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诗意作文800字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诗意人生哲理生活作文

  李白曾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愁情,苏轼也有“多情却被无情恼”的烦闷,但也有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开朗豁达。诗情如此,都是诗人情感的流露,而我们常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有位哲人曾说:“一花的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也有哲人曾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些至理名言,这些人生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清楚的。

  人生处处有诗意,生活处处有哲理。诗意的人生,在于我们用诗意的心情对待,哲理的生活,在于我们用理性的心理洞悉。

  王维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向人们描绘了一幅清静闲淡的隐士生活图,而我们又何尝没有向往过这样的生活:在身心极度疲惫的时候,我们渴望这样闲适的生活,这不是逃避,只是暂时的休息;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充满了他对爱人深切的思念,而沐浴在爱河中的人,也会偶尔吟涌两首情诗给自己的爱人,不是有人说过吗:在爱情中,谁都可以成为诗人。杜甫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重抒发了爱国之情,而我们虽说不必如此沉重,却也都在内心深处饱含着对国土的爱恋。

  ……

  诗中点点滴滴都浸润着生活的滋味,人生中也浸润着诗意。

  有位哲人曾说:“一花一世界”。的确,我们都可以从生活中很微小的地方看到一种哲理,一个奥秘。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可是他不是哲人,他只是从生活中发现了真理,却做出了比哲人更大的贡献。也有哲人曾说:“把你的茶杯倒空,那么你就会快乐。”确实,一个人在生活中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的看法塞满了他人生的茶杯,那么他会活得很累,生活中,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我们都不是哲人。一直都很喜欢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一句话深蕴着对待生活、人生的态度:淡泊、宁静。只有以一颗淡泊宁静的心去对待生活,才会真正懂得生活的含意。能够对生活有如此理性的看法的诸葛亮,他却不是哲人。

  哲理充满着生活的每个逢隙,生活中却无时不在创造哲理。

  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是诗人,也可以是哲人:让诗意的轻风吹润我们的人生,让哲理的阳光浸润我们的生活吧!

生命的诗意作文800字

以诗意的态度发现教育生命之美

  由此,我想了很多。

  在这喧嚣的世界,人们都是那么的浮躁。知识、技巧、手段,是今日教育关注的字眼,学业成绩是目前人们共同的话题,谁有心思真正去关注学生的心灵?谁又在乎学生是一个生命的个体

  即使每节课,老师也要和所有孩子一样,坐定、磨墨、写字、不说一句话。如果有学生忍不住说话了,老师决不能体罚了事,让说话的人自己站到后面去,想好了能不说话就回座,站多久自己决定。长此以往的训练,好习惯就逐渐养成了,不用老师嘱咐,自动站出去自省一番。

  要不然,怎么会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急不得,要不温不火。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静等花开。那种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教育常常是对教育的反动。教育犹如蜗牛散步,只有放松心情、放慢脚步、放长眼光,才能以诗意的态度发现教育生命之美。

用诗意感恩生命

  只要你接受了上天馈赠的时光

  必须天天把手伸进夜晚的镜子

  掸去忧伤烦恼的微尘

  这样睡觉踏实不做噩梦

  岁月是一张巨型拖网

  四季是贪婪的网绳

  如其逃避生命不如挣扎冲刺

  其实我们每一天

  都在用汗水解着日子的网扣

  直起腰杆堂堂正正走路

  生活的哲理

  装满了灵魂的火柴盒

  随便抽出一根用心血划动

  诗意的火苗足够亮堂你的一生

让生命诗意地栖居的作文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写道: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人栖居在大地上。

  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栖居》中这样解释:“如果生活纯属劳累,人还能举目仰望说:我也甘于存在吗?是的,只要善良,这种纯真,尚与人心同在,人就不无欢喜以神性来度量自身。”

  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在滚滚而逝的江水前,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清风徐来的明月之夜,苏子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生命是脆弱的,人生是短暂的。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阴炽盛。生死的无常,欲望的牢笼,让很多人的灵性良心迷蒙在梅雨季节的烟雾中。灵与肉终其一生,不断地争斗与牵绊。

  窗外碧绿的湖水,轻轻的涟漪荡漾在风中。即使告别了春天的阳光,绿树依然郁郁葱葱成长。此刻,反复听着同一首歌,柔婉的歌声在空寂的办公室里回旋,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句歌词:别说话,微笑吧,回头是灿烂的霞。站在楼顶,看远处的高楼林立,马路上流水似的车来车往,天空苍茫,脚下的这片土地,依旧炙手可热。

  终日案牍间劳形,到了周末,总期盼着去僻静的乡野感受原始的风。离开乡土已经二十多年,颓败的老屋也倒了,空荡荡的园子里那棵桂花树也不见了,只有记忆不曾散去。池塘里的荷叶片片如云,绿云间,袅娜的莲花盛开,“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无数的蜻蜓在荷田上飞舞,生活如此静谧美好!庸常日子里的那些琐碎、疲惫和无奈的叹息,在这里统统忘却,眼前只有大自然赐予的美丽与神奇。夏蝉在它的舞台高歌,梧桐枝间,杨树林里,它欢快地唱着,一声声的鸣唤着我的童年,像春雨温润着我落寞的心灵。

  这些日子在看有关教育的论著,对教育,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气息”,教育应该是活的,不应该是死的,它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灵肉交流的活动。

  曾经,我经常对学生说荷尔德林的这句“人,应该诗意地栖居”,我希望他们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但我自己却仍然像那片陷在生活漩涡里的落叶,找不到方向。去年高考前夕,一位女生下晚自习后来到我面前,说想找我聊聊。

  在那个初夏的夜晚,我和她聊了很久,告诉她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哪怕考不上,再来一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等以后回头想想现在的岁月,也是一种幸福。虽然她去年没有考上大学,但是今年她第一时间把考上大学的喜讯告知我,我为她祝福,也为她高兴。

  李镇西老师认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我想如果一个人在付出的时候是幸福的,那么这种教育就是成功的,而如果只追求知识、名次等外在的荣誉,忽略了人最真实的情感,这种教育从长期来看,必然是弊大于利的。

  诗意地栖居,不是说必须生活在桃源深处,隐居在乡林间。诗意地栖居,应该是一种美好的姿态,是要永葆初心的纯真,是要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质朴,无论生活多么繁杂,人生多么纷扰,也不能忽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美好。海角天涯,只要心中有爱,哪里都能开花!

谱写诗意的生命之歌

  在漫漫人生路上行走,如同在黑夜中夜游,总需要有一盏明灯去照亮前方的路,而在人生路上,有那么一堂课曾不经意间点亮了我的生命,至今难以忘怀。

  “叮铃铃……”老师带着充满智慧的眼神走进来,嘴角带笑:“同学们,相信大家都领略过苏轼在《赤壁怀古》里的大气磅礴,也欣赏过《赤壁赋》的幽深渺远,而今天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他的另一部佳作:《定风波》。下面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找自己喜欢的来诵读一下。”

  第一个人站了起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浑厚的声音把我带进了那个雨天。我看到外出游玩的苏东坡,旁人都在疾走,惊慌失措,狼狈不堪。只有他,一个人,手拿竹杖,脚穿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就好像大雨在他面前是静止的一般,悠然自得,十分洒脱。

  第二个人也按捺不住地站了起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微凉的春风将他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在这时相迎。回头望一望走过的风雨,又有什么所谓呢?苏轼在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被贬得苦楚,前途的迷茫,人生的挫折与失意都曾让他产生过幻觉,然而雨后的顿悟帮助他看清了生命的本质,也让他倾荡磊落,潇洒从容,旷达一生。

  第三个人站了起来……

  课堂还在继续,我的思考也从未停止。在后来的路上,总会深刻牢记这堂课,他教会我面对风雨,不逃避,不放弃,不哀伤,谱写诗意的生命之歌。

生命因感悟而富有诗意作文

  人们只有不断地深思,不断地感悟,才能把一天一天的生命流程变得富有诗意。

  ——题记

  “杂草”精神也让人学习

  我家阳台的花盆里,有一株水仙花,阳台上的水仙花总是由我负责管护。水仙花下面总是被清除不尽疯狂生长的野草霸道地挤占着属于她的位置。终于,因为水仙花被杂草的欺凌,我对杂草极生恨意,我毫不留情地把那些杂草先是弄断,接着便是连根拔掉才解恨一系列动作的产生……过了几天,我来为水仙浇水时,又看到一些杂草疯狂的生长起来,我时常呵护的水仙却精神萎靡不振,于是我开始痛恨起娇气的水仙来,对于杂草的疯狂生长的坚韧却不由得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我心里常想:为什么人们精心照料的水仙不像让人忽视的杂草自主而坚韧的生长呢

  由此,我受到启示:生命的精彩,靠的是自主而坚韧的发展,甚至是在别人的忽视与打压中顽强前行,而不是一味地指望着他人的呵护。

  正真的友谊是心灵的靠近

  爷爷逛公园时,偶遇一只受伤的小麻雀,他把它带回家来让我饲养,可这小家伙从来都听不进我的每一句教导的话。一天中午,我给它送饭,发现它正用嘴啄着属于它的笼子,于是,我匆忙把它快要弄开的门又紧紧地系好。可没多长时间,我又发现笼子竟然开了一条儿小缝,它的嘴角上又留着淡淡的血迹。我终于明白,它很讨厌我,它很想逃走。我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于是,我没有征求爷爷的意见,擅自把它放飞了。

  由此,我得到感悟:无论是人与动物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心不能走近,勉强拉在一起,是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的,与其死死守住,不如让他有一颗自由的心。

  有些谎言是值得珍藏的

  前几天,妈妈生病了,我有些难受。带着几分牵挂,周末我快速跑到家里,想看看我日思梦想的妈妈……可是刚进家门,我就闻到一股菜香味,看见妈妈正忙着做饭的背影,一阵酸楚涌上我的心头,我忙叫妈妈放下手中的活赶快去休息,可妈妈说:“我只是头有点晕,你回来了,妈妈做点你爱吃的给你吃,没关系的,你一到家,妈妈就好了!”妈妈是不是真的好了?我不知道,但此时的我,强忍着泪水,小声对妈妈说:既然这样,你就做吧!

  由此,我想到老师教导我们的话,人生要读懂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对于母亲的所作所为,我读懂了母亲这本心灵之书,源于她对女儿深深的爱,她才变得如此坚强。对于我来说,源于我对母亲的爱,我才强忍着不去揭穿母亲此时的谎言。

  我们的生命是灵动的,但这种灵动离不开精彩的生活做铺垫,面对点点滴滴生活细节,我学会了思考与感悟,因而我的生命是富有诗情画意的生命。

生命美丽而感人的诗意

  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成为一个诗人的渴望,但我有。总是很向往生活中会有诗人笔下的哒哒马蹄,三月柳絮抑或是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我会很努力地把生活诗意,喜欢细细凝望屋檐下滴落的细细水珠,喜欢不急不缓踏着碎步穿过一条窄窄的小巷,然后思索着多年前是否有一个人也在这方砖瓦上走过,他是否在沉思着什么,当时他的心境是不是和我的一样?有着在暖暖日照下的些许感动和对此刻生活的热爱?我们有一天是否会很巧合地在这里不经相遇?这样的心境似乎会让我在现实中有比常人更多的落寞。也许没有人会体会到我内心的深切渴望。在当下,我似乎只有在触景时才会感到诗意的存在。我很喜欢凌晨给我的感觉,天色有点潮湿,环境有点寂静,我独自地在重复生活。这时候的我,总会莫名其妙地想到曾经感动过我的很多镜头,但这些镜头在我的生活中没有亲身经历过,是在阅读或观影时感动过我的镜头。这种时候,我的耳畔总爱响起一些悲伤的旋律。

  我感性过1912。4。14那个夜晚,憧憬过那晚写在在北大西洋海面的爱情故事。我本身不喜欢悲剧的存在,我憎恨它发生在历史和现实的每个角落。但我却不得不承认,悲剧的存在,是很多故事真正地走向经典,走向每个数十年,数百年,数千年,万年,乃至更遥远的时空的听过或读过或偶然想过这个故事的人的内心,他们会因此而唏嘘,因此而慨叹,因此而珍惜……也是很多故事在千百年后永葆着感人情愫的原因吧。有时候真的很想,很想自己能够作为这个故事的见证,当然,我也愿意做这个故事的主角。我想念那个男主角的炙热的拥抱和深情,想念那个女主角的天真的允诺和义无反顾的抉择。当然,我不会否认自己对这个故事的偏爱有很大的因素是:由这个故事改编而成了电影,电影的艺术和商业手法给这个故事增添了不少的浪漫。此外,这部电影是由我本人非常喜爱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来演绎的。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这个故事本身符合我对诗意的审美。

  可能我对诗意的理解是经不起推敲的,也不会很符合大众对于诗意的理解。在我看来,那种很感人,值得自己付出所有来换取拥有的情感是我的诗意。而假如我能让我的读者或听众也拥有感动的话,那么,我也就是一个诗人了。其实,有很多故事的确不那么美丽却感动了我。那种言情的小说,有的真的写得很苍白,但却有感动我的能力,他们里我的生活很远,但我并不喜欢追求没有生活气息的诗意。因此,读来读去,记忆也没有因此而停留,这样的没有真正的诗意一说。

  诗意的景或人或故事总会让人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一棵经年的古柏,一个懂得的人,一段穿越千年,破空而来的故事都具有诗意的。因为他们总会给我们生命最初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是似水柔情,却也可以是野蛮。野蛮的味道不一定是恶臭的,可以是醉人;野蛮的爱不一定是霸道的占有,可以是对爱的含泪肯定;野蛮的诗意不一定就没有感动与美丽。其实这也是我对《呼啸山庄》的一中情感偏爱。基于这种偏爱,我更喜欢英格兰的那种诗意,不像中国的传统诗意。曾有人说英国人阴暗,我本身并不了解。我只是对它有钟爱,从英国的景到英国的人到英国的文,无一遗漏。我还不知道英国的诗意,只知道它的古老。但本着这种喜爱,我会去找寻的。

  我对诗意的体验不会只是一篇文章,我用一生去体会,无怨无悔。坐在写字台前打完这篇文章,感受着窗外8月的火辣阳光,我的内心却诡异般充满着温馨。生命很短,日子很短,我要走的路却很长,我要的体验也很长。我从17岁的这个起点开始,可能会经历很多的风雨险阻,可能以后的我不再年轻,没有现在对生命的热情冲动,我可能会被生活折磨得心力交瘁,可能会嘲笑自己追求的如此虚无。但我知道,等到我临终的时候,再想起我曾经有过的诗意,我会不舍和感谢。

  我有一个诗人的渴望。

诗意的生命

  我家里养了两盆小花,粉嫩粉嫩的,十分惹人喜爱。风来的时候,它们随意摇摆自己的身体,宛若优美动人的华尔兹。

  但是,它们的生命比我们要苦得多。从小,它们不像我们那样有亲人在我们身边呵护自己,阳光和雨露是它们的朋友,但它们转瞬即逝;它们不能再学校里受到良好的教育,却在风吹雨打中学会成长;遇到挫折,没有人告诫它要重新站起来,但生存的本能驱使它坚定信念,努力成长,最终开出芬芳无比的花儿来。

  不过,即使一个人的生命再苦,我们也要勇敢地活下去,找寻属于自己的生命绿洲。

  一个人,可以抛弃金钱、荣誉和掌声,但决不能放弃尊严,轻视生命。人活着,不是为别人而活,不总是看别人的脸色去做事情,生命的姿态完全由自我来创造。

  于是我们看到,莲创造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纯洁的生命,李清照创造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不朽的生命,鲁迅还创造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的生命。但又令人遗憾的是,屈原才华横溢,却投身汩罗江,没能使生命散发出最璀璨的光辉;诗人海子忧伤绝望,将自己花开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之上……

  这几天,气温骤然下降,等到今天我打开窗才猛然发现小花已经被恶劣的天气摧残了好几天,花瓣散落在泥土上。我赶紧把它转移到温暖的房里,又给它浇了点水,心里既焦急又愧疚。不过好在抢救得及时,加上它的生命力顽强,没过多久,它又渐渐恢复了生机。虽没有开花,但我好像已经闻到一阵芳香,飘满心房。

  不幸没能摧残它坚韧的生命,它的生命因此而显现出更美的姿态。

诗意生命作文

  花季雨季的我们正在长大,犹如朝阳,有理想,有活力。但是,人生的道路崎岖漫长,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平坦。只有努力进取,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才能使生命充满诗意。

  生命如四季,有春夏秋冬;生命如歌曲,有回旋起伏;生命如文章,有开头结尾;生命如园林,有曲径通幽;生命像一条河,在时空的河床上流淌;生命是一首诗,隽永,深沉;生命是飞翔的风筝,是水中的小船,线和舵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一个秋天阴薄的午后,我推开窗,不觉之中望着桑树林,那一片曾经翠色欲滴的树林。我矗立很久,茫然地注视着,没有了翩翩的粉蝶,没有了嗡嗡的蜜蜂,没有了唧唧的鸟儿,只有着光秃秃的树芽在风中瑟缩着,和那落了的黄叶在风中纷纷飞飞,飘飘悠悠着,满满地落了一地。深深地吸一口气,林子里却没有了浓郁的香气,秋风中,只有那落叶腐烂的气味和夹带着些泥土的气息已阵阵地向你扑来。风儿更紧的时候,我站在屋里静静地谛听着——仿佛是远处传来的秋日的私语,有仿佛是谁在耳边的低语。一个又一个有关它们生命的片断正浮现着。

  那应该是去年的冬天吧。正当寒风凛冽雪花飞扬的时候,透过光秃秃的桑树枝,一个个幼小而坚强的小生命却在默默地储蓄着养料,储蓄力量。不断的在逆境中打造自己,待到来年料峭的春风中,便冲破重重的阻力,探出枝头,好奇地看着外面奇妙的世界。这一抹抹嫩绿的新芽,也为这寒意尚未消尽的早春增添了一份色彩,一份生气。

  多么顽强而又高尚的小生命啊!

  我明白了,一片叶子,由于无比热爱自己的生命,而又乐于奉献,因此,它生长的每一个过程都有意义,都有价值。就算是落叶的萧萧也显得是那么的至关重要,正是这片片的黄叶,换来了整棵大树的生机,又何止是这片片的桑叶呢?透过树林,我望着远处的,近处的天亩或荒地,那儿正有更多的秋草,更多的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在为了来年的希望而牺牲自己,变黄变枯,最后消融于大地之中。既然这样,秋就应该是个准备收获的季节,准备奉献,就收获繁荣;准备今天就收获明天,而又有什么悲凉、萧索、静寂可言呢?我的“秋上心头化为愁”不也是一种无谓的伤感,一种幼稚的哀叹吗

  想起冼星海说的一句话:每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先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的道乐观和自信。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诗意

  曾有人在野外沽酒,平生寂寥,所伴之物不过一间简陋的草棚,酒香随山冈飘出十余里地,常引得劳累奔波的旅人坐下小憩片刻,用几个闲钱换上几碗美酒,美哉!豪放意起,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对饮高歌,在日薄西山之时,一边收拾摊位,一边欣赏这一天之中最后的美景。

  这般诗意的生活,大概是古往今来贤者所热烈追求的吧。王维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不过为避开红尘纷扰,寻求生活的诗意;李白游历山水,欲揽青天之明月,不过生性浪漫,想要抓住天地间的一份灵动。

  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永无止境的欲望蒙住了我们的双眼,平庸却装饰了我们的品格,我们再也没能注意到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诗意。

  那层出不穷的小说占据了我们闲暇的时光,那无休止的选秀节目吸引了我们曾乐山乐水的双眼,那随着血液流传到我们身上的诗意被我们束之高阁,不知道在哪次心灵的洗礼后才能被我们重新拾起。

  孤独的清泉在月光陪伴下寂寞地流向远方,静寂的松林在风的安抚下发出无奈的叹息,清晨白莲上的露珠只能随着候鸟飞向远方。再也没了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也没了昨夜西风凋碧树后的高楼,我们失了那份不可或缺的诗意,我们失了那份对美的追求。

  还记得晏殊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也记得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但现在又有多少人能注意到这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美丽?又有多少人愿意放下浮躁去感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诗意

  人们害怕“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伤,害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遗憾,害怕“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缺陷。所以人们放弃了他们的美丽,他们没有看到的是“只有香如故”坚忍不拔,没有看到黄昏向晚的美景,没有看到梅雪互补的娉婷。

  其实诗意只是一种生活态度,放下一时得失,让娴静淡泊的灵魂栖息在我们的生命。如果摒弃生活的浮躁,你会发觉到“空山”的灵动,“竹喧”的闲时,“莲动”的优雅,会发觉世间万物都怀着一份诗意,一份豁达。

  我愿从江南走过,看空蒙山色,采一朵娇美的莲花,怀着美丽的心愿去感受生命中那不可或缺的诗意。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活动的作文

生命作文800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