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喝茶休闲地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回想小时候

  昨天晚饭后,我骑着车在我家附近的马路上无聊地逛着。突然,我发现平时没有半点灯光的江边一角现在是灯火通明,我骑近一看,原来是一个新开张的茶座。这个茶座不是很大,位于江的西面,看起来似曾相识,没错,十几年前的这个地方也有一个茶座,与现在的这个茶座很相似,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那些茶座。

  在我的脑海中,小时候去过的有些茶座还记忆犹新,因为在这些茶座里面,装着我小时候的一些乐趣。

  小时候,我们一家四口经常在夏夜里到茶座喝茶或者吃刨冰,对于忙碌了一天的大人来说这是一个放松的好机会,而对于我和姐姐来说,真是一种乐趣,每当爸爸说要出去喝茶或者吃刨冰的时候,我和姐姐就会喜出望外、手舞足蹈,然后蹦蹦跳跳地到屋外等待爸爸妈妈出发的命令。

  我们去过不少茶座,有的位于凉爽的江边,有的位于碧绿的草地,而这些茶座,成了我们小时候的乐园。

  位于江边的茶座能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因为受到江水的影响,凉爽取代了夏天的炎热。如果站在江边,吹着微风,看着江水在灯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真是一种享受,而如果是一个诗人站在此地,面对此情此景,可能会对此吟诗几句。大人们围着桌子聊天、喝茶、大牌,我们则跑到岸边玩起水来,有时候在江边玩游戏,这时候大人们就会过来说注意安全。

  草地上的茶座里面有很多昆虫,而让我最喜欢、最难忘的应该是螳螂了,我们拿着矿泉水的瓶子,然后开始捉螳螂,因为螳螂有两条铁锯,所以在捉它们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不然可能就会被它们伤到手指。蚱蜢也是很常见的,只要我们一脚踢向草丛,那就会有很多蚱蜢飞来飞去,我们就马上进行抓捕。大人们则没有管我们,任我们乐此不疲。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去茶座的时候好像都只是为了玩。

附近喝茶休闲地方

饭后的休闲

  我家有一个习惯,晚饭后一家人喜欢坐下来喝茶、阅读、聊天。尤其在暑假,空闲时间较多,在茶室里听听音乐、看看书,觉得特别享受。

  我家的大茶室有着一种雅致的古典风味。茶室靠墙是一排顶天立地的大书架,窗边卧着一张檀木罗汉床。我和妈妈喜欢盘腿坐在上面品茶看书。爸爸经常会选几个有趣易懂的故事给我读,而我呢,常常边读边笑,笑得忘形时,妈妈会捂着耳朵,说我太大声了。

  我最爱看的是《读者》,每当我看见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时,就会自告奋勇地说要读与爸爸妈妈分享,我经常读着读着,不经意抬头竟看见爸爸妈妈已经感动得悄悄落泪……

  有时,妈妈还会拿出她喜欢的古典诗词,我们仨便面带笑容,轮流背诵。曹操的《观沧海》我们尤其喜欢,往往会三人齐诵——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朗朗的背诵声夹杂着我们欢乐的笑声,在茶室回荡。有时一首诗刚诵好,爸爸就干咳一声,并对我们说:“下面就由我来朗诵一首陶渊明的《饮酒》吧!”说完,他便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还时不时做几个动作,一会儿扬手,一会儿点头,看起来精气神十足,好像自己就是古代的大诗人。

  口读干了,妈妈便会泡上一壶茶来,我们边品茶边阅读,这个时候,我总觉得心里充满幸福!我们仨能天天在一起,有些家长忙得没时间陪孩子,有些家长可能经常出差,所以,我在心里悄悄对自己说:我是天下最幸运的小孩!

  也许是因为爸爸妈妈很爱喝茶的原因吧,我们家的茶品种繁多,绿茶、红茶、花茶、黑茶,想喝啥有啥。而且,老妈还专程从日本带回了精美的“香兰社”茶具,好茶配上好杯更是回味无穷。

  可惜现在毕业班学习太忙了,不然的话,我们一家人还可以像假期里一样,在安静而温馨的茶室里悠闲地品淡茶,看好书,偶尔瞧一瞧眼前这些泛着光泽的精美瓷器,那种感觉叫做——幸福。

茶醉

  说起狮子林,谁都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一串:精妙的假山,精巧的布局,以及人们津津乐道的乾隆的“真趣”。只是极少有人知道,这里还有一爿茶馆。

  走上狭窄的木质楼梯,眼前的灰暗顿时按烟消云散,初秋的阳光不满每一个角落——明亮又不晃眼,温和有略带寒意。茶馆的老板对我们轻轻一笑,我们顺着他指尖的方向在一张桌边坐下。

  这是套深褐色的桌椅,每一道树木的纹理都清晰可见,就似这棵树木依旧存活着一样,处处散发着生气。我用手指顺着纹路来回地摩挲,指尖传来阵阵暖意。深深浅浅。

  回过神来时,老板正端着一杯茶走过来,见我此番情景,他便告诉我说,这些都是狮子园里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我说,这样名贵的文物应该被好好地保护起来才是。他笑道,保护?像用木栅栏小心地围起来,不许拍照不许触碰?那样留下的不过是一具具死掉的空壳。我一怔。

  杯中的茉莉起先是蜷缩着浮在水面上,后来就一边下坠一边舒展开来,待沉到杯子底部,便早已盛放。喝上一口,水温正好,并非滚烫又不让人觉得冷清,顺着喉咙滑下来,在胸腔里暖成一片。

  窗外的色彩不顾一切地热烈着,连树叶都绿的千差万别,嫩绿,浅绿,翠绿,深绿,以及外面镶着一圈橙黄色或朱红色边的绿叶。我用手支着脑袋盯着窗外看,我渐渐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园林都钟情于各式各样的窗户了——每扇窗外都是不一样的绚烂风景。

  就这么凝神地望着,望着,时间就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转眼就过了一个下午。

  下楼的时候,我总觉得双脚在微微颤抖。妈妈说,你都不看报纸健康版的吗?茶喝多了也是会醉的。我将信将疑,让我醉了真的只是那茉莉花茶吗

  下了楼正巧看见一名导游举着小旗子拿着扩音器正在介绍,身后一群游客神情黯淡——大抵是抱着朝圣的心态来参观这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见着的不过是这样一簇簇的僵硬的假山与房屋不免失落,

  我暗自思忖,苏州园林的美不仅仅在于重峦叠嶂的假山,别具匠心的布局,历代文人扫骚客的赞美,更在于她的生活态度--没有喧嚣,没有浮躁,没有压抑,没有斗争,有的只是安静与祥和,一如明清的家具,杯中的茉莉,窗外的风景和慵懒的光线,以及我一整个下午所经历的一切一切。

  那群游客依旧无精打采地向前走。如果你让我选择,我想在这里发呆,我想在这里老去,我想在这里烂掉。

龙井问茶

  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舞姿翩翩、歌声悠扬;民风淳朴、底蕴深厚—这就是著名的杭州西湖龙井村。

  趁着清明小长假,我们一家三口驾车前往著名的杭州西湖龙井村品茶休闲。

  我们沿着龙井山路盘旋而上,找到一户白墙黑瓦、古色古香老茶农的家中,说明来意,主人立即招呼家人端出三杯龙井茶。我们轻轻端起茶来,凑近闻香,一股龙井茶的幽香迎面飘来,让人回味良久。喝上几口,口感香郁醇厚,幽香里闪烁几许蜜糖的甜丝丝感觉而且带点“滑溜溜”的独特质感,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围坐在一起边喝茶边聊天,看着苍翠欲滴的茶山、品尝着幽香味醇的茗茶、呼吸着纯净新鲜的空气;心胸顿时开阔了许多、身心得到了愉悦与舒展,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仿佛这一切学习、工作、生活的困难与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我心想:“怪不得有这么多的游客趁着节假日来这儿休闲度假,他(她)们真会享受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真的是太幸福了。

  我不时地向老农提问:“龙井茶为什么受到大家的喜爱?”老农答道:“西湖龙井茶倚湖而生,因湖得名,与西湖密不可分,承载着深厚的西湖历史文化,是体现西湖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位次,以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闻名,素有“中国第一名茶”、“绿色皇后”的美称。

  龙井问茶真是名不虚传,我不仅品尝到了道地的龙井茶,而且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真是不虚此行。

秋天的茶叶公园

  凉爽的秋天到了,就数家旁的茶叶公园最美了。

  由于茶叶公园就在我家旁边,非常近,所以我每个周末都会到这里散散步。茶叶公园里的树可真多啊!有银杏树、榕树、枫树、杨树,还有一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树。茶叶公园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春天,绿芽从地面探出头来,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夏天,树叶茂盛,给炎热的天气带来了一片阴凉;秋天,果实累累,有一些树的叶子开始变黄了;冬天,虽然有些树的叶子掉了许多,但是松树依然高大翠绿。

  茶叶公园里除了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石像,石像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大茶壶了。大茶壶的颜色是灰色的,中间有一个大大的茶字。茶壶旁边有几个小茶杯,在大茶壶的四周围成了一个圈,好像一群孩子围在妈妈的身边一样。

  俗话说:“金秋送爽”,我最喜欢秋天的茶叶公园了。到了晚上,大人们都会拿出一块小椅子,坐在公园的角落里一起聊聊天。我们小孩子也闲不住,拿出零花钱买了滑草的工具在草地上开心地滑着。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使人感到非常舒服。

午间一茶随笔

  选择这样一个位置喝茶,是因为这儿更靠近江面。阳光这几天也还算开朗大方,随手洒在这冬雾蒙蒙的江面及江两岸的山坡植被上。在办公室坐了几小时,人是闷瓜了,能在这吹吹江风,晒晒太阳,烹一壶茶来下书,也是难得的佳境了。

  我喝茶的这位置旁就是沿江边砌的一条供人们散步的通道,常有行人来往步行过此间。这会儿是午休吃午饭的时间。正倒茶喝时,身后通道传来一女子边走路边接电话的声音,大意是还未到家做午饭呢!现刚从单位下班回家路上,没有走平时那条街回,今天天气好,从江边回。后面几个刚从茶园出来准备前往饭局的中年男人,吆三呼六的说笑着,挤眉弄眼着。他们的谈话,生生的出卖着他们的职业环境。对面几米远的茶桌上,刚来一中年男人,点了清茶坐下后,揪嘴笑了,估计和他拿着不停拨撩的手机有关吧!阳光晒得他的头皮发痒,他腾出一只手不停的抓捞着头皮。也不知何时跑来一条沙皮狗,正确的名字我不知道,对狗无研究,瞧这条狗狗的扮相,生活品质怕是较高的吧,还穿了服装的哈。远处传来一老妇的声音:“小汪,走了。”那狗颠颠的狂奔跑了去。旁边老头不懒烦的愁了她一眼道:“叫你不要带出来,你偏带。”老妇道:“这不是芳儿喜欢么,叫我们出门没事儿的话,就带上它啰,他们不是上班忙么。”老头嘟咙了一句:“别人都带孙子出来耍,我们带条狗,真不知怎么想的。”

  几个垂钓爱好者,在江水未能遮盖的一小片鹅卵石滩处,插了数十根钓竿,钓竿上有一小铃铛,若有鱼咬钩它自会拽响,垂钓者这可省心了,你一个鹅卵石,我一个鹅卵石坐着闲聊的、斜倚在电瓶车座上假寐的、发神遥想么么事儿的都可以有呢。

  江边时有微风轻拂,江面波浪不大,有几艘小渔船停在距江岸十几米的地方,看样子,打鱼的人已经回家午饭去了。唯有小船静静的待在哪江面上。江中心偶有大货船经过,轰轰的声音老远就能传到这儿。江水里的航道看样子是在江中心偏对岸去了。大船经过后的波浪要经过好长段时间才能传到这面江边,浸水的鹅卵石浅滩上,有几只白鹭被忽涨的江水一惊,飞了。那几只悬停的小船却只是轻晃了几下就消减掉波浪的力量。岸边钓鱼的人倒是好像一点也不关己的样子,老僧入定般假寐的假寐,海阔闲聊的天空闲聊。

  这一湾清清的江水是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的涓涓细流,到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水流愈发湍急,奔腾直下,先去了丽江纳西族的领地,而后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开创了虎跳峡传奇,奔腾傲世亿万年了吧,就在这结束自己的独行生涯的最后20公里,却不想今昔若两人,一改往日的金沙滚滚,而学着那个即将和自己融为一体,开创长江的岷江,碧波荡漾了。

茶楼聚会

  “饮茶粤海未能忘”,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南国广州,茶楼处处,名闻海内外。广州人一向有上茶楼饮茶的习惯,每逢节假日,相邀几位亲朋好友,或者全家老少一块儿上附近的茶楼饮茶聚会,乐趣自在其中。

  广州的许多茶楼装修典雅,清洁明亮,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走进成珠茶楼的大厅,点心和食品的浓郁香味扑鼻而来。当我们坐定之后,热情的服务员微笑着主动走过来问一声:“先生,您喝什么茶?”然后摆上茶具,斟上杯热气腾腾的香茶。食品小车在桌间穿梭似的,一会儿停停,一会儿走走,大盘小碟、各式点心任君选择。到此“品茶”真是一番享受啊!

  大厅里早已坐满了人。靠墙的那张桌子边围坐着几位老人,看样子他们来得很早。他们当中有的带着花镜看着报纸,议论着国家大事;有把小型收音机贴在耳边聚精会神地收听着广播;他们悠然自得地品尝着“一盅茶两件(点心)”欢度晚年的退休生活。大厅中间几个青年人围成一桌,正在高谈阔论,谈笑风生。他们大口大口地喝着啤酒,桌上摆着不少食品,看样子这些小伙子可能是生意人吧。我们旁边那桌“全家福”祖孙三代有五个人。那个六、七岁的小朋友,在大厅里跑来跑去,东瞧瞧、西望望,围着食品车转来转去,见到有好吃的,就跑回去告诉爸爸妈妈:“我要有小伞的啫喱糕,我要……”

  茶楼大厅熙熙攘攘,一片喧闹。服务员:“牛肉丸、叉烧包、虾饺、肠粉……”的叫卖声,小朋友的嘻笑声,人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和谐的音乐。

下午茶时间到

  “一点五十八分、一点五十九分、二点,叮、叮、叮,哈哈,下午茶时间到了!”——根据上午约好的时间,我到了举行下午茶的地点。

  告诉你吧!这次的下午茶与以往不同,原先都是去店里吃,但是,这次是纯手工,什么都是自已和小伙伴一起做的哟!

  “走、走、走走走,我们大手拉大手,走、走、走走走,我们去ChenJingyi家……”——一路的放声歌唱似乎也表达不了我面对新尝试的喜悦。

  不管了,你瞧!唱着、唱着就到了目的地——ChenJingyi家。看看人都到齐了,我们便开始行动了!

  首先,我们正方形的桌子搬到家门前的空地上,铺一张白底有黄、蓝大小不同的圆圈印成的温暖桌布,搬来椅子。

  接着,再把大家带来的零食,分别装在不同颜色的碟子里,同时,也要把最重要的奶茶泡起来。

  最后,则是最最享受的一步——开始喝奶茶了。

  我、ChenJingyi、ChenJingjue、Luoyini,还有ShangJiali都是捧着奶茶先喝了一口,这不经让我想起优乐美的广告:江语晨:我是什么?周杰伦:你是我有优美乐啊。江语晨:原来我是奶茶啊。周杰伦: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上了。爱他,当然要优乐美!好雷人啊!看来出门还要带避雷针,不然要变成爆炸头的,额!嘻嘻,插播了一段小广告。接下去,我们五人便开始品味美食、畅谈生活了,也很开心啊!

  在学习之余,坐在一起,享受阳光浴,喝着温奶茶,吃自制甜点,那种惬意的滋味不是能用几句言语来表达。总而言之,这就是我们的下午茶时间。

闲适与茶道

  说起茶,说起茶文化,有人便说,不就是日本茶道吗?问什么是日本茶道,当然知道了,不就是:身穿和服,跪在地上,喝几口,磕几个头,目不斜视,口不乱言,宾主肃穆,此为茶道也。其实,“和、清、静、寂”的日本茶道乃世界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仪式性强,特别容易被展示,便家喻户晓了。

  中国人喝茶,是把物质喝出精神,把生命品入自然。与日本人的以茶道是来修炼人是完全不同。日本人喝茶,自八百年前荣西大师两次西渡中国带回宋代茶文化始,翻开了历史新篇章。日本茶道,自18世纪实行家元制度,至今数十个流派,各有自己家元,这大概和中国武术界亦各有其山门的道理一样。茶道的过程,自然严谨,它带有把茶人的茶道观与茶会表演的情趣统一起来的性质。饮茶时吃的小点心,称为“怀石”。

  据《南方录》载,取修行中和尚为忍耐饥饿而在怀中温石之意,即“粗茶淡饭“的象征。日本茶道的重要特征,是建筑、园艺、美术、工艺、宗教、思想、文学、烹调、技能等文化诸种类的融为一体吧。步入这个脱离现实的、虚构的世界,怀着一生一世只有一次机会的“一期一会”情怀,在露地(庭院)这个人造乌插邦,世外桃源乡,洗净双手,以期与神圣会合。

  然后,进入一个高六十厘米的四方小门,一个隐秘场所的入口,一个非现实的空间,在这里进行尚美、品味、聚会的活动。它既有游戏的特征,又要求有脱俗的非现实性。因此,它应该说是一种知性,精神性极高的审美活动。古来日本茶道中人,多有雄赳赳的武士,他们从四分五裂中走到一起,即使来到和平之饮的茶前,依然平息不了心中的怒气。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此刻不得不用环境来制约了。

  所以日本人的品茶之处,专门有个露院,那是清洁身心的所在,然后,一扇小到刚够一个人跪入的门等着你――茶道的门之所以那么小,实在因为是腰中的剑过于逼人,人进得,剑进不得。

  从前的日本人习茶道,对房子也有特殊要求,小得让你不得不“促膝谈心”。日本茶道中人认为,只有这样,鼻头碰鼻头面对面人才可能心心相印和推心置腹。看来日本人是要拿茶来修炼人的了――那把剑果然放在门外了吗?中国人不要过这一关的。中国茶人的内在的和平精神,和达到这种和平精神的平和的外在形式,其呈现于世的,往往是一种闲适的生命状态。

  即使是作为那种闲适生活的主要文化载体――传统的士大夫文人,已经流水落花春去也,但这种闲适依然有着顽强的遗传基因。它仿佛已经消失,仿佛已经成为了失落的人文精神中的一项内容了。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联极妙,其实下联也不逊色“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仿佛见到在晴朗的天光下,于窗明几净之中写几行草书,心中有几分闲适,又有几分落寞,便取天目碗、径山茶,戏而分之,诗而吟之。此等闲情雅兴,的确,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一向就有露天饮茶的传统,那个曾经写了如何把七碗茶喝下去的玉川子,常常被后世的画家拿来当模特,超然地坐在院中的芭蕉树下,静候着茶童煎茶。这一个画面如今已见不到了,倒是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茶艺馆象雨后的春笋一样的冒出来。

  茶艺馆里,首先得有一种闲适的艺术,因为今非昔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又很无奈。但中国人却离不开闲适,外面找不到,我们就到里面来找,自然中消失了,我们就自己来营造。营造闲适,还是有些造作的,但总比没有要好。人不妨有点闲适,大男人因此而添几分平静,小女子则因此而加一份大气,生活也因此笼罩片刻温情。

今年喝茶去哪里

  自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老年人饭后之余,总要找一个合适的茶楼,喝茶聊天,回味往事;年轻人也喜欢找一个茶楼,谈情说爱,展望未来;公司商人喜欢在茶楼洽谈业务;文化名人喜欢在清静,优雅的地方吟诗弈棋。抚州茶楼虽多,但想找一家适合这些人群的茶楼却十分困难,让我来向你们推荐独一无二的茶楼——“壶中天”,不信你可以信步玉茗路地税局对面参观。

  当你闲庭信步到茶楼时,远远就会被一阵阵茶香所吸引,便会情不自禁的走进去。呀!古色古乡的独特装璜,花格窗,古铜色木门,灰色的油漆。茶桌各式各样,有圆有方,还有椭圆……。茶器更加特色,有闻名中外的景德镇瓷壶、瓷杯,有河南的陶壶、陶杯,还有五花八门的玻璃杯, 任 君选用。博古架上有各种各样的名茶,有红茶、绿茶、花茶……品种多多,其中有全国闻名的“铁观音”,闻名遐迩的“乌龙茶”……开水一冲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一边喝茶一边弈棋,快乐无比。当然,有的商人、文人喜欢宁静,便会选择包箱,那墙上贴着文人字画,坐在那里会使你心旷神怡,诗兴大作。喝上一杯乌龙茶洽谈业务,在这浓浓的气氛中必定能成功。

  当你在这优雅的茶楼中,浓浓的茶香中,高尚的服务享受中度过时,你会流连忘返。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附近咖啡厅或茶馆

附近最有人气的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