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件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的故事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闯;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存在。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可能会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可能也会觉得寂寞无比。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去闪避道路上的荆棘。

  二

  有些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不谈政治,实际上就是只关心自己的事情。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滚动着的车,总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跑向哪里。

  三

  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

  四

  我其实也在诚实地问自己,思考了之后我自己觉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够平安而且快乐,不管是否杰出,我都已经很感激了,所谓的“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事实上,这种情形已经发生了,我很多台北、香港的朋友,他们的儿女都在哈佛、剑桥读书,可说是顶尖优秀的。而我的儿子还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而且并不以“杰出”作为人生志向。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逻辑来说,他已经差一大截了。但是那一次的“阳台夜话”,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绪,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能否在人生中找到意义。

  五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当公民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时,文化和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六

  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七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八

  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

  九

  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人生只有一件事

人生只有两件事美文

  人生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件事:谋生与乐生。

  “谋生”是一个苦涩的词语,意味着忍受、付出、疲累、无奈、受气、披星戴月、流泪流汗……谋生是人之为“人”的必须本事,会谋生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才能担当家庭的各种责任。

  人从一生下来就被父母教以各种谋生的必须素质,想想小时候学走路摔倒,父母一定会告诉我们要坚强,要自己爬起来,这已开始在训练我们的谋生能力。而后,不停地读书学习,学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艺,领悟各种人生道理,这是在为日后的谋生做好准备。参加工作后,努力地适应、敬业、进取、忍耐、承受各种事情,这是真正地在谋生。

  是的,当我们必须回报,必须挑起各种角色所赋予的责任时,我们就被推到谋生的角场之中了。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人生义务,每个人都必须去履行。所以,不要怨恨和拒绝这一切,这是你应该做的,除非你不想活了,而不想活是做人最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我们鄙视这种行为!

  而“乐生”却是一个愉快的词语,意味着物质、情趣、品味、干净、爱、音乐……乐生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是一种心态,与物质没有多大关系,物质富裕的人不一定乐生,而贫穷的人也不一定不乐生。如果你能热爱生活,博爱众生,放一轮明月在心中,那么,面对任何苦厄便都能从容面对,苦中掘乐。

  人的一生,烦恼总是如影随形,杨绛的《我们仨》中有一段文字:“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真是令人唏嘘啊!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心是烦恼的根源,亦是快乐的根源,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超脱生死,到达涅槃。但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心,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

  学会了乐生,才不会白来人间一趟,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

  有人说,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我认为,人一辈子只做两件事: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因为,人一辈子能把饭吃得很饱,把觉睡得很甜,确实是不容易的事。

  我看过一篇故事。年轻时,林清玄非常痛苦不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禅师告诉他:“人,需要修炼。”林清玄问:“怎么修炼啊?”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林清玄反问:“难道吃饭、睡觉也得修炼吗?”禅师说:“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凡人吃饭时,左顾右盼,想这想那,千般计较,万般思虑;睡觉时,颠倒梦寐,梦这梦那,思绪万千。修行者,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别无他念啊!”“可是,怎么才能做到‘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呢?”“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那样,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就没有什么可迷惑、污浊我们的了。”林清玄陡然开悟。

  就像以前的我,总是把所有在学校里遇到的委屈事,伤心事埋在肚子里,整天都是苦着张脸,当我在做其它的事情时,我又会想到它们,心情又差了好多。后来一天,妈妈看透了我的心情,说:“你是不是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跟妈妈说说。”我突然就哭了出来,把所有的事情都一股脑地倒了出来。说完后,我心情顿时好了许多,就像把压在自己身上那沉甸甸的包袱给扔了。晚上躺在床上,我想:人生苦短,一个人要学会把压在自己身上的包袱给扔掉,每天都以快快乐乐的心情做每一件事,这样,吃饭就会吃得香,睡觉就会睡得踏实。我们短暂的人生才会过得充实,快乐。当有烦心事时,你只有改变自己,把那些都扔掉,你的心就会重归宁静,纯洁。

  梁漱溟也说过,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是必须的,而有些是完全用不着的,比如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等。这些,都是负担,应该果断地删除它!就像电脑中的垃圾文件、错误信息一样,及时删除,操作才能顺利进行。人生命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扔。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这样,路就会越走越长,心就会越走越静。

人生只有一次

  人生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这样说:“我的一生没有白过。”

  人生只有一次。因此,我们不应该浪费一分一秒。要知道,这一分一秒过了,你的生命又缩短了一分一秒。所以,我们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来,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尽力地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扛在自己肩上的重担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给它克服……有机会就去尝试各种角色,多去参加各项活动、去竞争、去拼搏,因为人生难得几回搏,又何况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决不能让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点遗憾。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要挖掘自己的潜能,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我们可以多帮助别人一点,助人为乐,在他人享受到快乐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得到快乐。扶盲人过马路、给陌生人指路、捡起地上的垃圾、帮小朋友系鞋带、扶起摔倒的儿童……一句叮嘱、一脸微笑、一句鼓励、一声问候、一声道歉、一个手势、一个行动,都会驱赶走人们心头的乌云,让阳光照亮整个大地。同时,你的内心也会感到你这一生是充实的、美貌的、乐趣无穷的。

  是的,人生只有一次。要想让自己不充满遗憾,那就从现在开始吧。抓紧自己身边的一分一秒不断努力;团结自己身边的同学,互帮互助;关心自己的父母老师,给他们以最优异的成绩和最完美的人格……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世界上,最紧张的地方可能要数只有10平方米的纽约中央车站问询处。

  每一天,那里都是人潮汹涌,匆匆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希望能够立即得到答案。

  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

  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人员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显得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人,头上扎着一条丝巾,已被汗水湿透,充满了焦虑与不安。

  问询处的先生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是的,你要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的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人员却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

  他根本不需要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是在10分钟之内,在第15号月台出车。你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

  “你是说15号月台吗?”“是的,太太。”

  女人转身离开,这位先生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客人―――戴着帽子的那位身上。但是,没多久,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一次月台号码。“你刚才说是15号月台?”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

  有人请教那位服务人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呢?”

  那个人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

  说得多好!“在一整天里,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这话堪称至理。

  “一次只做一件事”,这可以使我们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就会把那件事做完做好。

  倘若我们好高务远,见异思迁,心浮气躁,什么都想抓,最终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人生只有一次

  人生是充满酸甜苦辣的,人生是充满甜蜜温馨的,人生是只有一次的。

  生活中偶尔有不顺心的事咬咬牙就过去了不必为了一些琐事,而跟同学伙伴乃至家人“大动干戈”,几天都不和

  对方说话,何必呢

  人一辈子啊只有一次,就如09年春晚小沈阳所说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

  我认为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毕竟俗话说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啊!

  所以有什么事千万不要乱发脾气,就算别人冤枉了你,等你和对方的气都消了的时候,你再跟他说明来龙去脉。

  这样处事不但不会伤了你们的感情,说不定还会让你们的感情加深了呢。

  如果你现在和谁闹了矛盾,你看了这篇作文就去解释吧。相信我没错的!

一生只做一件事经典散文

  最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的一生到底能做几件事

  虽然只是二十多年的人生,算不得饱经沧桑,但毕竟读了几本书的,关于人生,深知她的短暂。“人生百年,犹如一瞬”(王勃)“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冯梦龙)“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按照《西游记》里的说法:天上一日,就是人间一年。人生何其仓促!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昨日那个睡梦中还在叼着母乳的小儿,而今怎么就成了一个无法返回的大人,需要忙于生计了。稍有踟躇,明天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然后肯定会死去。

  活着的人肯定是要干点事情的,否则就无所谓“人”的称号,不如叫做是条“虫”,寄生虫、吸血虫等等。孔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和动物的区别大概就在于此吧。若干年后,当人灰飞烟灭之后,是否还会有人记起你,说这个人曾经到过地球一回,这是一个很有历史感的问题。翻阅史册,一个一个几千年前的人物至今跃然纸上,青史留名。这些超越了时空的人物,你不觉得他们的人生比你要如此的漫长?不要以为他们都是天才,其实也是凡人出身。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嗝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即便是出身皇室贵胄,也终久要从人的角度去培养的,所谓“太师”,仅仅只是小皇帝的老师而已。这些青史留名者,当然有出身的因素在里面,但更多的是“因事论人”的,做了多大的事,你就是多伟大的人。秦始皇当然是贵胄出身,但他的成名应该更在于其功绩——统一六国,这是他儿子二世所不能及的。刘邦尽管草莽出身,但正是由于其翻天覆地、开创西汉不朽之功而闻名。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皇帝、伟人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名垂青史,但人都是要活得有价值的。人的能力有高低,做的事情有大小。但只要心存目标,坚持不懈,就会有收获。哪怕是一生只做一件事,也可以证明他存在的价值。

  司马迁因为一本《史记》而留名,李时珍一生的心血就在于那本《本草纲目》;蒲松龄因为《聊斋志异》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一生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真正的商人。韩国总统金泳山先生在中学时代就立志要当大韩民国总统,直到将近70才最终实现目标。我曾经还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国警察,在他几十年的工作中,就为了寻找一个大案当中逃逸的案犯,最后终于在退休之前完成了这个任务。

  现代社会,面对太多的诱惑和选择。人们“想做的事”通常要比“能做的事”多得多。太多的人在名利之间奔波不已,但往往空手而归。很多人都想走捷径,一心想着那里实惠就往那里钻。于是“跳槽”的人不少了,投机的人多了。而能够安下心来踏踏实实想做好一件事的人似乎已成为“另类”。很多人不过是一个“混”字了得罢了。

  其实人生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是成功的。

  我曾听人说过这样一段话:“你千万别太着急,也不要怨天尤人。你记住你已有一块坚实的土地,因此,你一边随遇而安一边在你拥有的土地上‘打井’……去学做一件事。真学。修汽车、煎大饼、画画、养花……可做的事太多了。你选一样你喜爱又有相应条件的事一心一意做了去,哪怕诸如刻印章之类的‘雕虫小技’,你学会了,做精了,世界的某个位置就属于你的了。”恰好,昨天我在新闻中看到台湾一个侏儒,从小拜师学做饼子,几十年奋斗之后,现在都已经开上连锁店,当上老总了。

  想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一个决定:这辈子我就以书为生了。

一生只做一件事作文

  陈省身成为了国际数学家,因为他的一生都在研究数学。黄永玉成为了著名画家,因为他的一生都在研究作画。所以,一生只做一件事。

  人的一生仅有几十年的光阴,我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只有把精力放在一件事上我们才可能做到精,做到成功。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我们的一生只做一件事就够了。

  《花经》中的主人公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本是一名朝廷命官。年将三十的一天,他突然想起“三十而立”,自己即将三十岁了,自己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如果做官,一生都要应付官场的险恶,奉承上司。如果经商,一生都要坑害百姓。一生都做这种事情怎能忍受的了?于是他毅然辞官,回到家乡,购田耕种。从此聚精会神,抱翁执锄,废寝忘食,辛勤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花园欣欣向荣,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季,引来无数文人骚客。

  黄岳渊一生养花,养出人生真理,养出了精神境界,这才叫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容易,我们仅凭着一点兴趣,一点迷恋,就能做好吗?我们是要付出全部的精力,一生的时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什么也做不成。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保尔说过一句话:“我把我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我临死的时候我就可以说我不后悔。”是的,他用他的一生来参与革命事业,最终他成就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巨作,成为了众多读者心中的偶像,成为了众人学习的典范。

  鲁迅一生致力于写作,最终他在文坛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爱迪生一生致力于发明创造,不论遇到多大困难毫不退缩,最终他发明出无数件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发明。贝多芬,一生执着于音乐,即使耳朵失聪,他依然不愿改变最初的梦想,最终他谱写出生命的乐章。

  当今的社会中有多少人自以为聪明,这也做,那也做,喜欢听人说他多才多艺。是的,他们足够多才多艺,但也只是多才多艺,他们做到成功了吗?他们在这么多方面都做到了最好吗?得到的答案是:没有。他们只是被人评价为“多才多艺”,可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要做好一件事也实在不容易,更何况多件事呢?能用一生做好一件事的人,他就已经是真正的成功者了。

  一生只做一件事!

生活随笔:一生只做一件事

  有时,闲下来思考,人这一生能做多少事?细细梳理起来,古今中外,无论智者还是凡人,不论大家还是小家,他人生的“代表作”只有一件事,许多人一件事都没有做好,自然就没有“代表作”,所以,每个人一生用心做好一件事就行了。

  我这人天生愚笨,却偏偏爱好广泛。爱好文学、新闻写作、摄影和书画收藏,到头来是样样通而样样松。几年前的一天,单位一名中医爱好者见了就对我说:“你的爱好挺多,对充实生活来说是件好事,但想出点成绩就不一定是好事了。”接着,他就从医学的角度谈起了自己的看法:“人的健康标志应具备充足的‘精、气、神’,人这一辈子想干点什么事,也离不了‘精、气、神’,而人的精力、气力、神力都是有限的,你把它们用到做一件事上,养精蓄锐,集中精力,一鼓作气,运好了气力,心无旁骛,提起神来,都集中到一点上,就会干出成绩来,否则,贪多嚼不烂。”听了这位中医爱好者的一席话,我思虑了半天,即使现在,我也常常思考这件事,我在想,这个同事看起来很普通,却从医学角度说出了富有人生哲理的话,使我对他更加敬佩,由他的话我又联想到了“针尖”、“弓箭”为什么有力?就是因为它们都集中到一个点上,使用同样的力度,就能将物体穿透。因而,我渐渐地疏远了新闻写作和摄影,只是偶尔为之,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散文写作上了,结果,还真奏效。

  从古到今,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有了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一生研究“一技之长”,定有大的作为,甚至成名成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都是研究每一行出了名的,而成为“状元”。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个人的一生往往因一件事而成功。不是吗?书法家因一幅字而名扬天下,流传千秋万代。文学家因一部作品而成名,那部作品往往就成为他唯一的代表作。发明家因一项发明而成功,成为誉满全球的发明家,他的其它发明并不为人所知。艺术家因一件艺术品而流芳百世……

  古往今来,不乏这样的事例。譬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兰亭序》,就是王羲之酒醉之时写出来的,而他酒醒之后,又写了数百遍乃至上千遍,再也写不出酒醉时的《兰亭序》的程度,而正是那幅《兰亭序》的故事一直在书法界和广泛流传,这就是王羲之一生做的一件事,做的其他事都被这件事掩盖了。还有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红楼梦》,列入了世界文学宝库,这是曹雪芹倾毕生精力写成的唯一一部传世佳作,而正是这唯一的一部作品而流传后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也是曹雪芹一生做的一件事。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一生研究“1+1”,最终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而扬名于世界,这就是他一生只做的一件事。著名莫言的大半生也只专注于文学这一件事,他写的《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件事轰动了世界,他的后半生仍将专注于他文学事业,不过,做的其他的事载难以超过这件事了。像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不胜枚举。

  说了上述事例,还听到许多这样的谚语,常在耳边听到的就有:“千田万地,当不得一门手艺”、“身怀绝技”、“一招鲜吃遍天”、“百艺通不如一艺精”,其实,都是说的这个道理。企业家牛根生说过:“工作29年来,我只干了一件事:种草、养牛、挤牛奶。养牛时做的是这件事,当工人时做的也是这件事,自己创业后做的还是这件事。”他还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团队,如果聚精会神只做一件事,做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东也想做,西也想做,不能做到专一、专注、专心、专业,那么,到头来,每个领域都可能只是个二流角色,弄不好还会沦入三流、末流。”说得非常真切,这是一个企业家发自内心的忠告。

  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不是说就不做其它的事了,而是重点咬定一个目标不放松,一生坚持做这件事不动摇,其它的事情适时地为挑让路,腾出主要精力投入这件事上,该发力的时候发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直到把这件事做好,这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

人生只有一件事

  过一个美好的生活。

  有的人有很多钱,

  却过得不好;

  有的人每天生活简朴,

  却和家人过得很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身边温暖小事例子

关于探索的题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