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关于二十四节气

  今年春分在3月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见《农桑通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地区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干金。春分亦是传统节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后,宫中词庙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于是日致祭宗祠。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明代山东淄川于是日栽植树木,作春酒,酿酷。《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冬至吃什么

  海南:冬至扫墓祭祖吃团圆饭、甜丸

  海南岛汉族居民主要从内地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迁徙而来,继承祖先的传统风俗不尽相同,因此海南部分地区有冬至扫墓的习俗。冬至扫墓,要杀鸡、宰鸭,全家族人都回来利用冬至团圆,聚在一块吃团圆饭,团聚祭祖,很隆重,像过年一样。

  江南: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中国24节气

  中国古代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结合日月的运行位置,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中国24节气。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象征气温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降水量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有人认为中国24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西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

  因为中国24节气的产生与应用,首先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后才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所以在其他地区,二十四节气的时期或许有一些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中国传统习俗二十四节气精选作文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三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是春分,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20日或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十月八日到九日是寒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传统。

书写中国二十四节气作文

  甘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我认为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美的一个节气。

  清晨在太阳的照射下,空气中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白色水雾。草木花树上都白得发亮,走近仔细一瞧,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安安静静地“趴”在草叶上,那样子可爱极了。都说:“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这白露,真个好晶亮!

  滴答,滴答。这是什么声音?你瞧,那边的莲花池里,一个个顽皮的“小珍珠”,像一群可爱的孩子,乘着滑梯从荷叶上滑了下来,一不留神儿,掉进了池水里。路边的小草听着秋风姑娘的声音,竟然落下了一颗颗冰凉的泪珠,又不住地点着头。一只美丽的七星瓢虫在草叶上缓缓地爬行着。“咚”一颗晶莹的露珠滚向了它,躲闪不及,一下子被露珠包围了起来,整个七星瓢虫被放大了好几倍。显然,它并不喜欢被包裹起来的感觉,它用力挣扎几下,把自己从露水中拉了出来,看着破败不堪的露珠,七星瓢虫得意洋洋地挥了挥它那红底黑点儿的翅膀,似乎在说:“呵呵,一个小小的水珠难不倒我!”

  自古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已进入白露气节,夏季的风逐渐被东风所代替,气温也下降的越来越快。秋风走过,“唰啦唰啦”叶子随风起舞,小草摇晃着脑袋,花儿也在风中舞蹈。风一过,树木花草似乎都绽放了精神,不再那队伍,开始飞向南方的旅途。燕子门也不甘示弱,它们也纷纷启程飞向南方去过冬。

  白露时节,桂花飘香。桂花,其叶常绿。秋时开花,或深黄,或淡黄。每遇微风,浓香扑鼻,人咸爱之。那一朵朵黄色的小花不仅能观赏,又能做成美食。比如桂花茶、桂花酒、桂花糕……要是想留住桂花的香气,可以等花落,取以和糖,贮于瓶中,虽历久而香甚烈。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从一匝看。”这首经典的《衰荷》,描写了白露这一气节的情景。直至今日,我却难以忘怀。

二十四节气介绍

  一、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依据

  由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来,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1]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三、归属

  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较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xx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公历20xx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xx年2月5日。

  四、古时候的叫法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谚语

  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谚语

  立春

  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立春晴,雨水均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雨水

  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惊蛰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春分

  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清明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稻怕寒露一夜霜,麦怕清明连放雨。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薯正当时。

  谷雨

  谷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立夏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风生火龙雾生疸。

  麦拔节,蛾子来,麦怀胎,虫出来(指粘虫)。

  小表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满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小满

  小满天天赶,芒种不容缓。

  麦到小满日夜黄。

  小满三日望麦黄。

  小满十日满地黄。

  冷收麦,热进仓。

  灌浆足墒,粒饱穗方。

  麦黄不喜风,有风减收成。

  小满十八天,不熟自干。

  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

  芒种

  芒种忙,麦上场。

  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机、畜、人,齐上阵,割运打轧快入囤。

  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小麦选种在田间,弄到场里就要掺。

  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若要种子选得好,秆粗、穗大、籽粒饱。

  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夏至

  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

  夏至狗无处走

  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

  芒种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时管时

  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

  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夏至雨点值千金

  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

  小暑

  小暑小禾黄

  小暑吃芒果

  小暑温暾大暑热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

  既抗旱,又防涝,旱涝丰收两牢靠。

  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大暑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立秋

  立了秋,凉飕飕。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了秋,把扇丢。

  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

  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

  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快起钻。

  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七月秋风雨,八月秋风凉。

  处暑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白露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露水见晴天。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白露时节的植物

  干雾露阴,湿雾露晴。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

  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

  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

  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

  白露麦,顶茬粪。

  秋风

  秋分秋分,昼夜平分。

  八月,昼夜平。

  八月十五雨一场,正月十五雪花扬。

  秋分收稻子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夏忙半个月,秋忙四十天。

  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

  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秋分麦粒圆溜溜,寒露麦粒一道沟。

  适时种麦年年收,种得晚了碰年头。

  早谷晚麦,十年九害。

  麦子早下种,十年九收成。

  寒露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寒露霜降麦归土。

  寒露霜降,赶快抛上。

  寒露前后看早麦。

  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霜降

  夏雨少,秋霜早。

  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秋雁来得早,霜也来得早。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

  霜重见晴天。

  严霜出毒日,雾露是好天。

  浓霜毒日头。

  霜后暖,雪后寒。

  一夜孤霜,来年有荒;多夜霜足,来年丰收。

  霜降降霜始(早霜),来年谷雨止(晚霜)。

  雪打高山霜打洼。

  严霜单打独根草。

  立冬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闽南)

  立冬补冬,补嘴空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闽南)

  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闽南)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闽南)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

  小雪

  瑞雪兆丰年。

  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

  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封河河无冰。

  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撑。

  小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

  小雪地不封,大雪还能耕。

  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汉继续把地耕。

  地不冻,犁不停。

  早晚上了冻,中午还能耕。

  趁地未冻结,浇麦不能歇。

  浇后再划搂,保墒增温防裂口。

  麦无二旺,冬旺春不旺。

  冬旺不理想,春旺粮满仓。

  麦子若冬旺,耘磙一齐上。

  大雁来,拔棉柴。

  小雪不把棉柴拔,地冻镰砍就剩茬。

  十月里来小阳春,下场大雪麦盘根。

  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冻害。

  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葱怕雨淋蒜怕晒,大堆里头烂白菜。

  要想白菜不烂,经常翻垛倒换。

  鱼生火,肉生炎,白菜萝卜保平安。

  萝卜赛人参。

  胡萝卜,是一宝,营养丰富产量高。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常吃萝卜常喝茶,不找医生把药拿。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大雪

  积雪如积粮。

  冬雪一层面,春雨满囤粮。

  今年麦子雪里睡,明年枕着馒头睡。

  麦盖三层被,头枕馍馍睡。

  今冬大雪飘,来年收成好。

  今冬雪不断,明年吃白面。

  今冬麦盖一尺被,明年馒头如山堆。

  雪在田,麦在仓。

  雪多下,麦不差。

  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

  雪有三分肥。

  白雪堆禾塘,明年谷满仓。

  大雪三白,有益菜麦。

  冬无雪,麦不结。

  麦浇小,谷浇老,雪盖麦苗收成好。

  下雪不冷化雪冷。

  冬至

  冬至当日归三刻,拙女多纳三针线。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冬至全年昼最短,日后白昼渐渐添。

  冬至这一天,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昼最短。

  日出七点拐弯,日落五点打欠,白天仅有九个半(小时)。

  日出晚,日落早,转转悠悠天黑了。

  天又寒,昼又短,劳动效率难保险。

  冬至过,地冻破。

  冬至当日即数九: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气候多变化,九九状况有异差:

  一九、二九冻不深,三九、四九也有春,五九、六九冻煞人,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不来,到了九九,还冻脚手。

  冻手冻脚一、二九。

  一九二九,滴水不流。

  九九落雪收麦,伏伏落雨收秋。

  要吃馍,九里雪;要吃米,伏里雨。

  要想吃白面,九九雪不断。

  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

  九里没雪冻死麦,伏里无雨难种菜。

  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

  干冬湿年,湿冬干年。

  小寒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腊七腊八,冻死旱鸭。

  腊七腊八,冻裂脚丫。

  三九、四九,冻破碓臼。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

  大寒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春节)。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农历)。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冻不死的蒜,干不死的葱。

  欢欢喜喜过新年,莫忘护林看果园。

  春节前后闹嚷嚷,大棚瓜菜不能忘。

  禽舍猪圈牲口棚,加强护理莫放松。

  春节前后少农活,莫忘鱼塘常巡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24个节气的顺序

十四节气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