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思维能力的方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成功:如何突破思维定势

  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我们称之为思维定势或惯性思维。它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是创新思维的天敌。

  人人都有惯性思维,爱用常用的方式思考,善用常用的行为方式处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想想惯性思维在我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表现为习惯。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睡觉,要占用我们人生的1/3时光,这是我们人类的生理习惯。还有上学、读书、工作、交友、休闲等等任意领域我们的行为都以习惯性行为为主。当然养成良好的习惯势必会推进我们快速成长的进程,但是不良的习惯也会滞留我们获取健康美满人生的脚步。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一把钥匙,坏习惯则是向失败敞开的门。

  事有本末,物有终始。归根结底还是思想决定行为,之所以有习惯,是因为养成了惯性思维。

  一个化学实验室里,一位实验员正在向一个大玻璃水槽里注水,水流很急,不一会儿就灌得差不多了。于是,那位实验员去关水龙头,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水龙头坏了,怎么也关不住。如果再过半分钟,水就会溢出水槽,流到工作台上。水如果浸到工作台上的仪器,便会立即引起爆裂,里面正在起着化学反应的药品,一遇到空气就会突然燃烧,几秒钟之内就能让整个实验室变成一片火海。实验员们面对这一可怕情景,惊恐万分,他们知道谁也不可能从这个实验室里逃出去。那位实验员一边去堵住水嘴,一边绝望地大声叫喊起来。这时,实验室里一片沉寂,死神正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靠近。就在这时,只听“叭”地一声,大家只见在一旁工作的一位女实验员,将手中捣药用的瓷研杵猛地投进玻璃水槽里,将水槽底部砸开一个大洞,水直泻而下,实验室里一下转危为安。

  在后来的表彰大会上,人们问她,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怎么能够想到这样做呢?这位女实验员只是淡淡地一笑,说道:“当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这篇课文,我只不过是重复地做一遍罢了。”

  这个女实验员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来避免了一场灾难。《司马光砸缸》我们都学过,其实这个“缸”就可以看作我们的惯性思维,很多时候我们对很多机会视而不见,只因我们被自身的惯性思维束缚住了,这个时候惟有打破,才能放飞我们的思维,进入一个新天地。

  大家都知道,广告、广告、广而告之。平面广告得有内容、广播广告得有声音、电视广告得有画面,这是所有人的惯性思维。但是纽约一银行新开业,想迅速打开知名度,于是选择在电台做广告。一般做法是宣传一下,搞个大促销,或者请个名人推广,但他们没有采用其他银行开张宣传使用的方法。他们认为要想快速获得知名度,就得出位,明显的差异化才会赢得关注。

  于是他们买断纽约各电台的黄金时段10秒钟,向人们提供沉默时间,是这样宣传的“听众朋友,从现在开始播放,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时间。”然后整个纽约所有电台都在这一段时间沉默,观众被这莫名其妙的10秒钟激起了兴趣,纷纷开始讨论,各大媒体也争相报道,成了热门话题。这个沉默时间以自己的不说话唤起所有人说话。

  这家银行彻底打破了惯性思维,告诉了世人,谁说广播广告非得在那大费口舌。这个年代永远是创新者走在前端、更易于进入公众的视野,获得更多的机会。孙子兵法讲以正合、以奇胜。奇招绝对不是常规的方法,肯定是创新的方案,超出对手的想象和预测,打破了惯性思维进而才有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它们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然而,正是由于它们的智力和经验,蜜蜂灭亡了。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的“愚蠢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反而顺利地得救,获得了新生。

  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被自己的习惯和惯性思维所左右。例如人们上班时总是习惯走一条固定的路线或是乘坐固定的某路公共汽车;出差时喜欢住在自己熟悉的宾馆——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们相信经验,害怕改变,担心这种改变会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遗憾的是,人们的这种习惯实际上并非最佳的选择。在职场当中,很多人换了一个公司总是觉得难以适应,原因就在于他们总是将以前公司的那种文化和处事方式,拿到新公司里来套用,结果一再碰壁。事实上不是你现在的公司文化不好,而是你不能突破和改变旧有的思维习惯和行事的方式。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素就在于风险意识的弱化。因为我们做一件事情,越富于创造性,承担的风险就会越大,因此,尝试新事物、运用新方法,关键是要有勇气承担比循规蹈矩更多的风险。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在很多特定的时期,如果不能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反而会使我们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重蹈蜜蜂的覆辙!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冒险、学会应变,学会突破这种思维定势,找到更为广阔的天空。

锻炼思维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

  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辩证思维等。

  发散思维是以某一对象为出发点,通过想像、猜测等心理过程,激发各种新思想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对“0”说一句话,结果同学们众说纷纭:“0”像一盘冷月,像一轮红日,像飞速旋转的车轮,像一群围观的人群,像妈妈滴落的眼泪,像爸爸举起的酒杯……“0”是起点,也是终点。有志者,失败从“0”开始;无志者,几经折腾,仍以“0”告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想像和自由创造的能力,使思想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拓展,最终获得创新性成果。

  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打破思维定势,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或旧的观点,大胆地进行否定或对原概念和定义以新的解释,提出独特的见解。如在现象与本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眼见未必为实”。一只筷子在水中看上去是弯曲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作用所致,而事实上筷子是笔直的。在讲解成语“见异思迁”时,一般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良倾向,值得批判,而少数学生提出与常人相反的观点:一个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人就应该见异思迁。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说理透彻,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新鲜感。

  侧向思维是利用其他领域的观念、知识或现象来寻求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思路的一种思维方法。我国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从带刺的茅草划破手掌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美国莱特兄弟看见空中鸟儿能够自由飞翔发明了飞机;蝙蝠在空中飞行,能利用超声波了解前面的障碍物,人们利用这种现象发明了雷达。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常常联想到某些已有的理论和知识,从而得到启发,找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辩证思维是指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它要求人们在看待某个现象或问题时,既要看到其积极方面,又要看到其消极方面。例如:教师讲解《愚公移山》一文,常常归纳出愚公改造自然的宏伟抱负和坚强毅力的含义。愚公移山的精神值得大家赞扬,但其方法恰当吗﹖与其让子子孙孙移山,倒不如叫愚公迁居。现实生活中,愚公果真那么移山,试问太行、王屋二山会移到哪年哪月﹖俗话说:“苦干不如巧干”,处理问题或解决矛盾时,要深思熟虑,寻找最佳方案解决问题,切不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积极创造条件,改变教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将不断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孔子有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和思相结合的重要性。确实,二者在学习中是缺一不可的,少了任何一个,学习将不得要法,或是终无所获。而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只顾埋头苦读,而忘了在必要的时候思一思,想一想,以致虽用心学了,但学得并不精深,只停留于文章的表面,课文中深一层的意思就感悟不到了。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觉得独立思考在语文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一.让学生在预习时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学生在预习时,只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课本本身的内容上,如: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有没有不认识的生字词,作者姓甚名谁。至于这篇课文要表达的主旨,重要语句的含义,学生们一般不会提出这些问题来,因而也不会先去思考这些内容,他们认为这些都是要在课堂上才能解决的,自己在预习时完全没有必要去深思、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这样的预习习惯害了不少的学生,使得他们本来就该在预习时就该获得的知识,在课堂上才了解到,使得本来就该深刻懂得的道理,由于事先没有认真去思考,在有限的课堂只能懂得其中的一二,这样一天天下去,失去的知识就何其多了。所以每一位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就会理解地更加透彻,就会更大地激发起自己的求知欲,使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一个质的飞跃。比如学习诗歌《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可以这样来预习:读完诗歌以后,可以这样来思考:作者巴尔蒙特为什么对太阳情有独钟呢?或者换句话讲,太阳有什么样的深刻含义呢?经过思考我们会得出,太阳在这里绝不是仅仅指自然界中的一个星体,它在作者的心目中应该是代表了更深刻的一些东西,这才是作者一再强调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的真正原因。这样思考,我们的预习便有了深度,便有了意义,在课堂上就会把握重点内容,就会学得明明白白了。我们在思考了前面一个问题后,我们还可以接着思考:巴尔蒙特认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那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什么?虽然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父母带着来这个世界的,但既然来了,在这个世上我们准备干什么,父母就不能干涉到我们了,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去追寻。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吃喝玩乐,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还是怀有理想,孜孜不倦地去寻求知识,过着充实进取的生活?我们这样思考着,就是对自己人生观的一次重新审视,就会不断促使我们端正学习态度,以更清醒的头脑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

  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边学边思考,做思考的主人

  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固然重要,但老师们一定不要忘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把他们时时放在心上,该学生自己解决的,老师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代替学生讲了或做了。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让他们的大脑切实动起来,不要让学生成为机械的“记录者”,或是毫无关系的“旁听者”。只有调动起学生们思考的积极性,语文课堂才会显得生机勃勃,才会充满学生兴致勃勃的讨论交流声。比如学习诗歌《未选择的路》,在课堂上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思考的:本首诗歌的中心在“选择”二字上,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理解,题目应是“选择的路”,但是诗歌的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作者这样命题的用意是什么?听了我的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先是一愣,他们显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听我一问,他们也感觉到不可思议起来,都认真思考起来。思考了一会,我让他们互相交流,看看谁的想法更有道理。这样他们求胜的心理又被调动了起来,互相交流、讨论起来,使得本来沉闷的课堂渐渐活跃起来。等到弄清这个问题后,我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路上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大家有哪些选择的经历呢?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但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太留意。学生对这个问题也颇感兴趣,他们一个个用心思考起来,不一会都面带微笑起来,他们都主动要谈谈自己的选择经历。他们有的谈的是中考之后面临的选择,是上职高,还是上普高?有的谈的是学习上的选择,是一味地沉迷网络,浪费大好的学习时光,还是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学习?还有的谈的是家庭生活中的选择,是跟着父母到异地求学,还是毅然地留下跟着奶奶在本地求学……他们谈得是那样地诚恳,听的同学又是那样地深有同感,让我也随着他们的情绪兴奋起来,他们虽是在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但这些话语已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这是发自他们心灵的真正情感,是对每一个人心灵的一次启迪,一次净化,谁能说这样的思考不是有益的呢?谁能说这样的课堂不是充满人情味的呢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笛卡尔的名句“我思故我在”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一个不愿动脑思考的人是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每天只会人云亦云,做别人可有可无的影子,这样的人是可悲的,又是可恨的,他不知道要奋起,要觉醒,得过且过地过着每一天,有时还会对主动思考的人冷嘲热讽,大大地打击了一些人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这样的人是切实该扪心自问一下的。由于独立思考很重要,所以我们新时代的职中生就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都充分动脑思考,做一个勇于开拓,善于思考的新时代青年。

  吴海英,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七种高效思维的方法

  1.逐步接近法--经过简单的步骤来解答难题;把问题划分为几个部分,从而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容易。耐心地一次研究一个问题或一个侧面,通过其中的逻辑联系找到你需要的答案;从问题中归纳出简明的“如果--那么”的关系,从而得到结论。

  2.图表解析法--画出简图、表格、图解以及其他形象化的图形,来启发、帮助你思考,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于解决数学、物理题。

  3.重新表述法--以你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将问题或中间结论加以重新表述、等值变化(推论),使你对问题理解得更清楚,使结论的获得更容易。

  4.分割限定法--通过某些简化的推论或直接抛开无关因素、不可能的因素以及方向,来缩小问题的范围,就像放一个篱笆在问题的周围,使它同无关因素隔开,使其范围得到限定,结果,问题的解答自然变得更加清晰、容易。

  5.充分列举法--简明地但不能有遗漏地列举出所有你在寻找答案时应当加以考虑的各种方案、各种可能性、各种情况、各种安排、各种组合等等。

  6.系列连环法--把各种可选择的方案、以及可能派生出来的方案、可能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整理出来,或按时间的序列,或按空间的序列,或按其它的某种关系,画出树形的图解或其他形式,使其系统、全面、连环起来,以便于你去追踪、考察、说明所有已知的、看起来有可能的办法和答案。

  7.异常跳跃法--遇到异常的,或走不通的路,或路太“漫长”,应及时停下来,重新考虑你的整个思路;跳跃到完全不同的思路、完全不同的观点或方法上去重新开始思考;扩大视野;把那些不寻常的、奇特的思路也包括进去。有时要借助于创造性的思维、形象思维的跳越来达到目的。

  总之,能清晰、高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正是有意、无意地运用了这七条基本方法。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在智力竞赛中以及在实际生活冲,你会遇到形式各样的问题。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题目需要不同的专门知识、专门解法,你不妨试试。

如何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学家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那么从何入手呢

  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学家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学习分类法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2、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首先,应教给孩子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如家具、动物食品等。使孩子明白,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

  同时,还应让孩子了解,大群体包含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如动物——鸟——麻雀。

  3、了解顺序的概念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最大到最小、从最硬到最软、从甜到淡等,也可以反过来排列。

  4、建立时间概念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

  5、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不少学龄前儿童,有的甚至在两三岁时,就能从1“数”到10,甚至更多。与其说是在“数数”,不如说是在“背数”。父母在孩子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孩子从一边口里有声,一边用手摸摸物品,逐渐过渡到用眼睛“默数”。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数字准确表达的概念,父母们应尽量讲得准确。同时,还应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数词。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关系,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增加减少的概念。

  6、掌握一些空间概念成人们往往以为孩子天生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间概念,实际并非如此。父母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引导孩子,比如:“请把勺子放在碗里”。对于孩子来说,掌握“左右”概念要难些.

训练发散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方式,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或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的思维方式。就写作而言,发散思维是指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通过思维的发散,从众多的角度中,确定一种话题的切入点,再形成全文构思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凸现个性,大胆创新,写出创新佳作。

  一、开放想象训练。训练学生多写想象类文章,从写作内容的构思入手,让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从而打开发散桎梏。

  写想象类文章,学生必须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置身于过去未来的时空 ,幻想大胆的情节,构建新奇的主题,从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学生在想象中,训练了思维,开发了创造力,从而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诸如“致三千年后地球人的一封信”“舌战朱熹”“相遇孔子”“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走进唐代的风雨”之类的话题,都可以很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写作内容的构思时说:“在定了题目后,我取了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些题目四面八方地想,不拘大小,不拘次序 ,想得三五个字,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直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这就是自由想象,也即作文构思中的发散思维。

  通过自由想像,学生打开了发散思维的桎梏,点燃了智慧的火花,但不能把林林总总的联想和想像都写进作文。想像训练的目的是写出佳作。因此,对写作内容的训练,在“广”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精”,即精心确定发散点。一篇文章,主题是灵魂,选材是关键,只有详写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文章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发散点就应该确定在这些地方。只有围绕写作要求驰骋想像,然后精心选择发散的关键所在,才有可能写出精品作文。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诚信漂流记》《昭君的选择》《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等佳作就是既能驰骋想象,又能精心确立发散点的成功范例。

  二、逆向思维训练。训练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正中求反,反中求正,形成对事物超出寻常的新见解,写出独具个性的创新作文。

  逆向思维是将已有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思维方法。 顺向思维能顺理成章,言之有理;逆向思想则往往能独抒新见,出奇制胜。在写作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善于逆向求思,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美无缺的事物或观点提出怀疑,打破陈规,这样的文章才有可贵的创新价值。

  “飞蛾扑火”常被用来比喻弱小势力自取灭亡,或喻邪恶势力的可耻下场,巴金先生却逆向求思,独出心裁,用来喻指追求光和热的人,热情赞颂了他们那种为了追求光明而勇于牺牲的精神。是啊,许多早期的革命者,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不正是这种飞蛾精神的写照吗?“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向为人所赞赏,但反向求思,以现代人的目光审视愚公移山行为,学生不禁会问:这种行为是否值得赞赏和提倡,愚公这样做不但会耗尽自己的残年,还将搭上许多子孙的一生光阴,这样做是否有价值?是否会切合实际?愚公如果选择搬家 ,是否能更快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找到幸福生活呢?这种反弹琵琶,逆向求思的思维训练,往往会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使文章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求新求异训练。训练学生从纵向、横向去发现事物的独特性,从新角度、新观念去认识事物,从而获得新颖独特的见解。

  “龟兔赛跑”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华君武却画了只因“不再睡觉”而获奖杯的兔子,别出新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王安石也是个求新求异思维的大师。杜牧说项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则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去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世人皆称道孟尝君能得士,王安石则言:“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也,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则可南面而制秦。”这些见解真是新颖独特,发人深思。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求新求异思维训练时,也不妨让学生做做翻案文章。也可以提出问题,请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要求角度出新,立意出奇,不能“齐唱”流行歌。例如,让学生讨论“封建时代的清官现象”“东施效颦与追星族”“风雅可以附庸吗”“我看万人鉴名活动”等话题,学生往往思路活跃,见解新颖。学生在求新求异,相互辩论,相互启发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散思维训练。

  四、语言创新训练。训练学生用新奇的词句代替色彩一般的词句,鼓励学生用优美新颖的语言写作,使文章文采斐然。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纵览高考满分作文,虽然形式多样,异彩纷呈,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语言表达无一不是流畅优美,文采飞扬。轰动全国的《赤兔之死》,通篇用古白话,整散错综,新颖生动。《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用语清丽细腻,凄切动人,结尾更是自作诗句,不同凡响。《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语言活泼俏皮,涉笔成趣。《祭孙悟空》词汇丰富,语句流畅,新鲜灵动。这些佳作的创新语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像,是学生借鉴模仿的好材料。

  可训练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以借鉴模仿,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更新奇优美。语言这种外在形式的新颖会和思想的新颖相互促进,使学生更乐于创新,善于表达,写出佳作。

浅谈提升生作文思维度训练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维训练广度提升

  【正文】:

  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智慧,就是把别人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就更明白地道出了思维广度对深度的支持作用了。考试说明发展等级的第四点是“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从别人没有发现的地方来,别人没有发现而你能够发现,这依赖的恰恰是思维的广度。当今社会尤其提倡创新,作为教育,就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加强引导学生寻找事物之间相同、相近、相似、相异、相反、相对的联系,亦即让学生思维具有相当的广度,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话。下面,我就从四方面对思维度的提升做简要论述。

  一、写作坡度,讲究写作思维的渐进性

  何谓小学生写作思维的坡度,即是根据小学生初始写作的思维特点,对学生进行根据感性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考问题,构思文章。在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应是思考一些一般的表面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当学生的写作积累或是感性认识上升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将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阶段。为此,应为学生作文设计阶梯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自信心,产生积极愉快的作文感受和体验。

  如以三年级上写“做贺卡“这篇作文训练时,可先指导学生学例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确为谁做贺卡,交代做贺卡的一般材料、工具以及主要的操作步骤。老师示范制作贺卡时,引导学生按照“开始、接着、然后、最后”四步骤来观察制作贺卡的全过程;观察之后让学生用一系列准确的语言把操作步骤说出来;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做一张贺卡,加深制作“贺卡”的过程印象;最后作文。整个作文训练过程“看—说---做---写”,其实是作文思维训练的渐进过程,这个过程是循规蹈矩的,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思维过程,是人的感觉器官由浅入深的逻辑的训练过程。经过这一过程系统规范的训练,学生写作掌握了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构思篇章的思维方法,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自然孕育在其中。

  为了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思维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教师可改变常规思维方式,有意错误生成写作材料和情景。如:我在授课《添画想象》作文一课中,我先用线头让学生自行摆设图画,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让学生进行添画想象。圆形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也就生成了作文教学的新情景,老师把添画的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其中又会生出许多的东西,如画得不像的,画得有个性的等等,学生置身于写作活动中,思维活跃,体验真切,自必会有感而发。再叫学生把画完的图形与故事结合写下来,学生作文就感到轻松。

  教师有意错误生成写作的新材料和情景,也是对学生常规思维的创新。思维方式得到改变,思维质量得到提升,其实也是作文训练坡度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过渡。

  二、写作广度,强调写作思维的发散性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收集了一些材料,写作时一般会根据收集到的材料作文,但大多数学生作文只会就事论事,写得很简单。对此,就要对学生作文进行思维的发散训练,要教会学生如何把看到的、想到的事物放大。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尽可能把对写作材料与其它相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所谓“一点水能反射太阳的光芒“指的就是这个道理。有时候,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很不起眼的,当如果把它和事情的大背景联系起来,作文的意蕴就开拓了。

  如指导学生写“逛商店”一文时,写商店里设施先进,商品琳琅满目,人流如潮,这些都是必要的交代。但如果能抓住顾客花上几千元买一台大彩电已不是稀罕事时,可引导学生从小见大的去思考和写,学生就会把商场的变化和人们的购物与社会经济改革,市场流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联系在一起,这样写文章的宽度就大不一样了,内容也就丰富了,也就不再就事论事了。如此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学生就不再为作文无话可说,无事所写而烦恼了。

  从以上几个角度分析来看,思维广度的训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思维品质,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灵活性,是作文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前提,必须先拓展作文的广度,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深度,才有可能有一定的创新。所以增加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当务之急,读写结合也是提高作文水准的必由之路

  二、写作深度,发挥写作思维的独创性

  小学生作文深度是学生最难突破的,要把一件事写得深刻确实不容易。有些作文材料,如活动类的,学生人人参加,感受的共性之处比较多,如不加以启发,按部就班地写过程,势必是一种模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掘材料,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反映生活,去抓住某一点,从作文的表面写到作文的实质。

  如学生写参与活动的文章,一般写法先写为何要搞这个活动,接着写活动过程,最后写个人体会。这样写,在写作的开始阶段为训练学生把事情的完整过程写清楚是可以的,但学生一旦掌握了写完整的事物过程的方法后就不能再继续这样写的了,就要引导学生按照个人的思考,启发学生仔细想想活动中的细节,力求另辟蹊径,求异寻新,写出与众不同的内容和立意,把文章写深。以学生写参与“手拉手,献爱心”义卖活动为例,可引导学生从活动开展的意义入手,联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表现写参与者的活动态度和活动体验,就可以把文章写得生动深刻,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把同样的活动写成不同的文章。学生作文既会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也会写出新意。

  四、写作维度,拓展写作思维的多向性

  在一般情况下,老师给学生提供的作文题材是一致的,如何给材料一样的文章以不同的表现手法,是训练学生作文思维多向性的方式之一。采用不同的写作形式,可以百花齐放,殊途同归。当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到了小学作文高级阶段时可尝试着进行不同的作文的表现形式写作训练。

  如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慰问活动,可事先作好活动内容的交代,要同学们做好活动的准备,慰问的方式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准备。根据活动的内容,允许学生按学习过的文章的写作方式进行不同表达。一次,笔者组织学生慰问一生病的同学,大家按照各自的喜好,把活动内容搞得五花八门,形式多彩。作文时,各自选择文章的表达方式,同样的一件事情,却写出了不同的文章。有把自己想说的话或表演的节目录在磁带上的,有以歌唱的形式向同学问好的,有把要慰问的话以诗歌方式朗颂的,有把要鼓励的话写成赠言的……,这是个极生动的丰富的写作材料,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实践,各显神通。慰问文章的表现形式因学生的慰问方式不同而各式各样,有以写人的,有以叙事的,有直叙倒叙的,有边叙边议的,有采访报道的,文章真实、亲切、生动、活泼。

  综上所述,把握好学生作文的度的训练,使作文教学与学生的丰富生活联系在一起,从中溶入思维能力训练,打开了学生写作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在实践中尝到了写作的甜头和成功的喜悦,把自己碰到的新鲜事,触发的新感受,自觉的写下来,就能变学生作文“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教学的度的训练和过渡就能顺利完成,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才能进入到一个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张曙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小学语文;1989年03期

  2.周庆元浅谈作文教学的思路开拓[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01期

  3.王吉礼浅谈作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年00期

作文水平5项训练方法:思维训练

  快速作文的关键是快速思维训练。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快速思维则要求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思维活动应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一见到作文题能立即做出反应,要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全过程不超过五分钟。

  1.加强抽象思维训练

  议论文的构思过程,实际上就是抽象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教给学生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逻辑方法和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反向思维、辐射思维等思维方法。训练抽象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课堂讨论应允许学生和老师唱“对台戏”,要鼓励学生在课外争论问题,学生争得面红耳赤的时侯,也就是思维最活跃、最敏捷的时候。

  2.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写记叙文离不开想象、联想、幻想等形象思维活动。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好一篇记叙文,没有扎实的形象思维训练是不行的。训练形象思维的方法之一是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基本形象,牢记心头,并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要重视写回忆录,回忆录的写作过程实际就是训练形象思维的过程。

  总之,通过这一步训练,要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使学生变得思维敏捷,对作文题反应迅速,想象力丰富,要改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维迟钝、思想涣散的不良习惯。

锻炼思路的方法

  1)拓展法。目的是为了求广、求新、求异,使思维活跃而开阔。思路可作如下拓展:

  一是平面拓展。平面拓展主要包括顺向、逆向、纵向和横向等。顺向是指沿着人们惯常的思维轨道来思考,反之则为逆向。纵向是指按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过程来思考,横向则为将不同的事物加以比照联想。例如,一则手表广告词的写作,既可从“准确、耐用、美观”作正向构思,又可从“该公司在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作反向思索;既可对其作发展、换代历史作纵向介绍,又可从它与其他牌子手表的比较中作横向说明。

  二是立体拓展。立体拓展是将平面拓展重叠交叉起来,建构起立体交叉的文章框架。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报告、经济分析、专业论文一类较为大型的文章。

  三是发散。发散是指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式思维方式,即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引出思路。既要从宏观上作全方位的考虑,又要从微观上找出各个零散的无系统的思考方向之间的有机联系。如写关于“如何扩大产品销路”的文章,就可围绕“如何”二字引出“运用科学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加速品种更新”、“改善广告方式”、“做好售后服务”、“开辟国外市场”等多条辐射思路,然后再对各个思考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考察。这样就可以加大思维跨度,弥补单向思维没有涉及的空白,健全文章的结构,丰富文章的内容。

  (2)挖掘法。

  目的是为了求深,使文章有内涵、有深度。多向拓展思路之后,就应迅速将广思变为深思。深思指的是层层挖掘,寻根刨底,纵深推求,由外在到内在,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或由现实追溯过去,由结果探求原因,乃至更深层的缘由。例如,对“如何认识市场经济”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可以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也可向深处挖掘。向深处挖掘的方法如下:

  一是在探讨上述第一个问题时,先对两个概念分别加以解释,再进一步区别其特征,然后更进一步挖掘过去提商品经济、现在又提市场经济的原因。

  二是探讨上述最后一个问题时,可先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突破,并分析其原因,然后深入思考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论述“如何发展”的具体策略时,对每一个方面再进行纵深推求,在这些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开掘中将问题论述明白,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

  (3)控制法。目的是为了求得集中——对多向的、支离散乱的思维活动加以搜索,以形成一条清晰。严密、连贯的思路。控制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一是筛选。筛选是指对多种信息和大脑中闪现的种种想法进行重重筛选,然后加以归类,形成多层次的文章框架的思考方法。筛选的优点是便于先集中内容相似的材料,然后从中筛选出需用的东西并形成相应的观点。对总结、典型经验、调查报告等文书的写作构思较为适用。

  二是综合。综合是指在多向思考中迅速挑出最切实际、应用性强的几项加以综合,然后从中提炼出最佳议项。综合的优点是使文章有新思想、新提议,同时又切实可行。它适用于可行性研究、决策、建议、计划等文书的写作。推测,是将盘根错节的各种信息、各类条件和多条“初步思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多次清理和推论,从中导出由小到大的层层假说,并由此构成一幅明晰的“思路图”。三是推测。推测的优点是可直观地审视和比较有关条件及现象,推理过程一目了然。它较适用于可行性研究、市场预测、经济分析等文书的写作构思。

  (4)梳理法。以拟写提纲的形式将思路理清。定型。这是锻炼思路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快速成文。梳理法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是标明主题,用“主题句”把构思时确定的主题列在提纲首位,以统领下面各项;二是安排层次,用概括的文字逐层排列,由小到大。由粗到细地展开思路。

如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课改纲要》都要求:“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可以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上面不难看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中学习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化学研究的基础平台。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把书本知识形象具体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现阶段的化学教学主要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内容陈旧、方法呆板。经常采用一种“空对空”的模式即: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缺乏实践动手能力,遇到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探究能力及其匮乏。因此,只有做到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具体来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1实验前的知识回顾

  实验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对要进行实验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和复习,避免出现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边看教材边做实验的状况。因为初中化学实验主要还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课程中对实验的设置主要目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以及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对有关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梳理,特别是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和基础知识的回顾要贯穿整个实验过程的始终。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实验教学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单体、化合物知识的回顾,对其中的概念要熟悉,在铁与硫酸铜进行置换反应过程中应该出现哪些现象,实验操作步骤是什么样,这些都应该在实验教学之前就应该要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知识点进行设疑,能够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在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转换时,在易混淆的知识点处,在实验操作复杂处等。

  2实验中的情景设置

  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带动了包括对信息加工的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等的锻炼。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

  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也是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部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对事物做出相应的判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化学实验的实施过程,从设计实验方案的学习中深化和发展知识。如,在氧化还原实验中,让学生自己观察现象,让其发现问题,然后继续通过现象组织他们讨论,也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将实验的结论进行诱导性的告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所学知识的特征提出问题,利用他们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不同看法,创设导致学生认知冲突的化学情境,激化他们意识中的矛盾,驱使他们调动已有的经验,提出各种可能的假想,并作多方论证,积极思维,得到合理的结论。如氧化还原实验中的黑色氧化铜变红了,是什么原因,红色的是什么物质,平时学的物质中那些是红色的。即红色的物质就是被还原了的物质。这时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就会知道红色的物质应该是铜。这样就使学生在一个实验中对以前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观察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并且加强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实验后的激励性评价

  创造宽松的实验环境是指创设一种师生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实验气氛。实验教学不再仅仅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更是提高实践技能,训练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的绝佳机会。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彼此产生平等交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

  正确的激励评价方式是创新教育的动力。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评价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中,对学生操作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少用训斥、讽刺性语言。对于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认识,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要大加表扬,错误的不要直接否定,草率批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查阅资料,与同学商讨,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对待一些相对后进的学生表现出的暂时不尽如人意之处,激励评价就更显得重要,经常性的使用如“不错”、“很好”、“你能行”、“试试看”等激励性课堂用语,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帮助。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

  4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

  以往的中学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方式存在许多弊端,虽然也承认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但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表现在学生在听课、实验时,教师一包到底,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依葫芦画瓢,试剂选用,操作步骤不得与“要求”不同。僵化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要克服以上不足,还实验教学的本质功能,就必须将实验的组织权与仪器的选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主动获得各种能力的机会。在设定试验目标的情况下由学生设计实验装置,选用相关仪器、最后操作求证。当然,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实验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疏导。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能都体验到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给学生提供主动获得各种能力的机会,由学生确定实验目标、明确相关原理、设计实验装置,选用相关仪器、最后操作求证。当然,老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当好一个引导者。

  通过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往往对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非常感兴趣。他们通常能够在自主学习情况下,主动对仪器装置图进行研究。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会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装置的组装,并与教材中进行比较。这些都无不说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实用性。

  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产生互动。以往在上课时,虽然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学生不会有疑问,但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能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如果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互动,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当然,该模式提高了对实验教师的要求。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自主得出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就实验结论展开讨论,并最终确定结论的正确性。

  总之,化学作为一门极具魅力的学科,锻炼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始终离不开大量的化学实验。进行化学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便于为将来进一步的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曲折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的积累。而一旦使学生养成这种能力后将非常有利于学生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电话销售的技巧和方法

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