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仪的论文题目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关于礼仪的议论文

  当说起礼仪的时候,大家通常都回想到一些重要场合才会用得到的。其实不然,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有礼仪可讲的。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文明礼仪对我们的很重要,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好习惯。

关于礼仪的论文题目

以文明礼仪为题作文

  中国是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民族礼仪史,讲文明,讲礼仪,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我们小学生更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由我想起了那一天,伯伯带我上街买吃的,我们在车站等车,只见公交车从远处缓缓驶来。我正要抬腿上车,“呸”的一声,伯伯把一口痰吐在了地上,我立刻停下脚步,车开走了。我严肃的对伯伯说:“慢!”伯伯说:“你怎么了,不上车,还要等下一辆。”我指了指地上地痰,伯伯立刻生气地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啊,多少年不都是这样的啊。你大惊小怪什么?”我说:“以前,我不知道一口痰的危害,昨天我们刚学了小小一口痰的科普知识,它的危害可大了,简单的说一口痰含有几十万细菌呢,如果每人都吐一口,那多可怕。”听了我的话,伯伯点了点头,立刻从包里掏出一张餐巾纸,把痰抹去,扔进了垃圾桶,还保证今后要改掉这个坏习惯。讲卫生也是文明礼仪的重要一部分,我要从我做起,还要劝说别人,都做讲卫生的好公民。

  今天品德课上,老师说做人要诚实守信,“诚信是金”。同学们都说是,可我发现有些人做不到,就拿昨天的事吧,我的好朋友说要送我一个笔记本,我等了一天,她也没带来,我问她,她说送别人了,我好生气啊,我不是为着贪她的小便宜,可是既然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应该做到啊。真是不讲信用啊!孔子说:“人无信不立”。说得真好,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做一个懂礼貌,讲卫生,讲礼仪,守诚信的好学生。

文明礼仪的话题作文

  礼仪是人类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要求人们通过道德的最基本的代码遵守,它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相互交流逐渐形成,并固定在风俗,习惯和传统等人。对于一个人,一个仪式是人,文化,社会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的思想道德素质,礼仪是社会文明,道德和生活方式的国家方案的反映。注意事项和举措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中国国家是文明文化古国,礼仪之邦,古代的人们很早就已经开始发展十分需要重视生态文明社会礼貌。正如现在我们在语文学习书上没有学过的孟子的名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认为礼仪就是要注意你的言行。做我们的文明时代,忘记文明就是退却。让我们的生活更绿色,更少污染。美丽的校园,来自我们的努力;不能让校园里的垃圾猖狂。用文明的言行,保持身体健康,整洁;不要让废纸填满口袋,远离蚊虫。对于学生,我们应该充满更多的关怀,对于校园,我们应该充满更多的爱。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每个人都应该知错就改,老话说得好:“知错就改大焉。”我们无法创造一个文明。

  我给你讲个故事:上周日,我的母亲明确表示:显然很高兴,因为可以顺便买礼物和一些课外书“你去商场买东西,爸爸吧!”。所以,我的父亲和我去商场,准备坐电梯到超市二楼。当很多人上了电梯,我赶紧跑到冲到电梯前,焦急的父亲说:明明是你做的是错的,根据安全乘车的顺序排队。显然,我的父亲回到了身边,以便准备和爸爸了。爸爸而明明拉到他的身前,一边继续明显“不仅要根据订单而乘坐电梯,也有权代表人们匆忙的离开了过去。显然按照父亲的要求和爸爸一起顺利上到二楼超市购物,买东西很明显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次网络购物我不仅买到了自己明明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且从实际工作生活中知道了一个关于学生乘坐电梯的一些小常识,以后明明会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要求选择乘坐电梯,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也希望通过同学们在乘坐电梯时按顺序靠右站立,人人争做社会文明小使者。

  文明礼仪身边,让我们做文明的小使者,弘扬我国“古文明”的称号。

议论文论礼仪

  在太阳升起的东方,精载了五千年文化的国家——中国,中国宿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很骄傲,因而更加崇扬中国的礼仪天下。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当我们面对社会,欲融入社会时,就必须学会礼仪,礼仪会是自己的敲门砖,更是一个人内心素质的表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们的周总理在国外办公时,司机为了让总理早点回去休息,想超过前面外宾的车,而总理拍拍司机肩膀说:“我晚一点没什么,可别误了我们的礼仪啊。”因为感动,我敬爱总理,而因为敬爱,我更加崇扬礼仪。

  因为有了礼仪,便有了感人至深的程门立雪;因为有了礼仪,有了会心一笑的孔融让梨;因为有了礼仪,就有了真诚感人的张良拾鞋;因为有了礼仪,便有了远近文明的六尺巷;因为有了礼仪,便有了五千年礼仪之邦的美称;因为有了礼仪,则有了这东方大国的崛起。

  然而,就在今天,社会的超高速发展,水泥城市的迅速覆盖,我们似乎从这个文明迅速跨入另一个文明,脚步仓促,好像忘了什么

  金钱,欲望,一些庸俗的物质追求使现代人将“礼仪”抛掷脑后,一层层的啃老族几乎要将“孝”的根基啃断;一次次掺假食品的揭发,毒害了“诚”的心灵;一个个被遗弃的幼儿,让“义”伤心的流泪;一件件暴力事件的发生,撕裂了“合”的身体;一场场官员的贪污,染黑了“忠”的面孔,看着公交车上不肯让座的年轻人,“礼”转身叹气远离了这个民族,而太阳也渐渐向西方倾斜……

  而我们作为民族文化的继承人,甘心看着这些遗留下的财富流失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保守自己心中的道德底线,规范自身的礼仪行为,刻死守护心中的礼仪。

  太阳终将又会从东方升起,阳光又会重新照耀这个民族,温暖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的心灵,而这民族更将光芒万丈,礼仪天下。

初一议论文:礼仪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着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仪容的礼仪在于服装之类,例如在一个舞蹈晚会,别人都穿着鲜艳的服装,而你,穿着一身的乞丐装,这是对别人的一种亵渎,这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

  谈吐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一般用语为表示尊敬和礼貌的如“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中国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礼仪文化建设对企业形象和企业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健全的礼仪文化建设是适应现代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礼仪文化建设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所以进行礼仪文化建设可以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有关礼仪的作文:论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敬人的过程,涉及方方面面。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说,礼仪是一种内在修养。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行为规范,它不是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要求去进行社交活动。

  礼仪是人们生活中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地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人们往往会在交往中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与人,闹出笑话。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只要讲究礼仪,就会充满魅力,事情就会做得恰到好处。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着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人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都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生与人交往、谈吐的基本礼仪是敬称。长辈、友人或初识的人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叔叔”等,不直呼其姓名;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谢时说“没关系”;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说“谢谢!”。

  我们还要注重服饰礼仪:要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要注意个人性格特点;要符合自己的体型。

  让我们做一个在社会交往中懂礼仪的人吧!

  这篇有关礼仪的作文800字就为大家推荐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做懂礼仪的好同学。

优秀议论文:谈礼仪

  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她“有礼”之名已名贯中外。纵观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不乏这样的例子,其中,杨时就是一个。

  宋代,有一位名叫杨时的年轻人。一次,他要去洛阳拜访师傅---程颐,到了老师家,已是中午,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他没有去敲门,而是站在门前,静静等待。因为他知道,此刻老师正在午休。颐一觉醒来,雪已经下了几个时辰,积雪已一尺多厚。杨时冻得瑟瑟发抖,但仍没有走,他要等尊师。这及时著名的“程门立雪”。

  古人尚且如此,现代人怎能落后?“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每天早晨向家人、向老师、向同学问一句好。大家会感到十分温暖。身边如果常有人问候,就好比浸在一股暖流中,十分舒心,即使身处寒冬,也暖意十足。有时,早晨我到学校,见到老师打一声招呼,老师会对我笑笑,也会说一句“早啊!”语气轻松又愉快,化解了陌生的尴尬。听到老师的问候,我也会开心一笑,以示感谢。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有“暖”也会有“嫌”。有些人会在上楼时勾肩搭背,站成一排,挡住了后面人的路。后面人有事想快点过去就会十分着急。有些人,在听别人讲话时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这不仅会让人觉得不尊重别人,还会给人留下没用礼貌的印象。有些人在公共场合不排队,看见缝隙就见缝插针的插队,混乱了秩序,影响大家的心情。

  礼貌做人,用礼仪处事和处世。在生活中就要贯彻进去,尊师、敬长、爱幼都算礼。只有用心,用行,才能诠释礼仪二字。

议论文题目礼仪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贫困地区教师应邀来京访问的消息。讲礼仪的把教师带到京城一些闪闪发光的地方参观访问。当客人们在一家五星级饭店里面对制作考究的酒席时,他们感到茫然无措。此时摄影师把镜头对准了一位在暗暗抽泣的女教师。好心的记者告诉她,这一桌酒水至少要两千多元。女教师哭着说:“这等于我两年的工资,太浪费了……”

  要求:

  1、为上面文字续写一个议论抒情的结尾,从而表明笔者的观点。不超过100字。

  2、就给的材料确立两个联系实际值得议论的论点。

  3、以《礼仪杂谈》为题,写一篇针对社会青年思想实际的随笔,不少于600字。

  提示:

  其一,训续写能力和运用综合表达方式的能力。关键在于贯通文章,使续写语句从内容到表达与前文联系自然、紧密,读起来语脉畅通。承前文可作如下续写:在那奢华的氛围里,她感到的是高规格礼遇的温暖吗?还是想到了自己学生们吃的是粗茶淡饭?她的眼泪是感激?是伤心?或者还是愤怒?在当今崇尚财富的风习确实是举一世而皆然,它甚至曲折地反映在“礼仪”里。

  其二,根据材料确立论点的能力。可从主人待客的礼仪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主人的价值观来立论,谈谈价值观影响着礼仪观;还可用立论,谈我们应该树立为更多人着想的观念。也可从思维方法上来立论,确立出其他论点。

  其三,“随笔”、“杂谈”一般属于杂文范畴。起笔自由,针对性强,结构灵活,语言活泼。所论的内容该是与“礼仪”相关。

以礼仪为话题的作文

  “礼”,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礼”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

  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自古以来的“礼仪之邦”的美称,会不会断送在当今青少年手中。可见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周爷爷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但是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务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爷爷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的榜样。

  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应该要发扬祖国的传统和“礼仪之邦”。

  让祖国越来越昌盛,越来越伟大啊!

述礼仪,论文明作文

  五千年前,盘古开天辟地混沌初开,盘踞在东方的神龙被惊醒,从睡梦中睁开了他威严的双眼,从此世间诞生了一个古老苍劲自强不息的民族——龙的传人,炎黄子孙。

  狂风泱泱,骇浪滂滂,洪水翻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这个众志成城的民族无畏于崎岖陡峭的险滩,无畏于濒临衰败的黑暗,一路踏歌而来,历经无数春夏秋冬,世代传承着的文明圣火也并没有因各种阻挠和打击飘散在历史长河。

  放眼走过的岁月,从《论语》到《孟子》,"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从《韩非子》到《晏子春秋》,"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从诸葛亮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到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从管仲的"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到李白的"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上至君臣之礼,下至待人之礼,古人的君子之德离不开一个"礼"字,这样的思想在他们脑中根深蒂固,溢于言表,世代传承,故而使得我中华民族成为绵延千古的文明礼仪之邦。

  现如今,有人却认为随着时代,经济,社会等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这些古老腐朽的繁文缛节成为了我们前进的枷锁,应当废除忽略它们,才会有更与时俱进的崭新生活面貌。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看看我们身边,那些沉溺在满满疼爱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家长娇惯的幼孩,如果一味纵容不管,不讲长幼之序,不分黑白对错,将来长大成人,难道不会一身陋习惹人厌恶吗

  参与重大事件,出入重要场合,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礼节,没有遵守应有的规矩秩序,难道不会被人评头论足暗地嘲笑吗

  不考虑身份,不顾忌场合,说出不相符的言语,或对长者出言不逊,难道不会被人斥为毫无涵养,使自身形象大打折扣吗

  看看先人,曹操的《诸儿令》使其子墓穴中"无藏金玉珍宝";唐太宗的《戒皇属》有着"每着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贞吉。"的告诫;曾国藩深感"仕宦、商贾之家之衰,皆因家教不严、家风不正所致",而有了《曾文正公家训》。

  无数古文明都随时光流逝,而中国的文明却在经历过无数困苦和磨难之后一代一代的延续了下来,并且越发辉煌夺目,礼仪在这其中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正是中国一贯礼尚往来,以德服人的传统,才让中国一次次在毁灭性的动荡与浩劫之中,屹立不倒笑傲同济。

  综上所述,我们的"礼仪之邦"离不开礼仪,祖国的开拓进取不能脱离文明,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不讲礼仪,再强大的实力也伴随着蛮夷之名随行。

  虽然我们在某些方面还有所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地意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一点一滴将为祖国增光添彩,以更完美的面貌向世界展示我文明古国现今依旧恒古不变的尊荣与高尚,品行与涵养,以更为坚定自信大气磅礴的步伐,迈向世界的巅峰!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仪式感简短文案

生活需要仪式感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