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成语大全及解释1000个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宾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初中成语大全及解释1000个

有关于牛的成语故事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著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变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 “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才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九牛一毛的故事延伸

  【注音】jiǔ niú yī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解释】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渺小、轻微,或很大数量中的极少数。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微不足道

  【近义词】沧海一粟、一丝一毫

  【反义词】不计其数、举不胜举

  【例句】成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你那点九牛一毛的功劳就别提了。

  关于牛的成语故事:九牛一毛点评

  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任凭谁都是不愿意忍受这种酷刑的,但是司马迁忍下来了。他知道每个人最终的宿命都是死亡,但是死的轻重意义却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所以即便痛苦到了极点,他也坚定的要完成《史记》。我们要向司马迁学习,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齐侯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里呵。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便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黄花在前面带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

  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茫茫无垠(yín)的黄沙,好似静静的大海,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奸计。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风一个劲地刮,冻得士兵直发抖。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散不全。齐桓公命令赶快寻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这时,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遇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 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蠢、不知道学习和吸收圣人的智慧,这太过分了。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山戎国(在今河北省东北部)侵略燕国。燕国的国君向齐国求救,齐国的国君齐桓公亲自率领大军去救助。 齐桓公的军队赶到燕国时,山戎国的军队已带着掠夺的财物,逃到东部的孤竹国去了。齐桓公命令军队继续追击敌人。山戎国和孤竹国的军队听说齐国的军队打来了,就吓得躲进了深山荒林中。齐桓公顺着敌人的踪迹攻进深山。最后,把敌人的军队打得四散逃奔。齐桓公取得了胜利,并把敌人掠夺的财物也夺了回来。

  当他们要返回齐国时,这时他们却迷了路。因为齐军来的时候是春天,山青水绿,道路容易辨认。而返回去时已是冬天,山野白雪皑皑,山路弯曲多变。所以,走着走着就辨不清方向了。 这时,齐桓公手下的谋士管仲说:“大王,狗、马都有辨认道路的本领。我们挑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引路,就可以走出山谷。”齐桓公立刻让人挑选了几匹老马,放开缰绳,让它们在前随意地走,军队跟在马的后边。没有多久,在马的带领下,齐国的军队果然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路。[4]

经典成语的故事

  典出《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有一次,他的一位亲戚家里醋用完了,来向尾生借,恰好尾生家也没有醋,但他并不回绝,便说:“你稍等一下,我里屋还有,这就进去拿来。”尾生悄悄从后门出去,立即向邻居借了一坛醋,并说这是自己的,就送给了那位亲戚。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就以乡里老大的身份,批评尾生为人不诚实,有点弄虚作假。尾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帮助别人是应该的,虽然说了谎,但出发点是对的,谎言不也有美丽的吗

  后来,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

  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终于被活活淹死。再说姑娘因为私奔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后伺机夤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此事《汉书·古今人表》、《艺文类聚》等书均有载。《史记·苏秦传》更以“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誉之。后人遂用“尾生之信”、“尾生抱柱”等喻指人坚守信约,忠诚不渝。三国·魏·嵇康《琴赋》:“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玉台新咏·古诗八首》:“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汤显祖《牡丹亭》:“尾生般抱柱正题桥,做倒地文星佳兆。”

  这则故事后来演变成两个成语:“尾生之信”和“抱柱之信”,都是正面赞扬尾生讲信用的。

成语故事孟母三迁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成语示列】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孟母三迁把气淘。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

  【成语造句】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说明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成语故事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拓展阅读:孟母三迁读后感

  我读完了《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孟子小的时候,他的妈妈非常关心他的学习。孟子的家住在坟地的附近,孟子天天放学就到墓地模仿那些哭泣的人们,孟母看孟子在这里不能专心致致地学习,所以就搬到了市场边上;可是,孟子每天放学就到市场里学那些小贩们叫卖,孟母看孟子还是不能用心学习,就又搬到了学堂旁边;可是,孟子回来没有什么事儿做,就找小伙伴到学堂去看那些小孩在和先生一起读书,他们回来也拿几本书装模作样地读。孟母发现孟子这几天进步很快就把他送到了这所学堂。

  我读完《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明白了学习要有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为了孟子学习好,不顾一切,金钱、劳动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孟子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现在的家长是不是不顾一切给我们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成语“接龙”

  太阳公公伸着懒腰洋洋得意地出来了,云朵妹妹在天空中展现着她优美的舞姿。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学校。

  今天要玩什么呢?我心里划过一个念想。哦!原来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肢体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一号选手选取一张纸条,上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成语,选择一个后将这个成语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能说出成语里的字,然后一直传到最后一号,猜出名字则为成功。

  首先,先是其他组表演,我们组毫无压力的坐在那儿,津津有味的看着他们各式各样的动作。我暗暗想:以我们组的聪明才智肯定会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我迫不及待的想马上站上讲台。

  终于,轮到我们组,我们大家信心满满。推选出“脑洞大王”——赵愈鸿为一号,我是二号,张愈鸿看过纸条后,立即捧腹大笑,笑容满面的示意我非常简单。这让我有了十足的信心。他首先将双手抬平,双脚分开,是什么?我一开始没注意脚,平静地说了一句:“长”,他马上否定了我的答案,期待的看着我。我紧接着说了一句“大”,“对”,赵愈鸿激动的说。接着,他又左摇右摆地在讲台上走了一段路,我心领神会地说:“摇,摇摆不定”,“对”,他大喊,我转向潘姿宇,原模原样地传给了她,她一下子就明白了,又传给钰媛鸿,她一直看不懂,仿佛智商去度假了。我们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真的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看明白,又马上传给下一位同学,这位同学也是蒙圈的,半天表现不出来,这时赵愈鸿一不小心说出了答案。我们组因犯规,重新抽签。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有垂头丧气,互相指责,而是互相鼓励,互相加油。赵愈鸿镇定的抽了一张纸条,立即哈哈大笑起来,说:“太幸运了,这么简单。”我一听,顿时觉得福星高照,只见赵愈鸿神出手问我:“这是什么?”“手”,“对”,就是手,难道和手有关,我心里冒出了一个疑问,之后他左扭右摆,浑身乱动,问我是什么?我灵机一动说道:“手舞足蹈”,“没错”,传来赵愈鸿响亮的回答。我马上转头看向潘姿宇,伸出手、伸出腰,她仿佛会读心术一样就明白了。一直传到毛淳仁那都一帆风顺,我们将目光都盯着他,只听他一口咬定就说:“手舞足蹈”,我们高呼:“耶,我们赢了,胜利了。”

  我们赢了,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但就算我们输了,也不会难过,我想告诉失败的同学,比赛的结果不重要,大家开心就好,尽力就好,重在参与嘛!我喜爱这样的游戏,在游玩中学习,开心的学,我喜爱作文课,期待下一次的上课。

龙的成语

  你知道多少关于龙的成语呢?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十二生肖之一,所以关于龙的成语非常之多,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列关于龙的成语吧!

  来龙去脉 [lái lóng qù ] 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生龙活虎 [shēng lóng huó hǔ]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屠龙之技 [tú lóng zhī jì]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虎踞龙蟠 [hǔ jù lóng pán]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同“虎踞龙盘”。

  虎略龙韬 [hǔ lüè lóng tāo]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龙骧虎 [lóng xiāng hǔ zhì] 雄踞的样子。

  马如游龙 [ rú yóu lóng]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攀龙附凤 [pān lóng fù fèng]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强龙不压地头蛇 [qiáng lóng bù yā dì tóu shé] 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龙骧虎步 [lóng xiāng hǔ bù] 龙:高大的马,古称八尺以上的马为龙;骧:马高扬着头的样子。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概威武雄壮。

  潜龙伏虎 [qián lóng fú hǔ]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龙吟虎啸 [lóng yín hǔ xiào] 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神龙马壮 [shén lóng zhuàng] 比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龙行虎步 [lóng xíng hǔ bù]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龙神马壮 [lóng shén zhuàng]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风虎云龙 [fēng hǔ yún lóng]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飞龙乘云 [fēi lóng chéng yún] 龙乘云而上天,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得势。

  龙翔凤翥 [lóng xiáng fèng zhù] ①比喻瀑布飞泻奔腾。 ②比喻神采飞扬。

  雀马鱼龙 [què yú lóng] 泛指珍禽异兽。

  龙血玄黄 [lóng xiě xuán huáng]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气人—成语

  今天是国庆日,因为英明伟大的政府建设国家、爱护百姓的功绩罄竹难书,所以放假一天,爸爸妈妈特地带我们到动物园玩。

  按照惯例,我们早餐喜欢吃地瓜粥。今天因为地瓜卖完了,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滥竽充数。没想到那些种在阳台的芋头很好吃,全家都贪得无厌地自食其果。

  出门前,我那徐娘半老的妈妈打扮的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到一点也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后英俊得惨绝人寰,鸡飞狗跳到让人退避三舍。东施效颦爱漂亮的妹妹更是穿上调整型内衣愚公移山,画虎类犬地打扮的艳光四射,趾高气昂地穿上新买的高跟鞋。

  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地到了动物园,不料参观的人多到豺狼当道草木皆兵,害我们一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地到处广播,终于找到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妹妹,困兽之斗中,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议推己及人地挤到猴子栅栏前,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

  接着到鸡鸣狗盗的鸟园欣赏风声鹤唳哀鸿遍野的大自然美妙音乐。后来爸爸口沫横飞地为我们指鹿为马时,吹来一阵凉风,唾面自干的滋味,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妈妈连忙为爸爸黄袍加身,也叮嘱我们要克绍其裘。

  到了傍晚,因为假日的关系,餐厅家家鹊占鸠巢六畜兴旺,所以妈妈带着我们孟母三迁,最后终于决定吃火锅。有家餐厅刚换壁纸,家徒四壁很是美丽,灯火阑珊配上四面楚歌,非常有气氛。十面埋伏的女服务生们四处招蜂引蝶,忙着为客人围魏救赵,口蜜腹剑到让人误认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饥不择食的我们点了综合火锅,坐怀不乱的爸爸当头棒喝先发制人,要求为虎作伥拿着刀子班门弄斧的女服务生,快点将狡兔死走狗烹,因为尸位素餐的我们一家子早就添油加醋完毕,就等着火锅赶快沉鱼落雁好问鼎中原,可惜锅盖太小,有点欲盖弥彰。

  汤料沸腾后,热得乐不思蜀的我们赶紧解衣推食好大义灭亲上下其手,一网打尽捞个水落石出。

  火锅在我们呼天呛地面红耳赤地蚕食鲸吞后,很快就只剩沧海一粟,和少数的漏网之鱼。母范犹存的妈妈想要丢三落四放冬粉时,发现火苗已经危在旦夕,只好投鼠忌器。幸好狐假虎威的爸爸呼卢喝雉叫来店员抱薪救火,终于死灰复燃,也让如坐针毯的我们中饱私囊。鸟尽弓藏後,我们一家子酒囊饭袋,沆瀣一气,我和妹妹更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

  啊!这三生有幸的国庆日,就在爸爸对着钱包自惭形秽大义灭亲后,我们全家江郎才尽,一败涂地。

带鸡的成语

  你知道多少带鸡的成语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带鸡的成语,那下列这些带鸡的成语你是否都了解呢

  闻鸡起舞 [ jī qǐ ]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牝鸡司晨 [pìn jī sī chén] 母鸡报晓。 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鹤立鸡群 [hè lì jī qún]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鸡鸣狗盗 [jī gǒu dào] 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鸡犬不宁 [jī quǎn bù níng] 宁:安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呆若木鸡 [dāi ruò jī]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杀鸡取卵 [shā jī qǔ luǎn] 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杀鸡儆猴 [shā jī jǐng hóu]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金鸡独立 [jīn jī dú lì] 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 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鸡飞狗跳 [jī fēi gǒu tiào]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 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鸡犬相闻 [jī quǎn xiāng ] 指人烟稠密。

  鸡零狗碎 [jī líng gǒu suì] 形容事物零碎细小,不成系统。

  鸡飞蛋打 [jī fēi dàn dǎ] 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小肚鸡肠 [xiǎo dù jī cháng] 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鸡犬升天 [jī quǎn shēng tiān]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手无缚鸡之力 [shǒu fù jī zhī lì]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鸡毛蒜皮 [jī suàn pí] 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杀鸡吓猴 [shā jī xià hóu] 杀鸡给猴子看。 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偷鸡摸狗 [tōu jī gǒu] 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杀鸡焉用牛刀 [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秋天的成语

  一叶知秋 [yī yè zhī qiū]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春华秋实 [chūn huá qiū shí]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金风玉露 [jīn fēng yù lù] 泛指秋天的景物。

  秋风落叶 [qiū fēng luò yè]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春秋笔法 [chūn qiū bǐ fá]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五谷丰登 [ gǔ fēng dēng] 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秋高气爽 [qiū gāo qì shuǎng]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秋风萧瑟 [qiū fēng xiāo sè] 萧瑟:①形容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②冷落;凄凉;悲凉的气氛。形容秋风吹树木的声音。

  硕果累累 [shuò guǒ léi léi] 累累: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春花秋月 [chūn huā qiū yuè]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落叶知秋 [luò yè zhī qiū] 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一日三秋 [yī rì sān qiū]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春秋鼎盛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春去秋来 [chūn qù qiū lái]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金风送爽 [jīn fēng sòng shuǎng]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秋风习习 [qiū fēng xí xí] 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的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叶落知秋 [yè luò zhī qiū] 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桂子飘香 [guì zǐ piāo xiāng] 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阿甘正传原文金句

三年级语文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