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竞业协议怎么跳槽(签了竞业协议怎么跳槽去同行)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其实签了竞业协议怎么跳槽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签了竞业协议怎么跳槽去同行,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签了竞业协议怎么跳槽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签了竞业协议怎么跳槽(签了竞业协议怎么跳槽去同行)

一、签了竞业协议怎么跳槽去同行

在工作时,总有一些问题让人不想在原单位中继续工作,那么签了竞业协议怎么跳槽去同行?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签了竞业协议如何跳槽:

1、原用人单位违反竞业协议约定的,劳动者可以跳槽至同行业;

2、用人单位必须按照竞业协议约定,按月向离职员工支付相应经济补偿,竞业限制才成立。如果单位连续三个月未支付补贴,可以不遵从竞业竞争协议;

3、两年内不跳槽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或者提供同类服务,或者自己开展与原企业有竞争关系的生产就可以任意跳槽。

跳槽到与原来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单位中去是违反竞业协议的,因此只要注意两年内不跳槽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或者提供同类服务,或者自己开展与原企业有竞争关系的生产就可以。因此与公司签订竞业协议的话,不是不能跳槽,只是规定了劳动者跳槽不能跳到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去而已。竞业禁止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禁止劳动者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同时兼职于与其所在单位有业务竞争的单位,或禁止他们在原单位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从业于与原单位有业务竞争的单位,包括劳动者自行创建的与原单位业务范围相同的企业。

二、竞业禁止协议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了解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一旦到与原单位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具有竞争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单位内任职,或自己生产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类似产品或业务,就会严重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所以,用人单位与了解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十分必要。

(一)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对象竞业禁止协议禁止的是劳动者到与原单位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具有竞争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单位内任职,或自己生产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类似产品或业务。因此用人单位只需要与接触、知悉、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即可。当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性质和情况分析确定企业中的哪些人员掌握了商业秘密。对于某些普通员工,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获悉公司的商业秘密时,也应该列入竞业禁止协议主体的签订范围。

(二)竞业禁止的范围

1、用人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与劳动者约定竞业禁止的业务范围,以免劳动者再就业时无意间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时还可以与劳动者约定竞业禁止的地域范围。但应注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关于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二、想跳槽和公司签了竞业限制协议怎么办

1、离职时和原公司解除竞业限制

高阶的人员离职时,建议和公司进行良好的沟通,解除竞业限制。企业在员工离职的时候解除竞业限制,企业无需支付竞业限制金,也视为对离职员工的一种友好。竞业限制一旦启动,短则半年,长则两年,在这段时间员工不能在相关领域从业,对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会有影响。

我曾处理过两位高管入职的案例,因为他们和前公司有很好的沟通,跳槽不仅没有激化竞业限制问题,还加深了两家公司高管之间的交流,使得高管的跳槽,成为原公司、新公司、高管多方共赢的局面。

2、履行竞业限制是遵守契约精神

如果在离职时和原公司无法解除竞业限制协议,且企业已经按约定支付了竞业限制金,建议离职员工就应该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尽管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连续性有影响,但违约责任的风险很大,爱惜羽毛的高阶人员离职之后,身背竞业限制,只能GAP一段时间,或者只能转行或去创业。

某大厂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核心人员,离职后进入高校任职,半年后才出来参与到另外一家的业务中,有效地避过了竞业限制期,高校任职为科研类的人才提供了有效的过渡方式。

在实操过程中,有的企业在员工离职后对员工的去向进行追踪,如果认为有必要启动竞业,在员工离职三个月内启动竞业限制都是有效的。

3、竞业限制的核心是不能损害公司的利益

曾遇到一种情况,人选要加入的公司和原公司不是直接竞争关系,在竞业协议里描述模糊,既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人选所在公司职级在P9以上的员工离职都要启动竞业,如果要和公司谈不启动,反而容易引起异常的重视,这种情况下,人选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原公司不会追究他的去向,为避免麻烦也就接受了竞业限制。

这就出现了第三种情况,既没有解除竞业限制,也不影响加入新公司。理论上来讲,原公司不追究不代表没有风险。关键在于把握竞业限制的核心,不能损害公司的利益,这也是对职场人非常重要的诚信考验。

三、想跳槽,和公司签了竞业限制协议怎么办

BP小伙伴告诉我,一位候选人因为公司要启动竞业限制,犹豫要不要接offer了。这是一个并不算核心的岗位,为什么公司也要启动竞业限制呢?小伙伴了解到,由于刚发生了一个销售跳槽到竞对公司,带走了公司核心客户的事情,所以他们公司对近期离职的员工都要启动竞业限制。

企业在招人的时候,希望人选有同业经验,从竞争公司挖人是有效率的方式。人选也因为特殊的行业经验,在跳槽时优先选择的也同业公司。

竞业限制源于《公司法》中的董事、经理竞业禁止制度。目的是为防止董事、经理等利用其特殊地位损害公司利益。竞业限制的人员一般为:

1、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2、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研究开发人员、技术人员、关键岗位的技术工人等容易接触到商业秘密的人员。

3、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其他可能知悉企业商业秘密的人员,如市场销售人员、财务人员、秘书等。

通常会在核心人员入职时就签订竞业限制协议,避免员工离职时不签或拒签。员工离职后,企业要支出合理补偿作为竞业限制金,员工也要履行相关义务,在特定期间不去相关领域从业。

竞业限制协议有时候只是一份君子协定,如果双方都履行契约精神,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现实之中,总会出现各种挑战认知的案例。几个月前某大厂前员工,通过第三方公司签约,为竞业公司提供服务遭大厂起诉,成功要回了已经支付的竞业金,并要求赔偿。

为什么明知违背竞业限制协议,还有人屡屡试水,铤而走险呢?事实上,要打赢得竞业限制的案子,收集证据是比较困难的,劳动合同、社保记录不容易拿到,名片、EMS签收记录有效性也打折扣,有的人通过第三方公司入职,还要证明第三方公司和竞争公司之间存在服务关系,有的人通过化名入职,就更加有隐蔽性,甚至为取证,派人在目标公司蹲守,拍照记录目标上、下班时间等等,各种取证手段花样繁多,不胜枚举。

高阶的人员离职时,建议和公司进行良好的沟通,解除竞业限制。企业在员工离职的时候解除竞业限制,企业无需支付竞业限制金,也视为对离职员工的一种友好。竞业限制一旦启动,短则半年,长则两年,在这段时间员工不能在相关领域从业,对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会有影响。

我曾处理过两位高管入职的案例,因为他们和前公司有很好的沟通,跳槽不仅没有激化竞业限制问题,还加深了两家公司高管之间的交流,使得高管的跳槽,成为原公司、新公司、高管多方共赢的局面。

如果在离职时和原公司无法解除竞业限制协议,且企业已经按约定支付了竞业限制金,建议离职员工就应该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尽管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连续性有影响,但违约责任的风险很大,爱惜羽毛的高阶人员离职之后,身背竞业限制,只能GAP一段时间,或者只能转行或去创业。

某大厂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核心人员,离职后进入高校任职,半年后才出来参与到另外一家的业务中,有效地避过了竞业限制期,高校任职为科研类的人才提供了有效的过渡方式。

在实操过程中,有的企业在员工离职后对员工的去向进行追踪,如果认为有必要启动竞业,在员工离职三个月内启动竞业限制都是有效的。

曾遇到一种情况,人选要加入的公司和原公司不是直接竞争关系,在竞业协议里描述模糊,既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人选所在公司职级在P9以上的员工离职都要启动竞业,如果要和公司谈不启动,反而容易引起异常的重视,这种情况下,人选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原公司不会追究他的去向,为避免麻烦也就接受了竞业限制。

这就出现了第三种情况,既没有解除竞业限制,也不影响加入新公司。理论上来讲,原公司不追究不代表没有风险。关键在于把握竞业限制的核心,不能损害公司的利益,这也是对职场人非常重要的诚信考验。

2021年4月18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签了空白的劳动合同仲裁怎么办(员工签了空白劳动合同怎么办)

签了竞业协议跳槽只能改行吗(签了竞业协议照样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