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大禹治水告诉我的道理

  大禹治水是古代神话故事,其故事背景是上古时期,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大战,最后共工败在祝融手下,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洪水泛滥。最后只得请来女娲娘娘收拾这烂摊子,将天上的窟窿补上,但民间的洪水之灾却成了遗留问题。

  直至三皇五帝时期,华夏民族成为一支稳定的部落力量,鲧、禹父子授命,治理黄河水灾。鲧治理黄河水灾耗费了九年,仍为见其效,当时的首领舜降罪于他,革去官职,流放羽山。经过众人举荐,这项任务便由鲧的儿子大禹来继承。大禹深知肩上担子沉重,授命后当即收拾行囊与妻子告别,此时妻子正怀上了大禹的儿子,但为了不阻碍丈夫的志向,隐瞒不予告知。

大禹治水教案

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尧的时候,中原地带就经常闹水灾。常常是洪水漫天、无边无际,围绕着大山,淹没了丘陵,使老百姓叫苦连天。尧当时也向各部落首领访求过能治洪水的人。当时大家一致推荐了鲧(gǔn)。尧对鲧是不满意的,曾说:“鲧为人好违抗命令,摧残同类,是不能胜任的。”但大家说没有比鲧更合适的人出来治理洪水了,因此尧就同意鲧去试试看。

  果然,鲧去治理洪水,只知道筑坝挡水,结果经过了九个年头,洪水仍然没有消退。这时候,舜代行了尧的职务,他在外出巡视时发现鲧治水不力,就立即下令撤了鲧的职务,并将他放逐到僻远的羽山地方。鲧最终死在了那里。

  舜登天子位以后,他最大的心事就是为老百姓治理好洪水。于是他打开国都四面的城门,请四方诸侯及十二州首领都来反映情况,议论天子的言行,替天子提意见和建议。他问大家:“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努力工作,治理好洪水,我就请他当辅政官‘司空’。”

  众人都说禹可以胜任这个职务。

  于是舜就说:“啊,不错!禹,你来治理洪水,可要恪尽职守啊!”

  禹跪下向舜叩头,想将司空的职务让给后稷、契和皋陶。但舜说:“你很合适,不要再谦让了。你现在应该到工作岗位上去负起你的责任了!”

  于是舜就让禹带着伯益、后稷做助手出发治水去了。这时候,禹与涂山氏女儿结婚刚四天。禹为人仁爱可亲、诚实忠厚,工作勤勉谨慎,手脚又灵活、敏捷。他感伤自己的父亲鲧因没有完成治水大业而受了惩罚,自己便吃苦耐劳、殚精竭虑地从事治水工作。他随身带着测量的准绳,登高山立标志,跑九州测地形,不顾暑热冬寒,不顾雨雪泥泞,日日夜夜奔走在治水工地上;他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甚至听到自己刚出生的儿子的哭声,都不进去看一下妻子和孩子;他自己饮食、衣着节俭,住房简陋低矮,可是治水兴修水利,却愿意出大钱、花大力气。就这样,整整十三个年头,他带领众百姓开辟了九州的道路,疏通了九条大河,整治了九个大泽,开凿打通了九座大山,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治好了洪水,安定了九州,并且命令伯益教百姓在低湿的地方种稻,命令后稷教百姓种各种庄稼。于是,使五千里见方的地带成了鱼米之乡,使各方的部落都来进贡。

  禹为国家建立了大功以后,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舜也经常与禹对话,共同商讨治理天下的方略。有一次,舜对禹说:“啊!大臣啊,应该是我的大腿、臂膀和耳、目,你们要帮助我为百姓造福。如果我有什么邪僻不正当的行为,你们应该向我指出、匡正我,而不要当面恭维我,背后说我的坏话。”

  禹说:“帝说得很对。做天子,最危险的就是善恶不分,听不得批评的意见。”

  舜又说道:“我想发展六律、五声、八音等音乐,用以来体察政治、宣扬礼义智信,你看怎样?”

  于是,禹就作了名叫“九韶”的乐曲,一边用以祭祀山川神主,一边用来警喻掌权的大臣和天子。例如有一首歌曲的歌词这样唱道:天子明哲啊!大臣贤良啊!众事安定啊!又有一首唱道:天子细碎无大略啊!大臣懈弛不进取啊!这样万事就要败坏啊!

  舜听了非常高兴,连连说:“是啊,是啊!以后大家要谨慎啊!”于是,就决定推荐禹作为他的继承人。

  十七年后,舜在南方巡狩时,死于苍梧地方的山野间。于是,禹带领国人服丧三年。三年以后,禹为了让舜的儿子商均继承帝位,也学舜当时避让尧的儿子丹朱的办法,隐居于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可是与尧死后的情况一样,当时天下的部落首领们都不去国都朝拜商均,而是去阳城朝拜禹。禹于是从阳城来到阳翟(dí)(今河南禹县)正式继位。禹接替舜以后,一方面带兵征服了南方和东方的一些部落,使中原地区的百姓有了一个安定的环境;同时,由于治好了洪水,再加上炼铜技术使生产工具有了从石器到铜器的飞跃,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很快,社会物质财富也不断增多。人们除了日常生活消费之外,物资开始有了较多的剩余。于是,财富的私人占有便开始了。私有财产的的出现,使原本一个部落内部获取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由全部落人共同分配的原始公社制开始瓦解,社会上出现了贵族和平民的阶级分化。还有,部落之间因战争而抓到的俘虏也不必再杀掉,而是将他们看管起来进行生产。奴隶们生产出来的粮食等除了供给他们生活食用之外,还有许多剩余。部落里的上层贵族便可以获取奴隶们创造的大量剩余产品。于是,原始公社制社会便开始向奴隶社会迈进了。

  与社会体制的变化相适应,部落联盟首位王位的继承方法也开始了变化。

  禹的末年,他在中原地区的权力已经相当稳固和集中了。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他下令各部落将自己冶炼的铜贡献出来,集中铸成了九个大鼎,象征他统治着九州。禹王有了这么多的特权,他就一心想在自己百年以后将这些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启,而不是按惯例禅让给自己的助手伯益。于是,他便在私下加紧培植启的势力。不久,禹在巡视会稽(今浙江绍兴)时去世。伯益按照惯例先行避让,不料启便乘机夺取了王位。

  于是,中国历史上王位的禅让制就被废除了,从此以后,开始了家属世袭制。这也便是我国夏王朝的开始。

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仅仅三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定海神针。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大禹为了治理泛滥的河水,三过家门都不进去,他为了全国的所有人,而不得不舍弃自己的家。

  泛滥的河水被制止住了,他也得到了人们的信任,被任为部落联盟首领,有了重任,就应该不负重望,对他人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

我们班的“大禹治水”

  在我们五(3)班这个大集体中,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但有一件事时常浮现在我脑海里。

  记得有一次,我陈曦和吴谈瑞从五(4)班上好数学课回来,顿时被教室里的一幕惊呆了。饮水机倒翻在地,水桶里的水正“哗哗哗”的向外流淌,我们几个顿时不知所措。这时,班上的劳动模范叶嘉乐和华启辛上完课回来,看到这场景,马上把东西往抽屉里一塞,便展开了救援行动。只见她们俩迅速的把饮水机扶起来,把饮水桶搬回饮水机上。这时,其他同学也陆续的回到了教室,有些同学帮助叶嘉乐和华启辛拿来拖把和水桶,有的同学叫来了班主任郑老师。郑老师立刻组织我们排水。叶嘉乐和华启辛马上拿起拖把拖,拖好后把拖把放在水桶上,叫其他同学拿着,自己卷起袖子,像拧毛巾似的拧拖把,这样一连拖了好几次。上课铃打响了,水还没有完全拖干净,郑老师见拖干净的地方又被其他同学不小心踩脏了,于是留下叶嘉乐、华启辛等几名同学在那拖水,其他同学做作业。华启辛见两把拖把弄得慢,就从卫生柜里拿了抹布,蹲在地上仔细的擦。她们的额头上流出了汗丝。只见她们鞋子外边都湿了,但仍然不顾一切皱起了眉头,继续埋头清理地上的积水。经过大概20分钟的奋勇抗战。终于,地上的积水被她们拖干了。叶嘉乐和华启辛把水桶里的水倒干净,把拖把放回了厕所,脸上皱紧的眉头才舒展开来。大家纷纷称叶嘉乐和华启辛是五(3)班的“大禹”

  虽然这件事对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但叶嘉乐和华启辛为了集体的荣誉,不怕脏,不怕累。我和叶嘉乐和华启辛对比一下,如果我当时拥有她们这样的一颗心,那最现奋勇抗战的应该是我,而我却无动于衷,我现在感到十分惭愧。我们应该向叶嘉乐和华启辛学习。

从大禹治水说起

  上古时期,洪水肆虐。凶猛的洪水冲垮了房屋,卷走了牲畜,卷走了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治理水患,尧帝接受大家的建议,派鲧去治水。鲧治水,采取的是筑堤围堰的堵的方法,结果是水患越来越严重。舜继帝位后,见鲧治水无方,便将其处死,另派鲧的儿子禹去担当治水的工作。大禹上任后,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总结乃父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改堵为疏。为了治理水患,他走遍大川,趟遍了小河,对水患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用了十多年时间,挖开一座座大山,疏通一条条河流,最终把凶猛的洪水引向了大海,顺利地完成了治水的任务。从此,大江大河驯服了,人们的生活安定了。凭着治水的功劳,大禹成为了帝位的继承人。

  疏导,成就了大禹的治水事业。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疏导而成功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前两年,在中国大地上,尤其是在青少年学生中,刮起了一股“超女”旋风。《超级女声》,作为一台选秀节目,其思想性的良莠在此且不评论,然而,其节目的格调实在谈不上高雅,甚至可以说庸俗。若任其风靡下去,难免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文艺工作者们没有简单地采取禁止、取缔、批判等围堵的方法,他们也像大禹治水那样,以疏导的方式,成功地把问题加以了解决。

  此后,我们发现,各地和中央的电视台中,也出现了许多选秀节目,如安徽台的《寻找七仙女》,中央音乐台的《民族乐器电视大奖赛》,中央台的《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等等,中央台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竞赛的形式到内容也进行了大的调整,知识性、娱乐性得到了增强。而这些节目的思想性以及它们的格调,决不是《超级女声》可与之同日而语的。即使思想性比不上这些节目的《红楼梦中人》(北京台),至少其格调也比《超级女声》高雅的多。这些节目,不但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上,也在吸收西方优秀文化上展示了较高的水平,不但思想性强,所传授的知识面广,其娱乐性也并不比《超级女声》差。这些节目的出现,是很多痴迷于超女的人转移了视线,转移了情感,激发了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观众的大量流失,超女火不下去了,悄然夭折便成了它的最终归宿。

  由此可见,疏导,确实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本人有幸,当选为团支部书记。既为团支部书记,今后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今日读史,并忆超女夭折的经历,可谓收益匪浅。疏导,应当成为我今后的工作方法之一。

大禹治水

  读了大禹治水这篇文章,我被大禹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文章写到,大禹治水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都没有进去看一看。

  他找出了父亲失败的原因,跋山涉水,踏遍了当时闹水灾的地区,制定了详细的治水方案。他身先士卒,为群众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长期的艰苦劳动使他的手脚长满了老茧,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脚趾甲都脱落了禹治水采用了一套正确的方法:凿山开渠,把洪水引入大江大河,然后归入大海。当时的工具落后,环境恶劣,都没有难倒他,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如果我们学习也有这种精神的话,我们的学习会不好吗!

大禹治水

  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群老百姓。由于知识的缺乏,他们乱砍树木,破坏森林,并且非常的不团结。

  有一天,忽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刹那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不知下了多少天,树木到了,房屋塌了,整个村庄被淹没在洪水里。村民们狼狈不堪,四处逃生。

  有的人留下来想堵住河流,不幸的是,河流太急了,淹死了很多人。悲痛的人们看着泛滥的洪水,就想:“有人能把洪水制服该多好呀!唉,有谁能做到呢?”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人站起来说:“我可以把大水给制服。”他就是我们的大英雄大禹。大禹首先领村子里活下来的人,用车和框把传说中的一种能生长不息的土壤和石头运到水边,筑起了高高的大坝,堵住了大水。

  就在他们欢庆的时候,封住大水的堤坝开了,大水哗哗的往下流。大禹看见挡不住大水,心想:“用我的大斧子看行不行呢?”大禹就把斧子使劲的一挥,把洪水给封住了。人们都感谢大禹帮助他们制服洪水,从此,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再没有发生灾难。

  经过这个故事以后,我们知道人人必须团结才能克服困难。

大禹治水

  故事说的是尧在位的时候,黄河发生了很大的水灾,人们的庄家房子都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首领们都推荐鲧,鲧只懂得水来土掩,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后来该派了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用水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累的磨光了小腿上的毛。连他妻子生孩子都没有回家,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治住了。

  这个故事既感动了我也教育了我,使我明白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动脑筋。还有他造福人民不怕吃苦的精神使我很感动,我要把他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用到我的学习当中去。

大禹治水

  下午第二节课,何老师拿着一张试卷说:“……教室不干净,连讲卷子的兴致都减少了一半”。于是,何老师就吩咐日生们立即抬水来冲洗教室,把窗户、净水器擦干净。其它同学在教室外或多煤体教室那儿站成一排。等其它同学撤离教室后,值日生们就开始”动工“。

  一会儿,一道道脏水从教室门囗一直蔓延到不远处教师办公室那儿。汚浊的混水一道接一道,所占面积也越来越大,快覆盖到办公室里面了。一些同学急忙提着扫把来“抢救”。我也加入了这项“抢救”工作中。我们用扫把把脏水赶到旁边的囗子里。一道道脏水涌浪般的向排子里扑去,一道接一道,连绵不断,溅得周围的墙壁像个大花猫。

  我们这里是四楼。下面是三楼,囗子朝下,脏水通过囗子无疑在三楼最端边形成“水灾”。于是,我和几位同学带着扫把赶到了三楼。我一看,此时三楼这边“洪水泛滥”,办公室的老师都纷纷来询问是怎么回事。三楼这边同样有囗子,也是朝下,下面是二楼,而且那里有校长办公室。我们正在三楼弄得热火朝天,二楼那儿传来消息:校长要我们尽快把玻璃上的脏水擦掉……

鲧禹治水

  中国以前遭到一次水灾,那水势很大,灾害很严重,简直使人难以形容和想象。大地一片汪洋,庄稼淹没了,房屋冲塌了,人们扶老携幼,都逃到山上或大树上去。有的人虽然逃到了山上或树上,但因为经不住风雨的吹打,特别是找不到食物,不久就冻死饿死了。有些人虽然侥幸逃到了比较大的山上,可以到山洞栖身,或用树枝树叶搭起窝棚躲避风雨,寻找树皮、野菜充饥,暂时维持生命,但人多树少,各种毒蛇猛兽也因逃避洪水上山,威胁人类,所以每天淹死、饿死、冻死,以及被野兽毒蛇吃了而死的人,真不知道有多少。 人们哀求天帝把洪水堵塞住,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拯救出去。

  人们就叫鲧(禹的父亲),去埋洪水,可是鲧想了好多方法都行不通,一个老人走过来说:“鲧,天帝有一个息壤(长生不息的土壤),可以止住洪水!”说完便死了。

  鲧便去偷息壤。不等天帝允许鲧就把息壤偷来了,止住了洪水。这件事让天帝知道后,大发雷劈,把鲧抓来,让火神杀了他。火神割开他的腹,发现里面有一个孩子(禹),天帝派人把禹放到了一个不见太阳的山郊野外,天帝又让禹九年治好洪水,否则杀死他!

  禹和老百姓们走到了洪水的头上,找了九座土山,土山后面是一个大天坑,正好可以装满洪水,禹和老百姓下决心要把九座土山挖掉,经过九年的奋斗,他终于把九座土山挖掉了,洪水流进了天坑里,他们把洪水止住了!他们胜利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征求意见的函

国家规定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