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念的励志小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用信念去生活励志故事

  “你怎么了?”我清晰地记得,20年前我的队友兀自坐在更衣室的衣橱前时,我这样问他。那是高中毕业那一年,我们刚刚淘汰了一个对手。他却孤零零地坐在那里,双手抱着头。

  他就是马克·欧尔斯崔,一个非凡的运动健将,一个17岁的铮铮硬汉。他抬起头要说话的时候,我发现他眼里噙满了泪水。在球场上,他向来都是让对手哭泣的,我从没见过他这样伤悲。他静静地说:“我全身疼痛,好象运动时受过的所有伤都发作了,两只脚像是有千万斤重。”

  1个多星期前,一场流感席卷了我们这个地区。为预防疾病进一步扩散,学生们排成长队去注射疫苗。

  马克在注射疫苗之后,身体产生了极其罕见的过敏反应——真的极为罕见,以至于,直到10年之后,他的病情才得到确诊。

  次日早上,马克一觉醒来时,发现他的右脚还在“睡眠”。无论他如何揉搓,以舒缓那麻木的感觉,右脚上的血脉却再没有畅通过。马克的妈妈心急如焚,决定带他去看医生。

  在为马克进行检查后,医生深感疑惑,忧虑地慨叹道:“马克,我不清楚你到底是怎么了,可看样子,你这只脚保不住了。”

  马克的一生从此永远地改变了。住院期间,马克的左脚失去了知觉,和右脚一样,再也没有苏醒过来。现在,除了双脚麻木,马克的病情不断恶化。各种各样的治疗都失败后,医生给他带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马克,虽然还不能确诊是什么疾病,但它马上就要吞噬你的生命,病毒正在向你的心脏扩散。我们有一个方案,希望阻止病魔的脚步,那就是从膝盖以下截肢。如果这再不奏效,那你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了。”

  两个星期!一个从没生过病的年轻人,只剩下最后的两个星期。

  手术结束了。当马克醒来,他发现医生就在他床边。“我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医生说,“好消息是,不管是什么病,现在已经消除了,你还能继续活下去。坏消息是,或许你一生都要坐在轮椅上,并且要不断到医院来治疗。”

  正是在这个时候,马克做出了一个决定。

  “不!”他回答说,“我决不会一辈子坐在轮椅上。我要行走。现在只是我生活的开始,决不是结束!”

  花了整整1年的时间,马克才学会了用木“腿”走路。大学期间,马克遇到了莎伦并爱上了她。毕业后,他们结婚了,马克也开始了他的第1份工作:教残障儿童踢足球,并在一所高中当足球队的教练。

  后来,他们有了4个漂亮的孩子和一个温馨的家。每天早上,马克早早起床,装上他的木“腿”,走到学校大门口去迎接每一位学生和老师。

  现在,马克已经是密苏里西南部一所高中的校长,也是我的上司。

  一个正确的选择,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20年前,他可以选择终身坐在轮椅上,不断为自己高中时代的不幸而自怨自艾。可他没有,他选择了用木“腿”去行走,用信念去生活。

关于信念的励志小故事

坚定信念鼓足勇气突破心障的励志故事

  布勃卡是闻名全球的奥运会撑竿跳冠军,他曾35次创造了撑竿跳世界纪录,他所保持的两项撑竿跳世纪记录,迄今还没有人打破。因而,他享有“撑竿跳沙皇”的美誉。

  不久前,总统亲自授予他国家勋章。

  在那次隆重、热烈的授勋典礼上,记者们纷纷向他发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布勃卡只微笑着说了一句话:“就是在每一次起跳前,我都会先把自己的心‘摔’过横杆。”

  殊不知,布勃卡和其他的撑竿跳选手一样,他也曾有过一段失落的日子。尽管他非常渴望成功,渴望创造新的成绩,不断地去冲击新的高度,但每每都失败而返。

  为此,他苦恼过,彷徨过,也沮丧过,甚至动摇过,怀疑自己是不是这块料。

  有一天,他照例来到训练场,却怎么也打不起精神,叹气连连,对教练说:“我实在跳不过去。”

  教练平静地问他:“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布勃卡如实回答:“我只要一踏上起跑线,看清那根高悬的标杆时,心里就害怕。”

  突然,教练一声断喝:“布勃卡,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闭上眼睛,先把你的心从横杆上‘摔’过去!”

  教练的厉声训斥,让布勃卡如梦初醒,顿时恍然大悟。

  遵从教练的吩咐,他重新撑起跳竿又试跳了一次,这一次他果然顺利地一越而过。

  在人生的奋斗中,我们的面前又何尝不是横亘着一道道难关。

  倘若我们心存疑虑、畏首畏尾,势必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我们只有坚定信念、鼓足勇气、突破心障,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越上人生之巅,达到更高境界。

信念是一面旗帜的励志故事

  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的贫民窟里。

  罗尔斯的成功,得益于他小时候的校长皮尔·保罗。1961年,当时正是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候,保罗发现这里的孩子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保罗想了很多办法,可是没有效果。

  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他上课时,给学生看手相,想用这个方法来鼓励学生。

  一次,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上讲台时,保罗没有生气,他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会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罗尔斯大吃一惊,保罗校长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他记住了这句话。

  从那天起,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标准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他当上了州长。

  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是不值钱的,不过,只要你坚持下去,它会迅速增值。”

经典励志故事信念的力量

  励志感悟:如果不是那个信念,这位活下来的农民一定不会坚持那么久;如果他放弃了希望,他可能早就被死亡的魔鬼拉走了。‘信念是什么?很多时候,信念就是支撑我们生命的力量。信念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别人在你的信念中活着,你在别人的信念中活着,然后,为了共同的信念走到一起,或携手并进?由此,生活才有那么多的阳光,生命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

  在灾难来临的前一天,前一个小时,前一分钟,多少人或者安然地在街头散步,或者悠闲地谈笑风生,或者老老少少怡然地享受天伦。可是,因为地震,一切常规都打破了,即便没有亲身经历这场灾难的人们也能够想像灾难之跌人们的惊惶失措和心惊肉跳,那是对于灾难的正常反应。

  有三个农民,在甘肃张掖这场地震来临时,他们正在羊圈旁的窑洞里守卫着羊群。当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们在发出惊叫之后,离门口最近的那个农民最先向外面逃窜,然后是第二个.然后是第三个,但是,当第二个农民被轰然的土压倒时,第三个农民也没能跑出去,而是连同厚厚的土同时压在了前面农民的身上。

  最后的那个农民是幸运的,靠稀薄的仅有的一点空气他得到了短暂的生命,但是,那点空气显然不够他维持,他在死亡的边缘挣扎,这时,有一种坚强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那就是他以为第一个农民一定成功地逃生了,并且,他会很快喊来救援人员。

  他奋力地挣扎,奋力地用手刨着土,以尽可能获得生还的机会,就这样,一直过了十几个钟头,在他已经奄奄一息时,他听到了救援的脚步和嘈杂的声音,这时的他已经没有喊叫的力气。

  他终于被人们用手挖了出来,他被挖出来的那一刻,便彻底失去了知觉。但他终于成功地活了下来。

  医生说,在那样稀薄的空气中,能够存活半个小时就已经是奇迹了。

  人们间起他时,他说,他真的以为第一个农民已经逃生了,他相信逃生的农民一定会来救他。而实际上,第一个和第二个农民都没有跑出去就死了。

励志故事:成功的信念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大学生的数量可谓是凤毛麟角,找一份优越的工作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有一个毕业于中山大学的青年,就被幸运地分配到了一个冰箱厂,工厂付给他当时令人眼红的400元月薪,400元在那个年代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然而,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冰冻箱厂工作了三个月后,青年就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的高薪工作,考取了中科院的研究生。

  拿到硕士文凭之后,青年本可以找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然而他的选择再一次出人意料,他来到了当时工资很低的联想公司,最初的月工资只有300元。

  于是,很多亲友对此都十分不理解:“你读了三年书,现在和在冰箱厂有什么差别?”然而青年却不以为然。

  在联想公司工作了一年以后,青年拿着中山大学本科、中科院硕士和联想工作一年的学习工作简历,应聘于新加坡的一家多媒体公司,从30个中国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拿到相当于一万元人民币的薪酬,开始了为期6年的异国打工生活。

  在新加坡,他的工作跟青年的理想仍然存在差距,他先后在3家软件公司任职,后来还进了有名的飞利浦亚太地区总部。他不断地跳槽,但人们知道他绝不是因为钱。

  事实上,青年并未遇到过大的困难,可他却总是把自己推向“绝境”,企图在每一次背水一战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后,居然再一次辞掉了高薪工作,决定自己创业。

  几年后,青年已经步入了中年,他的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被IT业界誉为“闪存盘之父”的朗科公司创始人邓国顺。

  励志感悟:

  邓国顺成功了,他一次次把自己推向“绝境”,却又每次都能从绝境中脱颖而出。但是如果把他的经历联起来,你就会发现,他的目标十分明确,并且信心十足,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成了他成功的基石。

  成功的因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决定,而是受他自己的信念所制约。

信念,做事情的信念励志小故事

  艾伦小的时候生活在祖父的农场里,爷爷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拾牛粪。这是一般孩子都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又脏又累。

  但是艾伦做的很好,很认真。

  过了一段时间,因为他捡牛粪的工作做的很出色,爷爷决定让他去放牧,并送给他一匹雄壮的骏马。

  艾伦高兴极了,一个信念在他的脑中开始发芽。

  后来,艾伦做过肉联厂的帮工,美联社的记者等。

  每做一项工作时,他都非常用心地去完成。

  因为他知道只有先做好当下的工作才能的到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并不时令你很满意的工作。

  很多年过去,现在他已是一位年薪150多万美元的首席执行官。

  即使现在的工作令我们十分的不满,你也不应该敷衍了事,只有尽心尽责地做好目前的事情,你才有可能坐到你称心如意的位置上。

信念的力量励志故事

  吉尔·金蒙特对自己的信念改变了她整个生活的方向。1955年,十八岁的金蒙特已是全美国最受喜爱、最有名气的年轻滑雪运动员了,她的照片被用作《体育画报》杂志的封面。金蒙特踌躇满志,积极地为参加奥运会预选赛作准备,大家都认为她一定能成功。

  她当时的生活目标就是得奥运会金牌。然而,1955年一月,一场悲剧使她的愿望成了泡影。在奥运会预选赛最后一轮比赛中,金蒙特沿着大雪覆盖的罗斯特利山坡开始下滑,没料到,这天的雪道特别滑,刚过几秒钟,便发生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事故。她先是身子一歪,而后就失去了控制,像匹脱僵的野马,直往下冲。她竭力挣扎着想摆正姿势,可无济于事,一个个的筋斗把她无情地推下山坡。在场的人都睁大着眼紧张地往视着这一幕,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

  当她停下来时已昏迷了过去。人们立即把她送往医院抢救,虽然最终保住了性命,但她双肩以下的身体却永久性瘫痪了。金蒙特认识到活着的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奋发向上,要么灰心丧气。她选择了奋发向上,因为她对自己的能力仍然坚信不疑。她千方百计使自己从失望的痛苦中摆脱出来,去从事一项有益于公众的事业,以建立自己新的生活。几年来,她整日和医院、手术室、理疗和轮椅打交道,病情时好时坏,但她从未放弃过对有意义的生活的不断追求。

  历尽艰难,她学会了写字、打字、操纵轮椅、用特制汤匙进食。

  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选听了几门课程,想今后当一名教师。

  想当教师,这可真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她既不会走路,又没受过师范训练。她向教育学院提出申请,但系主任、学校顾问和保健医生都认为她不适宜当教师。录用教师的标准之一是要能上下楼梯走到教室,可她做不到。

  此时,金蒙特的信念就是要成为一名教师,任何困难都不能动摇她的决心。

  1963年,她终于被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聘用。由于教学有方,她很快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她教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心不在焉的学生也很有办法。她向青年教师传授经验说:“这些学生也有感兴趣的东西,只不过和大多数人的不一样罢了。”

  金蒙特终于获得了教授阅读课的聘任书。她酷爱自己的工作,学生们也喜欢她,师生间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后来,她父亲去世了,全家不得不搬到曾拒绝她当教师的加利福尼亚州去。

  她向洛杉矶学校官员提出申请,可他们听说她是个“瘸子”就一口回绝了。金蒙特不是一个轻易就放弃努力的人,她决定向洛杉矶地区的九十个教学区逐一申请。在申请到第十八所学校时,已有三所学校表示愿意聘用她。学校对她要走的一些坡道进行了改造,以适于她的轮椅通行,这样,从家里坐轮椅到学校教书就不成问题了。另外,学校还破除了教师一定要站着授课的规定。

  从此以后,她一直从事教师职业。暑假里她访问了印第安人的居民区,给那里的孩子补课。

  从1955年到现在,很多年过去了,金蒙特从未得过奥运会金牌,但她的确得了一块金牌,那是为了表彰她的教学成绩而授予她的。

励志小故事:信念的力量

  引导语:信念的力量便是生命的源泉,在它的帮助下,人生路上将充满力量,下文是关于信念的励志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坚信,付出总会得到回报。你可能不会发现,直到后来,你就一定会明白的。

  人是为什么而活?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人们努力奋发?其实,这不过就是两个字——信念。

  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它支持着人们生活,催促着人们奋斗,推动着人们进步,正是它,创造了世界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记得,长篇小说《苦儿流浪记》有一段情节:主人公与几名矿工,在工作时遇难了,大家,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脚下,是无尽的水流,他们所有的,不过就是几盏灯。在这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他们看起来,不是被淹死就是被窒息而死,再不然,就是被饿死,总而言之,似乎是必死无疑了。

  营救,虽然在努力进行着,但是,人们都没多大把握成功。而矿井下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因为好些人都抱着必死的心。他们中有一个人带了表,最后有人提议熄了灯,每隔一段时间,让那名矿工报一次时间,大家都休息,节省体力。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人们的心,也慢慢地被揪紧,但等到营救队到达时,他们竟然奇迹般地存活下来,只有一个人死了,就是那个报时间的矿工。

  原来,开始他的确是准时报时间的,但是,当他发现了同伴们的异常后,他便开始了“虚报”,半小时,他说十五分钟,一小时,他说半小时,两个小时,他说一个小时,结果其他人,都在信念的支撑下,活了下来,而那个报时的矿工,却被自己的心魔给逼死了。

  由此可见,信念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啊!

  再举一个例子,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一百多个小时,仍然被活着救出的人们,那个不是凭借顽强的信念努力着,最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让人们无不为之感动、钦佩。反之,一个人若是没有了信念,即使他活着又怎样,还不是与活死人无异!

  所以,信念的力量便是生命的源泉,在它的帮助下,人生路上将充满力量。

  励志故事:坚持

  昌哥是台湾人,我们是三年前认识的。有一天他从台湾打电话给我说要订两百个PetTrainingCollar。我感到莫名其妙,自己刚涉足宠物用品这个行当,他怎么知道我做这些呢?犹豫时他说某月某天要到大陆出差,要我把货准备好,到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既然他答应亲自来就没什么好怀疑的,我将货悉数准备好单等他过来。

  半个月后他打电话说和几个朋友在惠州陈江玩,要我把货送到他们住的酒店。和几个朋友在一起?我心惴惴,又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思来想去觉得既然是在大陆应该没什么问题,一个人有恃无恐开车把货送过去了。见了面我才发现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昌哥四十来岁,看上去很面善,他看了一下我的货,什么话也没说就把钱给了我。然后我们就一起吃晚饭,饭后还去夜总会唱歌。

  他们唱了几首国语歌,然后就唱闽南语歌。闽南语我一窍不通,哼哼唧唧象蚊子叫,更象是哭。他们唱了一个晚上我愁眉苦脸了一个晚上,整个晚上我只朦胧听懂了一句“阮选择的路,一定坚持到成功”。他问我听不听得懂他们唱什么,我摇摇头学了这一句,他坚着拇指说英雄之见,做什么事只要坚持就会成功,还说那首歌就叫《坚持》。原来是这样。

  后来昌哥每两个月都要来大陆一趟采购货物,偶尔也找我拿些货,渐渐地大家熟了,可以说他既是我的客人也是我的朋友。每次我们去KTV他总是雷打不动要唱一次《坚持》。听得我耳朵都起茧了,后来实在忍不住便抱怨他为什么老唱这首歌,哼哼唧唧难受死了。每次我抱怨他总是淡淡地笑笑,下次来了大陆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要唱《坚持》。我继续抱怨他说你都坚持两三年了,再坚持我都坚持不住了,他还是笑笑。我想他不仅仅是在大陆的夜总会唱,在台湾的KTV肯定也是这样唱来唱去的,又说一首歌你一唱唱几年还有感觉吗?他坦率地说有,虽然是同一首歌,每次唱都是不一样的感受。难怪,我无话可说。

  直到2009年我自己请人开发一个宠物产品不成功把这些年赚的钱全亏了,还欠了一身债,实在是做不下去了便打算转行。我在网上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他,抱谦说今后没办法再给他供货了。他就问我还记不记得他每次到夜总会都要唱《坚持》这首歌,我说到死都记得。他说既然记得那你就坚持吧,还告诉我一直来他为什么总唱这首歌。

  在台湾宠物用品这个行当他与他的公司是比较有名气的,他能取得今天这个成绩也是他坚持了十年的结果。十年以前他也亏得一塌糊涂差一点点都妻离子散,那时候他也想过放弃,是《坚持》这首歌让他咬着牙关一路挺过来。十年来他每次去夜总会,KTV都要唱《坚持》,为的是让自己不要放弃与跌倒。我默然,一首歌坚持唱十年要何等的勇气与毅力。他之所以终于挺过来不是因为唱这首歌唱出来的,而是坚持唱这首歌所产生的新的感受与境界,是每次失败后找到的新的契机。反过来想想我虽然亏了钱,欠了债,但妻子一直与我患难与共,每天工作后回到家里可以看到孩子天真纯净的笑脸,可以吃到热烘烘的饭菜。我有什么好抱怨的呢?面对困难我们每天叫天天会答应我们吗?不停地喊地地会帮助我们吗?政策的阳光虽好也不会照到每个人身上,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除了坚持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平凡根,原名胡正根,生于湖南平江冬桃山,自号冬桃山人。业余从事写作,写作是一种心灵的释放,是对生活的体察。人生,很多时候付出是没有回报的,但活着仍须努力,因为只有努力才能给生活增添色彩,将有限的生命轨迹拉长。

以信念的力量为题的励志小故事

  励志感悟:我们常常说,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励志小故事:信念的力量。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就很了解,他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

  有一位教师叫马华柯林斯,30年前她踏上讲坛,在芝加哥的一所小学任教。她发现二年级的学生中有一些对学习竟然没有一点兴趣,励志《励志小故事:信念的力量》。深入了解后,她认为这些孩子并不是不能教,而是传统的教育给他们的并不够,没让他们建立起应有的信念。

  马华把一般儿童的读本全扔了,让这些孩子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不少教师颇为惊讶:“那不是玩笑了,他们怎么看得懂?”甚至有人对马华展开人身攻击,说她会毁灭了孩子的未来。

  然而,这群孩子不仅看懂了这些书并且爱不释手。马华认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因而也就有每个人学习的喜好。她坚持这个信念,以无比的爱心和耐心,使这群孩子都对自己建立起足够的信心。

  在马华创建的私人学校里有一个仅4岁的男孩叫塔马吉噶里芬,刚看了约翰斯坦贝克的《鼠与人》。我问他:“塔马吉,它给了你哪些启示呢?”

  “罗宾先生,它说在孩子的世界里从来不会以皮肤的颜色去衡量人,只有大人才会这么做,这使我注意到有一天我也会长大成人,但我绝不会忘记这本书上所说的。”

  我被他的话深深感动了,不过,我还想考考他。

  “柯林斯女士教给你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他教给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外人可以安排我的未来,但是只有我才握有决定权。”

信念是一粒种子的励志故事

  故事里,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中,真正救了他们的,又哪里是那一壶沙子呢?他们势头的信念,已经如同一粒种子,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领着他们走出了“绝境”。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人生就是这样,只要信念在,希望就在。

  很久以前,为了开辟新的街道,伦敦拆除了许多陈旧的楼房。然而新路却久久没有开式,旧楼房的地基在那里任凭日晒雨淋。

  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学家来以了这里,他们发现,在这一片多年来未见天日的地基上,这此日子里因为接触了春天的阳光雨露,竟长出了一片野花野草。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些花草却是英国人从来没有见过的。它们通常只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国家。

  这些被拆除的楼房,大多是在罗马人沿着泰晤士河进攻英国时建造的,大概花草的种子就是那个时候被带到了这里。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生存的机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它们见到了阳光,就立即恢复了勃勃生机,绽开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小小的种子真令人惊叹,它们是如此的柔弱却又如此坚韧,即使在沉重的砖瓦下压上数百年,它们依然能够保持自己鲜活的生命。一旦阳光照耀,一旦雨露滋润,它们便又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一粒种子,即使被埋没数百年,依然蕴藏着生的希望;那么一个人,当他处于困境时,又当如何呢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线里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口喝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了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纪念一二九运动征文

少年强则国强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