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李白的作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李白为人

  豪迈的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你一定想不到这首格调轻快、诗风豪迈的诗,竟是李白晚年之作,是他五十九岁时以衰病之身写下的作品!“安史之乱”爆发,国家的危难,人民的困苦,使隐居于庐山的李白寝食不安。这时,永王以抗敌平叛为号召,率师东下,并邀请李白出谋划策。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忱,接受了永王的邀请。然而,永王却企图扩充自己的势力,不久就被消灭。这一来,李白成了“叛党”,被判处流放夜郎。但是,李白毕竟是李白,尽管屡遭挫折,却改变不了他的一身傲骨、满腔豪情!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来到白帝城,突然被释放了。怀着意外的惊喜,他立即乘舟东下江陵,并在归途中写下了这首名作。“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象征着:让权贵的诬陷、小人的诽谤都像那匆匆而过的猿声一样抛在脑后吧,哪怕被严酷的现实碰得头破血流,也一如既往地昂着高傲的头颅!

  开朗自信的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蓬蒿人指:田野中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畏权贵的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相关故事:力士脱靴

  唐玄宗每天饮酒作乐,少不了叫人奏奏音乐,唱唱歌曲,他想找人来给他填点新歌词。

  有一个官员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说,长安新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白,是个天才,无论做诗写文章,都十分出色。唐玄宗就吩咐贺知章赶快通知李白进宫。

  李白爱好喝酒,喝起酒来,还非喝到酩酊大醉没有完。进了翰林院之后,他改不了这个习惯,空下来,还是找一些诗友到长安酒店里去喝酒。

  有一次,唐玄宗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子,还没填上歌词,就命令太监去找李白。有人告诉太监,李白上街喝酒去了。

  太监们在长安街上找呀找呀,好容易在酒店里找到李白,原来李白喝醉了酒,躺在那里睡着了。太监们七手八脚把李白拉进轿子,抬到宫里。

  李白进了内宫,抬头一看是唐玄宗,想行朝拜礼,身子却不听使唤。太监们见他醉得厉害,就有人拿了一盆凉水,洒在李白脸上,李白才渐渐醒过来。

  唐玄宗爱他的才,也不责怪他,只叫他马上把歌词写出来。

  李白席地坐了下来,忽然觉得脚上还穿着靴子,很不舒服。他一眼看见身边有个年老的太监,就伸长了腿,朝着那宦官说:“请您帮我把靴子脱下来!”

  那个老宦官原来是唐玄宗宠信的宦官头子高力士,文武百官都不敢得罪他。现在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居然命令他脱靴,简直气昏了。但是唐玄宗在旁边等着李白写歌词,如果得罪了李白,让唐玄宗扫了兴,也担当不起。他忍住气,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笑嘻嘻地说:“唉,真是喝醉了酒,拿他没办法。”说着,就跪着给李白脱了靴子。

  李白脱了靴子,连正眼也不看高力士,拿起笔来龙飞凤舞地写起来,没有多少时间,就写好了三首叫做《清平调》的歌词交给唐玄宗。

  唐玄宗反复吟了几遍,确是好诗,马上叫乐工演唱起来。

  唐玄宗十分赞赏李白,但是那个给李白脱过靴子的高力士却记恨在心。高力士添枝加叶地造了一些谣言,说李白写的诗里是有心讽刺杨贵妃,唐玄宗渐渐对李白也看不惯了。

  李白终于看出在唐玄宗周围,都是一些像高力士那样的趋炎附势的小人;他留在唐玄宗身边,不过帮他解闷散心,要想政治上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还家,并高声咏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描写李白的作文

大唐李白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在浩浩大唐长河里,李白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向往,对人生的礼赞,都融入一个酒的境界里,月的世界里,永远地激荡在中华的诗河里……

  大唐盛世,文治武功的天地,一个以无比的自信和激昂风采拥抱世界的时代。李白,天上谪仙人,作诗潇洒不羁,连杜甫也不禁赞叹“白也诗无敌。”李白的诗歌,与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并称“唐代三绝”,使人敬佩。胸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远大抱负的李白,却因生为商人之子而无缘参与科考,错失光辉什途。李白,酒中仙,天上人,千载过后,他的诗为亿万人传唱,却与盛唐错身而过,可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一百样消极的情绪言也掩盖不了他蕴在骨子里的自信和豪迈,也磨灭不了他对生命对自我的肯定。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正是他全部精神价值的体现,他深信自己的才能总有施展的时候。这种乐观自信的精神,慷慨激昂的气概,是李白面对失意的坦然自若,也正是李白骨子里的潇洒豪放。他虽然没有实现他为自己设计好的理想化的人生蓝图,但他用他的诗歌千百倍的证实了自己。

李白

  李白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一心期望能为国家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唐玄宗李隆基却只让他做了一个翰林供奉,给皇上、后妃们写诗作赋,他很不愿意,常常一人喝闷酒。

  蔑视权贵的李白这一天,李白又喝得大醉,突然侍卫来召他去见皇上。原来李隆基和杨贵妃正在花园赏花,想让李白写几首诗助兴。

  李白看到如云似锦的牡丹衬托着美色倾城的贵妃,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著名的《清平调》。李隆基看了十分高兴,便叫宫中乐师李龟年演奏,自己吹笛,宫女们演唱,其中一句“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使杨贵妃听得如醉如痴,高力士和杨国忠更是竭力讨好皇上。

  李白看了,觉得十分恶心,便借着酒劲,把脚伸到高力士面前说:“来,给我脱靴!”高力士哪受过这种羞辱?但此刻李白是李隆基面前的“红人”,高力士知道此刻惹不起他,只得忍气把他的两只长靴脱下来。

  李白心里十分痛快,用眼斜了一下旁边的杨国忠,向李隆基磕了个头说:“皇上,我听说杨国舅研的墨很好,不如让国舅爷研墨,我把《清平调》重新抄写一遍,好吗?”

  李隆基连头都没回,就说:“行!”这可把杨国忠气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李白竟敢戏弄自己。但皇上都答应了,他不敢争辩,只好忍着气,强装笑脸,慢慢研起墨来。

  高力士、杨国忠受了这种羞辱,向杨贵妃说:“《清平调》里面有一句‘可怜飞燕倚新妆’,分明是把娘娘比作汉朝淫荡成性的赵飞燕。赵飞燕最后被汉成帝废黜,由此可见李白用心叵测呀!”杨贵妃听了,气得脸色发白。于是李白逐渐遭到了排挤,而李白早就厌烦了这种无聊的生活,便离开长安,去了洛阳。

  李白曾写过一首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力地说出了自己蔑视权贵的心声。

  李白名人故事

  早在唐朝的时候,中国各地都布满了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一次,李白独自撑船在江上喝酒吟诗,忽然,一个大浪把他卷进了水底下的一个山洞里,李白如果向上游得话,还有很远的陆,因此他选取了往洞里游。不一会就来到了一个气室,里面有一个通向陆地的通道,那个通道初极狭,才通人。

  李白游世外桃源再往前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李白看到的是一片和谐的乡村景色,美中不足的是,那里的科技很落后,房子很简陋。李白在村庄里走了走,看了看,发现自己以前很少见到的朋友竟然在那里,李白上前与他交谈。

  原来,那里的人都是早期发生战乱的时候逃到那里来避难的,他们在那里住下来繁衍后代,那里原来是片荒地,无遮无挡,那里的人就将边上几座不出名的小山搬到那里来掩护自己。

  李白在朋友的邀请下到边上的一个茶馆里坐下,喝喝茶,吃吃小吃,谈一下。李白喝过酒,尝过菜,顿时呆住了,这但是人间美味呀,这种小吃和酒几乎只能在皇宫里见得到,在那里,茶馆里就有。他们到了街道去逛逛。李白东瞧瞧,西看看,可就是不能买,这地方的钱与唐朝的不一样,那位朋友给他买了一支笔和纸,李白把纸平放在一户人家的台阶上,挥笔写到:在无人知之之地,有乃世外桃源。此地乃有人间美味,此地乃有朴实之民,吾爱此地之也。众人都围过来看。李白就之后写诗,李白在那里写过不少的诗呢。全城上下都知道这位来自于山外的人,都崇拜他,敬佩他,可李白要走了,不然的话外面的人会惦记着他的。

九日 李白

  《九日》

  朝代:唐代

  原文: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九日》赏析: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此诗是李白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一二句写秋高气爽,三四句写饮菊花酒,五六句写庐山登高时的所见所闻,末四句写诗人的饮酒雅兴,流露出寂寞之感。诗中反映了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也表现了诗人虽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却怡情自然的旷达襟怀。诗中的“落帽”,涉及重阳登高的一个典故。据《晋书·孟嘉传》记载,孟嘉是东晋权臣桓温部下的参军。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今安徽当涂东南),他属下的官吏都参加游宴,并且都穿上整齐的军装。不料一阵风来,竟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孟嘉自己并不觉察。桓温便叫孙盛写了一段文章嘲笑他。孟嘉看到文章后,也写了一段文章回答,而且写得非常优美,在座的人无不赞叹。从此,“孟嘉落帽”变成一个著名典故,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纵情诗文娱乐的神态。李白在诗中引用这一典故和风流韵事,是欲说明即使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屡遭挫折,也还是保持着怡情自然“醉山月”的旷达胸怀。

诗仙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1]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他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2]

  生平经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出生地有争议,一说为郭沫若近代提出的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属唐安西都护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另一自古以来说法为出生于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李白幼年成长于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江油市)[3] 。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其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4]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安史之乱发生第三年(756年),他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斗争,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久即病逝,也有说“醉致疾亡”(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李白的诗作在全唐诗中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远游

  唐朝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凡祖先是经商的或祖先做过生意的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李白正好犯了这两条,所以他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因故,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5]

  江陵遇道士,鹏程万里飞。

  李白在江陵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李白见到这个倍受恩宠的道士,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气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相同,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旅伴暴病亡,庐山作名诗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啕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金陵霸气消,儿女含深情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

  唐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首次来到南京壮游,写下《长干行》、《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酒肆留别》等诗作;天宝七年(748),李白第二次来到南京,一直住到天宝九年(750),这一阶段,李白写下大量诗作,其中以《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为著名;天宝十三年(754)春天,李白和朋友魏颢又一次来到金陵,一直住到秋天才离开。这一次,他留下《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诗作。“安史之乱”后,李白避居宣城,曾经以今高淳、溧水境内石臼湖、固城湖的风景作《丹阳湖诗》。上元二年(761),李白最后一次来到南京。此前,他曾上书朝廷《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提到南京“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是成就霸业的理想地点,建议朝廷迁都金陵,可惜,他的这个建议未被采纳。[6]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唯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姑苏城怀旧,咏诗多方游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越州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李白仰慕大都市山阴会稽的贵族风流遗迹,写了大量的诗歌颂绍兴。李白由越州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生活了一段时间。可是美好的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734),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献赋

  李白西来的主要目的是献赋,其次是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也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翰林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这些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他直抒胸臆说了些不合时宜的话。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就在此时李白被赐金放还。

  会友

  “李杜”遇面

忆李白

  一杯邀明月的浊酒,一头三千丈的白发;一首又一首名传千古的诗句,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信仰;一代诗仙,一个传奇。岁月匆匆,唯有那一首首诗是永恒的真谛。李白,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印在每个人的记忆里,也印在了我的心里。

  第一次知道李白的诗,是初上一年级时老师发下每人一本的精选古诗里,我看到总共20首诗,有五首诗都是李白写的。“妈妈,这李白是谁呀,很有名吗?”小小的我无知地指着书上的“李白”二字向妈妈请教。妈妈摸了摸我的头,“孩子,你慢慢读,以后就知道了。”

  以后在学校里学习,我总会去特别留意“李白”二字。我发觉他的诗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了比喻的手法;“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又用了夸张的手法。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想象可真奇特呢!可是小小的我却不以为然,认为他只是会些修辞手法,别的没什么新奇的。

  到了二三年级,我开始去寻找李白诗中的有感情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对朋友的友情;“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达了孤独寂寞之苦……一首首诗就像一张张照片,浮现在我脑海中。小时候那种不以为然烟消云散,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四年级了,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着李白的诗。《秋浦歌》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逐渐老迈的那种痛苦之感。第一句“白发三千丈”,极为夸张,令人惊异。但读完第二句,我才体会到这句奇特夸张的比喻的精绝。不要说白发有“三千丈”,那个忧愁,比三千丈还长呢!满头的白发,像是一层秋霜,它从何处得来?真是一言难尽。一生漂泊,一生忧愁,处处“秋霜”早袭,化结为愁,愁增白发,又怎会不长到三千丈!

  一首首诗慷慨激昂,历久弥新。通过这一句又一句的诗,一次又一次的感慨,我仿佛又回忆起一千多年前那个传奇,那位诗仙——李白。

作为道士的李白

  在中国社会中,李白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因为从小学课本开始,李白的诗歌就成为少年们认字习文的范本。为什么他能够写出千古传颂的佳作?对此,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但有一点却是不能回避的,这就是他的诗歌作品蕴涵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所以,研究李白与道教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准确理解李白作品思想内涵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鉴于此,学术界早已有人写出专论,例如李刚教授在《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合刊本上发表的《李白与道士之交往》一文就是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此后,还有一些学者陆续发表文章探讨这个问题。从现有文章来看,学者们已不再回避李白中年之后的道士身份了。我认为,只有更深入一层稽考李白的道派归属,才能比较准确理解李白诗歌的精神。

  李白所加入的是道教的哪个派系呢?对此,史料虽无具体的记载,但也并非无迹可寻。本文从李白一生所结识和交往的道士,诗文中所涉及的神仙故事、道经典故和术语中寻找到了答案:李白属于道教上清派。

  一、与道士的交往

  在李白一生访道求仙生涯中,结识和交往的道士甚多,但密切来往的却并不是很多,检点《李太白全集》、《旧唐书》、《新唐书》可发现能让李白投入感情并念念不忘且对其一生构成影响的有司马承祯、吴筠、元丹丘、胡紫阳、贺知章等道门中人。

  李白与司马承祯的相识是在出蜀不久。开元十二年,即公元724年(见郁贤皓《李白丛考》,第15页)经过蜀中二十年的天地精华养育的李白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见《上安州裴长史书》),他离开了锦绣壮美的四川山河。出荆门不久,李白就在江陵认识了近八十高龄的道教大师司马承祯,因为得到司马氏的赞誉,李白曾激动地写下《大鹏遇希有鸟赋》,在后来的《大鹏赋序》中回忆到:“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李白为何如此激动?因为对他大加赞赏的司马承祯有着非同一般的身份。司马承祯(646-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师事上清派第十一代宗师潘师正,为茅山宗开创者陶弘景四传弟子,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曾先后被武则天和唐睿宗召至京都。开元九年(721年)和十五年(727年)又两次应诏入京,唐玄宗亲受法箓,深得玄宗厚爱。如此的一代宗师,像李白这样一个刚刚走上社会、名不见经传的后辈能得以相见,且被夸赞为“有仙凤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实属不易,可以说这为李白后来入翰林和归入道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白也被列为司马承祯在天下所结交的“仙宗十友”的第十位。

  吴筠(?-778年)也是潘师正的弟子,字贞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他不仅著有《玄纲论》、《神仙可学论》、《心目论》、《形神可固论》等书宣扬他的求真成仙思想,而且也是一名诗人,他的诗作在《全唐文》中有记载。吴筠之被召,就与他的文章有关,《旧唐书·隐逸传》中记载到:“(筠)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玄宗闻其名,遣使征之”。对于他的诗作水平,《旧唐书》中说:“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新唐书》说:“吴筠所善孔巢父李白,歌诗略相甲乙云。”可见,李白与吴筠不仅能谈经论道,而且能写诗酬唱,难怪李白在《秋下荆门》中说:“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因为剡中有像吴筠这样的道士诗人在。《旧唐书·文苑列传》记载:“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筠征赴阙,荐之于朝,与筠俱待诏翰林。”《新唐书·文艺列传》记述如下:“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两书记载都是在天宝初,李白游于会稽时与吴筠相识并一起隐于剡中学道,李白并因为吴筠而能被召入长安。可见,李白能被道士皇帝唐玄宗召见,吴筠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元丹丘是李白交往最密切的一名道士,《汉东紫阳先生碑铭》中记载,元丹丘是胡紫阳的弟子。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认为李白入翰林是得力于元丹丘向持盈法师的推荐:“白久居峨眉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从李白诗集中多达十几首与之酬赠的诗可看出,他们二人的交往非同一般,他俩不仅仅是道友,在生活中也是挚友:“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郁贤皓《李白丛考》和詹鍈的《李白诗文系年》都认为李白与元丹丘的交往于李白二十岁左右在四川就已开始,李白的《登峨眉山》写的完全是游仙思想,郁先生就认为是受了元丹丘的影响,以至《峨眉山月歌》里的“思君不见下渝州”中的“君”也是指他。李白在三十岁时写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云:“此则故交元丹,亲接斯议”,这时就已称之为“故交”,说明他俩相交且相知的时间确实很早。对于元丹丘,李白在《元丹丘歌》中如此写到:“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常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又说:“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在李白眼中,元丹丘是个能跨海飞天而且长生不死的仙人。他们一起喝酒纵乐:“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谓我倾耳听”(《将进酒》);一起谈玄悟道:“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他们还一起访师学道:“吾与霞子元丹,烟子元演,气激道合,结神仙交,殊身同心,誓老云海,不可夺也。历行天下,周求名山,入神农之故乡,得胡公之精术”(《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并且李白将自己所学告诉元丹丘:“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一起在嵩山寻仙炼丹:“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因为李白与元丹丘志趣相投,所以他俩感情很深厚,以至于李白常写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闻丹丘子营石门幽居》)。其魂牵梦绕之情溢于言表,也正因为此,他俩能“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因为与元丹丘非同一般的关系,李白与其师父胡紫阳的关系也很密切。胡紫阳所属道教派系在李白所撰写的《汉东紫阳先生碑铭》中有交代:“陶隐居传升元子(即上清第十代宗师王远知),升元子传体元(即上清第十一代宗师潘师正),体元传贞一先生(即上清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贞一先生传天师李含光,李含光合契乎紫阳。”由此可知,胡紫阳属于上清派第十四代弟子。对于胡紫阳高深的道法丹术李白在《汉东紫阳先生碑铭》中亦有介绍:“因遇诸真人,受赤丹阳精石景水母;故常吸飞根、吞日魂,密而修之。”李白与元丹丘等人一起多次向胡紫阳学过道法:“延我数子,高谈混元,金书玉诀,尽在此矣”(《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并且因“与紫阳神交”,李白是“饱飨素论,十得其九”(《汉东紫阳先生碑铭》),这可能也是贞倩请李白为胡紫阳写碑铭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白能有长安三年生活并且使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并“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周政,潜草诏诰”(见李阳冰《草堂集序》),太子宾客兼道士贺知章的功劳不小。贺氏对其“谪仙人”的称誉使李白之后便以“谪仙人”自居。李白在后来的《对酒忆贺监·其一》中仍念念不忘:“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其对李白的影响可见一斑。贺知章所属道派在李白的《送贺监归四明应制》交代很清楚:“真诀自从茅氏得”,说明贺氏也为茅山上清派弟子。而且贺知章亦为司马承祯的“仙宗十友”之一。

  从以上这些道士所属的道教派系来看,李白在他慕道求仙的过程中主要倾向于与上清派的道门中人谈经说道,这些道人不仅为李白在玄宗身边获得三年辉煌的翰林生活作出过不可低估的贡献,而且对李白最终归入上清派道门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谈李白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几百年前做的好坏,没那么多人猜,要是……”回家的路上,不知不觉地哼起了这首歌。

  要是能出来,我要选李白。李白,唐代大诗人,还有“诗仙”的称号,可是谁知道他几百年前做了哪些事呢?有些人只知道盲目崇拜,却一点也不了解李白那时候发生了哪一些故事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在李白烦闷时,还可以喝喝酒写写诗,多么快活呀!而我烦闷时,却没人安慰,父母甚至会雪上加霜。偶尔不开心写篇作文,倾诉自己的不愉快,父母也会说我整天不学习,就搞那些没用的东西。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李白有那么多优美的诗句,让几百年后人类顶礼膜拜,一首诗都有很深刻的道理,而我就算写几十篇佳作,都难抵李白的一句诗,甚至一个词。

  是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李白是那么的幸运,写的诗都可以流传至今,并且数量这么多,而我就算有一万篇作文,几百年后也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吧。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到家了,我还是哼着这首歌,我的思绪似乎飞到了几百年前……

写李白

  母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母爱像温柔的春风,母爱像一把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母爱是无私的,这些爱其实就是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正玩着,一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哎呀,脚被摔破了,马上就要发炎了,我心里想:该怎么办呢

  妈妈看我回来了之后就一下子坐在了地上,说:“快起来,别把衣服弄脏了。”我对妈妈说:“我被绊倒了,伤口快要发炎了,要不痛,我能坐在这吗?”妈妈一听,连忙查看我的伤口,二话不说就把我送到我家附近的医院。

  医生一看,立即给我抹上了紫药水,药一抹上去,就更加痛了,再加上快发炎,我痛得直叫。妈妈心疼极了,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我,就给我讲了个笑话“一只鹿它走着走着,你猜它变成了什么?”我说变成了很老很老的鹿,妈妈说:“回答错误,正确答案是它变成了‘高速公鹿’。”我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顿时感觉伤口不那么疼了。

  我记得还有一次,上课时,我的鼻子流了“鼻涕”,我用手一摸,根本不是鼻涕,因为鼻涕黏黏的,我一看是红色的液体,不由得大吃一惊“啊,我流鼻血了!”我说的话被同桌听见了,同桌报告了老师,老师又给妈妈打电话。

  此时,外面还下着雷阵雨,但妈妈很快就赶到了,妈妈来到了教室里,身上都已被淋湿了。妈妈把我送回了家,就精心地照顾我。

  母爱是无私的,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自己的父母!

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题记

  你的存在点缀了盛唐的气象;你的存在点缀了大好的河山;你的存在点缀了五千年的诗词大国……

  是你,醉醒了一个盛世的王朝;是你,醉醒了一个诗歌的国度;是你,醉醒了一个辽阔的版图……

  哦,你是我那梦幻中的李白。你宛如文曲星下凡,但是文曲星却不如你的是—浪漫。你出身在贝加尔湖畔,你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那种豪放不羁的浪漫,你的根里种的是那胡人的野性狂野。将诗词玩弄于美酒之间,玩弄于双唇之间。张口一谈吐就是大半个盛唐,大半个江山。

  你穿着白袍,几缕胡须。仙风道骨的侠客样子,配着宝剑。你仗诗走天涯,你饮酒闯天下。你的“书法”、“道术”、“剑术”这三绝也演绎着你的光辉人生。你在整个盛唐中无人能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整个盛唐之中,王维、孟浩然擅长于五绝诗,王昌龄等擅于七绝诗,而你兼长五绝与七绝且同臻极境的,只有你李白一人。好一个李白,你是“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你且行且唱,且醉且吟。你的足迹漫步了大半个版图,关东塞北、川蜀江南。山水间醉看人世间的沧桑,红尘中吟诵生命的乐章。呕歌盛世大唐,呕歌江山万里,呕歌锦绣前程。酒中仙,诗中仙。你将酒融入诗词中,诗中有酒,酒中有诗。酒壶一斟,不假思索地吟诵出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你那飞逸潇洒的姿势,挥一挥衣袖,河山八万里。

  你讴歌理想,抒发悲愤;你藐视权贵,追求自由;你揭露现实,评击时政;你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你有着与大众不一般的人生,你时而喜,时而愁,喜中有愁,愁中有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那月儿是你的寄托的情思。把酒当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时此刻君王贵妃也在舞着霓裳曲,你却被君王贬置此地,只能对着月儿说悄悄话了,唠唠嗑了。“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今儿个是中秋了,人家团团圆圆的,你却只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也在思念着你的妻子儿女,思念着你的家乡。你只能勉强自己说“我寄愁思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也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轮月儿,这轮月儿被你的酒醉了多少个时间,被你的诗歌吟了多少个年华?也难怪杨贵妃被你的这月儿迷得醉在君王怀,从此君王不早朝。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啊,又一次点燃了你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雄心壮志。

  你很自信的说起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于是乎,你又借着酒疯挥洒自己的超凡脱俗,浪漫不羁的个性来书写江山,将自己的情思寄托于山水间。

  山水的幽静安逸,江河的奔腾不息,万千景象,浑然天成。“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你又一次用那野蛮的诗句横扫中原山水大地,狂飙猛进。大地为你颤动;高山为你呐喊;河流为你鼓掌;树叶为你摇摆;北风为你咆哮……

  一叶扁舟从滚滚长江上游而下,山川河流尽收眼底。你感慨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你夸大其词,描写的入木三分。你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

  你访遍名山大川,同时也交往了一些骚人墨客,志同道合的朋友。所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这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至至今仍被人传唱。你对日本友人晁衡的“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而伤感落泪;你对酿酒老人的“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而伤痛欲绝;你对孟浩然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惆怅惜别……

  你手中捧着一壶佳酿,边走边喝,边颂边吟,似醉非醉地走在长安街头。你诗词中挥毫泼墨写江山,挥洒万里疆土。但你却在金銮大殿上故作狂野的丑态,敢于藐视至高无上的皇权,敢于与老天试比高。你装酒疯,撒酒疯,骗的力士为你脱靴,贵妃为你捧砚,御史为你调羹。你嘲尽了天下豪贵,你阅尽了无数风流。

  你,在整个五千年的史册中,在整个文人中,你最牛。你的诗篇酒量牛,你的文人傲气,文人骨气牛,你的藐视牛,你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风流潇洒。你的侠客的范儿;你的道客的范儿;你的佩剑舞剑的范儿;你的诗情画意写尽天地山川河流的范儿;更重要的是你的如同脱了缰绳的野马不羁的范儿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你是从边塞随着汗血马一同卷来的一股劲风,整个盛唐的一页被你的风吹得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是从史册而来并带着一颗文坛的明珠,整个华夏的江山被你的明珠照得光芒万丈长;

  你是从诗梦中过来并携着浓厚的酿酒,整个世间的万物被你的酿酒醉得不知何处是他乡;

  当长安失去往日的壮观;当华清池失去往日的风韵;当霓裳舞曲失去往日的婀娜;当琉璃瓦失去往日的华丽……

  但长安的李白依稀可见,他的诗词垂千古,他的个性还在延续,你的名字将和整个大唐永照千秋万代!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爱国为主题的作文

父爱作文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