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三顾茅庐课文笔记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三顾茅庐读后感

  官渡之战后,刘备逃到了荆州,投奔了刘表,刘表给他拨了点人马,让他屯兵在新野。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还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谋士。一天,他访察到有位号水镜先生的名士司马徽,便去拜访。司马徽告诉刘备这一带有卧龙、凤雏二人,卧龙叫诸葛亮,凤雏叫庞统,都在襄阳附近。回到新野,有人报知一个读书人来见。这个人叫徐庶。但之后徐庶被-迫离开刘备。刘备就去按水镜先生和徐庶指的地方去找卧龙。但是前两次不巧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去找时,诸葛亮正在休息,刘备在门外等了好几个时辰,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终于刘备的真诚打动了诸葛亮,他跟着刘备下了山,帮刘备建立了蜀国。

  刘备可真是一个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好君主啊!

九年级三顾茅庐课文笔记

《三顾茅庐》读后感

  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为人诚恳,曾三顾茅庐请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第一次拜访他时,他的童子说他出去了。第二次诸葛亮又不在,只见得他的朋友。第三次去时,鹅毛大雪,张飞不肯愿道:“一界村夫,何必哥哥亲自去,把他绑来!”刘备责怪张飞太鲁莽。去时,诸葛亮正午睡,刘备等在门口,诸葛亮午睡后请他进屋,却不肯答应去做军师,刘备哀求道:“天下大乱,四方云拢,求您帮忙!”诸葛亮被其感动,终于答应了。

  这个故事让我不得不敬佩刘备,他为人多么的诚恳,十分谦逊有礼,而且前两次去拜见诸葛亮却没见到人,并不灰心,在鹅毛大雪中还去邀请他,谁能做到?张飞的不礼貌更能衬托出刘备的谦逊有礼,虽是皇帝,却没半点架子。即使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也不打扰他,而在大雪中等候,可见十分有诚意,这样的人,诸葛亮怎么不被感动呢,想必他必能成大业,诸葛亮待他当然也要十分礼貌,而且答应了他的要求。刘备的谦逊有礼、待人诚恳,不怕困难的品质令人敬佩,我要向他学习!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跟刘备一样。我看见有人去借橡皮时,夺过橡皮就走人,一点也不在乎别人的意愿,十分不礼貌,这样的人当然不讨人喜欢,谁还会借他橡皮呢!他还摆架子,别人不借他就放弃,并等着那人,喊道:“切,一破橡皮,谁稀罕!”这位同学跟刘备简直是天壤之别,得到的结果当然也不一样!

  刘备因有礼才请到诸葛亮,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他学习!

三顾茅庐优秀读后感

  “要是刘备没有来呢?”读了《三顾茅庐》,在赞叹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的同时,我又不免为诸葛亮担心。公元207年,刘备被曹操追杀,屯兵新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冒着严寒两次拜访他,但都被拒之门外。第三次终于见面了,并坚决邀请他出山。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值得庆幸的是刘备终于第三次来拜访了。否则,中国的历史上是否还会记下“诸葛孔明”这个名字呢

  诸葛亮是幸运的,他终于等到了刘备。使他的才华得以发挥,成为一代风流人物,没有被埋没于草庐中。但是,世界上又能有几个刘备呢?又有多少人能像诸葛亮这样幸运呢?假如刘备果真没有来,诸葛亮又会怎么样呢?恐怕只能怀着满腹的韬略庸庸碌碌的度过一生,怀着生不逢时的慨叹死去。如此看来,这种等待是多么渺茫,又是多么危险呀!这种等待的做法是不足取的,特别是在今天。

  今天是一个崇尚知识、人才济济的时代。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大都习惯于含而不露,“隐居于草庐中”,既渴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又不敢脱颖而出。其结果常常是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社会则失去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如果毛遂不自荐,他的才能几时能被大家承认呢?而平原君又怎样与楚国达成协议呢?所以我们不能等待“刘备”的到来,过分寄希望于“伯乐”。应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岳阳市黄秀乡有个年轻的党委书记,本是岳阳氮肥厂的后勤干部,在小青年中有“小诸葛”之称。他想:“在厂里,我还派不上大用场。但我不能等待,我要去闯,去干一番事业。”于是他自荐担当任何一个乡的党委书记。岳阳市委批准了。他工作很出色,成了岳阳市的新闻人物,《黄金时代》杂志报道了他的事迹。如果他也像许多人一样在那里等待,那么“刘备”再求贤若渴,识人善任,恐怕也不会发现一个后勤干部具有党委书记的才干。

  诸葛亮等刘备自有他的原因。当时昏君当道,诸葛亮在等圣贤之君。这种等待还是可以理解的。而今天则不同了。今天我们有幸生长在一个充满生机的变革时代,在一个百端待举的用人之秋,为什么还要等待呢?让我们打破旧观念的束缚,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主动进取,去显示自己的才能,让社会对自己做出选择吧!

有志者事竟成—《三顾茅庐》读后感

  最近,我在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内容精彩,情节扣人心弦,人物栩栩如生。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是汉室宗亲,他看到天下大乱,就立下雄心壮志,要统一天下,但苦于没有一个好的军师给他出谋划策。他听说在卧龙冈有一位叫诸葛亮的,才华盖世,就想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二人,连去了两次,都没有见到。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就在台阶下恭恭敬敬地站着等了两个多时辰。最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执着所打动,同意出山。这才有了以后天下三国鼎立的格局。

  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刘备的执着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他的这种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听妈妈说,她小时候曾经自己要求学习小提琴,一开始还兴致勃勃的,但老师每天只让妈妈练习最基础的拉单根弦,对动作要求也特别严格,这样一练就是一个月,妈妈觉得手指疼痛,手臂酸胀,心里就打了退堂鼓,前后只学了半年,就放弃了。直到现在,妈妈想起这件事情,还追悔莫及呢!

  我学习钢琴,也是小时候订下的目标,到现在已经快七年了。老师总是给我布置好听但很难弹的曲子,在练习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困难,有些音总也弹不对,有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不学了。但是妈妈一直鼓励我:“对自己订下的目标应该有执着的追求,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你不能走我的老路啊!”而我看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后,更加懂得了对自己的目标执着追求是多么重要!

三顾茅庐读后心得

  《三国演义》大家都不陌生,它的作者是罗贯中。里面的一个个小故事都流传千古:“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三顾茅庐》讲述了:刘备三次去诸葛亮的茅庐前,想让诸葛亮做自己的军师。前两次诸葛亮军不在家,第三次时,诸葛亮终于被刘备所打动,刘备终于成功地得到了诸葛亮这位足智多谋的军师。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慨万千。刘备不厌其烦的去找诸葛亮,并且不让童子打扰诸葛亮午休,这是多么高尚、谦虚、礼贤下士的品质呀!这让我想到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杨时和刘备的学习精神值得我去学习。以后在学习中,我也要有谦虚好学,不骄不躁的品质。

  我也再一次感受到诸葛亮不谋名利,只求益于百姓的人生观。诸葛亮虽然足智多谋,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他从不骄傲自满。当刘备请他做军师时,他便说:“待成功之日,自当归隐。”体现了他“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精神。他身上这种不慕名利的精神更值得我去学习。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充分的告诉我:做人要有谦虚好学、不慕名利的品质!

《三顾茅庐》读书笔记

  第一缕光射到我眼里,我便被这一缕光惊醒。外面的大公鸡也开始鸣叫,一切都苏醒了。我兴致勃勃地拿起《三国演义》读起来了。

  它讲了东汉末年三国的开始和结束。我读了许多篇目,但让我叹为观止记忆犹新的是《三顾茅庐》这一篇。

  刘备屡屡失败后,遇到司马徽,他告诉刘备:“你虽已有猛将,但唯独缺谋士,你如果能得到卧龙,雏凤其中一人即可得天下。”没多久,一个叫单福的人前来投靠刘备,他帮助了刘备多次打败曹操。曹操见其才华便以他母亲来要挟单福,单福不得不离开刘备。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居住,君主可寻他做军师。”于是刘备便与关羽和张飞一同前往。时间很巧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三次遇到了,刘备在经过重重考验后终于请出了诸葛亮。

  从此故事中,我读到了刘备坚持前去的求贤若渴的精神和在请诸葛亮时的诚心。但我又何尝又这份坚持的信念能?在学校我认真学习;在生活中我报了古筝,跳舞,奥数等等课程,我常常偷懒这不练,那不跳,这些不会算得都去问哥哥,从不好好想想这题我会不会。最终报复来了,跳舞和古筝越来越差,奥数考试也不及格。但我读过了这一篇目,我懂得了坚持。于是我从新开始学习,这些课程也恢复了原来的成绩。

  最后,我想再说一遍,无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坚持,如果不坚持,则可能失去成功。忘着窗外的美景,我暗自开始努力,准备迎接今天的胜利。

《三顾茅庐》读书笔记

  “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我一直坚信着这句话,只因我相信:坚持,是成功的翅膀!

  这篇文章选自《三国演义》。主要是进了刘备兄弟三人请诸葛亮出山打理天下的事。刘备兄弟三次到诸葛亮住处,可是前两次诸葛亮都叫自己的家人说自己外出了。到了第三次,因为诸葛亮在大堂睡觉了,刘备兄弟便在堂下等候,他的三弟张飞等不耐烦了,想冲进去,也刘备拦住了。诸葛亮醒了后,被刘备这种求人做事的诚心诚意打动了,同意出山为刘备打天下,成就了刘备的大业。

  刘备求人做事诚心诚意,不怕山高路远,多次前去拜访,最终一偿所愿。这点是让我最敬佩的。

  有时我也会遇到这种事情。比如说有一次,我和爸爸去送货,早上那一次人家还没有醒来。到了中午我们再去一次,谁知看门的人却生病上医院了。到了第三次手推销,门是开了,可是收货的人去买饭了,过了一会儿,我等不耐烦了,玩东西去了,可是爸爸还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看到爸爸的诚心诚意,我脑海里闪现出刘备三顾茅庐的场面,我马上放弃了玩乐,重新回到客户大门外继续等着等着……最后,收货的人终于把货收了。

  到了现在,《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依然记忆犹新,刘备那种诚心诚意而不怕烦的精神,永远在我的心里。

  有一种信念不畏艰难,有一种执着从不恐慌。男儿心如剑,只为天下舞,一路高歌,飒舞天际。于是乎,今天展翅欲飞的雏鹰必将成为明日叱咤风云的飞鹏。剑再挥兮,不为青春留下遗憾的痕迹。

《三顾茅庐》读书笔记

  上星期,我们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刘备两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就是不见他。后来刘备没有灰心,他没有放弃,通过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访,终于见到诸葛亮,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以后得到三分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通过学习,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任务多么艰巨,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一定会成功。

  另外,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感觉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说明刘备胸怀大志,尊重人才,善于团结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充分发挥大家的长处,努力提高自己,使整个集体充满战斗力。联系到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

  读了《三顾茅庐》,在赞叹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的同时,我又不免为诸葛亮担心。公元207年,刘备被曹操追杀,屯兵新野。徐蔗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冒着严寒两次拜访他,但都被拒之门外。第三次终于见面了,并坚决邀请他出山。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值得庆幸的是刘备终于第三次来拜访了。否则,中国的历史上是否还会记下“诸葛孔明”这个名字。

  诸葛亮是幸运的,他终于等到了刘备。使他的才华得以发挥,成为一代风流人物,没有被埋没于草庐中。但是,世界上又能有几个刘备呢?又有多少人能像诸葛亮这样幸运呢?假如刘备果真没有来,诸葛亮又会怎么样呢?恐怕只能怀着满腹的韬略庸庸碌碌的度过一生,怀着生不逢时的概叹死去。

《三顾茅庐》读书笔记

  这篇文章写了刘备求贤若渴,听说卧龙庄有一位诸葛先生有大谋略,马上准备好了礼物想要前去拜访,不料司马微前来,刘备招待了司马微,没去成卧龙庄,第二次,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和随从来到庄前,下马上前轻敲柴门,一个童子迎了出来,童子说:“诸葛先生今日不在家。”他们只好悲伤地回去了。

  第三次,刘备找了个好日子,又去找诸葛亮,关羽和张飞不高兴了,关羽说:“想那诸葛亮徒有虚名,故不敢相见。”张飞说:“今天哥哥不须要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根麻绳抓他来。”

  刘备一听,很生产,不要张飞同往,张飞急了,一定要一同前去,刘备禁告他不要失礼,他们半路遇到了诸葛均,就问他诸葛亮在干什么,诸葛均回答说诸葛亮在睡觉,于是刘备命众人等候,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来出门迎接,刘备与诸葛谈论天下大事,感叹诸葛亮才智,请诸葛出来帮助他,诸葛亮见刘备礼贤下士,当即答充。

  诸葛亮隐居在荒僻的卧龙岗,心怀天下等待合适的机会报效国家,一番三分天下的见解,令刘备茅塞顿开,三请诸葛成就一段佳话,机会与成功总是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三顾茅庐

  C、当时情况怎样

  D、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3、交流

  (设计说明:对题目质疑养成思考习惯,便于阅读时迅速抓住文章主旨,带着思考察觉读文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让我们再认真读读这个故事。在读故事之前,为了把故事读好,老师建议大家先把课后生字读读熟,再去读课文。自由的读课文时把那些你认为最难读好的地方,反复读,力气要花在刀口上。

  2、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2)课题叫“三顾茅庐”第一小节就交代了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他拜访诸葛亮的目的是——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认真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故事背景

  A、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孙权在江东建立了基业,刘备忙忙碌碌几十年,将不过关张赵云,文不过孙乾简雍,依附刘表栖身却总遭刘表身边人排挤,刘备急需一位诸葛亮这样的大才辅佐。

  B、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刘表割荆州给刘备镇守,曹操有意攻打荆州,派曹仁设下乌龙八卦阵,刘备派关羽前去攻破,结果失败。回来后经徐庶指点,识破阵法缺陷。关羽带一百精兵前去,不伤一兵一卒,得胜归来。曹操闻得徐庶的才智,又知他是出名的孝子,于是设计把徐庶拉拢到身边为自己谋事。徐庶无奈母亲被曹操所挟,在去曹营之前,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3)齐读第自然段

  (设计说明:介绍故事背景的目的有二: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二,激发学生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3、第二自然段

  (1)这样的形式下,刘备是多么需要一位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啊!所以,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重点写了第三次拜访。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我们换一种形式读。前一课我们学习了独幕剧《公礼仪休拒收礼物》,请以四人为一小组把第二自然段改成独幕剧来读。

  (此设计前提:先教授课文《公礼仪休拒收礼物》)

  (2)准备、表演

  预设:一个学生负责舞台说明其余三人分别饰演关羽、张飞、刘备。其中舞台说明中人物神态、动作学生想像配合表演,关羽语言由教师补充《三国演义》中原文:“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谒”读ye,意:进见地位或辈分比较高的人。)

  (3)刘备是个怎样的人?从他的语言中去找。尊重人才。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仍是教学重点,但中年级的学生对第一课时传统的指读、赛读、齐读等教学方式很熟悉,兴趣不再浓厚。我根据这一自然段的具体内容指导学生以编演独幕剧的方式来读这一自然段,能达到三方面的效果。一,形式新颖,学生兴致高昂,积极参与。二,不但能进行课文朗读的训练,而且需要学生在适当部位展开适当想象,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思维。三,本册教材学生需要掌握一种新文体—即独幕剧,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得更好。)

  4、第三自然段

  (1)诸葛亮住在隆中。那里的景色怎么样呢?请一个同学来读“他们来到隆中……景色秀丽宜人。”

  (2)指导理解:“蜿蜒”都是虫字旁,表示像虫一样弯弯曲曲。“起伏”有高有低。

  (3)《三国演义》里这个山冈叫卧龙冈,一是因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二是因为卧龙冈有一条卧龙就是——诸葛亮。

  (4)大家看,这里有疏疏朗朗的松林,有潺潺的清溪,有青翠欲滴的竹林,这些景物都让你感觉怎么样?清新、高雅、舒服……

  (5)是呀,这就叫秀丽宜人。请同学们再去美美地读读。

  (6)下面这部分就具体写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过程,同学们不知道注意了没有,课文下面有一条注释:根据《三国演义》有关内容改写,大家想了解小说《三国演义》是怎么记叙描写下面的场景的么

  出示: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

  (7)请同学们把这段通读一遍,再对照课文读,可以相互讨论,弄明白一点,就站起来交流一点。

  预设:

  A、“扣”敲的意思。还记得《游园不值》中的“小扣柴扉久不开”么

  B、“昼寝”就是睡午觉。“昼”指白天。

  C、“徐步而入”指轻轻地走进去。(表演)

  D、“分付”古时候可以不加口字旁。

  (8)谁知道一个时辰是多久?两个小时。

  (9)“拱立阶下”在课文里改成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你看“恭”字,在书写时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不要写错

  对!下面一边是一点,一边是两点。其实这是心字的变体。请大家在课后田字格里描红。注意撇捺在字的中部如同鸟翅,要舒展。(结合练习3中写好钢笔字撇捺在字的中部的内容教学。)

  (设计说明: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上,我一分为二。先带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关注内容来学习景色描写部分。再引入《三国演义》原文,指导学生对照原文阅读、合作探究学习后半部分刘备等候到见着诸葛亮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拓宽视野、接触文言,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激发其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5、第四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2)我们来看这一自然段中的成语。“群雄纷争”还记得上课开始的时候有同学介绍的故事背景吗?曹操统一北方,孙权据有江东,你还知道哪些吗

  对!这就叫“群雄纷争”。再读。

  (3)“茅塞顿开”,“塞”是一个多音字,读se,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组个词。刚刚我们说“茅”就是指茅草,我们看看字面,想想是什么意思

  是呀,茅草堵住了思想,一拿掉,就——开阔了,就像——拨

  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一起读——茅塞顿开。你有没有茅塞顿开的时候?造个句。

  (4)这一自然段中还藏着一个成语,“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就是拨云见天(日)。意思和茅塞顿开差不多。

  (5)请女同学一起读这一段。

  (设计说明:这一自然段内容比较简单,我指导学生从音形意三个角度理解重点字词,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6、第五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读第五自然段。

  (2)哎呀!刘备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换成成语就是——如鱼得水。

  (3)请男同学一起读这一段。

  (设计说明:我带领学生通过简单地读课文和理解重点语句学习这一自然段,给下节课的教学留下充分的空间。)

  (三)总结课文,延伸拓展

  1、今天,我们读了《三顾茅庐》这个精彩的故事,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得也很棒。我们知道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读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做三件事。

  一,围绕问题“刘备三顾茅庐体现了他对人才的尊重。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尊重?”去进行第二课时的预习。

  二,比较阅读课文和原著,用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把你的理解和困惑进行注释、标记。

  三、利用课余时间读《三国演义》,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故事。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三顾茅庐批注笔记

初中语文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