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生活中的民生问题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关注民生不容易

  今见《新华时报》一篇《关注民生,勿止于造势》的时评也颇有点想法,文章说一些地方在关注民生问题上,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满足与刷标语造声势,喊空口号,搞花架子,扎扎实实为百姓办事的却很少。举例说有的地方喊出口号要今年实现“村村通公交”但记者到那里相对偏远的乡村一看,却八字没有一撇。有的地方腾出个房子,挂个“医务室”的牌子,弄几个游医一坐诊,就算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了。根本是在糊弄老百姓。

  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想一下为什么会屡有这种现象:大跃进时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在又有说话的巨人,惟恐话说得不过头。个中问题还是没有放正位置,没有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隐中似有“父母官”之患。在关注民生上,不把老百姓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没有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而是想着自己的利益功绩,想着如何迎合与上级领导,想着如何对自己的仕途有好处。对于关注老百姓的这些往往有点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能应付的尽量应付,能回避的尽量回避。往往哗众取宠,无脚踏实地,做虚功,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劳民伤财。

  老百姓确实是很注重实际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所关注的。有些领导干部所关心的可能是自己的“政绩”、所坐的轿车的档次。他的命运掌握在他们的上司手里,为此迎合上司,那效力与上司的事是必须做到位的。如古人所言,往往“日策马,侯权者之门……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为了拜见尊颜,甚有“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椐,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政绩如何,老百姓说了不算数;仕途升迁,目前老百姓作不了主;开门七件事绝大部分老百姓自己也无能把握——要看领导,要看老板。

  “关注民生”有时往往会劳苦而功劳不大,或劳而无功,甚至会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现象。那么虚做、呼口号、流于形式的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没有雨点是最好的工作方式了。大家心照不宣,心里你知我知就可以了,能糊弄一番老百姓,让老百姓心里热一会就可以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烤红薯”只是戏曲中的台词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更是遥远千年的事了。“采菊东篱下”见的毕竟是荒山野水,没有那灯红酒绿、轻歌曼舞的现代都市的情趣的

列举生活中的民生问题

关注难民问题的作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食品的制作技术蒸蒸日上,可事情并不是完全好的,随着技术的提高,食品杀手,食品添加剂也紧跟着出现了。

  有一副对联,人品,食品,品品相照;苍生,民生,生生相联。说得多好啊!人品好的人做出的食品一定是安全的,但当有些人被利益蒙蔽了头脑后,那可真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为了让商家大量采购,厂家都拼命降低成本,选用大量廉价而有害的食品添加剂做成食物,用底价卖出。我曾见过一小包食品,竟用了32种食品添加剂,而可能可以吃的只有不超过五种,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禁一寒,中国有些人为了赚钱,竟连他人的性命也不顾了。

  上次看到一条新闻,一个孩子,在楼下小卖部仅用了三元钱就买回一大堆零食,吃完不久就休克了!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因为吃了过多的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我震惊了,食品添加剂的威力竟如此之大,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我们吃的是食品还是添加剂?如今,各种食品添加剂,可恶的商家,连初生的婴儿也不放过,在奶粉里加入三聚氰氨,为的是制造蛋白质较高的假象,从而节约成本,或许是因为无知,但更多的是被巨大商机利益驱使下的无良知。

  翻翻手机,发现一条帖子,中国人将会成为最大的自残民族,里面举了很多的例子,开饭店的人,不吃自己店里的饭,我用的是地沟油,对人体有害。开零食店的人,不吃自己店里的零食,用了太多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种水果的人,不吃自己种的水果,用了太多的催熟剂,对人体有害,等等。我打了个冷战,那些人到底把财富与他人的生命放在了什么地方

  我们吃的是食品还是食品添加剂?这需要商家们摸着良心好好反思,希望我们的监管部门站好每一班岗。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四字成语小故事

四字成语故事及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