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从军行 王昌龄诗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出自隋代卢思道的《从军行》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

  在历代众多《从军行》诗作中,卢思道的这首是传播得较为广泛的。据《古今诗话》载:唐玄宗自巴蜀回,夜登勤政楼就吟咏了本诗中的“庭前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句,可见在唐代这首诗就很受欣赏。

  古乐府《从军行》大多写军旅生活的艰苦和征人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本篇也是如此。

  这首诗的前半部是写征战将士英勇奋战,长戍不归的戎马生活。“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诗篇一开头,便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北方的烽火接连不断地传来战争的消息,军情紧急,令人担忧。甘泉是西汉的皇宫名,“照甘泉”在这里代指向朝廷报警。“飞将”即西汉著名将领李广。接着,诗中便描绘了这位“长安飞将”的英姿。“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箫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犀渠”是盾的一种。“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这两句中“右地”指右北平,左贤代指匈奴的重要首领。“平明”和“薄暮”写出了将士们在边塞度过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偃月”和“鱼丽”是古代的两种战阵的名称。这里诗人用了极简炼的文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紧张的征战生活。“屯右地”“逐左贤”都是李广所为。接下来“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用了两个典故。《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道:“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山上金人曾祭天”也用的是汉代典故,汉大将霍去病出征西域,获胜,“收休屠祭天金人”。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进一步表现出征匈奴的将士的神威,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英勇的将士,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诗的前半部着重塑造了飞将军李广的形象,以李广来代指当时的征战将士,采取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写法,既是赞扬汉代名将李广的业绩,又是当时征战将士生活的写照。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

  自“天涯一去无穷已”开始,写将士和他们妻子的两地相思。诗从两处落笔,感情转为忧怨。“无穷已”原指路途遥远,这里写出了将士们遥无归期的征战生活。“蓟门”“马岭”“龙城”均为北方的地名,在这里都是虚指。连年的战争使将士家中的亲人,对着遥远的塞北望眼欲穿,但是“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诗人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长期和残酷。“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五原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这里写了亲人们在极寒冷的塞外,远隔千里,因此人们只能发出“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的叹息。《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有《关山月》曲,《乐府题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在写征夫思妇的诗中,常用到关山和月。人们想着万里之外的亲人,谁能独自欣赏那美丽动人的月亮呢?“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既写出了边地将上的生活苦寒,又写出了他们悲切的怨情。“伤马骨”出自陈琳的“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冬去春来,在远离故土的异地他乡,将士们度过了多少日日夜夜,“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雁归而人未归,萧萧长风,行行归雁,蕴含着征夫思妇无限的思乡离情。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可说是全诗的总结,龙庭是匈奴祭祀的地方,“出龙庭”在诗中指出征之远。“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意思是说匈奴已投降了,将军再到哪里去建功立业呢?言外之意是:边塞的将士总该回来了吧!

  《诗薮》说“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音响格调咸自停匀,气体丰神,尤为焕发。”可以说《从军行》影响了唐以来的七言歌行。

  隋朝统一了分裂三百来年的中国,结束了东晋以来南北对峙的局面。作为隋代的诗人卢思道,在他的诗中,也融会了南朝和北朝的风格,在《从军行》中,既写将士的英勇出征,又写了思妇闺怨,既有“长安飞将出祁连”“白马金羁侠少年”的奔放、雄健,又有“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的清丽、哀怨,南北的风格在卢思道的《从军行》里得到了较和谐的统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昌龄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同时期杜甫的《兵车行》可以作为参考。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评价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高378班的李楠,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致国旗下的我们”。

  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清晨的那一缕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太阳,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全国人民为之沸腾。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令世界震撼的名字,一个让无数华夏儿女骄傲与自豪的名字从此诞生了。沉睡了千年的东方雄狮终于昂首立于世界之林,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祖国。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也曾几经沧桑、几经痛苦,我们的祖国母亲也曾倍受欺凌与污辱。我们忘不了圆明园的火光,忘不了扣在每个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忘不了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忘不了南京三十万同胞的鲜血染红了长江。大地在呻吟,黄河在哭泣,然而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被压垮。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儿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国的旗帜、戊戍变法的惊雷、义和团战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枪声,无一不向全世界声明: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五四运动的呐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似惊雷划破夜空。从南昌到延安、从井冈山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出了一个灿烂的新中国,我们这个东方巨人终于又站起来了。

  同学们,我们中国已经很强大,但是不能忘记,我们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国际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日本对我国的钓鱼岛垂涎三尺,更不能忘记,1999年我国使馆被炸,同胞的鲜血告诉我们:我们还不够强大。

  历史总会赋予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责任和使命,如今,我们已走出了那些浑噩屈辱的时代,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只增不减。“青年是人类的精华(加里宁)”,作为青年的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在如今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不乏有积极向上的青年,然而,来自物质、精神上的赤裸裸的诱惑,无所顾忌、无处不在,在这样一个容易迷失自我的时代大背景下,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那就很容易被世俗化、物质化的大浪卷走,成为时代的弃儿。

  寒窗十年,为的是什么?绝不是将书斋中学到的东西变成象牙塔中的摆设,而是最终走出书斋,走入社会,我们青年虽为无名之辈,但切莫忘记:“位卑未敢忘忧国”,青年是创造历史的主力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民族的复兴离不开青年,民族的前途取决于青年。

  同学们,就象李大钊期望的那样:“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正气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现!让华夏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国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生!”

  谢谢大家!

  注意本文有无分页。原文地址-723620.ht

  献花:0朵

  送她鲜花

  扔蛋:0个

  砸他鸡蛋

雄关漫道真如铁军训心得

  迎着秋风,踏着落叶,我们走进了向往已久的操场;听着旋律,挺着身躯,我们走进了军训的场地。我们同军人一样经过汗水的洗礼,迈着矫健的步伐,英姿飒爽。

  军训是大学的第一堂课,在这堂课上有严明的纪律、有紧张、有欢笑... ...火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和我们的身躯。

  也许我们有过当逃兵的想法,但我们克服了,我们都羡慕教官们笔直的身躯,羡慕他们的齐心协力,羡慕他们高傲的神态。这便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我们是成熟的大学生,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不能拖后腿。

  教官教诲我们:“坚持住,不要因为一点痛就放弃,再坚持一点。” 我的思想开始转变,考入大学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人生中有好多的关口要过,又有好多的义务等我们去尽。我们学校的校训就是责任,就是让我们勇于承担责任。大学只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不能有那种“船到码头车到站,兵器入库马放南山”的思想。

  军训不仅仅是对我们的身体的考验,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意志的磨练,同时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团队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我们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那你就会意气风发。只要我们拥有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我们就会收获胜利的果实。

  军训,磨练了我们的毅力,让我们更加坚韧不拔;军训,锻炼了我们的团队意识,让我们更加有责任心。军训,更让我们爱上了这严明的组织、纪律,更加爱上了这身翠绿的军装。

  时光荏苒,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到了军训的尾声,维持十三天的军训生活也就是我们大学伊始的第一课即将结束,迎来振奋人心的阅兵仪式。

  是否曾记得我们初见心中偶像的悸动;是否曾记得我们站军姿顶烈日冒风雨的辛酸;

  是否曾记得我们整齐踏步和嘹亮口号的壮观;记得,我们都记得,站军姿,齐步走,立定……一个个号令,一个个标准的动作;回忆起,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晒黑的同时,心灵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磨练。军训后,我们都学会了成长,坚强地面对生活;学会了吃苦耐劳,坚韧地面对磨难;学会了团结,合作地面对问题;学会了律己,坚定地面对诱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军训的感悟将是我们生活大树结出的最甜美的果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熬过最苦的军训都会遇见最美的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让我们听着这动人的旋律去迎接苦军训后的每一次困难吧!

  第一眼看到的常大是车上拉行李下来的那瞬间是北门,下着小雨,没有带伞,门口有新生零散的进门,父母陪同随后自己打理好寝室那晚上写了封信给朋友,嗯 ,正值秋分。

  然后就是对大学对同学半熟悉半陌生吧。 军训算是常大给我上的第一课,也让我更好的认识他们 , 无论天气如何大家都聚在一起,想想还是很奇妙。 明明是各地的人却可以呼吸一样的空气 ,感受一样的气温, 算是缘分, 愈显得珍贵!慢慢可以认出他们的脸 虽然叫不出名字 在拿到集体照的时候 对身边的人说了一句 ,这就是未来四年陪我的人阿,挺喜欢一觉醒来发现军训集合时间快到,和室友一路狂跑到集合的地方, 更开心的是路上发现还有同班的伙伴,这种同病相怜的感觉真像我马虎的高中 和陪我的小伙伴,我还是怀念, 对未来的憧憬伴着恐惧 , 大学的分别, 应该会让人更独立吧!然后军训便是一个开始的标识, 眼前陪你淋雨晒日的人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事共同面对,寒露快到了,军训也快结束了,时间总是不断向前。它不停我们也是,有写过一句话 嘿!别让它睡着,我想之后的自己可以清醒的去感受生活,好的也是,不好的也罢, 朋友说过:“ 生活给予你所有的温暖和失望 ,磨练你成为这样那样的人, 走的路不同, 可是努力是一样的!”

  在往前的路上可以回头看 ,但是别放弃努力向前,期待磨练后的自己 ,未来见!

雄关漫道真如铁

  我看了中华网袖里乾坤先生的文论《【文学论坛】 公告:改版后中华文学五版首版及四十余名版主尘埃落定》不由得想到了毛泽东主席诗“《忆秦娥·娄山关》”的两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感到:人生行路艰难,路途云雾弥漫,需要我们始终面对失败,信心百倍,去感受社会人生给于我们的一切苦难与辉煌。

  乐毅在“报燕王书”中说:“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也就是说:善于创始的人不一定能善于完成,有好的开头不一定有好的结局。为何?“天时、地利、人和”不顺也。三者缺一者,败,三者都俱着,胜。可三着能和谐聚在一起难也。太阳,月亮,地球就是能成一条直线,可稍纵即逝,转眼就变了、乐毅没变,燕王变了。伍子胥还是伍子胥,吴王阖闾变成了夫差。乐毅认识到了,所以,保住了性命。伍子胥没有认识到,所以,被惨遭杀害。人生的不确定性,永存于我们的一生之中。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使我们明白:有德有才的人,也就是那些圣贤,英雄豪杰们。一生遭遇大都很不幸。天妒英贤,而使多少有德有才之人,常发出“时运不济 命途多舛”的悲叹。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屈原葬身汨罗江,司马迁遭受宫刑,孙膑被同门师兄弟挖去膝盖而残废,“孔子困陈蔡 ,左丘失明,不韦迁蜀,韩非囚秦。”岳飞没死在保家卫国的沙场,却被秦桧害死在故国的风波亭。

  洋洋中华五千年里,真不知有多少有德有才之人,生前都会惨遭不幸而难以实现平生志向啊!“自古圣贤皆寂寞,从来英雄多磨难。”“高处不胜寒,”所以很多才高德俊之士,选择的不是进取飞翔,而是退隐藏匿。我常常思之,痛之,悲之,叹之。社会是残酷无情的,人生是多难悲情的。不说最终是骷髅一堆,荒坟一座,就说期间,也是灾难重重,艰险多多的。为此,我每每看到古之有德有才之人的生平经历,禁不住泪如雨下,湿透衣襟啊!

  有一部电视剧有这样一个画面:范增在河边垂钓,寒风吹乱了他的满头白发,河水向着不知名的远方流去,天空的阴云低垂在不远处的项羽军营上。项羽呆若木鸡的站在范增的身后,豪气从项羽的心里穿透了他的衣甲,在他身上弥漫着,好一副英雄气短的样子。范增满脸愁云,表情冷漠,垂钓的双手在发抖着,沉重的心事在压抑着。他头也没回,对项羽语重心长的说:“羽儿啊!你是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英雄。可你睁开眼看看: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都是些什么人啊!像你这样有人心,有仁心的人。常此下去,怎能成大事啊!”

  范增心黑,脸不厚,所以,被项羽弃之不用,回家途中气病身亡。项羽心不黑,没杀了对手而放虎归山。脸不厚,不肯过江东而自刎乌江。毛泽东看懂了历史,也记取了项羽失败的血的教训,因而面向垂死挣扎,即将败亡的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发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等革命口号。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人民的解放。而刘邦智谋不及张良,用兵不如韩信。不断粮草,打理后方的能力又赶不上萧何。而刘邦这个无才无德,地痞流氓,脸厚心黑能创汉朝四百年江山。原因就是因为,刘邦,无正才,而有奇才。无道德,而俱缺德。

  政治家,常看的不是“仁义道德之类的书”,常看的是“智谋权术鬼谷子之类的书”,军事家常看的是杀人而不被人杀的“孙子兵法之类的书”,而我们普通老百姓常常看的是有情有爱,怎样守法,怎样去劳动,怎样去创造财富,怎样过好日子的书。物不同,类有别,你不是鱼,怎会知鱼之忧乐?社会历史从来就没按照人的认识发展,以后也不会。

  人民说:有德有才是“恒星”,有德无才是“行星”,无德有才是“彗星”,无德无才,是“灾星”。我认为:能看清自己是有德,能看懂别人是有才。那袖里乾坤先生和中华网版主文友们,一定是有德有才的中华天空之“恒星”。光华四射,精彩不断,来之遥远,去之遥远啊!令人仰之,令人赞之,令人敬之!

  红尘滚滚,云遮雾掩。人生艰难,路途漫长。心存善心,为国为民。说一句好话,做一点好事,发一句善言。虽粉身碎骨,或化泥土,或为云烟,也无悔也!你我何惧社会历史的评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每每听到这首歌,我就不由得怀想在曾经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中国,在曾经恐怖弥漫百业萧条的中国,在曾经敌寇入侵华夏危亡的中国,党和她的儿女们是怎样用满腔屠刀无法恫吓枪炮无法威慑饥寒无法胁迫的意志和热忱,以血肉之躯筑就了这新华夏的钢铁长城!

  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帝国主义用鸦片和钢炮打开了五千年古老中华的大门,炎黄子孙便在“东亚病夫”的辱骂声中蹒跚着前行。晚清政府丧权辱国,腐败无能,割香港,割澳门,割九龙,割台湾,赔巨款,开口岸……“满耳是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的沦丧”,九百六十万河山随人践踏,四万万同胞任人欺凌。一个又一个仁人志士站起来,又跌倒了:林则徐虎门硝烟,被放伊犁;洪秀全金田起义,国破秦淮;孙中山辛亥革命,民国又被虎视眈眈的军阀们窃了权。1919年,五四运动迎来了马克主义的火种。两年后,党带来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新曙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那声庄严的宣告响彻寰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五十年风雨如磐,五十年沧桑巨变,五十年迂回曲折,五十年江山不复当日旧容颜。

  1950年土地改革,几千年来一直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中国农民不再是他人的奴隶;1953年抗美援朝,多少回浴血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又一次保卫了祖国江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8年改革开放,1997年收复香港,1999年收复澳门。2019年“神五”飞天,2019年青藏线通车,2019年“嫦娥”探月,2019年北京奥运成功举办……

  今日之中国正如展翅雏鹰向着自己的梦想坚毅飞去,而党就是那雄鹰锐利深邃的眼睛。艰难困苦中成长,血雨腥风中傲立,坎坷曲折中前行,曾经稚嫩的肩膀早已扛起华夏复兴的重任,曾经青涩的脸庞已写上历史的沧桑,你看她:顽强而坚韧,步履铿锵。

  雄关漫道,万里乾坤,只待勇者前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企业养老保险

关于气象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