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优秀作文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它展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文化精髓和源远流长的民族特色,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坚守的传统文化之本。而近些年,由于西方文化的侵入,致使一些传统文化被忽略、被遗忘。现今,发扬和守护传统文化本真从新被重视起来,的确值得整个中华民族感动高兴。

  说到传统文化就不得不说说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的形成,无一不是从中国古代发展而来的,每一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意义。从每一个节日风俗里,都能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寓言故事、古代诗词到各种节日食品,无不展示着传统节日的特色。我们都记得“春节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等,每一种食品都带着不同的寓意,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还有代表节日物品“春联、艾草、剪纸”等。更有各个节日那脍炙人口的谚语和诗句,如“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每一个节日都显得那么隆重、庄重,仿佛带领着我们重回到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当中。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中华儿女的希望和祝福,都是经历了世世代代不断的传承、延续和发展而来的,是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引领着我们56个民族凝聚在一起,跨越5000年的艰辛磨难,迎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牢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守护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我们肩负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我们老家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虽然春节期间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融,我想应该是宁另一种幸福感和激动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在泰州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愈演愈烈,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就拉开了序幕。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枣、糕、包子、干丝等苏扬早点,酌一杯上好的茶,好不丰盛,这是我们维扬的传统。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同样,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老爸的工厂在初十开工,也都会燃放大量爆竹,晚上还有的烟花的表演呢,都呈现给人一派喜庆的景象。正月里我们老家还有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有许多晚会及盛宴,好不热闹。

  正月十五传统节日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老家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除了过年能有压岁钱外,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节里,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们虽然没有和我们一起玩,但看着我们那高兴的样子,他们也都心花怒放!

  老家的春节习俗包含了老祖宗们对美后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无比的祝愿!祝大家新年快乐,学业有成!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春节有许多的传统习俗。

  在我的家乡永康,每到春节我们会聚在一起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还会去拜年。每当到了春节,整个永康市就会变得非常的热闹。

  每到春节,离开家乡的游子便会回来看望他们的亲人。我们过年也会回到外婆家和她们一起过春节。

  外婆每次看到我们回来时,都特别开心,连忙跑过来抱抱我,摸一摸我的小脸蛋。接着,外婆便把妈妈、阿姨、婶婶都叫去做丰盛的年夜饭,而我们几个小孩便跟着外公去贴春联。

  外公站在梯子上,我们几个小孩在下面递春联给“高高在上”的外公。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和谐,一阵阵欢声笑语不断传来。

  来到厨房,却看见一幅更好笑的画面。明明是大人了,但也改不了贪玩的本性啊!阿姨把一些葱花偷偷撒在了妈妈头上,可是她却浑然不知,还在自顾自地烧着晚饭。我们几个小孩看见了,一直捧着肚子哈哈大笑。妈妈听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转过头来问怎么了,顿时葱花像雨点般“哗哗”地掉了下来,我们笑得更欢了。此时,阿姨却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过,最后,阿姨的“把戏”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妈妈将阿姨臭骂了一顿,她还吐吐舌头表示没什么事。

  年夜饭做好了,大人们一盆盆端上来,有红烧带鱼、清蒸虾、炒青菜、卤鸭头……看得我们的口水都要从嘴里流出来了。特别是贪吃的弟弟,他的眼睛一直直勾勾地盯着那一盆油光发亮的红烧肉,手里紧紧地拿着筷子,蠢蠢欲动,嘴里面总是不停地吐出一句话:“可以吃了吗?我快等不及了!”大家听了又哈哈大笑起来,只有他总盯着那一盆红烧肉。

  啊!春节是那么的美妙和热闹,希望永远都是春节。

中国文化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传统文化之一: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由。

  公元前287年,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不愿看到楚国沦亡,不原看到楚国的百姓受秦国的残害和欺压,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抱了块大石头投过了汩罗江中。当地老百姓得到这个噩耗,都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屈原的尸体。也不知来了多少船,打捞了多少时间,也一无所获。有人对着江面,把盛在竹筒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祭祀屈原。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船去把盛在竹筒里的米撒到水里,祭祀他。后来,他们把划小船改成赛龙舟,把撒盛在竹筒里米改为包粽子。这种纪念活动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以前,粽子要自己包,可现在只要去超市里就可以买到各种口味的粽子。有肉的,有红枣的,还有花生的,各种各样数不清。

  过端午节时,从电视上可以看到各地的龙舟大赛,选手们你追我赶,敲锣打鼓,可真热闹呀!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让我赞叹不巳!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

  大家都一定很喜欢七夕节吧!这天是牛郎织女相遇的一天。这一天,妇女为七夕夜面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现在受西方国家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这儿还有一个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哩,是牛郎织女:

  传说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一个小伙子,父母都死了,只好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嫂子这个人心肠狠毒,经常欺负他,逼他干很多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有十头牛时再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九头牛出了村。

  牛郎赶着牛进了山,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该怎么换取来一头牛。这时,一位老人出现在他面前,问他为何伤心。牛郎把一切都告诉了他。得到牛郎的回答后,老人笑笑:“在伏牛山里有一只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病好了后,你就可能牵牛回家了。”

  牛郎来到伏牛山,找呀找,终于找到了那只老牛。他见老牛病的厉害,给老牛打来一捆干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来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犯了天规被贬下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伤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救了他。因此,牛郎赶着十头牛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一天,天上的仙女下来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仙女织女,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生活得很幸福。王母娘娘知道了,立马下令抓回织女……

  大家都喜欢春节吧!一定!春节那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小朋友可最喜欢了!

  这是关于春节的传说:

  从前,有一种怪兽叫年兽,专门吃人。不但人们怕,飞禽走兽都很怕。因此,人们决心除死它。每当它来的时候,人们就放鞭炮、贴春联……年兽吓得再也不敢来了。

  我写的故事有趣吧!

中国传统节日小学生作文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纪念屈原。我记得2019年端午节,我们也做了跟端午节有关的事情呢!

  一、包粽子

  我们先把包粽子的材料全都准备好,然后就开始包粽子了。我把泡好的糯米放到粽叶上,照着妈妈的样子左包包,右挪挪,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包。可是到头来还是歪歪扭扭的,看都看不下去,等会儿怎么吃啊!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准备把绳子捆上去,可是捆了半天不仅没有捆好,还裂开一个口子,里面的馅都露出来了。哎,可能我天生就不适合包粽子吧!后来,妈妈看我实在不会包,只好一个人把粽子都包完了。

  二、吃粽子

  粽子终于煮好了!我慢慢地剥开一个粽子,心情就像打开盲盒一样激动。粽叶一层层打开,里面的粽子像小山一样出现在我面前,之前还雪白的糯米,变得晶莹剔透,里面的豆子就像宝石一样镶嵌在小山上。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哇!这座“小山”软软的,甜丝丝的,再加上粽叶的香味,那味道简直无法形容!我想起以前吃过的糯米团也是这样,但是粽子比它多了粽叶的香味……

  我忘不了端午节,更忘不了亲自包粽子,品尝粽子的粽香在舌尖的味道!

中国传统的节日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这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这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按照中国的传统,今天的人都应该回家与家人团聚,我当然也不例外。

  今天晚上,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吃过美味的晚饭,我就开始了赏月,在这美景中我陶醉了,我开始了一次奇妙的月球之旅:

  我一个梦醒来,就发现我懂了月球,我看到了嫦娥与月兔,月兔在做着丹药,也许,那就是数以万计的人们想要的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吧。可是那是给谁的呢?也许是给天上神仙的吧。后来,我又看到了嫦娥,嫦娥在广寒宫中翩翩起舞,也许,这是对他对后羿浓浓的思念都包含在这曼妙的舞蹈之中了吧。看到了这优美的舞蹈,我也陶醉在这优美的舞姿中,不禁也跳了起来,我快乐的与嫦娥跳舞,与月兔玩耍,我陶醉在其中,流连忘返。

  直到妈妈叫我们吃月饼的时候,我才清醒过来,我是多么留恋月球上的美景啊!我们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一边欣赏着精彩的中秋晚会。

  我们在欢笑与幸福中度过了这个美妙的夜晚。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在这个节日里,到处都是一片团圆、快乐、幸福的景象。

中国传统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节最早源于战国时期,当时有个叫屈原的楚国人,他在楚王身边做官,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而赛龙舟是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而粽子则是百姓不忍心忠臣被鱼虾吃食,故而将米饭等食品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尸。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好好的继承下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作文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伴着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七夕节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去年的暑假,我在姥姥家第一次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七夕节。

  记得那天,夜幕降临,姥姥笑着对我和姐姐说:“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和姐姐一起说:“七夕节!”我忽然想起林杰的诗《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姐姐马上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姥姥笑着说:“你们姐俩真有学问啊!那我考考你们,七夕节还叫什么节?”我想了想,“女儿节!”姐姐接着说:“乞巧节!”姥姥点点头,“对了,还叫七巧节、七姐节呢!”我好奇地问:“姥姥,七夕节有什么习俗吗?”“当然是穿红线了。女孩子这一天都要乞巧,也就是学做手工,长大才能心灵手巧呢!今天,我教你们绣花吧!”“太好了!”我和姐姐高兴极了。

  说干就干。姥姥给我们找来两块白绸子,先让我们在布上用铅笔画出图案。我画了一只和平鸽,姐姐画了一朵牡丹花。接着,姥姥又找来了各种颜色的丝线,教我们穿针引线,然后按照图案,一针一针地刺绣。我可是第一次学刺绣,刚绣了几针,就把手指扎出血了,幸好针眼不大,我趁着姥姥没发现,继续刺绣。姐姐的手艺比我强,速度也比我快。在姥姥的指导下,我忙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绣完了。我仔细看一看,虽然有点儿皱皱巴巴,和平鸽的翅膀还有点儿绣歪了,但那毕竟是我的第一件刺绣作品呀!后来,姥姥还教我们做了一个小布包、一个小抱枕。姥姥笑着夸奖我们:“做得真好!你们姐俩长大一定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子!”我们不好意思地笑了。

  望着漆黑的夜空,星光闪闪,我认真地问姥姥:“今晚牛郎织女真的会在鹊桥相会吗?”姥姥神秘地说:“会的,但是要等半夜12点以后呀!”我和姐姐央求,“姥姥,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呗!”“好吧,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牛郎,放牛的时候,遇到了从天上来到人间的七仙女”听着,听着,我依在姥姥的身旁睡着了。夜里,我真的梦见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了,还有他们的两个孩子呢!

  这是一个难忘的乞巧之夜,一个浪漫的七夕之夜。

中国传统节日之七夕节作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来相会,喜鹊忙着搭喜桥,人间处处欢笑声。

  夏夜里,我与奶奶一同在庭院中纳凉。这夜里的风,倒也凉爽,我便缠着奶奶给我讲故事。奶奶摇着蒲扇开始讲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来,就将七月七日作为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相会的日子。”在柿子树叶“哗——哗——”的声响中,奶奶结束了故事。扎着牛角辨的我抬头望着奶奶,好奇地问:“什么时候才到七月七呀!”随即又为牛郎织女报起不平:“王母真讨厌,牛郎和织女一年就见一次,怎么够嘛!”奶奶含笑摸着我的头说:“过两天就到七月七了!”年幼的我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替牛郎织女们高兴……那是我第一次对七夕有了印象。

  每年端午是妈妈都会在我的手腕上系上“花绳”。花绳是由几种颜色的线编制而成,煞是好看。妈妈说这花绳要一直戴着,到了七月七就扔到天上去,给牛郎织女做喜桥,让他们在一起呆的时间长些,夜里的喜鹊是要睡觉的,毕竟“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一年一次的相会可马虎不得。

  天空中的牛郎星与织女星离得很远,中间那一道银河是不是王母的簪子?有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味。

  七月七,人间也很热闹。古时候的公子小姐们只有在这一天可以见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或许正是“距离产生美”,又或是“若即若离”,古人的情感总是格外浓厚。

  奶奶说七月七乃天要早些睡觉,夜间的离别之意小孩子受不了。一次七月七的夜晚,我偷偷地拉开竹帘向外看,天空中灰蒙蒙的,一颗心也看不见。我心想:难道牛郎织女已经分离了?忽然间第一次感到时间流逝的快速,时间的无情。竹帘一处角落中,我探出半个头,愣愣的望着天空,竟流下了一滴不知为何的眼泪。“离别”这一词我便第一次有了领会。“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长大后一次跟朋友无意中谈到此事,一向不文艺的朋友竟说了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看着她,静了几秒,心中豁然开朗。

  现在每年七月七,我们家人都会聚在家中,一堆不知被奶奶从哪里翻出来的家乡风俗,也变得有趣起来。吃过饭后,奶奶唱起了《鹊桥仙》,大家一边听一边跟着打起拍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柿子树叶“哗——哗——”的声响中,奶奶结束了歌声,与数年前一样,好像什么都没变。天空中牛郎星与织女星好似也真真依偎在一起了。

  七月七,向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爱的人,说出心中的情意。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及风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