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格式模板
文献格式
读书笔记的要求:
1、Topic 主题是什么(重要吗?)
2、Theory 理论背景是什么(充分吗?)
3、Issue 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有趣吗?/有意义吗?)
4、Hypothesis 研究假设是什么,推导的逻辑是什么(合理吗?)
5、Study 求证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吗?)
6、Result 主要的结果是什么(令人惊奇吗?surprise?)
7、Explanation 结果的意料/意外是什么,基于文献如何解释,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存在的问题(有价值/不足吗?)
8、I 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借鉴(有实用/收获吗?)
9、如果让你来做这样一个研究,你会这么做吗?你还能怎么做
一篇文献阅读笔记都要对以上问题给予回答,从读每一篇文献开始积累idea,为今后的 study 积累素材。
上一个读书笔记的要求是把具体细节都给说清楚了,下面是关于读书笔记写法。
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 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 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献;
(4) 重要的是要写心得体会;
(5) 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记下来;
(6) 前面的过程可能有反复,自己的见解也会有变化的。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网络上关于读书笔记写法的一个汇总。有点乱,但是还比较全。等自己写出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后,再结合自己的写作过程好好修改整理下该日志。
做好读书笔记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工具, 一篇好的读书笔记要让自己几乎不用阅读原文就可以掌握大致内容。所以读书笔记的结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个直观的理解。以本人阅读经济管理类外文的经验,做这类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简介
要简要说明作者的学术和工作背景,主要成就、主要书籍、论文和研究方向。
二、当前学习的动机
读书笔记开头就应该明确地交代本文的写作背景或者写作目的,即本文是为了解决什么理论问题或解释现实问题的。通常的做法,就是简要交代一下文章所追叙的理论线索。这部分的内容单单依靠原文的综述怕是不够,需要作者自己整理。
三、主要观点( argu)
最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一下原文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一般体现为核心命题,通常在introduction或concluding re中就有。
四、主要模型或分析框架(fra)
可以包括两部分:对模型基本假设的介绍,以及基本模型以及相应命题。因为每一个观点的得出,都离不开具体的环境,所以需要了解最重要的几个假设。为了加深理解,了解模型的基本框架也是很重要的。
五、评论(argu)
从学术理论的发展和管理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对论文的价值进行评价,也可以指出论文的应用之处。
六、思考或扩展或者表达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地方(further research)
这是读书笔记的实质性部分,可以总结一下原文可能的扩展方向,或者展望一下未来可能的研究课题。如果对文章理解较深刻,最好自己能对文章提出一些批评,或者指出其瑕疵。实际上,这才是写读书笔记最重要的目的或收获。
七、参考文献
可以列出与主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以便今后查询,也方便别人“按图索骥”。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
文献综述
一、前言
本人对宋朝的历史有一定的研究,虽然方面比较杂但是我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献综述让大家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宋朝,宋朝是我国历史的一朵奇葩。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对宋朝进行研究的历史学家们都是褒贬不一,但我是对宋朝持有肯定的态度。
二、关键词
军事实力、科技、弱宋
三、摘要
这篇文献综述将对宋朝的科技发展和军事发展进行一定的分析,以及宋朝科技和军事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行一定的阐述。
四、主体
1.1宋朝的科技发展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宋朝时期的科技发展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术、火药。其中除了造纸术、火药并不是在宋朝发明的其余2项伟大的技术都是在宋朝发明的,指南针这一技术为地质勘探、旅行冒险、航海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它为无助的迷失方向的船只指引了通向陆地的准确方向,为探险家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同事提供了指引回家的道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船只准确的提供方向,为抵御金朝、元朝海上入侵的宋军船队立下汗马功劳,林林总总,不得不说指南术是重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是宋朝平民毕昇发明的,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昇(约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1】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他同样也发明了印刷术可惜已经被毕昇领先400年了,虽然古登堡的印刷术掀起了欧洲印刷界的风暴,然而中国比古登堡他所在的欧洲早400年脱离了“千辛万苦制造羊皮纸(我看过一个BBC关于如何制作羊皮纸的纪录片,那部纪录片里很详细地介绍了羊皮纸制作的艰辛,况且当时还没工业革命,全部靠人力,只凭想象就可以知道当时的制作的艰苦。),使用羽毛笔蘸上墨水苦苦抄写文稿,不光耗时还耗费人力物力,而同样都是十一世纪时期的东方大陆的宋朝却在毕昇的努力下,攻克了印刷的难关,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而在当时,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是最先进的技术,宋朝之后的朝代都受益于宋朝活字印刷术,使得文化借助这种方式得以快速传播,不得不说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带动了科技发展也潜移默化的提高着宋朝百姓的文化素质水平的发展。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隋代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做神仙并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古代炼丹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 ——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
中国发明了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值得一提的是竟然许多人相信中国无科学的说法,什么制火药就用来做烟花,创造指南针用来看风水),不久后就将其运用与军事,并发明了世界第一根火箭。大炮和**在宋代中国火药的军事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使得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2】宋朝时期火药被宋朝军民玩的很熟练,但是大部分火药却被应用于娱乐,最广泛的是烟花,火药这项重大的发明产物虽然玩得熟练但是依旧没有受到宋朝朝廷的重视,成为了烟花的主要制作原材料。但是总体而言,宋朝的发明是造福人类的,在当时让我们领先于世界。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宋朝普及程度已经到达前所未有的境界,可惜游牧民族毁掉了宋朝,但是让我们进行一个“异想天开的假设”——没有元朝和金朝,宋朝会是怎么样的呢?最有可能的是:宋朝是第一个世界上进入近代社会的国家,它也可能会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近代社会的东方国家。
1.2宋朝的军事发展
自火药发明以来到宋初,火药中硝石、硫磺、炭的配比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基本统一,其配比也有了书面规定,这在火药的发展史上是很大进步和发展的。根据刘旭先生的《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记载,火球火药在燃烧后中心温度可以达到1300摄氏度,可以想象被火器击中的士兵多么痛苦。由于耶律德光的孤注一掷,击败了试图攻占幽云十六州的宋朝北伐军队,宋太宗也因此屁股中箭,被迫撤退,从此宋朝只能依赖大力发展步兵和武器来阻挡游牧民族的入侵。《武经总要》一书中记载:“凡砲,军中之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守宜重,行宜轻,故旋风、单梢、虎蹲,师行即用之,守则皆可施也。又阵中可以打其兵,中其行伍,则不整矣。”【3】旋风、单梢、虎蹲这三种都是宋朝北宋时期常用的守城投石机,它们的射程可以达到75米至120米,【3】可以打击近距离攻城的敌人,但是他们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到保卫东京的开封战役中,主要是因为宋钦宗的昏庸无能以及蔡京的大错特错的指挥。
宋朝军事发展是很好的,但是指挥的基本都是纸上谈兵之徒,除去那些爱国将领,比如岳飞、韩世忠、折可存、种师公一些爱国将领以外,都是像“三姓家奴”——郭药师那样的将领了,这些人不懂兵法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我用范雍举例,范雍他不懂兵法,上了李元昊的当,使得李元昊诈降成功,成功建立西夏政权,对宋朝西北部形成威胁,并且宋夏战争中范雍更是一味冒进,险些把范仲淹送到西夏人手里,并且他的错误指挥使得洛水川、定水口两场关键战役里宋军被前后夹击,狼狈而逃。范雍也因此被革职,不过他唯一的正确做法是让一位叫狄青的著名将领戴罪立功,在后期战斗中和种氏家族一起凭借一己之力扭转宋朝不利局势击败西夏。
我要说明一点:中国最早的**是南宋时期发明的,由襄阳太守陈规发明的,但是当时的**操作十分繁琐需要2-3或是3-4个人才能操控一只**,他所撰写的《守城录》一书成为了宋朝南宋时期主要的军事学习书籍,用于城池的防守,而南宋时期是全面防守时期,**由于操作繁琐并未大量普及,唯一一场有关**记载的战斗是陈规用**进行的实战实验——清剿襄阳城的土匪。弩,也是宋代主要依赖的武器之一,唐代的步兵和骑兵非常强大而宋朝就不行了,由于宋朝步兵的孱弱,弓弩兵在宋朝军队的比重中达到60%,神臂弓是弓弩中十分重要的武器之一,但是它并没有收录《武经总要》之中,因此失传了。《宋史*兵志》记载,神臂弓射程达到“射240余步,入榆木半苛”,也就是射程达到360米,扎入榆木半个箭杆深,虽然有所夸张但是也足以说明神臂弓的威力不容小觑,在战场上被宋军的神臂弓射中,死亡概率是非常大的。在金朝攻打太原的战役里,金朝骑兵穿上双层盔甲进行冲锋,但是被神臂弓射中而死的人仍然不在少数,即使是双层的铁质盔甲也没能阻挡住神臂弓的“一发致命”啊。虽然太原被金朝最终占领,但是金朝也付出了惨痛代价,几十万人的军队死伤大半,大部分士兵都是被神臂弓击杀的。床弩是在战国时期出现的,老古董被宋朝人重新翻出来升级改造,宋军使用的床弩共有六种,典型的床弩也需要拉动三张大弓,使用绞车上弦,7名身体强壮的士兵共同操作,弓箭长度达到2米,最大射程比神臂弓短一些,估计也有250-300米的射程,床弩的箭重量很大堪称“巨箭”,甭管射中哪里都是非死无疑,澶渊之战辽军将领萧挞凛(《杨家将》里的萧天佐,历史上是他围困杨业的宋军迫使其兵败自杀)被澶州城的守城宋军用床弩射杀,1004年的澶渊之盟就此诞生促成了宋辽边境50年相安无事。而在宋史中,萧挞凛是被床弩击中头部“爆头”而死,按照床弩的威力,甚至把萧挞凛钉在地上都是有可能的。【4】
1.3火药技术的完善
宋代,火药的研制技术和配比技术已经趋于完善,大大增加了其中硝的含量。宋代火药中硫和硝的比例从唐代硫硝的比例 1:1 增加到了 1:2甚至 1:3,这与近代的黑火药的硝占四分之三的比例十分相似。在火药中还加入其他易燃、易爆及有毒原料,使火药的威力大大增加。同时,在宋代火药也进入了实用阶段,以火药为主要原料的兵器也应运而生,如:火箭、**、火炮等等。火箭是在箭头的附近撞上火药制成燃烧物;火炮抛石机把火药制成爆炸物抛向远方可以说是中国大炮的雏形。宋代火炮、火箭等武器成为了北宋末年抗金的战斗中一项重要的军事装备,并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记载,南宋末年荆淮一带,宋军有火炮十多万只。每次作战天崩地摇,烟气满天,可见当时的火炮的威力之大。“以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火点著甲铁皆透。”南宋初年在抗金的斗争中,创造了一种“长竹竿**”即:把火药装进长竹竿里,临时点燃以伤敌人。**的制造技术从北宋末年到南宋末年有了长足的改进。它可以说是开创了近现代枪炮等管状武器的先河,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兵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突破。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5】
1.4 宋朝科技发展与军事的关系
科技的发展使得宋朝在面对其他民族的入侵时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火药的发明让宋朝可以更有力的作战,军事水平也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而逐渐提高,军事素养也逐渐提高,宋朝武将运用火药来杀伤敌人,科技发展与军事实力成正比,大力发展科技并将其用于它擅长的领域,这样才能让军事水平提升,宋朝光辉般的科技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宋朝的敌人,由于他们对宋朝不断的袭扰攻击,“逼迫”宋朝大力发展科技,而科技运用在军事领域才让宋朝面对他们的时候,得心应手。
五、结语
这就是我对宋朝科技和军事领域的看法,通过网络的力量我进一步了解了历史也让我更加深爱历史,有人贬低宋朝:宋朝对外作战胜率只有60%。其实不然,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唯一一个统治中原超过300年的朝代只有宋朝了,达到313年,弱宋弱宋其实不弱,只有它敢于和外来游牧民族作斗争;只有它打爆了西夏政权,迫使西夏对宋朝称兄道弟,俯首称子(第一次宋夏战争中,狄青击败西夏,第二次进入西夏平定西夏王族叛乱,两次都是最终逆转取胜);只有宋朝坚守孤城与元朝抗衡,元军苦打襄阳长达6年,元军东路南下精锐折戟平庐城(今安徽合肥),元军苦打钓鱼城长达39年直至南宋被灭依旧未能攻打下来;崖山海战十万宋朝遗民不甘心成为元朝俘虏,跟随皇帝一同跳海自尽,这一切的一切都彰显出宋朝子民的顽强与英勇不屈,不能以片面之词来衡量一个伟大的朝代,它对中国的发展是史无前例的,这就是宋朝,一个充满血性、不屈不挠的宋朝!
六、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活字印刷术
地址链接:/doc/
【2】百度百科 火药
地址链接:/doc/
【3】今日头条APP 《宋代版的“轰炸机”盘点:这么牛的武器为何阻止不了靖康之耻?》 作者:冷兵器研究所 主编原廓 作者龙润
【4】源远历史 岳飞历史中使用过的冷兵器
【5】社会科学家 2013年5月(第5期,总第193期)
宋代科技进步典型经验对当代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
张 琦,王忠伟,李奇志(辽宁科技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文献综述范文
经济学开篇就告诉我们经济学是在资源稀缺条件下,研究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金融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效率的研究必然成为金融领域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市场国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间接融资的典型代表,其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信贷资金资源在社会中的配置效率,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产出.因此,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也必然成为经济学界大多数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银行效率的概念
纵观国内外有关银行效率的理论和研究文献,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究其原因主要是效率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和复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银行效率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投入和产出或成本和收益间的对比关系(刘琛等,2004).它反映了商业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商业银行产出、成本控制和竞争等能力水平的集中体现.
根据不同的标准,银行效率可划分不同的类型:参考企业效率的划分标准,银行效率可划分为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等(法雷尔,1957);按照商业银行效率问题研究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规模效率、范围效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按照效率结构划分,商业银行的效率包括规模效率、范围效率和X-效率①,其中,X-效率是指除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之外的所有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总和,可以用来评价商业银行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整合能力、委托 成本的大小等(王聪等,2007).
以上三种划分标准,本文比较支持按照效率结构标准来划分银行的效率.首先,虽然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各自的定义界限比较清楚,但在实证分析中两者对效率的贡献却很难划分出一个明确的界限;其次,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特别是技术效率,本身就很难定量描述,更不要说去度量其对效率的影响问题.在处理技术效率问题时,学者们大多采用在模型中加入时间变量,以此来考察技术进步对效率的影响,但是时间变量能否有效代表技术变量本身就是存在争议的问题.所以,本文比较赞同将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结合在一起分析的X-效率划分方法,这也是更加科学地进行实证分析的需要.
二、研究银行效率的效率前沿函数——非参数法和参数法
目前,研究者大多采用效率前沿函数来评价商业银行效率的高低.这一方法通过考察观察值和效率前沿面的距离来确定该生产点的效率,因此,它刻画的是一个相对效率(法雷尔,1957).在对银行效率研究的文献中,运用何种方法来估计效率前沿面颇有争议,研究者通过综合分析130多篇有关金融机构效率的论文(伯杰和汉弗莱,1997),根据是否需要估计效率前沿函数中的参数,将前沿效率分析分为非参数估计和参数估计两种方法.非参数估计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 、无界分析(FDH)和基于松弛变量的度量方法(SBM)(托恩,2001);参数估计方法包括随机前沿方法(**A)、自由分布方法(DFA) 和厚前沿方法(TFA)(伯杰等,1993).
(一)非参数法下的银行效率
非参数法是在法雷尔的前沿函数思想基础上提出的它利用线性规划及对偶原理(乔根森,1986),通过分析样本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组合和前沿效率组合的距离来评价效率水平(库珀和 罗兹,1978).和参数方法相比,非参数法的优点就是他们不需要事先就效率前沿函数形式和无效率分布进行假定,而且样本空间需求也比较少,容易进行检验分析.但他们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首先,模型中没有包括随机扰动项对效率的影响.如果存在随机误差,估计的前沿效率可能偏离实际的前沿效率(伯杰和汉弗莱,1997).其次,模型中忽略了价格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即只说明了技术效率,而没有说明配置效率的情况(伯杰和梅斯特尔,1997).
DEA方法是非参数分析方法的典型代表,其特点基本和非参数法一致.同时为了更加有效地使用DEA方法研究商业银行利润效率,还可以使用标准利润效率和替代利润效率.毛德斯和帕斯特(Maudos和Pastor,2003)运用DEA方法对1985—1996年间西班牙的银行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班牙银行利润效率低于成本效率,替代利润效率低于标准利润效率,这表明在西班牙金融市场定价方面市场力量的存在.杨大强和张爱武(2007)从标准利润效率和替代利润效率角度,运用DEA法对中国商业银行1996—2005年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业存在较为显著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而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增长明显快于国有商业银行.和DEA方法相比,FDH方法只是缺少了一个生产凸性假定的约束条件,他实质上是DEA的一种特例.邱兆祥和张爱武(2009)采用FDH法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1999—2003年间的X-效率水平,研究结果发现,和DEA法、**A法相比较,FDH法所估计的有效率的商业银行数量更多,银行业效率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国有商业银行的X-效率指标在样本期内都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文章指出产生和DEA法、**A法估计不一样结果是因生产凸性假定放宽所致.
非参数分析方法中还有一种基于松弛变量的度量方法,即SBM法,该方法是DEA分析方法的改进.在采用传统的DEA方法分析银行效率时,因可能存在松弛投入和松弛产出,整体比较银行的效率将变得更加困难.SBM模型就是建立了一个将松弛投入和松弛产出纳入模型中的效率单一值评估方法(托恩,2001).如果一个银行根据托恩的评价标准是有效的,那么在DEA模型中X-效率值θ等于1,即在BCC也是有效的(班克等,1984).德雷克等,(Drake等,2006)采用SBM法分析了香港银行业效率的变化情况.他们应用弗里德等(Fried等,1999)的4步控制法,测算环境外生变量对松弛投入变量的影响,并对投入变量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得不同环境下的银行效率具有可比性.甘小丰(2007)也应用弗里德(1999)的SBM方法分析了我国国内16家商业银行的效率,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经济周期和产权等外生变量的影响因素,2005年银行效率估计值显著性低于1995年;若考虑了以上的诸多外生变量影响后,结果相反.
文献综述
摘要:在我国实施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着改革创新,教师在实践中进行了教学方法的革新甚至到自身教学专业素质的提高,在各种教育评价体系中,最为突出的是作文教学的评价问题,语文教师们多年实践经验体现这作文评改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状:传统的作文评价中,学生呕心沥血地赶任务,教师案前的作文堆积如山批量修改,因此,学生在写作中得到的不是兴趣,也不是对写作由衷的热爱,而是受到了对写作的厌倦、恐惧等消极影响,而老师呢,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远远赶不上他对学生的期望,再加上作文批改数量庞大、作文考试学生普遍低分等压力,学生和教师本是教学互长,互相扶持,哎!让人不得不感叹:师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么究竟教师应带着怎样的心态去评价一篇学生的习作、采用何种方式去评价以及评价时采用什么样的评语等作文批改措施才能使师生双方都在写作方面互利共赢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作文教学;作文评价;作文批语
在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是重点科目,而作文占了语文的半壁江山,可谓是重中之重啊,当然,教育改革创新也就少不了作文教学这一方面啦。而在作文教学革新中,作文的评改工作又是比较突出的一方面。新课标要求:“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要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作文的指导,而且不可忽视对学生作文评讲这项工作。
多年来,我们评价学生作文往往是以自己的标准和成人的眼光为尺度,所以,更新作文评价观已迫在眉睫,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生活,珍视学生的体验和心情,尊重学生的言说方式 ,关注学生的“童年经验”。对学生的作文不要求全责备,要尽力发现发掘学生作文中的优势和特长,充分肯定并推动其进一步发展。1(P53)
那么究竟教师应带着怎样的心态去评价一篇学生的习作、采用何种方式去评价以及评价时采用什么样的评语等作文批改措施才能使师生双方都在写作方面互利共赢呢
第一、 评价的心态在进行创新。
学生怕写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教师要把握小学作文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序训练;积极创设写作情景指导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写作情感,指导融于激励中,以教师外用促进学生内用,帮助树立信心。2(P28)
作文评改的传统模式主要在于三看:看立意、看结构、看语言。教师存在着:“重指导,轻评改”的欠缺,以自己为中心进行作文评改,忽略学生这一主体,导致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怎样评改作文,即作文评改的能力相当差。对此教师稍作调整,把作文的评改权还给学生,评价的主体内容是看学生通过作文,使自己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作文能力得到了多少提升。在新课程标准实践下,许多语文教师都采用了赏识评价,并且收效甚大。
1.用激励的课堂语言去感染启发。
写作写作,重在“写”,写为重点。于是布置作文、布置日记、课外随笔和摘抄名言名句成为了老师作文训练的不二选择。于是学生赶任务,写不出高水平习作;教师面对如山作文,不知何去何从。作文作为一项综合实践,它要求有丰富的生活,要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趣3(P137)。而现实的状况是:学生由于生活不丰富,或由于不能观察生活而感到没有可写的东西,没有作文兴趣,因而影响到运用语言去写作的能力。写不出像样的东西来,就“惧作文”以到“厌作文”,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严惩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影响了语文教学(因为作文是综合语文能力的实践)
2.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耕耘的成果。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的作文教学策略中提到过: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其中提倡:作文评改要求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4(P251)评改作文时,对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有创新的地方,哪怕很微小,教师都要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自由”是发挥创造性的条件之一,而心理自由往往是“心理安全”的结果。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怕别人的讥讽,不需隐瞒自己的见解。鼓励性评价正是学生“心理安全”的保证。写作能力与欣赏能力息息相关,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而不要用作文大家的评价角度去对学生的作文挑一些类似句号等与整体思路关系不大的错误,将“作文欣赏”进行到底5(P36):
(一)、将“批改权”交给学生----既问“耕耘”,又问“收获”
(二)、将“发言权”交给学生----听说读写水乳交融
1、读: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评读出来
2、赏:名篇欣赏
(三)、将“荣誉权”交给学生----作文欣赏的“发动机”
第二、 评价的方式也在创新: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写,教师批改,这样一来,学生养成了信赖教师的坏习惯,自己对作文没有一个具体的评价标准,其实,作文的写和评是分不开的。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可以是多元化的,而评价的手段可以是多样化的,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不管它是黑猫还是白猫,允许多元化的、多样化的评价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在作文课上的收益和写作的水平。其实在很久以前,我们就很向往能达到魏书生老师的那种不用出试题、不改作业和不评改作文就能把学生教好的美好境界。
首先,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上,可以是多元的。6(P16)
1. 自评
教育家桑德(Sand,O.)提出要“从单纯的教师评价改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库克(W,Cook)则明确表示:最有效的评价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自我评改习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修改中得到提高和发展的。7(P25)教师可以通过“品读”、“示范读”和“赏读”等方法去调动学生的自我修改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8(P32)
2. 互评
学生互改可以分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进行。在小集体讨论时学生因地位平等地,心理上不受威胁,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激发状态,而且相互启发而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互改时独立思考,提出不同意见,展开争论。互评过程中往往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会存在着许多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分数偏低的现象,其实,有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文章看不出一丝的灰尘和瑕疵,但对别人的文章却可以挑出一大堆毛病,而作文评改创新中正是需要这种细心挖掘的能力。
3.集体评:语文调查显示,学生最怕的是作文,最不喜欢的是写作课。有没有一种作文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作文课呢?有这么一个作文教学的案例9(P107):
东阳小学的蔡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作文水平以及学生的意愿,将初三(8)班分成14个“作文集体”,每个月进行两次“集体作文”活动。该班有个作文成绩一直不理想的A学生,在蔡老师的辅导下负责担任这项活动的执笔人,从不断的写作实践中,由难而易地完成了任务,得益非浅,成为走上作文成功之路的一个典型。10(P113)
4. 师评:教师有意地品读,将自己侧重的地方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意味到写同类文章应该侧重的不同地方。11(P88)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的评价手段可以是多样化的。
1.通过书面的批改,这是一般的方法,在这里就不多例举了。
2.以读的方式来品评:以品读等方式,进一步感悟语言中的经典词句等的美。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
(1)、日常学习中的阅读
(2)、摘抄用词准确、表地道的精彩句子或段落
(3)、背诵经典句段
3.议论评:可以开展一个小组,对一些错误的范文进行批改,从中同学间、师生间交流自己批改的意见。
4.比较评改:可以对比一些类似文体的优秀文章的规格,自己检查出自己的毛病;又或者将自己以前发表过的同类文体和现在的习作相对照,发现自己写得不好的地方。12(P75)
5.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利用档案袋评价法来评价学生的作文的作法。就是把学生所有的作品按照文体或都发表时间等集中收集,在不断的作文教学中让师生都可以得到借鉴和反思。13(P65)
除评价的主客体和评价的手段方面,还有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
第三、 作文教学的评语也在创新:
传统的作文评改过程中,由教师一人操办整个作文批改的过程,每日案前堆积如山,自然效率不高,而学生呢,每次看到作文本上“优良中差”的枯燥无味的评语,不但对写作没兴趣,就连看老师的评语都提不起劲,因为都是同一个老师改的,“优良中差”四个字中的一个肯定会有,或许还会有几个老师特别“恩赐”的错别字。久而久之既厌倦评语,又厌倦了写作,评语等真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那么,怎样让这些“鸡肋”多些色香味、作文评语多些吸引力呢?14(P66)
1、评语易整体易懂而切忌笼统抽象
2、评语易启发探讨而切忌武断批驳
3、评语易欣赏激励而切忌贬低训斥
4、评语易幽默风趣而切忌枯燥无味
5、评语易以情动人而切忌错误指导
6、评语易大胆创新而切忌千人一面
(1)、作文点评要点面结合:外教对学生作文的批改给予教师的启发:忽略标点符号等小错误重视思维模式,评语中加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非ABCD单纯的等级判定或千篇一律、干涩简单的几个表扬,而是一种真诚的、朋友的分享。不要一味地看学生的错字和标点。可以在做这项工作之前看看他们的整体效果是怎么样的,不要为了一两个小错给教师带来的烦燥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2)、让85分成为习作的平常分:很多语文老师给学生习作打分很难打高分,倒不是他们有意为难学生,而是学生习作的水平确定不高。作为教师的都希望自己教的学生能写出好文章,然而,难得打高分的做法是否有助于写出好文章呢?要知道,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比直面的冷批更能让人反省,有了高分,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就会有一种“好上加好、锦上添花”的意愿,打分可以按自评40%,互评20%,师评40%的结构来进行,避免传统教师“独断专制”。
(3)、多点人性化的符号,少些冷漠的批判。似乎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对的地方就“√”,错误的地“×”,是不是可以在学生写错的地方标上“△”,在他们写得好的地方加上“﹡”,在觉得他结构好的段落用“★”标记呢?这样多符号的批语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弥补了长期以来“√”、“×”的枯燥不足。
(4)、多用哲理性的批语:语文教师应该体现着一定的语文修养和功底,利用一些名人名言或者名句,让学生在作文批语上,甚至在其他地方真正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从而也激发了学生提高对自己文学修养的要求。
例如:在学生写作中情节跌宕反复等精彩处可以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发现学生可以写得更好,可以更加完善表述时,可以这样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起到暗示学生的作用,又起到激励其自我修改的作用。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这一努力是值得肯定的,而她们也确实创干出了成绩,以上是对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作文评改创新方面的综述,当然,在赏识作文评价方面等地方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例如:赏识是否可以滥用,又或者说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伪赏识等问题。15(P1)总的来说,我们对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有更高的期待。但是,新的事物需要不断地与社会教育实践相融合,需要一些融合的时间和过渡的阶段,也需要广大人民对教育不断地关注、提出新意见、新见解。
参考文献:
1 欧秀蓉(重庆市石柱县石柱中学), 当前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发表于 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第2期 P52
2 秦牮(广东省珠海市拱北小学), 消除学生障碍之对策 ,发表于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6期 P28
3邱济隆、李建华主编, 北京四中,教师教育科研论文选(1997-2000)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李家声(北京四中语文组), 遵循规律,搞好作文教学
4吴立岗主编,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5 袁慎怕(湖北阳新县东春中学), 将“作文欣赏”进行到底 ,发表于 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期 P36
6马增福(刑台市教育局普教教研室), 创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建议 ,发表于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第9期 P16
7吕留莲(浙江市福泽市第三中学), 学生自我评价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发表于 教学月刊2006年第1期 P25
8 项平(南京市玄武区教研室(江苏南京)), 品读----提高自我评改能力的催化剂 ,发表于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第1期 P32
9 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录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韦腾龙(东阳中学) 在集体训练中稳步提高----“集体作文”教学法个案
10杨秀珍, 以生为本,突出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表于 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第7-8期 P113 11
吴海霞(上海市第十中学), 作文评改的模糊识别法 ,发表于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年第2期 P88
12王金华(河北省迁西县教育局教研室), 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发表于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4期 P75
13 陈郁新(江苏省如东县长沙初中), 将生活写入作文,建立新型评价模式 ,发表于 中华活页文选2006年第2期 P65
14 魏志刚, 关于作文批语 ,发表于 教学随笔2006年第1-2期 P66
15蕙长虹(济宁师专数学系), 当代美国高中教育的得失与启示 ,发表于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8期 P1
16 耿红卫,张丽娟.语文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2-25
17 张小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希望月报(下半月).2007/07
18 韩丽晶,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19 石启奎,徐西遵.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新课程(教师版). 2006/08
20 俞永军,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作文教学研究. 2004/06
21 冯 静,中学语文作文教学_亚健康_状态的现状及对策. 昌吉学院学报. 2002/01
22 程行军,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 新课程(小学版). 2007/08
23 曾燕美,试析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1
24 杨恒,浅谈中学生写作个性的培养. 中学语文. 2008/27
25 李秀英,浅议如何突出写作课教学的主体意识.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26 张柱,金字塔的启示_提高语文水平要从多读书抓起. 教学与管理. 1995/03
27 郑敬霞等,百科知识阅读与初中生写作能力提高.写作. 2009/14
28 贾振海,胡秋艳.关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的探索. 克山师专学报. 2003/02
29 毛月娥, 想象模仿实用_浅谈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02
30 乔仲贤,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甘肃教育. 2009/14
31 王玉华,让语文教学扬起思想品德教育的风帆.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5
32 张朝昌,巧用蒙太奇作文展新姿.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 2008/02
33 张艳,新课标下的个性化写作教学探索.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996/03
34 钟巍,网络环境下主体回归的作文教学. 上海教育. 2005/08
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样本
许多同学对于“文献综述”的写法不甚了了,现试作简单说明。
所谓“文献综述”,包含以下意义:
1.文献:天下文章多如牛毛,一旦其中若干篇被选中作为参考,它们就称作文献。
2.综述:你对自己所阅读的文献进行综合叙述,而不是你对自己论文的综合叙述。
3.文献综述的第一部分要介绍你所读的文章,如作者,文章名,发表处等等。第二部分,即“主体”,是你把所看的文章内容进行综合,分类。要说清楚,张三怎么说,张三和李四怎么说,王五和李四怎么说等等。总之,是介绍别人的观点。而绝不是自己论文的内容或结构。
4.文献综述最后的参考书目,要按论文格式要求。
下面附上一篇“文献综述”,其基本结构是正确的,但主体部分稍嫌罗列、综合不够,文本结构也有进一步规范的余地,仅供参考。
文献综述怎么写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文献综述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文献综述
一)选题
选题是写好文献综述的首要条件。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理论或实践上有一定意义。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有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某护理问题的研究今年来发展较快,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文献综述的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二)搜集资料
文献资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物质基础,选定综述的题材后要大量的搜集和阅读有关的中文和外文文献,文献越多,就越好些,综述的质量就越高。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在广泛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在深入复习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必须找到原文阅读,特别是有权威性的文章应细读。在阅读文献过程中应做好读书卡片或笔记,为撰写综述准备资料。
(三)整理资料
综述不是众多文献资料的堆积,而是作者在阅读了一定量的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重要程度进行细读,抓住其主要观点和结论,对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先列出提纲,写出各级的大小标题,然后将观点相同的资料分别归入有关问题,并排好顺序。综述要如实反映原作者的观点,不能任意改动,但对引用的资料也要加以选择,不可能把搜集和阅读过的所有资料都写进去,应有所取舍。
(四)写作
根据写作提纲,逐项将内容展开,并注意观点与内容的一致。在写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结构和补充内容。论述观点时,作者可有倾向性,但不同观点也应列出。初稿写出后,要反复修改和补充,包括内容
增减、结构统一、数据核对和文字润色,综述发表前,最好请有关专家和同行审阅,力求做到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精练、表达准确。
关于文献综述写作格式与方法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
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