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试卷上册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数学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交流知道自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加强学习常规教育,能够遵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讲故事等,了解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发言先举手等习惯。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教学过程:

  数学活动(一)

  教师自我介绍

  (1) 师生问好

  (2) 谈话导入:小朋友,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说明你们已经长大了,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多的本领,这是很光荣的。

  (3) 教师简单介绍自己

  请孩子猜猜教师的年龄,谁猜对有奖。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

  数学活动(二)

  了解数学

  1、老师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有一个聪明的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曾经用骡子运过盐。有一次,一头骡子滑倒在小溪里,盐洒了一部分在水里,大家知不知道,盐遇到水会怎么样啊? 那么这头骡子负担减轻了不少,于是这头骡子每次经过小溪时就故意在水中打一个滚。商人为了改变这头牲畜的恶习,就让它改驮海绵,那你知不知道海绵遇到水会怎么样啊?吸水之后,重量倍增,这头骡子再也不敢偷懒了。”

  这个故事大家很熟悉,它已经收录在著名的《伊索寓言》中了哦,你一定看过,可没想到,这头骡子的主人是一个数学家吧?泰勒斯,听说过吗?我敢保证,泰勒斯是所有数学家中最有趣最神奇的一个。关于他,流传着许多的故事呢!

  2、在这个故事中,就有比一比这样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学知识呢。你想学数学吗?在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数学中藏着许多秘密等待大家去探索。

  数学活动(三)

  学习数学常规要求

  教师逐条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试着做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数学书、作业本、口算本、练习本、文具盒),铃声响轻轻进教室。

  2、课中: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要认真听,动脑筋,想办法。发言先举手,声音响亮,同桌交流时轻声细语。拿学具、文具速度快,轻拿轻放。

  3、课末:整理学习用品,做好下节课的学习准备

  数学活动(四)

  学习小组的建立

  1.划分好合作学习小组,确定每组临时小组长,以后每周小组内表现最好的同学为下周的学习小组组长。

  2.合作要求:合作学习时要做到人人参与,活动听从组长安排。

  数学活动(五)

  课中操训练

  小白兔,蹦蹦跳(小兔跳)

  小鸭子,嚘嚘嚘(双手放前作鸭子嘴巴状)

  小金鱼,游啊游(双手作小鱼游状)(或者在腰部摆动)

  小朋友,拍拍手(拍手)

  安安静静齐坐好!!

一年级数学试卷上册

上数学小报

  第一单元准备课

  1、 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 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

  1、 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 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 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 9-0=9 4-4=0

小学一年级数学作文

  星期六下午,我和爸爸去五台山看田径比赛。

  长跑比赛开始了,爸爸问我:领先的运动员每秒跑8米,落后的运动员每秒跑6米,环形跑道长400米,多长时间后领先的运动员和落后的运动员相遇

  大概是因为我看比赛太入迷,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回答出来,爸爸说你在想想,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终于想出来了。

  我自豪的说:领先的运动员比落后的运动员速度快8―6=2(米/秒),经过400÷2=200(秒)后领先的运动员和落后的运动员相遇。爸爸说:嗯,答对了,你真厉害!

  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数学问题也无处不在,我更加喜欢数学了。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期末综合练习

  数学第一册期末综合p>

  ) (

  )

  10 五、应用题: 1)

  树上有一群小鸟,先飞走了4只,接着又飞走了2只,一共飞走了多少只小鸟? 2)

  小兰要做9道应用题,已做了6道题,还有几道题没做? 3)

  舞蹈队有男同学6人,女同学13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4)

  同学们排队做早操,从左往右数,小力排第5,从右往左数,小力排第5,小力这一排有几人

青岛版(五年制)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1.填一填。

  (1)6+________=10

  (2)________+8=10

  2.猜数字谜语:一个木棍加鸡蛋

  3.比一比,对的在里画“√”,错的画“×”。

  (1)和同样多。(______)

  (2)比少。(_____)

  (3)比多。(____)

  (4)最多。(_____)

  4.最重的画“√”。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_____)=98-(_____)=5(____)-7=2

  (_____)+2=8-3(_____)+5=6+410-(_____)=2+1

  6.

  在下面的格子里图上颜色,有几个就涂几个。

  二、计算题

  7.看图写算式

  8.看图写算式

  9.

  □○□=□(只)

  10.看图列式

  □○□=□(个)

  □○□=□(个)

  11.看图列式计算。

  三、解答题

  12.按要求做一做。

  (1)一共有个。

  (2)圈出6个。

  (3)从左边开始数,在第5个上涂色。

  (4)把从右边数第2个圈起来。

  13.看图列式计算

  □○□=□(个)

  14.算一算。

  轩轩今年5岁,妹妹今年3岁,两年后,轩轩比妹妹大几岁

  15.小鸡回家走哪条路近些?为什么

  16.有一楼梯共有10级,如规定每次只能跨上一级或二级,要登上第10级,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2、

  3、

  4、

  5、

  6、

  二、计算题

  1、

  2、

  3、

  4、

  5、

  三、解答题

  1、

  2、

  3、

  4、

  5、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考试总体情况还不是特别理想。为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特做如下分析与反思:

  一、考试情况概述:

  试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考核对象是一年级全年级学生,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统一笔试形式,由本校一年级两个数学老师共同命题,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一(1)和一(2)共68名学生参加考试,两个班的合格率均为100%,一(1)班优秀率(90分以上)为91.4%,平均分94.8分;一(2)班优秀率(90分以上)为90.9%,平均分95.1分

  二、试卷试题概述:

  试题类型及分数权重为:

  第一大题是看图写数考基数(每空1分,共4分)

  第二大题考相邻数(每空1分,共6分)

  第三大题考数的组成(每空1分,共8分)

  第四小题考比一比(每题1分,共4分),分4个小题

  第1小题考比高矮,第2小题考比长短,第3小题考比多少,第4小题考比大小

  第五大题是填一填(每空1分,共13分),分为4个小题

  第1小题认识物体,第2小题考序数,第3小题填>、<、=,第4小题考数序。

  第六大题是口算题(每空1分,共18分)。

  第七大题是填加法减法算式里的未知数(每题1分,共9分)。

  第八大题是考数数以及比较大小(每题1分,共3分)分3小题,第1小题考多几个,第2小题考少几个,第3小题考一样多

  第九大题,给每组得数大的算式后面打勾(每题1分,共6分)有6小题,考10以内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第十大题分3小题 考数序(共9分)第1小题3分,第2小题排顺序2分,第3小题考10的组成4分

  第十一大题用数学,看图写算式(1-4每题2分,5-6每题3分,共14分)。分为6个小题,

  第1小题看图列减法算式,第2小题看图列加法算式,第3小题知道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第4小题知道两部分,求总数。第5小题看图列连加算式。第6小题看图列加减混合算式。

  第十二大题 聪明屋 考连加及填未知数的综合知识(6分)

  三、试卷考核知识简析:

  1、10以内基数、数序、序数、相邻数以及数的分与合等知识。(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三、八、十大题)

  2、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比大小(主要体现在第五、六、七、九、十二大题)

  3、比一比(主要体现在第四大题)

  4、立体几何图形的区别物体的分类(主要体现在第五大题的第1小题)

  5、看图写算式并计算以及用数学(主要体现在第十一大题)

  四、书本知识内容:

  第一单元 数一数(P2—5) 第二单元比一比(P6—13)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P14—31)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P32—37)

  第五单元 分类(P38-41)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42-83)

  五、试卷题目难易分析:

  试卷第一至十大题都是基础题;第十一、十二大题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题,属拔高题。试卷难易程度总体适中。

  六、考试情况分析:

  1、基础题上失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小学,缺少考试和测验的经验,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错,由于部分学生考试时不认真、不细心,计算时容易出错。少数学生在加减混合运算时会丢1-2分,如在计算6-3+1时,不是先算第一步,而是先算3+1等于4,故结果就错了。另外,在数立体几何图形时,一部分学生认为只[文章来源于

  2、拔高题上失分。尤其是第十一大题的第6小题,有很多学生写成是4+3-2,大圈里面的个数只看成是4个了。造成了很大得十分。拔高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看图列式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掌握不够好。说明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解决问题。

  七、自我反思及努力方向:

  1、必须夯实数学基础。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数学基础训练讲究一个“严”字,教师及学生的态度都要严肃,教师的教风要严谨,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当碰到基础知识的变形题时,就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了。否则,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试题如果转弯,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2、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3、数学教学重在提高能力。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教师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和“最优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5、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

  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6、教师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后进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后进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7、作为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任课教师,再次强调要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人教版上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一、填空题

  1.看图写数。

  2.

  3.7前面相邻的一个数是(_____),9后面相邻的一个数是(_____)。

  4.△△△△○○○○○○○□□

  ○比△多(____)个,(_____)比(_____)少2个;再画(_____)个□,□就和○一样多。

  5.找规律填数。

  (1)0,2,4,6,(___),(___)。

  (2)9,7,5,(___),(___)。

  6.在○里填上“>”“<”或“=”。

  5+3○106-4○39+0○86○10-4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____)+5=98-(____)=26-(____)=610-(____)=3

  8.把10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至少分1个,有(____)种分法。

  9.

  笔记本在闹钟的_______边,毛笔在闹钟的_______面,墨水瓶在毛笔的_______边,闹钟在文具盒的_______面。

  10.在少的下面画“△”。

  11.哪棵树上苹果最多?画“○”。

  12.

  13.

  14.

  15.

  16.

  17.

  评卷人得分

  二、作图题

  18.把左边的7个杯子圈出来,给从右边数第7个杯子涂色。

  评卷人得分

  三、计算题

  19.谁得第一

  (1)

  (2)

  (3)

  20.

  评卷人得分

  四、解答题

  21.买文具,他们分别可以买到什么?用算式表示出来。

  22.读儿歌,写算式。

  23.禾禾和聪聪的糖果一样多,他们吃了一些后,禾禾剩下2块,聪聪剩下4块。他俩谁吃得多

  参考答案

  1.

  2.5310

  3.610

  4.3□△5

  5.81031

  两个两个地数,2,4,6,8,10。

  6.<<>=

  7.4607

  8.9

  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6和4,7和3,8和2,9和1,故共有9种。

  9.左下左上

  10.(△)

  11.(○)

  12.5233

  13.8+2=10或2+8=10

  14.8-4=4

  15.5-1+3=7

  16.8-3-2=3

  17.3+7=107+3=1010-3=710-7=3

  18.

  19.(1)973

  (2)5910

  (3)293

  20.1090677;247994;6421007

  21.2+3+5=10(元)3+6=9(元)(答案不唯一)

  22.2+8-1=9

  从前数,鸭妈妈排第2,从后数,鸭妈妈排第8,将鸭

  妈妈数了2次。

  23.4>2,故禾禾吃得多提示:吃得越多,剩得越少。

2018上册数学试卷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20分)

  ⑴看图写数

  ⑵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10个一就是一个。

  ⑶15中的1表示个,5表示个。

  ⑷在○里填上“>”“<”或“=”。

  9116+2810-449+816

  ⑸看钟表,填写时间

  ⑹

  从左往右数,第3盆开了朵花;第盆和盆都开了3朵花;开6朵花的是第盆;0朵花的是第盆。

  二、4分

  (1)在最长的线下面画“√”,在最短的线下面画“○”

  (2)在最多的下面画“√”,在最少的下面画“○”

  (3)请你把不是同类的圈起来。

  (4)画△,比□多2个。

  【背面还有试题】

  三、36分

  (1)2+4=8-4=3+9=5-2=10-7=5+7=3+6=6-6=6+9=2+88+4=0+5=9-4=5+8=7+8=14-4=9+9=11-10=19-1=16-4=

  (2)4+4+6=10-1-9=8-3+6=6+4-5=12-2+4=3+5+9=17-4+3=9+9-7=

  四、12分

  (1)(2)

  (3)

  我会用数学。

  五、22分

  (1)

  现有多少只

  (3)(4)

  ⑸买玩具

  下面每一种玩具都是力力喜欢的,可是妈妈只给力力10元钱。圈出力力能买的玩具,

  算一算还剩多少钱

  9元5元8元3元

数学上册月考试卷分析

  试卷内容

  本次测试试卷内容为5——6单元:周长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试卷共有八道大题,包括不同的题型:口算、填空、选择、判断、竖式计算并验算、脱式计算、列式计算和解决问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能力,又考察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解题能力。

  错例分析

  1.填空。某电影院一楼有860个座位,是二楼座位数的2倍,二楼有个座位。

  这道题目部分孩子的出错率比较高。错因在于解题方法出错。求二楼座位数,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是求一倍数的量,用除法计算,部分学生用乘法解决了问题。关键在于对倍数关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不清,不能较灵活的解题。

  2.一个长方形长30厘米,宽8厘米,从中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A.32B.36C.40

  这道题学生出错的较多,原因在于空间观念树立不好,特别是像这样截取或者拼摆的题目,找不到图形之间的联系,因而导致解题错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直观演示,让学生从直观上观察、理解,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这样才能更好的分析解决问题。

  3.判断。在除法算式中,余数不能比除数大。

  错因分析: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也有的孩子对“小于”和“不大于”区别不清。再是在分析问题上不做深入思考,只做表面理解。

  4.计算部分。个别孩子出错较多。错误在三个方面:1.计算中因为商中间有0或者末尾有0时忘记商0,属于计算方法的错误,对算理的理解不清。2.横式上没有写得数或者是得数写错。3.脱式计算时不在练习本上验算,直接用口算计算,口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5.列式计算:832是8的多少倍

  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有的学生用乘法计算,对有关倍的知识理解得不够好。

  6.解决问题中出错较多的是:

  (1)兰兰和她的3个好朋友共有156张贴画,平均每人有多少张贴画

  学生在解题时对题目的阅读理解不够,用156÷3,主要原因是不能完整的理解题目中的所有信息,把兰兰忘记。只看到了表面的信息,没有看到隐含的信息,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认真读题,找准题目中的信息。

  (2)如图所示,甲、乙都是正方形,已知甲的周长是36厘米,求乙的周长。

  4厘米

  甲

  乙

  是对图形的周长理解不够,二是不能较这道题目学生出错较多,错因一

  好的找到图形之间的联系,三是解题的灵活性不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思维方面进行训练,明白解题的思路,理解解题过程。

  (3)水果店买8箱苹果和9箱梨共用了432元,买苹果的钱和买梨的钱正好相等,每箱苹果和梨各多少元

  这道题目也是出错比较多的。主要是没有真正理解“买苹果的钱和买梨的钱正好相等”这句话的含义。因此分别用432除以8和9。从学生的解题方法上也可以看出,学生对题目的阅读和理解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不断的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要多让学生说说每句话的含义,真正的理解题意,这样才能更好的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答。

  努力方向

  1.坚持计算训练。每日课前进行2分钟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每日进行竖式计算或脱式计算练习,每日4道题目,由小组长进行检查,坚持进行,相信会在计算上有所提高。

  2.进行解决应用题的读题和数量关系分析指导,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并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同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问题,明白问题的解题方法。

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一、数一数,写一写。

  二、从小到大排一排。

  三、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看图列算式。

  五、给小昆虫排队。

  1.一共有只昆虫。

  2.从右边数,青蛙是第个,第3个是。

  3.从左边数,蜗牛是第个,第1个是。

  4.把左边4个小昆虫圈起来。

  5.青蛙的左边是只昆虫。

  6.蜜蜂的左边有只昆虫。

  六、看图列式。

  七、比一比。

  八、在里○填上“”、“”或“=”。

  九、在水滴上填上合适的数。

  十、填一填。

  十一、看图列式计算。

  十三、动脑筋。

  十四、你一定能行。

  十五做一做

  1.把4块糖果公平地分给两个小朋友,应该每人分块。

  2.小朋友站队,从左面数,小刚站第2个,从右面数,小刚站第4个,这一队一共有个小朋友。

  十七、照样子画一画,再写出得数。

  十九、根据符号代表的数字,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三年级语文考试试卷分析

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