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节俭的故事
关于节俭名人故事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苏轼之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4、赵匡胤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5、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叫李享,他后来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玄宗看罢,非常高兴。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李享当上皇帝,多亏了节俭的品格。这种节俭并非是一种“伪装人格”。李享当政的几年,历经“安史之乱”、宫廷政斗,他内忧外患,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在他当政期间,还出了郭子仪这样的名将,非常“巧合”的是,郭子仪比起李享更为节俭。
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著名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郭子仪却历经三朝,逢凶化夷。郭子仪每次“逢凶化夷”,节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说郭子仪的府门向来是不关的,谁都可以进入。郭子仪这样做,既迎合皇帝倡导的节约之风,又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贪欲,也没有反心。
郭子仪能保全自己,也多亏了节俭。
名人的勤俭节约的故事
一天,毛岸英买菜回来路过一家小书店,他轻手轻脚地走进店堂,看见满屋子摆了好多的书、画。他仿佛走进童话般的神奇世界,翻翻这本书,新鲜;看看那本书,也有趣。
后来发现有一本很厚很厚的长方形的书,卖书的人告诉他,这是字典,是位不开口的先生。岸英像着了迷似的,心想,不开口的先生多好,要是我把它请在身边,碰到难字生词,翻一翻,它就告诉你,那多好,对,买一本!
"老板!这个不开口的先生要卖好多钱一本?"岸英满面笑容,兴冲冲地问。他心想,七八个铜板总可以了吧!
书店伙计伸出大拇指和食指:"不多!大洋8 角!"
"8 角?"岸英有些吃惊,脸上充满希望的笑意赶跑了。
"8角,就是240个铜板呀!"岸英吐了吐舌头,不忍释手地把字典放回原处,叹口气离开了书店,他下意识地摸摸口袋,袋里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怎么办呢?从哪里搞钱呢?给"大黄牙"当奴隶,连饭都吃不饱,哪来钱?岸英苦苦思索了老半天,想不出一个办法。
他买回一篮豆芽菜,"大黄牙"丢给他6个铜板。他跑到隔壁弄堂里的一家馒头店里,把铜板递过去,习惯地说:"呶,来三只开花馒头。"他总是给岸青、岸龙各买一只,6个铜板是三个兄弟的早饭钱。刚刚把三只开花馒头接到手里,他突然醒悟了似的退回一个,说:"退我两只铜板好啦!"
岸英是个有恒心的孩子,凡是想准了的事,他就一定下狠心办到,即使再饿再冷他也能忍受。
他和岸青省吃俭用,大约两三个月的早晨没有吃早饭,总算积存了200多个铜板。他终于跳跳蹦蹦地走进书店,从袋子里倒出所有铜板,一边要书店伙计数钱,一边拿起《学生字典》翻看。
有了字典,兄弟三人像得了宝贝似的,可高兴啦!从此,岸英一有空就对着报纸查生字,还教岸青、岸龙学文化。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2、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3、冯玉祥夸奖佟麟阁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国民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工长等职。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俭朴。
1932年10月,他从山东泰山到张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阁(佟当时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张家口公安局长),商讨组织抗日同盟军的问题。因为冯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准备,问如何接待冯玉祥。佟麟阁说:“还是老样小米面窝窝头,外加大萝卜咸菜招待他。”冯玉祥吃得很香。夸奖佟麟阁说:“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还没丢农民的本色。
4、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5、约翰•洛克菲勒投宿
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
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
“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6、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叫李享,他后来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玄宗看罢,非常高兴。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李享当上皇帝,多亏了节俭的品格。这种节俭并非是一种“伪装人格”。李享当政的几年,历经“安史之乱”、宫廷政斗,他内忧外患,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在他当政期间,还出了郭子仪这样的名将,非常“巧合”的是,郭子仪比起李享更为节俭。
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著名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郭子仪却历经三朝,逢凶化夷。郭子仪每次“逢凶化夷”,节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说郭子仪的府门向来是不关的,谁都可以进入。郭子仪这样做,既迎合皇帝倡导的节约之风,又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贪欲,也没有反心。
郭子仪能保全自己,也多亏了节俭。
7、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8、季文子的故事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9、勤俭节约的周恩来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10、勤俭节约的邓小平
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30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肚子上了。“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可还是挺好的嘛!”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事实上,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只是在当时艰苦的情况下,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时才舍得穿。但是时间久了,裤脚磨破了,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时间久了,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
小吴扫完地,又走过来问道:“邓书记,我发现您那条花格毛巾都用了整整两年了,还没有破,而我的那条毛巾用了不到半年,现在已经不能用了,您一定有什么使用毛巾的窍门吧。”“有!你以后看我怎么洗脸就知道了!”邓小平笑着回答。以后几天,小吴惊奇地发现邓小平在洗脸时不是拧毛巾,而是用手挤毛巾。“毛巾是线织成的,拧来拧去很容易拧断。用手挤,水顺着线纹流下去,不是比拧更好吗?”小吴这才明白,邓小平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节约,她感到一阵惭愧。于是,她不仅自己使用了这个窍门,还把窍门告诉给了其他人。
勤俭的名人故事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明星勤俭节约事例
赵薇:一生不可俭省三件事
文化修养是我的一个软肋。出名后,我尝试过出演艺术电影,但不论评论还是票房,都很“毒药”。这在意料之中,因为我完全驾驭不了饰演的人物。稍微深层次一点的东西,我就承担不住。
我只能去多读书,去看朋友推荐的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一系列社科类书籍。这样的书枯燥且乏味,很难投入进去。我选择在更枯燥乏味的时候去看它们。比如无所事事地等人时、坐飞机时、参加商演等着上台时,以及泡在浴缸、坐在马桶上的时候。
把看书作为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慢慢静下心来了。我以前一直觉得很忙,忙得抽不出时间学习。但大半年之后,我用那些等人候机的无聊时间看完了《心理学与生活》、《博弈圣经》、《狂热分子》……一共16本很枯燥的书籍。
看完这些书,我并没有马上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我明白自己的学识在慢慢增长,看进去的这些东西会在大脑里找个地方潜伏下来,时刻准备对我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
我的英语也是个弱项。从中学起,我学的就是中国特色的哑巴英语,我能看,但不能听不能说。在参加亚洲音乐大奖颁奖典礼时,主持人说英语,我只能用普通话回应。
我掏了大价钱,还抽出两个月空闲,报了个全封闭住校式一对一外教班。我的外教是一个叫玛莎的爱丁堡女士,她跟我同吃同住同出同入,一起度过了这段时光。
这样的学习非常有效,从早上睁开眼那一刻起,耳边传来的就是地道的英式英语。我被迫在脑海里搜索那些差不多已被遗忘的单词,用它们加上手势,拼凑成玛莎能理解的句子。玛莎会把我想表达的内容转换成标准格式,再表达出来,我复述之后,才算过关。
那两个月,我怀疑我说梦话可能都是英国腔。但这一剂猛药疗效非常棒,我从哑巴英语变成了文盲英语——虽然很多单词不会拼写,但我可以自如地运用这些单词,完整流畅地表达意思。
因为英语轻松超越了六级水准,我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研究生。为了不影响学业,我推掉了不少片约、商演。
朋友问我把读书摆在第一位,是不是为了将来更有前途。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学费的支出和买卖货物略有不同。虽然我付出,但不知道能得到多少,这不单取决于老师的水平,也决定于我自己的状态。在某种情况下,它比买股票的风险还大。
旅游不可俭省,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变作井底之蛙。所以,必须到远方去。
占据我开销另一个大头的,是旅游。
我信奉这样一个观点:每个人出生时都是蝌蚪,长大了变作井底之蛙。这不是自己的过错,只是自己的限制,但要想法弥补。所以,做学生时,我就很喜欢旅游。我不跟着旅行社走,我会挑一个想去的地方,然后在那住上几天。
我大一那年暑假去的是厦门,住在鼓浪屿一个家庭旅馆里。我在那住了4天,饿了就去吃街边的肉粽、沙茶面、鱼丸,闷了就在岛上信马由缰地瞎走,偶尔去弹弹琴房里的老钢琴,喂喂水池里的锦鲤,到了晚上11点自然犯困去睡觉,早上7点在鸟叫中醒来。
大二暑假我去的是岳阳,在岳阳楼附近一家小旅馆住着。旅馆有那种复古的镂空木雕花窗,推开,对面就是矮矮的岳阳楼,视线再放远一点,就是烟波飘渺的洞庭湖。
这样放松的享受,出名之后就再也没了。为了能继续到远方去,我选择去国外。
我曾跟旅行团走了几个国家,发觉非常没意思。那些地方,似乎只是浮光掠影,除了照片能证明我曾经去过,没有别的印记留下。我决定按自己的步伐去旅游。
我花了一笔不菲的钱,买了一台迷你八语随身同声翻译机。只要设置好互译的语言种类,它就变成称职的翻译。
带着“翻译”,我去了意大利。在威尼斯大运河边的一家青年旅馆住了5天,那里每晚都有小夜曲的演唱会。晚上在圣马可广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悬着灯的就是唱夜曲的船。雇了小船“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只船停下,就可以欣赏有名的意大利歌剧了。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流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伴奏。唱完几曲之后,那船上就有人跨过来,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还可摇到别的唱夜曲的船边去。
我兑换了一叠1000里拉一张的零钱,听一处就在收钱的帽子里塞一张。1000里拉折合人民币6元多的样子,一晚上挨个听过去,也花不了多少钱。
我以前来过威尼斯参加电影节,住在提前预定的星级酒店,也去过大剧院听正儿八经的歌剧。但我觉得,在剧院正襟危坐远没有坐着“刚朵拉”听一段换一个地方的感觉好。
我在慕尼黑的火车站吃了最正宗的熏猪脚,在瑞士坐了少女峰高山齿轮火车,在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地里睡午觉……没有任何限制,觉得不好玩的地方一走而过,觉得值得品味的地方就停下来小住几日,趁兴而来,尽兴而归。
当我到处乱跑的爱好被人知道后,一本时尚杂志为我开了专栏。当我写了一篇爱琴海游记之后,在希腊政府邀请下,我成了希腊旅游形象大使。代言费并不多,但我特高兴。爱好为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从民间到官方。这种无心插柳的惊喜是很扎实的。
锻炼不可俭省,花出去的钱,给了我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的回报。
学习与旅游,一个脑力活儿一个体力活儿,要想坚持下去,好身体是必须的。我要说的第三件不可俭省之事,就是锻炼。
一直以来,我对身材都不甚满意。我试过很多塑身法,全是被动式的,效果只是失望。
我体质也很差。我喜欢打网球,但永远打不完一局,因为不大一会儿就接不上气,胸口好像有团火在烧。王励勤告诉我,锻炼这个活儿不能靠旁门左道的辅助设备,必须亲力亲为。
于是,我买回一台很上档次的跑步机。从最慢的2千米/小时速度档开始,隔几天加上500米。
第一次从跑步机上下来,狼狈不堪。第二天起床,觉得全身都被针在扎。咬着牙坚持下来,身体、心理就开始习惯这种运动方式。原来,身体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娇气,它的承受力是可以持续发掘的。之后,我去进行更有难度的锻炼,比如高温瑜伽、器材锻炼、跳操三个项目。
身材越来越曼妙时,一家美体公司邀请我担任形象代言人——这种得到赞赏的感觉很好,我的改变全被人看在了眼里。
更重要的是,我的心态越来越棒。花出去的这些钱,让我掏得舒服,因为它们给了我物有所值的回报:我拿到了硕士学位,差不多走遍了想去的国家,身体越来越好,谈吐越来越棒,不再有被淘汰的危机感……我就像一枚时刻保持电量全满的电池,随时都可以释放出蓄势待发的能量。
平心而论,我挺喜欢俭省,觉得俭省是偷懒人的好伴侣——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最小的花费直抵目标。但是,在学习、旅游、锻炼上,我永远不会俭省,这是我的习惯,也是我的收获。
成龙:签名的矿泉水
2008年7月25日,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休闲文化广场的“中国故事”文化展示区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其间包括著名影星成龙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以及各路媒体记者,他们作为首批受邀参观的客人,对展区的布置赞不绝口。在来到“祥云小屋”时,按照计划大家要合影留念,成龙闻听后随即从志愿者那里借来一支笔,在自己刚喝了一半的矿泉水瓶子上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同行的官员和记者感到不解,一般情况下,像成龙这样的大明星是不肯轻易签名的,更何况当时周围并没有影迷向他索要签名,他在矿泉水瓶上签名是一时兴起还是另有隐情?有位记者忍不住好奇,就向成龙问了起来,成龙淡然地告诉大家:“这瓶水我一下子也喝不完,如果随便一放,蛮容易跟别人的弄混了。我找不到自己的水,别人也不敢喝,这瓶水就肯定被浪费掉了。”“如果我写上名字,别人就不会弄混,我也就可以随时带着,直到喝完。这样下去,既节约又环保。拍戏时成家班和工作人员都是这样做的。”成龙接着说。
许多细心的人还发现,成龙在参观途中喝完那瓶水后,便用力将水瓶捏扁,然后找到垃圾桶,特地丢到可回收的那一侧里面。其间,成龙看到有些工人随手将烟头扔到地上,也马上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这些小事似乎让人难以置信,身价亿万的成龙会计较那半瓶矿泉水?但事实就是如此,绝不是他在作秀给谁看。
熟悉成龙的人都知道,成龙在拍电影时经常会提醒剧组成员节约喝水。许多年前,他在片场看到很多人在休息时,因为无法辨认出自己开过的矿泉水瓶子,只好扔了那些喝了一半的矿泉水,另外去开启新的。成龙发现之后就为大家定下了规矩,每次发放矿泉水的时候,就让剧组所有成员在自己喝过的矿泉水瓶上签名,没有喝完就不能开启新的。如果是实在喝不完的水,也要倒在树下或者浇到花盆里,然后用力将瓶子捏扁扔到垃圾桶里,以便节省垃圾桶的空间据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清洁工人后来在清理垃圾桶时,不仅捡到了那只被捏扁的上面有成龙签名的空矿泉水瓶,还捡到了数以百计的刚喝了一半甚至几口的矿泉水瓶。
一瓶矿泉水在路边小店只卖两块钱,喝了一半的矿泉水的价值也不会超过一块钱。不必看瓶子上签的是谁的名字,也不必揣摩周围是什么氛围,透过那只被捏扁的矿泉水瓶,我仿佛触摸到了一种修养。有谁会在乎喝剩一半的矿泉水?我问过许多人,几乎每个人给出这样的答案:搞混了就扔掉呗,再开一瓶有多难?我们会计较一瓶矿泉水的品牌、价格、口感和生产日期,却不会计较半瓶水的存在。
人生的点滴往往就在不经意中显露,喝剩一半的矿泉水瓶上签上了主人的名字,也附着上了主人的态度。其实,这些不仅仅是个人的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个人的一种素质、一种责任、一种公德的体现。成龙在一些不起眼的生活行为中坚持做到环保和节俭,才更显出他的人文素养,这也就可以理解他之所以多年以来成为华人影视圈中有口皆碑的榜样,让人们诚心地尊称他为成龙大哥了,这对于一个人的文明形象和文明行为习惯而言,确是一种让人赞叹的善举。
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都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
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节约的名人故事
1、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3、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但有的时候,过度的节约也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欧洲文艺中,不得不提荧幕上四大吝啬鬼的形象,其中最盛名的要属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生前处处算计,临死还不忘叫掐灯省油,真叫人欲罢不能!各位朋友,勤俭固好,但不必要的勤俭往往会造成人性上的缺陷,这是值得注意的。
4、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5、约翰洛克菲勒投宿
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
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
“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6、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叫李享,他后来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玄宗看罢,非常高兴。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李享当上皇帝,多亏了节俭的品格。这种节俭并非是一种“伪装人格”。李享当政的几年,历经“安史之乱”、宫廷政斗,他内忧外患,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在他当政期间,还出了郭子仪这样的名将,非常“巧合”的是,郭子仪比起李享更为节俭。
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著名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郭子仪却历经三朝,逢凶化夷。郭子仪每次“逢凶化夷”,节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说郭子仪的府门向来是不关的,谁都可以进入。郭子仪这样做,既迎合皇帝倡导的节约之风,又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贪欲,也没有反心。
郭子仪能保全自己,也多亏了节俭。
中外伟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赵匡胤教女俭朴 "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在毛主席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 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名人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赵匡胤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2、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3、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