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基本要素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音乐世界

  音乐,许多不了解音乐的人,把音乐的定义,直接贴上了神圣的标签。认为只有从歌手、音乐家手中传出来的就是音乐。

  但这样是不正确的,音乐是没有界限与局限的。她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也许,你天生五音不全,唱歌跑调,音乐的上帝似乎将你通向音乐的大门关的死死的。但请记住,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你并不一定只有歌唱才能创作音乐,你还有许多方式供您选择。你可以攻入乐理,钻研音乐的规律,为歌手打造一首作品,这是音乐家所选择的音乐征途;或者,你下苦功夫,去学习,你最爱的那一个乐器。就以吉他来说,木吉他与电子及他所走的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弹木吉他的人,往往心境是稳重的,你可以站在聚光灯下,与一位歌手合作,弹一曲小调,现一片赤诚。若没有观众倒不如对着乡村的树木,村边的小溪,天上的白云弹奏,在自然中感悟,这样才不会辜负了那心爱的吉他。

  弹吉他,要指法端正,坐姿要稳重,体态端正,在心境清正明亮时在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与琴声糅合在一起,奏出独属于自己的一份情调。

  若你选择的,是电子吉他,那么,弹电吉他的人,心境便与木吉他完全不同。其心境必是狂热的,对梦想的执着是无法用言语诉清的。所以弹电吉他的人,一定会拥有强大的感染力,这就是为何,弹奏电吉他的人,大部分会主打摇滚的原因。

  音乐的世界是如此的神奇、美丽。许多人花尽自己的一生,也许也不能参透它的神秘,这大概就是音乐的奇妙吧。

  音乐同时也是不分国界的,任何不同国家的人都有创造和享受音乐的能力。音乐的风格将会随着传播者的改变而改变,就如同你在一首优美凄凉的音乐中,加入其他风格的元素或改变几个音调,再通过一点点技术上的加工,一首全新的作品便诞生了。同时这首传唱的作品上,也会因此留下你的名字。

  音乐往往就是如此,只要你肯钻,不放弃。每个人都有创造和享受的权力。

音乐的基本要素

音乐的魅力

  魅力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有大自然的魅力,语言的魅力,动物的魅力,人格的魅力,生活的魅力,还有音乐的魅力。

  音乐的魅力,音乐有很多的魅力。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修养,可以让人们开心,忘记烦恼、压力,音乐还可以激励、鼓舞人们,因为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音乐的魅力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虫鸣鸟叫,蝉的叫声,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合在一起也是音乐,大自然中最美的音乐。

  音乐有很多种,有流行的,古典的,民族的,原生态的等等。但是最多人听的还是流行音乐了。流行音乐通俗易懂,而且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思想,所以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了。

  古典乐,一般都是高雅的,由许多的古典乐器演奏出来的,比如古筝、琵琶等,可以提高人们的修养、素质,可以让人变得更有品味。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音乐也一样。民歌就是由一些普通老百姓创作的歌曲,或者是一些反映普通老百姓的歌曲,大多加入了一些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都是一些非常纯朴的,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

  音乐的魅力是无处不在的,在危急关头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得了绝症,有一天她打算开车到海边去自杀,在

  她开车的时候不小心放出了一首歌,于是她边开车边听歌,其中的歌词是这样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她听这首歌听得入神了,不知不觉就到了海边,可是她却不想自杀了,因为这首歌的歌词感动了她,让她有了活下去的信心,于是她放弃了自杀,勇敢的活了下去。

  还有一个故事也和音乐有关,有一个女生失恋了,她十分的难过、伤心,于是就跑到河边去想跳河自杀,当时也有一个人在河边,那个人在河边抱着吉他唱歌,他看到了后就唱了一首歌《爸爸》给那个女生听,那个女生听了过后想到了家里年老的父亲,想到了很多事,于是也没有自杀。

  现实生活中和音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可见我们的生活和音乐是离不开的。音乐的魅力真的是无处不在的,因为音乐的魅力也是无处不在的。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好,“喜欢音乐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音乐可以让我们抛开一切的杂念,音乐可以让我们忘记烦恼,压力,让我们忘记一切。我非常的热爱音乐,每天都要听歌,好的歌曲对我们的成才是有好处的!

  音乐无处不在,音乐的魅力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吧!

认识音乐的作文欣赏

  直到学了音乐好多年后我才清楚,我所学的这些是属于古典音乐的范畴,当然不可以望文生义的理解为古代而经典的音乐,而是狭义的古典,特指发端于17-18世纪的欧洲,由我们所熟悉的 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大师群体所创造的那些文明成果。那不是仅仅学几首名曲,而是从记谱法到音乐理论、音乐作品、教学系统,创作方法、审美原理以及哲学思想一整套的体系。

  西方的进步不仅仅是科技和政治,而是全方位的, 就说西方那些音乐大师们吧,也真是能干,短短二百多年的时间把他们的音乐文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山峰让人无法企及。如果说我们五千年的音乐文化浩如烟海,而西方大师们每个人都是一片深海。我们这些音乐后人掉进这一片片海里除了接受已没有其他任何选择的余地。一些搞民族音乐的总习惯说借鉴西洋什么手法之类,我总以为那不过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而已,不是借鉴,而是在西洋音乐体系框架下还能保留多少民族元素的问题。

  上大学时王澍老师给我们讲西方音乐史,曾经带领我们“认祖归宗”,从我们的师承关系逐级追溯,还真能追溯到贝多芬、巴赫等师爷,着实让我们又新奇又有点自豪。天天与大师同行,时时与大师对话,那真是一段沉迷的时光。

  但学府之外音乐界却热闹的多,八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人的思想趋于多远,音乐也日趋多元,流行音乐已经开始已不可阻挡的势头而风靡,我们这些人便如卫道者一般还坚持着一份清高与孤傲,对流行音乐抱着一份轻视与排斥。

  上大学前我常去山东艺术学院学习单簧管,有一次琴房外面有人大声唱了一句当时很火的流行歌,顿时很多琴房门口探出一个个脑袋,有一位教声乐的老教授立刻出来追查,那位唱歌的学生如大逆不道满脸愧疚,赶紧承认错误。大概老师是怕把嗓子唱坏吧,声乐,也就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用假声,而流行歌用真声是也。

  孩子很喜欢音乐我甚感欣慰,以为我那许多没有实现的梦有所安放了,我拼命上课,教学生也教孩子,教乐器也教声乐,家里便琴声歌声不断,感觉如鱼得水渐入佳境。可是逐渐的孩子对所学的这些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反感,再三声明自己将来不这样用假声唱歌,尤其令人沮丧的是她竟说听着这样捏着嗓子唱歌就令人恶心。

  我是深深惊异于这世事的翻覆,两代人仅差二十多年,鸿沟竟至于如此深阔。莫非是我真的老了?跟不上时代潮流?思想保守?多年古典音乐的浸润已使我油盐不进了吗?我要重新审视这一切了。

  不知道是不是感情的原因,这过程异常的顺利,很快我的艺术观便产生一次极大的转变。突然发现流行唱法 或通俗唱法(我现在把它叫做自然唱法)不是比美声唱法更具备艺术的本质吗?艺术是讲究一个“真”字的,但这真却怎么能排斥表现手法即声音的真实呢??艺术是最讲究个性的,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但假声又有多少个性呢?现今不是都在抱怨那些美声 民族歌手千人一面不分彼此吗?自然唱法用的是自然的真声,表达自然的真情,只为黎民舒心声,不为帝王唱赞歌,这不正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吗?美声不是艺术的全部,无论哪种唱法都只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而已。

  至于孩子,我怎么会再去勉强她去学不喜欢的美声呢?人各有梦, 那精美绝伦的美声咱就舍弃了吧。

欣赏音乐

  音乐,是小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步整个就是运用教唱歌曲、演奏乐曲、欣赏音乐等形式,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来进行教育的。主要是以自身特有的手段——通过高低

  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也就是没有音乐,音乐就是用声音来反应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声音具有高低,是非,强弱,音色.音乐是表达情意的艺术,有着启迪聪明,教化人类种种了不起的功能,开始我也不喜欢音乐,由于我唱歌不好听,所以我不喜欢唱歌。

  写文章没必要遵循什么模式,文章之所以能感动人,是由于每个人的风格不同,写的都是自己内心想说的,假如你热爱音乐,就把音乐认认真真的听进往,感动你了,你就可以下笔如有神,把你所有的思想都开释出来。

音乐之美

  当古人懂得将物体发出的声音编织成有序的篇章时,音乐也就产生了。从曾经单一的拟声到如今纷繁的乐曲,音乐无时无刻不散发着其独有的韵味与美丽,令人们如痴如醉。

  音乐是美的,是人们传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表达心境的一种途径。不同的人演奏出的音乐之美是不同的。开朗者奏乐有其轻快活泼之美;豁达者奏乐有其深远清爽之美;悲伤者奏乐有其阴郁低沉之美;忧郁者奏乐有其深沉缓慢之美。正是因为音乐可以传达人们的心境,奏出那不同的美感,俞伯牙何尝不是为了知音者而鼓琴,才演绎出了那高山流水之美。

  我不懂得如何去奏出那音乐之美,但我愿意做一位能欣赏音乐之美的听众,不以那粗俗的眼光去践踏圣洁的乐章。我喜欢听音乐,因为每当你静心去倾听每一首音乐时便会有不同的感觉油然而生,使你仿佛进入了音符舞动的世界,乐音环绕,远离了世俗的喧嚣,远离了社会上的明争暗斗,远离了你所背负的一切沉重的责任的包袱。因此,有的音乐似水,品之无味却有良多益处;有的音乐似咖啡,味苦却闻香,尽显潇洒与随意;有的音乐似酒,愈陈愈烈,狂放而落寞;有的音乐似茶,有清香却也宁静。

  音乐美,可以给人带来许多好处。我喜欢听优雅的钢琴曲,也喜欢听班得瑞轻柔的旋律。每当轻柔的曲子响起,音乐便舒缓着人们急躁的心灵,好的音乐是人们心灵的洗涤剂,可以荡涤掉内心的丑恶,只留下真、善、美。若说音乐是无用的,孔子又怎会一心向往礼乐之邦,而今又怎会出现“乐以教和”这一说法呢

  音乐之美,美在其饱含真切的思想,饱含着最原始的自然情感,承载着人们心灵纯洁的一面,也承载着生命平淡的一面。

音乐

  东亚:旋律十分丰富,多采用五声音阶。日本的雅乐、三味弦音乐,朝鲜的唐乐和乡乐受中国传统音乐影响较大。

  《四岁的红鬃马》是一首蒙古族的“呼麦”(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

  东南亚:受外来音乐影响较大,采用七声音阶,大型的敲击乐队是东南亚音乐的特点之一。

  《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克隆宗是印尼本土音乐与16C传入的葡萄牙音乐相融合的产物,曲调缓慢悠扬,略带忧伤

  南亚:印度古典音乐中旋律、节奏体系完备,有多样的音阶调式和独特的装饰音体系。孟加拉国被成为“音乐之邦”

  《欢迎》是一首用萨朗吉演奏的乐曲,以西塔尔、鼓伴奏。萨朗吉被誉为“印度的小提琴”

  中亚西亚:属于伊斯兰文化,采用七声音阶,中亚的阿拉伯古典音乐采用二十四平均律音阶。

  《巴雅提木卡姆》是由卡曼贾演奏的乐曲,卡曼贾是流行于西亚、中亚和北非地区的弓弦乐器。 《木卡姆》是波斯、突厥、阿拉伯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一种由多首乐曲组成的套曲

  非洲音乐的特点:

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思考

  顾再锡

  摘要:尽管我们不能够完全知道音乐是什么,但是,我们仍然经常思考着关于音乐的诸多问题;不在呼对于音乐的思考能够解决何谓音乐的问题,不计较最后要得出伟大的结论,却只是想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J60l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什么?似乎是一个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也许有人认为音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似乎都充满了音乐,我们在商店、市场、街头、影院、家庭、学校等无数的场合,音乐都会劈头盖脸得涌来,有意识与无意识中,音乐与我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而音乐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每天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我们构成和谐的世界。音乐绝非是专业人士的专利,只是由于我们从事着专门的音乐工作,使得更是无法与音乐分开。但是,音乐究竟是什么呢?它的本质是什么呢?应该怎样学习它、理解它、研究它、欣赏它、利用它等等,我们却不可能全面和准确的给予回答。

  尽管我们不能够完全知道音乐是什么,但是,我们仍然经常思考着关于音乐的诸多问题。我们不在呼这种思考是否能够解决何谓音乐的问题,不计较最后要得出什么伟大的结论,却只是想表达自己对于音乐、对于自己钟爱的事业是有想法和进行着思考。

  一、音乐的本质

  古今中外关于音乐本质及特征的论争历来就很多,现代音乐美学界,对于这一问题也是人云亦云、观点迥异。大概归纳总结起来,无非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一种观点认为:音乐艺术与文学、戏曲、美术等所有艺术门类一样,直接、形象、具体地反映着社会现实生活,甚至,像在我国古代儒家的音乐思想意识中,还把音乐上升到“乐以载道”的高度;而另外一种观点却认为音乐不具备那样教化民众的功能,甚至有人认为音乐对人类是有害的,我国古代的哲人老子、庄子就认为“五音令人耳聋”。其实,这两种相反的观点都有失偏颇,因为两者完全忽略了音乐自身的音乐属性和作为人类艺术的特殊性。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看,构成音乐这门艺术一切特性的基础在于它是以经过选择、概括的声音作为其物质的材料。音乐中所使用的声音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用特定的方法从自然的声音中选择出来,经过概括后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成为各种各样有组织的体系的声音。其次,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人们经常拿音乐和建筑作比较,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音乐只有在时间中才能展现出来,只有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才展示出它的思想和魅力,它是不可以重来的时间艺术,它具有一定的时空性、连续性和善变性。再者,从人类听觉的感受方式上来看,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这就是为何罗曼·罗兰曾经感慨“音乐是情感的独白”的理由。音乐的本质是通过作品传递思想和情感的信息,而音乐作品最终必须通过听觉才能被感受,发挥其艺术的功效。在这个过程中,作曲家创作了乐曲,表演艺术家在表演的时候,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即对音乐进行了所谓的二度创作,而音乐的欣赏者,在倾听音乐的时候又带着自己的理解与领悟,从某种意义上讲,欣赏者对音乐又进行了再加工与再创造,也就是对音乐的第三次理解。而这种理解又因为他们的文化层次、阅历、生活环境不同,使得他们所获得的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尽管今天的音乐美学的学者们认为:“音乐美是音乐所具有的品味”、认为:“音乐美产生与主观的完美结合之中”、认为:“音乐美体现于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之中”但是,从上述两者的观点看来,人们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的确是比较困难的。笔者以为音乐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同时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它不象文学、绘画等其他艺术那样,可以具体地塑造一种形象。不过,也许正是这种不确定性造就了音乐存在的空间,决定了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本质特性。

  二、音乐的欣赏

  经常有人说道“音乐是上帝的语言”,这是说者乐欣赏是一种同上帝对话的审美活动过程,这就意味着,这里讨论的是关于音乐欣赏标准的问题。我们知道,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审美趣味肯定有所差异,而且,在欣赏音乐的具体过程中,还必须依据个人的爱好和对于作品技术性东西的了解进行评判。

  欣赏音乐首先要会聆听音乐,要进入音乐。音乐的历史与人类一样悠久,最早的音乐应该是一种伴随人的情感活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而音乐中最能打动人的,是声音中情感的力度。很多人在听音乐时只是注意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而不是对音乐整体进行把握。同样是听音乐,有人喜欢听配器与和声,有人注意表演者的技巧,有人想着演唱者的资料,也有人只注意了高潮的一两句旋律。其实我们在聆听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握住其中情感的力度,整体地听音乐,让自己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其次,要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体现,作曲家创作音乐时总是出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所以要比较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一定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同时,由于作曲家生活环境、文化素养、个人性格的差异,即使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同样的题材,音乐的风格也是不同的。第三,对于作品的风格和技术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这对把握作品本身是非常重要的。要具备这种能力,我们就必须加强自身音乐文化的修养。第四,照应注意作品的标题,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比如《田园交响曲》,贝多芬称它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回忆”,贝多芬用标题注解了这部作品的主旨。那么,对于欣赏者而言,是否能够感受贝多芬创作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正如笔者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一样,欣赏音乐是对音乐的第三次理解,为了将这第三次理解进行好,我们就必须多欣赏音乐作品,并对音乐文化进行长期的思考和探索。

  三、音乐的研究

  音乐是一种文化,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学习它、研究它、创作它,于是就有了音乐学这门学问。广义上,音乐学指的是有关音乐的理论性思考与研究,他包括的面是很宽泛的。狭义上的音乐学就是指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史学、西方音乐史学、西方作曲技术理论和民族音乐学等几部分。本人学习和从事的是有关音乐表演艺术的专业,严格说来,不属于狭义音乐的研究者。但是,对于音乐的学习和研究却没有界限。我们对于学习的音乐,应该不是仅仅会弹几首曲子会唱几首歌就可以,应该将研究的精神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因为音乐除了旋律、速度、和声、配器等表象的内容以外。更多的还是它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音乐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与音乐相关的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积淀与艺术修养。

  学者们指出:“音乐史学是从历史观点出发研究音乐及与它相关联的现象的学科,它是音乐最主要的、中心性的领域。”因此,对音乐及音乐学的研究,应首先从音乐史学开始。对于音乐史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从正史史料、出土音乐文物、文人文论和野史笔记以及古代乐谱等几个方面人手,结合杨荫浏、王光祈、丰子恺、格劳特·帕利斯卡等众多中外音乐理论家的著作中的精华,运用现代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在学习中研究,在比较中出新。音乐史学的基本对象应该包括作品和由它们构成的各种风格的演变,正如德国当代音乐史学家布洛克豪斯所指出的那样:“音乐史研究的对象是音乐的历史。这一约定俗成的规定迄今为止还未被音乐史学家严格地遵循过。在讨论历史的联系、各种关系和条件时,必须考虑到音乐所依据的社会、文化发展规律、个人在音乐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最终还必须与一切社会横向联系结合在一起,考虑演出的实践和接受的历史。”而且,我们对于音乐史学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十分繁琐的工作,就拿研究方法来说,就有“实证性positive”和“思辩性speculative”两种。我们可以对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等进行实证量化的测定,对人产生和接受音乐的生理过程进行检测;也可以对历史文献资料和文物进行发掘和整理,对乐器和民间口传音乐进行探讨;还可以对已掌握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思考和归纳,用理性的、逻辑的方法探索音乐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人类最擅长的应该是智慧的思考。因此,音乐的研究需要的是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并需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

  那么,对于其他音乐内容的研究更是如此,因为音乐的研究除了音乐史的研究之外,其他一切与音乐有关的学科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需要我们去填补。譬如,当今方兴未艾的流行音乐研究领域很是需要加大研究。

  四、音乐的利用

  唯物史学家认为音乐产生与劳动,根源与文化,作用与精神。它能让失恋者痛哭,让宣誓者庄严,让悬念片惊险,让舞者仪态翩翩,让消费者上当受骗等等,也就是说,音乐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意志等等,已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研究也已经涉及到了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怎么样利用音乐。我们现在经常能够听到“音乐疗法”这个词,其实说的就是对于音乐实用功能的利用。

  音乐可以使人兴奋,给人以刺激,使人运动神经产生冲动,脉搏跳动加快;也可以使人安静抑制,使呼吸和脉搏跳动简慢,运动神经得到平衡。实验证明,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来调节我们的情绪。当情绪低落时听一些欢快的乐曲,或是失眠时听缓慢柔和的音乐,都会让我们的情绪得到改善;音乐胎教在西方国家早就开始了临床运用。经常听某些情绪类型的音乐还会让我们的道德情操受到影响,譬如,常常到教堂去听宗教音乐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产生出虔诚的意识和崇高的感情,并力图摆脱世俗的认识,久而久之思想道德上会得到某种升华。

  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个声音的世界,一个听觉的世界,一个每天与我们相伴的世界。我们学习它,欣赏它,研究它,利用它,对它进行着思考,并且不断完善它。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世界中,将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欢歌、百鸟和鸣那样婉转流畅。壮族民歌的音乐结构、和声织体更是与众不同,尤其是在多声部的民歌里,几乎完全摆脱了常规程式的束缚,与西方的传统和声思维不同。壮族多声部民歌里不仅常常出现西方和声学中最忌讳的尖锐刺耳的大二度和声,而且对平行四度、五度、小六度和声音程的运用也比较多,让人感觉除了音调、旋律优美之外,声部之间的“协和”简直就像大自然的音响那样令人心往神驰,不但丰富了表现手法。而且使单纯古朴的音乐形象具有一种声画自然和谐合一的美。如壮族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支声型二声部民歌,它的起音由低音部开始,高音部进入后便以同样旋律作大二度变化,或作三、四度音程变化,到结尾时又以大二度作长时间拖腔,直到终止。这种超乎常规的音乐结构和“不协和”的和声织体,由于其声画自然和谐合一,就常常可以使听众进人一种独特的古朴自然的民族生存幻境之中,使听众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就生活在古老的壮族山寨里一样。需要说明的是,壮族民歌这种“真境”,并不是壮族民歌手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壮族人民大众长期受到自己生活的特殊环境的熏染,对自然有着独特的钟爱,因而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和声思维的结果。关于这一点,拉法格有一个类似的说法:“民间诗歌是自发的,天真的。人民只是在受激情的直接的和立时的打动下才歌唱,他们并不依靠任何巧饰,相反,他们追求确切地表现感受到的印象。因此格林兄弟可以肯定说,在民歌中他们没有发现一句谎话;维克多·雨果可以宣称,在《伊利亚特》中没有虚假的形象。”所谓“自发的”、“天真的”,就壮族民歌而言,说到底就是对民族及其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激情和热爱的朴实自然的流露。

  饶有兴味的是拉法格这段话,还可以移用来说明壮族民歌“真境”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即兴而来、有感而发、见物而唱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真实性。这种自然真实性,不但在于它深刻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痛苦与欢乐,更在于大多数民歌手都没有经过什么专业训练,却有着天然的音准感觉,能使民歌旋律与民族语言天衣无缝协调配合的能力,从而唱出具有独特音乐风格和原生态韵味的音乐效果来。对于这种“天籁之声”,对于这种驾御音乐的天赋,以及对多声思维的独到把握,人们常常用“难以置信、难以想象”来加以评价。其实,这也是壮族地区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长期熏陶的结果,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恩斯特·卡西尔论艺术的一段话说得好:“美的特征和本质,不会因任何隐密和神秘的气氛而遮掩其光辉的,也不需要捉摸不定的混乱不堪的形而上学理论来解释”。正因为壮族民歌的“即兴性”和“天籁性”所形成的“真境”是壮族自然社会环境和人文传统的“真境”的反映,所以它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才能演绎出既令人难以想象,又让人们不得不信服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顽强生命力的音乐,造成一种抗衡常规的新和声感觉,产生一种回归自然,通往宇宙天体,通向自由的神韵。

  当然,壮族民歌在臻于“真境”方面,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在不同类型的民歌中“真境”也是有差别的,至少其中还有好与差、浓与淡之分。因此决不能固守旧有民歌的“真境”而必须努力创新。正是基于这点认识。广西的音乐工作者和壮族民歌手这几年在创造具有新的艺术高度的“真境”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广西音乐协会主席傅馨采用广西那坡县[过山腔]山歌元素创作的《壮族大歌》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它既保留了[过山腔]的主题音调,又在原[过山腔]宫调式的基础上。巧妙地加入了羽调式元素。在和声运用上,作者不但保留壮族传统的和声结构,还加入了西方音乐传统平衡大小调交替手法,不但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更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歌曲从引子起

  [过山腔]间调个性突出,尤其

  这甩腔,在全曲反复出现,仿佛这甩腔是一种呐喊、呼唤,形象地表现出壮族母亲带领千万子孙走出山寨,走出重重大山。歌词主要围绕着壮族母亲的形象,追忆神话中创世大女神“母六甲”为生存而创造天地万物,为子孙后代生活而造福人间,并展现出壮族人民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在团结协作的精神鼓舞下,走向那辉煌灿烂的彼岸。音乐跌荡起伏,婉转流畅,旋律忽高忽低,节奏忽紧忽缓,张弛有度。歌曲中段到最后高潮,声部从二声部发展到四声部,声部和声的叠置充实了音乐内在的力量,音乐形象更加突出。整部作品从思想内容到形式,不但体现了民族性,更体现了时代性,体现了民族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结合,体现了繁简与浓淡、虚境与实境的对比,使壮族民歌的“真境”焕发出了新的色彩和光芒。正因为这样,它荣获了2003年“中华民歌大赛”创作二等奖,广西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采用该作品编的舞蹈,也获得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CCTV第三届舞蹈大赛的银奖。

  三、壮族民歌的“逸境”

  “逸”,即超迈,逸乐。这是壮族民歌追求的一种审美境界。这种境界美,可以用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遥吟俯畅,逸兴遄飞”。

  壮族民歌中的这种“逸境”,从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对感性生命的超越。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关于壮族民歌的生命审美意识的辨析中已有涉及,在此不再赘述,下边只想就形式方面谈点看法。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壮族民歌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姿多彩的。它往往通过不同的歌体,以不同的旋律、节奏、调式、调性来渲染一种神奇之感,把人带到真实而空灵的想象联想的境界,让人在直接感知音乐元素的奇特组合的同时,去体味无尽超越音乐本身的美,产生一种类似王勃描写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驚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超逸感受。

  下边我们先以广西壮族的“嘹歌”为例。

  广西壮族的“嘹歌”,可称为广西壮族民歌的“母歌”,是壮族民歌的原生态文化、根性文化的标志。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农耕百事,山水人情,世间变化,无一不可用它来表达。传唱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的主要歌体,也是“嘹歌”。所以它被专家誉为“壮族的百科全书”。

  关于壮族“嘹歌”名称的来由,说法不一。据史料记载,居住在右江流域地区的壮族先民曾被称为“僚人”,“僚”与“嘹”同音,故僚人唱的歌被称为“嘹歌”。另外,还有所谓“衬词”说,认为壮族的民歌的歌词中,大都采用“嘹”字来作衬腔,久而久之,当地人便把所有用“嘹嘹”调子来唱的民歌总称为“嘹歌”。“游玩说”则认为,在壮语中“嘹”字的意思即是玩耍,壮人唱民歌就是为了“嘹”,所以叫“嘹歌”。这三种说法尽管有所不同,但却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嘹歌”跟壮族人民大众的“逸兴”情趣紧紧相连。

  “嘹歌”在音乐形态上具有不同于其它壮族民歌的特点。例如,田东县的“嘹歌”《我的家乡好》,强调低音部要唱得清楚,高音部要唱得好听,因为只有在低音基础上才能发挥好高音。它虽然声音比较低沉,但委婉动听,音乐旋律性强,音程跳动大,装饰音多,内部富于对比和变化。这与壮族的其它民歌大多只强调高声部,要求高亢、有力、明亮,低声部只要稍做变化,以烘托和丰富旋律色彩的特点相比较,更显出其以变化来强化、深化民歌的“逸兴”品格的用心。

  “嘹歌”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歌词基本上是唱两句拉一声“嘹”,再接唱两句,用同样的方式反复,由此形成“嘹嘹”之声连绵不断、贯穿全曲的特色风格。既使音乐旋律的主题核心作用得到衬托和突出,使“嘹歌”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又使“嘹歌”在统一中产生变化。从而升华出一种反复回环的“逸”的韵味。

  无独有偶。在广西百色地区那坡县也有一种类似“嘹歌”“逸兴”品格的民歌,那就是当地黑衣壮所唱的“尼的呀”歌。“尼的呀”是“好的呀”的意思。这种民歌的音乐特征是大多以宫调式为主,曲调清新明亮,旋律悠扬,节奏生动、纯朴,歌中反复使用“尼的呀”,从起音至歌曲结束都以“尼的呀”作为语气助词多次出现,尽管歌词内容不同,“尼的呀”仍穿梭在音乐中,成为支撑整个声腔的骨架,形成鲜明的音乐个性。演唱者音色甜美,音域宽广、明亮。有两人对两人的对唱,有群体的多声部合唱,形式多样,种类繁富。它的腔调包括“过山腔”,“虽敏”等,大都属于高腔调,听起来犹如天籁之声从远处飘来,又似山谷来风从远山穿透而过,令人心旷神怡。由于它反复运用“尼的呀”作为语气助词,不但充分表达了美好的意思、良好的祝愿,而且起到了以衬起音、以衬定凋、渲染气氛、活跃情趣等作用。这一切都使得它具有充分玩味生活、享受生命快乐的特色,表现出一种非同凡响的“超迈性”和“逸乐性”。

  近年来,由于研究黑衣壮的活动形成了一股新的热潮,在抢救无形民族文化遗产的口号的推动下,采用“尼的呀”音乐元素创造的壮族民歌越来越多。其中比较成功的作品有《挑着好日子山过山》、《壮乡美》、《山歌年年唱春光》、《壮族大歌》等。这些歌曲。大都在不失原生态韵味的前提下,进行了艺术上的提炼和加工,用现代编配的手法,赋予“尼的呀”歌以新鲜明亮的壮族音乐特色,使人感受到“逸境”中的繁与简,有限与无限,体味那声中有画、弦外有音、象外有象、韵外有旨的意境美。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说:“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上述这些歌曲之所以美,就在于它们的乐音的艺术组合既继承了“尼的呀”民歌的原生态的音乐美,又按照音乐的内在规律发展和提升它的“超迈性”和“逸乐性”,使壮族民歌的“逸境”成为一种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需要相适应的新的艺术境界,能使现代人的心潮随着其歌声而起伏,理想沿着其旋律而放飞。

  摘自:艺术百家2006年第05期

初中作文: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精神的营养品之一。缺少它,就会元形中影响人的精神健康,或者会使人心理健康不全面,甚至会无形中影响人的寿命;音乐是一种能让你放松的按摩器。只要你感觉到累的时候,听一听音乐,对我们很有帮助;音乐是一只可爱的小精灵,它能带领你去到梦幻般的仙境里或者和你一起玩耍,让你尽情地愉快……而奏就是表达音乐的其中一个方法。我喜欢弹钢琴,因为弹钢琴可以修身养性,提高素质,陶冶情操,调剂紧张的学习、工作,缓解生活中的压力等等。我曾经有烦恼,曾经想要放弃,但一次次收获的喜悦让我坚持了6年。但是最终,因为家庭的经济困难,我不得不放弃。

  那是8年前的一天,妈妈高高兴兴地带着我去听音乐会。我懵懵懂懂地坐在位置上,看着台上的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有的在用一根带毛的小棍在一块木板上拉,有的拿着一根短棒吹,还有的拿着一块圆圆的钢铁在吹,然后就捧腹大笑起来了。周围的人都在注视着我,我委屈地闭上了嘴巴。唯一令我喜欢的是,一个美丽的姐姐身穿神秘的黑色晚礼服,台上摆放着一台大大的桌子,我小声地问妈妈:“妈妈,那桌子为什么要摆上去呢?”妈妈笑了笑说:“那不是桌子,那是钢琴!”我“哦”一声,似懂非懂地看着那台闪闪发亮的黑钢琴,突然,那姐姐的手指在钢琴的琴键上跳动着,钢琴发出了一连串美妙的声音,那声音就像是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凶猛有时温柔;像是向上涌的温泉,温暖我的心头!此刻,一个学习钢琴的念头便从我的心中萌生。我摇了摇妈妈,快乐地说:“妈妈,我要学这个!”妈妈看到这么多人回头望着我,无奈地答应了我。

  就这样,妈妈给我找了一位老师。老师是一位老先生,别看他老,他弹起琴来可厉害了,每次只要他一弹琴,就算是妈妈来接我了,我也不走。起初,老师说我的手指很硬,要自己回家练练。但我觉得很枯燥、单调,就不练了。哪知道一去老师那练琴,老师坐在我身旁看了看我的手指,疑惑地说:“哎?你是不是没有练琴呢?怎么手指比以前更硬了呢?梓裕,练琴是要静下心来学的,只要你认真去学,你就能发现学钢琴的乐趣了,懂吗?”是啊,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要努力练好琴。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弹钢琴越来越好了,常常被邀请去音乐会演奏,而我自己也很喜欢去参加比赛,每次都能获奖。

  辛苦的劳动总是会有成果的,只要坚持不懈,你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实质性的东西,还有劳动过程中的快乐。弹钢琴是我的喜好,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的灵魂之友——钢琴!

音乐的特点

  俄罗斯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谢洛夫曾说过:“音乐可以表达人类难以用语言表达表达,甚至不能表达的情感。”音乐巨人贝多芬也说过:“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灵魂爆发火花。”可见,音乐的表现力与特点都是不同凡响的。

  音乐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的,虽然不像文学作品一样,让人一目了然,但是它的独特个性与魅力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它的独特个性,可以表达出人类的喜、怒、哀、乐,以丰富的音乐语言陶冶了人们的情 操。

  音乐的种类多种多样,现代青少年常常聆听的流行歌曲也属于音乐的一种。就歌曲而言就有通俗、民族、美声等多种唱法。音乐并不局限于歌曲,还有奏鸣曲、交响乐、诙谐曲、圆舞曲、小夜曲……它们都以独特的音乐语言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把人带进如梦如幻的境界。

  不要说听不懂音乐,进行曲铿锵有力,同音反复就会加强力度,而节奏紧凑给人的感觉非常激烈。与之相反,有些音乐的旋律悠扬,婉转,给人恬静,优雅的感觉。中国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旋律委婉,凄凉,给人如诉如泣的感觉。小提琴曲《梁祝》旋律凄凉,仿佛诉说着一个古老动听的故事,把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贝多芬那雄壮有力的《命运交响曲》扣人心弦,仿佛正敲响着命运的大门。

  音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没有国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与民族特色。我们广西的对歌独具特色,以歌声来表达人们互相讲述的思乡之情。音乐的不同之处在于声乐的表现,乐器的表现,还有民族特色的不同。

  音乐的织体比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都更加丰富,多层次的表达方式,和声的交织,多声部的表现……都是文学作品不能比拟的。

  总之,音乐的特点独特,内涵丰富。当你静静聆听时,心灵所受到的陶冶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给你带来了遐想的空间,各种情感渗透你的心灵。

音乐

  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是有目的、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从声波上分析它介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音乐对于社会具有审美功能,认识、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又给予社会以深刻的影响。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这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2022-04-27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大班游戏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