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的好寓意的成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古代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田忌赛马

  战国时,孙膑(bìn)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自知不如孙膑。后来庞涓当了魏惠王的将军,执掌军事大权,他就派人把孙膑骗到魏国来,砍去了他的双腿,使他无脸见人。

  齐国使者出访魏国,了解到孙膑机智过人,通晓军事,就将他悄悄带到了齐国。

  执掌齐国政权的田忌很欣赏孙膑的才干,以贵宾的礼节加以接待。有一次,田忌与齐国公子比赛跑马射箭。孙膑发现田忌的马远远赶不上公子的马,就对田忌说:“将军有把握赢吗?”田忌答道:“我缺乏好马,怎么会赢呢?”孙膑说:“将军虽无好马,但有智慧,凭智慧战胜对方才是真正的胜利。”田忌一听,感到有些糊涂,难道仅凭智慧就可以使马一跃千里?孙膑说:“将军这次比赛,马不如对方好,但箭法精于对方,如果赛马能赢整个比赛就会获胜。赛马不是分成上、中、下三等马进行吗?将军不妨以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比,是输;以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比,是赢;以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比,还是赢。二胜一负,胜利自然是将军的。”

  到了比赛这一天,双方以千金作为赌注。田忌按照孙膑的主意去比赛,结果大获全胜。从此,田忌对孙膑更加尊重,并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就任命他为军师。

  含义及用法:后世以“田忌赛马”的典故比喻一方在不利条件下运用智慧战胜对方。

  白驹过隙

  【释义】比喻时间过得极快,一闪而过。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知北游》。

  孔子佩服老子学问高深,便向老子请教道学方面的知识。

  老子说:“你想问道的学问,就应该去掉杂念,清净精神,心志专诚,洗涤身心,然后才能听讲玄道。不过今天我先粗略地给你说一说吧!我先说人吧。人活在天地之间,时间非常短暂,好像骏马过狭窄的空隙,一闪而过。世上的事情,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生的生,死的死,生了死,死了生。生死往来皆是变化,本来是不足为奇的。可是对于死,人们却感到悲伤,这是人还被生死的观念所束缚,如果把死看成是骨肉埋在地下,精神散于天空,变成无形的东西,这便是从有形归之无形,也就没什么可以感到悲哀的了。道本是一个无形的东西,关键在于领悟,领悟到了,你就得到了道。”

  下马作威【出处】《汉书·序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悚息。

  西汉有个叫班伯的少年,家世显贵,常出入宫中,很受皇帝的信任。

  当时,定襄石、李两家大姓对抗朝廷,捕杀地方官吏,弄得定襄一带人心惶惶。班伯正准备出使北方的匈奴,听到此事,主动向皇上请求去定襄做太守。

  定襄的豪绅大姓听说来了一位年少气盛的新太守,料定他走马上任初期,要雷厉风行,大抓大杀,显示一下威风(“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悚息”)。因此,他们把犯了罪的人藏起来,然后静静地观看。

  班伯首先请来了当地的豪绅大姓,对他们客气地说:“在座的都是父兄师父,今后有什么事,还需要大家鼎力支持。班伯一人治理不好定襄,也不打算在定襄呆得太久。定襄是在座诸位的,要治理好也是诸位的事。我这次来,只同大家交上朋友。”说完,班伯对年长的行了儿、孙礼。从这以后,班伯果然不问定襄的事,日日广交朋友。久而久之,他结交了不少的人,逐渐了解到那些犯法的人匿藏在何处。于是,班伯召集民吏,分头捕获,不到十天,郡中震动。定襄很快恢复了秩序。

  后人将此典概括为“下马威”,指新官上任,装腔作势地显示威风。

  一日千里

  【拼音】yīrìqiānlǐ

  【释义】原形容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现在形容人进步很快或事企发展极其迅速。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秋水》:“骐骥骅骝,—日而驰千里。”《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

  【主人公】

  【近义词】日新月异、风驰电掣、逐日追风

  【反义词】停滞不前、慢条斯理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相处良好。

  后来,赢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国做人质,赢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了个机会,逃回了燕国。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报复赢政。但由于国家小,力量薄弱,难以实现自己复仇愿望。

  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渐渐逼近了燕国。燕国国君害怕极了,太子丹也忧愁万分:就向他的老师鞠武求教能够阻挡秦国侵吞的好办法,鞠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田光,他很机智,有谋略,你可跟商讨一下。”

  田光请来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说“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办法,抵挡秦国的侵吞。”

  田光听了,一言不发,拉着太子丹的手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是一匹良种马。在壮年时、—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时,劣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

  “对呀!—现在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还是我壮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当然;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我的好朋友荆坷,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以失败告终。

关于马的好寓意的成语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成语的来源很广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笑话、口头熟语、诗词歌赋等,你知道有关马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汗马功劳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秦亡以后,刘邦又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萧何便担任相国。刘邦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为“酂侯”(酂,县名,今湖北光化县),食邑八千户。

  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们说:“我们拼死拼命,多的经过百余战,少的也打过几十仗,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只会耍笔杆、发议论,根本没上过战场,封赏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刘邦问道:“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

  大家同声回答:“知道。”再问道:“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又是同声回答:“知道。”刘邦于是接着说:“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住处、去向,让狗去追杀的,却是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发踪指示者人也’)。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而已,至于萧何,能‘发踪指示’,他才是‘功人’。

  而且你们多数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两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难得了,可是萧何,他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们的军队,跟着我一同出力。他的大功劳是怎么也不能忘记的!”大家听了,便谁也不吭气了。

  老马识途

  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塞翁失马

  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大概是雌马发情罢)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

  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了,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邻居们得知,都前来向他家表示祝贺。老翁无动于衷,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了许多良马,他的儿子生性好武,喜欢骑术。

  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甩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

  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死伤不可胜计。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惟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含有马的成语故事

  秦始皇于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来荣成成山头拜日途中,听说花斑彩石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神石,能保佑江山稳固,便专程礼拜花斑彩石。当时他率领万马千军,沿着修好的专用驰道,直奔花斑彩石所在处,恭敬而拜。回朝后果然事事如意,天下太平,便龙颜大喜,让百官做诗庆贺。当时便有术士徐福(就是后来出海求仙不归的徐福老先生)诗曰:“万马千军御驰道,始皇拜石得成功。”可惜当时这首文采一般的贺诗没得到秦始皇的青睐和众人的喝彩。但花斑彩石所在的附近沿海却因此称之为“马道”。

  “马道”地名的出处一是秦始皇曾率万马千军到此拜石,二是秦始皇东巡所修驰道由此经过。一直到了元朝,著名大作家关汉卿慧眼识宝,由“秦皇拜石”的典故创造出了“马到成功”这个成语,他在《五侯宴》这部作品中第一次提到他创造出了“马到成功”这个成语。

  由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现在已成了人们最喜爱的成语之一,

马的成语故事或者寓言故事

  目前,“猴年马月”的来历无从考据。不过有人称,这个词义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最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提到“猴年马月”,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这个词通常是指某件事情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必须得需要一段无法预测的时间才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才会用到这个词。难道猴年马月的真正意义真的就是遥遥无期的意思吗?非也。

  其实猴年马月这个词最早出于我国农历的干支纪年,纪月。在我国古代,历法中有天干地支之说,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天支地支单与单相配,双与双相配,正好组成六十对,例如甲子,乙亥等。

  “猴年马月”中的猴年大家都能理解,每隔十二年一循环;马月又指哪个月呢?在我国古代历法中,干支纪年相传起源“三皇五帝”的黄帝时代,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到商代开始广泛应用,而商代是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而冬至恰恰在农历十一月中,在农历干支纪月中被称为子月(鼠月),依次往下排,到夏至的那个月(也就是农历五月)正好为午月,也就是马月,而农历干支纪月是固定不变的,确切的说,每年茫种到小暑节气之间叫午月(马月),它基本上位于农历五月,公历六月。所以猴年每过十二年循环一次,且每年的公历六月又是马月,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猴年马月”!例如:上一次的猴年马月是 2004年6月5日~7月6日,而下一次的猴年马月则是2016年6月5日~7月6日!

  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2004(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18日开始直至7月16日是农历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 下一个“猴年马月”是2016年6月5日至7月3日。

  其实每年都有一个月是马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今年恰逢猴年,马月就是农历5月份。

马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

  【释义】神马奔驰于太空,像是腾空飞行一样神速。比喻才思敏捷,性格豪放,无拘无束。

  【出处】汉·班固《汉书·西域传》。

  “伊犁马”产于我国新疆境内的伊犁河一带,此马长得骠悍勇猛,毛色细腻美观,非常名贵。它的四条腿结实有力,行动敏捷,特别擅长跳跃。它是优良的轻型乘用马,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古人称它为“天马”。

  汉朝时,西域的大宛国也出产一种名马,被称为“西极天马”,传说大宛国峤山上有匹神马,可以“日行千里”。因为“西极天马”跑得神速,故称之为“天马行空”。

  最早将大宛国出产天马的消息告诉汉武帝的是张骞。汉武帝获悉后,立即派人带着金银珠宝和马匹,去大宛国换天马。可是大宛国王却不肯把天马献出,并且扣留下财物,并杀了使臣,把宝马藏匿在贰师城。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为贰师将军,领兵讨伐大宛国,大宛国的大臣们害怕战争,就杀了国王毋寡,献出宝马3000匹。

马的成语寓言故事

  老马识途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车水马龙

  光武帝刘秀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他为了纪念那些帮助光武帝中兴汉朝的功臣,命画师在南宫云台中画上他们的像。在这些功臣像中,却没有大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的像。这是为什么?原来,皇后马氏是马援的女儿。明帝为了避免亲宠外戚的嫌疑,故意不画的。

  马皇后牢记父亲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训,处处虚心待人。马皇后那时没有亲生儿子,明帝立贾氏的儿子为太子,委托马皇后教养。马皇后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精心培养,母子十分亲热。明帝去世后,18岁的太子继皇位,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汉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把马太后的兄弟封爵。马太后遵照光武帝生前的规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制度,坚决反对。她说:“从前外戚外出的情景,真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如此招摇,实在不好啊!”

  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汉血马经典故事

  汉血马以前脖子流出的汉有红色物质,像流血一般,故称之。中国古代称为「大宛马」、「两极天马」,现称为「阿哈马」。

  二千年前,世界马种处于原始土种状态,中亚土库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绿洲中,已曾有十分优秀的快马——汉血马。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当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求马,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中汉使被杀,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行为使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李广利将军率兵数万人首次惩罚失利,第二次大获全胜,大宛国献出三千匹马给汉朝,二次战争始得大宛马,可见汉朝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

  当今纯血种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汉血马血统,而今汉血马是最长寿马,可活到二十三岁。

  【解释】: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用于选人才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的成语故事或寓言故事

  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

  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或寓言故事100字: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有关马的经典成语故事

  古时候,在我国北方的边城住着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欢叫他“塞翁”。

  塞翁饲养了一匹壮马。一天,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宽慰他。他笑着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几个月后,走失的马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祝贺。塞翁说:“怎么知道不能成为祸呢?”果然,他的儿子骑马时跌断了一条腿。邻居们又来劝慰他。塞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一年后,打仗了。村里的青年人都被强征入伍,十个有九个死在战场上。只有他跛脚的儿子留在了家里,保住了一条命。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有时反而可以变成好事。

马的成语和寓言故事

  相传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据说这种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

  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十分高兴,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

  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带马字的成语或寓言故事

  马前卒 露马脚 马后炮 下马威

  风马牛 的卢马 白马素车 敝车羸马

  弊车驽马 素丝良马 系马埋轮 衣马轻肥

  倚马千言 走马到任 开足马力 裘马声色

  犬马之恋 人语马嘶 戎马倥? 秋高马肥

  下马作威 风马云车 襟裾马牛 厉兵粟马

  班马文章 风马不接 马毛?磔 拿下马来

  驽马恋栈 犬马恋主 犬马之诚 犬马之疾

  犬马之决 犬马之年 天粟马角 铁马金戈

  铜围铁马 文君司马 舞刀跃马 五花杀马

  跃马弯弓 策马飞舆 车怠马烦 车马辐辏

  车马骈阗 车马填门 窗间过马 单枪独马

  权移马鹿 雀马鱼龙 人喊马嘶 人荒马乱

  戎马仓皇 戎马?? 戎马生郊 戎马生涯

  软裘快马 塞翁得马 塞翁之马 散马休牛

  杀马毁车 善马熟人 神龙马壮 食马留肝

  失马塞翁 识涂老马 识途老马 束兵秣马

  束马县车 驷马不追 司马称好 驷马高盖

  驷马高门 驷马莫追 驷马轩车 驷马仰秣

  乌头马角 乌焉成马 洗兵牧马 下马冯妇

  瞎马临池 鲜车健马 鲜衣良马 鲜衣怒马

  效犬马力 休牛归马 休牛散马 朽索驭马

  选兵秣马 悬兵束马 悬车束马 燕昭好马

  以渴服马 以鹿为马 一马一鞍 以毛相马

  饮马长江 饮马投钱 跃马扬鞭 招军买马

  枕戈汗马 止戈散马 竹马之交 兵慌马乱

  不识马肝 车尘马足 车驰马骤 车烦马毙

  车填马隘 车辙马迹 车尘马迹 持戈试马

  驰马试剑 吹牛拍马 大马金刀 代马望北

  丹书白马 得马折足 得马生灾 得马失马

  东风马耳 斗鸡走马 二童一马 放马华阳

  飞鹰走马 风车雨马 风车云马 风吹马耳

  膏车秣马 高头大马 狗马声色 谷马砺兵

  光车骏马 汗马之功 汗马之劳 横刀跃马

  横戈盘马 横枪跃马 呼牛作马 毁车杀马

  讳树数马 金马玉堂 裾马襟牛 尻舆神马

  历兵秣马 励兵秣马 历兵粟马 砺戈秣马

  立马万言 临崖勒马 龙神马壮 驴唇马觜

  驴年马月 马?牛溲 马尘不及 马迟枚疾

  马齿徒长 马到功成 马耳春风 马翻人仰

  马腹逃鞭 马革盛尸 枚速马工 马毛猬磔

  马牛其风 马去马归 马入华山 马如流水

  马如游鱼 马首欲东 马水车龙 马咽车阗

  马中关五 马壮人强 马足车尘 马足龙沙

  买马招兵 买马招军 泥车瓦马 牛高马大

  牛马襟裾 牛溲马渤 牛童马走 驽马十舍

  拍马溜须 跑马观花 匹马单? 匹马一麾

  骑马寻马 千兵万马 敲牛宰马 青衫司马

  青丝白马 裘马轻狂 裘马清狂 野马无缰

  信马由缰 一马当先 悬崖勒马 意马心猿

  一马平川 倚马七纸 倚马可待 阵马风樯

  玉堂金马 仗马寒蝉 招兵买马 指鹿为马

  獐麇马鹿 竹马之友 走马看花 走马上任

  走马章台 走马观花 走马赴任 蛛丝马迹

  指鹿作马 犬马之力 青梅竹马 马放南山

  万马齐喑 童牛角马 天马行空 土牛木马

  万马奔腾 乌白马角 问羊知马 问牛知马

  心猿意马 五马分尸 鲜车怒马 香车宝马

  下马看花 牛溲马勃 匹马只轮 驽马铅刀

  匹马当先 鞍马劳神 盲人瞎马 秣马厉兵

  骑马找马 马革裹尸 马鹿异形 马齿徒增

  驽马十驾 驴前马后 束马悬车 三马同槽

  士饱马腾 声色犬马 脱缰之马 驷马高车

  驷马难追 素车白马 四马攒蹄 司马青衫

  盘马弯弓 匹马单枪 牛头马面 乞儿马医

  人仰马翻 千军万马 犬马之劳 墙头马上

  塞翁失马 人困马乏 戎马倥偬 人欢马叫

  犬马之报 求马唐肆 轻裘肥马 犬马之养

  人强马壮 裘马轻肥 声色狗马 率马以骥

  马瘦毛长 鞍马劳倦 短衣匹马 放牛归马

  非驴非马 肥马轻裘 马到成功 快马加鞭

  老马恋栈 马牛襟裾 六马仰秣 马空冀北

  厉兵秣马 马角乌白 风樯阵马 高车驷马

  弓调马服 归马放牛 横戈跃马 呼牛呼马

  寒蝉仗马 裹尸马革 害群之马 汗马功劳

  见鞍思马 仅容旋马 金戈铁马 叩马而谏

  马不停蹄 马仰人翻 溜须拍马 马工枚速

  龙马精神 马耳东风 马首是瞻 老马识途

  避世金马 代马依风 放马后炮 猴年马月

  服牛乘马 鸠车竹马 尻轮神马 练兵秣马

  驴唇马嘴 马勃牛溲 马不解鞍 马迹蛛丝

  马角乌头 马龙车水 马鹿易形 马马虎虎

  马面牛头 马前泼水 马如游龙 马上房子

  马上功成 马上看花 马上墙头 马捉老鼠

  鞍马劳顿 鞍马劳困 鞍马之劳 鞍前马后

  宝马香车 北叟失马 弊车羸马 兵荒马乱

  兵强马壮 伯乐相马 不食马肝 车殆马烦

  车马盈门 车水马龙 车在马前 打马虎眼

  单枪匹马 东风吹马耳 驽马恋栈豆 求马于唐肆

  司马昭之心 东风射马耳 骑曹不记马 马上得天下

  盲人骑瞎马 求马于唐市 射人先射马 司马牛之叹

  一马不跨两鞍 驴头不对马嘴 牛头不对马面 风牛马不相及

  牛头不对马嘴 死马当活马医 乌头白马生角 驴唇不对马嘴

  风马牛不相及 鞭长不及马腹 乌头白,马生角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关于马的寓言故事

  一、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

  二、狼与马

  狼路过一处田地,看到地里有许多大麦。虽然黄澄澄的招人喜爱,但狼不吃大麦,只好走开了。刚走不远,就遇见一匹马,他把马领到田里,告诉马这些大麦他自己舍不得吃,特意给马留着,因为喜欢听马吃草时牙齿发出的美妙声音。马回答说:“喂,朋友,你若能以大麦为食料,你就未必喜欢听我吃草的声音,而不顾你的肚子了。”

  三、小马过河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

  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四、马狗和兔子

  一个小山村里住着老大爷和老大娘一家,他们养了很多牲畜和家禽。辛勤的马每天跟着大爷下地干活;忠实的狗给大娘作伴、看家;大爷每天从地里带回很多鲜嫩的青草给兔子吃。

  一天,一向任劳任怨的马翘起尾巴轻蔑的对狗和兔子说:“你们从来不帮主人干活,每天就知道在家里吃闲饭,白养你们了,哼……”

  狗也不示弱伸直了喉咙对着马大声嚷道:“我咋没用了?我每天给大娘作伴、看家,你没看见吗?”然后又转身冲着兔子嘟囔:“兔子才没用呢,就知道吃”。

  兔子听了他们的嘲讽,停下来想了很久,什么都没说,又低下头默默地吃起草来。

  有一天大娘突然生病了,病得很厉害,为了给大娘补充营养,大爷杀了两只大兔子炖了给大娘吃。没几天大娘就痊愈了。

  从此以后,马和狗再也不说兔子没用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这天我回家晚了开头精美

这天我回家晚了记叙文500字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