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快乐的数学课

  今天,我们班上数学课之前,数学老师提前给我们说这节课要干什么,同学们当老师,给大家讲课。

  上课时间到了,老师让我们翻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积》那一课,老师先让小组讨论,再让一位同学拿着自己的食物给同学们讲长方体表面积怎么求,怎样求和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我们讨论完了,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让老师叫自己发言,老师点了王冰祥,让他上台讲。王冰祥讲错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喊:“王老师,你讲得不对我来给你改正!”于是,王冰祥叫了一位同学,让他来改正。然后王冰祥继续讲,他讲不下去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喊:“下、下······” 王冰祥下去了,老师让李梦倩上台讲,只见她大大方方的走向讲台,她先讲了什么是表面积,又拿着实物给我们比划着讲,接着她俨然一个小老师一样,给我们时而举例 ,时而提问,时而板演,李梦倩讲的真好呀!让我一听就记住了。她讲完后,办理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大家和老师对她的肯定的掌声,也是对她的赞扬的掌声。最后老师简单总结了这节课表现最好的几个同学,其中杜家豪是最积极的,是听得最认真的一位同学。

  这节课过得好快呀,我还沉浸在欢愉中!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一节活泼有趣的数学课

  “铃铃铃”,上课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拿出数学书,端端正正地坐好,静静等候老师来上课。(从等候老师导入全文。)

  老师踏着轻盈的脚步快捷地走到讲台前,轻轻地放下书本,用甜美而婉转的声音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老师亲切地问:“有谁知道什么是对称图形?”同学们立刻“刷刷”地举起了手,我也不例外,半蹲半站着,高高地举起手。老师扫视了教室一遍,缓缓地说:“嗯……周咏欣,你来回答。”我“腾”的一声站了起来,眼睛瞧了瞧数学书,抬起头高声地说:“对称图形就是两边图案、大小都相等!”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和蔼地问:“好!坐下!那,有什么字是两边都相等的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个个都跃跃欲试,眼睛盯着老师,似乎在大声地叫:“我来!老师,我来回答!”老师指了指黄雅晴,轻声地说:“你来回答。

  ”黄雅晴立刻站了起来,自信地说:“‘王’、‘田’、‘日’、‘全’等很多字都是对称的。”老师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嗯!不错!不错!”说完在黑板上画了好多图案,让我们判断哪个是对称图形。同学们紧紧地盯着图案看了一会儿后,纷纷踊跃地举手。

  老师微笑地说:“陈妍、黎芳芳、涂健强,你们出来做!”他们三个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讲台,快速地把答案一一写好了。老师看了看,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好!全对!看来你们都懂得什么叫对称图形,并且掌握这类知识了。下面是你们互相交流学习的时间!”“哗!”教室瞬间变成了“鸟巢”,全班同学像一只只叽叽喳喳的小鸟一样,与自己的同桌互相讨论,互相出题考对方,不懂就问。

  “铃铃铃”,一节活泼的数学课就这样伴随着铃声匆匆忙忙地过去了。老师已经走出了教室门口,而同学们却依然意犹未尽,还在兴致勃勃地谈论刚才的数学课……

小学数学教研日志

  结合课堂教学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如二年级王老师一开始就设计的套圈游戏,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利用好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三年级杨老师结合学生二年级学习可能性的经验,较好地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发展其进一步拓展思考。此外,两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创设了通话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习主体能动性,效果较好。

  课上来看,二年级王老师在处理例题“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时是有所不同的,前面两次活动用的是“试——摸——想”方式,后面一次活动则是“猜——摸——想”的方式,细小差别体现了老师在备课时的精细考虑,实践来看也是较好的;三年级杨老师则十分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猜——实践操作——感悟——总结”的教学痕迹明显,这样安排也起到了较好效果。

  仔细想来,两节课上练习的安排都是精心设计的。二年级课上的“转盘、看图、放球、描述”等活动层次清晰,循序渐进;三年级的“抛色子”、“放铅笔”等活动的安排处理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环节的处理都很细致,很多老师在课后都谈及,这里就不再重复。想到一处细节两位老师注意到了,就是课本上所说的“任意摸一次”,老师在课上都较细地处理好,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们还是能够注意读懂教材再上课,并不是囫囵吞枣,一带而过的。

  课后大家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议,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恨中肯的意见,表示赞同,这里我也想简单说几句。二年级的课在实践环节略显急促了些,课前应该考虑好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时间安排上还需再合理些,有些生成的问题还要老师更机智处理好,比如一些学生说到的“不可能不会”就可以和“一定会”联系起来,发展学生思维;三年级的课板书设计需要调整,画“正”字统计结果和表格中数据不对应,“放铅笔”等练习处理可以再开放些,比如还可以拿出铅笔使得各种颜色铅笔数一样,不一定就是要放。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我校小学数学成绩整体不太理想,就我所教班级而言,相对于其它学校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摆在我们的面前。下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

  总之,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这段时间的远程研修学习,我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的变革,同时也引起我对数学教学教研的强烈兴趣。

  基础教育强调诚心诚意的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数学课程的目标不止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发展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新课程的及时推出,社会对教师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教师还应当扮演的角色有:(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学生探究的合作者(3)学生发展的引导者(4)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

  素质教育强调,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长,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后顾之忧,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业成绩;在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中,教师常常是以智者长者的身份、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在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指导、提供帮助、提供服务,扮演着指导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

  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放下架子,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有不懂的问题时能够畅所欲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当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而不是形式上的。

  我们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好教材的使用,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进行实践反思,学以致用,是我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我还将更加努力,力求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课堂,优化课堂,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数学课堂小游戏

  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如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能够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10以内数的分与合

  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一个扔皮球的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不同方法。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几个皮球,就让谁来扔皮球,并请他讲讲是怎么想的。如一个学生扔完后,篮外有3个皮球。有的说我是想3和7合成10,所以扔进7个球;有的说前面一个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现在篮外是3个,我能够肯定他扔进了7个,因为外面少一个,里面就多一个……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想出准确答案,表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10以内的加减法

  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一堂生动的数学课

  随着上课铃响起,漂亮的叶老师走进教室。她轻声地同我们打招呼:“同学们,好!”。我们齐声回答:“老师,好!”。

  叶老师打开电脑,放出课件,屏幕上出现了《可爱的小青蛙》这个标题。第一题是:“连一连”----“善良的小明把同学抓到的小蝌蚪,放入塘,让它们去找自己的妈妈。一共有九只带着算式的小蝌蚪,遇到了一个难题,水中有三只青蛙妈妈,分别是“12”、“6”、“18”,它们该找哪只青蛙妈妈啊,快来帮它们算一算!叶老师让我们打开数学书,翻到第十八页,拿出尺子,在书上连一连,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青蛙妈妈为了感谢小朋友,请大家玩一个小游戏,比一比谁先到达对岸,这个游戏规则是:只有算对荷叶上的算式,才能过河到达对岸。”

  叶老师上课非常生动,在一个一个小故事小游戏中,让我们学会了数学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未来深造的有力根基。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仍过于传统,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看重书本上所描述的“死”的东西,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致使学生往往得到了知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个弊端就是,教师仅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会将课堂时间安排的很满,阻碍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十分的被动,同时教师不能够结合实例来传授知识,知识似乎是强加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即使学生储备了知识,却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养成。

  作为日常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讲,必须要按照新课标新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着重于智育的发展,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全方面的素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以后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具体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自我拓展知识空间,自我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所获得的东西要比书本上获得的更为丰富。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研究数学智慧分析数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学习,去思考。

  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现我国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标,教师要解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开辟出新的教学之路。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教师要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让学生展开互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性的引导式作答,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教师明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国新课标的标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留下伏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下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提倡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学习倡导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的掌握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早已经不适合对当今学生进行很好的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综合评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个性化多方面发展,让学生认为“考试分数”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统考升学的模式让教师无法合理的对学生展开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改变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定,即从单一的考试评定方式变成从学生日常学习中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多样化的指标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定;也要改变单一笔试的考评形式,要实现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评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中和评价排名时,要将考试分数作为参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的灵活度等多方面作为评定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既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为此,我注重多方面的结合,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观察物体”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学校大门的内外两面进行拍照,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及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知识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要积极倡导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小学数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拓展学生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的感知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灵活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

  当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立马变得安静起来,老师说今天我们来测一测口算,翻开你的口算题卡,我立即打开,飞快的学写起来,没过多长时间就写完了,到规定的时间后,老师就开始念起答案,我就仔细的检查,生怕算错,因为错一道要写五页口算题呢,没想到我全做对了,真是很开心呀,但是我明白我不能骄傲,因为这只是熟能生巧,以后我会每天都坚持练习。

  很快的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教室立马就变成了菜市场,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都不能骄傲。

数学经典案例

  2009-07-2722:26:08分类:教育教学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从教师观、学生观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反思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同学们一方面要勇于陈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允许别人持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双方在辩论中要力避人身攻击。只有在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中,课堂教学气氛才能活而不乱,教学效果才能有保证。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乎等基础上的交往、互动,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就能分享彼此的成功与喜悦,也能分担双方的挫折与困惑。因此,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获取“营养”和价值的过程,更是师生在乎等交往、积极互动的基础上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相长。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三、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四、阅读下面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小结及教师的评语,从期末质性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是评价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评价起着导向作用。评价结果的呈现有定理和定性两种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第一学段应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在第二学段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描述,以定性描述为主。考试结果的评价应汲取定量、定性描述各自的优势,恰当地给出一个等级,同时给出客观的评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下面陈述的是一个学生在数学考试讲评后所撰写的日记,你认为教师的评价有不当之处吗?请你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地处理考试评价的结果

  我认为该教师的评价有不当之处。在新课程下,对学生的考试评价应体现一种“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六、谈谈你对以下两位教师小结课堂教学的看法。王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你们学会了吗?”“你们学的开心吗?”施老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我认为施老师的小结好。施老师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而王老师过多的关注了知识本身的结果,却少有关注知识获得的途径、方法、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能“说”。凡学生能说的,都应该放心地让学生去说。总之,努力让全体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上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更投入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七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节《可能性》教研课中,并且比摸到黄球的次数还多2次。

  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而我则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八、《带分数乘法》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一、合作学习中必须处理好独立思考的问题,因为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但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同伴探究、交流才有真正的价值。本案例中,由于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过程,所以不能发挥小许合作的优势,其三种方法的得出也不能代表本小组的水平。困难学生越过了独立思考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取信息,知识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标。所以在合作学习前,可以安排学生先独立尝试,在碰到实际困难,在有了一定的体验,产生探究的需要后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会更好。

  九、《小数除法》一课,10.32÷2.4怎么计算?遇到这样的课堂问题你可以怎样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设计下面的教学

  教师又出示一个题目:103.2÷0.24=学生发现,按照第二种方法就会这样103.2÷0.24=1032÷2.4这样除数还是小数,所以,还是第一种方法好,也就是课本上介绍的方法,普遍适用。

  十、《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请例举两个教学实例简要说明你对这一理念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这一理念,表明数学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两方面做起:⑴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或创设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⑵利用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数学教学。

  十一、《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落实这一理念的

  《数学课程标准》这一理念主要是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定位,更加凸现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⑴教师组织者的作用主要体会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对教材的理解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二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针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⑵教师引导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活动的安排、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材料的提供、课堂上生成问题的处理及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等方面。⑶教师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时,教师要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研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发所有学生的反思。

  十二、《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

  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进行教学设计的必经之路: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⑵教材知识为我们进行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范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才能使数学学习内容更适合学生。

  十三、《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⑴在教学设计中有面向全体的意识,每一次学习活动都能让全体学生参与;⑵组织有一定开放性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作为;⑶自学生开展活动时,对有差异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⑷通过异质分组,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发挥好学生的作用,对有差异的学生进行辅导。

  十四、《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这一观点体现了数学教学在关注数学知识、方法掌握、数学能力形成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⑵为学生创设主体探究解决问题、归纳方法、发现规律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⑶面对学生的主体探究结果,不以对错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充分挖掘来自于学生的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放大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⑷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保持学生学好数学的长久兴趣。

  十五、在工程问题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师这样处理学生的生成问题是否合理呢

  教师的处理方法非常合理,运用假设的方法,把两个工作效率不同的“队”变成了相同的,学生很容易思考出:如果是两个甲队只需5天,如果是两个乙队只需7.5天,甲、乙合作完成的正确天数应在5天和7.5天之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来的做法是错误的,而且掌握了运用假设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还渗透了“区间套”思想。

  十六、《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如何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⑴根据数学学习的内容确定是否学要合作交流,不能什么内容都安排合作。⑵对于需要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内容,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阶段,鼓励每个学生进行独立思考。⑶在解决需要合作交流的数学问题时,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安排合作交流。⑷在合作交流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对比、反思、互相借鉴、拓宽思路,防止合作流于形式。

  十七、你对“鼓励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理解

  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⑴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⑵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不求全,不能形成“挤牙膏”式的教学。⑶不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方法和策略。⑷面对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应用最为普遍的主要方法。

  十八、《课标》在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保持对数学学习的长久兴趣。

  十九、《课标》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提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这一理念,目的是在第二学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现实意义的情境,让学生经过主体探究,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十、《课标》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提出: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落实这一理念时,与第一学段的具体做法有哪些不同

  第二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在本学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践性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与第一学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综合性与实践性更强。

  二十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双重功能。⑴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⑵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⑶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二是二、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索活动。计算下列各式并探索规律:1+3=?1+3+5=?1+3+5+7=?1+3+5+7+9=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规律)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经历了苦苦思考的过程。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如列出如下点阵,以使学生从数与形的联系中发现规律:

  此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推广到一般的情形,推出1+3+5+7+…+(2n-1)=n2,当然应该认识到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有待进一步证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二十三、下面陈述的是一道考查三年级学生应用计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道试题的优点,如何编制试题检测学生数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这道试题不同于我们经常给学生练习的已知三个数求和的计算题。虽然试题在计算能力的要求上远远低于我们,但它注意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表现在问题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考虑时应紧密结合动物园门票价格的实际情况,成人票价应略高于儿童票。只有联系实际情况,才可能给出最合理的答案。技能的掌握必须建立在相关的概念知识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机械地模仿和记忆去获得。评价技能是否掌握既要考查学生实际执行这些技能的情况,又要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哪个规则,以及什么时候应用这一规则。这确实是一道不错的题目。但好在哪里?是因为它紧密结合动物园门票价格的实际情况,成人票价应略高于儿童票价。只有联系实际情况,才可能给出最合理的答案?我觉得大有商榷的必要。这道题的解决靠的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动物园的票价早已不是3元、5元的事情了。宁波动物园成人票价80元,儿童票价40元。就算是美国,国家投资,票价比较低,那么是否还要想到小明一家三个人,是一个大人两个小孩呢?那就要11元。还要想到除了3元5元还有中间票价4元?那就是12元。如果要联系实际就该这么去一一分析,题目就该改成——“小明为全家买了3张参观动物园的票,价格最低的一张为3元钱,价格最高的一张为5元钱,小明可能付了多少钱?”这样一改,选择题就变成了没有唯一答案的开放题,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给出各种答案,在给出答案的过程中练习巩固了三个数求和的技能。

  二十四、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二十五、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二十六、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二十八、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十九、老师,让我们自己来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三十、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

  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三十一、会了,可以“不听'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三十二、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三十三、欣赏“每一个”学生,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三十四、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三十五、《请善待学生的评价》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三十六、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三十七、“差生”的成绩,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1、评价功能失调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三十八、青蛙老师在教学生们《怎样捕捉蚊蝇》

  ①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的。②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由教师传授,应充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自主探究重学习。③课程内容应体现生活性、实践性。

  三十九、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第三类属于外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数学的教育

  做好后进生转化,是广大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可有时又成了人们喊的口号。在一个班级真正能让一两名学生后进转先进绝非易事。需要教师认真的观察、分析、座谈、鼓励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劳动。而后进生转化工作应从草根抓起。

  今年教二年级,天真的孩子们如同一张张白纸。如何在一张张白纸上绘制他们喜欢的颜色、书写辉煌。记得在开学不久,一名女同学悄悄的告诉我:某某同学让我给她明天请假就说她病了。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孩子要逃学。悄悄的找到她问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说:“我笨,啥都不会。明天不想来了。”听后我为之震惊,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就承认自己笨,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想要逃学,祖国的花朵还没有开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一种强烈的教师责任感驱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把她从最后一桌调到了第一桌,从此这个孩子成了我特殊关注的对象,上课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找其座谈、到家家访。总结出学困原因如下。

  1、学前基础差。部分学生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能口算,而她五以内的加减法数手指都困难。

  2、上课不听讲。倾听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课堂上让学生看黑板,大多数学生抬起了头。提高声音再说一遍看黑板,还有几个人没反应。用教鞭敲一下桌子,会把他们吓一跳,不知干什么

  3、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丢三落四。上学前不检查书包,书本无序排放,用时找不到。上课爱搞小动作。自习课不知自己该干什么,没主见。胆小,不会的从来不问。

  4、父母不在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基本上不做家庭作业。

  找到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孩子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孩子的脸上有笑容了,课堂中善于表达了。见到师长主动打招呼,课下和同学们玩的很开心。成绩从原来的二三十分上升到七八十分。

  也许不是那名同学悄悄告诉我我真的要误人子弟。孩子是无辜的,教师更应该多一些爱心。

小学数学教育

  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由于它的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语言表达简洁,无不体现其美的因素。就连数学家罗素也认为:“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应当激起学生对数学美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数学中不是不存在美,恰恰是缺少发现。在复杂的数量关系、代数式、几何图形之间,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寻求数学的“形态美”。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地使用好教材,维护神秘的数学美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是巨大,当学生引起对某一数学现象突发奇想时,要积极鼓励,不要简单地认为那是想入非非,或许他有着独特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再是那样抽象难懂,枯燥无味了。

  一直以来,我总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何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尽可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尤其对于我们初中学生来说,要始终认认真真地集中注意力学习,再加上教学设施不够丰富,只能靠黑板、粉笔、多媒体来开展教学的环境,这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然而最近我的一次连续性实验,却取得了我意料之外的效果。那天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我尝试着在班中四个小组里展开竞赛,学习解题方法、解题步骤、解题格式、解题思想等各方面,只要做得出色,都可以得分,类似现在流行的益智互动类电视节目,最后算出总分,宣布赢得比赛的小组,胜出的小组可以得到老师用红印章印出的五角星。第一次比赛后,我觉得效果不错,随口说了下一课我们继续比赛,谁知孩子们兴致勃勃,没有赢的小组争相说下一次一定要获胜。

  于是我在学习后面的3节内容时,都采用了这样的办法,说实话,我也没有偏向于哪个组,巧的是,四节课下来,正好每个组都胜出了一次。我曾担心哪个组实力太强,会连续赢,这样会使得别的小组失去信心,那我的“好方法”也就落空了。可喜的是,不需要我的“暗箱操作”,孩子们居然能够打成平手,我也为他们高兴。

  当然,这样的比赛肯定也存在着问题,我想,我将继续这样的尝试和探索,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同时,多去反思,争取能够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走出一条不错的路子。

  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我对同学们说:今天的家庭作业其中一项是,回家用刀片把一块橡皮切成两个小立方体,在每个面上分别写上1、2、3、4、5、6,明天带来,上课用。马上有许多学生问:是不是做成搓麻将的骰子那样。

  师:是啊。

  生:做成搓麻将的骰子我爸爸要批评的。

  师:你必须跟家长讲清楚,投骰子的过程中也有数学知识。你也可以让你的家长看我们的数学书上的图示,这样你的家长就不会批评你了。

  生:那我们拿家里搓麻将的骰子可以吗

  师:可以。

  本来我觉得这次回家作业也并不特殊,就是学生自己做两个小立方体或者从家带两颗骰子。但学生与平时不一样的提问,倒让我觉得很奇怪。对学生来说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难道离他们那么远吗?在小时候他们都没有用骰子进行加减法练习吗?难怪去年的24点练习,有些学生始终不肯拿道具来。

  第二天,我给学生的题目是两颗骰子同时投掷,每次朝上的两个数字的和,可能是哪几种情况?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数字和是几?要求两人一组,每人投掷50下,最后通过统计,得出结果。学生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数学活动中去了。

  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利用操作材料、操作活动的特点,变教数学为学数学。使用可操作的教学材料,便于学生想象生成数学知识的现实情境,使学生获得建立概念、探究规律的机会和途径。学生的操作活动,又使以往一人演示众人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人人动手实验的主动探索式学习。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可以真正实现由讲懂、教会向弄懂、学会的转变。操作、游戏类型的数学,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并且通过操作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我将坚持这一做法。yanjg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学生自我鉴定200字左右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