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语文七年级下册作文知识点归纳

  1、审题

  审题就是分析文章的题目,弄清题目的意思。审题包括三方面内容(1)找出重点词,有些题目,有一个关键词,也叫“题眼”,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中的“难忘”之类。(2)搞清写作的范围和要求,即时间、地点、人称、数量、内容等限制范围。(3)弄明白是写人的,是记事的,还是状物、写景的。

  2、确定中心

  记叙文总要表达一个思想,说明一个道理或表现某一方面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要正确,对社会上正确的现象加以歌颂,错误的现象给予批评。中心正确,健康是文章的根本,对此必须首先要注意。中心还要求集中,一篇文章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各方面内容都要紧紧围绕中心写。

  3、选择材料

  作文的内容就是材料。写作文要紧扣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或无关的,要少选或不选。所选的材料还要真实、具体,真实就是不凭空编造,不夸大也不缩小。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颖、典型,不落俗套,要能够清楚地反映人或事的特点。

  4、安排结构

  所谓安排文章的结构,指的是文章的材料的组织安排。如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以及怎样开头,结尾,过渡等。文章的材料,常用以下这些方法安排:(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2)按时间顺序;(3)按空间的顺序;(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

  5、列提纲

  提纲,是结文章的总体设计,具体包括:(1)文章的题目;(2)中心思想;(3)写作的顺序;(4)详写,略写的提示。提纲不能太详细,也不能太简单。

  6、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

  常见的开头有:(1)开门见山,直入正题;(2)概括全文,揭示中心;(3)提出问题,引起注意;(4)环境描写,渲染气氛;(5)说明情况,介绍背景;(6)先说结果,倒叙开头。

  结尾的方法有:(1)自然方式结尾;(2)总结式结尾;(3)含蓄式结尾;(4)启发式结尾。

  文章的过渡,应力求自然。

  照应,指的是文章中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最常见的是文章的首尾照应。

  写人物的作文步骤

  1.分析内容,总结人物特点

  通过分析解读时间爱你中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神态以及环境的等来体会人物特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抓关键字、词、句,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还要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等。另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桔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领悟文章的中心。

  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如下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

  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

  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如与别人交谈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诚恳地说:“对不起,老师,我错了。”

  4、心理描写

  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理想,那就可以为此奋斗了!

  5、神态描写

  与外貌描写是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2垂线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观察与猜想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

  5.3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

  5.3.2命题、定理

  5.4平移

  教学活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平面直角坐标系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阅读与思考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7.1.3三角形的稳定性

  信息技术应用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2.2三角形的外角

  阅读与思考

  7.3多变形及其内角和

  阅读与思考

  7.4课题学习镶嵌

  教学活动

  小结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阅读与思考

  *8.4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教学活动

  小结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

  阅读与思考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实验与探究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阅读与思考

  教学活动

  小结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统计调查

  实验与探究

  10.2直方图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教学活动

  小结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2、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文章内容由<99>收集,本站地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教学了最初步的分类整理信息的方法。本单元继续教学统计,重点放在收集信息和整理数据上,教材有以下特点。

  1在随机事件中收集信息。

  例题创设的情境是四名学生围坐在一张方桌的四周,桌上混杂放着正方形、长方形和圆三种图形,且个数都不相同。为了知道三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由一名学生逐个地报各图形的名称,其他学生把图形记下来。

  一年级(上册)统计已经发生的事件里的信息。如大象家来了许多客人,统计客人中各种动物的数量。又如全班学生每人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统计苹果、梨、桃、香蕉、草莓等几种水果各有几人喜欢。在这些事件里,统计的对象——“信息”已经呈现,只是数据尚未知道。只要采用“分类——计数”的方法(即分一分、数一数)就能得到数据。

  本单元教材里的事件或是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如抛圆片,落下时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把圆片抛20次,哪面朝上既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也没有确定的次数。因此,必须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随时收集信息,经过整理才能获得需要的数据。例题没有让学生把桌上的图形直接分类计数,而是通过一名学生逐个地报图形的名称,目的是把其他学生带进随机事件的情境中。

  2突出记录方法的教学。#p#分页标题#e#

  随机事件里的信息往往是陆续出现、稍纵即逝的,随时记录、保存出现的信息才能保障数据正确。例题由一个人报图形名称,其他人作记录,教学收集信息最基本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录,记录方法必定会多样。例题的第二幅情境图是学生独立记录的场景,呈现了三种最常见的记录方法:有人边听边画,听到一个图形的名称就把这个图形画出来,于是画出了一串图形;有人把三种图形分开记录,最上面一行画正方形、中间一行画三角形、下面一行画圆;还有人设计了一张简单表格,把三种图形分类记录,而且使用简单的符号(如画“√”)记录。

  教材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记录方法,评价他人的方法,借鉴比较好的方法。上面的第一种记录,每种图形的个数还得分类数一数才能知道;第二种记录,三种图形的个数已能清楚地看出来了,但边听边画图形还不是最方便的方法;在第三种记录里不仅容易看出各种图形的个数,而且画符号比画图形方便,是较好的记录方法。教材引导学生在“清楚”和“方便”两个方面比较、评价各种记录,对分类用符号记录的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和使用这种记录方法。

  记录信息使用的符号,可以画“√”,也可以画“”或“丨”等。只要学生喜欢并且容易画,都可以。在本单元,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信息。

  3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里获得数据,开展统计活动。

  “想想做做”的三道题在有趣的游戏或简单的调查中开展统计活动,要使用分类画符号记录信息的方法。第1题统计圆片落下时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两张表格。左边一张表格是信息记录表,用画“√”的方法记录圆片各次落下哪一面朝上的情况。右边一张是统计表,填写圆片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第2题了解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第3题统计自己班同学的家庭人口数,都要先进行调查,收集需要的信息,再经过整理加工,获得数据才能填写统计表。调查中收集和记录信息是这两道题的练习重点,体验和初步学会用符号记录信息是练习的主要任务。要让学生独立进行调查、记录等活动。#p#分页标题#e#

  我最敬佩的奥运健儿是中国女排的那些大姐姐们。北京时间8月29日凌晨,在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上演大逆转,最终以3:2战胜俄罗斯勇朵冠军。

  她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管严寒酷暑,每天都坚持训练10几个小时,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摔倒,腿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不是磕破了,就是受伤了,有的甚至摔成了骨折,她们多么刻苦啊!

  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观看了比赛的实况转播,第一局28:30,第二局25:27,由于中国队的失误,在关键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输了前两局。但是,她们没有灰心,怀着反败为胜的信念,争取每一分,第三局25:20,第四局25:23,把比分扳成了2:2平,第五局的更是精彩了,特别是最后一个球,来回4个回合,七号选手最后一个大力扣杀,以15:12拿下了决胜。这也是自1984年后中国女排时隔20年再次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上,登上奥运之巅,为中国代表团拿下第31枚金牌。

  当雄壮的国歌在赛场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非常激动,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此时此刻,我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为祖国争光!

  我最敬佩的奥运健儿是中国女排的那些大姐姐们。北京时间8月29日凌晨,在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上演大逆转,最终以3:2战胜俄罗斯勇朵冠军。

  她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管严寒酷暑,每天都坚持训练10几个小时,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摔倒,腿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不是磕破了,就是受伤了,有的甚至摔成了骨折,她们多么刻苦啊!

  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观看了比赛的实况转播,第一局28:30,第二局25:27,由于中国队的失误,在关键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输了前两局。但是,她们没有灰心,怀着反败为胜的信念,争取每一分,第三局25:20,第四局25:23,把比分扳成了2:2平,第五局的更是精彩了,特别是最后一个球,来回4个回合,七号选手最后一个大力扣杀,以15:12拿下了决胜。这也是自1984年后中国女排时隔20年再次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上,登上奥运之巅,为中国代表团拿下第31枚金牌。

  当雄壮的国歌在赛场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非常激动,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此时此刻,我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为祖国争光!

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1.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写作。

  乘方的结果叫幂,叫底数,叫指数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初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解不等式:

  求不等式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其根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为:(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要点诠释:

  (1)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每个步骤并不一定都要用到,可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

  (2)解不等式应注意:①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同一个数,尤其不要漏乘常数项;②移项时不要忘记变号;③去括号时,若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变号;④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

  在数轴上可以直观地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来,能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它对以后正确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很大帮助。

  要点诠释:

  在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1)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2)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规律方法指导(包括对本部分主要题型、思想、方法的总结)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性质2、3要倍加小心)

  2、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已知不等式的解,只要把这个数代入不等式,然后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就是不等式的解;若不成立,则就不是不等式的解。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不等式变形,最终目的是将原不等式变为或的形式,其一般步骤是:(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这五个步骤根据具体题目,适当选用,合理安排顺序。但要注意,去分母或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时,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时,如果是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果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变形名称具体做法注意事项

  去分母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不含分母的项不能漏乘

  (2)注意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如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

  (3)不等式两边同乘以的数是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去括号根据题意,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去括号均可

  (1)运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

  (2)如果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变号

  移项把含未知数的项都移到不等式的一边(通常是左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式的另一边移项(过桥)变号

  合并同类项把不等式两边的同类项分别合并,把不等式化为或的形式

  合并同类项只是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系数化1在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若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1)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2)不等号改不改变由系数的正负性决定。

  (3)计算顺序:先算数值后定符号

  4、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是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要注意的是“三定”:一是定边界点,二是定方向,三是定空实。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6、常见不等式的基本语言的意义:

  (1),则x是正数; (2),则x是负数;

  (3),则x是非正数; (4),则x是非负数;

  (5),则x大于y; (6),则x小于y;

  (7),则x不小于y; (8),则x不大于y;

  (9)或,则x,y同号;(10)或,则x,y异号;

  (11)x,y都是正数,若,则;若,则;

  (12)x,y都是负数,若,则;若,则

  教学目标:

  1.掌握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知道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2.基本事实是其真实性不加证明的真命题,弄清真命题与定理的区别。

  3.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重点: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内容:

  1.以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证明:

  (1)两只相平行,内错角相等

  (2)两只相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

人教版数学上下册知识点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2.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重要方法:

  (1)认真审题(审题)

  (2)分析已知和未知量

  (3)找一个合适的等量关系

  (4)设一个恰当的未知数

  (5)列出合理的方程(列式)

  (6)解出方程(解题)

  (7)检验

  (8)写出答案(作答)

  一元一次方程牵涉到许多的实际问题,例如工程问题、种植面积问题、比赛比分问题、路程问题,相遇问题、逆流顺流问题、相向问题分段收费问题、盈亏、利润问题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4.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5.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

  二、重点

  正、负数的概念;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除法法则和除法运算。

  三、难点

  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除法法则及商的符号的确定。

  四、知识框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正数:比0大的数叫正数。

  2.负数:比0小的数叫负数。

  3.有理数:

  (1)凡能写成q/p(p,q为整数且p不等于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4.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5.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等价于a+b=0等价于a、b互为相反数。

  6.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7.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8.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a的倒数是1/a;若ab=1等价于a、b互为倒数;若ab=-1等价于a、b互为负倒数。

  9.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10.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1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2.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3.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14.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a/0无意义。

  15.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当n为正偶数时:(-a)n=an或(a-b)n=(b-a)n。

  16.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7.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8.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9.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20.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练习:

  1.若密云水库的水位比标准水位高出3c为+3c某月的水位记录中显示,1日水位为-5c日水位为-1c日水位为+4c则

  A.1日与2日水位相差6c日与3日水位相差1c日与3日水位相差5c均不正确

  2.篮球的质量,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负数,检查的结果如下表:

  最接近标准质量的是_________号篮球;质量最大的篮球比质量最小的篮球重____________克.

  3.判断:1)最小的自然数是1;2)最小的整数是1;3)一个有理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是1;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式的加减是由巨人中考网整理的,供大家参考,下面来看一下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式的加减吧!

  整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在本章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还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二、重点

  单项式及其相关的概念;

  多项式及其相关的概念;

  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三、难点

  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区别多项式的次数和单项式的次数;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6.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7.多项式的排列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多项式的加法: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11.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时注意:

  (1)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就要掌握两个条件:

  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

  (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3)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2.合并同类项步骤:

  (1)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2)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13.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1)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3)只要14.整式的拓展

  整式的乘除:重点是整式的乘除,尤其是其中的乘法公式。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的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不易掌握.因此,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是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时,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另一个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是对多项式的变形,要根据添括号(或去括号)的法则进行。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一般多项式的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除。

  整式四则运算的主要题型有:

  (1)单项式的四则运算

  此类题目多以选择题和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考查单项式的四则运算。

  (2)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运算

  此类题目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技巧性强,其特点为考查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四则运算。

  练习

  1、如图1,若D是AB中点,AB=4,则DB=_____________;

  2、如果∠α=29°35′,那么∠α的余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

  3、如图2,从家A上学时要走近路到学校B,最近的路线为(填序号),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以上“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式的加减”是由巨人中考网整理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的精彩内容请查看巨人中考网。

  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几何图形初步是由巨人中考网整理的,供大家参考,下面来看一下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几何图形初步吧!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一、目标与要求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知识框架

  三、重点

  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员工年度考核评语

关于电焊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