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的作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学习历史的感受

  中国共产党历来有学习历史的优良传统。同志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学习历史要以科学态度对待历史,把握其精要,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教益。

  学会一种思维——历史思维。人类历史长河漫漫,气象万千;历史资料,浩如烟海。如果不懂历史思维,不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极有可能迷失在资料与细节的汪洋之中。因此,学习历史,首先要学方法论,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掌握历史的辩证法。历史思维主要包括三点:一是长时段的视域。观察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不能基于个别时段的历史现象轻率作出长时段的历史结论,要坚持将研究对象置于较长的历史时期冷静观察、深入分析。二是整体的视域。不能见孤木以为森林,不能用局部的考察代替整体的把握,更不能用个别案例的结论代替对全局的认识。三是发展的眼光。不能把研究对象静止化,要善于从纷繁变幻的社会现象中探索变化原因、发现变化规律、把握变化本质。掌握了历史思维,做事就会着眼长远,不斤斤计较于一时得失;就会善谋全局、总揽八方,不因枝节失大体;就会因时应变,善于引领潮流,不畏浮云遮望眼。

  掌握一种本领——鉴古知今。人们记录历史,研究历史,绝非仅为发思古之幽情。司马迁说写史是“述往事,思来者”。洪亮吉认为“学古为入官之本,前事即后人之师”。学习历史,可了解治乱盛衰之源,通晓兴衰成败之道。以史为鉴,服务当前,以史经世。事实上,今天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并非凭空产生,而有其萌生、演变过程。从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发生、演变的历史中,从前人处理、应对的成败得失中,我们能学到不少东西。同志说:“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想有所作为,想把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回望历史,审慎判定所处的时代方位。只有深刻总结过去,才能成功开辟未来。

  养成一种品格——砥砺气节。人类历史之河波澜壮阔、奔腾浩瀚,个人在其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一个真正懂得历史的人不会过分在意一己荣辱得失,而更关心这条长河的未来走向,如古人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抚今追昔,会感受到一股贯通古今、回荡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开阔胸怀,善于从历史因革损益中、从前人成败利钝中完善品格、砥砺气节,成为一个对历史负责的人。中国历史具有教化功能,主张通过真实的记载弘扬道德、培育正气、警醒后人。王阳明称:“史以明善恶,示训诫。”我们应从前人立身行事、所言所行、身世沉浮中辨善恶、明得失、定是非。

  人类的一切制度、知识和思想只有建立在牢固的历史实践基础上,才能经受住时代风雨考验。中国共产党善于学习历史,特别重视对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学习历史经验,也吸取历史教训;不但学习前辈们追求真理、捍卫真理、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而且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命运的起伏与抉择中,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

学习历史的作用

作文学习历史的感受

  历史,顾名思义,就是现代人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真实的记载。通过它可以让现代人了解过去,猜想未来。作为高中学生的我,对于历史的学习有很多的感受。

  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对它充满了好奇,但也充满了疑惑。好奇的是,古代甚至是原始社会的人们怎样生活,是否也和我们一样?疑惑的是,学习历史,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途,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带着两种矛盾的心情,我步入了历史的殿堂。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几千年前,看到纣王的昏聩无能和沉迷酒色时,我便会为百姓担忧,担忧会因纣王的奢靡生活而承担沉重的赋税,同样也会为纣王担心,担心他的江山不保。看到唐太宗的虚心纳谏和求贤若渴时,我便会心生敬佩,敬佩他的明智,也同样敬佩他的宽广胸怀。看到黑烟袅袅,熊熊烈火燃烧着的圆明园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我便会感到悲哀,悲哀清政府如此的不作为与软弱,以致国土丧失,国家主权不完整。

  在历史的殿堂里,我每走一步,内心就会多一种感受。毛泽东的大胆与自信,邓小平的精明与能干,周恩来的敬职与能言善辩,不仅是国内,国外也有不少名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勇机灵的列宁,救民于水火中的罗斯福,严肃专制的斯大林……

  随着第一个问题的迎刃而解,第二个问题也有了答案。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历史中得到教训与方法。一次次血的教训使我们记住了过去的耻辱,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富强;一次次农民起义让领导者深知人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位位贤能君主与领袖,让执政者拥有“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比较。当然,历史也激励鞭策着我们,努力学习,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努力成为栋梁,撑起祖国的一片天。

  在几年的历史学习过程中,除了历史本身以外,对于怎样学好历史也有些疑惑。有的历史老师常说,学习历史就是“背多分”。这话确实有道理,对于必修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背诵自然是必不可少,可是这对于选修历史的同学来说,还远远不够。我觉得被动记忆只是最基本的步骤,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既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此外,学习历史不仅要背,其实最关键的是在课堂上的听讲。重点和补充的知识点要及时在书上做好标记。对于选择题来说,一定要审清题目,找出关键字,遇到疑难时尝试用排除法解决。面对材料分析题时,考虑得要更加全面,从材料到题目,都应该全面理解。尤其要注意题目是如何问的,绝对不能答非所问。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相信我的历史成绩一定会有提高的。

从历史那里学到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悠悠五千年,有多少得失值得借鉴,有多少成功失败值得评说,有多少不朽的精神值得学习。从那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

  正直——屈原

  你站在汨罗江之边,望江水滔滔。我不知你以怎样的步履走来的,面对国土沦丧,奸臣当道,你悲壮地吟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诗句。你怀着一颗正直的心跳进了汨罗江,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怀念,也给世人留下了高洁、正直的品行。

  不屈——苏武

  你在冰天雪地之中伫立着,豪情万丈,坚贞不屈。你的鬓发染满了霜花,在你的身旁是一群“咩咩”的公羊。面对威逼利诱,你誓死不从。终于,上天醒了,他看到了你那不屈的气节。让你在离别故土19年之后回到了家乡。苏武,你被世人所称颂、敬仰,也为人们留下了威武不屈的气节!

  爱国——岳飞

  转眼间我又看到了那个奸臣专权、君主昏庸的南宋王朝。你生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立下了“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气壮志。你率领的岳家军所向披靡、无坚不摧,让金军闻风丧胆,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可是,在奸臣挑唆之下,十二道金牌仿佛十二支毒箭,无情地射向了你。无奈之下,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为国效力,最后落得个“莫须有”的罪名。可你并不后悔。你让世人所惋惜,也为人们留下了“精忠报国”的精神。

  文天祥,你以薄弱之兵,抗元多年,虽然被俘,但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于谦在国家危难之时,力挽狂澜,即便“粉身碎骨浑不怕”,只为了“要留清白在人间”;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虽早生华发,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

  屈原的高洁正直;苏武的威武不屈;岳飞的精忠报国……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了我们民族的振兴一代一代地奋斗、坚持。历史的烟云转瞬即逝,可你们的身影依旧清晰,我永远不会忘记,是你们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论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浅

  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达到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同时下功夫。本文着重谈一下能力培养方面。我认为对初中学生在历史方面应培养以下五种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这是学习历史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联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分析正好相反,它是把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分解开来,一一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由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其前因后果,内容层次,影响意义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挖掘,这就需要分析、综合。如讲到商鞅变法,要引导学生看课本,领会商鞅变法的背景,然后进行分析,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铁器等新生产工具的使用、秦孝公的改革决心、法家思想的成熟都为变法准备了条件。经过有条理的分析,学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对历史阶段的概括多用综合法,将封建社会的统一与分裂进行综合:①秦汉时期,是首次大一统的时期;②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首次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时期;③隋唐时期,是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第二次大统一;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第二次大分裂和民族进一步融合的时期;⑤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我国版图进一步扩大。经过综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视野更加开阔,理解能力会更强。

  第二、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是学习历史必备的素质。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如:时代观点、阶级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从当事人的立场看问题,而不能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看问题。如对岳飞的忠君、宋江的接受招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把封建文化的相关资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排演历史剧,进入历史的教学情境,了解这些人物的时代、阶级局限性,使学生更懂历史。还有学生绝对的把某个人物定为好人或坏人,或把某个事件绝对化。如看不到战国在历史转折时期的作用,魏晋时期在文化上的巨大贡献;对秦始皇、曹操、唐明皇缺乏正确的评价等等,这需要我们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前提下,以理服人,让学生有明确的立场、观点。

  第三、培养学生比较分类的能力

  历史知识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浩如烟海。如果不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类,学生将茫然而摸不上头脑。所谓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同或异的思维方法。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分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比较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有比较相同点和比较异同点两种。如国与国之间的横向比较,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等这些事件联系在一起,有包罗万象之感。纵向比较如将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进行比较,可以总结出一些成败得失。比较相同点,如世界史十九世纪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就有几个共同点: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②进行战争的地点都是两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③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④统一的策略都是利用矛盾,争取国际支持。比较异同点的例子更多,如对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的比较;对世界近代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等。分类在文化史和经济史上用的较多,如将宋元科技分为建筑、印刷、军事、医药等;将经济史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将手工业分为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等,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第四、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

  新版的初中历史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大量的图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是一切思维的开端,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一些历史现象、考古文物、战争形势图都需要通过缜密的观察获得。如观察北京人的头像特征,可以获取人类进化的明显印记;观察四羊方尊的造型,可以领略青铜工艺的精美;观察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可以了解连横、合纵的含义;观察赤壁之战形势图,可以想象孙刘联军谈笑间大败曹军的场面等。观察中包含着想象,因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通过图像再现历史,学生的认识更加直观,与书本的亲和力更强了。通过看图讲故事,描述历史情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看《破釜沉舟》图让学生讲项羽是怎样以一当十,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的。读图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情感的提高。

  第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创新思维包括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求异性、开阔性。引导学生养成爱思考、爱问问题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灵感的火花;让学生养成积累资料和记忆历史的习惯,可以让知识融会贯通,厚积薄发,形成创造的契机;让学生形成辩论的活跃氛围,遇到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如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报,排演历史剧,开辩论会等,可以发挥学生潜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以致用,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的渗透能力培养,不能只抓眼前的分数,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使学生在博学多才的同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而不是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学习历史的心得

  我的公众号好久没有更新了对不起支持我公众号的亲友们~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学习历史的一些心得体会。当然并不是分享学习经验教训,而是自己学习历史一年半以来的感受。我现在学习到的有关历史的知识都只是冰山一角,我能掌握到的知识更是冰山一角中的一角了。

  20xx年,我自己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很多,这里也就不细说了。我并不擅长历史,也曾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是,现在我越发庆幸自己选择了历史,我对历史也没有以前那么惶恐和不安。我现在更多地是想要去了解它。虽然我并不是一个远离世界喧嚣的人,相反我往往置身于万千世界中。我没有必要跟别人解释太多或者争个面红耳赤的,告诉他:学习历史有这样那样的用处。这样跟别人解释不就承认学习历史没有什么用了。关于学习历史有什么用,我想没有了解这门学科或者只通过它能不能给你创造经济价值来判定一门学科的用处,会不会有点太过于武断了。

  记得上课时衷老师说过,一个人连自己本专业都学习不好,那怎么期待他能够学好其他呢?如果你学好本专业,说明你的学习能力是可以的。别人看重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强的人,他学什么东西或者学习做什么事情都是很快。我想这也可能是我想要学好历史的原因之一。接下来我来聊聊我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想法。

  01学习

  那天有机会和王老师聊天,我很幸运能从那次聊天中有所收获。老师提出学习历史的十二个字“立志、立德、勤奋、坚韧、自信“我想不光是学习历史需要这样的精神品质,任何一门学科或者做什么事情都必需的。老师还提到不要假大空。我们很多时候做事都止于想法,常常因为很多理由没法付出实践。我们通过从小事做起,培养兴趣,积累经验,提高信心。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做。说来惭愧,我有很多想法总是从脑海里蹦出来,我来不及整理,这些想法往往就抓不住了。我就算抓住了,也往往因为没有将其付出实践而导致想法夭折了。我常常有些安于现状,不敢迈出自己的舒适圈:“那样子就可以了”“我已经做很多了。”安于现状,其实是一种不自信。老师鼓励我们去“做”。只有迈开步子去踏实地干了,我们才能有所进步,才能获得信心。

  02交流

  身边有一个能够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人,是一件很幸运很幸福的事。由于我懂得实在有些少,我总是是一个聆听者。但我会在他面前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因为你们可以互相纠正,可以一起思考,不会因为说错话而感到尴尬窘迫。学习不是单枪匹马的,而是并肩作战的。

  03讲座

  我听了三场中大的讲座,其中有两场我并没有听懂,一种是关于环境史科技史方面的,另外一个是关于语言学的。还有一个葛剑雄教授的“我们怎么看待历史”。第一个讲座倒是没有什么印象了,第二个在听完以后遇到一些事情或者和身边的人讨论一些事的时候会想起那天的内容,突然有些略懂了。

  我的讲座听得并不多。讲座,我觉得兴趣很重要。我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吸收那些知识,也可能也不理解那些知识。但是讲座能够让我认识到以前不认识的东西,扩展我的视野。同时,它也能让我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讲座的最后总有个提问环节,这个环节中我还挺喜欢的(不过我还没有参与提问环节)。我总是会注意提问者的问题,一方面我也会思考其问题(有时候我可能连问题都不理解),另一方面那些问题能够帮助我理解讲座的内容。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讲座中的提问者,勇敢地迈出一步。

  丑大鸭1分钟前

  以上的想法,是我在寒假时的思考。开学正式上课后,在专业老师和班主任的教导下,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在上秦汉史的第一课时,刘老师就问我们“你掌握了历史的基本功了吗?”“你们知道什么是历史的基本功吗?”被老师这么一问,我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大学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我做了很多,也做了很少。我明白,我的基本功不行。历史学很多基本专业的书,我没有去仔细阅读或者浏览一遍。历史学基本的专业技能,使用工具书,查阅检索能力等等,这些我都还在学习的阶段中,运用得并不熟练。我探索之路还有很远很远。

  今天,我们班开了班会。班主任说了一句话:“专业有冷热之分,不能因为其冷门,你就不去做了,总有人需要去做的,因为冷门所以你可以独占一份。”以前别人问我什么专业的,我总是会支支吾吾或者避而不答。然而,我现在可以对每个人说出我的专业是什么。专业并不是不好,只是我没有去努力学好。想要独占一份,我想得让自己变得有资格能够独占那一份。听到这句话,突然想到以前看过东野圭谷的《梦幻花》,当然历史不是“负遗产”。尽管有些事情不讨好,但好过没有意义没有目标地活着。大学四年里浑浑噩噩地过着,过一天算一天。毕业论文惨不忍睹,考研方向不知前往何方。不想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我想,是时候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该走向何方。正如班主任所说:你们不努力,凭什么让人能够选择你?想想什么是对自己是有帮助的,想想做什么才是正确的,想想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放弃所谓的社交活动,我们都清楚这是什么样一种套路。”

学习中国历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历史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死记硬背,绞尽脑汁,“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掌握好方法,但是这仅仅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用心学习,开动脑筋,积极发言,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学习历史并不难。同时,应当注意阅读每个单元的前言,了解每个单元的历史线索,主要问题和重要学习提示,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其次,必须注意课文的学习导言,虽然短,但内容却是课文学习中最重要的,还必须认真思考课文的问题,思考的问题越多,越会引发我们思考更多问题,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因为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过程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

  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休息或者自习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一起拿着卷子、书、资料什么的互相问答,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在历史的学习中逐渐成长

  在茫茫千年的历史中,有一些不灭的灵魂如一座座丰碑,指引着我们;在浩浩千年的文明中,有一些伟大的人物如一声声钟鸣,萦绕着我们;他们那坚强的性格,执着的热情,不朽的精神值得学习。携着历史的缕缕清香,我慢慢的成长。

  学习魏征的“大易其主”,我懂得了睿智,更明白了为百姓造福,又是“转弯”更易实现理想。

  学习昭君的“出塞”,我看到了一个女子,为了国家的和平使出中原,独留青冢一隅,留下的是女子永恒的高贵。

  学习孙膑的不懈追求和拼搏,面对庞涓的毒害,他用《孙膑兵法》向人们诠释了生命的价值。

  学习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富贵成为身外之物,不慕容华,过真正潇洒的生活。

  学习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清风朗月,碧波银辉那是自然赠与最宝贵的资源,历史兴亡,朝代更替是自然之理,只有胸怀潇洒,才能笑看人生。

  学习项羽的“乌江自刎”,面对别姬的忧伤,他没有彷徨,但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他举剑自刎,那份豪气与悲壮也溶进了滚滚乌江。

  学习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便可深深体会他你内心之痛,面对怀王靡靡之音的萦绕,他憔悴枯槁,宁投身泊罗也不愿与世同流。

  学习文天祥的“零丁洋里叹零丁”那是他不懈的坚持,不畏权贵所诱,唱出了挥洒不去的心声。

  学习岳飞的“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那满腔的报国热情化为铿锵有力的诗句,最好的证明着爱国的表现。

  然而曾经文才冠世,笔法精工的秦桧却抵挡不住金人安逸生活的诱惑,做了残害忠良的奸佞。

  学习杜甫的“以天下为己任”,可以更好的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凄凉,心怀报国救国的思想,才能为国家效力。

  学习李清照“东篱把酒,暗香盈袖”,可以读到一代才女内心追求的恬淡和高雅。

  学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率真与洒脱涌上心头,“不为五斗米折腰”只为追求田园的无限风光。

  学习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可以更好的体会奉献,奉献他人,同时也可以快乐自己。

  或许我们都是一粒土,只要为大地所托,都可以枝繁而叶茂,草长而花香。在历史的学习中逐渐成长,嗅着历史的暗香,踏着历史的脚印,乘着人生的列车,驶向辉煌的未来。

为什么要学历史?作文

  谈起历史,许多同学对它都没有什么兴趣,打不起精神。认为这么多科目里,历史是最不实用的,毫无疑问,除了将来做历史老师,哪一个行业都用不上它。认为历史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除非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能用得上,我们读完就读完了,没有什么实际用途。 其 实 , 历史有其严肃性,有其因果规律,有真理包含其中,为的是使我们懂得借鉴其中教训,避免重辙。历史就是告诉人们——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历史就是前车之鉴! 历史,不仅仅是指国家的历史,而是任何的历史,包括每一个人的历史。我们每一天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今天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将来,任何人将来的结果,都与他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事息息相关,谁都要吃自己结的果子,无论是甜是苦。现在,每当我看到一个自杀的人,一个坐牢的人,我不仅仅看他是一个血肉之驱,我看他就是历史,就是说,在他那里有些什么值得借鉴的?我爸爸说得好:「人生可能有一个以上的结局,就看我们怎么样选择了。如果我们选择不正确,就会给自己带来可怕的结局。我们本身就是历史,你要为自己的历史打上句号,谁也帮不了谁。」其实那些自杀或坐牢的人,还可能有其它的结局的,只不过他选择了「这个」而已。

  上帝给每一个人有选择权,但人却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选择,决定你的命运。」所以在选择之前,我们最好先看看,有什么相类似的事件——即历史和经验有什么教训。这就是学历史的其中一个意义。

  请大家不要小瞧历史 ,也不套小瞧各行各业 。因为都有其 严肃性,有其因果规律,有真理包含其中。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这个问题看似很熟悉,似乎很容易回答,但是我也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以后才进行作答。归纳原因是这么几个方面:

  一,基本道理。通常来说,语文就是一门语言学科,人们运用语言是用来叙事说理的。而很多事情被说出来,就往往是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因此在语文科目当中的很多文章,基本都是叙述已经发生了的事情。那么作为读者要去学习这样一篇文章的意思,那么肯定需要对于文章当中所叙述的事情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过去事物的了解,这也就是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了。就比如说一篇关于描写一次抗洪抢险的故事,讲述故事当中的人与事,那么读者如果没有对于那个历史事件的充分了解,一下子接触这片文章就显得空荡没有着落,也就没法真正理解读懂这篇文章了。

  二,范围沟通。其实,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学习历史就是了解过去,而历史恰恰跟语文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过去的事情恰恰需要人们用语言描述记录下来。所以我们可以说,语文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历史,而历史又是一定程度上的语文体现。

  三,工具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学生常常会为学习而学习。其实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是懂事明理,而不是追求什么学科成绩的高低。可以说语文作为一种学科体系,本身只是一个让学生们通过这个学科来获取知识的工具。而真正要探索的道理真知,就是明明白白、确确实实的历史。因此,学习语文根本目的就是要读懂历史,让大家真正得明理懂事起来。

学习历史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新课程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了我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对历史浓厚的兴趣。

  在以往的历史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是有一幅历史地图。这样使学生在这里变得沉默,感觉到很闷。在新课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知识的科学方法,以及让学生有初步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使整个历史课堂生动起来。

  在过去的历史课堂教师只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讲述历史知识,学生只是在下面听和记,这样使老师成为了主演,学生成为了台下的观众。但现在则注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这样逐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这个课堂里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和学生的兴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虽然一节课只有那么短短的45分钟,但却提高了他们辩论、竞争的意识、加强了同学的知识面,使学生收获丰富,感受颇多,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材,适应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父亲去世讣告

月饼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