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仪式感的唯美句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

  当今时代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下,有些人开始质疑仪式存在的必要性。我觉得,不管生活在哪种节奏下的时代,生活都需要一点仪式感。

  中国古代就有“五礼”五种礼制,古代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女子成年要行笄礼。民间也有生、冠、婚、丧四种礼仪。仪式对中华民族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即使在现代,仍有奠基仪式、下水仪式、开张仪式等形式。仪式是随着生活应运而生的,一直到今天,仪式依然体现着它的特有的功能,因此,我们不能让生活失去了仪式感。

  仪式感代表了一种文化,它是人类文明的缩影。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悲的,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难以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的。所以,生活需要仪式感。

  张爱玲说:“仪式感更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吃饭前,总是拿出手机对饭菜拍照,有人说他们是让手机先“吃”菜,他们会反驳回去说:“你们太没有仪式感了!”是啊,现代人大部分都知道生活必须要有仪式感,在他们的眼中,没有仪式感的生活是不完整的,有了仪式感,生活才能过得美好而精致。

  只要心中有一股仪式感的信念,即使物质条件匮乏也能活出仪式感。一所只有几十个学生的乡村小学,没有像样的升旗台,也没有漂亮的旗杆,老师却每周都组织孩子们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若仪式感逐渐减弱,那么内容也在递减。如果这个学校的老师因为经济条件落后而缺乏升旗仪式这种特殊的仪式感,那么孩子们便不能够对升旗仪式有足够的了解和足够的尊重。仪式感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生活不能缺少了仪式感。

  我们对仪式感的理解,不能仅仅只停留于表面,生活需要的仪式感更像是抽象派画作,你需要细细的品,品出它所包含的精神层面的东西。真正的仪式感是体现在内心深处的。

  海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仪式感不一定带来昂贵,但是一定能使人尊贵。”正如《小王子》一书中写道,仪式感就存在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生活中需要仪式感,他能让平淡无奇的生活多了几分姿色,能让枯燥乏味的生活多了几分情趣。

  近几年来,每一年都有人抱怨说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有了原本的热闹,联系基本用微信,甚至把走亲串友直接用微信红包代替。其中年味变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年的仪式越来越少,甚至消失了。在一些地方,除夕夜要安排一顿大餐“请”逝去的先人回家里吃年夜饭,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除夕之夜选择看电视,玩手机,抢红包,拼手气,让年夜饭少了几分含义。

  众所周知,春节一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可是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一些仪式被彻底抛弃,人们对仪式的意义也越来越淡然处之,仪式感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很少人能够做到让生活保持仪式感。但是,仪式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重要意义,它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值得我们去体会,更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每天基本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难道你们不觉得自己过这样枯燥的生活很麻木吗?而仪式感能够拯救麻木的你,它能够重新唤起你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仪式感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温柔地滋养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单调的生活重新绽放出花朵。让我们一起为生活增添仪式感,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吧!

生活仪式感的唯美句子

仪式感

  人体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但人和化学元素的区别在于对生活意义的探寻。

  无论是吃饭前给饭菜拍照,还是乡村小学的升旗仪式,都是以仪式感丰盈生活的方式。仪式感作为一种对抗平庸的超凡力量,能够让我们纪念过往、珍重当下、相信未来。

关于仪式感

  我喜欢在每一个新的日子开始前,举办一场仪式。这场仪式并不轰轰烈烈,只是轻轻许下的一个愿望。然后接下来这一天,我都会努力去达成这个愿望。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太累。是吗?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生命就在无数个“一天”中过去。人生说枯燥也并非如此,说有趣似乎也夸大其词,每一天好像都是差不多的,又好像是有点不一样的。人在尘世中麻木地活着,走在相似的轨道上。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大大小小的仪式,它们会让你记住每一天中的不凡,会让你的每一天都与前一天有所不同,会让生活变得丰满充盈生动起来,会让你感觉到,你不仅仅是这大千世界中的平庸一员,更是你自己,独一无二的你,这个世界也可以因你而不同。

  清明节的时候,家里人总会带着我去扫一次墓。小时候的我站在墓前,看着大人们摆上蜡烛、水果,哭着烧纸钱时,其实是有些不解的。人都已经去了,这样做还有什么用呢?他们看得见吗?渐渐长大,这个谜团也渐渐被揭开了。我开始对这种仪式抱有尊敬的态度。这样的仪式感,使在场所有人都沉浸在回忆中。这一刻,我们放下了尘世间的种种烦恼,只是这样单纯地做一件事,回忆一些人。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其实它们都是生活的仪式啊!端午节,不仅仅只是为了划龙舟,吃粽子而设立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如果不是每一年,都有这样一个节日,或许这个人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流传百世,不会有那么多人背他写的楚辞,敬佩敬仰他。他与我们时空遥隔,但因有了这样一个节日,让人们记住了他,正是这样一场仪式,让他与他的故事永远留在了这个世上,永远,永远。圣诞节,就是一场童话般的仪式,它让我们记住了那个白胡子的老爷爷,它让童真与美好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生活需要这样的仪式,也存在着这样的仪式,它们让你我更加真实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让生命不再单调贫乏,能有更多的美好。

  亲人远去,时常翻一翻相册,是一场思念的仪式;秋风落叶,是一场道别与新生的仪式;生日派对与毕业典礼,是一场自我拥抱,给人生立里程碑的美好仪式……生活需要仪式感,需要通过这样的仪式来点缀生活,给平凡的日子增光添彩,让每一天都变成生命中不一样的存在。

我的生活仪式感

  “仪式感”是我感到自己被爱着。

  过生日在某些意义上很重要,这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有时候也可以证明一些事情。生日每年都过,所以快到我生日的那几天,我心里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生日当天,我进到教室,看到我桌子上的糖果与礼盒,我才发现过生日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回到家,看到客厅里兴味盎然的家人们和正在厨房的妈妈,我感觉到了家的温暖,我感觉到了我被许许多多人爱着,我感觉到了世间如此美好。

  “仪式感”使我感到生活充满乐趣。

  最后一次去补习班了,我像往常一样准备自己坐公交车去。爸爸拿起一旁的车钥匙,笑着对我说:“最后一次去补习班了,总要不一样一点。这次我送你去吧,生活需要‘仪式感’嘛!”我的心灵被温暖敲击着,有这样的爸爸,真美好。

  “仪式感”使我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

  几年前的六一儿童节,我在抽屉里找到了一张贺卡,上面画着一条精致的美人鱼,旁边写着几个大字“姐姐,六一儿童节快乐!”我被这个才几岁大的可爱的表弟感动了。虽然我们整天打打闹闹,可他总会在关键时刻给我一个惊喜,这就是亲情吧。

  “仪式感”使一件单调的事变得有色彩。

  一天早上,我们都是被妈妈给叫醒的,看着她兴致勃勃的样子,我的心情也变得很明朗。她把我们带到餐桌前,对我们说:“你们天天跟我说‘仪式感”,爱心早餐”,够有‘仪式感”了吧?这可是我花了一个早上弄的呢!”我看着桌上心形的面包,心形的鸡蛋和心形的培根,被逗笑了。有这样的妈妈,真美好。

  “仪式感”是一种感觉,我曾经看到书上说过“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才是最不朽的。”愿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仪式感”,处处充满爱。这种爱,永垂不朽。

生活要有仪式感

  文/李昔诺

  我慢慢地认识到,在我们生活中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能让我们平淡无趣的每一天都感觉与众不同,学生见老师,朋友聚会,家人团圆,甚至是陌生人间的点头问候,都可以变得可爱有趣。

  今天这个日子,看不出有什么特殊,只是随着深秋的大风,树叶掉得更多了,像步入风烛残年的爷爷奶奶,摇摇晃晃地飘落,给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金黄色地毯。

  老师比以前提早了十分钟进入教室,她化着淡淡的妆容,说话的语气也难得的温柔,然后重复着每天固定的动作,把椅子放到讲台边,把手机放在饮水机上,然后开始上课。

  “上课!”老师突然喊出了这两个字,全班同学足足愣了三秒钟,平日从不喊“上课”两字的老师,今天究竟是怎么了?是不是又想出了什么治理我们的招式?老班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惑,笑着说:“生活要有仪式感”。

  同桌一向不拿文具盒,每天来学校就往书包里边塞上几根,不到晚上就丢了,第二天继续拿。可今天他意外的买了一个漂亮的文具盒,超大容量,里面装满了各式色各样的笔,真让我大开眼界。今天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吧!我抬头望了望天空,西边什么也没有呀!

  中午吃过午饭回到教室。“找什么呢,老弟?”我蹲下来,好奇地看着撅着屁股,趴在桌下,极似dog的老弟。他头也不抬,不耐烦地回到:“找笔!”我再次愣住了,一定是我走错了教室,一定!我推开门走到门外,看到门牌上明明写的是初二七班,没错呀!

  “找到啦,找到啦!”小老弟终于站了起来。他手里拿着一支其貌不扬的笔,高高地举过头顶,像拿着胜利的奖杯。“你瞅瞅你那样,像中彩票一样。”我不屑地看着他,他倒好,清了清嗓子,神秘地道:“你不懂,生活要有仪式感。”

  放学后,妈妈提早来接我,为我准备了外套。路上没有看见闯红灯的人,就连一路上看到的小猫小狗也没有随地大小便,乖顺地摇着尾巴,跟在主人身后,一切是那么的祥和,真是让人有些奇怪。

  回到家,一股暖风扑面而来,妈妈笑着说:“生活是件愉快的事情,不要总把它想的那么不尽如人意,生活要有仪式感,我们要好好珍惜当下,改变自己的态度,把每一天都活得精彩,元气满满!”

  是啊,我们也该巴啦巴啦变身了,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仪式感,只要心中有大海,到处都可以春暖花开。

生活需要仪式感

  午后总是鲜少有人经过,只有行车在瞬时间驰过窗外的残影。云常挡住阳光,绘下时明时暗的光影。几声零落的喇叭在耳畔响起,伴着生锈的车轮“叽嘎”的呻吟。或许只有在这样的午后,阳光灿然,世间万物都慢下了步调,才能寻得一刻坐在窗前看书作文的古韵惬意吧。

  古人的仪式感不仅在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典上,更在日日寻常的午后。或是立于窗前吟诗作赋,或是面朝山河纵览春景,亦或是铺一张毛毡,蘸一笔浓墨,纵笔挥毫,抒情立志,岂不美哉。若是像李白之辈一般放荡逍遥,更可简装易行,游山玩水,昂首饮酒,肆意作诗,也甚是欢快。

  端午时的赛龙舟、吃粽子,中秋时的赏圆月、享团圆。这种种仪式不仅是中华历史的传统,更是中华人民生活意趣的缩影。而现如今,我们忽视了太多仪式,也消磨了生活的千滋百味。

  在众多诸如“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了紧迫感的威胁下,我们用复制粘贴的祝福代替了亲笔书信的庄重,在花朝节却不留一点空闲赏花喝茶,将丰富充实的仪式随意删减,空留下完成任务般的冷漠死板。

  其实仪式感很小,小到没有我们所想的那般让人难堪重负。刘亮程就认为,躺在田野里,听着虫鸣是一种仪式感。萧红认为,看火烧云从一边到另一边是一种仪式感。留一个午后的目光追随繁花游鱼的倩影,或是在合适的时间静心看一本好书。沉浸在连贯的文字之中,听凭作者领你走进一个故事。这生活的片刻就能带来难以言喻的幸福与满足。

  其实仪式感很容易,难以跨越的只不过是我们日渐焦躁的心。我们的生活,其实一点简单的仪式感就足够。

生活要有仪式感

  人是很复杂的生物,种种不同的感官造就了个体之间的差异。仪式感并非高大的词汇,它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仪式感。因此,生活中的仪式感的存在形式也不同。

  比如在我们家,太祖母信佛,她每日必在老家堂屋供佛的桌上换好新鲜瓜果。每逢家里有人生日,也必焚纸元宝,为之做法祈祷。春节头日,老人家定集广大信佛之友,号令家中上下食素。自己则整日念经,以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家人如意吉祥。除了遵循信佛之仪式,太祖母还有听戏的癖好。每晚不听不睡,一曲终了方罢休。

  奉瓜、焚香、念经、听戏,可算是太祖母生活中已成定势的仪式。而在我的另一位长辈,外祖母身上,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外祖母与祖父生活在宁波象山,从无锡驱车需三小时,甚至常因堵车延至五六个小时方能到达。因此,父母与我只能借节日之便回去看看。每逢去时,老人家皆大开盛宴,欢喜漫天。对我这个宝贝外孙女,真是有求必应,心疼万分。

  何为仪式感?从长辈们的生活习惯中,大约能略知一二。生活中的仪式感可以是不同于常人的习惯,也可以是特有的癖好。或盛大,或微小,却妆点着我们平淡无奇的日子。

  试想,如果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一样,每个人保持仪式感的方式都一样,那是一种多么可怕的麻木与机械!生活也将失去乐趣与色彩,不再五光十色。美好人生,需要更丰富的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

  ——题记

  农历的二月十二日,是一个传统节日——花朝节。过去的过去,大家会在这个节日走亲访友,互相赠送花卉种子。有能力的富足人家,也不吝惜财物,往往在聚会时举办盛大的花卉展览,让大家尽情欣赏花木之美。那时候的古人,是拥有仪式感的。

  可是,现代信息纷杂,这个节日早已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下了。网络技术的发达,沟通通信的便捷,恰恰导致了交往中的随意敷衍。仪式感随着长大而被逐渐遗落,就像年少时,为一个人提笔写信、自制贺卡的专心真挚,早已变作QQ一句冷冰冰的祝福。

  可回溯过往,再小的仪式感,都含着最真的爱意。女孩给男孩发了一条信息,说,她想吃城门口的烧烤,于是男孩就冒雨绕了一整圈,买到了女孩最喜欢吃的烧烤。但是,女孩回报的,连一声谢谢都没有。男孩很失落。但是我很羡慕他,能在最美的年龄如此淋漓尽致地做一件事,对自我的诚恳之心的追寻或许比他人的认可更有意义。

  这份真心却也正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仪式感最大的误解所在。比如,在朋友生日的时候,所送的礼物只贵重在价格,而不带丝毫真心,仅仅只是因为“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但是,仪式感与刻意,矫情,做作,虚伪无关,它只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用心给他人,给自己制造仪式感,如此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能找到久违的归属感。

生活要有仪式感

  在我看来,人呢就该活的精致,就该有点仪式感。

  生活你不来点仪式感怎么对得起自己,有点仪式感是对生活的负责任。

  自己借用仪式感,让自己成为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

  亲情中借用仪式感,让家人更幸福。

  友情中借用仪式感,让友谊常驻。

  借用李思圆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大多数人过着一种越来越不容易被感动的生活。

  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去逛个街,买个口红,买个包包,借用仪式感来满足自己的不开心。

  友情当中在你朋友不开心的时候,知道你给个拥抱,这也是对方心中想要的仪式感。

  节日当天你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可能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但是你这电话一打过去爸妈的心里她是甜的,可能你电话没感觉到,但是爸爸妈妈的嘴角肯定是上扬的,这就是爸妈心中想要的仪式感。

  每天起床都是新的一天,女孩子画化个妆去上班,脸上也会是满满的笑容,男孩子刮个胡须也会显得格外年轻,别人看了也不会觉得你这个人很邋遢,给人一种想要跟你说话的冲动。

  放假,休假了。远的地方嫌麻烦可以不去,可以是近的地方去看看风景,散散心,去放松一下心情这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仪式感,或是约个朋友喝喝奶茶聊聊最近都有些什么趣事分享给朋友,一起开心。这也可以跟朋友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过年了回个老家看看家人,你不用带礼物,家人也会很开心,只要是你,你就是她们心目中的仪式感。

  学会爱身边的人,学着让自己活的更快乐,更精致,所以生活中还是需要仪式感的。

  记得有人跟说我说过一句话,生活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好可坏,但是你心里把它想的很好,那事情就不会那么悲观,相反你把它想的结果很坏,那事情就因人而异变得可能比你想的还要惨。

  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学会适当的放松自己,来点仪式感,活的更快乐。

  生活需要仪式感,跟矫情没有关系,只是有了这些仪式感,对自己,对爱情,对友情,对亲情,对身边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种幸福,这样才显得格外的珍贵。

  所以啊我们的生活中多一点仪式感,我们回更加的开心,快乐,就会更幸福,温暖。

生活需要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倘若生活失去了仪式感,那生活便会变得苍白单调,仪式感使单调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生日每个人都必定经历过的,而从生日中便可体现出生活的仪式感,在我的十周岁生日时,我特地邀请在学校里要好的同学来参加生日聚会,聚会开始每个人都戴着颜色不一样的帽子,为我唱着生日快乐,而当切蛋糕时点上十根蜡烛,关上所有的灯,当我许完愿望便吹掉所有蜡烛,灯才缓缓开启。蛋糕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还有我的名字。同学们送我的礼物则是各式各样,有的送的是无人机,有的则是送刻有我名字的钢笔。这一刻仪式感给我是幸福快乐的,我收到了同学们给我满满的祝福,这也象征着我长大了,不再是个幼稚的小孩。有些仪式感是过于刻意准备的,就像这次生日party一样,是为了我的生日而特意准备的,而我见过真正自然流露的仪式感。

  我家隔壁住的是一位七十几岁的阿婆,她的丈夫几年前就去世了,而她的子女只有周末才回来陪她吃饭,平时她就是一个人独居,她十分孤单。于是她就开始种花来消磨时间,阿婆种的花十分艳丽,楼道上到处可以闻到花香,她偶尔还会将那些盛开花扎成一束送给我妈妈,虽然我没有亲手收到花朵,但是我能感受到阿婆那股温暖的善意。阿婆有时还会将花放在瓶子里,再放在饭桌上来装饰,美化生活!每天清晨我都能听见阿婆唱着欢快的歌,给花浇水,她给我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感觉,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而这不就是生活中的仪式感吗?阿婆将仪式感真正的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也让我知道仪式感也许并不单单是自己的,也可能是相互传递的,那是一种温暖人心的善举。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放牛班的春天经典语录30句

断舍离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