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礼四仪 内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身边的八礼四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人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所谓“八礼四仪”就是指: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但现实生活中能做到“八礼四仪”还真是不容易!下面就让我来说一说身边的“礼仪陋习”吧!

  某个周末我和爸爸一起出去购物,路上看到一个年青人走路一会儿偏东,一会儿偏西,走路走的像s形,把本来就不是太宽敞的人行道几乎全都占为他一个人所有。爸爸说:“看,这个人走路的样子太不好了,你可不能像他那样,行走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一个人一定要有‘行走之礼’”!

  有一次我们全家去亲戚家吃饭,大家才刚入座,其中一小孩就拿起筷子把一盆自己喜欢吃的菜夹了一大半到自己的碗里,在座的几位年长的长辈都说这小孩太不懂规矩了,而妈妈却对我说:“其实这小孩不懂‘餐饮之礼!’”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去年我们看到的一则新闻:去年暑假新闻上突然报道一则关于一名中国公民在游览埃及时,在金字塔上乱涂乱画!记得当时听到这则新闻时,耳边听到的都是愤怒的声音,我同时也觉得身边所有人都在骂这位不自觉的公民,为他的行为感到羞耻,他的言行举止不仅丢了自己的脸,也丢了中国人的脸,他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也让外国人觉得中国人没有素质。其实他这是不懂得“游览之礼”!

  当然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举不胜举的一些陋习,说到底懂得礼仪的人会得到人尊重,让人喜欢你;相反不懂礼仪只会让人不想接近你,你将会失去朋友。众所周知2014年8月份,青奥会要在南京举办,作为东道主的我们要把南京人优良的礼仪品德展示给全世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

八礼四仪 内容

谈八礼四仪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懂得了这些意思。但是,许许多多的未成年人们,听到了“八礼四仪”这个词都觉着很陌生。下面就听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吧。

  所谓的“八礼”就是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行走之礼、待人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四礼”主要是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要为其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质。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不去注意这些小细节的话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下面我就为大家举几个事例。

  徐州某一中学的学生,因不懂得言谈之礼,再加上他爸爸工作压力太大,有一次,他的爸爸喝多了酒,回家来说了他几句,那个学生就对他的爸爸破口大骂,在后面的几天里,他的爸爸天天在外喝闷酒,最后导致突发心脏病,当场死亡。

  北京某一面馆里,因有一个不懂得餐饮之礼,在对面有人的情况下,随便吐痰,不小心把口水溅到了另一个人的碗里,再加上另一个人不懂得言行之礼,两个人开始了殴打,最后,有一个人当场死亡,另一个人被法院判刑有期徒刑10年。

  通过了这两个事例,想必大家都知道遵守“八礼四仪”的重要性了吧!所以请大家以后要严格遵守,不要再明知故犯了!

践行八礼四仪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讲文明,懂礼仪,做践行“八礼四仪”的小先锋。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教育,很多同学谈起来文明礼仪都滔滔不绝。但调查显示:有60%的小学生并不真正掌握该年龄段应该掌握的文明礼仪要求,不少孩子在校表现好,在家里和社会上表现却不好。

  餐饮、游览、观赏、仪表、行走、言谈、待人、仪式这八礼当中,我认为践行游览之礼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在一些旅游景点,游客大声喧哗、践踏草坪、攀爬文物、乱涂乱画、乱丢垃圾等现象还屡见不鲜。那个在埃及神庙三千年前的浮雕上留字的学生更是把中国人的脸丢到了国门之外,真令人无地自容。“中国式不文明”难道要一直成为中国人心中一个永远的痛吗

  好在现在中国人的文明素养正在逐渐提高。公交车让座、自觉排队、尊重他人的行为每天都在层出不穷。文明让你举止文雅,文明为你赢得掌声。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讲文明、懂礼仪的民族基因。在当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做践行“八礼四仪”的小先锋,并用小手拉大手,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文明、越来越进步!

八礼四仪

  所谓八礼四仪,“八礼”为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四仪”主要是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要为其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一天下午,突然妈妈告诉我,大姨请我们去吃酒席,因为我有一个亲戚十岁了,要庆祝一下,在此之前我把自己出装的整整洁洁,吃酒席时,不狼吐虎咽,不说脏话,待人情切,不乱奔跑,不乱摸东西,尽量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吃完酒席后,大家都说我今天活像一位小绅士,我心里非常高兴。

  让我们携手起来,让礼仪之花开满大地,让文明永远在我们的行动和心中!

2020关于八礼四仪手抄报内容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拥有“礼”“仪”,而这两个字又代表什么意思呢?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礼仪。你是小学生,就要有待人之礼,尊重师长、友爱伙伴,进行入学仪式和成长仪式;你是游客,就要有游览之礼,爱护环境、遵守秩序;你是公民,就要有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进行青春仪式和成人仪式……总之,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礼仪。

  什么是“八礼四仪”呢?八礼就是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礼仪之礼。而四仪就是在7岁、10岁、14岁、18岁所举行的仪式: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

  你一定走过斑马线吧!在生活中,有些人经常不愿意等那几秒的红灯,而横穿马路,他们就没有行走之礼,所谓的行走之礼便是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这十六个字虽然短,但是却说中了要点,我们必须遵守上面所写的内容。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回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车了,人们依旧各玩各的,有的低着头,默默无闻、有的兴致勃勃的玩着手机、还有的看了一眼就像没看到一样……老人扶着车子,一只手还扶着腰,头上的汗水从瘦弱的脸颊旁滑落下来,大口的喘着粗气,银白色的头发凌乱起来,她还不时的坐在公交车的台阶上歇歇,看了让人心中充满了辛酸,就这样直至老人下车……我还记得有一篇报道:一位小女孩放学后坐公交车,虽然累但是依然给老人让座。

  连一位小姑娘都拥有行走之礼,那那些大人们呢?他们不是应该做好榜样吗?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人们,而不是乐于助人、主动让座的人们,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让社会充满友爱!

  可见,社会中充满礼仪,你所做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是礼仪,我们必须遵守八礼四仪,不能让中国“失”去礼仪,我们也应该牢记这些口诀,时刻提醒着自己,我们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让城市变得更“礼仪”!

八礼四仪手抄报内容

  结合“八礼”,每月各班还要评出一位礼仪之星。同学们在听了评比介绍后,纷纷表示要争做“礼仪之星”,最后还和辅导员一起念起了儿歌“快乐小马八礼四仪在行动”:马年到,马儿乐,快乐小马在行动。“八礼四仪”牢记心,用餐时要节俭,游览时要守公德,观赏时要礼貌,仪表大方又得体,行走礼要让三先,待人友爱又宽容,我是文明小甜美。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把这一规范推行开来,我想,一个个守礼有德的中国孩子模样会渐渐清晰。到那时,坐时男生不跷二郎腿,女生并拢膝盖;等候家人一起吃饭;不打听不泄露别人隐私;春节向师长拜年;采取合理方式帮助老人……我期盼这一天的到来。礼仪教育,为共和国道德大厦奠基。愿学校认真教学、学生认真学习,将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守礼有德之人。

  爱善诚勤俭美(八礼四仪儿歌)

  中华是古国,文明五千年。

  炎黄是先祖,一脉代代传。

  勤俭是传统,诚善爱同源。

  伟大中国梦,赖我美少年。

关于八礼四仪手抄报内容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八礼四仪主要内容

  仪表之礼

  目标: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具体规范:

  1.勤洗头、洗澡,头发、身体无异味。

  2.指甲里无污垢。

  3.不当众挖鼻孔、掏耳朵。

  4.勤换衣服、鞋袜,保持仪表整洁。

  5.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

  6.保持书包和个人物品整洁。

  7.公共场合不脱鞋。

  8.站立时抬头挺胸。

  餐饮之礼

  目标: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具体规范:

  1.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

  2.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

  3.等候家人一起吃饭。

  4.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

  言谈之礼

  目标: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具体规范:

  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2.接听电话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电话。

  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4.在校园和公共场所讲普通话。

  5.不说脏话谎话。

  待人之礼

  目标: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具体规范:

  1.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表示祝福。

  2.尊重老师劳动,上课认真听讲。

  3.遇人面带微笑。

  4.进别人房间先敲门,得到应允再进入。

  5.用他人的东西,应先征得他人同意,

  用后及时归还并致谢。

  6.用零花钱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行走之礼

  目标: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具体规范:

  1.认识交通标识,遵守交通规则。

  2.上学放学时走规定路线。

  3.乘车有序排队,不拥挤、不插队。

  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上跑、不下跳,不并排前行,不推挤他人。

  5.乘自动扶梯靠右站立,空出左侧通道。

  6.不乱按电梯的按钮。

  观赏之礼

  目标: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具体规范:

  1.提前入场,对号入座。

  2.不随意走动,不高声讲话。

  3.瓜皮果壳放入垃圾袋,自觉带离场馆或送入垃圾箱中。

  4.不站立和在通道观看。

  5.观看结束有序离场,不拥堵通道、出口。

  游览之礼

  目标: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具体规范:

  1.便后及时冲水,不随地大小便。

  2.不触摸文物,在景物上不画写、不划刻。

  3.不追、捉、打、喂动物。

  4.不攀爬景区设施。

  5.带走自己产生的所有垃圾。

  仪式之礼

  目标: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具体规范:

  1.升国旗时脱帽、注视国旗行队礼,唱国歌声音响亮。

  2.参加入学仪式、成长仪式、入队仪式、毕业仪式等活动时,着装整洁,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或队徽。

  3.仪式活动中按规行礼,肃立倾听,不随意交流、走动。

  4.春节向师长拜年。

  5.清明祭扫不穿鲜艳衣服。

  13-15岁(初中阶段)

  仪表之礼

  目标: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具体规范:

  1.不染发,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2.公共场合着装得体,不穿背心、拖鞋。

  3.不佩戴项链、耳环(钉)、戒指等饰物。

  4.坐时男生不跷二郎腿,女生并拢膝盖。

  5.走路不勾肩搭背。

  餐饮之礼

  目标: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具体规范:

  1.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大声喧哗。

  2.适量盛取食物,不剩饭、不剩菜。

  3.就餐时保持餐桌、地面整洁。

  4.在学校食堂用餐后,主动整理归放餐具。

  言谈之礼

  目标: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具体规范

  1.与人交谈时目视对方,不东张西望。

  2.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3.不强迫别人回答不愿意说的问题。

  4.讲话音量、语速适中,让别人听得清楚。

  待人之礼

  目标: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具体规范

  1.客人来访,热情相待,出门迎送。

  2.不在休息时间拜访他人、给别人打电话。

  3.不对老师、同学的相貌和衣着评头论足。

  4.不顶撞家长、老师。

  5.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行走之礼

  目标: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具体规范

  1.步行走人行道,骑车走慢车道。

  2.骑自行车进出校园大门要推行。

  3.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让路。

  4.不翻越交通隔离护栏。

  5.不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吃东西。

  6.热心为他人指路。

  观赏之礼

  目标: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具体规范:

  1.观看演出,尊重演员劳动,在合适时机鼓掌喝彩。

  2.不爆粗口,不喝倒彩。

  3.未经允许不随意拍照摄像。

  4.观看时取下帽子,尽量降低身体重心,不影响后排观众观看。

  5.无特殊情况不提前退场,确需退场,在演出节目间隙离开。

  游览之礼

  目标: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具体规范:

  1.吐痰和口香糖用纸巾包好丢入垃圾箱。

  2.在景区长椅上不躺卧,不用物品占座。

  3.排队等候留意1米线。

  4.在不允许拍照的地方不拍照,在有关闭闪光灯标志的地方自觉关闭闪光灯。

  仪式之礼

  目标: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具体规范:

  1.参加青春仪式、入团仪式、毕业仪式等活动时,着装整洁,共青团员戴团徽。

  2.重阳节问候家中老人,参加敬老活动。

  四仪主要内容:

  “四仪”主要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7岁:入学仪式

  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入学礼,古称“开笔礼”,俗称“破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是人生四大礼的首次大礼,具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

  时间:9月初对象:小学一年级新生

  求学路上让人终身难忘的精彩第一课,不求与传统的开笔礼“形似”,以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和家长参与为主要形式,通过开展让儿童耳目一新的仪式活动,使孩子在浓厚的氛围中似懂非懂间感受热爱学习、感恩父母、尊敬师长的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从懵懂幼童向小学生的角色转变。

  10岁:成长仪式

  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0岁,是儿童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迈进的一个时间节点,同时,也是儿童成长的一大转折点,是人生的里程碑。十岁,意味着长大,意味着拥有一份理想和责任。

  时间:六一前后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成长路上的关键一课,以体会成长快乐为切入点,让孩子懂得感恩,明确肩负的责任,并初步树立人生理想,进一步确立角色意识。

  14岁:青春仪式

  要让初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14岁是迈向青春的年龄,是少年步入青年的重要转折点,是成长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从法律上讲,14岁的少年也负有相对刑事责 任。团中央在全国组织开展了14岁集体生日活动。

  时间:五四前后对象:初一或初二学生

  成才轨迹中的难忘瞬间。这一天,孩子将摘掉红领巾,告别童年时代;这一天,孩子唱着团歌,步入青春的大门。梦想、进取、创造、拼搏、感恩、责任、立志成为青春礼的主题词。

  18岁:成人仪式

  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冠者礼之始也。”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因此《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18岁,意味着孩子已成为社会公民,意味着社会责任、法律责任。

  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通过直观、生动、鲜活、规范和有情感的仪式活动,培养孩子自尊、自爱、自重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民族立事立功的壮志,为孩子过渡到“成人”角色营造社会期待、社会支持的浓厚氛围,形成终身难忘的教育效应。

八礼四仪从我做起

  中国,一个拥有近14亿“孩子”的母亲。她向她的“邻居”们说:“我的‘孩子’可是非常讲礼仪的!”可事实是否与此相同?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使母亲骄傲?让我们看看以下事例:

  一天,小明和小红在放学的路上,发现一个公共垃圾桶旁有一个纸团,小红立即把它捡了起来。就在这时,一个男孩手里拿着一团废纸,以“投篮”的方式把它扔进垃圾桶。“哎呀!没中!”只见他说了一声捡也不捡,扭头就走。小红看了很是气愤!小明也从书包里拿出了笔和纸。他在上面写道“禁止向垃圾桶外扔垃圾!”这一举动被路人看到了,他们赞叹道:“瞧着孩子,就是有教养!”

  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一幕。一个周三下午,天气不错,我放学回家,一个老爷爷在路边跌倒了,许多路人看一眼就走。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过去了。我坐在公交车里,眼巴巴地看着他,却不能帮他,我感到非常惋惜。那个老人看样子是重病在身,起不来了。过了一会儿,我心中是越来越难受,就在公交车发动机起动时,一个头发凌乱,浑身脏兮兮的流浪汉走到他身边,慢慢地把他扶起来,并把他送到了医院。此时此刻的我,此时此刻的路人,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在此,我想问个简单的问题:扶个老人,有那么难吗

  中国的礼仪是中国人创造的,但为什么中国人做不到自己创造的文化?我想,我们每个人应从自身做起,做好我们“自己的”礼仪。

生活中的八礼四仪

  大家都听说过 孔融让梨 、 程门立雪 的故事吧,之所以被后人广为传颂,是因为这几个故事教育了我们要学会礼仪修养。俗话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它的意思是,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就不能安宁。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的生活、沟通、交流都息息相关,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亡。所以,懂得礼仪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提倡 “八礼四仪”,规范了我们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一次,我乘公交车,一上车便看到两位年轻人在吵架。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个怒气冲冲,面红耳赤,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另一个怒目相视,暴跳如雷,不甘示弱的样子。两位年轻人寸步不让地吵个不停,整个车厢都要爆炸了。身旁的人也在不停地劝阻,但无济于事。看着这场景,我的好心情一下子没有了,相信公交车上的其他人也会感到十分不舒服。

  一个人没有礼仪,就会让人讨厌;那么一个人有礼仪,就会让人感到温暖和愉快。

  礼仪之风渗透在生活中,也渗透校园的每个角落。每天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年级的同学走进校园,弯腰向老师鞠躬,向老师问好;高年级的同学笔直地站立,举手敬礼,目光正视老师;升国旗时,同学们庄严地向国旗敬礼,无比自豪地看着国旗冉冉升起,在空中飘扬;中午吃饭时,大家能对盛汤的叔叔说声:“谢谢”,懂得节约粮食,尽量做到“光盘”……这些小事,都体现了我们的礼仪修养,使我们的同学更友好的相处,校园里洋溢着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

  “八礼四仪”不仅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还要将这种礼节融入到生活中。上学放学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告别;遇到朋友邻居主动问好;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把礼貌用语常挂嘴边,实际行动积极配合。让我们一起学习“八礼四仪”,养成良好的习惯,主动自觉遵守“八礼四仪”,做一个有礼仪、有道德、有文明、有修养的好少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学好初中化学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