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的典型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民族团结讲故事征文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民族团结的典型故事

民族团结故事征文

  扶今追昔,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壮志凌云。因为我们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中华民族日益壮大犹如一只高昂的雄鸡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进从头越”。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又富于创新的妙笔,五十六个民族共铸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五十六个民族百花齐放铸造我们的民族魂,打造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是由五十六节车厢组成飞快行驶的列车。在这条轨道上,五十六种特色齐开放。五十六个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的动力来源于各族人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基础。五十六个民族成就今天的中国。

  为团结各族人民。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积极的扶持政策。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和文化事业。少数人民也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努力建设家园,可谓,五十六个民族一颗心。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建国50多年我们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原因。

校民族团结感人事迹

  当今社会人人讲团结,事事讲团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民族团结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在老师的尊尊教诲中我门学会了团结,在各种事迹中我们去实践团结。民族团结使我们的交谈更加宽阔,民族团结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的职责。遵守民族团结是我们的光荣。

  彩旗飘飘,红旗招展。在初中的第一个运动会上,我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可贵。

  “请七年级女子三项全能的同学到检录处检录。”末日的钟声已近响起。我也只好硬着头皮走向检录处。“怎么办?我肯定不行!”“我也是!长跑是我的弱项。”唉!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向他们走去。“哎!罗澜,你行吗?”一个维族女孩回头问我。我摇了摇头“看着办吧。跑到几名是几名。你们都不行何况我呢?任天由命吧!”“别害怕。尽力就行了,我陪你!“嗯。谢谢!”“没事,咱们的都是朋友吗?”“嗯!朋友!”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人心之间更是架起了一道‘友谊桥’。

  “预备…”“啪!”枪身一响我就像一只离弦之剑冲了出去。谁想长跑会真么累,第一圈还跑在第一的我现在却落在了第八名。突然一只温暖的手从我身后握住了我那又冰又凉的手,我向身旁一看,是刚才那个维族女孩还有他们班的同学。“加油!不要气馁。你可以的。”我真的行吗?我在心中悄悄问着自己。“不要放弃!坚持!加油!我们相信你!”耳边传来了一阵阵呐喊声。我惊讶的往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

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优秀作文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民族团结小故事作文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一支支民族团结的歌曲,唱出了我们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心声。在我心中,民族团结是一束花,我们新疆就有四十七个少数民族,民族服饰色彩斑斓,民族兄弟多才多艺。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

  我的哈萨克族小伙伴苏尼娅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生,我和她第一次见面是在我妈妈的单位,苏尼娅的妈妈是我妈妈的同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俩从不相识到相识,从陌生到了熟悉,从那以后我们便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苏尼娅来到十八区星月广场打羽毛球,我俩打球技术都不太好,我发球不好,她接球不好,所以该我发球时就让苏尼娅发球我接球。有一次,我破例想试一下能不能发球成功,结果出师不利不偏不斜地砸进了离我们不远的水坑里,看着本来洁白的羽毛球现在变成了沾满泥巴的羽毛球,我和苏尼娅都“咯咯咯”地笑出了声。

  事后我便想,作为比她大一岁的姐姐,我应该多多练习发球,不让羽毛球又一次成为“泥巴球”。我下定决心,好好练习羽毛球。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却非比寻常,只有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才能变成一件大事。同学们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来共同维护民族团结,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互帮互助的行动吹响民族团结的号角,让我们都争做民族团结的好少年!

2019年民族团结故事作文

  “我的生活现在如此的好,因为有你们陪伴;我希望能够永远这样,从日升到日落……”是啊,我的生活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才会丰富多彩,我的少数名族同胞们!如果能让我订个期限,我希望是永远。

  自从小学毕业后来到这个城市我就开始接触不同名族的同学们,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藏族蒙古族等,一开始我就特别好奇,什么是少数名族,后来从慢慢的,从老师那、从父母那、从学校里,我知道了,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名称与族群进行辨别。这项工作,就是民族识别。经过努力,科学地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识别的顺利进行,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上大学后,我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和同学们一块在一个地方生活,第一次住六人宿舍,其中,就有我们的少数名族同学,阿布都那比。

  阿布都那比是一个高个子的、帅气的、但是汉语不是很好的维吾尔族男生,可能是对汉语不熟悉、性格有些腼腆的原因吧,他刚来的时候感觉他很平淡无奇,不太和我们说话。其实大家都明白,宿舍除了这位维吾尔族同学在其他都是汉族同学,我们之间的交流再通畅不过了,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很快就互相熟悉了,但是对阿布都那比同学,我们有一种熟悉起来有种会比较漫长的感觉,所以我们就想,顺其自然吧。

  可能因为习惯不太一样或者交流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吧,舍友们和阿布都那比同学关系虽不说很坏,但是也算不上很好,有一种能不扯上关系就不扯上关系的感觉,当时的我虽然想去改善一下这种关系,但是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所以只能默默地,走一步看一步吧。偶尔能帮他一下的,帮完之后他都会很客气的道谢,而且有时候也会主动的帮我们,从此之后更让我觉得,少数名族同学其实挺好相处的。

民族团结小故事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就如这首歌词写的一样,民族团结才会有和平,社会才会稳定,国家才会更强大。

  大家都对五十六个民族有多少认识呢?五十六个民族中,在我居住的周围就有回族、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在我生活中民族团结、互相帮助随处可见。

  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记得我八岁的时候,妈妈带我去看姥姥,因为姥姥姥爷都非常喜欢吃馕,所以妈妈就在家门口的馕坑买了一些馕,因为妈妈手里提着很多东西,所以付完了钱后就带我去赶车了。到了姥姥家,我看到妈妈心急如火的在包里翻着找什么,便上前询问,妈妈却沉默不语,为了不影响家人的心情,妈妈装作什么也没发生。直到回家的路上,妈妈还是心事重重,于是我又问妈妈:“妈妈您到底怎么了”?妈妈这才说:“我的钱包不见了”。我让妈妈先别着急,回忆一下放哪了,妈妈想了一会说:“好像是放到馕坑上了,但是每天买馕的人太多了,不知道还能找到不?”

  下了车后,我和妈妈直奔馕坑店,当我们再次站到馕坑店时天色已晚了,在我们说明来意后,这位维吾尔族店主微笑着对我们说:“你们买完馕后,就急匆匆走了,当我拿着钱包追你们时,你们就急着赶车去了。”说完便走进屋内取出妈妈的钱夹子递给了妈妈说:“快看看你的东西少了没有?”妈妈接过失而复得的钱夹子高兴地连声道谢。

  为了感谢这位民族叔叔,我和妈妈买了一些新鲜水果表示感谢,但是那位民族叔叔执意不肯收,还微笑着说:“我们民族一家亲,我们是邻居,就像是一家人一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挣钱也不容易呀”!听了这位民族叔叔的话后,我们被他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所感动,被他那真诚的微笑所打动……。

  虽然事已经过了一年多了,但我却仍然难以忘记,从这件事中,我了解了民族人的热心。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

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

  我们伟大祖国,是56个兄弟民族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从历史上看,虽然我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总的方向是汇聚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一员。正是由于国家的长期统一,以及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关系,把我国各民族的命运紧紧地与祖国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自秦汉开创我国大一统的格局以来,统一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认同自己是中国境内的民族,都以统一中国为已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华正统。所以,往往争斗是为了统一,统一后又致力维护统一。新中国的成立,不仅使中华民族赢得了失去百年的独立、自由和尊严,更开启了各民族平等合作、繁荣发展的新纪元。正是有了这“好大的一个家”,13亿骨肉同胞才得以幸福生活;正是有了这“好大的一个家”,56个民族才能各美其美、共生共荣。现在,各族人民正在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中华民族正在祖国的繁荣昌盛中走向百年期盼的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每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进步,首先取决于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国家。

  以下是几个体现民族团结的故事:

  1.和亲使者——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

  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2、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今天人们把文成公主誉为最

  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唐太宗贞观12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

  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

  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王侯之女,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对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15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

  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

  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而远嫁,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 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3.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故事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帝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迁到洛阳。

  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孝文帝很恼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

  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

  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

  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

  “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

  我的家乡在新疆,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维吾尔族姑娘。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居住着维、汉、回、蒙等各族儿女。他们世代血脉相连,亲如骨肉;他们和衷共济,共同建造了美好的家园。

  我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位慈祥的回族阿姨和我们家结对认亲了,我们家里人都喜欢叫她马大姐。马大姐家条件不太好,又没有丈夫,所以这个家所有的责任和担当全托付在马大姐身上,她即当爹又当妈,辛辛苦苦把两个孩子拉扯大,马大姐的年龄也略比同年人显得苍老一些,她脸上的皱纹显露了她的艰辛。

  马大姐家庭条件不好,但是她热情好客,每逢她家里做好吃,都会邀请我们家里人去做客,我们两家人坐在马大姐家院子里的大树下吃西瓜,畅谈过去和未来,感叹着现在的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去马大姐家拜年,父母会给马大姐买些营养品,希望她能补充营养,身体变得好一些。马大姐总是乐呵呵的接待我们。父亲这次假期期间去马大姐家入住,因此我们两家人就有了更加密切的接触,母亲也和马大姐成为了好姐妹。

  母亲会经常会帮马大姐家做饭、打扫打扫房屋、照顾她的孩子。有一次,马大姐感动得哭了,说:谢谢你们,你们真好,你们是我的维吾尔族亲戚。谢谢党的关怀,让我结了这么好的人家做亲戚。

  现在,我觉得马大姐就像我的姑姑,我有什么小秘密、小烦恼也愿意经常和她聊一聊,她还经常告诉我:孩子啊,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奋笔勤书,将来做一个报效祖国,有好职位的人,为我们争光。我我微笑着点头,马大姐也会欣慰的抚摸着我的头微笑。

  瞧!这就是我的回族亲戚!我的马大姐!

民族团结故事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

  民族团结一家亲

  在我国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拥有着五十六个民族,而这五十六个民族,都拥有着不尽相同地风格特色。他们把自己的习惯,风情毫无保留地展示给这个热闹非凡的世界,为神州大地增添了许多生机和趣味。

  我是一名汉族学生,以前我只是从大人们的谈话中了解到少数民族的特色习俗。上学以后,我结识了许多少数民族同学,才发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口中地那些仿佛离我很远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那些曾经似懂非懂地名词,也完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通俗的用行动表达出来,就像“民族团结,民族互助”“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一家亲”。作为一名新疆学生,我对这些语句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新疆是东西文方化交流的圣地,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文化融合的黄金地带。我所在的乌鲁木齐市第127中学,也是新疆许许多多普通中学的一员。我在这里结识了很多少数民族朋友,当然也有最要好的。我和他们整天嘻嘻笑笑,玩玩闹闹,但我们之间有界限,忌讳的话不能说,出格的行为不能做,我们会保持克制,所以从开始到现在三年多了,感情都很好。其实这不只是单纯的朋友关系,这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一大举动。本来我们就是一家人!

  我们学校还一些多少数民族同学,汉语基础较为薄弱,经常把汉语倒过来说;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在作业中常常出现不理解的题目要求;还有许多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候我们的汉族同学可帮了大忙。各种习题,汉族同学都会热心给民族同学解答,让他们能渐渐熟悉汉语、理解汉语,能准确流利的使用汉语,提高学习成绩。

  有些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的汉族同学也会向少数民族同学学习,因为在这些方面,他们都是小行家。比如冬不拉弹唱、维吾尔族舞蹈等。这些音乐和舞蹈都蕴含着我们浓郁的民族特色。互相学习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共同生活让同学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今年,我们学校新入学了很多少数民族小朋友,他们在双语班学习。我真希望这些可爱的弟弟妹妹在我们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快乐成长。我也会尽自己的力量,在各个方面帮助照顾他们。

  民族团结不是口号,而是我们甜甜的微笑,民族团结不是要求,而是我们不经意的牵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我们一定还会遇见更多的少数民族,结识更多的朋友,了解更多的民族习俗。因此,要学会尊重他们的习惯,使祖国各民族团结友爱,不断进步,共同加油!

  同学们,我们就是民族的希望,要搞好民族团结,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

  Nurfürdenpers?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猫的外形描写

围魏救赵的故事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