开会,目的就一个,就是要让同志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始终坚持“职业学校狠抓就业率、普通高中狠抓升学率”这一工作指导思想,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继续进一步抓好基础教育,突出抓好教育教学质量,下大力继续狠抓普通高中升学率不动摇。重点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推进素质教育,促进质量提高,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关于这一点,过去曾讲过多次,我想在这里再重申一下。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教育事业发展成果的迫切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全面、科学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充分认识到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务就是为高一级学府培养输送优质生源。各相关学校要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实实在在的实施素质教育,旗帜鲜明的强调“质量第一”和“质量兴校”,大胆抓质量,鲜明抓升学。我们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为提高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美育的培养,而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并使之成为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如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很低,没有较好的升学率,这样的学校起码不是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更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抓升学率,抓普通高中的升学率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教育教学质量。全市各相关学校要正确处理好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立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振奋精神,做到大张旗鼓的抓教育教学质量,理直气壮的抓升学率。
狠抓基础,统筹发展,正确处理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的关系。刚才说了,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职业高中教育抓就业率、普通高中教育抓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升学率也好,就业率也好,关键还是学生素质的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素质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义务教育阶段是为整个教育事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打基础的一个关键环节。据世界经济组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个百分点,它的GDP可以增加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是7到8年左右,保质保量的普及和发展义务阶段教育,对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质至关重要。同时,抓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一流的小学教育,就没有一流的初中教育质量;没有一流的初中教育,就办不好一流教育质量的高中。因此,要抓高中阶段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从基础抓起,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大面积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阶段搞得不好,高中阶段教育也就失去了基础,提高普通高中升学率和职业高中就业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要下大力抓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为高中阶段教育输送优秀生源。只有这样,我们也才能逐步改观现在每年参加中考的学生分高的上普高、分低的上职高的局面,努力通过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既要增加总量,又要提高质量,正确处理好高考上线人数总量与质量的关系。今年,我市本科二批以上上线人数增长幅度是历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但大家同时也要看到,本科一批上线总人数和去年比,虽也有增加,但增幅相对较少。据统计,今年我市全市范围内升入北大、清华的考生总共才有24名,而衡水市仅衡水中学一所学校就有37名考生升入北大、清华。对此,希望大家要深刻反思和查找我们的工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清醒认识成绩背后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和隐患。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要通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正确处理好高考上线人数总量和质量的关系,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普通高中抓质量、抓升学,工作目标既要瞄准高考上线人数总量,更要注重上线人数的质量。要通过努力,不仅能让更多的孩子上大学,还要让更多的孩子上好大学,上名牌大学。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学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因材施教,使全市的高考成绩不仅获得总量的扩张,还要实现质量的提升;既要追求本二以上上线总人数的增加,更要追求本一上线人数,特别是上名牌大学总人数的增加。
(二)进一步强化措施,坚定树立起三种意识。要牢牢抓住夯实基础不放松,树立均衡发展的意识。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和高考升学率是基础教育各学段所有学校和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铸就的,不单是高中学校工作的结果。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坚持基础教育各阶段质量的均衡发展。同时,抓义务教育各阶段教育质量的唯一出路,也是要坚持各学校的均衡发展。要想大幅度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特别是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坚决反对只抓几个重点学校、几个重点班的做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是一时一日就可以立竿见影的,也不是某一学段、某一学科能够独立完成的。因此,全市各相关学校要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与全面的质量观,切实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千方百计的办好每一所学校,千方百计的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我市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化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教育资源配置难以实现最优化。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力度,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要通过合理布局、优化师资、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努力使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学校规模的标准化、教师配置的标准化、学校设施的标准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标准化,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力争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群众满意的学校。
要牢牢抓住扩大规模不放松,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质量是高中教育的生命,规模是高中教育的基础。高中教育如果没有规模作支撑,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大发展,还会直接影响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这里面体现了一种教育规律的存在,也是一个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问题。去年,我市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比石家庄少13000人,今年参加高考学生人数与石家庄相比,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增加到了少14000多人。目前,高中教育规模偏小,已经成为制约我市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要想实现我市万人均高考上线人数位次前移,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快高中建设步伐,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总得看,我市现有普通高中在校生22.6万人,万人均在校生为207,位居全省第五位。石家庄、唐山分别达到267、227,均远远高于我市。就各县(市)情况看,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市)有易县(324)、徐水(312)、安国(290)、涿州(255)、涞水(254)、定州(241)、望都(226)和高阳(21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市)有清苑(193)、顺平(186)、定兴(185)、蠡县(184)、高碑店(183)、博野(171)、曲阳(154)、雄县(151)、涞源(150)、满城(146)、唐县(145)、阜平(138)、安新(130)、容城县(119)。由此不难看出,全市加强高中建设、增加学生规模的任务依然很重。
回顾近五年来,我市仅新建了4所国办高中。今后如果再不加大加快高中学校建设的力度和速度,这些吃老本的学校已经没有什么潜力可挖了。长此下去,全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将会很难达到,全市的高考成绩也将会因为没有规模的支撑而下降,甚至落后于其他市。去年10月,市政府在易县召开了全市高中建设调度会,会后,大部分县(市)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积极采取措施,加快了高中建设的步伐。如顺平、阜平两个山区贫困县,由政府统一组织新征土地,统一规划建设,整体将县一中搬迁,现在顺平中学新校区已经投入使用。安新县结合县域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新建一所占地80亩的民办公助普通高中,工程主体将于今年10月份完工。定州市也做出规划,计划新征土地360亩将定州二中整体搬迁。唐县计划采用引资的办法,征地300亩建设一所新高中。但是,有的县(市)高中建设至今没有任何进展,而且由于学校容量有限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出现了初中毕业生“上学难”和学生外流到其他县(市)的现象。希望这些县的同志认真反思一下自身的工作,充分认识到加快高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象阜平、顺平这样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县能够做到的事情,其他条件较好县没有理由不把高中建设工作做好。因此,各县(市、区)要按照市政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统一规划要求,尽快行动起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已经启动的要保质保量的尽快完成,没有启动的要立即动手尽快启动,力争按要求全面完成高中建设任务。
要牢牢抓住强化管理不放松,树立无私奉献的意识。学校硬件规模上去了,但如果没有一流水平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将是无从谈起。对此,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校长队伍的管理。校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管理和办学水平有着根本性、方向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学校硬件设施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为校长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校长队伍保持相对的稳定;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对校长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高校长的工作水平,建立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机制,对那些确实不能胜任、误人子弟的校长,要坚决果断地从校长的位置上拿下来。在工作中,各位校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真正做到以教书育人为荣,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坚定不移地狠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用务实的工作作风带动和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各县(市、区)政府在这一点上要舍得多花一点钱,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大局出发,采取措施,留住优秀教师,引进一流人才。要积极谋划制定必要的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和鼓励各高中学校引进优秀教师和大学毕业生,按需合理确定学校的编制和经费,确保优秀师资的及时补充。要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让教师安心教学。要进一步搞好各个层次的教师调研考试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定期继续教育的培训提高制度,注重培训的质量和实际效果,使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敬业精神得到全面提升。广大教师也要树立无私奉献和勤奋敬业的意识,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引导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努力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加强教育科研队伍管理。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要充分发挥广大教研人员的作用,深入开展教科研工作。要认真指导各高中学校教师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要通过教科研活动,凝聚广大优秀教师的集体智慧,增强工作竞争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当前,各级教育科研机构与人员,要特别针对如何全面提高我市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深入的研究,力争提出一套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科学办法,真正做到指导学校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努力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多年,但时至今日,教育投入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依然是制约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希望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的《义务教育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大兴“务实、求实、落实”之风,切实担负起发展本地教育的职责,真正把各项教育投入政策落到实处。
(一)要全面落实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新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基本费用,省规定农村小学每生每年15--60元,初中每生每年25--90元,县城所在地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参照本县应执行档次的高标准执行。对此,各县(市、区)政府要责成财政部门明确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执行标准和年增加幅度,真正做到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在预算内单列,不得用学校预算外收入或其他教育经费抵顶。同时,各县(市、区)在安排财政预算时,要将中小学教师每人每年30元培训费纳进去。20年没安排的,回去后要协调有关部门马上调整预算,按中小学在校生人数拨到教育部门。教育部门不准把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挪作他用,一定要按月如数拨到各个学校。
(二)要尽快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中规定的各项税费政策,确保投入到位。就资金投入问题,在今年8月24日收听收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我对全市截至7月底以前财政投入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大部分县(市、区)采取了有效措施,落实教育资金投入情况进一步取得成效,但个别地方还是行动迟缓、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甚至有的县上次通报情况后仍然没有行动。希望大家会后把今天通报的情况尽快向一把手汇报,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加教育投入,务必按照于群市长在6月9日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年底前全部落实到位,而且决不能再形成新的拖欠。
(三)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切实加大对各项工作的推动力度。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从今年起,每三年一轮的“普九”复查不搞了,代之以四年一轮的对县域教育的综合督导评估。对此,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督导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数量督导向质量督导转变。从过去以监督检查教育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为主,逐渐转移到检查评估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方面上来。二是从督导基本普及向督导发展提高转变。在我市已实现“普九”。且绝大部分县(市、区)已接受了两轮以上“普九”复查的情况下,教育督导工作要在继续关注普及的同时,重点放在督促各级政府切实采取措施,依法保证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缩小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三是从督政为主向督政、督学并重转变。在强化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的同时,教育督导要更多地转移到关注学校管理、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教育公平上来。要努力监督和指导学校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四是从义务教育单项督导向多种教育全面督导转变。督导内容由义务教育扩大到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高中段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等,并增加了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评估。
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及其办公室是代表市政府行使教育督导工作职责的专门机构。在今后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切实搞好县域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同时,也希望各位督学顾问、各位督学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当前,要突出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重点是督导检查各级各类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指导解决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食品卫生、校舍、交通、消防、安全保卫、周边环境等安全隐患问题的学校,要及时调度并限期改正。要建立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一旦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学校及其主管部门要尽快处置并及时按程序上报。对故意迟报、瞒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严肃查处。
此外,刚才讲的有关落实各项教育投入政策的要求,是根据新的《义务教育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各县(市、区)有责任必须落实,没有理由不落实。尤其是今年要通过省政府综合性督导评估的南市区、清苑、满城、安国、望都、涞水、易县,更要引起高度重视,确保各项教育投入政策落实到位,顺利通过省政府综合性督导评估。省督查组已经明确表态,财政投入是今后评估县级政府的核心指标,教育投入政策有一项不落实,今年的综合评估就一票否决。对此,有关县(市、区)要尽快整改,并加强督导,定期检查,及时通报情况,确保各项教育投入政策落实到位。
全市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全面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和谐、实力、魅力的社会而奋斗!
教师高质量发展个人心得体会
20xx年5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案导学教研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愿望愈来愈强烈。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通过加大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整合优化城区教育资源,推进城区学校素质教育和新课堂改革,在提升城区教育对县域教育的引领作用方面作出了极大努力。目前,我们对我县城区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县城学校现有规模和布局
我县人口73万,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80余所,教师近5000人,在校学生80000余人。目前,我县城区有普通高完中3所(其中省级重点中学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一所,由原师范改制高完中一所),普高在校生12019余人;有初中校2所,在校生5800余人;小学6所,在校生10000余人;公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500余人;民办学校1所,在校生500余人;民办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1300余人。在城区就读学生占全县学生的40%,同时每年进城就读学生增长达5%以上。
(二)县城教育发展举措和成效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县作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改革,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决定;全市城市教育工作会后,我县将调整城区学校布局,加大城区学校硬件投入,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等作为突破口,制订《城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就我县加快推进城区教育发展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1.扩大规模,调整布局。为适应需要,我县在城东新区规划新建一批学校,解决新城区家庭子女就近读书的需求。一是实验中学迁建。该校按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00个教学班,预计x年秋季开始招生,这将大大缓解我县城区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读初中的入学压力。二是桑梓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两所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校办学。目前土石方开挖即将完成,预计11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新增一所上档次的小学,同时告别我县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三是城东幼儿园建设。该园按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2个幼儿班。同时,城区其余学校也在原来规模上,尽可能扩容,提升档次和办学质量。
2.集中优势,整合资源。我县每年都为城区学校考调50名以上的农村学校优秀教师,考聘近100名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近几年,已为城区中小学配备优质师资500余人。同时,我县还将重大项目和上级拨付的专项经费向城区学校倾斜。x中学澳门灾后援建项目3000万元,新建的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大楼已全部投入使用。实验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也已经开始实施。通过加大投入,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3.实施课改,提升质量。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县教育面貌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但现实教学质量与愿望仍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分析和论证认为,教师的惰性、僵化的观念、单调的课堂、被动的学习是制约我县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于是,我县把变革教育、提升质量的突破口瞄准了课堂。
2019年,县教育局从全国课改名校引进高效课堂教学,经过三年多的试点试验、本土培育和提炼成长,目前,全县已建成课改基地学校20所,其余各校也有一定数量的班级和师生积极参与试验。在实践探索中,采取“四主推动”策略推进课改:一是行政主推。我县先后派出了千余名教师外出取经,邀请十几位课改专家“授课”,掀起了课堂改革风暴。二是校长主管。通过县教育局与校长签订课改目标责任书,举办教学管理人员课改理论考试和校长竞教,促使校长在课改中担当起了“课改思想的引领者、课改决策的执行者、后勤服务的保障者”角色。三是教师主导。通过践行“234”(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两种能力;实现“解放学校,解放教师,解放学生”三大目标;遵循课堂“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检测反馈”四个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推行“看课堂氛围、看师生状态、看学生能力、看教学成绩”的评课标准,强力促使教师从“教”到“导”的转变。四是学生主动。为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的课改终极目标,县教育局以导学案为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各学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和班级事务。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里,各学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展示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与其享受快乐成长的幸福得到了有机统一。
去年4月,我县三名课改教师走进“全国课博会”献课,受到一致好评;12月,南充市高效课堂推进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今年5月,《中国教师报》区域课改样本观摩会及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在郑州召开,我县被评为“2019年全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区域”,县教育局局长姚勇同志荣获“2019年全国十大课改推动人物”称号。课堂教学改革,关系重大,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今秋开学后,立即组织人大代表对课改进行视察,广泛听取老师、学生、家长等各方意见,提出了注重内涵,注重效果,坚持示范,分批推进的课改原则,务求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4.强化管理,树立形象。一是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常规管理精细化。我县城区各校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并发挥作用;推门听课、随机暗访得到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改换黑板和课桌,修建城区学校教师周转房为主要内容的“师生幸福工程”启动并逐步推进实施。二是提升“三园”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化。围绕“洁净校园、秩序校园、优美校园”的目标,深入治理城区学校校园内外环境,巩固和继续加强“文明寝室、示范食堂、卫生厕所”创建活动,争创县级“绿色学校”举措被纳入各校的日常工作。围绕高效课堂建设,打造育人功能较强的校园文化,凸显文化的内涵。三是深化特色兴校,促进特色建设品牌化。城区各校加大特色建设力度,纷纷做精做强特色项目。城东路小学的童声合唱、相如一小的读写文化、锦屏小学的师生版《相如长歌》、实验小学的象棋文化等得到提升并成长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四是狠抓安全稳定,促进教育环境和谐化。在做好城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同时,x年度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组织召开了“x县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大会”,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城区学校校园周边的网吧、经营摊点、社会治安等进行了彻查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发展困惑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我县城区学校在规划和建设上逐渐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区学校布局不够合理,无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二是学校数量相对不足,大班额难以彻底化解;三是学校校园面积较小,功能区严重不足;四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随意性使得学校周边环境较差;五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量进入城区学校,家校共育的社会合力尚未形成。
调研中,我们还收集到了城区学校反映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急需落实新的教育投入政策,依法实现“三个增长”;急需实施教育“五年”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急需启动职教中心建设,缩小我县职教差距;急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投入,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急需配套工程项目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急需恢复县财政教育专项资金,保障教育工作正常运转;急需实施内涵提升战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急需保障教师基本待遇,切实稳定师资队伍;急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规范教育经费管理。
三、对策建议
(一)统筹城区教育规划,优化学校布局。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趋势及人口分布状况,完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统筹协调好城区建设与城区教育的关系,制订近期、中期、远期实施方案。强化城区规划学校建设用地保障,城区现代化建设应该为教育预留发展的空间,学校周边建设要充分考虑协调因素,切实保障学校周边环境的育人性、秩序性和发展性。
(二)促进教育均衡,激发竞争活力。城区内,要通过政府引导、合理配备和机制规范,让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各阶段都拥有实力相当的学校,从而让各类教育在良性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实施名校战略,打造品牌教育。名校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而优质教育又是家长和社会的热切期盼。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同时,在各类学校中确定1-2所重点学校,打造成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名校,留住县内优质师资和生源,把城市教育做成品牌。
(四)坚持开放办学,提升教育质量。开放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城市教育要实现新的突破,一方面要克服盲目自大的因素,即城市教育长期以来在县域乃至更广的范围内都名列前茅的自满态度。另一方面,无论是师资还是管理方式方法,都要不断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从而更新观念,弥补不足。建立和完善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建立城区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鼓励吸引优秀毕业生和外地优秀教师到我县城区学校任教。推进教师人事制度管理科学化。
(五)兴办民办教育,扩充教育资源。要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必须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一是加强民办学前教育,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民办学前教育总量要达60%以上。二是进一步招商引资,新办一批优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基础教育学校,打造民办基础教育优质品牌,以满足未来城市扩容需求。推进城市教育快速发展。
高质量教育发展心得体会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转折关口提出的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强调“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要看到,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是一项长期、曲折、艰苦的系统性工程和历史性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在科学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特点的基础上,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果。
总的来看,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可持续的发展,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衡量标准上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且内涵上要从“增长”延展到“发展”,实现更高水平、更优结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从宏观层面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从中观层面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产业竞争力稳步增强、国际分工地位逐步提升的发展。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重要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从微观层面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企业效益持续改善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产品和服务在规模上位居世界第一,但附加值却很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提高产品附加值,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从而使企业能够在较低资源环境损耗基础上获取更高附加值,改善经营效益、提高盈利水平。
在把握高质量发展重要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看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适应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需要,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但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无论是跨越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非常规的特有关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还是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关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都要求我们摒弃粗放式、外延式的发展方式,加快转向集约式、内涵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住房水平、营养水平、受教育水平等,均有了很大提高。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教育、卫生、医疗、健康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体系更加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进一步看,高质量发展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国际政治格局不稳定性上升。特别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并试图对我国进行全面战略围堵。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改变经济“大而不强”的局面,在应对百年变局中牢牢把握主动权。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动能、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一,激发动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一环是要激发发展动能。
一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驱动。要深化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新商业模式,加强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驱动。要以重建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为重点,促进技术前沿拓展。要以纠正资源错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重点,完善制度环境,促进资源在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之间优化配置,避免因机制不畅等原因导致的资源错配。
三是三大需求协调驱动。在投资方面,要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在消费方面,要鼓励业态创新,优化消费环境。在进出口方面,要不断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第二,夯实基础。
一是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健全新技术标准体系,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强新技术产品的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竞争环境,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第三,深化改革。
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三是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消费、投资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扩大开放。
扩大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是提高贸易竞争力。要以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坚持巩固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保持加工贸易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打造利用外资新平台,重塑利用外资新优势,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利用外资环境。
三是提高对外投资水平。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在工作中永无休止地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储备一桶新鲜的“活水”,服务于学生,浇开每一朵小花。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老师的我首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勤思考,常总结,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精巧设计课堂环节
首先要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和情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导入语是开启新课,引导学生登堂入室的钥匙;是承前启后的桥梁,能使学生“循”故而知新;精彩的导入语能“激活”课堂,使教学氛围更加优化,教学活动更加顺畅。第二要抓过程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入情感,积极点拨,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转化为理性思考,使学生在激情中明理,在明理的基础上激情,从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是抓住结束环节。
三、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
我认为要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第一步先要自己明白;第二步我觉得要讲得清楚;第三步要学生听懂;第四步要让学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激发学习兴趣
在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会发现学生产生讨厌、纪律散乱、不注意听讲等不良行为。我也曾采用种种措施,有时甚至使用强制性手段,力求解决这些问题,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利用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语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目标;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生的成功增加困难。因此,七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比如说: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经过重复或练习形成自动的行为动作,要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学会学习,懂得怎样合理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