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实验思考题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物理实验操作(04)探究水的沸腾

  物理试题4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器材:烧杯(50)1个水(温度接近90℃)温度计(0-102℃)1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钟表

  操作程序:

  顺序操作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记录。2用烧杯装适量热水,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3把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穿过纸板插入水中。4点燃酒精灯,开始对烧杯加热。5水温达95℃后,每隔30秒记一次温度值,直至水沸腾2为止。6将酒精灯熄灭,取出温度计。7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上描点,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得出结论。

  实验记录:

  温度计量程___________________,分度值_______。

  时间0123456789温度值(℃)

  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______。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物理试题4探究水的沸腾评分细则

  序号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备注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正确记录12用烧杯装适量热水,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13把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穿过纸板插入水中14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且未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15点燃酒精灯方法正确16每隔0.5记一次温度值,时间控制正确17温度计的读数及时、方法正确18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正确19取出温度计110绘制图象正确,结论合理1得分合计说明:1.本实验不要求观察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2.实验结束,学生只需取出温度计,烧杯由监考教师负责整理.

  实验总得分学生签字监考教师签字

  测试日期:年月日

精馏实验思考题

试题分类溶液

  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溶液1、(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福州)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50量筒量水

  B.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

  C.将固体直接投人童筒中溶解

  D.将配好的溶液装人贴有标签(如图4)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

  3.(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X,K]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4.(苏州)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的量筒量取42.5蒸馏水

  5.(苏州)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

  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6.(重庆B卷)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甲物质加人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7.(天津)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C

  A.面粉B.泥土C.蔗糖D.汽油

  8.(宜宾)右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5%

  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为130克

  9.(上海)生活中属于溶液的是(C)

  A、草莓酱B、蒸馏水C、蔗糖水D、玉米糊

  10.(张掖)20℃时,取下表中的四种物质各20克,分别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A)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物质名称氯酸钾硝酸钾氯化钠蔗糖溶解度/克7.431.636.0203.9A.氯酸钾B.硝酸钾C.氯化钠D.蔗糖

  11.(南昌)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12.(扬州)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BC)

  用装置甲溶解固体B.用装置乙进行过滤

  C.用装置丙蒸发滤液D.用装置丁称量固体

  13.(扬州)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

  B.t2°C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C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D.两种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C时,均有晶体析出

  14.(南京)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的溶解度比乙

  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液的方法。

  15.(黄冈)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16.(孝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

  17.(宜昌)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D

  A.食盐B.蔗糖C.酒精D.植物油

  18.(雅安)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的溶解度是102.5g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

  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19.(厦门)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20.(眉山)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21.(眉山)下列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明显增加,溶于水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分别是(B)

  ①氧化钙②硝酸铵③浓盐酸④氯化钠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④②

  22.(眉山)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时的溶解度为36.6g

  B、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

  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23.(乐山).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

  物质甲乙丙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70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24.(佛山)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A.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撒漏一部分,瓶中NaCl溶液浓度仍为6%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25.(北京)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A

  A.蔗糖水B.牛奶C.果粒橙D.豆浆

  26.(北京)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将℃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溶液质量不变

  C.℃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7.(揭阳)要配制100g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B)

  A、烧杯、试管、玻璃棒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28.(成都)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B

  A、蔗糖溶液B、酒精溶液C、氯化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

  29.(成都)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

  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30.(泉州)右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D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C.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不考虑水分的

  蒸发)会有晶体析出。

  D.t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

  31.(2015?德阳)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两者均有晶体析出C.将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

  32.(陕西).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D】

  33.(河南)下表是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温度/℃20304050溶解度/g[来KCl[来34.0[37.040.042.6[KNO331.645.863.985.5

  A.20℃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40℃时,5gKCl中加10g水可得33.3%溶液

  D.50℃时,10g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

  34.(哈尔滨)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35.(鄂州)取四份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D)

  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D.降温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36.(郴州)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C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稀硫酸除铁锈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盐酸除去水垢

  1.(福州)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表3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

  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7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⑴①36.6②增大饱和溶液23.1%③碳酸钠饱和溶液

  ⑵Fe+2HCl=FeCl2+H2↑AC

  2.(广州)右图为几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2)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3)60℃时,10gNaCl和90gKNO3完全溶解于100g蒸馏水,冷却到30℃后,_________(“有”或“没有”)NaCl析出,有_______gKNO3结晶析出。

  (1)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3.(广州)配制并稀释一定质量分数的Na2SO4溶液。

  (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2SO4溶液。

  ①计算:需要Na2SO43.0g,水47.0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3.0g的Na2SO4。天平调零后,分别在天平左右托盘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先,然后,至托盘天平恰好平衡。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47.0水。请在右图中画出47.0水的液面位置。

  ④溶解。

  (2)稀释溶液。(由于整个配制过程中溶液很稀,其密度可近似看做1g/)

  ①取1%的Na2SO4溶液加水稀释至100,得到溶液a;

  ②若用3.0gNa2SO4配制与溶液a浓度相同的溶液,其体积是。

  4.(益阳)下表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KCl27.634.040.045.551.156.7KNO313.331.663.9110169246

  请回答:

  (1)60℃时,KCl的溶解度是▲g;

  (2)40℃时,将30gKCl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溶液(填写“饱和”或“不饱和”);

  (3)将20℃时KNO3和KCl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NO3▲KCl(填写“>”、“<”或“=”)。

  (1)45.5(2)饱和(3)<

  5.(益阳)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浓硫酸。

  请回答: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选填序号)。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1)变浑浊(或其他合理答案)(2)B

  6.(益阳)根据下列坐标图回答:

  (1)图一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30g。

  ②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

  (2)某学习小组模拟海水,以测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取模拟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银溶液,其沉淀质量变化如上图二。

  ①沉淀的化学式为AgCl。

  ②模拟海水中氯的质量分数是1.775%。

  7.(呼和浩特)(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2.5g,需要量取水。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47.5(或47.5毫升没有单位不给分)(1分)

  (2)CBDEA(1分)

  (3)①②③(全部答对给2分,漏选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

  8.(重庆A卷)下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__℃。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________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1)t2(2)Z(3)YZX

  9.(资阳)KCl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g27.631.034.037.040.042.645.548.351.154.056.7

  (1)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____g。

  (2)90℃时,100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____100g。

  (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1)45.5;(2)<;(3)28.6%(0.286或或,28%~29%可);不饱和;

  10.(上海)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KNO3、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020406080100KNO313.331.663.9110169246KNO335.736.036.637.338.439.8

  I.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是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要求计算)。

  II.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III.20℃时,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IV.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11.(张掖)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乙(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研究生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6分)

  药典中既对药品有鉴别意义,又能反映药品的纯杂程度的项目是。

  A.外观性状B.物理常数C.鉴别D.检查E.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溶解”系指lg或l溶质能溶解在。

  A.1溶液中B.1~10溶液中

  C.10~30溶液中D.30~100溶液中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乙醇未指明浓度时,是指浓度为。

  A.100%(/)B.99.5%(/)C.95%(/)

  D.75%(/)E.50%(/)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阴凉处”是指。

  A.阴暗处,温度不超过2℃B.阴暗处,温度不超过10℃

  C.阴暗处,温度不超过20℃D.温度不超过20℃E.室温、避光处

  中国药典中原料药含量测定中,未规定上限时,是指含量不超过。

  A.100.0%B.100.4%C.100.6%D.101%E.101.0%

  中国药典规定,称取“0.1g”,应称取的质量是。

  A.0.10gB.0.100gC.0.1000gD.0.06~0.14gE.0.05~1.5g

  药品质量标准中的检查项内容不包括。

  A.安全性B.有效性C.均一性D.真实性E.纯度要求

  药物制剂分析一般程序为

  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检验报告

  检查-取样-鉴别-含量测定-检验报告

  鉴别-检查-取样-含量测定-检验报告

  检查-取样-含量测定-鉴别-检验报告

  取样-检查-鉴别-含量测定-检验报告

  《中国药典》规定取用量为“约”若干时,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

  A.±0.1%B.±1%C.±5%D.±10%E.±2%

  含钠或含氟的有机药物在炽灼时应采用材质的坩埚

  A.铂坩埚B.瓷坩埚C.玻璃烧杯D.瓷蒸发皿E.铁制容器

  《中国药典》规定凡进行溶出度检查的制剂不再进行检查

  重量差异B.崩解时限C.释放度D.融变时限E.含量均匀度

  《中国药典》采用薄层色谱法检查杂质,主要方法有

  外标一点法B.比移值法C.面积归一化法

  D.供试品溶液自身对照法E.灵敏度法

  中国药典(2010版)重金属的检查方法有

  A.1种B.2种C.3种D.4种E.5种

  能反映药物的纯度及生产过程是否正常的信号杂质是

  铁盐、硫酸盐B.氯化物、硫酸盐

  C.酸碱杂质D.重金属E.钙盐

  使用唾液作为治疗药物监测样本,应满足的条件是

  血浆中药物浓度足够大B.唾液中药物浓度足够大

  C.P/S足够大D.S/P足够大E.S/P恒定

  血浆样品的稳定性考察内容通常不包括的试验是

  A.血浆样品的室温放置B.血浆样品的冰冻保存

  C.血浆样品冻-融循环D.经处理后溶液的冰冻保存

  E.经处理后溶液的室温或特定温度放置

  下列方面中,ICH达成共识,并已制定出相关技术要求的有

  A.质量(Q)B.安全性(S)C.有效性(S)

  D.综合要求(M)E.均一性(U)

  药物的药理作用强度与下列哪一项最相关

  血浆药物浓度B、药物剂型C、服药量D、药物代谢速率

  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过程中,空白生物基质试验用于

  A.确定HPLC检测波长B.确定方法灵敏度(LOQ)

  C.考察方法的特异性D.考察方法的线性范围

  表示生物基质中药物最低可测浓度的是

  线性范围B、定量限C、检测限D、可信限

  分析方法的专属性也称选择性,在体内药物分析中主要考察的是

  内标物B.降解物C.溶剂D.内源性物质

  全血加抗凝剂,经离心后的上清液为

  A.血清B.血浆C.血细胞D.白蛋白

  回收率属于药物分析方法验证指标中的。

  A、精密度B、准确度C、检测限D、定量限E、线性与范围

  关于准确度与精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精密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二、填空题(每空格1.5分,共36分)

  目前,《中国药典》每隔年出一个新版本,美国药典(USP)每隔年出一个新版本,美国药典即将于今年5月生效的最新版本是。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酮康唑的含量测定使用法,酮康唑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是法。

  美国药典中L1柱指的是柱。

  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规定,各品种项下的色谱条件中、流动相种类和检测器类型不得改变。对于甲醇-水(80:20)的流动相,调整流动相比例时,可使用的甲醇含量最高的流动相比例是。

  《中国药典》的内容主要由、正文、附录和索引组成。

  空白试验是指。

  恒重是指。

  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标准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主要为、和。

  在中药分析中,中药及制剂的鉴别主要包括、、和。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

  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和(如名称、规格、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当标明。

  三、简答题(28分)

  1.与化学合成药物的分析相比,生物制品的分析有何特点,并简单说明原因?(5分)

  生物药品不同于一般的药品,它来源于活的生物体(细菌或细胞等),并具有

  复杂的分子结构。生物制品的生产涉及到生产材料和生物学过程,如发酵、细胞

  培养、分离纯化目的产物等过程。因此,生物制品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为:①分

  子量大,分子量不是定值;②结构确证难;③全过程的质量控制;④生物活性检

  查;⑤安全性检查;⑥效价测定

  GLP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6分)

  药品的非临床研究是指非人体研究,亦称为临床前研究,用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非临床(非人体)的各种毒性实验,包括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各种刺激性试验、依赖性试验以及与药品安全性的评价有关的其他毒性试验。

  解释GLP、GMP、GSP、GCP、GAP所代表内容?(5分)

  GLP: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中列举的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6分)

  1.需要验证的检查项目

  2.分析方法

  3.验证内容

  5.已知药物的结构式如右:

  请根据药物的结构与性质,设计鉴别试验、容量含量测定方法,包括原理和操作要点(溶剂、滴定液、指示液等)。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攻击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和酶C.性激素和胰岛素D.神经递质和受体

  2.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3.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4.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5.关于人们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比例与个体生长发育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少

  7.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课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8.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和发挥功能。右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

  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

  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

  9.下列关于人体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含有CO、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10.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有在多个橘色脂肪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11.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个卵细胞

  D.此动物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12.关于“噬细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S和放射性同位素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S和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P、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3.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4.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

  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养

  15.下列有关酶的制备和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解法和吸水涨破法常用于制备微生物的胞内酶

  B.透析、电泳和酸解等方法常用于酶的分离和纯化

  C.棉织物不能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

  D.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位于片剂的核心层

  16.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C.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

  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二获得

  17.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垂直带的制备类型诧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无关

  18.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外受精是指或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B.受精卵发育到原肠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19.在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试验中,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制0.14,滤去析出物

  B.调节NaCl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

  C.将丝状物溶解在2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呈蓝色

  D.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相同

  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简历自然保护区实施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中增加。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在水稻细胞内富集,有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代谢细胞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22.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

  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四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23.某种铁丝连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成正相关

  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24.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拌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3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D.若Ⅲ—4和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5/12

  2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虫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小题,共计65分。

  26.(8分)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和用血球计算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27.(9分)图1表示北纬50℃某地区不同月份母鸡平均产蛋数的波动情况,图2是母鸡繁殖活动的生理调节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器官,a、b、c表示相应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影响母鸡月产蛋数的主要环境条件是▲。

  (2)图2中激素a、器官丙的名称分别是▲、▲。

  (3)图2中c→甲、c→乙的生理意义在于▲。

  (4)已知激素a分子为一种多肽,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这是因为▲。

  (5)从丙的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含有的激素种类有▲(填下列序号)

  1种2种3种3种以上

  (6)烷基苯酚是一类洗剂剂,其分子结构稳定,具有类似激素c的生理效应。长期饲喂被烷基苯酚污染的饲料,会对器官甲、乙的分泌活动产生▲作用,从而引起激素c分泌量▲。

  28.(8分)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盐酸溶液中5~8。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碳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3)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碳酸-品红试剂是一种▲性染料。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6)右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29.(9分)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虑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进行调控。

  30.(7分)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

  (2)由图1的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0.5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为探究30.5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的复合影响,应设计种培养基。

  (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中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作用。

  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31.(8分)为探究植物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d,用普通饲料喂养,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私聊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其原因是▲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4)本试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

  32.(8分)

  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W—和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磁配子可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磁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基因型▲。

  (2)以基因型为W-体作母本,基因型为W-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3)基因型为W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

  (4)现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W(♀)×W-,反交W-(♀)×W,则正交、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

  (5)以和WW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选取F2中非糯性白胚乳植株,植株间相互传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33.(8分)请回答基因工程方面的有关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本因,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如下图所示)。

  图中引物中为单链DNA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

  ①从理论上推测,第四轮循环产物中含有引物A的DNA片段所占比例为。

  ②在第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2)设计引物是PCR技术关键步骤之一。某同学设计的两组引物(只标注了部分碱基序列)都不合理(如下图),请分别说明理由。

  1第一组: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3)PCR反应体系中含有热稳定DNA聚合酶,下面的表达式不能反映DNA聚合酶的功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用限制酶EcoRV、MboI单独或联合切割同一种质粒,得到DNA片段长度如下图(1kb即1000个碱基对),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画出质粒上EcoRV、MboI的切割位点。

2014[汇编]青岛市要求设计验证性和探究性小实验

  步骤

  1、用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同时加热1分钟、2分钟、3分钟,分别记下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填入表格

  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1、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课题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数据记录表格镍铬合金丝的长度L/c电流表的示数I/A

  器材

  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电灯)、横截面积相同长度分别为10c、30c镍铬合金丝

试题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栏(每小题选对得3分,共24分)

  题号12345678答案DCAACABD

  2、填空题:(每小题填对得3分,共18分)

  9.(3a+1)(a+1)10.11.(,)12.213.14.

  3、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8分.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6分)解:原式=………………………………………………4分

  =……………………………………………………………………………6分

  16.(6分)解:原式=÷

  =?=﹣=﹣,……………………4分

  ∵a2+3a﹣1=0,

  ∴a2+3a=1,……………………………………………………………………………………5分

  ∴原式=﹣=﹣.………………………………………………………………………6分

  17、(6分)解(1)在Rt△ABC中,∠ACB=90°,tanA==,

  ∴BC=×6=8,∴AB==10,……………………………………2分

  ∵D是边AB的中点,∴CD=DB=AB=×10=5.……………………………………………3分

  (2)∵CD=DB,∴∠DCB=∠DBC,

  又∵BM⊥CD于点M,∴∠BMC=∠ACB=90°,∴△CMB∽△BCA,…………………………4分

  ∴=,∴=,∴BM=,…………………………………………………………5分

  ∴sin∠BDM==.………………………………………………………………………6分

  18.(6分)解:设原计划每天生产空气净化器x台,…………………………………1分

  依题意得:=1.2×,…………………………………………………4分

  解得x=400.……………………………………………………………………………………5分

  经检验,x=400是原方程的解,并且符合题意.

  答:原计划每天生产空气净化器400台.……………………………………………………6分

  19.解:(1)证明:

  =·………………………………………………………………2分

  ∵是一元二次方程,∴k≠0,

  ∵k是整数∴即2k-1≠0.

  ∴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分

  (2)解方程得:……………………………………………5分

  ∴x=3或……………………………………………………………………6分

  ∵k是整数,方程的根都是整数,∴k=1或-1………………………………………7分

  20.解:(1)∵y=经过点D(6,1),∴=1∴k=6;………………………………2分

  (2)∵点D(6,1),∴BD=6,

  设△BCD边BD上的高为h,

  ∵△BCD的面积为12,∴BD?h=12,即×6h=12,解得h=4,∴CA=3,…………………3分

  ∴=﹣3,解得x=﹣2,∴点C(﹣2,﹣3),………………………………………………4分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

  则,解得,……………………………………………………………6分

  所以,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2.………………………………………………………7分

  21.(1)证明:连接OC,……………………………………………………………………1分

  ∵OA=OB,CA=CB,

  ∴OC⊥AB,………………………………………………………………………………………2分

  ∴AB是⊙O的切线.……………………………………………………………………………3分

  (2)解:BC2=BD?BE.………………………………………………………………………4分

  证明:∵ED是直径,∴∠ECD=90°,∴∠E+∠EDC=90°.

  又∵∠BCD+∠OCD=90°,∠OCD=∠ODC(OC=OD),

  ∴∠BCD=∠E.………………………………………………………………………………5分

  又∵∠CBD=∠EBC,

  ∴△BCD∽△BEC.……………………………………………………………………………6分

  ∴.

  ∴BC2=BD?BE.…………………………………………………………………………………7分

  (3)解:∵tan∠CED=,∴.

  ∵△BCD∽△BEC,

  ∴.…………………………………………………………………………………8分

  设BD=x,则BC=2x,

  ∵BC2=BD?BE,

  ∴(2x)2=x?(x+6).…………………………………………………………………………9分

  ∴x1=0,x2=2.

  ∵BD=x>0,∴BD=2.

  ∴OA=OB=BD+OD=3+2=5.………………………………………………………………………10分

  22.解:(1)抽查的家长的人数是:20÷20%=100(人).

  故答案是:100;………………………………………………………………………………2分

  (2)表示赞成的家长所占的百分比是:×100%=10%,

  则表示反对的家长所占的百分比是:1﹣10%﹣20%=70%,

  则表示反对的家长的人数是:100×70%=70(人).

  ;……………5分

  (3)用A表示七年级的学生,利用B表示八年级的两名学生,利用C表示九年级的两名学生.

  ………………8分

  则恰好抽到持同年级的两名学生”的概率是:=.…………………………………10分

  23.解:(1)△ABC中,AB=AC=10c,D是BC的中点,

  ∴BD=CD=BC=6c…………………………………………………………………………1分

  ∵a=2,∴BP=2tc,

  ∴BQ=BD﹣QD=6﹣t(c,…………………………………………………………………2分

  ∵△BPQ∽△BDA,

  ∴,即,解得:t=;…………………………………………………4分

  (2)①过点P作PE⊥BC于E,

  ∵四边形PQCM为平行四边形,

  ∴PM∥CQ,PQ∥CM,PQ=CM,

  ∴PB:AB=CM:AC,……………………………………………………………………………6分

  ∵AB=AC,∴PB=CM,∴PB=PQ,∴BE=BQ=(6﹣t)c

  ∵a=,∴PB=tc……………………………………………………………………8分

  ∵AD⊥BC,∴PE∥AD∴PB:AB=BE:BD,

  即,解得:t=,

  ∴PQ=PB=t=(c;………………………………………………………………………10分24.解:(1)将代入,得.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1分

  点的坐标.…………………………………………………………3分

  (2).

  ∵当时,随增大而减小;

  当时,随增大而增大,

  ∴当,;…………………………………………………………5分

  当,.

  ∴的取值范围是.……………………………………………………6分

  (3)当直线经过和点时,

  解析式为.…….…………………………………………………………7分

  当直线经过和点时,

  解析式为.……….……………………………………………………8分

  结合图象可得,

  的取值范围是.………………………………………………………10分

  20题图

  初中数学试卷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1、研究的问题: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2、我的猜想(假设):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3、需要的材料(器材):烧瓶、带孔的胶塞(可用口服液瓶代替)、玻璃管、染成红色的水,盛冷水的烧杯1个、盛热水的烧杯1个、酒精、果汁、酱油。

  4、方法和步骤:(写或画下来)

  1)往烧瓶中加满水,把带有胶管的玻璃管放入烧瓶中,把瓶口密封好。

  2)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会发现什么现象

  现象:红色水柱上升。

  把烧瓶取出来放入冷水中,过一会儿,会发现什么现象

  现象:红色水柱下降。

  3)用酱油代替水按上述方法再做一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现象:酱油柱上升。

  把烧瓶取出来放入冷水中,过一会儿,会发现什么现象

  现象:酱油柱下降。

  4)用果汁代替水按上述方法再做一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现象:果汁柱上升。

  把烧瓶取出来放入冷水中,过一会儿,会发现什么现象

  现象:果汁柱下降。

  5)用酒精代替水按上述方法再做一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现象:酒精柱上升。

  把烧瓶取出来放入冷水中,过一会儿,会发现什么现象

  现象:酒精柱下降。

  结论: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酱油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果汁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酒精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热胀冷缩建模实验材料:

  1)密闭的容器:可用玻璃瓶、烧瓶、塑料瓶

  2)受热方法:可用酒精灯、热水、蜡烛、加热

  3)受冷方法:可用冷水、冰箱中受冷(不方便)

  4)体积变化呈现形式:可用一根与容器连通的透明细管

  5)实验的液体至少3种:水、酱油、酒精、饮料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操作图:

实验心得体会

  这几天,我们精细班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有机化学实验,总共有四个实验,其中包括:《重结晶提纯乙酰苯胺》、《乙酸正丁酯的制备》、《1—溴丁烷的制备》和《乙酰苯胺的制备》。

  对于这次的实验,我们不在像以前做实验时的那种松散态度了,因为实验的难度相对以前偏难了,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同学们对这次试验非常认真,每个组的成员都在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在这过程中,我们有欣喜也有尖叫,欣喜的是实验很成功而且很快就要做完了,尖叫的那就是女生的事了,一有什么仪器的碰撞或者实验现象的产生她们就会狂叫,呵呵……真受不了。

  在这几次试验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比较新鲜的仪器,比如:保温漏斗、减压抽滤装置等。对于这些新的仪器,老师都是认认真真的叫我们怎样去使用,怎样的不当会造成什么样的危险。由此也可看出老师对实验的严谨以及对我们学生的负责。

  在这次试验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前做实验的时候,我都是大部分丢给同伴做的,现在自己也跟着一起做,感觉真的很不错,在实验过程中看着那些自己做的实验感觉很满足,也很有成就感,里面有一些实验现象也很有趣。还有就是我觉得不管什么事还是多动动手好,你只会说不会做那不就等同于纸上谈兵吗。所以,我觉得这次实验非常有作用,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实验专题01探究“水的沸腾“-物理必考22个实验考学练

  实验一、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水沸腾前水沸腾后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实验补充】

  (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4)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汽化方式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温度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沸点时剧烈程度缓慢剧烈相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考点方向】:

  1、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①用温水;②减少水的质量;

  4、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

  6、水沸点98度,原因: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

  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失。

  9、安装装置时顺序:自下而上。

  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

  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气泡压强变小。

  11、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固定温度计。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如果没有小孔,会使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

  【经典例题】

  例题:(2018•福建)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

  (3)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___________形成的。

  (4)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下而上(2).92(3).98(4).水蒸气液化(5).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解析】

  (1)实验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温度计的示数为92℃;

  由图丙,水在第2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

  (3)水沸腾时,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温度计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上。

  (4)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撤去酒精灯后,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练习1:(2018•南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下表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

  (a)温度/℃90929496989898…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沸腾过程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3)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查阅资料,同一燃气灶不同火力加热的耗气量还有如下信息:

  火力大小水的质量水的初温t0/℃水的末温t/℃消耗的燃气V/大火4.026.050.00.0453中火4.026.050.00.0278

  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填字母)

  A.先中火后大火B.先大火后中火C.一直用大火D.一直用中火

  【答案】

  (1)时间/;(2)98;需要;(3)A。

  【解析】

  (1)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时间,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时间/;

  (2)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需要吸热,才能保持沸腾,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3)分析资料可知,低温时加热使水达到相同的温度,质量是4kg的水,初温是26℃加热到50℃时,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453,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278,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所以用中火节约燃气,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A。

  练习2:(2018•苏州)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如表中,其中第3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

  时间/温度/℃80848896989898

  (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沸腾。

  (4)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小明回家后发现妈妈正在炖汤,汤沸腾后妈妈将火调小,汤仍在沸腾。小明又把火调得更小,这时虽还在加热,汤却不沸腾了你觉得不沸腾的原因是。

  【答案】

  (1)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92;(3)正在;(4)见上图;(5)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

  【解析】

  (1)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高度,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从而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0+2=92℃;

  (3)由图乙可知,气泡越往上越大,水正处于沸腾阶段;

  (4)根据表中的数据先在图象中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把点连接起来。图象如下:

  (5)当汤沸腾后将火调小使得相同时间内吸热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汤不会沸腾。

  练习3:(2018•德州)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如图丙中___________图。(选填“A”或“B”)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答案】

  (1).68(2).继续吸热温度不变(3).A(4).不可行

  【解析】

  (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68℃。

  (2)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B图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的温度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故图A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答案为A。

  (4)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不能使气压增大,不能提高水的沸点,故这种做法不可行。

关于密度的实验题剖析

  关于密度的实验题及答案

  1、有一架已经调好的天平(没砝码),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及盛有待测液体的玻璃杯、水、一个滴管及一个量筒。求液体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1)那么可以用天平两侧分别用烧杯装入水和待测液体;

  (2)使用滴管小心的使天平平衡;此时水和待测液体质量相等;

  (3)用量筒分别量出水的体积V水和待测液体的体积V液;

  (4)ρ液=

  2、为了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给你一只天平,(但没有量筒)一个烧杯,水足够多,待测液体足够多.

  (1)写出简要的步骤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C:在烧杯中装满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2)据测得的结果写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液=

  3、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V2.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测出矿石质量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V1.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______kg/.

  (4)小明想测出温水瓶的软木塞的密度,可是软木塞比水轻,如果要采用上述方法测量,对此问题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5)小华提出软木塞还具有吸水性,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改进措施是

  (6)测矿石密度时,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密度,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并写出密度的表达式.

  步骤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

  ②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矿石缓慢浸入溢水杯中,同时将溢出的水盛入烧杯中

  ③不再溢水之后,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④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

  ⑤矿石密度的表达式ρ石=

  4.(2011?山西)小梦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他用调好的天平按图中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道,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_________g,体积是_________,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_kg/.

  (2)在交流讨论的过程申,同组的小雨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

  ②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

  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

  对上述实验步骤你所持的观点是

  A.能测出盐水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B.测出盐水的密度偏小,不可取

  C.易使量筒从天乎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5、回顾探究和实验:

  (1)叶子和小雨在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物体(g/c)1铝块154202.72铝块2108402.73松木11082164松木210200.5

  ①上述空格处应填.

  比较l、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②由此可见,能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由此我们引入密度这个物理量.

  定义是:

  同种物质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_____(填“无关”或“有关”).

  ③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图线_____反映了铝块实验情况.

  (2)测量固体的密度

  课题测量石块的密度原理根据密度公式___,用天平和量筒测出___和____即可计算出密度器材石块、细线、天平、量筒、水方法与步骤A、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读出水的体积V1B、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把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D、将代入公式中,算出石块的密度E、根据V1和V2算出石块的体积V正确的测量顺序是

  (3)小明想测量一杯食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盛有盐水的烧杯、_____、_____实验步骤以下是打乱的实验步骤,则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①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总质量②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③将值代入公式ρ=中算出ρ④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这些盐水体积V⑤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将表格中空格部分填写完整.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实验数据璃杯和盐水总质量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烧杯和剩余盐水总质量盐水密度(kg/)

  6、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12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

  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图13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7.小成同学测量某种液体密度时,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放在零刻线处,他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应向(选填“左”或“右”)侧调节平衡螺母,待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上开始进行称量。

  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记录在表格中。

  1向瓶中倒入适量液体,测出瓶与液体的总质量,记录在表格中。

  2将瓶中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记录在表格中。

  (1)根据图21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并补充完表格的内容。

  物理量空瓶的质量瓶与液体的总质量液体的体积V/c液体的密度ρ/kg·测量值

  (2)小东同学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出了测量误差更小的实验方案,请写出需测量的物理量及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科学小实验及原理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