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高考倒计时」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 ,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解题指津

  例1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析」“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解题指导」鉴赏诗歌谴词的妙处,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答题:①这个字或者词是什么意思;②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④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⑥音韵美。(由字及句,由景及情)

  例2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和处达,归雁洛阳边。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析」①“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是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么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②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③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

  「解题指导」鉴赏诗歌造句的妙处,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答题:①描绘怎样的景象;②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③运用了怎样的手法;④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

高考语文鉴赏答题技巧

  赠别类的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而诗人们对亲情和友情又看得很重,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我们在解答赠别诗词问题时应着重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指出:“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正确理解一首赠别诗词,首先得从主题入手。开篇的一组排比句,说的正是赠别诗词的不同立意。立意问题非常复杂,只能就比较常见的加以简要分析。表现离别的愁思,这是最为常见的,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冷朝阳的《送红线》(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还有风格有之迥异的李白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硬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李白的诗境界阔大,爽朗高远,全诗一气流转,把别情写得豁达大度,新颖别致,不落窠臼,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而许浑、冷朝阳的诗凄恻缠绵,情韵悠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既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一片深情厚意,更是对魏万的勉励。王安石《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则抒写了兄妹之情,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的纯朴而真挚的感情,可谓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既是对谗毁的蔑视,又是对自身洁白无瑕品质的自誉,更塑造出孤介傲岸的自我形象,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赠别诗。我们可以用刘长卿的《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请将这首的尾联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作个简要的比较鉴赏,谈谈其在立意上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在比较鉴赏时首先应注意到王昌龄和刘长卿相同的被贬遭遇,从“诗言志”出发,可见他们的主旨基本相同;再从谴词造句上的差异,以区别其不同。然后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回答:“相同的是这两联诗都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惆怅之情。不同的是这一联诗的牢骚似乎更甚,说得也更露骨些,愤激之情溢于言表;而王昌龄则说得更为婉曲蕴藉,更为优柔舒缓。”

  因为赠别诗词是以抒情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华诗词独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如李颀《送魏万之京》的中间两联,颔联为魏万设想分别后的寂寞情怀和乡思之愁。出句写声,对句写色,用鸿雁的悲鸣和山中的云雾衬托出别情。颈联联想到魏万赴京沿徒所见的极易触发羁旅乡愁之感的景物。出句写色,对句写声,用潼关树林的秋色和宫苑中的捣衣声来隐含别情。这两联诗虽然都没有从正面来写离情别意,但却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情意,因为诗人完全将这些深厚的情意渗透在叙事和写景中,用诗的语言来抒情,不但含蓄,而且有味、有趣。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1)整体要求:有字即不给0分;无标题扣2分;每缺50字(3行)扣1分;错别字每1个扣1分。

  (2)审题:偏离题意的,如果能判断是完全离题的作文,给20分以下;如文章前后有适当点题的文字,在30分上下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36分。

  (3)基准分:作文评分的基准分都定在42分。达到了基本要求,基本符合题意,语言也过得去,比较平一些的文章,就可以打42分。

  (4)打分的程序:打分采取“综合判断,分等参照”的原则,首先应该从总体上综合打分,看它属于哪一档的文章。

  (5)评分重点:评分标准中以题意、内容、语言和文体为重点。我们主张在这四项中,以内容和语言为重点。除了审题,文体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这里的文体,不是指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而是指更广泛的文体概念。

  (6)抄袭等情况的处理:

  抄袭,原封不动或稍微改变了几个字的默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凡是抄袭的作文,只能在20分以下给分,抄袭作文必须给出证据,不能凭想当然办事。

  套用,也可以称为改写。故事是别人的,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个别地方根据题目要求,作了一定的修改。这类作文,如果再创造的成分教多,且能判断该考生的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可以在及格分以上给分,但不能超过40分。

  仿写。模仿与套用卷相像,但不一样。模仿卷的再创造成分更多,所以,如果立意、语言等方面出色,这类卷子可以打二类分,但不得超过50分。

  2.问题作文

  若作文具备以下四点之一,则视为问题作文:内容上有严重政治倾向性错误;作文雷同;前后笔迹不一致;在文中有特殊标记。问题作文提交组长或阅卷大组处理。

  3.阅卷教师的特点

  (1)工作量大,易产生疲劳:不愿意仔细看,主题不清,立意不明的,直接打入低类。看得费力,主题句没找到或不好找到的,打低分;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影响分。

  卷面“容颜”须装扮,要讨“考官”心喜欢。

  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的内容)轻轻地涂,清晰地改;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2)阅卷老师易产生主观性。我们必须想办法使阅卷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向着有利于你的方面发展,否则便会造成直接排斥。

  隔皮猜瓜原有“道”,作文写作有“诀窍”。

  俗话说得好:“宁可丢了芝麻捡西瓜,不许捡了芝麻忘西瓜。”我们常常形象地把“作文”比作“西瓜”,因为它在150分的语文卷中占据了60分,比重之大显而易见。当然作文“网阅”的打分也就成了大家关照的重中之重。为公平、公正起见,各地招考委制定了作文“网阅”的新规则:两个阅卷老师打分差距超过7分(7分以内的取两人的平均分)以上,交由第三人批阅打分,如果第三人打分与前两人打分差距还是较大(不大的就取三个人的平均分)就交由第四人(终评人)批阅,并以第四人所打的分为终结分(一锤定音)。关注作文写作,重视作文训练,那种“作文实质上就是碰运气,不用做准备”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应积极准备,科学系统训练。

  (3)评分标准是阅卷教师的唯一准绳。按照评分标准写作文是作文稳中求胜的关键。我们必须真正的弄清写作的评分标准。

  以基础等级(内容+表达共40分)和发展等级(20分)为基准,并且对评分细则有了补充说明:以“内容(题意)”为主先打“奠基分”(即“内容”或者说“立意”是基准,决定分数的走向),然后在其相邻等级中再为“表达”和“特征”打分,不跨等级打分。(先确定“内容”等级分,即根据“立意”确定等级,然后再给“表达”和“特征”定级)

  挹“你”为眼,明眸善睐;裁“你”为带,随风飘举。

  a。正确理解“深刻”与“含蓄”。要言之成理,能落到一个具体的点上,或深入本质,或抓住规律,或揭示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含蓄并非朦胧,更不是晦涩,它是委婉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作文时应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b。着眼“真挚”与“现实”。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真情实感,感情要真挚。

  c. 重视“创新”与“文体。立意“创新”≠大唱反调,体式“创新”≠追求花样,选材“出新”≠写社会阴暗面,语言“求新”≠语言异化。至于“文体”应根据话题和自己的特长而定,最好采用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三中常见样式,少采用诗歌、戏剧、寓言等体裁。

  d. 关注“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结论:阅卷教师看我们的卷子时间很短,我们必须让自己的作文适应阅卷教师的改卷需求。

  4.阅卷教师的要求

  (1)要求你必须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切忌低俗或偏激;

  (2)要求你不要写危险题材。校园恋情、社会黑暗、抨击高考制度;

  (3)要求你卷面要整洁美观。字迹不清,卷面模糊,勾画较多,会降分的。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好认;

  (4)阅卷教师给你的时间是九十秒:你必须主题鲜明,你必须优点突出。

  5.注意事项

  (1)偏题跑题,输定了。

  (2)没有题目,题目不合要求,不只扣二分

  (3)字数不够,损失绝对惨重

  (4)不要写错别字,一定写过文章至少读上一遍。

  (5)没有结尾,不得高分。结尾一定要扣题、照应开头,否则损失大。

  (6)材料作文抛开试题所给的材料,直接划入四类卷

  (7)机械套用考前作文或范文,最高进入三类卷

  (8)文体不要四不像

  (9)要多从课本里找素材

  (10)不要写与考试无关的话。如写阅卷教师多么地辛苦,请多给自己一些分,请多同情学生,手下留情之类。

  (11)写作基础不牢,不要盲目创新。

  (12)尖子生:力求不犯低级错误:卷面草,低档;立意偏,低分;思想偏激,另类;文意深奥,低分。

  (13)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力求作到:以题目贯穿始终;形象具体,感情真挚,主题鲜明。

  (14)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力求作到:文通字顺,立意准;掌握技巧,制造亮点。

  6.正确应对三大题型

  高考即将来临,基于对历年高考作文题的细致分析,本文归纳出如下几个范畴,同时列举了出题背景及其可能性和相关的写作方法,希望对考生有所裨益。

  (1)人生观、价值观范畴的考题

  例如:以“快乐”为话题、以“成功”为话题。

  人生观、价值观是自古以来作文立人的永恒主题。正是因为这类主题在平时的教育、学习中被学生不断地接触,难以写出新意,不易区分水平,所以在高考中直接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小。

  但如果遇到这样的考题,写作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立意一定要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方向在社会文化中有定论,没有必要为了出新出奇而颠覆传统。

  •可以在材料的选择上突出时代感。

  •写作的时候注意理性的议论和感性的抒情相结合。

  (2)生活中的美德范畴的考题

  中国社会20多年来持续变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部分美好品德也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作文以此为作文题,并借此促进学生以及全社会对美好品德的信仰是很有意义的。近几年来,社会诚信渐渐丧失,假名牌发展成假酒、假药;打假发展成假打;情况之严重使总理在高等学府提出“不做假账”。

  对于这样的作文,写作时要注意:

  •对题目的解读要深入、细致。比如“诚信”,人言为信,写作时可以强调这一点;比如“宽容”,“宽”和“容”有不同的意义;再比如“合作与竞争”,写作时要揭示出两者的关系。

  •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读,赋予其厚重的社会意义。去年上海高考中有一考生“想握住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的手,以表达我的崇敬、我的支持与我像你们那样敢于真言的决心”,就是凭借作文中厚重的社会意义而获得了很高的分数。

  •避免空谈,要具体、实在。

  (3)社会热点范畴的考题

  进入21世纪,古老的中国社会与新奇的现代文明在各个层面发生交融和碰撞,由此这片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值得我们思索的事情。作为即将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有责任知道事情的发生,有责任思考事情的内核,有责任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出这样的考题的可能性非常大。

  对于这样的考题,做到下面几点会让文章更出彩:

  •见解有新意,不妨颠覆传统。

  •正因为可以颠覆传统,所以尤其要言之有理。

  •展现出作为青年人的气息。

  •从世界、人类、未来的角度,从文化、精神、道德的层面看问题,不要就事论事,要上升到理性高度,使作文更有前瞻性的眼光。

  考生要在备考时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整体把握,不究细处。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事件(几件事、事与事之间的联系),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对人物与事件是怎样的态度,做到心里有数,对于不理解的词暂且先不作深究。

  二、细读理解,审题析文。尽可能仔细搜索文中信息,关注文后的注释、题干的表述、选择题的选项,尤其是选择题的选项,综合阅读一下对理解原文大有裨益。根据题目找到文中相关阐述,先易后难。

  三、细细品味,重点突破。怎样来突破难点呢

  ■ 整体把握上下联系因为句子在语段中是互证、互补、互释的关系。如2007年高考文言辨析“文武之道一也”一句,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看,很可能翻译为“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但是细细把握文章,全文谈的是文以处世之才为标准,武以料敌之智为标准,文才武将对国家的作用,而“道”并非是成功的道路,还可以解释为规律,这样,全句应解释为“文、武的规律是一致的”。

  ■积累实词迁移课外 首先,我们要大量积累课内的实词虚词,学好课内的文言文,这是本,是关键,也能使我们面对陌生的文言文,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 借助字形推测意义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读音,从字的形旁就可以推测字义。如2007年文言文第一语段中的“赡于文辞”的“赡”,我们了解的是“赡养”之意,但在文中翻不通,不可能“用文辞来自赡养自己”,联系上文“博涉书记”,再看“赡”字,由“贝”字旁组成,与财富的多少有关,这样就可以推断出“富于文辞”。

  ■借助语境、引申义推测如07高考中翻译“不矜小节”句中的“矜”字意义,我们的教材中有“怜悯”之意,“凡在故老,犹蒙矜育”《陈情表》;有“夸耀,自夸”之意,如“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有“戟柄”之意,“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过秦论》,但都讲不通,但我们通过语境,了解到下文“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不注重小节,而被别人称为“狂生”,由此可以推断,此处的“矜”应解释为“注重”。

  ■利用成语俗语推测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含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唯命是从”“唯利是图”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利用文言句法推测 文言中排比句、对偶句较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则相近或者相对相反。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实”与“虚”相对,“沉”与“浮”相对,意思就显得明白了。

  阅读文言文的关键,一句话,抓好课本,扎实基础。

成人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及答题技巧

  作文在成人高考试卷总分中占70分,是一项重要内容。有的考生在考前突击背范文,殊不知这样做有时反而得不偿失。那么,作文考试是否有章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作文不外乎要解决内容和写法两方面问题,解决了这两方面问题,作文就迎刃而解了,在作文中得高分也就不难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近几年成人高考中,话题作文是个趋势,这种题目的优势是每个人都有话可说。

  那么如何准备话题作文和其他作文考试呢?首先建议考生注重积累材料,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时局,关注人生,用心体味生活。考生要善于从社会生活中发现亮点,积累素材;要善于观察生活,处处做有心人,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考生要用心感受生活。很多人都赏过花,而朱自清先生赏荷花就写出《荷塘月色》,描绘如诗如画的意境,感悟生活,抒发内心感受,成为写景抒情文章的典范。还要深入思考生活。史铁生在20多岁时由于残疾对前途丧失信心,后来,从欣欣向荣的大自然中顿悟,人生在四季中轮回,生命生生不息,应平静看待,于是从颓废中走出,重新振作起来。有篇作文是一个学生写的,他感慨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本色自然,直至衰落凋零,感慨人也要真诚,珍爱自己,珍爱他人,对人类行为做出思考。冯骥才写的《书桌》,也是这样一篇带有思考性的不朽名篇,让多少人读来感慨万千。有思想才能有意境,没有日常积累,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现在的学生写革命回忆录,肯定写不出来,就是因为没有体验。

  积累资料和素材的途径很多,考生还可以从传媒材料中获取信息。可以看电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甚至一些谈话类栏目都会使人增长知识,网络、报纸、杂志,例如《读者》等,都可以多看看,收集其中感人的表现真善美的素材。这些知识不仅为了考试,对个人发展和成长也都有启迪意义。像“感动中国”的那些优秀人物,对每个人奉献社会、积极奋进、体悟人生都有积极意义。

  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是写的基础,善读才能善写,“写”在古文中同“泻”,就是倾吐和表情达意,读则是理解吸收,吸收越多,能倾吐的就越多。在阅读优秀作品包括书刊杂志上的好文章时,要学其行文方式,学其布局谋篇,学其思路、取材,学其语言。名言警句也是考生可以积累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人生也都有启示意义。

  有了足够的积累,才会文思泉涌;有了丰富素材,才会妙笔生花。只有解决了内容和语言两方面问题,表情达意的能力、行文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才能在考试中写出好作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1、从诗题入手:20xx年全国卷I:《题竹石牧牛》并引,从题目,你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是一首题画诗。“竹石牧牛”是画名,也应该是画面内容的概括。

  2、从诗人入手:近年来,考查“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较普遍,解读时既要从诗人入手,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从注释入手:借助注释,对诗歌的理解就轻松多了。

  4、从诗句入手:这是关键,前面的三项,都是为此服务的。

  之二:了解手法风格诗歌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诗歌常见的风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飘远闲逸、沉郁顿挫等。知道这些术语有助于在进行文字表达时达到“雅”的要求,但就高考而言,整体理解诗歌,做到“信”和“达”才是关键。

  之三:掌握常见意象诗歌常见的意象,表现离别和游子情感的有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等;表现思乡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现田园风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烟等;表现凄凉悲愁主题的有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等。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荀子信步走至淄水河边,面对汤汤流水,浩然长叹。他头颅硕大,目光如炬,布衣草屦,步态稳健。顺着河畔那条幽僻的小径,他静静地走着,苦苦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他遍观宇内,搜罗群象,脑海里渐渐形成“人性本恶”的想法,于是声声叹惋回荡在淄川长空阔天。荀子内心深处波涛阵阵,一种神圣不可遏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陡然升起。就在行走于淄水河畔的那个清晨,他写下了卓绝千古的《劝学》,以不容置辩的口吻劝勉人之向善。

  荀子勤勉好学,手执古卷孜孜以求。晨昏相继,他总是手捧《诗经》《尚书》《春秋》《礼记》吟哦诵读,那些让它痴迷的竹简已然破旧不堪,但他总是耐心地重新穿绳相结。荀子不单读书,且深谙读之高妙,他认为《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因此他说读书要从读《诗经》开始而终止于《礼经》,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这些经典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囊括其中,只要尽力去读,便可成为高尚之人。书简上的每一个字都在闪烁真理的光芒,这让荀子兴奋异常,他废寝忘食,熟读成诵,潜心揣摩,终成一代儒学大家。

  荀子之前的那个时代也让他陶醉其中,那个弹瑟的瓠巴是哪里人?是否生有异相?他的瑟到底有多少根琴弦?他就那么不经意间一挥手,琴声就如清风流星四处飘散,惊得水中的鱼儿浮出水面,静静倾听。这是怎样的一个乐师呀!今天,哪个乐坛圣手能像他那样令我们心生羡慕和嫉妒?那个弹琴的伯牙在荒野是否已然遇到了樵夫钟子期?“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是在听到什么样的乐曲发出如此的感叹?子期死,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的知音传说,高山流水的绝唱,为什么荀子没有向我们娓娓诉说

  不对,荀子明明也在寻找知音,寻找那个识贤用才的君上。他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借以推行主张,多次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但一个小小的学官与治国经邦的愿望相差实在太大,于是他愤然离去,带着满腔豪情前往秦国,拜见秦昭王。面对威严的秦王,荀子有点心悸,但他并不畏形于色,只是神态自若地把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的政治主张和盘托出。秦昭王听得有点倦怠,长长地打了个呵欠,婉言辞绝。①荀子的内心沉入万丈深渊,从威仪赫赫的宫内走出,抬头便看到了阴霾的天空,灰蒙蒙的大幕让他感到身心交瘁。

高考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灵魂何在?它既非先天地而生,又不是离开血肉之躯的身外之物。灵魂储藏在你的心中,闪动在你的眼里,流露在你的嘴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它毫不掩饰地展现你的学识、品性、情操、趣味、审美观和性格。戏剧表演家、舞蹈演员、画家、文学家、诗人都着意地研究人们的眼睛,认为它是灵魂的一面无情的镜子。而语言也毫不掩饰地展现你知识的深或浅、趣味的雅或俗、思维的文或野、动机的纯或杂。对于一个敏锐的画家和作家,总是善于捕捉人们瞬息万变的眼神和因人而异的语言,离开了这两件事,恐怕形象思维就会贫乏得多了。

  眼睛放出的神彩,它的类型是那么繁多:心胸博大、为人正直的,眼神明澈、坦荡;心胸狭窄、为人虚伪的,眼神狡黠、阴诈;志怀高远的,眼光执着;为人轻薄的,眼光浮动;因为克己,眼神内敛;因为贪婪,眼神暴露;正派而敏锐使眼光如利剑出鞘;邪恶而刁钻使眼光如蛇蝎蛰伏。渊博的人,眼中透出了悟;无学的人,眼中似乎只存疑窦。自信者,眼神坚而毅;自堕者,眼神晦而衰。也许你貌不惊人,眼小如豆,但它可能流露出华美的气质;也许你美目流盼,却可能有一个蜷曲衰败的灵魂在其中沉睡。那碧如长天、浩如沧海的眼神是属于周总理的;那英爽逼人、气冲霄汉的眼神是属于陈毅的;那临危不惧、坚韧如磐的眼神是属于于方志敏的;那忠实纯洁、无私无畏的眼神是属于雷锋和王杰的。啊!最美好的灵魂在他们的眼中闪耀。

  或许语言更能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灵魂,你一动嘴,便在勾画着自己,有时惟妙惟妙惟肖,有时则比较隐晦曲折,但是言为心声,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彻底掩盖自己的灵魂的。

  我们提倡语言美,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是美的呢?我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的语言为何能如此纯洁而明净,那是由于你的灵魂祟高而朴实,有着源头的活水。语言是反映一个人的风貌的另一面镜子,豪放的人语多激扬而不粗俗;潇洒的人言谈风动而不随便;谦逊的人含蓄蕴藉而不猥琐;博学的人旁征博引而不芜杂。你学富五车,在讲坛上才能有惊人妙语;你胸无点墨,则往往临阵搜索枯肠。你知道妙悟者不在多言,所以你言简意赅;有的人则不肯花时间思考,他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喋喋不休。宽厚的人,语多奖掖;刻薄的人,词每贬抑。脚踏实地的人,连声调都沉稳;只图虚名的人,则往往最好浮词。由于妒恨,使语言成为中伤的暗箭,向四方射击;由于私欲,语言会染上奴婢的色彩,令人作呕。罗嗦者往往由于思维太紊乱;晦涩者则大体因为心灵不纯洁。时穷节现,闻一多在万人丛中长啸一声:“天洗兵”:身系囹圄,谭嗣同在刀戟之前浩歌:“我自横刀向天笑!”正义使季米特洛夫在敌人的法庭上慷慨陈词;残暴则使希特勒的广播演说成为野狼的嗥叫。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幼儿园2022年秋季学期工作计划

综合基础知识400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