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技术推广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技术推广服务合同

  甲方:广西XX生物质能源研发中心

  乙方:广西XX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根据国家加强生态能源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为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经济林开发建设,做好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在合作中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科学技术优势和企业资金及经营管理的优势,并在优势互补中实现互利共赢,广西XX生物质能源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甲方")与广西XX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经共同协商,决定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达成如下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严格遵守。

  一.合作项目及内容

  (一)甲方为乙方提供小桐树等可再生生物能源开发建设项目(下称"项目")的造林规划设计、育苗、造林技术指导及产品开发利用等技术服务,为乙方提供项目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必要的技术指导,甲方不参与乙方的经营,乙方的经营收益与风险与甲方无关。

  (二)甲乙双方共同组建"广西XX生物质能源研发中心与广西XX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生物能源研发示范基地和教学实验基地"(在基地挂牌),共同开展生物质能源研发、试验、推广等工作,同时乙方为广西XX林学院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实习和科学实验方面的便利。

  二.合作期限

  (一)合作期限为五年。从 年 月 日起至于 年 月日止。

  (二)合作期满甲乙双方如继续合作,双方应于本协议期满前一个月续签协议书。

  三.双方权利义务

  (一)甲方权利

  1、提出项目相关技术开发和服务的课题、项目和内容;

  2、因履行本协议需要有权获取乙方已经知悉的项目相关技术情报和资料;

  3、有取得相关报酬的权利;

  (二)甲方义务

  1、甲方作为乙方的技术科研单位,为乙方的小桐树能源林建设项目提供技术依托,应当尽职尽责履行本协议义务,解决技术问题,保证工作质量,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及时交付科研成果,并传授解决技术问题的知识和帮助乙方掌握科研成果。

  2、甲方负责承担小桐树区域性种植试验、良种选育、优树选择以及小桐树生态经济效益观测与评价等。

  3、与乙方共同组建"广西XX生物质能源研发中心与广西XX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生物能源研发示范基地和教学实验基地"。

  4、负责会同乙方进行项目总结和验收(或鉴定)。

  (三)乙方权利

  1、确定及认可乙方项目相关技术开发和服务的课题、项目和内容等技术服务的方向和范围;

  2、委派人员参与乙方项目相关技术的开发;

  3、免费取得乙方掌握的项目相关技术情报和资料并无偿使用合作期间乙方取得的项目相关研究开发的技术成果;

  4、对乙方提供的技术服务进行验收并进行项目总结和验收(或鉴定)。

  (四)乙方义务

  1、负责运营发展可再生能源林的推广与实施种植,并投入土地、人力资源及经营管理等相应费用。

  2、负责各试验树种的造林和每年的林地抚育、管理。

  3、共同组建"广西XX生物质能源研发中心与广西XX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生物能源研发示范基地和教学实验基地",为广西XX林学院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实习和科学实验方面的便利。

  四.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

  (一)甲乙双方对在合作期间所获取对方的所有技术情报、资料、数据均有保密的义务,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引用、发表和向第三人提供;

  (二)以上保密义务期限为 年,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三)合作协议变更、解除和终止后,以上保密条款均继续有效,双方应继续承担以上保密义务。

  五.风险责任的承担

  (一)甲乙双方各自承担已方的风险,包括已方的经营风险、员工的工伤风险等;

  (二)合作开发的科研项目风险双方共担。

  六 知识产权的归属和收益的分成办法

  (一)甲方在合作期间或甲方利用乙方提供的科研经费完成的技术成果、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双方共有,双方共同享有专利申请权;

  (二)甲乙双方转让或许可他人实施双方共有的知识产权的,所取得的收益甲方占 %,乙方占 %;

  七.报酬及支付方式

  (一)乙方每年应向甲方提供科研经费 元,乙方应于每年 月 日前一次性拨款至甲方账户;

  (二)甲方因履行本协议所需必要的差旅费(包括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由乙方承担,费用标准按乙方经理待遇标准执行。

  八.协议的解除和终止

  (一)甲乙双方均不得随意解除本协议;

  (二)因乙方发展战略方向和经营项目出现重大转变或经营出现严重困难,乙方有权解除本协议;

  (三)甲方工作无法取得实质进展,为乙方所提供的服务无效,合作已无实质意义的,乙方有权解除本协议;

  (四)因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调整或其他不可抗力导致本协议无法履行的,双方应当终止本协议。

  九.违约责任

  (一)甲乙双方擅自解除本协议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守约方因协议解除遭受的全部经济损失,甲方并应退还乙方全部已拨付科研经费;

  (二)任何一方违反约定的保密条款,违约方应当赔偿守约方因此遭受的全部经济损失;

  (三)任何一方从事有损害另一方利益的活动的,守约方均有权解除本协议,违约方并应赔偿守约方因此遭受的全部经济损失;

  (四)甲方不尽职尽责,造成工作停滞、延误的,乙方有权解除本协议,甲方应当退还未使用的科研经费;

  (五)甲方挪用或滥用科研经费,乙方有权解除本协议,甲方并应当全额赔偿;

  (六)乙方逾期拨付科研经费超过六个月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

  十.争议的解决

  (一)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协议的过程中出现争议的,双方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可以签订补充协议;

  (二)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乙方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一.其他

  (一)项目规划和计划的制定、小桐树试验实施方案、科研课题的建立、科研经费及差旅费的管理与支出、办公场所及合作科研成果与相关知识产权的共享等重大事宜,甲乙双方另行协商制定实施细则,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二)甲乙双方联合申报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或省市的科技项目和推广项目,共同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实现互利双赢的目的,具体方案另定;

  (三)甲乙双方通过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实现信息及时沟通和资源共享;

  (四)甲乙双方各自员工的工资待遇各自负责;

  (五)其他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必要时签订补充协议。

  (六)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法定(委托)代表人: 法定(委托)代表人:

  开户名称:广西XX生物质能源研发中心

  开户银行:

  账号: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

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领导交流发言

  发挥后勤职能作用竭力做好服务工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新春伊始,我们满怀豪情地迈入了“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过去的一年,我们中心全体同志能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开展各项服务,取得较好的成绩。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工作获全县农技推广工作一等奖,新品种推广获二等奖;水稻机插秧全程机械化项目获县科技推广一等奖;农机工作被扬州市农机系统评为全市“基层满意站所”;林业工作获全市林业工作先进单位。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新的一年,新的任务,对我们农技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示精神,不断开拓创新,踏实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竭力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一、找准服务坐标,切实加强目标管理

  行政区划调整后,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共有公益性在编在岗人员34人,分流安置、临时聘用人员31人,退休退养人员58人,干部职工总数123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我们设立了畜牧、农机、农科、林业、财会和经营六条线,每条线均由一名中心副主任具体负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围绕服从服务于“三农”,找准工作坐标,切实加强目标管理。中心分别与各条线负责人签定了目标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确立考核内容,要求各条线立足创一流业绩,不断强化目标管理,使中心每个人干有方向,做有目标,工作有压力、有动力。我们将依据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成绩突出的同志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有损中心形象的人和事,将严肃处理,坚决做到奖罚分明。

  二、改善服务态度,着力树好部门形象

  一个部门的形象要靠全体同志共同塑造,而塑造良好的形象,要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实现,为更好地塑造中心的良好形象。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完善有关制度。主要是制订完善好责任考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上下班请休假制度、重大疫情防治、林业砍伐、科技推广和工作学习等12项制度,对公益性服务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蹲点到村,指导到户,做到农忙季节无假日,技术指导全天候。二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运用。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力争年培训10期以上,并向基层印发《安宜农业》及其他各类科技资料,及时通报农情,传达农业新技术、新农艺,同时,实行全体科技人员与各经营门市结对联系,开设科技咨询门诊,为广大农户提供及时周到服务。并坚持先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对省工节本的轻简栽培和群体质量栽培新技术,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对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做到成熟一个,推广一个,使全镇科技推广率和科技普及率再上新台阶。今年,力争推广机插秧面积达到12000亩,抛秧面积18000亩,水直播、麦套稻13000亩,轻简栽培占水稻面积80以上。三是强化农副产品及农资市场监督管理。搞好禽流感、生猪“五号病”等动物防疫,做到一户不漏,一头(只)不丢,力争防疫率达99;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坚持现场检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严格把好关,决不向群众销售一瓶假农药,一斤假种子,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强化自身建设。加强服务窗口人员学习,着力打造学习型单位,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一切从服务农民群众、服务农业、服务大局出发,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使群众满意、基层满意、领导满意。

  三、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三农”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在协助抓好土地复垦项目的同时,充分利用我镇西有湖荡、南有粮田,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围绕建设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争取投资项目,力争申报国家级农机化装备推进项目1个,有机食品生产项目1—2个,绿色无公害品牌1—2个。二是加快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拓展合作视野,积极创造条件,着力在养殖、加工领域寻求合作,今年计划再组建养殖合作社1—2个,为加快推进“三农”工作再作新贡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中心的发展离不开各位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坚信,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中心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中心各项工作一定会向各级领导和同志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广西现代农业发展

  作者机构:广西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

  ISSN:1005-9768

  年:2009

  卷:000

  期:011

  页码:34-36

  页数:3

  正文语种:chi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广西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广西农业多项优势产业全国领先,桑蚕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蔗糖产量占六成三,木薯产量更占到七成,水稻产量排名全国前三位,水果种植面积全国第三位、产量全国第五位,蔬菜产量排名全国第七位.

扬州大学农学专业农业推广学题库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一、绪论

  狭义、广义和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狭义的农业推广——以提供“技术指导”为主要特征

  广义的农业推广——以提供教育农民为主要特征

  现代的农业推广——以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为主要特征

  为什么说农业推广学是边缘性综合学科

  1、从工作内容来讲,应属于农业科学或自然科学。

  2、从工作过程和形式来讲,应属于农村社会行为学。

  3、从农业教育层面来讲,它又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

  4、从农业创新的扩散传播规律,应属于传播学。

  5、从农业推广项目管理层面来讲,它又属于管理学。

  简述农业推广学含义、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含义: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科学。

  研究对象:农民

  包括三个方面:

  1、研究如何使农民自愿改变其行为的规律性(包括个人行为、群体行为)

  2、研究改变农民行为诸因素变化的规律性

  3、研究有效诱导农民行为变化的方法论(指诱导农民行为改变的方法)

  简述农业推广的性质、直接功能、间接功能和作用。

  性质:

  1、教育性

  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教育。

  狭义农业推广:一种社会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广义农业推广:一种农村经济文化的社会教育

  现代农业推广:一种农民心理素质和行为改变的社会教育

  2、实践性

  不论何种方法,都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离不开具体的实践的。也可以说农业推广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科学。

  3、综合性

  即农业推广应具有教育、咨询、管理和服务四位一体的性质

  直接功能:

  1、增进农村农民的基本知识

  2、提高农村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3、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技能

  4、改变农村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5、增强农村农民的自我组织和决策能力

  间接功能:

  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

  4、维持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作用:

  1、是农业发展机构,科研院所,农业院校与目标团体(农民和农村)之间的连接纽带。

  2、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必须通过农业推广把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3、提高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4、开发农民的智力,改变生产者行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5、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

  简述农业推广工作的任务。

  1、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技能

  2、推广农民的新经验

  3、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4、当好领导的参谋

  5、提供系列服务

  如何理解农业推广具有教育、咨询、管理和服务四位一体的性质。

  首先,农业推广是一种提高农民文化科学技术素质,改变农民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教育活动。

  其次,农业推广是一种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咨询活动。

  第三,农业推广也是一种使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的管理活动。

  第四,农业推广还是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服务活动。

  在推广工作实践中,这四种属性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PS:

  我国首部《农业技术推广法》于1993年正式颁布。

  英国农业推广之父:南伯

  广义农业推广的4H教育:手脑身心(hand,head,health,heart)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莫里哀法》又称《赠地学院法》

  二、农业推广框架模型

  说出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中的两个子系统名称及特征。

  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

  农业服务系统是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中处于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的核心部分。

  目标团体系统在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表现在:

  1、推广组织机构的沟通干预活动的目标是目标团体系统;

  2、推广策略和方法的制定要根据目标团体系统而定

  在推广工作过程中,两个系统内的个体同处于一种关系场中,其行为受到广泛的社会内容的影响,主要包括:1、人际关系,2、组织结构和社会结构,3、社会文化环境。

  简述农业推广沟通概念

  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农业推广要素

  1、沟通主体:发出信息的一方

  2、沟通客体:信息内容

  3、沟通渠道:传送农业信息的通道

  单串型由首先发出信息的人经过一长串的人依次把信息传递给最终的接受者;接受者的反馈信息则以相反的方向依次传递给最初的发信人。

  饶舌型又叫轮式渠道,即由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反馈信息则由此若干人直接传递给最初发出信息的人。集体指导即属于此种类型。

  扩散型最初由一个人将信息传递给着若干人,再由这些人把信息分别传递给更多的人,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反馈信息则以相反的方向回流,最终流向最初发出信息的人。即平常所说的“一传十,十传百”。推广工作中,由推广人员首先指导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再带动周围一大批农民、就属于此种类型,

  全通道型指参与沟通的多人互相之间均能有信息交流的机会。例如推广工作中的农民小组讨论会、大学生辩论会等。

  4、沟通媒介: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

  口语媒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获取信息。是一种主要的沟通方式。

  文字媒介: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信件、板报、墙报、文件、传单、说明、说明书等文字媒介获取科技信息。主要限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

  电子媒介:包括广播、电视、电影、手机等。电子媒介远不是农民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媒介。

  农业推广程序

  首先由推广人员进行农业信息准备,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变成农民能够理解的信息传递出去,经—定的途径让农民接受。农民接受;农民在收到信息以后.进行译解,变成自己的意见和采取一定的行为,并将行为结果反馈给推广人员。

  包括6个阶段:农业信息准备阶段、农业信息编码阶段、农业信息传递阶段、农业信息接受阶段、农业信息译码阶段、农业信息反馈阶段

  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1、推广人员和农民都是沟通的参与者,两者是平等的。

  2、在沟通中,推广人员应主动适应农民,而不是农民去适应推广人员。

  3、双方影响作用和性质是不同。

  农业推广沟通的认同过程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

  顺应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准则

  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

  信息内容要与推广对象相关

  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做到编码简单、意义明了、逻辑结构合理

  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内容

  运用比较和对比

  加强信息反馈

  改善沟通环境

  重视沟通网络

  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

  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

  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

  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

  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

  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的重复

  如何克服农业推广中的沟通障碍

  农业推广人员如何把握农业推广沟通技巧尽快实现与农民的有效沟通

  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朴实,诚恳,勤奋和大方)

  要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顺应(要求一方迁就另一方),同化(入乡随俗)

  了解、利用风俗,为农业推广服务

  善于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要让农民对你感兴趣

  善于利用人们迷信成功者的心理

  三、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

  简述行为的概念、构成行为的基本要素及行为特点。

  行为的概念:人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心态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称为行为。

  构成行为的基本要素:

  ①行为的主体是人,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组织行为,都是由具体的人表现出的功能;

  ②行为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活动,这种活动是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

  ③行为与一定的客体相联系,作用于一定的对象,所作用的对象是物或是人;

  ④行为总要产生一定的结果,其结果与行为的动机、目的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人的行为特点:

  ①目的性。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去争取一定的行为。

  ②可调节性。人的行为受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的调节。

  ③差异性。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人,同一社区人群中的不同个体间,行为有很大差异。

  ④可塑性。人的行为是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的,受到家族、学术及社会的教育影响,所以一个人的行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农民行为:是指农民在其所处的环境的作用之下,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一般把行为分为两大类:

  1、为社会行为,如:交往行为、采用行为、社会参与行为、生育行为;

  2、为经济行为,如,投资行为、劳动组织行为、收入分配行为、消费行为、市场行为等。

  举例说明人的行为产生的基本模式。

  人的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动机,而促使动机产生的原因是由内在的需要和外来的刺激而引起的。当一个人产生的某种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就会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中,若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就会引起寻求满足需要的动机,产生指向某种目标的行为。实现目标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这时,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从而激起新的动机,产生新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行为产生的过程。

  简述农民行为改变的层次、行为改变的难易度。

  知识层次、态度层次

  难度:知识→态度→个人→群体

  简述改变农民行为的途径

  1、权力:运用权力的作用,迫使他人改变行为

  2、交换:双方物品或劳务交换,以满足需求

  3、咨询:一方为了帮助另一方决策而提出的建议或意见

  4、培训或教育:可以达到公开影响对方知识水平和态度的目的

  5、操纵:在不让对方知道目的的情况下利用微妙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6、物资供应:为让对方达到某种目的提供必需的物质

  7、提供服务:帮助对方做一些对方没有能力做的事情

  8、改变农村社会经济结构

  简述农民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有哪些

  农民需要是原动力,市场需求是拉动力,政策导向是推动力。

  农民需要是农业推广的原动力(内驱力)

  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有发展生产,增加收人,改善生活的愿望。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民的致富愿望越来越强烈,不断地要求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

  2.市场需求是农业推广的拉动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农民有志于参与市场交易,进行商品生产。因此,市场需求拉动着农民行为的改变

  3.政府政策导向是农业推广的推动力

  农业生产关系国计民生,政府为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要制定相应政策来发展农业、发展农村,推动着农民行为的改变

  在上述三个因素中,自身需要是内动力(内因),市场需求、政策导向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论述需要层次理论和期望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需求层次论:

  应用:在低层次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之后,才能发展到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但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连续存在,只是其影响力已不再占主导地位了。然而,有一点人们是相同的,那就是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便成为继续追求和奋斗的动力。

  期望激励理论:

  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激励力量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内部潜能的大小(M)。

  效价是指某个人对所要达到的目标效用价值的评价(V)。

  期望值是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可能性大小(概率)的估计(E)。

  应用:

  (1)同时提高目标价值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可以提高激励力量.

  (2)由于不同人对目标价值的评价和实现目标概率的估计不同,同一目标对不同人的激励力量不同。所以,推广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推广对象运用这些公式。

  期望理论认为,在同时达到以下三条件时,对人激励力量就大:①当人们认为自己的努力可能产生高度绩效时;②当人们认为高度绩效可能产生某项特定结果时;③当人们认为该项结果对本人具有大的吸引力时。

  因此,要提高激励力量,就要恰当地确定目标.使人产生心理动力,激发热情,引导行为。一个恰当的目标确定之后,期望值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兴趣、能力、意志、气质、经验等个人因素。

  影响农民行为改变的方法有哪些

  1、行政命令方式(强迫和强制使用权力)。

  如:碘盐的推广、除草剂、及计划生育等;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农民有能力办到,而且有必要去办,但没有意识到的工作,

  要改变农民行为达到一个理想的行为模式,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为了缩短这一时间,强制手段是最有效的。

  2、农民自发式

  是由农民依据自己在生产中的需要,主动寻求新的技术,在此过程中达到改变态度,改变行为的目的。

  3、建议和咨询方式

  农民的积极性与专业人员的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方法融合了前两种方法的优点,能达到良好的改变行为的效果。

  4、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改变农民态度,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

  例如教给农民利用太阳能及积温知识,一些农民就会举一反三地运用温室、大棚育秧、种菜等。

  再如,推广人员教给农民如何防治病虫害,应首先讲害虫及作物的生命周期,使农民懂得在害虫最脆弱的时候安全用药这样,农民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根据他的经验,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

  5、提供物资、资金、技术和服务来引导农民行为定向变化

  6、通过社会手段来改变农民行为

  四、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简述农业创新和创新传播(扩散)的基本含义

  农业创新:指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产品和设备),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信息的统称。

  创新传播:是某种创新在某特定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一项创新从最初采用者或最初采用地区经由某种沟通渠道而被交流传播而向外传播开,传播给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应用的过程。

  简述农业创新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1、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被其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常可用经济获利性表示,但也可用社会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指标来说明。至于某项创新哪个方面的相对优势最重要,不仅取决于潜在采用者的特征,而且还取决于创新本身的性质。

  2、一致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同现行的价值观念、以往的经验以及潜在采用者的需要相对适应的程度。某项创新的适应程度越高,意味着它对潜在采用者不确定性越小。

  3、复杂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理解和使用起来相对困难的程度。有些创新的实施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术,有些则不然,根据复杂程度可以对创新进行归类。

  4、可试验性:是指某项创新可以小规模地被试验的程度。采用者倾向于接受已进行了小规模试验的创新,因为直接的大规模采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有很大的的风险。

  5、可观察性:是指某项创新的成果对其他人而言显而易见的程度。在扩散研究中大多数创新都是技术创新。技术通常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一般而言,技术创新的软件成果不那么容易被观察,所以某项创新的软件成分越大,其可观察性就越差,采用率就越低。

  农业创新采用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认识阶段、感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验阶段、采用阶段。

  简述采用者的类型、特征及其时间差异规律

  “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创新先驱者(2.5%)──具冒险性;一般是文化素质较高,思想开放,有钻研精神的农民,对农业创新技术有渴求心理,率先搞试验,敢于冒险,如农村中“科技示范户”“专业户”,是农业推广的依靠对象

  早期采用者(13.5%)──有名望的;早期采纳者受过较多年的教育,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较大灵活性。重感情,富于想象力,较少教条主义色彩,更具有推理能力,更聪明,寻变革抱积极态度,有较大能力克服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对科学抱积极态度,热爱科学,听天由命思想较少,有韧性和较大抱负,对职业要求有较高的标准。

  早期多数(34%)──经深思熟虑的;

  后期多数(34%)──怀疑的;对农业创新技术持谨慎、观望态度,思想保守,求稳怕乱,有一种从众心理,“随大流”大家干,我就干,“要挣…,要赔…”一般文化素质偏低,是农民中多数。

  晚期采用者(落后者)16%──传统的;A文化少、见识浅,B无能为力,C、视农业为副业,D、固执守旧,不信科学,E、游手好闲、懒汉。

  创新采用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推广方法

  1.认识阶段:大众传播是本阶段最常用的方法。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简报、成果示范、展览会、举办报告会和组织参观等方法,尽快地让更多农民知道,加深认识和印象。

  2.感兴趣阶段:农民发生兴趣信息不一定都来自大众传播,也可能来自其他渠道。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是帮助农民增强兴趣的有效方法。

  3.评价阶段:该阶段以小组讨论效果较好,集中大家的智慧和经验,以增强信心,促使其采用。

  4.试用阶段:推广机构应鼓励农民做试验以验证原来的试验结果,使该结果更可靠,农民更放心。也要注意使用方法示范,加强对农民试验的指导(巡回指导),避免发生人为试验偏差,降低试验误差。这一阶段很关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关系到能否进入下一阶段)

  5.采用阶段:农民决定采用,就要做各种准备:筹集资金、准备物资、学习相关技术、联系产品销路、考察市场规模。应采用方法示范和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的主要方法。

  创新的传播过程一般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随大流阶段

  如何理解农业创新的周期性

  1、阶段性

  我国农业推广工作者根据上述四个阶段相对应提出了农业推广工作的四个时期。

  投入阶段——试验示范期:从技术引进试验示范

  发展阶段——发展期: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

  成熟阶段——成熟期:大面积普及,规模较大

  衰退阶段——衰退期:旧创新被新创新逐渐代替;使其逐渐衰退,最终在生产中丧失作用。

  2、时效性

  S理论表明一项创新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永生不死。因为创新进入衰退期是必然的只不过早晚而已。人们无法阻止它的最终衰退,但是可以延缓其衰退的速度。

  3、交替性

  一项具体创新的使用寿命有限,它不可能长盛不衰,而新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的交替现象。

  根据创新传播的4个阶段提出了相对应的农业推广工作的哪4个时期

  农业创新衰退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农业创新的过早衰退

  原因:

  无形磨损:自身的优良特性没有失去,但在推广过程中被新的技术所替代。

  有形磨损:一些新技术的优良我特性在使用中逐渐丧失,如优良品种混杂退化、种性退化或某种优良特性(如抗病性的丧失等)都属于有形磨损。

  其他磨损:有政策磨损,价格磨损,人为磨损(又叫推广磨损)

  如何防止:

  1、尽快果断进行示范,创新引进后,必须尽快果断决策,组织试验示范,选几个专业户、示范户进行示范。

  2、推广时注意速度不要超过推广人员的承受能力和农民接受的能力

  3、防止有形磨损,建立繁育体系,提纯复壮,保持产品的优良特性。防止政策磨损,解决好政府官员和推广人员的矛盾,为推广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价格因素,从而防止价格磨损。

  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经营因素

  2、农民素质(年龄和文化程度)

  3、家庭关系(家庭组成、年龄、性别等)

  4、社会政治因素(价值观、人际关系、政治)

  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概念,种类及特点

  农业科技成果:是指在农村经济范围内,通过一定时间的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在理论上有重要学术意义或生产上有实用价值,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经鉴定或实践证明的创造性的成果。

  特点: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种类: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成果

  简述无形成果的特点。

  1、区域适应性

  在特定生态条件下或形成的科技成果,在相同生态区域应用可能行之有效,而在生态环境相差较大的地区应用则不一定成功。

  2、效果的不稳定性

  农业生产在生长发育期间,可能受到偶然的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技术效果不像封闭系统的工业成果那样稳定。

  3、不可逆转的时序性

  植物、动物生产需要严格按时序性发展,不可跳跃或逆转。

  4、高度分散性

  农业经营与劳动的分散性,表明成果的推广应用具有分散特点。

  5、持续性

  农业科技的技术效果不仅表现在当时或当季,往往具有持续性

  6、综合性和相关性

  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又受到生物有机体一自身特点的影响,各项农业科技成果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

  试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和要素。

  含义:当某一农业科研成果通过实验研究达到计划的要求,并通过技术鉴定形成科技成果后,就要通过技术示范、推广等形式,使科技成果尽快在农业生产上普及应用,转化为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这一过程称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要素:

  转化主体(研究、推广人员和机构)

  转化客体(被转化的技术成果)

  转化受体(采用科技成果的单位)

  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质量要求、转化形态和转化本质。

  转化形态:

  1.物化形态(硬件):如:种子,疫苗,药品,农机具等

  2.技术性产品:如:饲管技术,栽培技术,以非物化信息形态存在。推广形式:以技术入股方式,技术承包的方式。

实施科技推广机制创新 激发农业科技人才活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实现第一生产力的核心力量。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实践中,平利、石泉等县在实施科技推广机制创新,激发农业科技人才活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人才在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中的作用。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科技队伍作用,提高农业效益作了一些思考。

  一、有益探索——科技推广机制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经济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从理论到实践实现了一系列创新。作为对农业发展起科技支撑作用的科技推广体系也不例外,从机构、队伍、推广方式等方面必须适应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要求。

  1、机构建设——适应专业化、产业化要求

  过去,我们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建立,原则上实行上下对接,一个模式,主要是农技、畜牧、农机、农经四大块。这两年,随着各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优势主导产业的初步形成,一些县开始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平利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提出一业率先突破,建立西北名茶大县和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的目标。为了适应这一产业的发展需要,该县按照精简、便民、高效的原则,理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把原由林业部门主管的茶叶工作划归农业局主管,建立了县政府直属事业局茶叶产业局,成立了茶技中心,在茶叶基地乡镇设立茶叶站;并建立了绞股蓝研究推广中心,保障了产业发展技术体系和技术需要。

  2、队伍建设——向优势产业、生产一线集中

  在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最终必然落脚在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上。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农业科技推广采取的是行政加技术的方式,这种推广方式多依赖行政命令;加之权责不明,经济效益与个人利益脱钩,严重影响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推广必须尊重农~愿,科技人员只有沉下身子,走典型示范、效益引路的推广途径。平利、石泉两县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走出机关,在广阔的绿色田野中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平利县支持科技人员带资创办龙头企业或以技术入股,并享受政府对龙头企业和农民办企业同等优惠政策,收入归己;允许科技人员带资在企业工作,并在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给在农牧三场改制中入股的科技人员优先配股。仅县直农业部门就有23名科技人员创办领办龙头企业或在企业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在主导产业基地抓点示范,将目标任务与干部工资、奖金挂钩。农业系统共抽调232名技术干部,抓各类示范点88个。石泉县按照“两区两带”发展战略,确定把国道沿线农业经济基础较好的川道地区建设成为高效农业示范带,为此,将分散在农业、畜牧、林业、蚕桑、水利等大农口系统的科技人员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实行单位委派和科技人员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安排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资金在高效农业示范带内跨专业、跨乡镇承包农业科技项目。参与科技承包的人员在原单位一切待遇不变,编制保留;对承包项目实行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承包中获得合法收益;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优先晋级晋职。XX年共有46名科技人员,承包了14个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县农业局组织40余名干部职工创办科技示范园,直接在一线工作的科技人员占县级农业科技人员的63%。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商品率,提高整体效益,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有了很大变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已稳定达到亿吨和肉类6000万吨的水平。应该说,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基本上走出了短缺经济,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种历史性的重大转变,标志着农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来看,199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达24587亿元,与1978年比较,年平均递增%。粮食生产走出了徘徊,连续上了4个新台阶,1997年粮食总产量达49250万吨,与1978年比较,年平均递增%;同期,棉花总产量年平均递增%;油料总产量年平均递增%;水果总产量年平均递增%;肉类总产量年平均递增%;水产品总产量年平均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1997年达2080元,比1978年的元增加了13倍多。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三秋大忙季节,省办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总结交流前段的情况,研究部署今后的任务,同时对三秋农机化技术推广进行再推动。上午大家参观了现场,刚才又听取了部分单位的发言,无论是现场还是发言都很有特色。下面,我代表省办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前段全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简要回顾

  “”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部的支持指导下,各级农机部门和推广机构,始终把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要任务,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拓宽大领域、实施大推广、服务新农村的工作思路,开拓进取,积极作为,有力推动了全省农机化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玉米收获机械化实现重大突破。“”期间,我们把玉米机收作为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行政推动、政策带动、服务促动、项目拉动和示范驱动,举全省之力打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总体攻坚战。20xx年,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到5.85万台,玉米机收率达到71.5%,成为全国第一个基本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省份。

  第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取得跨越发展。把保护性耕作作为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了“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探索形成了小麦和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两个“一条龙”技术模式。“”期间,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连年翻番,去年实施面积突破1000万亩。

  第三,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势头良好。在粮食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同时,从去年开始,我们把农机化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制定了《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现场会,开展了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示范。去年全省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发展到40多万台,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56%,比“十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

  第四,林牧渔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开始全面启动。按照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显著提高了装备水平,改善了生产条件。到20xx年底,全省畜牧养殖机械发展到17.4万台,水产养殖业机械设备11.2万台,林果业专用机械8000多台,农产品加工机械48万台,林牧渔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接近40%,机械化已成为农村各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第五,关键机具研发生产再上新台阶。围绕重要农时、主要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结合实施国家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攻关等重大项目和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坚持走自主创新的路子,重点抓了玉米、花生、薯类收获和小麦免耕播种、土地深松等机械的科技攻关,显著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全省有1500多种产品进入了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

  第六,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按照加强县一级、提高乡一级、创新村一级的原则,不断巩固提升公益性推广机构,创新发展新型推广组织。目前,全省县以上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达到153个,专职推广人员1200多人。乡村农机协会发展到1610个,农机合作社3600个,农机专业大户6.1万个。同时,注重依靠科研、高校、企业和学会、协会以及信息网络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着力构建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农机化信息网络进一步健全,在新技术新机具宣传推广中的作用更加显现。

  第七,推广服务能力得到较快提升。结合实施粮食产能建设项目,制定了农机推广机构设施装备建设规范,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全省建立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300多个,依托示范基地演示新机具、推广新技术,提炼总结技术规范,既做给农民看,又带着农民干,提高了技术推广的工作成效。“”期间,全省重点推广了10项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新机具30余万台(套),累计新增实施面积4.95亿亩次,为农民增收节支15亿元。承担省部级以上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14项,取得科技成果80多项,其中有4项获得了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了省农业丰收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地方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技术推广摆上应有位置,对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不明确,无论的领导力度还是支持力度,与发展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二是装备建设不到位。推广手段单一,设施条件简陋,装备建设滞后,传统的推广方法还不能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投入保障不到位。技术推广缺乏稳定投入,“找米下锅”和“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严重制约了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四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到位。结合机制不健全,推进措施缺失,不少地方各拉各的套、各唱各的调,工作形不成合力。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把握好当前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新形势新要求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引领农艺制度变革、促进农业科技应用的主要载体。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技术推广是落实科技兴农的重要措施,是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是农机化发展的先遣队和排头兵。当前,农机化发展和技术推广面临的形势很好,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一,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期间,农业连年增产,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再加上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密集出台,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和经济支撑。去年,仅国家安排我省的购机补贴资金就接近10亿元,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增幅之快前所未有。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快速发展农机化。特别是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大批劳动力从种植业转向二、三产业,从农村转向城镇,从农民转为职工,为加快推进农机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二,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实施,对农机化发展提出了刚性需求。《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已经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xx—20xx年)》也将正式启动。我省“一黄一蓝”两个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和特色农业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也进入了关键阶段。农业机械化在重大战略和规划实施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也必将有新作为、大作为。

  第三,农民投资热情高涨,为农机化提供了最根本的发展动力。农机服务市场日渐成熟,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纷纷投资经营农机,农机服务业成为农村最具活力的新兴服务业。目前,全省农机从业人员达到680万人,“”期间年均递增8万人,去年农机服务总产值达到420亿元。持续多年的“农机热”将在“”期间进一步升温,先进适用、高效环保机械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

  应当看到,“”期间,我省农机化发展面临着加快步伐、改善结构、提升质量、拓展领域的重要任务,迫切需要技术推广的强力支撑和推动。农机化的发展向着全面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更高目标迈进,这既为技术推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转变农机化技术推广理念。重点是树立“六个理念”: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现代农业,在科技兴农中承担着开路先锋的重任,要围绕中心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必须树立现代农业的理念;营造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氛围,凝聚力量突破难点、攻克重点、解决焦点、发展亮点,必须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民服务、帮民增收上,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包容发展的理念;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整合各种农机推广资源形成推进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履行好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责,使我们的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农民,必须树立公共服务的理念。

  二是要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能力。当前,生物、信息、机电技术发展迅速,新材料不断涌现,农机农艺融合的要求更加强烈,要适应新形势,履行好新职责,就要不断加强设施装备和服务手段建设,建立示范基地,提高技术推广工作能力。推广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掌握农业和农机化发展的最新动态,熟练运用现代信息和传媒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和集成创新能力。

  三是要拓宽农机化技术推广领域。“拓展大领域,服务大农业”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宗旨。在基本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以后,要尽快实现农机化发展重点的战略转移,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先行,只有通过创新研发、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做好前瞻性的工作,才能满足经济作物、养殖业、林果业等农村各业发展对新机具和新装备的需求。

  四是要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方法。当前,我省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要适应新变化,就要创新农机推广方法,探索多元化的推广机制,加快农机技术与生产主体的对接;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的集成示范,形成机艺融合的农业生产体系;加强产、学、研、推横向联合,凝聚社会力量实施共同推进,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工作成效。

  五是要坚持农机化技术推广量效并重。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基础性、前瞻性强,我们在工作中既要注重数量的增加,追求发展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不论是引进、试验、示范,还是研发、创新、推广,各项工作要务实,坚持量效并重,不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努力做到数量、速度与效益的同步提高。

  三、明确今后全省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工作重点

  “”期间,全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拓宽大领域、实施大推广、服务新农村的要求,本着跟紧中心、联合企业、贴近农民、服务基层的原则,扎实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为全省农机化发展向着全面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的更高目标迈进保驾护航。根据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全省农机化发展的中心任务,拟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围绕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巩固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始终是现阶段农机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尽管我省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发展水平还是初级的、低层次的。要围绕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的实施,着力抓好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整体推进机收档次和水平,大力推广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作业,集成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提高机械作业的规模和效益。同时,要积极推进种子处理、粮食烘干等机械化,延伸农机服务领域,拉长服务链条,为粮食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力争“”末,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第二,围绕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振兴规划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目前,我省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不少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还是空白。畜牧、渔业、林果等农村各业机械化水平更低,推进的难度更大。要找准农机化在实施农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的切入点和努力方向,以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着力建设花生、两薯(马铃薯、红薯)、“三辣”(大蒜、生姜、大葱)、棉花、黄烟、茶叶等主导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推进区,以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国家行业科技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层层召开现场会,层层举办培训班,层层进行机具演示,加快联合收获、播种移栽等相关装备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步伐,力争到20xx年,全省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65%。要围绕蔬菜、林木种苗、花卉等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在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等机械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工厂育秧、生态植保和病虫监控、温度湿度控制、物理增肥等高科技技术和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向建设标准化、控制精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产业化迈进。围绕提升林果产业化水平,加快育苗嫁接、施肥植保、分级筛选、贮藏加工等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步伐。

  第三,围绕“一黄一蓝”两个经济区建设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紧密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以饲草收获、饲料加工青贮、畜禽养殖、生鲜乳收集和畜产品加工为重点,搞好相关机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围绕盐碱地治理、滩涂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节能环保农业机械。沿黄地区秸秆资源丰富,要在积极推广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的基础上,加快棉花采摘和秸秆拔除、收获加工机械化技术推广,促进秸秆发电等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省办将在适当时机,召开机械化采棉及棉柴收获现场会。要适应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需要,以“低碳”和“绿色”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饵料加工、水面增氧、网箱养殖、捕捞、保鲜贮藏加工等相关机械设备,提升现代渔业科技装备水平。

  第四,围绕打造现代农业“五化”新优势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围绕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主动的搞好技术推广服务,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适应农业标准化发展需要,建立农机农艺协作机制,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为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适应农业科技化发展需要,重视发挥农机作用,整合农机产、学、研、推等各方面力量,提升农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适应农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加快研制生产与国际标准、规范及种植模式相适应的农业机械,不断推动农产品和农业机械出口。适应农业组织化发展需要,运用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内在规律,加快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全方位开展社会化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

  第五,围绕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购机补贴是一项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如何不折不扣的将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买得起、用得住、有效益,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对农机部门行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各级农机推广机构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好主管部门交给的任务。特别是在技术层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帮助主管部门和农民把好“三关”。一是把好性能关。要严格农机推广补贴目录管理,以先进性、适应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重点,通过对比试验认真负责地向农民推介产品,正确引导农民自主选购农业机械。二是把好调试关。要协助农机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及时搞好补贴机具的安装调试,做到机械运转不灵不放过,随机配件和工具不全不放过,机手操作不熟练不放过。三是把好使用关。要组织技术力量,对购机农户进行跟踪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和使用培训,及时解决作业过程和日常维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确保补贴机械当年购进、当年使用、当年见效。同时,我们要站在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的高度,严格执行购机补贴工作纪律,坚持阳光操作,规范补贴程序,提高纪律和规定执行力,坚决纠正违规向农民和企业收取费用、强行指定补贴产品和经销商等现象。

  第六,围绕农机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农机化技术推广系统与生产企业、农机院校和科研单位联系最密切,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现实需求最了解,在机具研发创新和装备制造优化升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挥好引领和主导作用,桥梁和纽带作用,参谋和服务作用,联合申报重大项目,合力进行技术攻关,推进重点机具的研发生产和示范推广。同时,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发布制度,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做大做强农机装备制造业贡献力量。

  四、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

  作为农机化发展的开路先锋,技术推广工作能否在“”期间再创佳绩,再铸辉煌,关键在领导。各级要把技术推广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第一,落实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各项扶持政策。《农机化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提高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地方政府应强化组织协调,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充实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切实解决技术推广应用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抓住机遇,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努力推动各项法规和政策的落实。农机推广机构也要主动做好争取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体系,充实队伍力量,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并争取纳入年度预算,保障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探索运行高效的技术推广工作机制。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在确保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进一步转变推广方式,创新推广模式,着力构建以县以上推广机构为主导,以乡村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基本力量,以各类示范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多元推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新格局。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按照《全省农机推广机构装备设施建设规范》,在县以上全面推进“五有”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即: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条件手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基地,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能力。同时,要把乡村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化推广体系建设延伸拓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乡镇农机站转变推广服务方式,鼓励、指导在乡镇改革中撤并的农机站组建农机协会、创办农机作业公司、股份合作社等,通过开展为农服务、实施机械化作业等方式,继续发挥农机化推广作用。大力支持有经济实力的村,建立农机作业队、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依靠村集体经济的优势,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鼓励帮助广大农机专业户联合起来,带机或带资创办农机合作社,在机械化作业服务中实施农机化推广。

  第三,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多年的的实践证明,实施一个项目,可以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带动一方农机化的发展。各级要强化项目意识,积极申报和实施各类农机化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发挥项目在农机化跨越发展、率先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要注重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实施好国家和省重大农业科技支撑计划、农技推广与体系建设专项经费项目、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和农业科技转化项目等,不断增加项目经费和项目实施范围,以项目带动新机具的推广和新技术普及,促进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第四,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和推广机构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结合全员聘用制度的实施,加强业务培训,充实技术力量,采用考试、考核、择优录用等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员从事技术推广,建设一支专业基础好、业务能力强、人员素质高、爱岗敬业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同时,结合“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以农机技术、农艺种植和经营管理为重点,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其在发展粮食生产和应用新技术、新机具中的表率作用。

  第五,优化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环境。各级要把技术推广纳入农机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布局,认真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推广任务,强化推进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如期实现发展目标。要积极争取将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推广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让农机化技术推广事业获得长期、稳定的支持。要组织农机教育培训、试验鉴定等机构根据各自职责,搞好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共同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加强对技术推广工作的考核,制定和完善评价体系,对推广成效显著的要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奖励。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的宣传。要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发现新典型,总结新经验,推广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水平。

  同志们,当前全省三秋生产已进入关键阶段,农机化技术推广也已进入了黄金期。我们要围绕省办确定的今年秋季十项农机化主推技术,在全面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基础上,继续加倍努力,切实做好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和薯类收获、机采棉等新技术的推广,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走进现代农业,感受科技魅力

  今天,是我们二年级小朋友到市农科所春游的日子。我真是高兴地不得了,昨晚就兴奋地睡不着,今天早晨五点钟就醒来了。来到农科所,首先,我们看到了无土栽培的植物。平常我们见到的都是种在土壤里的植物,没有泥土还能生长吗?我的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大棚里的植物采用无土、无菌栽培,还利用计算机控制温度、湿度,不仅促进植物快速生长,而且能减少病虫害。

  在这种环境里生长的蔬菜对人体特别有益。接着,我们走进了大棚里面。大棚里比棚外暖和、湿润多了。咦!这池里的水怎么这么脏啊?讲解员阿姨说:“水池里养了好多鱼,鱼拉的粪便可以给植物做肥料,鱼又可以帮助植物吃掉多余的根……这样,植物就生长的更好了。”哦!这样就叫“双赢”吧!今天的农科所之行,让我长了不少见识,真是大开眼界

农业

  今天我就报告中有关农业的问题,说说自己的感受。

  报告的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讲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说:“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就是这么做的,从2004年到2007年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历年一号文件的中心内容是这些:2004年“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在这一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了《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今年一号文件的中心是“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针对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认识,明确了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出台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的新政策、新措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有8亿农民生活在农村,没有农业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鉴于此,我们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抓农业,十分重视抓“三农问题”。不但有了文字的政策和要求,而且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得到落实,比如,老百姓把它们归纳为“四减免、四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四减免”是指,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和屠宰税,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特别令农民振奋的是取消了延续几千年“种地纳粮”的农业税;“四补贴”是种粮农民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村义务教育还实行“两免一补”和自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给予补贴等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农业丰收的原动力。

  2002年到200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值从27000亿元提高到40000亿元;粮食总产量:45766万吨提高到49746万吨,增长了4000万吨。老百姓说:“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农业年年丰收,就保证了国家粮食的安全,市场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没有农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的蓬勃发展,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小康社会,也不可想象。

  近来中央电视台播送了不少歌颂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电视连续剧,尤其这些天正在播送的“喜耕田的故事”,它的主题歌就唱出了广大农民兄弟,对党的“三农政策”和把发展农业,关心农民,建设新农村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感激心情。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现实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8月30日-31日,农业部在山西太原召开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机化推广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农机化技术推广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推广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农机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推进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技术推广机制和方法,农机化推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为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方式从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强调,“十二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将进入加快发展、改善结构、提升质量、拓宽领域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跨入了以机械化为主的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进入以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为主导变革技术路径的新阶段,农机化技术推广进入与农艺、信息等技术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新时期。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农机装备结构布局的优化,新型农机装备的不断涌现,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领域的不断渗透,农机化发展对农民素质要求的日益增加,都对农机化技术推广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会议提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原则,即:坚持公益性定位,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坚持机制创新,农机技术与农艺、信息技术相结合;坚持示范先行,试验示范与普及推广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总体思路。提出“十二五”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总体目标是,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广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机实用技术人才素质明显提高,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大力推广,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明显突破,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装备结构明显改善,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提供有力的技术和装备保障。

  “十二五”期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着力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以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重点,努力提升推广服务能力。着力强化农机化教育培训,以农机化实用人才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机化队伍素质。着力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努力促进推广方式转变。着力加强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以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三型”农机化技术为重点,努力提升农机化水平。

  会议要求,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机化推广机构要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落实工作责任,科学制定规划,促进统筹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完善保障措施,争取资金投入,强化项目带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努力开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农业部机关有关司局及部属农机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管理局(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总局农机局主要负责同志及推广站站长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来自山西、北京、江苏、山东、宁夏和陕西的代表分别就当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和《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规范》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分组讨论,并实地参观考察了山西省孝义市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区和农机推广服务站。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教师自查自纠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