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养成教育八大内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学生参加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习惯培养关键期。

  习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但是,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情境性。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头3天,“习惯成自然”,头3天内对行为或倾向的强化与巩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因此,老师们在培养儿童的习惯时,应把握住关键的前3天。

  二、要从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三、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四、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养成教育八大内容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发言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学们,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根基和资本。可见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多么重要!

  那么什么是习惯。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那良好的行为习惯怎样才能培养起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提高认识。通过学习,了解习惯形成的原因、方式及习惯对人的影响,提高认识,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叶圣陶有一句话:“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培根也告诉我们“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2、慎重选择。不是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是好的,它有良莠之分,因此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分清好坏,慎重选择。要知道勤奋学习是好习惯,知恩图报是好习惯,遵纪守法是好习惯,等等。而凡事拖拉是坏习惯,好吃懒做是坏习惯,上课睡觉是坏习惯,随手乱扔垃圾是坏习惯,好习惯越多越好,坏习惯一个都不要有。

  3、注重细节。说话、走路、吃饭、吐痰等生活细节,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如果不注意,一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会损害自己,影响他人,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形象。在中国随地吐痰似乎是习以为常的事。但是在韩国一个公共场所,专门用中文贴“不随地吐痰”,意大利比萨斜塔用中文写“不要随地吐痰”,美国在厕所里用中文写出“便后请冲水”,法国社论:中国不要把痰吐到全球。形象往往通过人的行为习惯体现出来,一个吐痰的细节,就因为我们养成了随地吐的行为习惯,让我们在世人面前丢尽颜面。在东方中学也还存在极个别学生留着奇异的发型、戴着耳环,满嘴脏话等也影响我们东方中学在社会上的形象。

  4、持之以恒。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它是后天积累、慢慢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上课专心听讲,做好笔记,按时完成作业这些虽很平常,但是要长期坚持也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我校上课睡觉、不专心听课,晚睡觉、迟起床就是坏习惯。有的学生知道但改不了。在中国吸烟是个坏习惯,许多人也知道,但中国烟民的数量仍很惊人,为什么?坏的习惯养成了,改起来不容易,那需要恒心和毅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的主宰,要拥有它,绝对不能少了“恒”字。

  5、常照镜子。以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为镜子,时时照自己,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身边有很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维护学校的荣誉。

  6、自我磨砺。美玉是磨出来的,好的行为习惯也是磨出来的。一粒沙想成为一颗美丽的珍珠,就必须经受痛苦的磨砺。磨砺造就成功人生。韩信忍一时之辱而后统帅雄狮百万,勾践卧薪尝胆而后“三千越甲可吞吴”,他们都从失败中站立起来并以实力争得了地位和尊重。能有这样的结局,他们都得益于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就是凡事都学会忍耐,“忍”中磨砺自己的意志、毅力、信念,最后获得成功。

  7、不断完善。好的习惯养成是循序渐进的,是在不断积累中趋于完善的,正如有人所言:三天改变观念,三个月改变习惯,三年改变命运。任何一个良好习惯养成都需要完善的过程。

  同学们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这里我希望我们每一东方中学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都能从东方中学走向成功的明天。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内在的因素: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外在的因素: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的,来自学校教育的。因此,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全过程。

  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责任。

  对学生已养成或基本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给予科学的正强化或间隔式强化。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特别是对于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一旦有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让学生随时能感受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同时,教师要设计一些有意义、简单、易行的活动,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如开展: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早操和眼保健操,克服一个缺点,为他人做一件好事,学会一样本领等。只要学生克服了一个缺点或做了一件好事,老师就给予表扬,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同时还要对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易出现反复的矛盾,采取间隔式强化教育方式,即先间隔一周进行总结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再间隔半个月、继而间隔一个月、两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总结表扬。间隔的时间由短到长,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大家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监督,从而达到“稳定——不稳定——稳定”。重点突破,化难为易。学生较难养成的习惯,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本身道德认识、评价和判断能力较低,因而对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做法,盲目去模仿,为此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教育。

  (1)、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学校文明班集体评选条标准,帮助学生确定小目标。如课堂常规小目标、学习习惯小目标、卫生习惯小目标等。小目标学生容易达到,因此学生很快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班内每天可设1—2名小检查员(学生轮流担当),将每天检查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次日晨会时间宣读,对好的做法表扬,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学生从不注意观察到观察比较全面;观察别人的同时,注意检查自己、教育自己;由不关心集体荣誉到为了集体荣誉敢打破情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班集体中的每一员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观察的主体,又是自我观察的对象。每位学生都有表扬、批评别人的机会;又有被别人表扬、批评教育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要被别人表扬、有资格批评别人,首先必须自己做好。培养小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是实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2)、利用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小故事,提高学生评、判能力。各班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或下午预备铃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轮流讲英雄人物、歌颂祖国等内容的寓言、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听了故事后,谈体会、提问题、谈看法,进行辩论。以此提高学生评、判能力。使学生能做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遇事要动脑,不该做的事,无论如何不能做。

  (3)、通过不同形式的暗示来教育学生,或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依靠思维、语言,自己向自己发出刺激,以影响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使自己克服本来难以克服的坏毛病。如:抄录格言、警句,自勉共勉。班级可充分利用宣传阵地,每期黑板报设一个栏目写名人名言、警句等,借此暗示,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通过自我暗示提高学生生活的效率。如开展“学习高效日”、“生活高效日”活动。“生活高效日”,就是这一天,学生从起床穿衣、洗脸梳头、刷牙、吃饭、戴红领巾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可称为“生活高效”,否则是非高效。此活动坚持一段时间,可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快节奏的能力,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通过自我暗示,教育学生自尊、自爱。为了教育学生自尊、自爱,减少受批评的次数,学校可开展“无批评日”活动,这一天,在学校任何教师都不得批评学生,学生之间也不得互相批评。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的自尊心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对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任务是艰巨的,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作为教师要孜孜不倦的教育学生,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未来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教育的重任,为提高民族道德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德育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

  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成人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成人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成人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成人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成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成人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成人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

  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平,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

  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所在,是学生轻松、快乐、有序、有效地学习的必要前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收益终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求知求识的同时,更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重点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认为学生的预习习惯在和其它习惯比起来,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特别是对于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麻烦更大。比如说一篇课文,学生要是没有提前预习的话,那就对课文一点不熟悉,字音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是不了解。老师在安排的课时内进行教学活动的话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佳。由此,我为了提高课堂35分钟的效率,一直以来,我对我班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视。一篇课文最低阅读五遍,多则不限,读第一遍时,熟悉一下课文;第二遍读时,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三遍读时,把读不通的句子反复地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第四遍读文时,想想课文中有哪些句子不懂的就划上“波浪线”或“直线”,(同时要求所画的线条规范,让人看了舒服)再反复地读,如果能读懂的话,就在句子旁写上简单的体会,不懂的话就在句子旁边打上“问号”或是“△”,等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予以解决;第五遍读文时,要求学生深入地读,并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家庭作业本上。几年来,我对这一届学生是这样要求的,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记得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字是门楼,书是屋”,“字是人的第二容貌”,可见写字的认真和美观是多么重要,再说学生的各种作业都离不开写字哟。

  语文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写字习惯的好去处。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每篇文章学完后最后要写三种作业,另外学生每天的日记、单元中的作文训练都要写不少的字。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作业习惯,他们的这些作业就无法顺利完成。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我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写字作业习惯。在低段教学工作中,我每上完一些字词或是一篇课文后,我就留出不少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在学生写字前,特别强调写字姿势,握笔方法,人的坐姿,眼睛与作业本所保持的距离。在学生进入写字状态时,我在教室来回巡视,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姿势不对时,就写上提醒其注意。以上这些,是我对学生写字、作业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写字、作业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现在已取得的成绩是:班里大多数学生写字姿势正确,再不用老师时刻提醒了;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完成作业了;大多数学生的字迹一丝不苟了。

  成绩的取得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少数学生的不足还是存在的。如班里还有极少数顽固性不做作业的学生,还有少数字迹潦草的学生,还有预习作业投机取巧的学生。存在着这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学生是中途插入本班的;还有个别学生中途生病,假期长达几个月。他们一时半会儿难以适应本班学习习惯的要求。

  尽管存在以上这些不足,但我还是有信心让这些学生慢慢适应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全体同学共同走向明天。

班级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抓好它,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这一年班主任工作做下来总结如下:

  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1.生活﹑学习习惯的初步养成。这些习惯只能是相对于以前的表现而言。首先,在卫生习惯方面,我就以“我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加入到班级队伍中去。就说曾为了让班中同学做到不乱扔纸屑,见到纸屑又能主动拾起这点吧,在每次进教室后,首先观察地上有无纸屑,如若发现,我就会先走过去把纸拾起来,然后走到卫生角投进纸篓,再回到讲台开始上课。经过多次观察,我总发现在这一来一往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教师身上,不时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似乎所触动,长期以往,学生中的一部分就会自觉地和老师一样去主动拾纸了。就说曹玉同学吧,他就是一个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学生,而且他也很懂体贴老师,在我和他们一起做清洁时,他会说:“老师,你去忙别的事吧,地我们来扫。”听了此话,我真的很感动。当然以班集体的一员身份为班级服务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扫帚倒了,桌子歪了,讲台脏了等等,我都始终主动亲自去做一做,因为我心中牢记着这么一句话:“与其说上十次,不如做它一次。”

  在学习习惯方面,我主要是纠正了学生们在听、说方面的不恰当的做法。如老师讲课时,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时常中途拦截;甚至不听清楚问题就开始自顾自地发表意见。针对这种现象,我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有这样一些要求:(1)学生坐好手里不准拿东西。(2)必须认真听完一个同学的回答后再举手,或补充纠正,举手时不得高声叫嚷。(3)回答问题的同学不得重复别人说过的话。(4)回答时把一句话想清楚后,再说完整。就用这样的方式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虽说是三年级,但对他们的要求是从最基本地做起,养成的坏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只能从易到难,一步一步来。

  2.班干的培养。请教了许多老教师的经验,有一些能运用到自己班级中,有一些实际运用起来有难度。这一年来,针对我班的具体情况,主要培养了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他们对自己的工作都积极认真负责。因此,我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同时对班干部严格要求,告诉他们要以身作则,这样才有资格去说服其他同学。现在在清洁卫生方面,劳动委员会做好值日;在检查作业时学习委员能管理好大多数同学的作业情况。同时,其他的班干部也能协助他们共同管理,尽他们最大努力搞好班级。

  二、制定评价,运用激励,落实养成教育,深化养成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宣传之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制定了二(2)班周评价表。根据每天班干部的作业﹑卫生﹑纪律﹑两操等内容检查情况和“自我评——班级评——教师评”的评价制度,每周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一周的优者,良者,进步者。再根据学校的五星少年评价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期末通过半学期的综合情况再评出班十佳学生。当然如果誰违犯了班级常规,或者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也会在周评价表上显示出来。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相继提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集体荣誉感强的良好班集体。

关于学生养成教育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六一班的王绥槽,走上这个舞台,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兴奋,因为在学校“我快乐,我发展”的办学理念正确指引和老师们的悉心教育下,我在这里快乐学习着,健康成长着……老师们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个人,只有学会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才能成大业。在此我借此机会感谢学校全体老师!谢谢!现在我想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好习惯,益终生》。

  法国学者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习惯。”是的,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的行为。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而构成这样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好习惯。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养成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了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定的基石。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了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刻叮嘱自己凡事时时早,事事早。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曾经在报刊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家著名的企业公开招聘管理人才,在应聘者当中,有高学历的人,也有口才非常出众的公关人员,更有曾经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但是,到了最后,负责招聘的企业老总却选中了一位在走廊上随手捡起一张废纸的应聘者。有人问企业老总:“为什么你要选那位不占任何优势的应聘的人呢?”企业老总回答说,“一个有好习惯的员工,就是一座金矿;有这种人格魅力的人,一定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是的,当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的人格魅力便会自然得到提升。

  同学们,听了这则故事,你们一定有许多感想。要知道,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因此,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怎样培养自己的好习惯?首先需要检查一下自己,反省一下自身的一些坏习惯。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虽然达不到圣人的境界,但我们可以追求这种境界。我们今天可否一省吾身呢?比如:是否习惯于主动打扫卫生,形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是否习惯于说声“谢谢”、“你好”、“对不起”,形成以礼待人的好习惯;是否习惯于每天坚持锻炼,形成健美的体魄;同学交往中习惯于理解、宽容,便能化干戈为玉帛;是否习惯于去用心观察,才能形成好的观察能力;是否习惯于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才能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

  人们常说,“播下一个行动,便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便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便会收获一种命运。”我送给同学们几句话——“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扔一次垃圾,心灵就蒙上一层灰尘;捡一次垃圾,心灵就添上一块净土”、“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谦让,让出安全,让出和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同学们,希望你们从小将“好习惯,好人生”的种子埋下,用恒心去浇灌,去成就你们生命的精彩!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预祝每个同学在好习惯的养成下期末考试都取得好成绩!谢谢!

学生养成教育周记

  今年,学校安排我教两个班数学,并当一年级六班班主任,作为一年级班主任中的一名新兵,工作虽然十分辛苦,但我下定决心,不论如何,也要将普通而又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做好。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因此,本学期我把班级工作的重点落实在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1、低起点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可以先降低要求,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并只提两个小

  要求:做作业时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2、细要求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要求不能理解,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我用一首首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儿歌来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一听就懂,可操作性强。这样,既便于记又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如:小眼睛看黑板,小嘴巴闭闭好。要发言,先举手。学写字,要记牢,头正身直腿放好,一尺一拳一寸高??上课时,老师说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复习了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3、强训练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耐心。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光靠课堂上的讲、练还远远不够,我利用班队活动课分组进行“坐立行姿势”的比赛,请各组做的好的同学上台示范,做的不规范的大家一起帮助他纠正。平时也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及时提醒、督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虽然刚开始时花时较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训练,行为要求已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4、常评价一年级的学生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我平时细心观察,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有时是一个赞许的微笑,有时是一次

  亲昵的抚摸,有时是一句由衷的赞扬,有时是一张表扬卡。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往往更加积极,表现更出色,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如,我班的李xx每天总是第一个吃完饭,把教室打扫干净。经过我多次表扬后,其他同学也纷纷效仿。

  二、真诚交流,细心呵护

  一年级学生天真无邪,对什么事都好奇,爱问为什么,班主任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灵,与其真诚交流、谈心。我们班学生有一部分来自农村,家长大多在做生意,有的长期在外打工,跟孩子交流很少,关心也很少,有很多学生在托管。这就更需要老师跟他们

  诚挚的沟通和真诚的关心呵护,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平时,除了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外,还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有一次板书时写错了一个数字,王x马上给我提出来,我及时夸他眼睛亮。还有一次上课,眼保健操音乐一响,王x就提醒我要做操了,我及时停下没上完的课。这样做,让学生知道了老师会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意见。从那以后,同学们听课更认真了。

  三、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

  一年级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过于溺爱的倾向,为此,我精心准备了各个学生的资料,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长逐个交流,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认真疏导,细致说理,共同探讨教育的有效方法,努力赢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平时只要发现新的问题就及时通过电话和家长联系,争取第一时间得到家长的配合,孩子取得进步也及时致电家长。在校期间,我也会和来校照看孩子的家长做短暂的沟通,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作为一名一年级班主任,我已深切感受到这是一项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要做好一年级班主任,任重而道远,今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在挫折中不断进步。

住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

  实践表明,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我们的教育不能等孩子上了大学,走向社会,再回过头来强调“节约粮食、尊敬师长”之类的要求,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我重点进行了六字教育,即:一细,二实,三勤。

  一细:即细心,细致。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言传身教,用细节教育学生;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学生。班上有一个学生叫鑫鑫,父母忙于做生意,起早贪黑。由于缺少照顾,该生和其他孩子相比,行为习惯比较差。刚入学时,上课喜欢下位就下位,想上厕所也不举手,直接就走出教室;下课时,不是与这个同学发生纠纷,就是与那个同学产生矛盾;走起路来横冲直撞……一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跟他谈话,对他说:“你父母做生意,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很晚,辛苦吗?如果妈妈来接你回家时,知道你在学校表现不好,你说妈妈伤心吗?”和孩子进行了一番谈心后,我又适时指出他行为习惯上的一些问题,并教给他改正的方法。一天天过去了,我欣喜的发现了孩子身上点点滴滴的变化:课堂上,知道了发言先举手;下课时,明白了脚缓步轻;活动时,知道怎样注意安全……

  细还体现在要学会读懂孩子的眼神。班上有一个学生叫瑶瑶,能歌善舞,性格开朗活泼,是同学们喜爱的“百灵鸟”。但是有一天朝会课时,我发现她眼睛里藏着忧伤,注意力也不集中。在课堂上,也不像往日那样积极发言,下课也呆坐在座位上……当我问她发生什么事时,她摇摇头。但从她那伤心的神情可以预测出一定有什么事。当我第二次问她时,她才吞吞吐吐的告诉我实情:王老师,昨天我家被盗了,小偷偷走了好多东西……我劝慰她一阵,才让她的情绪好一些。的确,每个孩子的眼神都不一样,有的快乐,有的悲伤,有的平静,有的激动……作为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观察那些眼神异常的学生,并及时进行询问,了解情况,帮助学生解开心结。

  二实:即脚踏实地,实实在在。行为习惯的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做到落实。作为班主任,要密切配合学校要求,抓住契机,进行扎实的训练,才会卓有成效。

  比如进行“上下楼梯,靠右缓行”这一训练时,我们班在底楼,平时没有上下楼梯,但既然学校提出来要落实训练,我就想:学生上计算机课在三楼,不也需要上下楼梯吗?于是我带领学生从教室走到计算机室,边走边讲解,特别是楼梯转角处,给学生强调:上楼时走黄线里面,下楼时应该走黄线外面。学生第一次走时,唧唧喳喳,你推我挤。见此情况,我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的训练,对于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还进行了单独训练,让所有学生真正明白“靠右缓行”该怎样做。

  又如对学生进行坐立行走姿势的训练。在课堂上,当学生发言时,我要求他们必须先站好,然后才发言。对于边站边说的学生,宁肯花费一些时间,也要让他重来;对于走路,可能我们都认为训练的必要性不大,但这学期我仔细观察了学生走路的姿势,发现很多孩子“走不好路”,如走路时脚去踢东西,走路时脚不提起来,走路时踩着鞋带……见此情况,我告诉了学生,作为小学生正确的走路姿势是什么,并在每天做操时,派体育委员进行检查,对于实在走不好的进行反复训练。

  三勤:即勤动眼,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脚,勤动脑。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进行观察,多走动一下,多进行总结,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多进行思考。

  比如每天中午吃完饭后,我就在教室里和操场上到处走走,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然后利用中午辅导时间,进行总结。对文明休息,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的予以表扬,对大声吵闹或野跑野玩,做剧烈运动的予以批评指出。如此经常说,学生活动的安全意识就会逐渐增强。

  当然,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最大的感触是: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是心灵对心灵的耕耘,是心灵对心灵的创造。在教育中,我们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同情,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建议,送他一份期待。

  最后,我以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交流,他说:“人,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如果我们做到“诗意的栖息”,让教育走出平庸,找回诗意,回归艺术,那将是一种优雅的状态,一种自由的精神!

养成教育

  一、整体目标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强调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任务决定的,中小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条件。曾有一家世界著名的新闻媒体采访了十几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问他们影响他们成功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多数获奖者都说到是小时候学校老师告诉自己不乱吃零食,饭前要洗手,手帕要叠整齐,做事要有条理……因此,最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人成才的前提条件,当然也就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次,养成教育也是全面贯彻方针的需要。我们的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养成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加强养成教育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努力形成良好的校纪校风,我校决定在全校学生中深入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依据《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生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二、学生在校一日常规:

  (一)认真坚持文明入校和整队放学。

  1、文明入校。学生入校时,少先队员必须佩戴红领巾,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染发、烫发,不戴首饰,不化妆,不穿高跟鞋。衣服整洁,不奇装异服,手脸干净。不在校门口广场、校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2、整队放学。放学时,值周老师整好路队,路队整齐。晚上放学时,回家学生按住宿区排好队,等候家长接回。路队无高声说话现象。

  (二)切实抓好卫生工作,确保校园全日整洁。

  1、卫生打扫及保持。值日学生坚持早到校,彻底打扫干净室内外卫生,教室、卫生区、厕所不留任何死角,不存在垃圾物。门窗玻璃要全天保持整洁,室内外地面无废纸等垃圾。中午放学时,值日生要捡拾垃圾。下午放学时,各班值日生要将地面的垃圾打扫干净,将教室的桌凳摆放整齐。厕所坚持一天一冲洗。

  2、宿舍卫生。住宿生要在起床时打扫好地面卫生,整理好床铺,叠好被子。

  3、卫生检查与监督。各班每天要有至少2名卫生监督员,负责本班室内外卫生。值周老师要对全校的卫生状况进行记录。周一、三、五进行卫生大检查。

  (三)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坚持吃好早、午、晚餐,杜绝带零食进校。不准外出卖小吃。不在宿舍内吃饭。

  2、及时就寝。在校住宿生,要在熄灯铃响后立即熄灯,不准说话,吃东西,吵闹。晚上不看电视、外出活动。早上准时起床,不偷懒。在家住宿的学生,也要在休息时间准时作息,不准长时间看电视。

  3、安全工作。严禁攀登窗台、桌凳、栏杆、树木、柱子等。严禁在教室、操场、厕所、公路追逐打闹。遵守学校安全制度。不滑栏杆。不骑车上学。晚上不单独外出。不在公路、河坝、沟壑等危险地方玩耍。严禁携带火种进校,不燃放鞭炮,不带危险玩具进校。

  4、严格到校、进校时间。在校住宿的学生(星期一早、星期五晚教师与学生家长办好交接手续)和走读学生在周一早上必须按时到校。过星期要及时回家,不再路上逗留,回家要结伴而行。如果不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5、个人卫生。每天早上起床后要洗净手脸,勤洗头,勤剪指甲,勤换洗衣服。服装整洁。

  6、课间行为,举止文明。不在课余时间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不骂人。不在墙壁上乱画。进出教室不要拥挤。遇到领导或外校老师进校园要有礼貌,不围观,不大声说话。

  7、检查与反馈。每天每个班级至少要有2名规范监督员监督本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制止打闹行为,有问题及时向班主任或值周老师反映。

  三、各年级段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目标

  (一)学习习惯

  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注意听讲,爱动脑筋,大胆发言,不交头接耳说话,不做小动作;回家先做作业,再做其他事情;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让家长督促;读写姿势要端正,达到“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和“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的要求;不乱撕作业本。

  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认真上好自习,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认真上好自习,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课堂上善于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善于独立思考;能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二)文明习惯

  会使用“你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借别人东西要及时归还;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骂人,不追逐打闹,爱护桌凳。爱护公共设施。听从老师教导。

  (三)生活习惯

  认真做值日,不让家长帮忙;自己整理上学用品;不吃零食;不乱扔垃圾;勤洗手、剪指甲、洗头、脖子;按时入睡,及时起床;不长时间看电视;不乱花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寄宿生的生活行为习惯

  1、饮食习惯

  饭前洗手、不进行剧烈活动;固定就餐地点、按时就餐、就餐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不用手抓饭菜,会使用餐具(包括使用筷子)进餐,进餐姿势正确;不挑食、不偏食、荤素搭配、营养平衡;集体就餐时要照顾他人(如果和客人在一起就餐时要照顾客人,入坐时请客人先坐,上菜后请客人先吃);吃饭时要安安静静,不说话、不东张西望;生吃瓜果要洗净后再吃,不吃过多的甜食,不乱吃零食;不暴饮暴食,要细嚼慢咽;饭后漱口、擦嘴;定时喝水、随渴随喝、每天保证喝水1600毫升至1800毫升;剧烈活动后不要马上喝水;夏天要少吃冷饮,多喝开水(水煮沸后自然冷却不超过4个小时的、温度在20—24的水);少喝饮料、不能用饮料代替水,不能只喝纯净水;不喝生水和不清洁的水,不用汤泡饭或边喝水边吃饭。

  2、衣着习惯

  衣着舒适、整洁、大方、便于活动;不穿奇装异服;衣着干净、卫生;不穿紧身衣服;能结合气温高低和活动量的大小变化增减衣服;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会自己穿脱衣服;女孩尽量不留长发、不用金属发卡;穿透气性好、合脚的布质鞋、运动鞋和棉线袜。

  3、睡眠习惯

  睡眠姿势正确(右侧卧或仰卧,枕头高低合适);早起早睡,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2至12.5小时;睡觉前不做剧烈活动;自己独立安静地睡眠(自己单独一床,不用别人哄睡,不用辅助物入睡);睡眠时不乱翻身,不蹬被;睡眠前后情绪稳定(不哭闹,不乱发脾气);入睡迅速;有午休的习惯;睡眠时能自己起床排便。

  4、清洁卫生习惯

  每天用正确的方法早晚各洗一次脸;手脸脏了随时洗;每天晚上要用温水泡脚;每天换洗手帕和袜子;勤剪指甲、勤洗头发、勤理发、勤洗澡;不吮手指、不将不干净的物品放入口中;不乱丢果皮纸屑;不在地上、墙壁上、家具上、床单上乱写乱画;不爬、不踩桌椅;不随地吐痰。

  5、器官保护习惯

  (1)用眼卫生:读书姿势正确(眼离书本一尺远,光线充足不晃眼,姿势端正拿好书,一页一页认真看);书写、绘画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远,拿笔姿势经常练,眼睛本子离一尺,胸口桌子隔一拳);不在运动的车上看书,不躺着看书,不走着看书;看电视距离远近适宜(距离为电视屏幕对角线的两倍),连续看电视不超过半小时,每天看电视时间不超过2小时;不用脏手揉眼睛;异物入眼后,不揉搓。

  (2)用嗓卫生:注意保护嗓子,不高声喊叫、不尖叫;唱歌时,用最好听的(自然的)声音唱,唱歌后不要马上喝凉水;正确朗读,声音洪亮;用嗓子时间长时,要及时休息、润喉;上呼吸道感染时,尽量不唱歌、不大声说话。

  (3)用耳卫生:遇到噪音时,用手捂住耳朵,闭上嘴巴;不要经常抠耳朵,不要用硬物挖耳朵;洗澡、洗头、游泳时要注意保护耳朵,不要让水灌进耳朵里。

  (4)口腔卫生:饭后要漱口;吃甜食后要注意漱口;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选用的牙刷毛不要太硬、也不要太长,三个月换一次牙刷;选刺激性小的、含氟的牙膏,用正确的方法刷牙;不将异物放在口中,不吞咽异物。

  (5)鼻子卫生:用正确的方法擤鼻涕,用手帕或纸手帕擦鼻涕;不用手抠鼻孔;不将异物塞入鼻孔内。

  四、各年级段读书习惯的培养

  具体目标

  低年级:(达成目标)

  1、喜欢阅读。

  2、感受阅读的乐趣。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猜读陌生的词句。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语言。

  6、用拼音或文字夹拼音的形式把阅读的感受写下来。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字数开始不具体做规定。

  7、一至二年级,写作字数达到150字左右。

  8、阅读速度每分钟50至60字。

  中年级:(达成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初步学会默读。

  3、能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能运用工具书查阅不理解的词语。

  5、注意到文章中关键性语言。

  6、学习略读。

  7、比较敏捷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大意。

  8、大概地复述文章的内容。

  9、阅读速度每分钟为100—120字左右。

  高年级:(达成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能借助工具书阅读。

  3、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有比较敏锐的语感。

  4、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5、能注意认真体会文章中人物活动或事物的意义。

  6、要养成读书看报关心时政的好习惯。阅读面要顾及到文学、史地、数理、等内容。学会与文章交流。

  7、在了解有关知识的前提下,能用文字或口头等形式表达出自己的热爱、憎恨、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写出质量较高的读书笔记。

  8、逐步地有意识地培养探索性阅读习惯。

  9、在均衡阅读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阅读方向,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10、阅读速度在每分钟160字左右。

  阅读书目:参考总校推荐、教师推荐和自主选择

  五、具体措施:

  1、开展礼拜天读书活动。

  2、实施“三读”策略。(晨间交流读;午间休闲读;睡前放松读,时间都不少于30分钟。一、二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背诵;三至五年级在教师指导下或进行自主性阅读。方式不一,可背诵教师推荐书目或指定书目;也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

  3、倡导三个“共读”(同伴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高年级同学将自己喜欢的书籍以“漂”的形式,漂给同伴,阅读后写下自己的真心感言,然后继续漂流,将好书阅读到底。)

  六、评价措施

  1、确保每位学生在家有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制作小学生课外阅读摘录卡,家长督促,教师检查。

  2、每两周上一次阅读积累展示课,展示可有课由学生主持,学生设计,教师简要评价。

  3、每个学生有一本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每学期教师对必读和选读的课外读物及古诗进行测试一次,根据积累的数量和质量评出等级。

  5、每学期结束评选出“阅读之星”或“阅读小博士”。

  6、每学期进行二次“手抄报比赛”,获奖作品进行展评。

  7、每年进行一次作文竞赛。

  8、创建书香班级活动。学校制定书香班级评比细则,激励各班级开展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活动,争创书香班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生意励志的句子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