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观《刘老庄八十二壮士》有感

  刘老庄战斗是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在抗日期间,奏响的英雄主义最悲壮的乐章。

  在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为了让大部队安全转移,他们便坚守在刘老庄附近,尽可能牵制日军,为后方多留一些转移时间。

  一排长魏庆忠,是一个敢打敢杀的一个人,在危机关头,一排长魏庆忠不顾自己安慰,在最后他拿起刺刀向日本高官佐佐木刺去,两个人最后倒在了对方的刺刀下。

  连长白思才,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男儿,从他指挥战斗到壮烈牺牲时,还是那么有骨气。在最后被刺时,他拿起手枪向背后日本鬼子开枪。他牺牲了,他依然没有倒下,他用一只脚撑在地上,手里紧握着秋阳送给他的手枪。透露出中国男儿应该有的骨气。

  四连顽强抗击日军一千多人10多次的进攻,82名指战员虽然全部壮烈牺牲,却换来日军亡一百七十多、伤二百多的巨大战果。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取得了超常规的战果,打了一场超限战。四连阻击牵制日军10多个小时。

  夕阳斜下,冷风凄厉的呼啸,战场上横尸遍野,黄土,异乡,便是这82壮士的最后埋骨之地。莫名的感到悲怆,心仿佛被猛地撞击。

  我不禁心中感慨到:当初先烈们用自己的血肉换来如今的美好生活。距离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悲痛却永远的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如今的世界看似平静如水,但是却暗藏波涛汹涌。作为先烈们的接班人。我们一定会热爱祖国,不让敌人扛着枪进入我们的祖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让我们紧紧拥抱我们的祖国,保护它,热爱它,建设它!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观后感

  电影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为了能让总部队成功转移,第四连的八十二位勇士和日本鬼子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全部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金主任还告诉我们,这是个真实发生的事情,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

  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得知连队要撤离的沟是断头沟,再等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时,当时大家都没有想过要临阵脱逃,都要誓死和敌人同归于尽。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战士们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还有一个情节是一排排长和几位战友炸了敌人的根据地,和敌人同归于尽。“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做你的一排排长。”这句话不禁使我们感动。

  我们现在没好、幸福的生活都是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是他们的英勇战斗,是他们的不怕牺牲,才使得祖国成功赶走侵略者,获得解放。和他们当时的生活相比,我们真的是幸福太多。我们处在和平的社会,还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虽然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去回报祖国,但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下作为学生的我们最好的爱国方式就是认真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去回报老师、家长、祖国。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观后感

  上周,我们全校师生观看了一部抗日题材的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这不仅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历史战争片,还是一部激励中国人斗志的电影。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主要讲述了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某团第4连82位勇士,在刘老庄一带的一场阻击战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作为力量悬殊弱势的一方,顽强抗日一千多人十多次的进攻,82名战士虽然壮烈牺牲,但却成功坚守数小时,为新四军主力部队,领导机关以及刘老庄的百姓们赢得了转移的时间。这部电影也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如狙击手田一枪、一排长魏庆忠,连长白思才……他们让我们难以忘怀。

  田一枪是一名枪发精准的狙击手,在战争达到高峰时,他单枪匹马闯入敌营区,杀死了许多敌人,但最后还是英勇地牺牲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就没有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呢?一说到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人们都你推我让的,谁也不愿多做,可田一枪呢?他直捣敌人大本营,为党,为人民,为连队多杀几个日本人以报血肉之仇。

  一排长蔚庆忠可以说是一个英勇善战的烈士,为了保护乡亲他不惜一切代价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为了连队不再受到炮弹攻击,他扔出自己手上所有的手榴弹炸掉了敌人的炮兵阵地,并拿起刺刀与敌方军官佐木顽强拼搏,让人非常敬佩。

  连长白思才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从他指挥全部战斗到英勇牺牲,总是那么有骨气,他牺牲时一只脚支撑在地上,一只手紧握手枪,透出中国人永远不会倒下的气质,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可现在,我们为什么没有继承老一辈革命战士的优良传统呢?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美好的

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今天,在开发区党工委的组织下,我作为两新组织其中的一员,观看了爱国影片《刘老庄八十二壮士》。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片中八十二位英雄为保卫家园,英勇牺牲的壮举,让我心生感动,心生敬畏。

  这是一部真实故事影片,电影真实的再现了1943年抗日年间,新四军驻江苏省淮阳县刘老庄的八十二位战士,为掩护当地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与日军主力部队浴血抗战,因敌我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我被剧中情节深深地感动,由然升起无比崇高的敬意!

  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战士……这是一群多么年轻的、鲜活的、有血性的生命,在大敌当前,陷入绝命境地当中,他们仍然临危不惧,用生命硬拼,赢回不屈、赢回不可侵犯、赢回民族的尊严!

  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虽然,他们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对国家、对人民付出的热爱和牺牲。我们能够生活在现在的和平时期,这一切都是千百万革命前辈们经过千辛万苦撒热血换来的。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正气长存,我们深切缅怀!

  今天,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向八十二位壮士学习,学习他们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精神,学习他们高尚的民族气节。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团结一致,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让我们为革命先烈致敬!

抗战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我们全校师生观看了一部抗日题材的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这不仅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历史战争如狙击手田一枪、一排长魏庆忠,连长白思才……他们让我们难以忘怀。

  田一枪是一名枪发精准的狙击手,在战争达到高峰时,他单枪匹马闯入敌营区,杀死了许多敌人,但最后还是英勇地牺牲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就没有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呢?一说到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人们都你推我让的,谁也不愿多做,可田一枪呢?他直捣敌人大本营,为党,为人民,为连队多杀几个日本人以报血肉之仇。

  一排长蔚庆忠可以说是一个英勇善战的烈士,为了保护乡亲他不惜一切代价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为了连队不再受到炮弹攻击,他扔出自己手上所有的手榴弹炸掉了敌人的炮兵阵地,并拿起刺刀与敌方军官佐木顽强拼搏,让人非常敬佩。

  连长白思才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从他指挥全部战斗到英勇牺牲,总是那么有骨气,他牺牲时一只脚支撑在地上,一只手紧握手枪,透出中国人永远不会倒下的气质,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2015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观后感

  “哗!”一个战士被另外几人从土中挖了出来,但令人惊异的是,这个被土给活埋的人竟然还活着。他,就是四连的最后一人——小螺号。

  小螺号张口说道:“让我告诉你们情况吧,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说完,他就断气了。

  是的,你没有看错,四连,就这样全军覆没,一个人也没有了。在与720多人的日本军队抗争时,四连在掩护新四军主力、机关干部和刘老庄老百姓安全转移的过程中,全部与敌人同归于尽。

  看完了电影,我心中一阵感慨。白连,在没有手臂的情况下,歼灭敌人十余人,最后悲壮牺牲。石副,在炸弹爆炸的一瞬间,为掩护队友,献出了生命。一排长,在与日本鬼子肉搏时,与敌人同时将刺刀送入对方的体内……在死亡面前,这些战士英勇杀敌,因为他们坚信,敌人一定会被打倒。这一个个壮士牺牲时的样子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散去。他们执着,甚至有些疯狂的信念:依靠82人抵御日本大军,保卫祖国的精神使我深深震撼。有一个老乡,在转移时还念叨着:“我不能走啊!这小鬼子走了,日子还得过呀!哎……我还有匹马呢!”可是,这个老乡竟然在转移后又回来给了战士们很多食物。他的这种精神打动了我:一个小气的人竟在死神来临时,冲上战场,为战士们提供食品。这种精神可不就是那时的老百姓所具有的品质吗

  八十二壮士,人们永远会记住你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你们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观看了一部抗战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八十二位指战员,为掩护当地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在淮阴县刘老庄与千余日军激战竟日,共毙敌一百七十余,伤敌二百余,因敌我力量悬殊,八十二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的事迹。

  本片用细腻的镜头,从小人物出发,勾勒了一批在抗日战争中的无名英雄的英勇形象,其中在观影过程中我多次被感动,尤其是在战争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指导员将在战场上已经受伤的5名战士临危批准为预备党员的场面,及决战前的党员动员,真是感人至深,也深深的教育了我。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危难之时,正是我们冲锋陷阵之时,在现今社会,我们可能不会有上战场打仗的机会,但是为祖国的建设,我们一样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群众当中,我们必然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感慨之余更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倍感珍惜。

  影片放映过程中,不止是我,我还看到很多党员同志热泪盈眶,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在为死去的战友落泪,在为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落泪,更为那些我们不知名的无名英雄落泪。我们不应仅在这个清明节,还应在以后的每一个清明节里,都默默的在心里对我们的英雄们说:一路走好,我们不会忘记你们,我们会继承你们的遗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终身!

献给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你们的青春短暂 走得匆忙

  像流星雨一样群体闪亮

  国难当头 义无反顾

  战士的尊严在军史上闪亮

  你们是抗日救国的楷模

  增添了中国军人的荣光

  你们的生命高尚 留下壮美

  像群山一样头颅高昂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信仰的旗帜在心中飘扬

  你们是热血浇铸的基石

  挺直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啊 你们快醒醒

  快醒醒吧

  和平盛世梦想成真

  春风伴阳光

  啊 你们快看看

  快看看吧

  后人壮志描绘蓝图

  开拓创辉煌

  啊 刘老庄的丰碑高高矗立

  英雄的事迹代代传唱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春游,老师带着我们去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铁路践踏着我国的每一坟土地,进步青年李云鹏当时就读于师范学校,受班主任孙次仁进步思想的影响,他决心走上抗日救国的救亡之路。

  时值徐州沦陷,抗日的烽火熊熊燃烧,李云鹏和几个好朋友相约前往华山镇,经地下党员孙次仁的介绍,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动员会,从此走上了为民族事业而解放奋斗终身,甚至牺牲自己的路1943年3月,新四军第3师第2营连的82位勇士在淮区刘老庄受命与敌人血战到底,四连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师傅"以及其他的勇士与3000日伪军殊死搏斗,全连82人,为了老百姓转移、主力部队转移、党政机关转移,全连上下,枪尽粮绝,连长失去了一条右臂都还在拼搏,最后鱼死网破,全连82人全部英勇牺牲。

  看了这部电影,我心中立下誓言:长大一定要保护祖国,绝不让外人侵占祖国的一寸土地。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观后感

  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主要反映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三师四连为掩护部队领导机关、抗日民主政权和老百姓的安全转移,顽强阻击日军的“扫荡”,在刘老庄地区紧紧牵制敌人,坚守近10个小时。82名新四军战士虽然全部壮烈牺牲,却换来日军亡170多、伤200余的巨大战果。

  杨虎是八一厂有经验的导演,紧紧围绕“真实”做文章是导演成功执导这部电影的关键。这部电影还原了刘老庄战斗血与火的战场,还原了82名壮士英勇不屈、顽强抗争的豪情壮志。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战斗故事,电影中的人物也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新四军四连是个战斗力很强的连队,连长白思才参加过长征,是名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的军事指挥员。面对1000多日军,还有坦克和重火炮,而四连只有82个战斗人员,这个仗怎么打?本片集中展示连长白思才的指挥才能和连队在战斗中各种战术手段的使用,是这部电影好看的主要原因。

  人物塑造也是这部电影的特色。82名壮士,是个英雄的集体,连长、指导员、狙击手、副连长、一排长、司号员、卫生员,他们是82壮士的代表,他们在作战中各有突出的表现,因而这部电影充分展示了这个英雄集体的综合作战能力。

  连长、指导员是这场战斗的主要指挥员。在影片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连长和指导员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性格反差明显,但在战斗中的配合却非常默契。指导员李云鹏,抗大毕业的学员,会打仗,还会打迫击炮。电影中的指导员和连长的性格脾气、战斗作风完全不一样,但正是因为这种反差,才使这部电影更具有戏剧性和观赏性。

  影片生动地刻画了指导员既有坚持原则的一面,同时又有非常人性化的一面。当他看到连长的胳膊被炸掉以后,心里非常难过,但却很冷静。阵地前沿炸弹轰轰炸响,此时他蹲下身来微笑着对连长说:“跟你商量点事,我发展了5个人入党,如果你同意的话,请签字。”连长把胸前的笔拿出来,右手已经炸断了,用左手签下了歪歪扭扭的“白思才”3个字。连长深情地对指导员说:“这支笔还是你送给我的,以前你让我签字我都没签,我倒是用它给家里写了几封信。其实啊,当时我挺烦你的,现在我觉得咱哥俩呆在一个连队挺好。”这种真诚的心与心的碰撞,是战场上革命友情的生动体现。

  在战斗的最后关头,指导员高呼:“共产党员都到我这儿来!”此时,在战场上残存下来的四连壮士们在最后时刻,仍拖着残缺不全的躯体向指导员靠拢。这是革命战士高尚灵魂的集聚,是一曲中华民族顽强抗战的精神赞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歌颂祖国的文章

爱上你不是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