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短篇小说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

  欧·亨利,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经常以出人意料的结局结尾,从《麦琪的礼物》中,相信可以找到答案。

  德拉和吉姆是一对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贫困夫妻,他们的生活贫苦,却仍拥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对方的深爱。在这些真挚的感情面前,贫困可以变得微不足道。在圣诞节前夕,两个人还想着要为对方买一件礼物互赠,多么浪漫多么温馨,即使当时他们已经再也拿不出多余的钱来给对方买圣诞节礼物。

  但是他们各自用自己最后拥有的一样极珍贵的宝物——吉姆祖传的一块金表就算“地下室堆满金银财宝、所罗门王又是守门人的话,每当吉姆路过那儿,准会摸出金表,好让那所罗门王忌妒得吹胡子瞪眼睛”;德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则可以“使那巴示女王的珍珠宝贝黔然失色”,换来了给对方的礼物。但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决不会让故事就这样发展下去。故事的结局,吉姆卖掉了金表,替德拉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而德拉则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可以和吉姆的金表相配。情节出人意料地朝下发展,两人看到了对方为自己买的礼物之后,都愣住了。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礼物却因此变得毫无作用了。但是他们的感情却因此变得更加深厚。

  这只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故事,却折射出人性最光辉的一面。同社会上那些巧取豪夺,坑蒙拐骗,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们”相比,他们的丑恶行径,被欧·亨利巧妙地揭露无遗。通过人物的种种表现,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读者展现了“文明社会”的黑暗与滑稽的本质,弱肉强食与天良丧尽的现实,并喻示在金钱万能,唯利是图的生存环境中,人性的异化和畸变。

  也许,有些人会对此不屑一顾,无法理解他们的做法。假如万贯家财和一份真挚的感情同时放在你面前,你会选哪一样呢?每个人的理想不同,故选择也不尽相同。你不可以说选择金钱有什么错误,因为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必要的;也有人认为真挚的感情是无价的,他们坚信真心的付出终会有真诚的回报,拥有真情才能拥有幸福。

  在这里,将“麦琪的礼物”送给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送给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的人们,送给追求梦想,不懈奋斗的朋友,送给所有人,尊重爱,学会爱。

  最后,送给自己一次给灵魂感动的机会!!

外国短篇小说

外国优秀名著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

  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

  1965年马尔克斯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6月29日小说发表。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百年孤独》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几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整个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所有这一切的内涵意义使《百年孤独》成为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

  小说的情节离奇令人迷惘。在小镇马贡多,布恩地亚家族上演着百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霍·阿·布恩地亚与表妹乌苏拉近-亲结婚,阿苏拉担心会像姨妈和姨父近-亲结婚那样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与霍·阿·布恩地亚同房。布恩地亚与邻居发生口角的时候,布恩地亚因为邻居嘲笑他被乌苏拉拒绝同房而杀了邻居。结果死者的鬼魂不断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搅得布恩地亚一家日夜不宁,布恩地亚家族被-迫迁移到小镇马贡多。起初布恩地亚家族人丁兴旺,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布恩地亚氏的命运急转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领导的32次土著居民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时候,因为与姑妈乌苏拉通婚,结果生下一个带尾巴的男婴,正好应验了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而这个密码的破译者就是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自己。这个无疑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而这个带尾的男婴,被蚂蚁咬烂以后拖入了蚁穴。随后,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

  小说的架构是一个往复循环的结构,不管是情节或者是时间,甚至是人物的名字。马尔克斯将布恩地亚家族和读者拖入一个循环的时空中,让布恩地亚家族去经历循环的命运,让读者去感受布恩地亚家族的荣辱兴衰。作品自身的奇幻还不足以实现魔幻现实主义这一风格的完整性,同时读者在作品阅读过程中的镶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百年孤独》以复杂的背景和离奇的情节鹤立于拉美文学史之林,作品充满了理想的光辉。遥远的马贡多小镇上发生着离奇的事情:奥雷良诺领导了32次起义结果都失败;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在晚年不断地织裹尸布;奥雷良诺第二则是不断地修理门窗;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要洗好几次澡;小镇马贡多一场骤然而至的雨持续下了四年十一个月又两天,此后十年,马贡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亚家族的人对美尔加德斯的磁铁痴迷不已并且反复上当;第七代奥雷良诺是一个出生就有尾巴男婴,却被蚂蚁咬烂后拖进蚁穴;随后一场飓风吹走了马贡多小镇,吹走了一切,比那场持续四年十一个月有两天的暴雨带走的更多……读起来总是给人很虚幻很缥缈如此不真切的感觉。

  马贡多百年的变迁和布恩地亚家族的兴衰荣辱,是整个拉美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

美国经典短篇小说《身价》

  作者:美国小说家欧·亨利(O. 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

  傍晚,一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女孩,又来到了小公园安静的角落里,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开始读书。她的脸看起来很秀气,衣服却很普通。小伙子知道,这一段日子,她每天都是如此。

  小伙子慢慢地走到她旁边,就在这时,女孩手中的书滑落到了地上。小伙子顺势捡起书,礼貌地递给她,寒暄了几句后,就静静地站在一边。

  女孩看了一眼小伙子,一身俭朴的衣着,一张并不引人注目的脸。

  “坐下吧,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光线太暗了,看不了书,我愿意聊聊天。”

  “你知道吗,”小伙子说,“你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孩,我昨天就看见你了。”

  “不管你是谁,”女孩冷若冰霜地说,“都得记住,我受过良好的教育。”

  “对不起,”小伙子说,“都是我不好,我太冒昧了,我的意思是,来公园的女孩很多,你知道,当然,你不知道,但是……”

  “我当然知道。还是谈点别的吧,讲讲这些来来往往的游客,他们要去哪儿?为什么那么匆忙?他们高兴吗?”

  小伙子一下糊涂了,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之所以经常来这里,就是因为在这里可以和游客们近距离地接触。我跟你讲话,就是因为我想找一个天性善良,对钱看得很淡的人聊一聊。你不知道,我太讨厌钱了,也讨厌我周围那些腰缠万贯的男人。我不喜欢珍珠宝石,对游山玩水也没什么兴趣。”

  “可我总是认为,”小伙子说,“钱是个好东西。”

  “当你有了一百万之后,就只好兜风、看戏、跳舞、赴宴去了。我可不想过这种日子。”

  小伙子诙谐地看着女孩,说:“我很喜欢研究和探听你们富人的生活。”

  “有时候,”女孩继续说,“我想,如果我要恋爱,就要爱一个普通的小伙子——告诉我,你是干什么的?”

  “我就是个普通人,但是我希望我能出人头地。你刚才说的话当真吗?你会爱一个普通人?”

  “当然啦!”她回答。

  “我在一家小饭馆工作。”小伙子说。

  “该不会是个跑堂的吧?”女孩问。

  “差不多。”

  女孩马上看了看手表,然后站起身,说:“你怎么还不去工作?”

  “离上班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呢。我们,我们下次还可以见面吗?”

  “不知道……哦,我得走了,晚上我还要去赴宴,还有一个音乐会,司机在等着我呢。”说到这里,她朝公园门口的那辆白色小轿车指了指,“那是我的车。”

  “我看到了。”小伙子羡慕地说。

  “再见!”

  “天晚了,”小伙子说,“不太安全,要不,我送你?”

  “谢谢,你还是再坐一会儿吧。”说完,女孩朝着公园大门走去。小伙子看着女孩的身影,不紧不慢地跟在她后面。

  到了公园门口,女孩从那辆白色小轿车旁走了过去,横穿马路,走进一家小饭馆,打了卡,然后换上侍应生的制服,开始工作。

  小伙子在街上慢慢地走了一会儿,然后,径直走近那辆白色轿车,钻进去,对司机说:“去夜总会,亨利。”

世界经典小小说

  世界末日

  作者是〔美国〕贝内特·柯夫

  一个飞行员被派遣到地球的另一端去执行任务,当他返回基地时,四周一片死寂。所有的事物井然有序得可怕,干净得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他惊疑恐惧地找遍了街头巷尾,根本连半个人影或任何动物也没有。他惶恐地奔回机场,加油、起飞。飞过纽约、伦敦、莫斯科、上海,以前曾经飞过的地方,现在竟然也变成一座座死城了。他领悟到自己是世界上惟一的幸存者了!仔细思索着当下的情况,他认为独活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无法忍受。因此,他决定自杀。他吞下一整瓶毒药,静待着死亡来合上自己的眼帘。药力缓缓渗入他的脑髓,缓缓浸透他的胸膛……,正当地狱之门缓缓开启的那一瞬间,他忽然听到一种熟悉的声音——电话铃响了。

  魔术

  〔美国〕阿瑟·古德弗烈

  在一艘远航的客轮上,大伙儿正在观赏魔术师的把戏。而船长的那只鹦鹉却在一旁捣蛋,一再地拆穿魔术师的西洋镜,把他搞得非常难堪。当魔术师试着要蒙骗它的时候,它便大声叫嚷:“他在袖子里藏了一根线”、“他用镜子在偷看”或者“桌子底下有暗门”。这下子魔术师要气疯了。正当他想把那只鸟宰了的时候,船上忽然响起了一声威力强大的爆炸,接着猛烈地摇晃了一下。一枚鱼雷不偏不倚地正中目标。过了不久,在一片漆黑的海面上,鹦鹉和魔术师不巧刚好抓住同一块漂游的浮木。他们沉默地相看了一段时间之后,鹦鹉沮丧地说:“好吧!我投降了。这次你到底是怎么弄的?”

  妈妈

  〔美国〕戴维·奥丹

  妈妈为我做三明治做到一半时死了。如果我知道那会要她的命,我就不会要求妈妈做了。以前她做三明治给我吃都没事,为什么这么突然?我爸爸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们不太谈这件事,我们根本很少谈这件事。有时候我们试着想谈,有时候只有我们两个一道儿吃晚餐,一切都接近完美。但,只是有时候。大部分时间,气氛不一样了。经常我会做一些诸如忘了不用替她摆位子的事情,于是我们都不知道要怎么办。这时,我们根本不想说话。三个盘子、三个杯子。厨房闪闪发光。一间明亮发光的厨房,妈妈总是这样说。我们就这样坐在那里——我爸爸、妈妈的位置、和我。妈妈随时可能一阵风似地穿过那扇门,抓着揽着一捆捆一盒盒的东西,我的大冬季外套密密实实的包住她的肩和臂,她的脸笑眯眯的,有条条的皱纹,像植物一样。我早该知道多一点。我早该知道这些事。妈,你说嘛?为我做一块三明治就会让你死掉吗?这件事真的会杀死你吗?记不记得以前你怎么跟我玩?记得吗?我偷偷走向她的座椅后面,拆下她的发卷,用手指梳理她的头发,直到她说好了,问我想干嘛?然后她站起来,走向爸爸,打开她的浴衣,让他偷看一眼,看看以前的魅力还在不在。我想是不在了。什么?他说。他从没看过这个?去做三明治,他说。然后他让自己的身体像一滩布丁,溶进安乐椅中。就这样,那是他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妈妈把电视开大声,走进厨房,而我们所知道的下一件事,就是她大叫救命。我爸爸和我一样,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从椅子上站起来,穿过房间——他每一步都在地毯上摩擦出声,好吓她一跳——然后,就是那样。妈妈死了,躺在厨房的地板上,腰际的浴袍敞开着。我想到,好,妈妈死了,接下来呢?没有人想到这个问题。没有人想到当你发现你妈妈直挺挺地死在厨房地板上以后的事。不过我告诉你,真正有趣的事就是从那以后开始。那是你得对她——老天,你的妈妈——做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时候,而你心里明白,万一她醒过来,她会因此啐你一口,但无论如何还是得做,否则万一她不醒过来,一切都完了。那也是你必须打电话叫救护车,且等着他们来,在她脸上盖上白被单,将她从你身边带走的时候。那是你得坐在一边看着他们在她身上摸来弄去,心里明白他们绝不相信你会试图救过她的时候。那是邻居看见你家门口一闪一闪的红灯,怀疑你到底是个多么差劲的儿子,竟然救不了自己的母亲的时候。那也是你必须面对自己的一生,而这一生已成为一个接一个你无法救她的借口的时候。你怎么办?我们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我爸爸把她抱到椅子上,然后我们就在那儿等着。我们一边等,一边看电视。

  就这样。但就像我说过的,我们现在不怎么谈这件事了。我们怎么谈呢?妈妈总是那个开口说话的人。她过去老是这么说。她老是说:“男生们,没有我,你们怎么办?”而我们现在正是如此,没有她。就算你付钱要我们说话,我爸爸和我也不知道如何交谈,所以我们连试也不想试。不管怎样,谈的不多就是了。我该说些什么呢?你过得好吗?一个人睡觉是什么滋味?他不希望我那么说,他根本不希望我那么做。他希望我离开这间屋子,不过,他也并不真的希望如此,你知道的。那他怎么办呢?如果你不注意点,六个房间可能显得太多。我有时在吃饭时这么告诉他。我告诉他,他有多需要我,多在乎我。但他不在乎。他在乎厨房,那件袍子,及我为了想救他的太太所做的事。我的手。她的身体。我的唇。她的嘴。

  “告诉我,”他说。

  “那就是你想记得你妈妈的方法吗?”

欧美经典小说

  推荐理由:

  小的时候很喜欢看的连环画之一,就是格列佛去“小人国”、“大人国”的冒险经历,一度以为是儿童奇幻文学。

  但这部由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长篇游记讽刺小说,其实还内含深意,那些荒诞而离奇的情节,实际上映射了当时英国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小人国”体现的是当时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而“大人国”则是抨击英国引以为荣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

  之后的冒险经历更是将锋芒指向了当时英国的各种牛逼学家……大概也就是把整个大英帝国都嘲讽了一圈,可怜的格列佛在神秘的国度里周游了一圈,也不过就是在现实中迈出的一小步而已,真的是常读常新啊。

  2、《麦田里的守望者》

  关键词:青春、迷失

  推荐理由:

  当年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之于美国,就相当于如今的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韩寒《三重门》之于中国,不过远比其尖锐,可以说是鼻祖一样的存在。

  故事很简单,讲的就是一个叛逆少年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无所事事的三天,但反映的是二战后日趋堕落、道德沦丧的美国社会。

  其中反传统又亲切自然的语言,精确无误的心理剖析,如同一股势不可挡的旋风,迅速风靡美国,很多人几乎是一读就上瘾,因为它表现了敏感的年轻人真挚而痛苦的内心写照。

  有意思的是,一开始这本书一度被禁,不被主流社会看好,只能私下传阅,但后来很快又得到了成年人的重视,他们将《麦田里的守望者》也作为观察和了解青少年的必读书。

  它代表的是一种年轻人的“特权”——只有那时的悲伤,可以肆意潇洒;也只有那时的眼泪,值得一生去追寻。

  3、《傲慢与偏见》

  关键词:爱情、生活、金钱

  推荐理由:

  去年书展末看原版书的销售,结果发现《傲慢与偏见》是最早卖脱销的,问题是脱销后还有一大群人在后面追着问,还有补货不?还有补货不?……

  《傲慢与偏见》是中国市面上最畅销的文学名著之一,因为它真的是老少通吃、男女不限,而且还常读常新,真的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啊~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本通俗爱情小说随便翻翻,你也可以把它当成一本严肃小说一本正经地搞研究,你甚至可以把它当成朗读范本,话说古代欧洲人就很喜欢一起朗诵经典作品。

  整个故事就是以英国乡间年轻人的爱情与婚姻为主题,最终也都是皆大欢喜,人财两得。

  人们之所以对它念念不忘,除了它优美的语言与洒落的无数经典名句,更是因为它表现的是人活着的前三十年——那段最美好的时光,那时的无病无痛,梦想,活力,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爱情。

  其中对于生活的机智与清醒的看法,对于爱情与金钱的理智态度,直到如今依然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中的经典。

  4、《战争与和平》

  关键词:战争、和平

  推荐理由:

  有人说,没有上过战场,没有体会过生死一线的人,永远不会知道生命与和平的可贵。

  说实话,现在能看到的战争早已不同以往,生与死的距离可能就是核武器投射的那一秒,之后一切都消逝在一片废墟里。但是在欧美的经典名著里,总有我们值得回味的“战争”。

  如果说通过读一本书去体会一段新的人生,那么托尔斯泰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就能让你感受到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脉搏。

  虽然读完这部“大砖头”,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看了一部“假战争”,因为托尔斯泰的侧重点还是放在“和平”两字上,但是那极其简洁的文字,俄罗斯文学史上令人拍案叫绝的人物形象,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才是它真正的魅力所在。

  5、《1984》

  关键词:反乌托邦

  推荐理由:

  当战争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的世界将何去何从?所谓“反乌托邦”,就是与我们梦想中的“乌托邦”相形渐远的一种意识形态,是表面与乌托邦相似、却与初衷截然不同的灰暗存在。

  而《1984》作为“反乌托邦”作品中的佼佼者,是乔治·奥威尔对于整个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更是预言。在漆黑的电幕监视之下,我们是否在自掘坟墓,亦或是我们是否还具有作为人的权利

  足够黑暗,足够清醒,也足够迷人,如同夜空里的一双明亮的眼睛,这是它的特质。我们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需要美好来支撑。但有时,也需要真相。

  6、《斯通纳》

  关键词:人生、坚持、理想

  推荐理由:

  如果说反乌托邦太过阴暗残酷,这个世界的真相如此令人难以承受,那么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一定会让你重拾活着的信心。

  整本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它讲的就是普通人威廉·斯通纳平凡而失败的一生,可是却也道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爱,认同,怜悯,志业,傲骨,信任与死亡,展现的是一个勇者失败却不失意的一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顺带一提的是作者的文字相当好,摒弃了外国文学名著中太过冗长繁复的表达,字里行间浸满了信念的力量,读来一气呵成,如果你嫌弃如今的鸡汤太水,那这个故事值得你“先干为敬”。

  毕竟,这个世界在变,但我们依然可以做自己的勇者。

  7、《百年孤独》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文化寻根

  推荐理由:

  被压缩成二十多万字的文学巨著,在讲别人用一百万字可能都说不清楚的故事,这就是大师的功力!

  它讲述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和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一个民族风云变幻的历史,顺便还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

  看这本书需要一定清晰的逻辑思维,建议不要在太早的年华里遇见它,因为你很可能在被各种重复的人名和浩如烟海的出场人物中绕得晕头转向之后,选择放弃。

  但它绝对不是一本值得被放弃的书!!!真正读完以后,你一定会惊叹于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那神乎其神的想象力,古老而迷幻的拉丁美洲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啊!

  而在谜一样的异域风情背后,我们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文化的根源在哪里?也像那座马孔多一样被人遗忘了吗?亦或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而言,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关于这些问题,相信这本书可以帮你找到一些答案。

好看的外国励志小说

  1.《杀死一只知更鸟》(哈波李)

  该书1960年一问世就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好评,曾荣获“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是美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书中的故事和角色都来自于作者对自己家和邻居家的观察感悟,其中有一段故事就是发生在当年10岁的作者身上。该书的畅销绝非一时之热:虽然故事的主题是和种族不平等,但是书中的语言幽默风趣,文字温暖人心。该书完美塑造了阿提克斯芬奇(Atticus Finch)这一爸爸形象,成为许多读者心目中的英雄和正直律师的代表。书评界对该书的评价很高,有评论者称,《杀死一只知更鸟》极可能是在美国宗教相关书籍中阅读量人数最多的一本书,而书中的主角阿提克斯芬奇则是小说史上宗族英雄主义人物不朽的代表。

  2.《审判》(弗兰兹卡夫卡)

  《审判》是卡夫卡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突然被捕,自知无罪但却申诉无果,最终被残忍杀害的故事。该书形象描述了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人在官僚制度、不公司法机构压迫下的噩梦。卡夫卡的小说大多不完整,《审判》也是一样,不过该书有一个结尾章节。《审判》的不完整体现在故事叙述的不一致和不连接上,比如时间的不一致。卡夫卡被视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存在主义等流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3.《麦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于1951年问世,原本目标群体是成年人,但却意外受到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因为书中主要描写的是青少年的苦闷彷徨、孤独愤世。该书现在每年在全球都能卖出25万册。《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翻译成了几乎所有主要语言,书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Holden Caulfield)更是成为青少年反叛的标杆人物。《时代》报将该书列为1923年以来的100佳英语小说,《现代文库》将该书列为20世纪100佳英语小说。该小说描写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个人认同、社会关系、归属感和异化疏远等。

  4.《卡拉马佐夫兄弟们》(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佐夫兄弟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篇长篇小说,由陀思妥耶夫斯基花费两年时间完成。整部小说有两个层次: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桩弑父案,而受害人的几个儿子在某种程度上有串谋之嫌;但深层次上,这是一幕关于人精神的戏剧,讲述了一个信仰、猜忌、理智与自由意志间的道德角斗。这部小说写作于19世纪俄罗斯的斯塔拉亚罗萨,而整个故事也发生于这座小镇。这部小说通常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

  5.《哈姆雷特》(威廉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故事的背景设立在丹麦王国。该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戏剧中生动刻画了真假两种疯狂、极度的悲伤和无法抑制的愤怒,表达了复仇、、背叛和道德败坏等主题。作为莎士比亚笔下最长的一部戏剧,《哈姆雷特》被看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悲剧。此外,《哈姆雷特》还是全球表演最多的戏剧,并激发了歌德、狄更斯、乔伊斯和默多克等作家。《哈姆雷特》是世界上除《灰姑娘》之外被翻拍次数最多的作品。

  6.《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令人心碎又心酸的小说,既有强烈而真挚的爱情,又有不忠与嫉妒。小说讲述的是美丽而叛逆的安娜与迷人军官亚伦强森之间的爱情故事。从安娜反抗无感情的包办婚姻、与社会伪善作斗争的那一刻起,悲剧就开始了。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俄罗斯,描绘了当时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巨大差异。该小说是文学世界里评价极高的一部作品,无数读者曾为勇敢而高尚的安娜而着迷,为婚姻不幸的安娜而惋惜,为安娜与军官的悲剧爱情而悲叹。

  7.《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8.《圣诞颂歌》(查尔斯狄更斯)

  《圣诞颂歌》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三部圣诞小说之一,主要讲的是一个吝啬鬼的故事以及吝啬鬼在夜幕中见到“鬼”之后的巨大变化。该小说对英格兰圣诞传统的恢复有着很大影响。小说不仅为人民描绘了欢乐、温馨、灯光闪烁的圣诞夜,也向人们展示了绝望、冷酷、黑暗、悲伤的圣诞夜。小说中的吝啬鬼就是冬天的象征,但是他那颗重复纯真的心又象征着冬天后面总是美好的春天和夏天。

  9《小王子》(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小王子》是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来自一个小星球的小王子的故事。透过小王子纯真的双眼,小说中描绘了好奇、美丽、爱与失去。该小说是阅读人数最多、翻译语言最多的法语小说,被列为法国20世纪的最佳小说。小说目前已经被翻译成250多种语言、方言和盲文,每年在全球销量超过100万册,是最受儿童和成人喜爱的文学作品之一。“再见!”狐狸说道:“现在我要说的是我的一个秘密,一个非常简单的秘密。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清楚。”

  10.《哈利波特》(J.K.罗琳)

  《哈利波特》是一本真正影响到20世纪末青年一代的作品。该书由7部组成,描绘了魔法师哈利和他的朋友、同学在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系列冒险故事。故事的主线是哈利与黑魔法师伏地魔之间的对战,而伏地魔的图谋是长生不老,统治魔法世界和所有不会魔法的“麻瓜”人类,尤其是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一经出版很快迎来褒贬不一的大批评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全世界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该书全系列总共销售超过4.5亿册,成就了图书史上的畅销神话。书中的主题多种多样——幻想、谜团、惊悚、浪漫和冒险——但是正如作者所说,该书的主题是死亡。

外国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对,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星章。”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诌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像中国人那样嘿嘿笑着。他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本文赏析

  读契诃夫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两副画面:

  一副画面是,瘦子带着他的瘦妻子和眯着一只眼睛的儿子,在火车站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胖子。热情拥抱,彼此亲吻。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家庭、个人现在的情况。整个画面中气氛亲切、热烈而又和谐,基调明朗、清丽而迷人。

  另一副画面是,胖子说自己已经做到三等文官,并且有了两个星章。这使刚当了科长不久的瘦子大吃一惊,十分地尴尬,十分地惭愧之后,又十分地佩服,十分地奉承,以至弄得胖子直恶心,几次提出抗议又不能够,只好扭头伸手告别,在瘦子一家毕恭敬的目送下离去。整个画面的气氛是紧张的,拘泥的和冷索的,让人感到阴晦、浑浊而气闷。

  我们的作家就是通过这两副气氛不同,基调不同,色彩不同的画面,给人们勾勒出一副惟妙惟肖的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社会的世俗图,酣畅淋漓,入木三分地写出了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的丑恶灵魂和卑秽心理。

  ⊙ 作者简介 ⊙

  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Аntonychekhov.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Чехов.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严格来说,契诃夫不是在“写”小说,或者像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作家在编小说,他是在“吐”小说,“流”小说。他无需编故事,他甚至也不要构思,他的故事在空中四处荡漾。他能从任何角度开篇,又能从任何章节断流,但都是天衣无缝,都是自然胶合。他的人物不请自来,他的情节随手拈来。他仿佛只要拿起笔,就像拧开了自来水龙头,小说便如水源源流出……

  契诃夫之所以能随意地“流”小说,在于它独特的叙述方法。这种叙述方法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处理,用眼睛和耳朵去追寻,文字像画笔的音符那样流动。快节奏,简捷,自然,质朴构成了清纯的文风,单刀直入,不拖泥带水,高度浓缩与深入浅出的表现,更增加了作品的韵味。

外国短篇小说:穷人的专利权

  我是在离伦敦不远的地方出生的,但是在学完了手艺后,就进了伯明翰的一家工场 (也就是你们说的工厂)干活。我学手艺的地方离我的出生地但脱福特很近,我学的是打铁,我叫约翰,因为我的头发稀少,所以从我十九岁的时候开始,大家就都叫我“老约翰”了。而如今我已经五十六岁了,我的头发和十九岁的时候比起来,好像既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想让我在这件事上讲点新动向是不可能的。

  到明年也月份,我结婚就整整有三十五周年了。我结婚的那天恰好是愚人节,所以人们总是拿我的喜事开玩笑。那天可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日子,我的好老婆就在那一夭属于我了。

  在我们生过的十个孩子中,有六个活下来了。我最大的儿子在一艘名叫“曼佐·纪奥诺号”的客轮上做机师,这艘船往返于那不靳斯和马赛之间,途中在热那亚、莱格亨和西维太·范切埃停泊。我的大儿子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小东西,他是个有手艺的人,可是他从没从这些东西上获得一丝一毫的收益。我的另外两个儿子,一个在悉尼,一个在新威尔士,他们都把自己的工作干得很好,上次来信时还都没有结婚呢。还有一个儿子,就是詹姆士,他总是有些不正常的念头,竟然去印度当兵了,还在打仗时中了一枪,有一颗子弹打进肩脚骨里,在医院里住了六个星期,这些都是他在信中说的。其实他是几个儿子里相貌最英俊的。我的一个女儿玛丽生活得称心如意,偏偏患了一种胸部积水的玻另一个女儿夏洛蒂被丈夫遗弃了,他真是太无耻了,现在她带着三个孩子和我们一起生活。我自己最小的孩子,今年只有六岁,不过已经开始喜欢机械方面的东西了。

  从始至终,我都不属于xian章派。的确现在有很多社会弊端,让人们愤愤不平,但是我看xian章派的主张对解决问题也没什么帮助。如果我觉得有帮助的话,那我就是xian章派了。既然我的想法和xian章派的主张不同,那么我就不可能是xian章派。平时我看报纸,也去伯明翰的被我们叫做“会潮的地方去听他们争论,因此,xian章派的很多人我都认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同意使用武力来纠正弊端。

  我自己一直都喜欢在发明创造上下功夫,这么说并不是夸大其辞(我必须把脑子里涌现出来的想法随时记录下来,否则就无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以前我发明了一种螺丝,总共赚了二十磅,现在我还在用这笔钱。我一直都在进行发明创造,差不多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没怎么中断过。这个发明我已经完成了,就在上一个圣诞节的前夜十点钟的时候。在我做完之后,我把妻子叫进来看。当她和我站在完成了的机器模型旁边时,我看见她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模型上。

  我的一个朋友威廉·布彻是个并不激进的xian章派。他是一个很有号召力的、出色的演说家。他经常说,像我们这样的工人走到哪里都要吃亏,那是因为有那些以搜刮百姓为生计的政府部门,因为我们必须服从政府的各种法令,而且还要向政府部门上缴各种名目的不合理的费用来供养他们。“是的,”威廉·布彻说,“所有的公民都要负担这些,但是负担得最多的是工人,因为工人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的温饱,正因为如此,当工人们提出改革的要求,追求平等和公正的时候,如果有人从中阻挠,那真是无以复加的不公平。”以上都是我记下来的威廉·布彻的话。

  他在发表演讲时就是这样说的。

  好了,现在让我再来谈一谈我的机器模型。我完成它是在上一个圣诞节的前夜十点钟,有将近一年时间了。这个模型几乎用光了我所有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有时碰上倒霉事,我女儿夏洛蒂的孩子生病,也可能更糟糕,两种情况都让我碰上了,我就只好暂时放弃模型,往往几个月都不能接着干下去。为了进一步完善它,我还会整个把它都拆卸掉,然后再重新装上,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做了无数次,最终做出了现在这个完整的模型。

  圣诞节那天,我和威廉·布彻好好地谈了一次这个新发明的机器模型。他这个人很有头脑,但是也有一些古怪的脾气。他问我:“约翰,你用它来干什么呢?”我回答说:“我想得到一个专利。”威廉说:“具体怎么做呢?”我说:“去申请一个呀。”这时威廉告诉我,关于专利的法律条文都是些害人不浅的东西。他说:“约翰如果你在公开了自己的发明之后才获得专利,那么你经过千辛万苦得到的成果就很容易被人窃取,到时候你可就陷人困境了。不管是你心甘情愿地赔些钱,先邀请一些能够负担专利申请的巨额花费的合伙人。还是四处碰钉子,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在几批合伙人中间奔走,展示你发明的模型,和他们商量价钱。结果都一样,很可能你的发明会落到别人手里。”我说:“你的想法不合情理,威廉·布彻。有时候你就是这样。”他说:“不是我不合情理,约翰,让我对你讲一讲这种事的真相。”接下来他就跟我详细地解释了一番。我告诉威廉·布彻,我想亲自去申请一个专利。

  我的妻舅乔治·贝雷,住在西布罗密奇 (他很不幸,他因为妻子酗酒而破产了,被关进伯明翰监狱多达十七次,后来在里面病死了,才算了结),他在死前留给我妻子一百二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的股票。这笔钱我和妻子一直都没有动过。大家想想,我们都有衰老得不能再工作的一天。所以,我和妻子打算靠这个发明申请一个专利,而且我们甚至考虑过用那笔钱去申请。为此,威廉·布彻替我给伦敦的汤姆斯·乔哀写了一封信。这人是一个木匠,身高有六英尺四英寸,最擅长玩抛绳圈的游戏。他住在伦敦契尔西一座教堂的旁边。我事先向工场里请了假,这样我回来以后好继续干活。干活的技术很不错。我不反对喝酒,但是我从来不喝醉。圣诞节的假期一过,我就坐着“四等车”去伦敦,在汤姆斯·乔哀那儿,我租了一间房子,租期是一个礼拜。他结过婚,有一个儿子,是个水手。

  汤姆斯·乔哀告诉我 (据说是从书上看的),申请专利首先要写一份申请书,递交到维多利亚女王那里。这和威廉·布彻的说法一样,威廉还替我打了草稿。要知道,威廉的笔头是很利索的。还有申请书后面要附上一份陈述书,那是给大法官的,我们也已经准备好了。在经过一段曲折之后,在离司法院法官楼不远的桑扫普顿大楼里,我找到了一位推事,向他递交了陈述书,还付了十八便士。他让我把陈述书和申请书送到白厅的内务部去,然后把东西放在那里等待内务大臣签字,并又交了两镑两先令六便士。大臣在六天以后才签完字。又要求送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在那里打一份调查报告。我在办这件事的时候又交付了四镑四先令。而且,大家看看,在这些过程中我遇到的人都非常粗鲁无礼,即使在收钱的时候,也没有表示丝毫的谢意。

  我已经把汤姆斯·乔哀的房子的租期后延了一个星期,现在已经过去五天了。首席检查官写好了一份例行的调查报告 (我的发明已经顺利通过,没有遇到阻挠,我动身前,威廉·布彻就是这样预料的),然后叫我把这份报告递交给内务部。内务部接到后,以它为依据做了个复本,也就是所谓的执照。获得执照的同时,我又缴纳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还要把执照送到维多利亚女王那里签署,在女王签字之后又发了回来。随后还要经内务大臣签字。我又去了内务部,那里有一位先生把执照丢到我面前,说:“现在你带着执照去专利局,在林肯旅社。”这时我在汤姆斯·乔哀那儿都住了两个多星期了,我必须省吃俭用来支付这些开支。说实话,我自己的决心都有些动摇了。

  到了林肯旅社,专利局的人又做了一份叫“女王法令草案”的文件,还有一份“法令提要”,同时我又付出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的代价。

  随后,专利局“准备两份正式的法令文本,分别送交印章局和掌玺大臣衙门”。这样我又交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另外还附加三镑的印花税。

  准备递交上去签字的女王法令是由专利局的抄写员抄写的,我付给他一镑一先令,外加一镑十先令的印花税。下一步是把女王法令送到首席检察官那里去签字。这次的代价是五镑多。接着又要送到内务大臣那里。

  再由内务大臣递交给女王,女王再签署一次。同时我要支付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的费用。到目前为止,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差不多要一文不名了,我的耐性也几乎被消耗光了。

  关于我的这些经历,汤姆斯·乔哀全都如实地告诉了威廉·布彻。又被威廉通过演讲传播到了伯朋翰的三个“会潮,接着其他“会潮也都知道了。甚至后来北英格兰所有的工场也都知道了这件事。告诉大家,在一次“会潮的演讲中,威廉·布彻说,申请专利的过程就是使一个人成为xian章派的捷径。

  但是,我还是没有那么做。我又把女王的法令送到印章局去,它位于滨河大道的桑莫塞特公馆,印花商店也在那儿,在印章局,我等到一份书记交给我的“印章局法令”,“专供掌玺大臣签署”,为此我又交给他四镑七先令。书记还准备了一份“掌玺大臣法令”,“专供大法官签署”,代价是四镑两先令。随后“掌玺大臣法令”交给了办理专利的书记,由他抄写,这样我又支付了五镑七先令八便士的费用。并且我又交了一笔三十镑的印花锐。还有九镑零七便士的“专利制箱费”。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让汤姆斯·乔哀做一个同样的箱子,他只收取十八便士的费用。然后我又交了“大法官财政协助费”,这是两镑两先令。随后交的是“书记文件夹保管费”,七镑十三先令。然后我又支付了十先令的“书记文件夹保管协助费”。另外,又向大法官缴纳了一镑十一朱令六便士。最后交的是“掌玺大臣协助费”和“火漆封烫协助费”,共十先令六便士。到此为止,我在汤姆斯·乔哀那儿住了整整六个星期。在这项发明畅通无阻地获得专利的过程中,我支付的费用总共有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而且这只是国内的专利权。我必须再缴纳三百镑才能把发明带到国外去。

  众所周知,我年轻的时候,教育的质量可不高,就算是接受了点教育,也是太微不足道了。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件不幸的事。是的,我也这么看。尽管威廉·布彻比我年轻了二十岁,但是他的知识简直够我学习一百年。要是去申请专利的是威廉·布彻,他也被人像踢皮球一样,从一个部门踢到另一个部门,我敢说他是一定不会这么忍气吞声的。要知道,他的脾气有时是很暴躁的,那些文书、搬运工和邮差多少都会有些脾气暴躁。

  这并不意味着我想告诉大家,申请专利所碰到的情况让我对生活感到沮丧。可是,我想说,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本来是件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为什么把发明者弄得像一个罪犯呢?如果一个人总是四处碰壁,那么他对现实还会有其他想法吗?是的,每一个申请专利的人都会有这种想法。想想要缴纳的费用,已经花了这么多钱,可是还什么事都没做呢,·这多可恶呀。如果我是个才智非凡的人,这种情况就更糟糕了 (谢天谢地,毕竟我的发明已经被痛快地接纳了,在实际中发挥了不错的作用)。说起来花的钱很多,加在一起恰好是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是的,是这些。

  说到那些形形色色的官员,我感到威廉·布彻的话是不容置疑的。

  那些什么内务大臣、首席检察官、抄写书记、大法官、掌玺大臣、专利办理书记、大法官财务助理、主管文件夹书记、掌玺助理、主管文件夹书记助理、火漆封烫助理,每个要在英国申请专利的人都必须和这些官员打交道,即使他要申请专利的不过是个铁箍或者是一根橡皮筋,也必须这样。而且有的部门还要反复地进进出出。在申请的时候,我办的手续就有三十六道。这些手续从递交给女王开始,一直到交付“火漆封烫协助费”为止。说实话,这个火漆封烫助理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真是有点好奇。

  这些都是我想要和大家说的话,我已经把想说的话都记录下来了。

  但愿我把自己的意思都表达清楚了。我说的不是文字 (我没这方面的才能),我指的是其中的意思。在最后,我要说的是汤姆斯·乔哀。在我离开伦敦的时候,他对我说:“约翰,如果这个国家的法律的确是公正无私的,就像它标榜的那样,那么你就去伦敦,你可以花半个五先令的银币,为你的发明做出一份细致准确的说明图示,有了这份图示就可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专利了。”

  现在,我非常同意汤姆斯·乔哀的说法,我也这么认为。威廉·布彻说:“那种‘文件夹主管’,‘火漆封烫主管’,纯粹是些败坏国家的混蛋,必须得把这些职位取消。””我认为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作品赏析

  《穷人的专利权》写于1850年,是狄更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英国xian章运动期间,一个勤劳温厚的老铁匠约翰,在向政府申请发明专利权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令人啼哭皆非的波折,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当时英国庞大官僚机构的种种繁文缛节和鱼肉人民的实质。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方式,平易朴实,叙述自然,以小见大,以一斑显全豹,所叙人物,上至英国女王,下至小协理书记,揭露矛头,从衙门的腐朽文牍作风,直至官员对人民的盘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黑暗官场讽刺图,也显示了狄更斯小说创作中夸张不失真实的含蓄温厚的讽刺力量。

外国短篇小说《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美国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衣服上尽是尘土的老人坐在路旁。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正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轴。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沉重地走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那里。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所以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

  他对我解释。

  “喔。”

  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顾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牧人,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和那副钢丝边眼镜,于是我问他,“什么动物?”

  “各式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着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的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一边问,一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提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对政治有什么看法?”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里可不是停留的好地方,”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里开?”

  “巴塞隆那。”

  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喔,它们大概捱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

  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

  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

  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

  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管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看自己,大概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本文赏析

  该篇作品的主题是揭示战争的残忍、罪恶。然而作者在构思取材上,却非常巧妙和独特,它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上作者十分讲究。

  本片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公--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

  作品开篇通过“戴钢丝边眼睛”、“尘土”、“浮桥”已经忙着逃命的车辆、人群的各种动作以简单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极赋写实效果的画面,又佐以后文对于“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边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等动作的描写,剔透地写出生活现实,烘托出了在人们竞相逃命之际,一个朴实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通过其好似不断在重复着同样内容的质朴语言,表现出一个既不懂政治又不懂战争,一个简简单单的饲养员,一个最普通的人在战争是的心态,这与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人面对战争的那种一心想着撤离的恐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的老人就好像一名即将坐化的老僧,表现不出一丝对死亡的畏惧,然而并非他不恐惧死亡,而是他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来临,死亡的即将到来,将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

  ⊙   作者简介   ⊙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 美国小说家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外国短篇小说《天堂之门》

  英国 马克

  一个人死后,升进了天堂。在天堂门口,他遇见了圣彼得。圣彼得对他解释道:“今天,这里实在太忙了,所以,我只能接受那些死的特别窝囊的人。”

  “好吧。”这个人便讲述道,“今天,我在上班,一个同事向我吐露出一个秘密:我妻子正在家里和情人幽会。我气急败坏地跑回家,发现妻子躺在床上,但是,她的情人却不见了踪影。于是,我朝阳台外面望去,看到一个男人吊在阳台外面,两手抓住阳台的栏杆。我朝他猛击了几下,可他还是死死不松手。我走进厨房,找来了一个榔头,照着他的手狠狠地砸了下去,他终于松手了,从二十五层楼上落下,却掉到了一棵灌木丛中。他只是晕了过去,还并没有死。因此,我又跑进了厨房,搬起了冰箱,朝阳台下扔去,将他砸了下去,那家伙立即坠地毙命了。不幸的是,恰在那是,我的心脏病发作了,很快便永别了人世。”

  “哎呀!”圣彼得感叹道,“这确实是非常不幸的一天。你可以进去了,下一位!”

  圣彼得又拿着排的满满的日程表向来人解释。

  那个男人说道:“我本来在二十六层楼自己家的阳台上给花草浇水,一不小心失足滑了下去。所幸的是,我抓住了楼下阳台的栏杆,悬在阳台下面。倒霉的是,一个男人朝我的手上猛击了几下。这还不算,他后来竟然还拿来一个榔头砸我的手,我实在受不了,便失手从二十五层楼上落了下来。不过,一棵灌木救了我。我认为自己这下可以大难不死了,没想到不知从哪里又飞来一只冰箱,将我砸得粉身碎骨。”

  “哇,确实死的窝囊。”圣彼得说道:“你可以进来了,下一位!”

  下一个人说道:“也许你很难想象出来。我那时是一丝不挂,情急之下,我便躲进了一个冰箱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江楼夕望招客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