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小故事简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抗疫故事

  每逢大年初一,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一根针也插不进去。而今年却与往年不同,街道上冷冷清清,已经没有了往年热闹的气氛。道路两旁的店铺都关门了,大街上半天都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仿佛是一座孤城。都是因为元月2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起因是有人吃蝙蝠等野味,从而导致病毒在人们之间传播起来。听说这次的病毒并不亚于03年的“非典”,虽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但是一听到就知道是十分可怕的。但是,白衣天使们一个个都无所畏惧,勇敢地冲在前线。

  这次疫情,使今年过年的味道也不一样了。以往,我们一家总是回老家过年,去时姑姑、姑父他们还没有到,只有二爸在家。于是我满怀希望地等待他们的到来,但是到了大年三十他们都没有来,没有了往年的热闹,春节也过得好没意思。我的一位姑父是医生,他得知疫情以后就已经马上奔赴疫区工作。虽说现在都有了手机,无论在多远都可以聊天,但是姑父却很忙,几乎一天都把手机放到别处不随身携带,每次给他打电话或视频时,都显示无法连接、连接超时、对方的手机不在身边或是关机。虽然姑父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我和爸爸、二爸、爷爷、奶奶、姑姑都在每时每刻担心他,怕在疫区感染病毒。有的时候好不容易能打通电话,问姑父:“一切还好吗?”姑父说:“好得很,你们不用操心。”可是我们心里都明白姑父在疫情区是经常要熬夜,工作量非常大。我们为了不打扰他的工作,便改为关注每天的新闻。

  记得之前在手机上看到过一则消息:1月初,玉溪中支办公室主任钟献兵,他刚从县支行调任中支办公室,新型肺炎疫情来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1月18日,他退掉了回家探望父母的车票,从1月19日,他开始了连续30天的高负荷工作。这30天,他坚守着中支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职责,统筹规划落实方案,积极采购应急物资,全面安排风险排查,妥善保障后勤服务;这30天,他坚守着中支办公室主任的职责,尽管白天已经相当疲惫,但还利用夜晚的休息时间完成了玉溪中支2020年工作会议报告,玉溪中支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及金融支持情况等多篇材料的草拟工作。当大家夸赞他时,他却说:“大家平安就好,这是我的职责而已”。

  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他有着84岁的高龄,但在这样人人自危的情况下,他的话语像是一股暖流般流向全国人民的心头。一句“没有什么事,最好别去武汉”,可谁知话音刚落,他就自己坐上了去往武汉的高铁。

  除了我的姑父、钟献兵和钟南山院士,在中国的大地上时时刻刻都也上演着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平凡又伟大的故事常常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不禁感到震惊,但更多的却是伤悲。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一个个用生命佑护生命的“战士”冲在前线,逆向而行!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期待白衣天使们凯旋归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抗疫小故事简短

抗击疫情感人小故事

  不平凡的“警嫂”

  张溪是延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职工,平日里负责药品和一次性医用耗材采购,并负责保障院内医疗用品供应。在这次抗疫“战争”中,她依然肩负着医疗物资供应的重任。

  除此之外,张溪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警嫂。在这个特殊时期,她的爱人同样在岗位值守。因婆婆身患重疾,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托付给自己的母亲。

  大年三十那天孩子突然发烧,张溪暂时离岗去照顾孩子。孩子出院后她第一时间请示领导要求返岗。她深知自己不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她要和自己的同事在疫情面前共进退、同坚守。

抗疫小故事

  在武汉小药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药品仓库,机器人分拣车间一直忙个不停,十几位车间工作人员不断将药品从机器人送来的货架上分拣到不同的筐里,分拣好的药品通过输送线送到合台,合台的工作人员再对药品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便可打包,将它们输送到武汉市内各个药店。

  “我们大概经营了一万五千种医用物资,供应武汉近3600家药店。”武汉小药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仓储经理张亚光说,如今,每周一武汉市的许多药店都会给小药药企业一个主要采购计划,周四药店还会做一次补货计划。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各药店的需求量和需求种类增多,“现在我们仓储里的员工分为两个班次,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八点半是白班,晚上八点半到早晨八点半是夜班。”张亚光说,目前仓储里200多人每天都在轮流上岗。

  按照往年惯例,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小药药公司的药品仓库都会封仓,不再向市内各药店发货。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1月24日凌晨5点,张亚光接到公司电话,“武汉要建一座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需要一批口罩、碘伏、消毒水,需要人到公司的仓库去支援。”

  通话一结束,张亚光立马召集了仓储部门的9位员工返岗,有的员工离仓库较远,又没有私家车,就走路过来上班。当天,他们一直忙到下午5点。

  从那天开始,小药药公司的药品仓库恢复正常作业,作为仓储负责人,张亚光一直在值班。因为需要24小时待命,张亚光就搬到单位附近的宿舍,每天吃饭睡觉都在这里。

  随着武汉疫情防控的升级,城市小区施行全面封闭管理。为了让口罩不仅分发到药店层面,也让群众能够足不出户买到口罩,2月25日,小药药联合腾讯及顺丰开展网约网购口罩活动。每天10点开始,消费者可以登录“腾讯健康”或“宜块钱”微信小程序,凭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实名登记预约购买口罩,每人每次可预约购买一盒共50只口罩,30天内可购买1次,预约购买成功的消费者,可自主选择到社区周边药店自提或配送到家。

  目前,网约网购口罩活动已经覆盖湖北全省。从2月25日起,小药药每天通过网络投放200万只口罩,可供4万个家庭使用,惠及数十万人。张亚光说:“作为武汉的企业,在这个历史时刻,我们展现了自己的担当。”

抗击疫情的故事

  所谓习惯,是之于生活中最平常的存在;早起的一杯温水,是习惯;睡前的一杯牛奶,是习惯;疫情面前,他们始终冲在第一线,亦是习惯。他们不是别人,他们是医务工作者、是工作人员,是我们的守护神,是最美的逆行者。

  舍身取义化身“守护神”,情义深责任重。是什么让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毅然前往一线?是什么让无数医生护士主动放弃休假、放弃与家人的团聚,请求前往一线支援武汉?是为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安康,为了确保病患得到及时的收治,于是他们转身逆流而上,不是朝着家的灯光,而是背离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年夜饭的饭桌,而是奔向急救室的病榻。看着一封封按满红手印的请求书,他们说“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他们说“我是教授,我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我要冲锋在前”。不觉中,早已泪目,疫情面前,他们选择不放假、不离城、不退缩,他们穿梭在生死之间,用自己的青春挽救别人的生命,为我们构筑起一道牢不可破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在此,愿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保护好自己,我们等你们回家!

  精准监控成为“保卫神”,措施全应对稳。疫情爆发以来,各地紧急响应,截至25日21时,除尚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西藏外,所有发现新型肺炎病例的省份均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多地卫生系统、公安系统全部取消休假,全员在岗,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时刻坚守岗位,带班值班,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各基层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成立疫情防控尖刀班,以村民小组为战区,包组连户、责任到人,做到“宣传家喻户晓、排查精准到人、监测各家隔离、村口份分兵把守、情况每日一报”,一系列的措施快、准、稳,有条不紊的缓解了群众的紧张情绪。唯愿在众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尽早战胜疫情。

  众志成城全民“鼓励神”,同命运共风雨。随着疫情的态势不断严峻,众多防护物资,如:护目镜、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防护服、手术衣、防护面罩等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就连医院,也已经不能满足病患的需求。武汉市蔡甸区,一座崭新的“小汤山”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在拔地而起,无数建筑工人和前线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战,争分夺秒筑建起一道道抗击病魔的医护城墙。河南、福建、浙江等地的医用防护品生产线,也马力全开、春节不休息,尽最大所能为一线奋斗的战士们提供最有力的物资保障。在接到武汉的紧急救援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也在源源不断的运往武汉。希望所有的群众们高度重视,保护好自己、也是保护好他人,我们共同努力,战胜病毒!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灾难面前,他们毅然逆向前行,不畏生死,他们当之无愧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向英雄致敬,愿英雄早日归来。

抗击疫情的小故事

  中国武汉爆发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许多国际友人发来了关心和问候,甚至及时提供了物质上面的资助。人类早已成为了命运共同体,唯有互帮互助,消除歧视和误解,才能共克难过,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患难见真情,在中国生活的许多外国友人也在此危难时刻,自愿加入志愿者队伍,参加到了抗击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就像当年白求恩医生来到中国参加抗战一样。

  奥地利维也纳的ChristianKlein(下称“克里斯汀”)和中国浙江德清县新市镇西安社区的吴海音是一对异国夫妻,而且这位“洋女婿”在中国已经生活了3年,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奥地利驻华使馆曾2次要求克里斯汀返回奥地利,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他说:“我工作在中国,糊口也在中国,老婆也在中国,我此刻就是半个中国人!”

  克里斯汀不仅认为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还认为此时应该为中国做点什么,因此他打算去武汉前线当志愿者。克里斯汀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建议他:“你缺少专业的医护知识,去了武汉,能做的也并不多,还不如就留住当地做志愿者。”

  说做就做,克里斯汀和妻子吴海音第二天便参加了当地社区志愿者服务,协助社区执勤人员在设卡点,给过往路人测量体温、巡逻、运送物资等。克里斯汀爱岗敬业,工作认真仔细,社区居民都对他的暖心举动竖起大拇指称赞!

  面对镜头,克里斯汀说道:“我对中国有信心,一定能战胜这次疫情!”

  克里斯汀在肺炎疫情面前,2次拒绝回奥地利,逆行而上,还成为了中国某社区志愿者,真不愧是“中国好女婿!”网友“风雨彩虹”评论道:为外国友人点赞!

我身边的抗疫故事征文

  我的志愿者妈妈

  林熙雯

  现在是早上六点钟,妈妈急急忙忙背上背包,戴上口罩,正准备出门工作,可不小心把沉睡中的妹妹给吵醒了……

  “妈妈,今天是星期几呀?”妹妹用那可爱的眼神,望着妈妈,小声地问道。“今天是星期五。”妈妈回答道。“那明天就是星期六啦!妈妈就能陪我看书和做手工啦!”妹妹激动地说。这回,妈妈没回答,可我心里知道,自从疫情发生以后,妈妈就没有双休日了。

  我已经记不清今天是妈妈成为志愿者的第几天了。每天天才刚亮,家里就不见妈妈的身影。妈妈的工作是进入福建省重点人群健康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大数据排查。排查系统中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居住地址、核酸检测时间、次数和结果,若信息有误或不完整的,妈妈都需要一一打电话咨询、修改并记录。

  在休息时间,妈妈抽空给我打电话,了解我的功课学习情况,同时也和我分享了工作中的艰辛和喜悦。

  有几次,妈妈正要和对方核对其姓名及身份证号码时,只听“嘟――”的一声,对方就把电话挂断,还有的人直接愤怒地质问:“你是骗子吗?我为什么要给你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对于这些不配合信息调查的人员,妈妈也只能默默地将苦水往肚子里咽,并逐一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来电调查原因。

  还有一次是晚上十点多。“您好!我是社区志愿者,现在正进行大数据排查,您的身份证号码及核酸检测信息不完整,需要您配合完善信息。”对方一听是志愿者打来的电话,立刻上报相关信息。挂电话前,他还特别感激地说:“志愿者,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疫情期间,也请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是一通最温暖的电话。

  晚上快十点的时候,工作一天的妈妈提前回家了。“妈妈!”我和妹妹惊喜地冲了过去。“不要靠近我!”满身消毒水味儿的妈妈急忙说。外面正下着雨,妈妈眼镜片上沾满了雨珠,衣服也湿漉漉的,头发显得有些凌乱,她还带来了一个消息:“明天我要参与封控区第一线抗疫了。”外面雨还在哗哗下着,我的心情显得格外沉重。

  虽然妈妈这份志愿者工作不是很复杂,但是一旦工作起来有时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我发现妈妈一下子消瘦了许多。

  新冠病毒,请你快点离开,请把我亲爱的妈妈早点回到我的怀抱!

我身边的抗疫故事作文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河水清又澈?英雄的汗水洒满了它。

  三月,本应是一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可怀化却突然出现了一例新冠肺炎,这让怀化市的人民为自己捏着一把汗。

  在一个夜里,路灯下的行人寥寥无几……突然的一个电话,是二姨。“喂,姐怎么了?””我刚刚接到了电话,我马上就要和医院的一些人去怀化鹤城区了?”“啊?那你注意身体。”“嗯。”简单的对话承载着家人对亲人的担忧与关心。我的二姨是一名医生,当我妈挂掉断电话后,愣了一会儿,再用眼睛看了下时间。天啊!晚上十一点!妈妈马上把我叫醒,告诉了我二姨赴鹤城区抗疫的事情。只见几滴热泪从妈妈脸上划过,家人间的担心怎会如此淡呢

  一会儿过去了,这几十秒太宁静了,这几十秒太久了,我们都是屏气凝神。就在这时,一阵阵医护车的警铃声划破了深夜的宁静。又是一个电话,又是二姨,难道……正当我在想象时,被这是的对话打断了。“少清,我已经从你楼下路过了,我去怀化了。”霞姐……”那渺小而又轻的”霞姐”让我们更加担心,因为二姨小名叫“霞姐”。夜,更深了,我仰望窗外却久久不能睡眠。

  无论你有多么出名,无论你为国家奉献多少,只要全心全意为国效力,无名之辈也会变成雄鹰般的英雄在天空展翅翱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怀化加油!”

抗疫感人故事作文

  有一座城市,叫众志成城;有一批战士,叫白衣天使;有一种精神,叫逆流而上;有一种信心,叫万众一心!

  ——题记

  2020年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

  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艰难。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遵医嘱,静静地待在家中。我们为武汉忧心忡忡,我们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兴,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84岁的老院士,叫钟南山,17年前,这位老院士奋斗在抗非的最前线上,为抗击非典立下了汗马功劳。17年后的今天他临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汉的高铁,再次前往抗击疫情的前线;86岁的董宗祁老教授,他坐在轮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个病人,他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了救人”;73岁的李兰娟教授,知道国家有难,她毫不犹豫前往武汉,坚定地说出她的誓言:“我打算长期待在武汉,与那边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斗!”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默默坚守的他们,守护着健康,保卫着生命。

  普通的我们无法到达正面战场与病毒作战,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不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这是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祝愿他们平安早日凯旋。

  彩虹为证,千古不变,我要高歌。为生命喜悦,万物都歌颂你的慈爱,大地诉说你的恩情。

  致敬白衣天使!

  致敬最美逆行者!

  致敬抗击疫情的每一个人!

六一2020我的抗疫故事(1)-一班张雨洁

  疫情下的我们

  2020年的春节与往年截然不同,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疫情的爆发,许多在外工作的人无法回家,无法与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一顿年夜饭,无法与家人一起看春节特有的节目—春节联欢晚会,无法走亲访友,互相贺年。因为这些,这个春节少了不少欢乐。

  春节过后,因为疫情许多工厂不能正常开工,学校不能正常开学,工人上不了班,学生上不了学,都闲在家里,刷着关于疫情的新闻,看到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大家越发变得惶恐不安,幸好我们国家立即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方案,疫情才得以控制。许多工厂也陆续开工了,学校也采取了线上教育这个办法,老师也都非常认真地给我们上课,看到老师这么辛苦,我们更应该好好努力才对啊!

  虽然国家采取了有效的防疫方法,但是我们现在的局势也不容乐观,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防御疫情的侵袭,在家要勤消毒,勤通风,保持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防御,相信在不久之后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的。以前我总是盼着放假,一放假就可以好好的玩了。但现在我却一直在盼望着开学,因为开学了就意味着疫情解除了,那时我们就可以在阳光下自由的奔跑,畅快的呼吸了。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我们还要感谢那些在一线奋斗的工作者们,是他们保护了我们的健康。

  谢谢你们!加油!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灾害面前,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这是战胜疫情的强大保障。疫情是命令,病房如战场。面对疫情,多少医护人员“最美逆行”,多少白衣战士“请战出征”。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组织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优先保障武汉和湖北需要的医用物资,中央统筹安排19个省份与湖北除武汉以外的16个地市,确定了对口支援关系。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展现了同舟共济的深厚情怀。这样的援助方式,只有中国才能做到!

  2.“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由于病痛的折磨,他走起路来高低不平。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着病体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甚至忙的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3.“时光改变容颜,却带不走人间大爱”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驰援湖北,66岁的王卫国把医生女儿王婷送上前往武汉的飞机,17年前,奶奶把同样是医生的王卫国送上抗击非典的战场。

  4.“17年前,全世界守护90后,17年后,换90后守护这个世界”,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为了节约穿脱防护衣帽的时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90后护士单霞,毅然剪掉了自己的长发,她说:“头发没有了还可以再长,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去救更多人”。

  5.湖北仙桃,赵波和妻子、弟弟一家四口,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厂赶工生产口罩,就在春节前,他的工厂刚刚赶制了100000个口罩,捐给了公交公司。“先捐再卖,现在不图挣钱,只图安全大家安全了,我和我的家人才安全”。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

对党说的一句话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